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3527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10.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docx

湖北省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

湖北省2020届高三语文入学调研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

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批评“反讽”理论的主要阐述者是布鲁克斯。

用他的说法:

“语境对一个陈述语的明显的歪曲,我们称之为反讽。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

“反讽”概念的目的仍然是揭示语义在文学文本中的复杂变化。

根据新批评“文学性”观念,文学文本的基本特征是语义朦胧和语义多重。

“反讽”这一语言现象正好符合这一文学定义。

正因为这个原因,“反讽”就成为新批评最常用的概念之一。

从语义学立场来看,“反讽”本是指一种“正话反说”或“所言非所指”的语言现象。

在“反讽”中,字面上的意义与实际的意义有所不同甚至截然对立。

根据语言学观念,任何一个符号都存在于一定的语境当中,符号的意义会因语境而产生变化。

“反讽”产生的原理同样如此。

在“反讽”现象当中,语言符号巧妙地使用某个特定的语境,从而让一个符号不再表达其本义,而是表达另一个相反的意义。

这样,一个“反讽”就产生了。

从符号学能指与所指构造角度看,“反讽”实际上是一个符号能指与所指的断裂情形。

语言本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

能指与所指的关系是确定不移的、无可更改的。

然而,“反讽”的出现却使一个符号的能指不再指向其约定俗成的固定所指,而指向另一个能指。

科学文本对语言的使用就完全合乎语言的约定规则和编码原则,坚决避免出现能指与所指的断裂。

文学文本则有意采用各种手法来违反语言的约定规则,从而使文学文本成为语义朦胧和复杂的符号系统。

[]

不难看出,“反讽”的实质仍然是语义的变形化和复杂化。

在新批评看来,“反讽”是“文学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形成“文学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西方文学批评史上,“反讽”一向被认为是一种偶然使用的语言技巧,或至多是一种修辞格。

新批评则将“反讽”上升到“文学性”的高度,将它视为语义变化的典型现象,从而使之成为文学文本的根本属性。

维姆萨特与布鲁克斯在其合著的批评史中坚持将新批评改名为“反讽诗学”(ironicpoetics)。

关于“反讽”,他们明确指出:

“我们可以把‘反讽’看成一种认知的原理,‘反讽’原理延伸而为矛盾的原理,进而扩张成为语象与语象结构的普遍原理。

”既然“反讽”是一种语义变化,尤其是字面义与真实义的矛盾状态,那么其语义结构一定会表现为多种不同的构成形态。

赵毅衡先生在《新批评》一书中曾把“反讽”分为“克制叙述”“夸大叙述”“正话反说”“疑问式反讽”“复义反讽”“悖论反讽”“浪漫反讽”和人物主题与语言风格上的“宏观反讽”等多种类型。

无论何种“反讽”类型,都呈现出语义叠加和语义多重的特征。

它大大增加了文本的语义层次,有力地强化了语言的可感性。

(选自文宇《文本语义结构的朦胧之美》,有改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反讽能使语义变得复杂,因而新批评常常使用这一概念。

B.在反讽中,字面意义与要表达的意义还是不宜完全冲突。

C.语言是约定俗成的符号体系,文学文本却常常突破约定规则。

D.反讽不只是语言技巧,是“文学性”特点和手段的统一。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从语义

学和符号学两个角度论证了“反讽”的特征在于“正话反说”或能指非所指。

[

B.文章用科学文本与文学文本对比,是为了突出文学文本语言的“语义朦胧和复杂”。

C.文章推进一层,论述了新批评将“反讽”上升到“文学性”高度,提高了反讽的地位。

D.文章列举《新批评》中多种“反讽”类型,以论证“反讽”具有语义叠加和语义多重的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面鲁迅作品的四个例子中不是典型反讽的一项是(3分)()

A.《孔乙己》以幽默轻松的笔调写悲剧。

B.《祝福》中“祝福”这一情境的设置。

C.《阿长与山海经》中作者对阿长讲述“长毛”故事的感受。

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关于捕鸟的描写。

(二)实用类文本阅

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20年11月19日2时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以“一箭双星”方式成功发射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这两颗卫星也是我国北斗三号系统第十八、十九颗组网卫星。

卫星经过3个多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后续将进行在轨测试,并与此前发射的北斗三号导航卫星进行组网联调。

此次任务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星座部署圆满完成,后续将开展系统联调和性能指标评估,计划年底前开通运行,向“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提供基本导航服务,迈出从区域走向全球的“关键一步”。

据介绍,2020年,经国家批准,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实施。

工程于2020年完成了试验系统建设,充分验证新一代导航信号体制后,按照最简系统、基本系统、全球系统三步实施组网。

2020年11月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执行了首次组网卫星发射任务。

2020年3月底,建成了由8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最简系统;目前,工程建设进展

