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2349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docx

尔雅教育病理答案

通道与职业教育

1

【单选题】

在德国三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中,与我们通常理解的“职业学校”类似的是(B)。

A、高等中学

B、实科中学

C、主体中学

D、文科中学

2

【单选题】德国的职业教育是由以下哪两个部门共同管理的?

(C)

A、财政部和人事部

B、教育部和司法机构

C、教育部和产业部

D、教育部和财政部

3

【单选题】关于德国的职业教育,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教育与实际就业脱钩严重

B、学习不自由,无法换专业

C、造成了德国工业的衰弱

D、培训方向众多,培训专业细致

4

【判断题】在德国,三种不同类型的学校之间存在转轨的通道。

(√)

5

【判断题】德国所有的工厂都可以接受学生实训。

(×)

分流早晚之利弊

(一)

1

【单选题】

当今生物界对人类能力的研究表明,先天智力和后天教育的占比分别为(C)。

A、80%和20%

B、70%和30%

C、60%和40%

D、50%和50%

2

【单选题】美国明尼苏达大学里,通过同卵双生子案例来研究遗传和环境对人的发展影响的学者是(D)。

A、桑代克

B、皮亚杰

C、拉康·雅克

D、托马斯.布查德

3

【单选题】德国早分流制度的弊端在于(C)。

A、国家付出了更多的财力

B、易出现应试教育

C、牺牲了一部分晚熟者

D、造成了社会分配的不均衡

4

【判断题】郑也夫教授认为,早期分流进行筛选的效度较高。

(√)

5

【判断题】德国的筛选制度可以准确地、全方位地挑选出高智商、高情商的人才。

(×)

分流早晚之利弊

(二)

1

【单选题】

德国的精英需要负担的社会责任不包括(D)。

A、对德国社会尽责

B、进行更好的礼貌教育

C、保护民族文化遗产

D、对第三世界国家的人民进行帮扶

2

【判断题】

早分流能够减轻学生的竞争压力,使他们的学习过程自然、松弛。

(√)

3

【判断题】

晚分流的教育制度需要注重辅助措施的实施,例如建立奖学金制度、使早期教育环境平等。

(√)

中国的户籍制度

1

【单选题】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是(C)。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江泽民

2

【判断题】户籍制度对教育分流没有影响。

(×)

3

【判断题】中国已经开始实行分流制教育。

(×)

4

【判断题】在现代中国,农民已经可以离土进城,但是在待遇上与城市居民仍有较大差异。

(√)

社会结构:

金字塔还是枣核

1

【单选题】

中国经济结构类型属于以下哪种形式?

(B)

A、枣核形

B、金字塔形

C、橄榄形

D、矩形

2

【单选题】郑也夫教师强调,我们只有将社会经济结构改造成(A)社会才能影响到教育,才能进行早分流。

A、枣核形

B、金字塔形

C、橄榄形

D、矩形

3

【判断题】好的社会制度能实现社会不同角色的双赢。

(√)

中国的独子政策

1

【单选题】

中国分流难行的因素不包括以下哪点?

(C)

A、

户籍制度

B、

社会结构

C、

国民素质

D、

独子政策

2

【单选题】关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生态

B、降低了人口出生率

C、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

D、减轻了中国的养老负担

3

【单选题】关于中国传统家庭的“自然分流”机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降低了家庭投入科举的成本

B、使家人金榜题名的概率大大提高

C、提高了家庭的名望

D、提高了女子的社会地位

4

【判断题】曾国藩的兄弟全都依靠他的名望从而进入官场做官。

(×)

5

【判断题】曾国藩直到步入中年以后才终于中了进士,成才时间较晚。

(×)

职业教育自身的问题

1

【单选题】

中国的职业教育是由以下哪个部门所管辖?

