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316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docx

田山灌区基本情况解析

山东省田山灌区基本情况

一、灌区基本情况概述

1、灌区概况

田山灌区位于济南市平阴县,泰安市肥城市境内。

地理位置为东径l16°20'-116°45',北纬36°03'-36°18'。

在平阴县内主要呈南北向布局,肥城市则主要是东西向布置,灌区东西长36km,南北宽30km,总面积16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71.65万亩。

灌区地势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高程一般在3O-150米之间,局部地区200-400米。

田山电灌工程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农业电力排灌工程。

工程由水利部和黄河委员会批准后,于1986年11月正式动工,历经3年苦战,1971年11月工程竣工,年底投入运行。

灌区主体工程于黄河下游平阴县境内,灌区包括济南市的平阴县东南部和泰安市的肥城市西北部,分布于平阴、肥城两县(市)的12个乡镇,设计灌溉面积31.7万亩,配套灌溉面积14万亩,实际灌溉面积8万亩左右,灌区总扬程129.061m,装机18340kw,复种指数1.7。

排涝面积1.6万亩,解决81个村6.2万人畜的吃水困难,同时还担负平阴县城周围近50平方公里的排洪、排涝任务。

90年后以田山为水源兴建了平阴供水工程,解决了城区近10万人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问题。

田山灌区的兴建,有力地促进了灌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实践证明,田山引黄工程兴建是成功的,设计是合理的,社会效益及经济生态效益是显著的。

2、工程概况:

灌溉渠系

灌区渠系分三级,一、二级总干渠各1条;分干渠7条;支渠76条,三级干渠3条。

灌区渠系一览

渠系名称

渠道长度(m)

设计

维修改建

续建

扩增

一、主体工程

14985

14985

 

1.一级总干

6450

6450

 

 

2.二级总干

8445

8445

 

 

二、分干渠平阴

17240

5240

12000

 

支渠(14条)

164400

 

118400

 

李沟三级站

50400

 

50400

 

店子总支(2条)

16400

 

2400

14000

支管(6条)

21650

 

4150

17500

三、玫瑰分干

5270

 

改建5270

 

1.支渠(3条)

13250

 

9250

 

四、安城分干

 

 

 

 

1.分干

17000

 

17000

 

2.支渠(2条)

6400

 

6400

 

五、二级总干

 

 

 

 

分水岭扬水站支渠(4条)

14000

 

14000

 

六、一级总干

 

 

 

 

1、盆王分干渠

7200

 

7200

 

支渠(4条)

5500

 

5500

 

2.土楼二级站干渠

4500

 

4500

 

(1)支渠4条

13800

 

13800

 

七、博士分干

2700

 

2700

 

支渠2条

5000

 

5000

 

八、肥城分干

29200

20000

9200

 

干斗21条

26190

6383

19807

 

支渠合计(14条)

68270

23528

44742

 

九、小店三级干渠

15000

10000

5000

9750

支渠合计(12条)

31000

3000

28000

 

干斗27条

26980

5000

21980

 

小店三干15+000以下

 

 

 

9750

十、保安三级干

12060

 

12060

 

支渠(2条)

4250

 

4250

 

十一、指挥庄三级干

8100

 

8100

 

支渠(7条)

23000

 

23000

 

一、二级总干渠维修、加固、防渗长度14.99km,完成14.99km,配套率100%;分干渠长度118.27km,完成防渗35.49km,配套率30%;支渠长度348.87km,完成防渗2km,防渗率0.6%。

三级干渠23.33km,完成防渗2.11km,防渗率9%。

建筑物工程:

渠系建筑物:

规划建筑物维修加固578座,续建配套建筑物2304座。

完成建筑物维修加固、续建配套224座,配套率7.8%。

灌区排水工程:

规划总干、干渠长度40.26km,支沟长度37km:

防洪建筑物规划新建建筑物151座,维修排洪泵站1座。

目前灌区排水工程未实施。

3、水资源状况

本灌区水资源量主要为地下水、地表水及黄河来水。

根据灌区水资源分析,灌区多年平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为41057万立米,其中:

地下水16450万立米,地表水3207万立米,黄河水21400万立米。

灌区不同水平年水资源可利用量见下表:

 