顺利,由19颗北斗导航卫星组成的基本系统即将开通运行;2020年底前,将建成北斗全球卫星

导航系统,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摘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1993年初,我国提出卫星总体方案,初步确定卫星技术状态和总体指标,次年研制工作全面展开。

北斗一号系统于2020年建成。

北斗一号系统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建立了国际上首个基于双星定位原理的区域有源卫星定位系统。

2020年北斗二号卫星工程正式立项研制,随后导航系统工程被列入我国16项国家重大专项工程。

北斗二号系统突破了区域混合导航星座构建、高精度时空基准建立的关键技术,实现了星载原子钟国产化,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

2020年12月27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提供区域服务,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

在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建设中,中国率先提出国际上首个高中轨道星间链路混合型新体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方案。

北斗与国际先进卫星导航系统同台竞技,做到了“核心在手”,打破了美国GPS系统垄断局面,增强了我国在国际导航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摘编自张馨予《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前世今生》)

材料三: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继美国GPS系统、俄罗斯GLONASS系统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

统。

与GPS相比,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优势体现在独有的短报文功能,在重大自然灾害造成当地传统通信设施破坏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应急通信。

这一功能也成为其应用在航空上的一大优势,通过双向通信,飞机能实时地传回位置信息,这样便于空管部门监控飞机位置以及状态,也能在发生事故时,使定位和救援的速度加快,避免更大的损失和伤亡。

全球卫星导航产业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据欧洲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局预测,到2020年全球航空领域的卫星导航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57.04亿美元。

到2020年,一旦北斗导航达到相关的技术要求,并拥有价格优势的话,届时将大量取代GPS,应用于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领域。

目前,GPS约占全球市场的95%,我们应清醒地看到,GPS技术在全球市场上的应用已相当成熟,替换GPS的成本将非常巨大,用户对北斗新技术的接受过程会相对漫长。

但可以确定的是,我们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这极大地促进了北斗卫星导航的应用发展。

(摘编自刘经南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大国形象铸造与新型传播生态》)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发射43颗北斗导航卫星,其中北斗三号系统组网卫星19颗,现在已开始向部分国家和地区提供导航服务。

B.北斗导航系统1994年开始正式实施,北斗三号工程2020年正式启动,2020年将形成全球覆盖能力,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C.2020年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式成为国际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服务商之一,当时采用的是基于双星定位原理的区域有源卫星定位系统。

D.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主要优势体现在独有的短报文功能,在特殊情况下,能够实现应急通信,这一功能会避免像马航MH370出事后找不到的情况。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属消息,既及时准确地报道了我国第四十二、四十三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成功这一重大事件,也介绍了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发展的相关背景材料。

B.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走的是先理论探索后研制实践、“先区域后全球”的发展战略之路,实践证明这条路是科学的。

C.材料三通过比较介绍了北斗系统的主要优势即独有的短报文功能,并分析了全球卫星导航产业前景,表达了对北斗未来发展的担忧。

D.北斗系统是一项国家工程,其发展依靠的是国家的经济、科技实力,北斗系统彰显了我国强大的国力,已经且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6.面对美国GPS占绝对优势的全球卫星导航市场,北斗系统该如何发展?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你是谁?

宗璞

他回到家里,走进卧房,看到一个头发花白的陌生女人坐在窗前的

扶手椅上喝茶,很觉奇怪,大声问道:

“你是谁?

那女人看着他,满眼都是泪,沉默了一会儿,站起来说:

“我是董芊,张过你不认得我吗?

张过冷笑道:

“你说你是董芊?

你以为我不认得她吗?

”他指着墙上的照片说:

“这才是董芊,我和董芊。

”那是一张结婚照。

那时的张过头发蓬松,面目英俊,身边的董芊披着婚纱,天使一般。

这句话,是他当年说过的。

“看见了吗?

敢来冒充?

张过很饿,到厨房找了些饼

干,又找到了牛奶,自己吃着。

董芊不理他,打开衣柜去取衣服。

张过跟过来,大声叫道:

“你敢偷董芊的衣服!

”拿起手机打电话报警。

董芊知道他会动手便关了柜门,回到扶手椅坐下。

一会儿,两个警察来了,互相说这场面也不是第一次了。

问张过什么事。

他说:

“这个女人要偷董芊的衣服。

警察劝他道:

“这就是董芊,她还给你做饭吃呢。

张过指着墙上另外一张董芊的半身照片,那真是绮年玉貌,说:

“她才是董芊。

一个警察说:

“她老了呀,董芊老了呀。

另一个警察说:

“像你一样,你也老了。

你看你头发都秃了。

”他的头发只剩下周围一圈,中间光秃秃地发亮。

他一拍桌子,说:

“别啰嗦!