(D)

A、卫生部

B、财政部

C、产业部

D、教育部

2

【单选题】

关于中国职业教育的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A、职业教育制度优于西方国家

B、2~3年时间就能培养出最优秀的职业人员

C、过于注重高等职业教育,而不注重中等职业教育

D、学生素质和教师素质都十分高

3

【判断题】

在职业教育院校,三年时间的教育就能使学生成为顶级技工。

(×)

职业教育自身的问题

(二)

1

【单选题】

关于中国的职业院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应注重学生价值观和情商的培养

B、中等职业教育受到的重视较少

C、学生以知识学习和智力提升为主

D、校企结合的程度不高

2

【判断题】中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是实行三轨制。

(×)

3

【判断题】校园暴力的发生与问题少年想彰显自身存在感有关。

(√)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1

【单选题】

关于我国“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劳育是普及劳动观念和提升劳动技能的教育

B、

中国学校教育不应忽视体育教育

C、

美既包括心灵之美,也包括身体之美

D、

德智体美劳是相互孤立发展的

2

【判断题】足球是中国学生体育必修项目。

(×)

3

【判断题】体育是授予学生关于健康的知识,提高体力,增强体质,培养意志力的教育。

(√)

古代的科举制度

1

【单选题】

实行科举制度的主要原因是(C)。

A、为了提升国民素质

B、为了造福百姓

C、为了打击门阀士族,加强中央集权

D、为了提升大家族声望

2

【单选题】科举的直接目的是(B)。

A、提升皇家威望

B、选拔人才

C、打击贪腐

D、完善教育体制

3

【单选题】察举制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这种制度的确立时间是在(A)。

A、汉代

B、魏晋时期

C、隋代

D、唐代

4

【单选题】科举制度的真正成型是在以下哪个朝代?

(D)

A、汉代

B、魏晋时期

C、隋代

D、唐代

5

【判断题】科举制建立之后,应试学也就应运而生,这导致在博弈中考试的效度每况愈下。

(√)

6

【判断题】在中国古代,官员也可以通过考评军功产生。

(√)

清朝官员的构成

1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清朝胥吏阶层的职位是(C)。

A、皂吏

B、班头

C、巡抚

D、差人

2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清代师爷的管辖范围的是(D)。

A、刑名

B、钱粮

C、文书

D、征战杀敌

3

【单选题】关于师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师爷并无官衔职称

B、师爷的报酬由作为东家的官员支付

C、师爷不需要经过学习即可出任

D、清代师爷数量可达两万人之众

4

【判断题】在古代,只要考上了举人就能够做官。

(×)

5

【判断题】《水浒传》中的宋江即为胥吏。

(√)

封建制度下的科举与制度

1

【单选题】

认为“科举制度堪称为贵族制度的安魂曲”的史学家是(B)。

A、青木正儿

B、宫崎市定

C、井上清

D、柳田国男

2

【单选题】关于胥吏制度,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带有强烈的封建色彩

B、胥吏的社会地位很低

C、胥吏不仅负责文书拟写,还需奔走差务

D、胥吏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来获取职位的

3

【判断题】唐代科举制是在隋代科举制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

(√)

对今日官员学历的思考

1

【单选题】

郑也夫教授认为,做公务员,最好的学历背景应当是(A)。

A、大学本科

B、硕士

C、博士

D、博士后

2

【单选题】

个人的“黄金学习期”是以下哪个年龄段?

(C)

A、0-5岁

B、5-15岁

C、16-30岁

D、30-45岁

3

【判断题】

学历等于政务能力。

(×)

古今之变:

习礼与认知

1

【单选题】

诺贝尔奖华人获奖者不包括(D)。

A、屠呦呦

B、莫言

C、杨振宁

D、钱学森

2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习”字用法不同于其他选项的一项是(A)。

A、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B、政教习俗,相顺而后行

C、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D、彼邦本倔强,习俗多骄矜

3

【单选题】“习”字的本意是(B)。

A、对某事熟悉

B、小鸟反复地试飞

C、长期重复地做,逐渐养成的不自觉的活动

D、实践

4

【单选题】下列不属于古代“六艺”范围的是(C)。

A、礼

B、乐

C、棋

D、射

5

【判断题】礼的外在是仪式和礼节,礼的内在是对自己的社会地位与角色的服膺和遵从。

(√)

6

【判断题】日本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多于华人诺贝尔奖获得人数。

(√)

过度复习的弊端

1

【单选题】

关于复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

A、

过度的复习会扼杀好奇心

B、

好的学习应当通过学习新事物来复习已有知识

C、

中国学生花在复习上的时间远远多于美国学生

D、

复习是种毫无意义和收获的行为

2

【判断题】郑也夫教授认为,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以新代旧的过程。

(√)

3

【判断题】重复和大量的复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

复读

1

【单选题】

美国的SAT考试一年可以考(C)次。

A、2

B、4

C、6

D、8

2

【单选题】关于中美两国的复读情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A、SAT多次考试的制度是对学生学习精力的浪费

B、中国学生复读所花的时间成本更高

C、美国学生的复读人数与考试总人数的比重高于中国

D、美国复读一次的时间成本为两个月

3

【单选题】SAT考试的科目不包括以下哪项?

