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2904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3页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3页
亲,该文档总共5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高一上全册古诗词习题及答案

班级:

姓名:

说明:

最新部编版高一上册教材共收录了十四首诗词曲,精心整理了全册古诗词曲三个方面的题目----赏析辨析类选择题、理解性默写题、理解赏析类简答题。

教材古诗词目录:

一、芣苢/《诗经.周南》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

三、短歌行/曹操

四、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五、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六、登高/杜甫

七、琵琶行/白居易

八、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九、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十、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

课外古诗词诵读

十一、静女/《诗经·邶风》

十二、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十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十四、鹊桥仙(纤云弄巧)/秦观

一、芣苢/《诗经.周南》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的第一章首先讲了“薄言采之”,也就是她们要去做“采芣苢”这么一件事情。

B.第二章描写的是采芣苢时的动作。

“掇”意味着小心谨慎;“捋”意味着熟练而快乐。

C.第三章描写的是当芣苢采得很多时,用衣服的下摆兜住并扎在腰带上。

D.这首诗通过对一个女子采芣苢的描写,展现了中国古代太平盛世时期女子的平和之美。

二)默写: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

采采芣苢,。

三)简答:

1、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

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2、前人读这首诗说:

反复讽咏,“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

请概括描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解析“一个女子”说法有误,应该是“一群女子”。

二)默写:

薄言掇之。

薄言袺之。

薄言襭之。

三)简答:

1、答:

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唱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

“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

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

“掇”,一片片、一颗颗地摘取、拾取;“捋”,由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袺”,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手持的衣角里;“襭”,再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

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

2、答:

我反复吟咏这首诗,眼前出现了这样的劳动景象:

一群妇女在田野上采摘野菜,她们一边采摘,一边唱歌。

她们的动作是如此熟练敏捷,她们的歌声那样悠扬欢快。

她们就在唱着自己的劳动,有个唱,还有和声;她们的心里也在歌唱吧,歌唱劳动,歌唱自由。

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苏辙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芣苢(fú)    襭之(xié)天籁(lài)闭廪(lǐn)

B袺之(xié)场圃(fǔ)书笺(jiān)细绎(yì)

C.捋之(luō)阴霪(yín)袅袅(niǎo)乳臭(chòu)

D.薄言(báo)掇之(chuō)涵泳(hán)赋诗(fù).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掇之       掇:

拾取,摘取。

B.薄言袺之袺:

提起衣襟兜东西。

C.三夜阴霪败场圃阴霪:

连绵不断的雨。

D.多博村酤劳苦辛博:

宽广,广博。

3.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言采之:

是说妇女有意去采摘芣苢,有此意然后才能开始前往采摘。

B.薄言袺之:

用一只手提起衣襟,把芣苢的种子收放起来。

C.一竿晴日舞比邻:

雨过天晴,人们纷纷起舞,进行比赛,以表达对天晴可以收麦的欢欣之情。

D.赋诗怜汝足精神:

麦收入库,诗人以吟诗赋词的方式来表达辛勤劳动后的喜悦心情。

4.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芣苢》一诗采用重章叠唱的手法,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

B.《芣苢》一诗以其明快的节奏、表现妇女劳动欢快的场面与热烈的情绪,受到读者的喜爱。

C.《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运用对比的手法,“三夜阴霪”后的“一竿晴日”,突出了麦收时节农人对收麦的期盼与欢欣。

D.苏辙在《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一诗中对麦收劳动场景进行了直接描写,既表现了劳动的辛苦,也表达了家庭团结协作的愉悦。

5.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

对后代诗歌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浪漫主义传统的源头。

B.《国风·周南·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为先秦时代华夏族民歌。

是当时人们采芣苢(即车前草)时所唱的歌谣。

C.《周南》是国风中编次在最先的,其产生地、产生年代说法很多,令人多认为可能是平王东迁前后的诗,产生地范围包括洛阳(其北限在黄河)以南,直到江汉一带地区,具体地方包括今河南西南部及湖北西北部。

D.清代名臣张鹏翮撰大门联:

“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其中的“三词客”其实指的是“三苏”,即苏洵、苏轼、苏辙。

二)理解性默写:

1、交代麦子成熟,外孙来替自己收麦的诗句是:

,。

2、写收麦前的天气状况的诗句是:

,。

3、写做饭买酒款待忙碌辛劳的外孙的诗句是:

,。

4、写自己赋诗赞扬外孙的勤劳能干的诗句是:

,。

三)简答:

1、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可以看出,这次收麦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2.《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中的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

表达了什么情感?