灌区不同水平年水资源可利用表

多年平均

P=50%

P=75%

P=95%

地下水

16450

16617

10932

6562

地表水

3207

2993

1757

1019

黄河水

21400

21400

21400

21400

合水

41057

41010

34089

28981

(二)灌区水资源利用现状

1.黄河水利用量

根据田山电灌站一级站1972-1998年历年实际运行情况统计山灌区年平均提水量2280.3万立米,

2.地下水利用量

根据灌区水长期供求计划分析,灌区年地下水实际开采量6600万立米。

3.地表水利用量

根据灌区水长期供求计划分析,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3207万立米,多年平均实际利用量400万立米。

由以上分析知,灌区多年平均实际利用水量为92803万立米,仅占可利用水量的22%,黄河水实际用水量仅占可利用量的10.6%,具有很大的提水潜力。

4、灌区精神文明建设情况。

为加强大型灌区的建设与管理工作,促进灌区管理水平的提高和工作作风的转变,特成立灌区精神文明建设领导机构,制定灌区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

灌区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制明确,措施落实,纳入本单位目标管理,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落实。

定期召开党组织民主生活会,认真征求采纳合理化建议。

经常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干部群众业余生活,文化体育活动场所设施良好,管理完善。

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杜绝赌博、吸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出现。

  积极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努力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基层职工实际困难,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

  重视人才培养和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积极组织开展干部职工文化理论学习与业务技能培训,开展多种形式的政治理论学习竞赛和业务技能“技术比武”活动。

在本单位范围内积极组织开展“先进科室”、“优秀党员”、“先进个人”等评选活动,干部职工踊跃参与,文明建设氛围浓厚。

积极开展灌区“优美环境、优良作风、优质服务、用水户满意”建设活动。

办公室及公共场所环境整洁、秩序井然,各项标识齐全、便民服务措施完善,设施齐备。

工作人员衣着整洁,业务熟练,职业道德好。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注重自身政治理论修养,有正确的政治信仰和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强烈意识,顾大局、识大体。

我单位在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的同时,切实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坚持“促水利发展、为社会服务、构和谐社会”为宗旨,狠抓干部职工队伍的政治思想和素质教育2008年12月,我单位被授予省水利系统“精神文明单位”称号。

二、灌区管理

1、组织机构管理:

机构设置:

田山电灌管理处是田山灌区的常设管理机构,隶属济南市水利局。

负责田山灌区主体工程范围内的工程管理及运行主要是一、二级泵站、一二级总干渠、沉沙池及35kv高压输电线路等。

平肥两县(市)各设有引黄管理所,负责各县(市)内的分干渠以下灌区工程管理和运行,并负责各分灌区的灌溉管理及水费收缴。

按照管养分离的原则,田山水务工程有限公司成立后,负责工程维修及保养。

2、灌溉用水管理

管理措施

实行科学管理,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范围,定期对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精简机构,减员增效。

加大人事、劳动用工、工资分制等改革的力度,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性,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用水户负担,通过用水协会的方式,鼓励用水户参与灌区的经营与管理,建立起灌区良好的运行机制。

量水设施:

本灌区已多年实行按方收费。

但量水设施简陋粗糙,且数量少,按方收费仅推选到支渠。

支渠以下仍按亩收费,还达不到合理负担、节约用水的效果。

灌溉用水量测手段精确与粗放程度直接影响到群众经济开支和灌溉积极性,结合灌区建设配套选用自计水位计、无喉道量水槽和便携式流量计等测水量水设备,以达到节约用水,计划用水之目的。

全面贯彻"按方收费"政策,促进灌区发展。

灌区配套改造后,依照国家《水利产业政策》结合灌区改制,管理单位按市经济运行机制对水价进行成本分析,制定出合理的收费制度,促进灌区运行发展。

4、工程运行管理

(1)管理情况

田山电灌管理处是田山项目区的常设管理机构,隶属济南市水利局。

主要负责田山一、二级泵站、一、二级干渠、沉沙池及35kv高压输电线路等主体工程的运行管理;平阴、肥城两县(市)的渠道及泵站工程分别有两县(市)的管理所管理。

支渠以上的渠道根据《水法》及有关规定划定了工程管理范围和保护范围。

主体工程的占地已划属国有,管理单位具有使用权和管理权。

(2)工程情况

主体工程一、二级总干渠完成10.312km防渗;一级泵站改造部分完成;二级泵站改造基本完成。

灌区内平阴分干防渗完成7.9km,2008年度工程安城、玫瑰分干防渗10.29km已完成(未验收)。

肥城分干防渗完成17.3km,2008年度工程防渗1.2km目前基本完成。

肥城三支渠防渗2km目前基本完成。

一级总干渠过流能力24立方米/秒,二级总干渠过流能力18立方米/秒。

总干渠长度10.312km,完成防渗10.312km,配套率100%;支渠长度348.87km,完成防渗2km,防渗率0.6%。

三级干渠23.33km,完成防渗2.11km,防渗率9%。

建筑物工程:

渠系建筑物:

规划建筑物维修加固578座,续建配套建筑物2304座。

完成建筑物维修加固、续建配套224座,配套率7.8%。

2008年度和新增中央预算内投资工程改造内容情况:

2008年度改造内容:

①二级泵站1600m压力钢管及附属设施更新;②新建35kv双回路高压输电线路3km。

2008年度新增中央预算内项目改造内容:

主体工程部分:

①更换一级泵站高、低压变压器各一台。

②更换二级泵站高、低压变压器各一台,电机14台、水泵20台,高压电缆1.1km,更换泵房桁车1套,更换泵房进口拦污栅2套及拆除重建拦污栅工作桥。

③新建35kv高压输电线路3km.

平阴灌区部分:

①玫瑰分干防渗5.285km,维修加固建筑物39座。

②安城分干防渗衬砌5km,维修加固建筑物44座。

肥城灌区2008年度工程内容:

小店三级站内电器设备一套;三级干渠2.11km;建筑物27座;支渠2km。

经过几个年度的更新改造,田山灌区工程总干渠的建筑物及闸门全部进行了更新和维修,分干渠及建筑物进行了部分改造。

渠系水利用系数可达0.65;灌溉水利用系数可达0.50。

三、灌区改革

1、灌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制定、上报、批复及“两定”、“两费”落实情况

济南市平阴田山电灌管理处原属泰安地区,中共泰安地委泰发(1981)42号文公布建立泰安地区平阴田山电灌管理处,定为县级全额事业单位,1982年调整为差额县级事业单位,1985年因区划变更,田山电灌管理处划济南市,济南市编制委员会(1985)48号文公布将原泰安地区平阴田山电灌管理处改为济南市平阴田山电灌管理处,仍为县级差额事业单位,隶属济南市领导,核编人员111人,2008年按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的原则和精神,济南市编制委员会(2008)30号文人员确定编制由111人减至81人,设有办公室、财务科、安全及灌溉科、工程科、泵站管理一科、泵站管理二科6个科室。

由于单位主要业务是为农业灌溉和防洪排涝,且是电力提灌的高扬程灌区,供水成本相对教大,水价制定偏低,社会效益显著,灌区管理单位经济效益差,人员工资和维护费用严重不足。

济南市政府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水利厅等部门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鲁政办发[2004]18号和《济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水利发展改革的决定》济发[2005]6号文及山东省水利厅鲁水管字[2007]4号文《关于进一步推进水管体制改革的通知》的精神要求,下发了《济政办发[2006]33号》文。

按照市政府关于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文件精神,我单位是承担抗旱、防洪、排涝补源的一类单位,是纯公益性水管单位。

人员经费、离退休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等基本费用应由市财政负担,工程日常维修养护经费应在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岁修资金中列支。

按照水利部和财政部《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定岗标准》《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定额标准》进行了人员编制和岁修经费用的核定,并完善了管理岗位数量和职能的设定,编报了单位体制的改革方案,上报济南市水利局后,市政府以济南市编制委员会(2008)30号文确定了我单位为全额事业单位,但人员编制由111人减至81人,为解决剩余人员安置问题,实行管养分离,单位向市水利局申报成立水务工程有限公司,市财政局、市水利局以济财字【2009】21文批准建立济南田山水务工程有限公司。

现公司已完成注册,公司成立后将实行管养分离,较好的完成了管理单位体制改革。

平阴、肥城两县(市)田山引黄灌溉管理所是县属全额事业单位。

负责各分灌区的灌溉管理和工程管理,也就是负责一、二级总干渠以下各分干渠及支渠的各渠道建筑物及提水设施的管理和运行,灌区两县(市)灌溉管理所从总干渠分水后通过分干或支渠分配水量至乡镇,各乡镇水管单位和灌区农民用水者协会分配水至村,以村和协会为单位统一收缴水费,逐级上缴,村及协会对农户的用水负责并收费。

2、水价及水费计收改革情况。

根据山东省人民政府鲁政办发(2006)90号文,关于印发《山东省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的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结合灌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水价,水价由供水生产成本和规定的所需费用构成。