(D)

A、数学

B、批判性阅读

C、写作

D、外语

4

【判断题】“一年多考”制度能在一定程度上疏导和压缩复读。

(√)

5

【判断题】根据国情,我国应取消复读制度。

(×)

学校教育模式的反省

1

【单选题】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A、仅限于城市周边的农村地区

B、到了农村的知识青年需要在农村永久定居

C、动机就是为了解决2000万毕业学生的安置和就业问题

D、毛泽东并不支持上山下乡运动

2

【单选题】郑也夫教授对“吃苦才能成才”这一说法的态度是(D)。

A、不置可否

B、非常赞同

C、部分赞同

D、不赞同

3

【单选题】郑也夫教授上山下乡的地点是在(D)。

A、湖北

B、四川

C、云南

D、黑龙江

4

【判断题】毛泽东曾鼓励学生要向农民学习,走出校门去搞阶级斗争。

(√)

5

【判断题】“文革”时期大规模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发生和延续,既有经济原因,也有政治原因。

(√)

现代学校教育模式批评

1

【单选题】

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第一人是(B)。

A、吴敬琏

B、顾准

C、孙冶方

D、马寅初

2

【单选题】盖托说“12年在学校的课桌椅上,将会把旺盛的内在精神生活变成空空荡荡的写字板”,这反映了以下哪种教育现象?

(C)

A、学生难以自立

B、学习负担过重

C、学制超长

D、教学质量低下

3

【单选题】学制超长的影响不包括(D)。

A、个体经济上不能自立

B、个体缺乏责任感

C、个体难以获得成就感

D、个体心智与社会脱节

4

【判断题】现代学校教育的一大特征是标准化。

(√)

5

【判断题】在学校教育中,“教”远比“学”重要。

(×)

现代学校教育模式批判

(二)

1

【单选题】

美国统计学家大卫·班克斯归纳出人类历史上三个最为盛产文化天才的时间和地点,其中不包括(C)。

A、

公元前440-380年间的雅典

B、

1440-1490年间的佛罗伦萨

C、

618年—907年的中国

D、

1570-1640年间的伦敦

2

【单选题】文艺复兴“后三杰”包括:

米开朗基罗、达芬奇和(C)。

A、彼特拉克

B、薄伽丘

C、拉斐尔

D、但丁

3

【单选题】中国学生如果按正常时间读完硕士,一般需要(B)年。

A、16

B、19

C、20

D、22

4

【判断题】师徒制在我国传承已久。

(√)

5

【判断题】在英国和日本,师徒制一直受到人们的排斥和抵触。

(×)

智力教育的误区

1

【单选题】

由梅贻琦所作,潘光旦代拟的《大学一解》中提出的“知、情、志”分别指(D)。

A、求知欲、共情、智识

B、知识、热情、志向

C、智慧、理智、梦想

D、智力、情感、意志力

2

【单选题】提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大师之谓也”的人是(D)。

A、竺可桢

B、陈寅恪

C、潘光旦

D、梅贻琦

3

【单选题】郑也夫教授提出,当今教育在对待智力上存有两个误区,一是教育对智力重视过度,二是(C)。

A、教师培训不到位

B、不够重视体育教育

C、教育在提升学生能力上所运用的手段有误

D、对学生的思辨教育做得不够

4

【判断题】智商与情商成正比,智商高的人情商一定高。

(×)

5

【判断题】

高智商的人在官场和营销上通常做得比其他人更好。

(×)

情商重要性

1

【单选题】

被称为“昭和棋圣”的著名围棋手是(A)。

A、吴清源

B、聂卫平

C、秀哉

D、濑越宪作

2

【单选题】情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功能不包括以下哪点?

(C)

A、管理自己的情绪

B、认识他人的情绪

C、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D、处理人际关系

3

【单选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情绪会诱发动物对所在的情境做出反应

B、情绪能促使有机体进行内部状态的调节

C、情绪会阻碍个体进行决策

D、愤怒是哺乳动物的基本情绪之一

4

【判断题】恐惧情绪能帮助我们避开威胁,从而提高生存的机会。

(√)

5

【判断题】人的决策是由理性承担的,情绪对决策不产生作用。

(×)

意志力

1

【单选题】

软糖实验带给我们的启示是(B)。

A、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B、在教育过程中,要善于培养孩子的“耐力”

C、耐力的强弱不影响人们所获得的成就

D、耐力好的人通常智力更高

2

【单选题】以下哪部小说体现了立志与意志力的伟大?