3.诗歌标题为“文氏外孙入村收麦”,但诗中并没有正面写外孙收麦的情景,这样的叙事安排是否合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解析B项,“袺”应读“jié”,“圃”应读“pǔ”;C项,“臭”应读“xiù”;D“薄”应读“bó”,“掇”应读“duō”。

2.D解析博:

求取。

3.C解析“人们纷纷起舞,进行比赛”说法有误,“比邻”是“邻居”之意,应该是:

雨过天晴,可以进行麦收了,邻居们高兴得手舞足蹈。

4.D解析“直接描写”有误,诗人用“急炊大饼”“多博村酤”来侧面描写麦收劳动场景。

5.A解析“浪漫主义”说法有误,应该是“现实主义”。

二)理解性默写:

1、欲收新麦继陈谷,赖有诸孙替老人。

2、三夜阴霪败场圃,一竿晴日舞比邻。

3、急炊大饼偿饥乏,多博村酤劳苦辛。

4、闭廪归来真了事,赋诗怜汝足精神。

三)简答:

1、答:

颔联写已经下了三夜的雨,终于看到了日出,所以这次收麦具有抓住时间抢收的特点,由颈联中“饥乏”“苦辛”,可以看出收麦子还非常劳累。

2.答:

麦收时节,接连三天的阴雨,让打麦场遭到破坏而无法使用;而天气转晴,红日初升,给农人们带来了希望。

颔联通过晴日前后的强烈对比,表达了久雨忽晴、宜事农桑的喜悦。

3.答:

合理。

诗歌以“收麦”为叙事线索,虽然没有正面写外孙在田中忙碌收麦的情景,但透过颔联中邻家的忙碌紧张,仿佛看到了文氏外孙帮忙收麦时忙碌的情景;而颈联的两个细节描写从侧面表现出外孙辛苦劳作的“饥乏”与“苦辛”;尾联诗人毫不吝啬的赞赏再次证明了外孙收麦的辛劳。

诗人虽然没有正面描写外孙收麦辛劳,但诗歌处处体现出外孙收麦的辛劳。

(邻家、诗人)

三、《短歌行》曹操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汉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譬如(pì)慷慨(kǎi)青衿(jīn)

B、笙箫(shēng)阡陌(mò)契合(qiè)

C、周匝(zā)哺育(pǔ)鼓瑟(sè)

D、沉吟(yín)拾掇(duō)呦呦(āo)

2、下列对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和“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几句诗表达了功业未成的曹操悲观厌世的一面。

B、“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运用了“青衿”的典故,意在表达作者求贤若渴的愿望。

C、根据当时的时代背景,诗人“忧从中来”的“忧”来自于壮志未酬却已年过半百的忧虑,来自于社会动荡,国家统一前途未卜的担忧等等

D、“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两联借乌鹊绕树表达“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之意,希望天下贤士归于自己。

二)理解性默写:

1、《短歌行》中写诗人一边喝酒一边高歌,感叹人生短促,日月如梭的句子是:

,。

2、《短歌行》中运用比喻的手法感慨人生短暂(感叹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好比晨露转瞬即逝)的诗句是:

,。

3、《短歌行》中写诗人在宴饮欢乐中仍忧思不忘(写诗人在酒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难遣)的诗句是:

,。

4、《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

,。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指出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

6、《短歌行》中诗人因思念贤才而一直低声吟诵到今天的诗句是:

,。

7、曹操在《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解》中的典故,用比喻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既是运用比喻又是运用典故的手法说明自己渴望多纳贤才)的句子是:

,。

8、曹操在《短歌行》中运用典故,以周公自比,说自己也有周公那样的胸襟,一定会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诗句是:

,。

三)简答:

1、全诗反复出现一个“忧”字,诗人“忧”什么?

2、如何理解“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这四句诗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一)1、A2、A

二)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2、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3、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4、何以解忧?