因田山灌区是全省唯一的高扬程引黄泵站,水费成本相应较高,准备采用成本价供水。

目前,由电灌处财务科正积极准备制定工作,待上报物价局核定后执行。

3、田间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农民用水户协会建设、发展情况

目前田间工程设施,根据农作物和当地灌溉特点正在建立、调整,输水预埋管道已覆盖面积达到2万亩,目前,田山灌区正在组织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现已注册2个用水协会,正在筹备成立的用水协会有10个。

平、肥两县灌区群众分别向有关民政部门和田山电灌处提交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的申请,各项工作都在准备中,各项管理制度和实施情况正在筹措。

改革和管理中存在部分问题,如水量的计量,水价的核定等,田山电灌处会同地方农民用水代表和用水者协会相关人员积极协商,奔着减轻农民负担的原则,制定出合理的价格。

4、推行管养分离、分流人员及社会保障政策落实等情况

单位水务工程公司的成立,理顺了单位管理体制,彻底实行了管养分离,分流人员得到了妥善安置。

随着田山灌区改造效益的初步显现,单位效益稳步提高,为广大职工补缴了拖欠的养老保险金,同时为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解决了广大职工的后顾之忧,使广大职工真正体会到:

“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

5、省、市、县及灌区在改革方面已出台的政策、办法、配套措施及执行情况

省、市在改革方面已出台的政策、办法、配套措施及执行情况已在灌区改革第1项中说明,并严格执行。

县级及灌区方面的办法措施正在筹划完善,借鉴其他的经验走合理的适用的灌区发展之路。

四、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

1、前期工作:

灌区总体规划、项目可研、实施方案的编制、审查、批复等

《山东省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与1999年8月济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和泰安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完成。

1999年8月6日山东省计划委员会、省水利厅以鲁计农经字[1999]634号文对该报告进行了批复。

并根据鲁计农经字[2000]19号、[2001]1302号、[2003]410号、[2006]4号关于转发国家安排我省1999、2001、2002、2003、2005年水利基本建设项目中央预算内资金(国债)投资计划的通知等文件精神,由济南市水利建筑勘测设计研究院分别编制了《田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1999(2001、2002、2003、2005)年度实施方案》,山东省水利厅分别以鲁水农函字[2000]19号文,[2002]12号文,[2002]68号文,[2003]76号文,[2006]4号文进行了批复。

《2008年度和新增中央预算内工程项目计划实施方案》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鲁发改投资【2008】1303号文【2008】1027号文进行了批复。

《田山灌区肥城片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2008年度实施方案》以鲁水农字【2008】84号文进行了批复。

2、建设管理

田山灌区自1999年开始列全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项目,到现在已基本完成五个年度改造工程。

田山灌区五个年度工程对灌区的大部分工程设施和机电设备进行了更新改造,对近40KM的总干渠和分干渠进行了高标准防渗改造,并建设了部分管理设施,项目实施过程严格执行“四制”,即“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所有建设资金都到位,并通过济南市财政局的严格审计;所有设计变更均征得上级部门同意并备案存档;各期工程均按设计内容、按计划工期完成,施工质量符合设计、施工技术规范及有关质量标准的要求,达到优良工程标准,工程档案资料齐全,无安全、质量事故发生,通过省级验收。

3、资金管理

(1)田山灌区自1999年列入全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项目以来,到目前为止(2005年度项目工程待验收外)1999、2001、2002、2003、2005年度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内容已全部完成。

截止目前止,主体工程项目资金共到位3370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23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140万元;国债资金全部到位,地方配套资金超到位74万元。

工程项目资金已累计支出3297.24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220.3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058万元。

平阴灌区工程项目资金共到位415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8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30万元;国债资金全部到位,地方配套资金未到位48万元。

工程项目资金已累计支出436.3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182.14万元,地方配套资金225.96万元,项目单位垫付11.36万元。

肥城灌区工程项目资金共到位491万元,其中;国债资金38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06万元;国债资金全部到位,地方配套资金未到位471万元。

工程项目资金已累计支出473.99万元,其中;国债资金341.05万元,地方配套资金91.57万元。

另外2008年度工程项目(未完成未审计验收)资金共到位1046万元,其中国债资金3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696万元。

2008年度新增中央预算内项目(已完成未审计验收)资金共到位24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80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600万元。

肥城灌区2008年度资金到位810万元,其中国债资金41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00万元,地方配套394万元未到位。