(C)

A、《苏菲的世界》

B、《茶花女》

C、《老人与海》

D、《羊脂球》

3

【单选题】关于立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自控力与立志密切关联

B、立志是一个社会过程,需要外加的力量

C、立志是意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D、当下社会十分缺乏立志

4

【判断题】意志力与智力和体能有关,智力越高,体能越好,意志力也就越高。

(√)

5

【判断题】在米歇尔的软糖实验中,所有的小孩子都没能经受住糖果的诱惑而将糖果吃了下去。

(×)

兴趣与好奇心

1

【单选题】

关于好奇心,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好奇心是专一且持久的兴趣

B、兴趣是好奇心的前驱

C、好奇心就是兴趣

D、好奇心能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和提高认知

2

【单选题】关于兴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兴趣与好奇心常常如影随形

B、兴趣具有专一性和持久性

C、兴趣能帮助我们提高智商和情商

D、兴趣是一种情绪

3

【判断题】兴趣常常被好奇诱发。

(√)

4

【判断题】好奇心是人类独有的特质。

(×)

5

【判断题】情绪是进化中产生的帮助人类生存的工具。

(√)

兴趣

(一)

1

【单选题】

心理学著作《无聊与兴趣》的作者是(D)。

A、马斯洛

B、阿尔弗雷德

C、荣格

D、维雷娜・卡斯特

2

【单选题】创造性研究者米歇尔.豪认为,一个有才能和态度认真的人在专家的指导下,成为一个专业的演奏家需要练习(D)个小时。

A、3000

B、5000

C、8000

D、1万

3

【判断题】好奇常常浅尝辄止,兴趣则是一种持续的状态。

(√)

4

【判断题】相比好奇,兴趣是一种更复杂的情绪,其中包含着更为错综的心理机制。

(√)

兴趣

(二)

1

【单选题】

郑也夫教授指出,通识教育最主要的功能是(B)。

A、

获得广博的知识

B、

教育大家成为生活的追求者

C、

培养高尚的情操

D、

提高道德修养

2

【判断题】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生命的一种乐趣。

(√)

3

【判断题】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能增强人们的兴趣。

(×)

奖励

1

【单选题】

根据道德行为的定义,以下属于道德行为的是(C)。

A、咿呀学语

B、痴人说梦

C、见义勇为

D、婴儿啼哭

2

【单选题】

《阅微草堂笔记》的作者是(D)。

A、吴敬梓

B、高鹗

C、刘墉

D、纪昀

3

【单选题】

对于奖励和惩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兴趣是内部动力,奖励是外部动力

B、过度奖励反而会造成对道德的破坏

C、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当完全免除惩罚手段的运用

D、教育需要适度的惩罚

4

【判断题】

奖励和惩罚都是控制的手段。

(√)

5

【判断题】

奖励能够提升道德水平。

(×)

创新人才是稀缺的

1

【单选题】天赋中的学习能力是由学习模仿能力和(B)构成的。

A、共情能力

B、创新能力

C、平衡能力

D、观察能力

2

【单选题】在下列关于创新的说法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才都是稀缺的

B、学习的主要方式是创新

C、创新能力在当今社会得到了空前的重视

D、创新能力不等于模仿能力

3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创新活动的是(D)。

A、发明电灯

B、作词作曲

C、创作油画

D、鹦鹉学舌

4

【判断题】人类的智力活动能力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

基因和后天的学习。

(√)

5

【判断题】在相对恒定的自然环境中,模仿能力比创新能力更为重要。

(√)

智商、知识、成绩单,创新潜力能判定吗

1

【单选题】

爱因斯坦在他(D)岁时,独立而完整地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原理。

A、23

B、24

C、25

D、26

2

【单选题】“有限理性理论”的提出者是(C)。

A、约翰·麦卡锡

B、纳什

C、赫伯特·西蒙

D、哈里·马科维茨

3

【单选题】赫伯特·西蒙研究认为,在一个行业里要成为顶级大师,至少需要钻研(C)年?

