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3507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23 大小:21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23页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23页
亲,该文档总共1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1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docx

六年下册数学教案表格式

总计第1课时

课题

安全教育第一课(第1课时)

1、了解校园建设存在的安全隐患。

2、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3、掌握交通安全知识的重要性

4、了解防溺水的安全知识。

教学重点

掌握安全知识,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意识。

教学难点

了解校园安全隐患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导入主题:

同学们好!

今天是新学期开学的第一课,新年里同学们又长高了许多,也更懂事了,为了今后能更好地学习、生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中学生应该记住的一些安全知识。

人们常说: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

”同学们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平安是吉祥,健康是幸福,良好的身体才是学习、工作、生活的本钱。

我们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珍爱生命,珍惜幸福的学生生活。

一、校园中存在的安全隐患。

(请学生列举一些现象)

1、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的安全隐患。

2、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隐患。

3、学生交通安全隐患。

4、校园正在施工的工程,学生要远离施工地点。

二、学生集会、集体活动、课间活动中应该注意的安全事项。

1、上下楼梯要注意什么?

①不要因为赶时间而奔跑。

②在人多的地方一定要扶好栏杆。

③整队下楼时要与同学保持一定距离。

④上下楼时不要将手放在兜里。

⑤不要在楼道内弯腰拾东西、系鞋带。

⑥上下楼靠右行。

2、集体活动中要一切行动听指挥,遵守时间,遵守纪律,遵守秩序,语言文明。

3、课间活动应当注意什么?

①室外空气新鲜,课间活动应当尽量在室外,但不要远离教室,以免耽误下面的课程。

  ②活动的强度要适当,不要做剧烈的活动,以保证继续上课时不疲劳、精力集中、精神饱满。

③活动的方式要简便易行,如做做操等。

④活动要注意安全,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三、学生饮食、就餐的安全注意事项,

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如杀虫剂、鼠药等)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禁止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

油反复使用,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四、交通安全注意事项。

1、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2、乘坐公交车注意事项:

①车停稳后,方能上下车,上下车时注意秩序,不要拥挤。

②乘车时,要站稳扶牢,不要把身体任何部位伸出窗外,人多时,应该注意看管好自身物品,谨防扒手。

五、其他校园安全的注意事项:

1、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甚至误解?

敢于自我反省,认真反思。

如果真是老师误解,应该和老师好好交流。

切忌偏激,甚至做出什么过激的行动。

2、预防溺水:

现在还在正值天气炎热,不能私自跑到水沟边去玩耍,更不能去河里游泳。

3、如何加强教室安全?

要注意教室的安全。

上课离开本班教室一定要关好门窗,要将钱和贵重物品带在身上,不能给小偷有可之机;不要把球带到教学楼,在教室楼的走廓上踢,这种行为既违反了校规,又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试想一想,若把玻璃窗踢碎,玻璃片飞入哪一位同学的眼中,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临危逃生的基本原则:

保持镇静,趋利避害;学会自救,保护自己;想方设法,不断求救;记住电话,随时求救:

“119”——火警“110”————报警

“120”——急救“122”——交通事故报警

打电话时要说清地点、相关情况、显著特征。

六、小结

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要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安全。

所以我们一定要时刻加强安全意识,努力增强自我防范能力,做到警钟长鸣!

总计第2课时

课题

德育教育(第2课时)

1、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让学生重温规章制度,拟定新学期打算。

3、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

教学重点

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优秀品德。

教学难点

让学生尽快进行自我调整,明确奋斗目标,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常规教育

1、重温《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在日常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2、作息时间的安排:

早上清洁时间、早读时间、午自习时间、放学时间、作业时间,并严格按照科学的作息时间(强调必须遵守)。

3、集体活动:

要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

4、早读:

书本教材、按学习进度读书、背诵.

5、课前准备:

按课程表准备下节课的学习用品、相关书籍齐全.

6、上课听讲:

坐姿端正、积极思考、发言大胆、不影响他人学习.

7、下课活动:

注意安全、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课间不得在过道、走廊上追逐打闹、高声喧哗,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

8、集合整队:

快、静、齐.

9、午读:

课外阅读资料,成立图书角,完成有关阅读习题.

10、放学要求:

按时回家,不进"三室一厅",不结伴玩耍,注意交通安全,严格站路队回家。

二、安全教育

1、不要将危险物品带到学校,美术课需要的小刀,不要随便拿出来玩。

使用时要小心,以免受伤.