对田山灌区自1999年以来列入全国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项目,济南市财政局按照济南市建设工程资金管理规定进行了审计,1999年度报审8275321.4元,审结8256683.02元;2001年度报审8669425.74元,审结8347229.16元;2002年度报审7258014.82元,审结7009596.44元;2003年度报审3958816.68元,审结3662019.88元;2005年度报审2115154.31元,审结2031890.38元。

2007年9月通过了财政部委托云南财政厅对2005年度以前所有建设资金的审计和稽查,今年国家审计署对2008年度及以前所有工程项目进行了跟踪审计。

(2)财务管理情况:

为了配合田山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的实施,切实管好、用好工程资金,制订了资金使用管理制度。

(一)、按照项目法人责任制,工程资金的核算单独设置会计帐目,单独开立银行帐户。

专款专用,专户存储。

(二)、严格按照财政部《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和《山东省关于实施中央财政预算内专项资金水利项目管理办法》之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

(三)、资金管理:

在管理处党委领导下,设项目法人,工程财务负责人,会计、出纳各一名,钱、账分管,加强内部监督。

(四)、资金使用:

严格遵守资金拨付手续,资金拨付应由施工单位提出书面申请,工程监理单位签署支付凭证,管理处领导签字后,到财务科办理款项支付。

会计人员对手续完备的单证予以办理,对手续不完备的单证不予办理。

(五)、严格按照规定使用工程资金,确保专款专用,避免挤占、挪用工程资金。

4、效益情况

(1)、经过对沉沙池大堤加高、加固及进出口衬砌,增加沉沙能力,能保证灌区用水的正常沉沙功能,延长了使用寿命,增强了坝体安全性能。

工程经过改造,病险工程得到整治加固,沿线建筑物维修加固,渠道衬砌防渗后安全性能提高,泵站经过改造电器设备焕然一新即节能又除去了安全隐患。

整体工程安全运行得到保障。

(2)、通过工程改造,更新了一、二级泵站大部分已明令淘汰和严重老化的变配电设备及部分电机、水泵,更新改造部分35KV高压线路,使设备完好率保证在90%以上,并实现了一、二级泵站的自动化监控,大大提高了泵站运行的灌排条件,渠道改造后过流断面加大,改变了过去因机组问题、渠道问题、线路电源问题原因而导致的不能快速大量供水的情况。

大大提高了泵站运行的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

(3)、通过对一、二级泵站的环境整治和管理设施的建设改造,极大的改善了单位生产办公条件和环境,彻底的改变了过去破烂不堪的旧面貌,现在在当地已成为一道风景。

沉砂池地段改善了当地生态环境,成为百姓休闲游玩的集中地。

灌区提高供水保证率后,灌区内工业水源得到解决,工业发展良好。

现平阴琦泉热电已使用黄河水源。

(4)经过几期的节水改造工程,一二级总干渠及部分分干进行了高标准防渗衬砌,灌溉水利用系数由原来的0.42提高到0.50,新增加灌溉面积0.67万亩,改善灌溉面积6.58万亩,灌溉保证率从50%提高到60%;年灌溉用水2000万m2,年新增农业产值134万元,年增加人均收入118元/人,年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40000公斤,粮食作物平均单产提高200kg左右。

节水效果明显,同时也降低了农民灌溉成本。

(5)灌区提高供水保证率后,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果木、水产养殖发展良好。

对经济拉动很大,灌区改造工程促进了建筑业、运输业等多行业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

五、问题与建议

1、问题

(1)理顺灌区管理体制

改变现在的行政主导灌溉模式,现实“灌溉管理单位+农民用水者协会+农户”的自主灌溉模式,减少灌溉管理的中间层次,减少灌溉管理费用,增加灌区灌溉的灵活性、自主性。

调动农民用水的积极性。

但灌区农民用水协会的组织建设必须依靠当地政府的组织和协调。

(2)、加大末级渠道建设,改善灌区灌溉渠系

灌区内泵站和主干渠目前部分改造完成,但支渠以下田间工程部分有待进一步改造。

部分地区支渠、农渠、斗渠等未进行防渗,大部分只用不修,渗漏严重,小范围灌溉用水成本太高。

我们的续建配套工程已经达到干渠、分干渠,已经很有效的降低了水耗。

距离田间地头还有很大的距离,条件好的村设置地埋管,从分干渠引水直接到田间地头,中间基本没多少埙耗,浇地成本降低了不少。

主要是投资太大,村里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