唯有杜康。

5、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6、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8、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三)

(1)人生短暂、人才难求。

(2)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壮志,曹操虽然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也遇到不少挫折和失败。

他深感奋斗中的艰难,也因年岁增长,光阴流逝,理想尚未实现而忧愁,所以才有人生短暂之叹。

但这一“叹”不是无所作为者、蹉跎岁月者、不思进取者的消极之“叹”,而是一位渴望得到贤才帮助以实现建功立业雄心的英雄之叹。

“人生几何”“去日苦多”是进取中的忧叹,追求中的苦闷。

表达了诗人抓紧时机、大干一番事业的强烈愿望,隐含着的仍然是积极昂扬的精神。

四、《归园田居》其一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对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项是()。

A、“方宅”句,意思是说围绕住宅的土地有十来亩。

方,围绕的意思。

B、“榆柳”两句,描写了榆柳、桃李遍布房前屋后的情景。

C、“暖暖”两句,远村、墟烟构成一幅远景。

“暖暖”与“依依”在诗中是近义词,因此可以互换。

D、“狗吠”两句,描绘了一幅鸡鸣狗叫的农村生活图景,切那么自然,那么纯朴。

2、对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中描绘的都是极为普通的田园生活情景,却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回归田园之后的愉快心情。

B、诗中用白描手法,简练地勾画景物,从而使诗人感情得到充分抒发,使诗富有画意,生机盎然;

C、诗中描绘的画面质朴、幽静,表现出一种平和、淡远的意境。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一句的意境,与汉乐府《鸡鸣》中“鸡鸣高树巅,狗吠深宫中”有相似之处。

二)理解性默写:

1.《归园田居》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

,。

2.《归园田居》中表现作者早出晚归,不辞劳苦的句子是:

,。

3.《归园田居》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的句子:

,。

4.《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

5.《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无对偶)的诗句是:

,。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

7.《归园田居》中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的句子:

“,”。

三)简答:

1、“但使愿无违”中“愿”是什么愿望?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2、D

二)理解性默写:

1.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2.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3.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4.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6.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7.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三)简答:

1、答:

远离尘世,回归自然的愿望。

2、答:

“带月荷锄归”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五、《梦游天姥吟留别》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的一项是()

A.天姥(mǚ)天台(tāi)渌水荡漾(lǚ)

B.剡溪(shàn)熊咆(páo)訇然中开(hōng)

C.瀛洲(yíng)虹霓(ní)殷岩泉(yǐn)

D.魂悸(jì)长嗟(jiē)水澹澹(dàn)

2.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欲因之梦吴越因:

依据B.势拔五岳掩赤城拔:

超出

C.熊咆龙吟殷岩泉殷:

震动D.栗深林兮惊层巅惊:

惊动

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①列缺霹雳③烟涛微茫信难求

②仙之人兮列如麻④自可断来信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也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也不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4.下列诗句的节拍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B.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C.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D.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选出加点字解释全正确的一项()

A.向天横(遮断)势拔(超出)五岳

B.因(因为)之梦吴越清(凄清)猿啼

C.列缺(缺少)鸾回(回旋)车

D.觉(睡觉)时向来(助词,不译)

6.选出与其它三个用法不同的一项()

A.栗深林兮惊层巅B.云青青兮欲雨

C.列缺霹雳,丘峦崩摧D.虎鼓瑟兮鸾回车

7.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当的一项是(  )

A.主体部分描绘的是梦幻中游天姥的情景。

B.诗人运用想象夸张的手法,描绘梦幻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C.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理想的寄托,是与丑恶现实完全对立的。

D.诗人描绘的幻想中的形象是自己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是现实世界的缩影。

8.下列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思想感情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人生无常”的感伤情绪。

B.表现了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C.表现了与东鲁诸公分别时的离愁别恨。

D.既有“人生无常”的感伤,又有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思想。

9.下面哪一句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的表现手法相近()

A.黄河九曲天边落,华岳三峰马上来。

B.长白峰高尘漠漠,浑河水落草离离。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10.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的“安”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君安与项伯有故B.沛公安在?