A、3

B、5

C、10

D、20

4

【判断题】学生的考试成绩能够反映他们的创造力水平。

(×)

5

【判断题】创造力与智力水平的高低毫无关系。

(×)

动力和兴趣,创新可以激励吗

1

【单选题】

下列作品中,属于美国剧作家阿瑟·米勒创作的是(D)。

A、《莎乐美》

B、《伤心之家》

C、《飞越疯人院》

D、《推销员之死》

2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外部奖励行为的是(C)。

A、给予表扬

B、颁发奖品

C、取得成就感

D、支付奖金

3

【判断题】创新活动会受到外在阻力与内在阻力的影响。

(√)

环境对创新者的影响

1

【单选题】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者是心理学家(C)。

A、艾宾浩斯

B、菲利普·津巴多

C、霍华德.加德纳

D、冯特

2

【单选题】关于创新与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

A、离轨者一定是创新人才

B、创新人才都不善于经营家庭关系

C、创新人才不受环境影响

D、环境宽松易产生创新人才

3

【判断题】通过一个学生的成绩单,就可以看出他是否是创新人才。

(×)

4

【判断题】环境对创新者有一定的影响。

(√)

5

【判断题】对于创新来说,鼓励和支持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

摧毁创造力的中国社会及其教育

1

【单选题】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这本社会学的著名著作,是由(C)所作的。

A、约翰·奈斯比特

B、唐纳德·戴维森

C、丹尼尔·贝尔

D、纳尔逊·古德曼

2

【单选题】以下不属于美国实用主义派代表人物的是(B)。

A、威廉.詹姆斯

B、海德格尔

C、约翰.杜威

D、查尔斯.皮尔士

3

【判断题】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人才占比远远高于美国等国家。

(×)

4

【判断题】中国教育应提供一个宽容、自在、自主的学习环境,这样才有利于创新性人才的产生。

(√)

筛选的重要性

1

【单选题】

通过考试来选拔人,通常会出现以下哪种情况?

(D)

A、装模作样的操行

B、短期效益的政绩工程

C、贿选

D、“考试学”的产生

2

【判断题】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高级人才,培养前的筛选更为重要。

(√)

3

【判断题】挑选管理者应当以道德标准作为第一准则。

(×)

4

【判断题】若通过选举竞选来决定管理者的归属,在没有完善的制度约束下,那么一定会产生“拉票”甚至贿选的情况。

(√)

推荐和考试

(一)

1

【单选题】

九品中正制始于什么时候?

(C)

A、汉代

B、西晋

C、曹魏

D、唐朝

2

【单选题】美国高校录取学生的依据不包括(D)。

A、SAT考试成绩

B、学校面试情况

C、推荐信

D、学生的家庭背景

3

【单选题】察举制的正式建立是在(B)。

A、秦代

B、汉代

C、魏晋南北朝

D、隋代

4

【判断题】推荐作为选拔手段,其弊端是公平性不够和过于依靠举荐人的判断力。

(√)

5

【判断题】推荐作为选拔手段,优于考试。

(×)

推荐和考试

(二)

1

【单选题】

《社会学的想象力》由(A)所作。

A、米尔斯

B、涂尔干

C、费孝通

D、孔德

2

【单选题】在现行保研制度中,需要考察学生的因素不包括(D)。

A、课程绩点

B、学术成果

C、获奖情况

D、财力情况

3

【判断题】关于研究生入学考试,郑也夫教授认为,应当考察思考能力的高下和知识面的宽窄。

(√)

4

【判断题】目前我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问题在于,考试题目质量不高,信度、效度较低。

(√)

理想的选拔环境

1

【单选题】

以下著作中,不属于郑也夫著作的是(C)。

A、

《信任论》

B、

《代价论》

C、

《资本论》

D、

《文明是副产品》

2

【判断题】理想的选拔环境是,学生都不复习或进行同等强度的复习。

(√)

3

【判断题】要在中国选拔数学人才,就应在中小学大力推广奥数教育。

(×)

凯恩斯预言的社会剧变

1

【单选题】

日本学者增田米治认为,信息革命的主要贡献是(D)。

A、

新财富累积方式的发现

B、

全球化的加速

C、

通讯手段的革新

D、

空闲时间的大量增加

2

【单选题】201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C)万亿元。

A、44

B、51

C、63

D、70

3

【单选题】技术性失业是由于(B)所引起的。

A、人口增长

B、技术进步

C、经济衰退

D、环境恶化

4

【判断题】凯恩斯认为,经济问题是人类社会永恒的问题。

(×)

5

【判断题】美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