2、下课活动时要团结友爱互帮互助,上下楼梯不拥挤,走右边,不要跑。

不趴在走廊外的栏杆上。

不玩危险游戏,不疯赶打闹,不爬栏杆、云梯,做有意义的课间活动。

切忌猛追猛打,要避免发生扭伤、碰伤等危险。

3、走出校园也要注意交通安全.(行人靠右走,过马路要走斑马线,注意观察来往车辆,红灯停,绿灯行,遵守交通规则。

)饮食安全(不吃过期、腐烂食品,有毒的药物,不购买用竹签串起的食物和油炸的食物:

竹签容易伤人,食品卫生得不到保证,油炸食品有致癌物质。

)同学们我们要将安全知识时时记,注意安全处处提。

三、卫生习惯:

1、教室里将桌椅摆放整齐,抽屉内无杂物。

地面无纸屑,教室墙壁、桌面无乱贴乱画痕迹。

值日生将黑板擦净,讲台上的物品摆放整齐。

2、每个学生要养成"三要"、"四勤"、"八不"的个人卫生习惯."三要":

早晚要刷牙,饭前便后要洗手,饭后要漱口."四勤":

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八不":

不喝生水,不共用茶杯,不吃零食,不挑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不乱倒垃圾,不吸烟。

四、总结:

谈谈新学期打算,提出奋斗目标。

 

总计第3课时

课题

法制教育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3课时)

1、使广大学生了解本法内容;  

2、使每一位同学远离本法中所列的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3、理论联系实际,防微杜渐,自省自律,弘扬正气,做品学兼优的好青少年。

 

教学重点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生活中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谈话揭题

同学们!

今天的法制教育让我们一起学习1999年6月28日由第九届全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第十次会议通过的,1999年11月1日起开始实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二、颁布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意义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对青少年一代寄予了无限的希望,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

国家出台诸多的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颁布和实施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这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是保护青少年成长的需要。

三、讲授新课  

今天我们重点学习本法中的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1、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前兆

言语:

经常骂街、谈男论女、隐语黑话、好说谎话、缄口不言、脏话不断。

  

举止:

衣帽不整、精神不振、吊儿郎当、蛮横无理、顶撞师长、爱打群架、强行索物、哥们义气、逞强跋扈、轻佻放纵、坐卧不安、行踪诡秘、大把花钱,喜怒无常。

结交“哥们、姐们”、口哨唤人、纸条传情、纹身标志。

  

起居:

生活懒散、饭量骤减、出没无常、结群闲逛。

  

打扮:

注重打扮,过度化妆、讲究发型、统一装束。

  

嗜好:

抽烟喝酒、参与赌博、混迹舞场、偷阅书刊、迷恋网吧。

携物回家、护身器具、异性物件、书包异物。

  

学业:

旷课逃学、成绩突降、考试作弊、课堂捣乱、课上睡觉。

  

2、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列出了九种不良行为:

  

旷课、夜不归宿;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出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其它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3、不及时矫正不良行为的后果  

对具有以上所列不良行为的青少年如果不及时教育、其不良行为得不到有力的尽快的矫正,那不良行为的进一步发展就会导致违法犯罪,前兆就变成违法犯罪事实。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要从预防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开始  

预防不良行为要从小抓起,从现在做起。

  

5、指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四、结束语:

  

祝:

每一位同学都成为遵纪守法,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总计第4课时

课题

扇形统计图(第1课时)

1.结合实例认识扇形统计图,联系百分数的意义,对扇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提出或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初步体会扇形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重点

从扇形统计图中发现蕴含的数学信息,并能对所得的信息进行分析。

教学难点

在对扇形统计图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其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2.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另一种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展示教材第1页例1。

介绍:

用一个圆形来表示整体,用大小不同的扇形表示部分,这样的统计图我们就称它为扇形统计图。

2.你还能从扇形统计图中了解到什么?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集体汇报。

汇报预测:

(1)从扇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到整个圆表示我国陆地的总面积。

(2)每个扇形分别表示各种地形的面积占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3)山地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33.3%,丘陵面积最小,占总面积的9.9%……

教师归纳扇形统计图的特征:

扇形统计图可以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

3.计算每种地形的面积。

提出要求,用计算器算出每种地形的面积,填入下表。

地形

山地

丘陵

平原

盆地

高原

面积/万平方千米

学生完成后展示学生的计算结果,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2页“练一练”。

2.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1题。

3.完成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2题。

四、课堂总结

作业

布置

《家庭作业》第1课时

 

总计第5课时

课题

统计图的比较(第2课时)

1.结合实例比较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2.初步体会三种统计图描述数据的特点。

教学重点

对比各种统计图,并根据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各种统计图的作用,体会不同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师:

我们已经学习了扇形统计图,说一说它有什么特点?

