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3396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8.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docx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10

建设工程技术与计量(土建工程部分)-10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

35,分数:

35.00)

1.大理石属于。

(分数:

1.00)

A.岩浆岩

B.变质岩√

C.火成岩

D.沉积岩

解析:

[解析]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水成岩)和变质岩,常见的岩石种类见下表:

岩石成因类型

常见岩石种类

岩浆岩

■喷出岩:

流纹岩、粗面岩、安山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

■深成侵入岩:

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长岩

■浅成侵入岩:

花岗斑岩、闪长玢岩、辉绿岩、脉岩

沉积岩

■碎屑岩:

砾岩、砂岩、粉砂岩

■黏土岩:

泥岩、页岩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

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

变质岩

■大理石、石英岩

2.对岩石钻孔作业难度和定额影响较大的矿物成分是。

(分数:

1.00)

A.云母

B.长石

C.石英√

D.方解石

解析:

[解析]岩石中的石英含量越多,钻孔的难度就越大,钻头、钻机等消耗量就越多。

有的行业定额对岩石中石英含量相差10%就会作定额调整。

3.对路基稳定最不利的是。

(分数:

1.00)

A.岩层倾角小于坡面倾角的逆向坡

B.岩层倾角大于坡面倾角的逆向坡

C.岩层倾角小于坡面倾角的顺向坡√

D.岩层倾角大于坡面倾角的顺向坡

解析:

[解析]A答案,岩层与道路为逆向,所以较有利;B答案,岩层与道路为逆向,所以较有利;D答

案,岩层与道路为顺向,但是道路倾角小于岩层倾角,所以属于不利情况。

只有C答案属于最不利的情况,道路边坡与岩层倾向一致,道路倾角大于岩层倾角。

该题目的记忆方法见下表:

4.对于深路堑和高边坡来说,下列哪些情况对路基或边坡稳定是最不利的。

(分数:

1.00)

A.路线走向与岩层走向平行,边坡与岩层倾向一致

B.路线与岩层走向平行,岩层倾向于路基边坡一致,边坡的倾角大于岩层倾角√

C.路线垂直于岩层走向

D.路线与岩层走向平行但岩层倾向与边坡倾向相反

解析:

[解析]该题目与上一题属于同一个考点的两个不同的考法。

该题为褶曲的实践性考点。

岩层产状三要素:

走向、倾向与倾角,见教材图1.1.2。

记忆要点:

可将岩层面想象成滑梯的样子。

请注意,上述情况仅仅是针对褶曲而言,如果当地质构造不再是褶曲,而是发育成裂隙,当裂隙主要发育方向与路线方向平行,倾向与边坡一致的时候,都容易发生崩塌等不稳定现象。

对于无法用上一题图表记忆的考生,我们设计了下面这样一个记忆的方法。

5.下列关于褶皱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

1.00)

A.向斜是岩层向下凹的弯曲,较新的岩层在两翼,较老的岩层在轴部

B.褶皱是受构造力作用,使岩层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而丧失连续性的构造

C.当路线与岩层走向平行时较为有利

D.对于隧道工程而言,从褶曲的翼部通过是比较有利的√

解析:

[解析]该题目为综合型考题。

A答案,向斜是较新的岩层在轴部,较老的岩层在两翼;B答案,褶皱是受构造力作用,使岩层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连续性的构造;C答案,当线路和岩层走向平行

还要判断倾向和倾角,倾向相反比较有利。

6.某基岩被3组较规则的x形裂隙切割成大块状,多数为构造裂隙,间距0.5~1.0m,裂隙多密闭少有充

填物,此基岩的裂隙对基础工程。

(分数:

1.00)

A.无影响

B.影响不大√

C.影响很大

D.影响很严重

解析:

[解析]见教材表1.1.4。

本题目给出的特征是3组较规则的X形裂隙切割成大块状,间距0.5~1.0m,这些特征是裂隙较发育的描述,裂隙较发育对基础工程影响不大,对其他工程可能产生相当影响。

请考生们注意,该知识点很可能还会考到数字的记忆,需要引起足够重视。

裂隙发育程度

不发

较发育

发育

很发育

数量/组

1~22

~3

>3

产状

规则X

形,较规则

不规则

杂乱

构造

构造

构造型为主

以构造型和风化型为

以风化型和构造型为

间距

≥1m

多数≥0.4m

<0.4m

<0.2m

宽度

密闭

多密闭,少填充

大部分张开,部分有填

以张开为主,一般有填

岩体形状

巨块

大块状

小块状

碎石状

影响

基础工程不大其他工程可能

很大

严重

7.对岩体具有普遍意义的非构造裂隙是(分数:

1.00)

A.张性裂隙

B.风化裂隙√

C.卸荷裂隙

D.扭性裂隙

解析:

[解析]A答案,张性裂隙属于构造裂隙;C答案,构造裂隙虽然属于非构造裂隙,但不具有普遍意义;D答案,扭性裂隙属于构造裂隙。

裂隙的重要考点见下表:

裂隙(节理)

裂隙率=裂隙面积与岩石总面积之比。

裂隙率越大,裂隙越发育

构造裂隙

张性裂隙:

发育在背斜向斜轴部,张开较宽,断裂面粗糙,擦痕少,裂隙间距大,分布不匀,沿走

向和倾向延伸不远

扭(剪)裂隙:

发育在褶曲翼部和断层附近,多平直闭合,分布较密,走向稳定,延伸深远,裂隙面光滑,有擦痕。

扭性裂隙常沿剪切面成群平行分布,将岩体切割成板状

两组不同裂隙作用:

交叉成“X”形,将岩体切割成菱形块体

非构造裂隙

成岩作用、外动力、重力作用主要包括:

原生裂隙、风化裂隙和卸荷裂隙风化裂隙具有普遍意义

不利情裂隙发育方向与路线走向平行,倾向与边坡一致时,不论岩体产状如不利况情何,路堑边坡都容易发生崩塌

况等不稳定现象

8.建筑物结构设计对岩石地基主要关心的是。

(分数:

1.00)

A.岩体的弹性模量√

B.岩体的结构

C.岩石的抗拉强度

D.岩石的抗剪强度

解析:

[解析]设计人员关心的主要是岩体的变形特征。

变形参数主要由变形模量或弹性模量来反映。

9.工程岩体沿某一结构面产生整体滑动时,其岩体强度完全受控于。

(分数:

1.00)

A.结构面强度√

B.节理的密集性

C.母岩的岩性

D.层间错动幅度

解析:

[解析]岩体的强度有两种判断标准,见下表:

岩石的状态

强度的决定因素

结构面不发育,结构完整

岩石强度视为岩体强度

岩体沿着某一结构面产生整体滑动

岩体强度完全受结构面强度控制

10.关于地基岩石软化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

1.00)

A.软化系数>0.25,工程性质良好

B.软化系数<0.25,工程性质良好

C.软化系数<0.75,工程性质较差√

D.软化系数>0.75,工程性质较差

解析:

[解析]岩石软化系数=饱和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风干状态下的极限抗压强度。

换句话说,就是岩石在“湿状态”下的强度/“干状态”下的强度,反映了岩石强度受水的影响程度。

软化系数值越小,表明

两者差别越大,也说明岩石强度受水影响大。

软化系数接近1,表明两者相差很小,也就是受水的影响越

小。

因此,软化系数接近1表明几乎不受水的影响,是弱软化岩石,其抗水、风化等作用能力强。

软化系数小于0.75,软化性强,受水的影响很大,强度降低很多,因此工程性质比较差。

请考生们注意,软化系数在0.75是一个重要分界线。

注意:

该考点应该和教材相应考点结合起来,土木建筑工程中使用的石材,软化系数应大于0.8。

请不要混淆这两个知识点。

11.下列关于岩石的物理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

1.00)

A.岩石的比重是指岩石单位体积的重量

B.岩石的重度越大,说明岩石的空隙越小,透水性越强

C.软化系数大于0.75的岩石是软化性较强的岩石

D.抗冻系数小于25%的岩石,认为是抗冻的√

解析:

[解析]A答案,比重是指岩石固体部分单位体积的重量;B答案,岩石重度越大,说明岩石的结构

致密,孔隙性小,受水的影响小,透水性差;C答案,软化系数小于0.75才是软化性较强的岩石。

D答案,正确,抗冻性是以25%来区分的,小于25%证明强度降低较小,抗冻性较强;抗冻性大于25%认为是非抗冻

的。

岩石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记忆要点见下表:

比重

岩石固体单位体积的重量。

矿物越多比重越大

容重

岩石单位体积的重量。

重度大,则结构致密、孔隙性小,强度稳定性越高

孔隙性

孔隙度=孔隙总体积/岩石总体积。

影响强度和稳定性,反向

吸水性

吸水率表示。

吸水率越大,软化作用越强,受水作用越显著

软化性

加水作用后强度丧失多少,值越小,表示受水作用越大。

1弱,<0.75强

抗冻性

受冻后强度降低率。

<25%,抗冻;>25%,不抗冻

12.某竣工验收合格的引水渠工程,初期通水后两岸坡体出现了很长的纵向裂缝,并且局部地面下沉,该地区土质可能为。

(分数:

1.00)

A.红黏土

B.软岩

C.砂土

D.湿陷性黄土√

解析:

[解析]特殊土主要有五种,即软土、湿陷性黄土、红黏土、膨胀土以及填土。

本题目中出现长裂缝和地面下沉,是湿陷性黄土的典型特征。

请考生们学会举一反三,将这几种特殊土的关键词和特点对比记忆。

除填土外,其他4种特殊土的主要记忆要点见下表:

特殊土

特点

关键词

软土

絮状和蜂窝状,显著蠕变

高含水量,高孔隙性,高压缩性,低渗

透性

湿陷性黄土

遇水沉陷

地面下沉、大裂缝、砖墙倾斜等

红黏土

厚度不均匀,伴有石芽、溶

不具有湿陷性,塑性高

膨胀土

失水张开,浸泡闭合

具有膨胀收缩性。

造成崩塌、滑坡、地

裂等

13.不宜作为建筑物地基填土的是

(分数:

1.00)

A.堆填时间较长的砂土

B.经处理后的建筑垃圾

C.经压实后的生活垃圾√

D.经处理后的一般工业废料

解析:

[解析]填土主要包括三种,即素填土、杂填土以及冲填土。

填土的记忆要点见下表。

A答案,砂土

堆填超过2年即可作为天然地基;B答案,经过处理的建筑垃圾可以作为建筑地基;C答案,生活垃圾和腐蚀性、易变性工业废料组成的杂填土不能作为建筑地基,即使压实的生活垃圾也不可以;D答案,一般性

素填土

作为一般建筑物天然地基的堆填年限要求:

①黏性土>10年

②粉土>5年

③砂土>2年

杂填土

生活垃圾和腐蚀性及易变性工业废料不宜作为建筑物地基

建筑垃圾及一般性工业废料组成的杂填土经适当措施处理后可作建筑地基

冲填土

含水量大、透水性弱、排水固结差、压缩性高、强度低

工业废料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建筑地基。

14.下列可作为建筑物地基填土的是。

(分数:

1.00)

A.堆填时间超过5年的黏性土

B.建筑垃圾√

C.生活垃圾

D.腐蚀性工业废料

解析:

[解析]详见上一题图表。

A答案,黏性土堆填超过10年才能作为建筑地基,5年太短,不能作为地基;B答案,建筑垃圾经过处理后可以作为建筑地基;C答案,生活垃圾不能作为建筑地基;D答案,腐蚀

性工业废料不能作为建筑地基,而一般性工业废料经过处理是可以的。

因此,请考生们注意对比记忆该知识点。

15.关于地震烈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

1.00)

A.地震烈度是按一次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大小来划分的

B.建筑场地烈度是指建筑场地内的最大地震烈度

C.设计烈度需根据建筑物的要求适当调低

D.基本烈度代表一个地区的最大地震烈度√解析:

[解析]A答案,地震震级是根据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来划分的;B答案,建筑场地烈度是指建筑场

地内因地质条件、地貌地形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的不同而引起的相对基本烈度有所降低或提高的烈度;C答案,设计烈度一般采用国家批准的基本烈度,但遇不良地质或特殊重要意义的建筑物,经主管部门批准,应提高基本烈度作为设计烈度。

16.关于地震和烈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

1.00)

A.建筑抗震设计的依据是国际通用震级划分标准

B.震级高、震源浅的地震其烈度不一定高

C.一个地震一般会形成多个烈度区√

D.建筑抗震措施应根据震级大小确定

解析:

[解析]A答案,抗震设计一般根据设计烈度确定,而非震级,震级表示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B

答案,震级越高,地震释放的能量越大,造成的破坏越大,震源越浅,地震造成的破坏越大,而地震烈度恰恰是指地震的破坏程度,因此震级高、震源浅的地震烈度高;D答案,建筑抗震措施主要考虑地震烈度。

17.单粒结构土的工程性质影响主要在于。

(分数:

1.00)

A.松密程度√

B.颗粒大小

C.带电颗粒

D.粒间引力

土的结构

记忆要点

单粒结构

无黏性土特有结构:

如碎石、卵石、砾石类土、砂土

松密程度影响工程性质

集合体结构

黏性土特有结构,也称为团聚结构或絮凝结构沉积过程中颗粒间引力大于重力,结合水膜连接

解析:

[解析]土的结构分为单粒结构和集合体机构,特征见下表:

18.有关土的工程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

1.00)

A.土的颗粒级配越好,其工程性质受含水量影响越大

B.土的颗粒级配越差,其工程性质受含水量影响越大

C.土的颗粒越大,其工程性质受含水量影响越大

D.土的颗粒越小,其工程性质受含水量影响越大√解析:

[解析]这道题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考察基本概念。

土的颗粒级配是指不同粒径(颗粒直径)的土的配

合比例,也就是说不同颗粒直径的土在集合体中各占多少百分比。

而将不同粒径的土配合在一起的目的就是希望获得较为理想的孔隙率等指标。

A答案,土的颗粒级配好意味着土的孔隙率较令人满意,因此受含水量影响较小。

B答案,土的颗粒级配越差意味着要么都是大粒径的土混合在一起要么都是小粒径的土混合在一起,因此受水影响大小不能判断。

C答案和D答案,颗粒小于粉砂的黏性土,其工程性质受含水量

变化影响大。

这意味着土的颗粒越小,受含水量变化影响越大。

因此D答案符合题意。

19.结构面的特征是影响结构面强度及其他性能的重要因素,一般会从多个方面去描述结构面的特征,其中

决定了岩石的块体大小及岩体的结构类型。

(分数:

1.00)

A.粗糙度

B.张开度

C.节理组数√

D.块体大小

解析:

[解析]节理组数的多少决定了岩石的块体大小及岩体的结构类型。

20.褶皱构造是。

(分数:

1.00)

A.岩层受构造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且未丧失连续性的构造√

B.岩层受构造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丧失连续性的构造

C.岩层受水平挤压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丧失连续性的构造

D.岩层受垂直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丧失连续性的构造解析:

[解析]该题目是典型的定义考核,请考生们一定记住,褶皱是地壳受构造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受构造力作用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且未丧失连续性的构造。

关键词是连续波状弯曲以及未丧失连续性。

如果丧失连续性的就属于断裂了。

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分数:

1.00)

A.背斜褶曲是岩层向上拱起的弯曲,较新的岩层出现在轴部,较老的岩层出现在两翼

B.背斜褶曲是岩层向上拱起的弯曲,较老的岩层出现在轴部,较新的岩层出现在两翼√

C.向斜褶曲是岩层向下凹进的弯曲,较老的岩层出现在轴部,较新的岩层出现在两翼

D.向斜褶曲是岩层向上拱起的弯曲,较新的岩层出现在轴部,较老的岩层出现在两翼解析:

[解析]该题为褶曲的重要记忆要点。

记忆方法:

背朝上,老在中新两翼;向朝下,新在中老两翼。

此题还可以演变为多选题,但是本质不变。

分类

形状

新岩层

老岩层

背斜

向上拱起

两翼

轴部

向斜

向下凹弯

轴部

两翼

22.结构面结合力较差的工程地基岩体的工程特性是。

(分数:

1.00)

A.沿层面方向的抗剪强度高于垂直层面方向

B.沿层面方向有错动比有软弱夹层的工程地质性质差

C.结构面倾向坡外比倾向坡里的工程地质性质好

D.沿层面方向的抗剪强度低于垂直层面方向√

解析:

[解析]A答案,沿层面方向的抗剪强度明显比垂直层面方向更低;B答案,有软弱夹层比有错动的

工程地质性质差;C答案,结构面倾向坡外比倾向坡里时的工程地质差。

23.某岩石的抗压强度为200MPa,其抗剪强度和抗拉强度约为。

(分数:

1.00)

A.100MPa和40MPa

B.60MPa和20MPa√

C.10MPa和2MPa

D.5MPa和1MPa

解析:

[解析]岩石的抗压、抗拉和抗剪三项强度。

它们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抗压>抗剪>抗拉。

抗剪强度

≈10%~40%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2%~16%的抗压强度。

依题意,抗压强度为200MPa,则抗剪强度为20~80MPa;抗拉强度为4~32MPa。

24.下列特殊地质中,常有石芽、溶洞或土洞分布其间,给地质勘查、设计工作造成困难。

(分数:

1.00)

A.软土

B.湿陷性黄土

C.红黏土√

D.膨胀土

解析:

[解析]本题目中出现石芽、溶洞,属于特殊土中红黏土的典型特征。

软土的特征是絮状和蜂窝状;湿陷性黄土是地面下沉和大裂缝;膨胀土是失水张开、浸泡闭合,易造成崩塌、滑坡、地裂。

25.鉴别矿物的主要依据是。

(分数:

1.00)

A.颜色

B.光泽

C.物理性质√

D.硬度

解析:

[解析]物理性质是鉴别矿物的主要依据。

26.矿物最明显、最直观的物理性质是。

(分数:

1.00)

A.颜色√

B.光泽

C.自色

D.硬度

解析:

[解析]物理性质是鉴别矿物的主要依据,光泽、硬度和颜色均属于物理性质。

但是矿物最明显、最直观的物理性质是颜色。

自色属于颜色的一种。

27.岩浆岩分为喷出岩和侵入岩,形成深度大于km为深成岩。

(分数:

1.00)

A.3

B.4

C.5√

D.6

解析:

[解析]深成岩和浅成岩都属于侵入岩,形成深度≥5km的属于深成岩,形成深度<5km的属于浅成

岩。

28.通常含有2-3组节理,延伸长度<10m,且多为闭合状态属于结构面发育程度中的。

(分数:

1.00)

A.不发育

B.较发育√

C.发育

D.很发育

解析:

等级节理数/组

不发

较发

1~2

2~3,规则

发育

>3,较多不规则

规则的>3,较多不规则

延伸长度/m

特征

<3

多闭合、无填充

<10

多闭合、无填充或有少量细碎填充

不均匀,多数>

10

风化者多张开、夹泥

较长的大裂隙

杂乱无章、裂隙张开、夹泥

很发

29.通常情况下,岩体中的节理、裂隙发育,常有泥质填充物,结合力不强,是属于岩体结构中的(分数:

1.00)

A.整体块状结构

B.层状结构

C.碎裂结构√

D.散体结构

解析:

[解析]岩体的结构类型及特征详见下表

岩体结构

岩体中结构面与结构体的组合方式

整体块状

整体性好,强度高,块大,承载力好。

理想的工程岩体

层状结构

层状,变形模量及承载力较高。

结构面倾向坡外比坡里差得多

碎裂结构

碎裂。

夹杂的硬质岩石尚可。

但碎裂体承载力不高,工程地质性质差

散体结构

手捏即碎。

裂隙很发育

30.岩体的变形参数是由弹性模量或来反映的。

(分数:

1.00)

A.岩体的极限强度值

B.岩体的变形模量√

C.岩体的抗压强度

D.岩体的抗剪强度

解析:

[解析]岩体变形参数是由变形模量或弹性模量来反映的。

31.在应力一定的条件下,变形随时间的持续而逐渐增加的现象称为(分数:

1.00)

A.松弛

B.流变

C.蠕变√

D.软化

解析:

[解析]题目描述的是蠕变的特征。

A答案,松弛是指在变形保持一定时,应力随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减小的现象;B答案,流变包括蠕变和松弛两种;C答案,正确;D答案,软化是指岩石受水作用后,强度和稳定性发生变化的性质。

32.在相同条件下的同一种岩石,重度大,说明。

(分数:

1.00)

A.岩石结构疏松

B.岩石的孔隙性较小√

C.岩石的强度较差

D.岩石的稳定性较差

解析:

[解析]请考生们注意重度的概念,一般来讲,组成岩石的矿物比重大,或者岩石的孔隙性小,重度就大。

在相同条件下的同一种岩石,重度大就说明岩石的结构致密,孔隙性小,岩石的强度和稳定性较高。

考生可以这样记忆:

一个馒头和一块威化饼干。

馒头就好比致密的岩石,其重度较大;威化饼干就好比疏松的岩石,其重度较小。

33.地下水补给区与分布区不一致的是。

(分数:

1.00)

A.基岩上部裂隙中的潜水

B.单斜岩融化岩层中的承压水√

C.黏土裂隙中季节性存在的无压水

D.裸露岩层中的无压水

解析:

[解析]A答案,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C答案,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D答案,补给区与分布区一致。

34.有明显季节性循环交替的裂隙水为。

(分数:

1.00)

A.风化裂隙水√

B.成岩裂隙水

C.层状构造裂隙水

D.脉状构造裂隙水

解析:

[解析]裂隙水分为风化裂隙水、成岩裂隙水、构造裂隙水(层状和脉状)。

其中,风化裂隙水主要受

大气降水的补给,有明显季节性循环交替。

35.不受气候影响的地下水是。

(分数:

1.00)

A.包气带水

B.潜水

C.承压水√

D.裂缝水

解析:

[解析]因为有隔水板的存在,因此承压水不受气候的影响,动态较稳定,不易受污染。

如下图所示:

二、多项选择题(总题数:

16,分数:

65.00)

36.常见的沉积岩有。

(分数:

5.00)

A.辉绿岩

B.泥岩√

C.石灰岩√

D.白云岩√

E.大理岩

解析:

[解析]A答案,属于岩浆岩;E答案,属于变质岩。

常见的岩石种类见下表:

岩石成因类型

常见岩石种类

岩浆岩

■喷出岩:

流纹岩、粗面岩、安山岩、玄武岩、火山碎屑岩

■深成侵入岩:

花岗岩、正长岩、闪长岩、辉长岩

■浅成侵入岩:

花岗斑岩、闪长玢岩、辉绿岩、脉岩

沉积岩

■碎屑岩:

砾岩、砂岩、粉砂岩

■黏土岩:

泥岩、页岩

■化学及生物化学岩:

石灰岩、白云岩、泥灰岩

变质岩

■大理石、石英岩

37.某断层下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这类断层大多是。

(分数:

4.00)

A.岩体受到水平方向强烈张应力形成的

B.岩体受到水平方向强烈挤压力形成的√

C.断层线与褶皱轴方向基本一致√

D.断层线与拉应力作用方向基本垂直

E.断层线与压应力作用方向基本平行

解析:

[解析]该题为断层类型的考点。

记忆要点见下表。

根据题干,下盘下降是逆断层的特征。

根据记忆

要点表,逆断层成因为水平方向强烈挤压力,其位置与岩层走向和褶皱轴方向一致或垂直压应力方向

类型

升降

成因

位置

上盘下降下盘上升

水平张应力或垂直

作用力

垂直于张应力或已有剪节理

上盘上升下盘下降

水平强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