C.安得广厦千万间D.风雨不动安如山

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组是()  

A.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  势拔五岳掩赤城(超出)

B.忽魂悸以魄动(惊动)  失向来之烟霞(先前)

C.天姥连天向天横(遮断)  虎鼓瑟兮鸾回车(驾驶)

D.迷花倚石忽已暝(睡着)  熊咆龙吟殷岩泉(震响)

12.对虚词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觉时之枕席(独、只)  B.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怎么)

C.恍惊起而长嗟(表顺承)  D.云霞明灭或可睹(有的人)

13.下列加点词词类活用情况与众不同的一句是()

A.云青青兮欲雨  B.栗深林兮惊层巅C.越人语天姥  D.虎鼓瑟兮鸾回车

14.与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中安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沛公安在B.尔安敢轻吾射

C.既来之,则安之D.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15.下列诗句在修辞上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B.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C.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D.指如削葱根

16.第一段运用了衬托手法,与此法不相同的两句是()

A.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B.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C.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D.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17.古诗歌为了适应格律的要求,或者为了取得特殊的表达效果,常有词序颠倒的情况。

下列句子没有词序倒置的情况的一项是()

A.渌水荡漾清猿啼B.一夜飞度镜湖月

C.一唱雄鸡天下白D.天生我材必有用  

18.下面是古人诗词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其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的感情基调不同,请指出()

A.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B.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诗魂。

C.杨柳岸晓风残月D.唯见江心秋月白

19.下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并非实指,只是极言其高;诗人并不直接说天姥山多高,即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把那高耸入云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

B.诗人完全摆脱了诗律的束缚,随着梦境的变化、情感的运行而遣词造句。

这种句法、韵法适应了李白狂放的性格,奇绝的想象,忽高忽低的情感流程,达到了内容和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所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

虽然诗末有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消极颓废,不免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二)理解性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

3、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是:

4、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令人叹为观止。

5、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由现实转入梦境的过渡句是:

,。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

7、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了著名诗人谢灵运住过的地方溪水荡漾,猿啼凄清的环境的句子是:

,。

三)简答: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如果是词类活用现象的,请指明。

①越人语天姥()②云青青兮欲雨()③渌水荡漾清猿啼()④洞天石扉,訇然中开()⑤虎鼓瑟兮鸾回车()

2.《梦游天姥吟留别》开篇两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能不能删掉,改为开门见山的方式,如用“越有名山曰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开头?

3.诗人把仙境和仙人盛会描写得如此金碧辉煌、异彩缤纷、盛大热烈,是为了什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D3.C4.B5.A(B:

因,依据 C:

缺,云的缝隙D:

觉,睡醒)6.C(此项中有通假,其他三项都有词类活用:

A“栗”、“惊”使动 B“雨”名作动 D“鼓”名作动)7.D8.D9.C分析:

例句与C项都是用衬托的手法。

10.A分析:

A项与例句都是怎么之意;B、C两项均可作哪里讲;D项为安稳之意。

11.D分析:

D.暝:

天黑、夜晚。

12.D.分析:

或:

有时。

13.B分析:

D使动用法,其余为名词作动词。

14.B分析:

B项语气副词怎么。

15.B分析:

A、C、D三句为比喻。

16.D分析:

D项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不是衬托,其余都是与第一段一样的衬托。

17.D分析:

A项,渌水荡漾猿啼清。

B项,一夜月飞度镜湖。

C项,雄鸡一唱天下白。

18.A分析:

A项,喜爱之情。

19.D分析:

D.逃避现实,有;消极,也说得上。

但是没有颓废,没有消沉。

二)理解性默写: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霓为衣兮风为马”和“虎鼓瑟兮鸾回车”。

5、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6、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7、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三)简答:

1、①谈论②下雨③凄清④从中间⑤击鼓

2、答:

不能。

瀛洲是传说中的海上仙岛,已暗含寻仙的意思。

诗人想寻仙,而瀛洲不可寻,这才转而寻天姥。

有此两句,下面再写梦中所见仙府图景,才不会使人感到突然。

3、答:

反衬现实的黑暗腐朽,表达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六、《登高》

【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潦倒(liáo)多财善贾(gǔ)传记(zhuàn)杳无音信(miǎo)

B.双鬓(bìng)前后相属(zhǔ)伺候(cì)洁身自好(hǎo)

C.萧条(xiāo)人才济济(jì)静谧(mì)博闻强识(zhì)

D.混淆(xiáo)渚清沙白(zhǔ)徜徉(cháng)稳操胜券(q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渚:

水中小洲(陆地)

B.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

4.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

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

5.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

“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6.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

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7.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