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扇形统计图?

2.揭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我们认识的三种统计图。

二、交流共享

1.出示例2:

为了了解六年级一班同学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小宇收集了这个班阅读课外书的有关数据,分别制成了下面三幅统计图。

(1)出示教材第2页例2中的扇形统计图。

说说扇形统计图反映的是哪个方面的具体情况。

学生思考后回答:

六年级一班同学阅读课外书的种类和所占的百分数。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知道些什么?

(2)出示教材第2页例2中的折线统计图。

说说折线统计图反映的是什么情况?

(3)出示教材第3页例2中的条形统计图。

说说这个统计图反映的又是什么情况呢?

2.综合分析,讨论交流。

根据学生交流结果进行小结:

每一种统计图都有它本身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统计图:

要想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与总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选择扇形统计图。

要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可以选择折线统计图。

要想直观地看出数量的多少,可以选择条形统计图。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4页“练一练”。

(1)观察讨论。

提问:

各统计图分别统计的是哪些方面的内容?

(2)讨论交流:

从三种统计图中你可以了解到什么信息?

(3)回答“练一练”的问题。

(4)说一说,回答上面的问题时,你分别观察了哪幅统计图?

2.完成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题。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布置

《家庭作业》第2课时

教学反思

总计第6课时

课题

扇形统计图练习课(第1课时)

1、巩固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2、通过练习,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3、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巩固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征,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

通过练习,学会合理的选择统计图。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想一想,填一填。

1、常用的统计图有()统计图,()统计图,()统计图。

2、如果只表示各种数量的多少,可以选用()统计图表示;如果想要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可以选用()统计图表示;如果要清楚地了解各部分数量同总数之间的关系,可以用()统计图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评价归纳。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下面数据分别用哪种统计图表示比较合适?

A.人离不开水,成年人每天体内47%的水靠喝水获得,39%来自食物含的水,14%来自体内氧化时释放出来的水。

X|k|B|1|m

B.某校五年级学生最喜欢的课外活动统计表如下。

看电视打球听音乐看小说其他

人数8068745623

C.小强从一年级到五年级每年体检的身高记录如下。

年级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

身高/cm125129135140150153

A用()统计图B用()统计图C用()统计图

2、练习一第5题。

王阿姨在一块蔬菜地里种植了4种不同的蔬菜,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分布如右图。

其中黄瓜的种植面积是80平方米,你能把下表填写完整吗?

品种

合计

黄瓜

韭菜

萝卜

番茄

种植面积/平方米

3、练习一第6题。

4、练习一第7题。

X|k|B|1.c|O|m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了哪些收获?

作业

布置

《家庭作业》第3课时

教学反思

总计第7---9时

单测第一单元

质量分析:

 

教学反思:

 

总计第10课时

课题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第1课时)

1、进一步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方法,能根据所求问题的具体特点选择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数学思考。

3、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掌握圆柱、圆锥的特征及空间观念的形成。

教学准备

1.课件。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或一个圆锥形实物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课件出示:

圆柱、圆锥、正方体、长方体等立体图形的示意图。

2.教师:

这么多物品,你知道它们各是什么形状吗?

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那些圆柱和圆锥?

(指名学生说,如铅笔、烟囱、套管、铅锤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一步认识圆柱、圆锥。

二、合作探究,认识特征。

(一)认识圆柱的特征

1.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2.认识圆柱的底面和侧面

3.认识圆柱的高

教师从学生拿来的圆柱中随便找两个高矮、粗细不同的圆柱,让学生观察比较。

提问:

你有什么发现?

底面大小决定圆柱粗细,高决定圆柱的高矮哪是圆柱的高,谁来指一指?

你知道你手中的圆柱形有多高吗?

想知道它的高有多少条吗?

小组合作动手量一量圆柱的高,记下测量数据,多量几条,你能发现什么?

汇报测量结果。

指名一组到讲台前演示,使学生明确:

圆柱的高长度相等,有无数条。

提问:

什么是圆柱的高?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板书:

高上下两底面之间的距离(无数条)。

教师出示课件演示圆柱的高。

(二)认识圆锥

1.谈话:

刚才我们认识了圆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锥形物体,观察圆,摸一摸、量一量,和圆柱比一比,它与圆柱有什么不同?

