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教学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312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9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教学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教学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教学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教学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教学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教学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教学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教学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教学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教学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教学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教学上.docx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教学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教学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教学上.docx

中学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章教学上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 )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教学 

B.教育 

C.自学 

D.智育

2.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3.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4.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0

A.赫尔巴特 

B.杜威 

C.凯洛夫 

D.夸美纽斯

5.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

A.导人、详述和汇总 

B.导人、分析和汇总 

C.分析、详述和总结 

D.分析、质疑和总结

6.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 

B.培养学生的能力

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

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 

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10.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

B.儿童中心论 

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 

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

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孔子 

B.杜威 

C.昆体良 

D.思孟学派

12.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

A.间接地获得知识 

B.获得间接经验 

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 

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

13.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凯洛夫

14.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A.重要力量 

B.主要力量 

C.内部动力 

D.外部动力

15.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6.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7.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 )。

A.熟悉教材 

B.分析教材 

C.概括教材 

D.理解教材

18.“拔苗助长”违背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B.教学方式是构成教学方法的细节,是教师和学生进行的个别智力活动或操作活动

C.教学方式可以被运用于方法,它本身也能独立完成一项教学任务

D.教学方法是一连串的有目的的活动,它能独立完成某项教学任务

22.教师通过语言传授和示范操作使学生接受、掌握系统知识与技能的教学方法组合形式是( )。

A.传授一接受教学 

B.传授一发现教学 

C.问题一发现教学 

D.问题一接受教学

23.教师把实物、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向学生作示范性实验,使学生通过直观感知,从而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方法,叫做(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演示法 

D.练习法

24.教师和学生要从教学活动中及时地获得反馈信息,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这是( )。

A.最优化原则 

B.反馈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民主性原则

25.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的是( )。

A.杜威的五步教学法 

B.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

C.孔子提出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D.巴班斯基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教学活动包括了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 )等活动。

A.独立作业 

B.复习 

C.预习 

D.社会实践 

E.课外活动

2.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 )。

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 

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 

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德育 

E.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施

3.属于谈话法的基本要求是( )。

A.准备好问题 

B.准备好谈话计划 

C.提问要明确,引起思维兴奋 

D.善于启发诱导 

E.做好归纳、小结

6.学生认识具有与人类认识过程不同的显著特点是( )。

A.间接性 

B.目的性 

C.交往性 

D.教育性 

E.简捷性

7.下列关于实验法的论述,正确的是( )。

A.实验法是在物理、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的教学中运用得较多

B.它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的一严谨的学习态度

C.要求教师注意启发,讲究语言艺术 

D.要求目的明确,精选内容 

E.重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作用

8.中学教学原则包括(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循序渐进原则

9.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包括( )。

A.讲授法 

B.讨论法 

C.实验法 

D.练习法 

E.谈话法

10.教学过程的结构包括( )。

A.引起学习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E.检查知识

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 

1.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_______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2.教学所传授的基础知识,是指形成各门学科的_________、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其系统。

3.所谓智力,一般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即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是认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那些稳定的_________。

4.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把教学过程概括为:

困难、问题、假设、_________、结论的五步,简称五步教学法。

 

5.学生的_________主要指他们能运用已有知识和智能去探索、发现和掌握未知晓的知识的能力。

6.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_________。

7._________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8.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要是_________经验。

9.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_________为基础。

四、名词解释

1.教学 2.知识 3.教学过程 4.教学原则 5.直观性原则

五、简答题

1.怎样理解教学?

2.教学的作用是什么7

3.为什么说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4.什么是教育任务,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什么?

教学的一般任务是什么?

5.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哪些7 

六、论述题

1.怎样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如何理解?

应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2.C[解析]智力一般是指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能力,思维力是核心。

3.A[解析]孔子最先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思考,主张学习,思考和实践相统一。

4.D[解析]夸美纽斯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

他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5.A[解析]讲述的三个阶段分别是导入、详述和汇总。

6.C[解析]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7.C[解析]学生通过操作获得知识,且利用了一定的仪器。

因此是实验法。

15.B[解析]由教育学中教学方法原则中直观原则可知。

16.B[解析]教学过程是为了使学生获得知识,因此领会新知识是教学过程各个阶段的中心环节。

17.D[解析]理解教材上的新知识才是真正领会了知识。

18.C[解析]“拔苗助长”要求在教学中不能违背循序渐进原则。

19.C[解析]“开而弗达”强调的是启发性原则。

20.D[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21.C[解析]略。

22.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传授一接受教学这种教学方法的定义。

23.C[解析]由演示法的定义可知。

24.B[解析]反馈性原则可以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25.B[解析]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标志着教学过程理论的形成。

二、多项选择题

1.ABC[解析]学生在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复习和完成作业都是学生配合教师上课而进行的活动,是教学过程的一部分。

2.AC[解析]智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同时教学还会实现其他的教学目的。

3.ABCDE[解析]见大纲中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

4.ABCD[解析]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基本途径,其他工作要围绕教学来开展。

5.ABC[解析]见大纲中教学原则方面的内容。

6.ACD[解析]学生认识是通过师生交往,并且是间接地获得知识,是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提高认识和发展能力的。

7.ABDE[解析]见大纲中关于教学方法的论述,C是讲授法的要求。

8.ABCDE[解析]直观性、启发性、巩固性、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中学教学的基本原则。

2.知识:

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成果,是人类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3.教学过程:

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4.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5.直观性原则:

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五、简答题

1.教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2)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3)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2.

(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3.

(1)它使个体的认识突破时空局限及个体直接经验的局限,扩大了他们的认识范围,赢得了认识的速度。

(2)使个体的身心发展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结合科学知识的传授和学习,在一个统一的过程中实现德、智、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4.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教学价值取向决定的,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

制约教育任务的因素是:

(1)教育目的

(2)学生年龄特征(3)学科的特性(4)教学的时空条件。

教学的一般任务:

(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5.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有赖于知识的掌握。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是他们进一步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必要条件。

学生掌握知识的速度和质量,依赖于学生原有智力水平的高低。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让的内在机制。

知识与智力的相互转化,应注意以下条件。

第一,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学的规律性的知识。

第二,必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

第三,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作与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践的时间和空间。

第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

2.[答案要点]: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应做到:

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

只有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才能活泼,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转化为他们有用的精神财富。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注重教学实践和引导学生参加实际操作和社会实践。

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在教学中两者要结合起来。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热门资料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