你们把董芊赶到哪儿去了?

我要去找她!

”说着,推开两个警察夺门而出。

屋外是一片大草坪,笼着淡淡的月光,他站在草坪上大声喊:

“董芊!

董芊!

你在哪里?

董芊追出来跟着他

跑,也大声叫:

“张过!

张过

我在这里!

”她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张过停止脚步转过头来。

他看着眼前满是皱纹的脸,怀疑地、又同情地问:

“你把董芊藏到哪去了?

你是谁?

”他想了一想,又大声问:

“你是谁?

“我是董芊。

”董芊委屈地说,“你是张过,你不知道吗?

我们回家吧。

”她的声音很低。

张过喝道:

“你骗人!

这世界到处都是骗子!

我要去找董芊。

”他说着,又向另一个方向跑去。

那里不远有一个养老院。

月光下有几个老人在乘凉,他们看见张过,问道:

“你来做什么?

张过道:

“我来找我的妻子,她叫董芊。

董芊也赶到了,说:

“我就是董芊,对不起,他失去记忆了。

一个老人道:

“好啊好啊,什么都忘了才好呢”

另一位有点绅士模样的老人说:

“苏格拉底曾经说……哎呀,说什么我忘了。

又一位老人笑道:

“可别忘了吃饭。

沙哑的笑声中夹杂着一两声轻轻的叹息。

张过对董芊说:

“你不要老跟着我,你是谁?

养老院的管理员走过来,劝说道:

“你们回家吧。

张过看看周围的人,又看看董芊,好像有点明白,迟疑地拉住董芊的手,向他们的家走去。

如水的月光倾注在那片草坪上,照出两个老人的身影。

走着走着,张过忽然站住了,猛力推开董芊又向前跑,一面大声喊。

这次喊的不是董芊,而是一个追问:

“你是谁?

你是谁?

张过的声音飘过来,把董芊缠绕住了。

董芊很累,但是这个声音拉着她跑。

她也要问:

“你是谁?

你是张过吗?

许多年前她和张过也这样跑过。

那时是她在前面跑,张过在后面追。

那是呼伦贝尔大草原,月光照着无边际的草原,他们好像在大海上,海浪簇拥着他们。

他们跑得很轻快,月光和草原连同那轻快的感觉都过去了,只留下变了形的记忆,还有那永远的追问。

“你是谁?

你——是——谁?

(选自《上海文学》2020年第1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你是谁”为题,引人深思;又以“你是谁”开头,设置悬念;再以“你是谁”结尾

,发人深省。

B.英俊潇洒的张过和绮年玉貌的董芊曾是一对恩爱夫妻,但张过得了老年痴呆后,他们的婚姻便出现危机。

C.小说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刻画了老年人的群像,那“一两声轻轻的叹息”吐露出对老年人的怜爱之情。

D.小说虽然情节简单,但叙述详略得当,主题耐人寻味,表达了作家博大的

悲悯情怀,读来令人为之动容。

8.小说中画横线的句子有何作用?

请结合作品内容加以简要分析。

(6分)

9.养老院的一位老人说“好啊好啊,什么都忘了才好呢”。

你是否赞同这一说法?

请联系现实,简要谈谈你的理由。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李重贵,孟州河阳人。

姿状雄伟,善骑射。

少事寿帅王审琦,颇见亲信,以甥妻之,补合流镇将。

镇有群盗,以其尚少,谋夜入劫钞。

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

太宗在藩邸,知其勇干,召隶帐下。

即位,迁至龙卫左第四军都指挥使、领河州刺史,改捧日右厢都指挥使、领蛮州团练使。

至道二年,出为卫州团练使。

未行,会命五路讨李继迁,以重贵为麟府州浊轮寨路都部署。

得对便殿,因言:

“贼居沙碛中,逐水草牧畜,无定居,便战斗,利则进,不利则走。

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太宗善之,出御剑以赐,又累遣使抚劳。

既而诸将果无大功。

及还,命为代并副都部署。

真宗即位,加本州防御使,徙高阳关行营副都部署。

咸平二年,契丹南侵,议屯兵杨疃,张凝领先锋遇敌,重贵率策应兵酣战,全军而还。

范廷召自定州至,遇契丹兵交战,康保裔大阵为敌所覆,重贵与凝赴援,腹背受敌,自申至寅,疾力战,敌乃退。

时诸将颇失部分,独重贵与凝全军还屯。

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

“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上闻而嘉之。

明年春,以劳进阶及食邑,徙知贝州,召至劳问,复遣入郡。

是冬,徙沧州驻泊副都部署兼知州事。

以疾求还京就医药,既愈,连为邢州、天雄军二部署,又知冀州。

景德初,车驾幸澶渊,召还,为大内都部署。

明年春,出知郑州,以疾甚,授左武卫大将军、领潘州防御使,改左羽林军大将军致仕。

大中祥符三年,卒。

(选白《宋史·李重贵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B.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C.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