你能发现什么?

把你看到的、摸到的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

学生小组内交流。

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汇报观察结果。

使学生明确圆锥有一个底面是圆形,有一个侧面是曲面。

圆锥是尖的有一个顶点。

教师出示圆锥实物课件思考:

圆锥有几条高?

怎样测量圆锥的高?

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用平移的方法将藏在圆锥中的高平移出来测量,学生合作动手测量圆锥模形的高并指名上台演示。

2.交流对圆锥的认识

3.小组讨论比较圆柱与圆锥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4.生活中你还见过那些物体是圆锥形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0页练一练。

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

哪些是圆锥?

为什么?

2.练习二第1题。

结合图形指出圆柱、圆锥各部分的名称

3.练习二第1题。

“连一连”。

学生自主连线,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布置

练习二第3题。

教学反思

总计第11时

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第1课时)

1.让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推理,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究并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相关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培养创新意识及合作精神,以及抽象、概括能力,进一步形成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意义,正确计算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易拉罐,并把上下面用彩纸包好,剪刀、胶水、圆规、白纸一张、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实验导入,渗透思想。

⒈(出示一张长方形纸)老师这儿有一张长方形纸,我想让它站起来,你有什么办法吗?

小结:

原来在一定条件下平面可以“化直为曲”。

2.把这个圆柱形的纸筒打开后是什么形状?

小结:

同样地,在一定条件下曲面可以“化曲为直”。

3.揭题:

这节课将运用这个知识来研究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圆柱的侧面积的计算

老师发现同学们特别爱喝饮料,今天我们共同带来了一瓶椰子汁,看到它,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来?

师引导:

我们就来先来解决这位同学提出的商标纸问题,其实就是求什么?

(圆柱的侧面积)

1.引导探究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①设疑:

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商标纸的面积呢?

②全班交流:

沿着接缝把商标纸剪开,再展平。

③小组合作探究:

④汇报交流

⑤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再次追问:

为什么?

⑥小结:

你们真不错,巧妙地运用化曲为直,探讨发现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2.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①现在请你计算一下这罐椰子汁所用商标纸的面积(出示椰奶罐的底面周长约是20厘米,高约是15厘米)你是怎样算的?

②解决例2:

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不直接告诉你底面周长,例如怎么算?

学生独立做在书上,指名一生板演,集体反馈。

③思考:

要求一个圆柱的侧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④小结:

如果没有直接告诉底面周长,应用已知直径(或半径)求周长的方法,然后求侧面积。

(二)探索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①例3中的圆柱表面积会算吗?

独立做在书上,交流反馈:

每步求出的是什么?

指出:

解答时为清楚最好分步算出各部分面积。

②出示易拉罐的数据,图例:

半径:

2.5厘米,高:

12厘米,求铁皮用料。

③要求一个圆柱的表面积,通常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三、应用练习,巩固深化。

过渡:

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圆柱体实物,你会根据实际算出它们要求的面积吗?

1.教材第12页“练一练”

2.练习二第6题。

四、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什么问题吗?

作业

布置

练习二第3题。

总计第12课时

课题

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练习(第2课时)

1、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2、培养学生良好的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独自练习和交流讨论,从而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能解决一些有关实际生活的问题。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班班通课件

教学过程

个性化设计

一、复习。

1.圆柱的侧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圆柱的表面积怎么求?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二、实际应用。

1.练习二第7题

(1)学生通过读题理解题意,思考“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是求几个面的面积?

(侧面积)

(2)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3)集中分析评讲。

2.练习二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这道题,集体订正。

3.练习二第9题。

指名板演,其他学生独立完成于课堂练习本上。

4.练习二第10题。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提问:

这个“博士帽”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分别求哪些面的面积?

(3)学生自主完成。

(4)集体评讲,注重后进生辅导。

5.练习二第11题。

(1)学生读题。

(2)提问:

要想求“这根花柱上一共有多少朵花必须先求什么?

(3)学生独立完成。

6.练习二第12题

(1)学生读题。

(2)引导思考。

(3)集体练习。

7.练习二思考题。

引导思考:

截成3段截了几次?

一共多了几个面?

几个什么样的面?

那么表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厘米呢?

如果截成4段、5段会做吗?

接下来学生练习。

三、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练习,你对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四、课堂作业。

基础训练。

 

作业

布置

练习二第4、5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