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D.今五路齐入彼/闻兵势太盛/不来接战/且谋远遁/欲追则人马乏食/将守则地无坚垒/贼既未平/臣辈何颜以见陛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藩邸,即藩王之宅第。

藩王可以是宗室成员,一般拥有兵权,镇守一方。

B.申,十二地支中的一个,可以用来记时。

寅,也是十二地支之一。

C.车驾,本意指马驾的车,可以借指帝王所乘的车,也可以用来借指帝王。

D.致仕,指获得官职,致指给予,仕指做官。

文中指担任左羽林军大将军。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重贵深得赏识。

他年轻时侍奉寿帅王审琦,颇受亲近和信任,甚至与王审琦结亲,得到提拔和重用;太宗即位后把他召至身边,加官晋职。

B.李重贵年轻有谋。

他在合流镇任职时,镇上的盗贼认为李重贵年轻,想要乘夜抢掠,他毫不畏惧,精心防备,确保镇子安定。

C.李重贵见识非凡。

皇帝诏令发兵大举讨伐李继迁,李重贵趁着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话而上言,分析当时形势,认为诸将可能难以建功。

D.李重贵作战勇猛。

与契丹交战时康保裔大阵惨遭覆灭,李重贵与张凝前去增援,虽腹背受敌但坚持作战,奋勇杀敌,最终迫使敌军退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重贵知之,即筑栅课民习射,盗闻之溃去。

(5分)

(2)重贵喟然曰:

“大将陷

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赠刘司户蕡①

李商隐

江风扬浪动云根②,重碇危樯白日昏。

已断燕鸿初起势,更惊骚客后归魂。

汉廷急诏谁先入,楚路高歌自欲翻③。

万里相逢欢复泣,凤巢④西隔九重门。

【注】①唐宣宗大中元年(846年),诗人奉命出使南郡。

次年正月南返时,与被贬去柳州的刘蕡在长沙一带相遇,诗人写此诗相赠。

②云根:

指江边山石。

③翻:

以旧曲制作新词。

④《帝王世纪》说:

“黄帝时,凤凰止帝东园,或巢于阿阁。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歌首联写景,江风卷起巨浪,拍击着岸边山石;舟船飘荡,桅杆摇晃,满天布满重重乌云。

这里诗人通过想象中的湘江惊涛骇浪的景象,暗喻晚唐王朝政局动荡和险恶。

B.颔联表现刘蕡的坎坷遭际,“已断”句把刘蕡比作展翅万里的北国鸿燕(刘是燕人),刚刚要施展雄图伟略就很快夭折了;“更惊”句即指此番遭贬。

C.颈联用典,“汉廷急诏”,写贾谊遭贬三年后又被召回长安的故事,这里诗人高度称赞刘蕡,认为他具有贾谊的抱负和才华,相信他将来一定会受到重用。

D.这首诗以慷慨苍凉的雄浑声调和高昂挺拔的沉郁气势表达情感。

诗在愤激之中,寓有深讽;景语之中,渗透情语。

15.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微小的植物动物为例来说明“小年”的两句话是“_______

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劝学》中,荀子认为原来笔直的木材做成车轮后,“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是

火烤使它这样的。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黑洞是什么?

白洞、虫洞又是什么?

首先天文学上所说的黑洞并不是我们仅仅依靠目前的观测工具就能够直接观察到的黑洞的真实面目。

因为黑洞存在巨大的引力,包括光线在内的所有物质都可以被它吸引,所以要观测到黑洞如同_________。

要知道我们观测到的任何事物,都是要依靠光的反射,既然连光都被黑洞吸引进去,那么我们看到的就只能是_________的一片。

所以现在科学界所说的黑洞只是理论推测。

打个比方,总星系就像一个巨大的台风体,其形状结构和地球上自然生成的台风一样,上下两端是台风体的进入极和释放极。

台风能量巨大,所到之处_________,巨大的台风可以把地表的大树、建筑物、汽车等吸到台风体里面,再由释放极喷发出来。

任何星系运行到总星系的进入极也会被强大的引力吸入到里面,经过碰撞、破碎,最后由释放极喷发出来,重新组合成星系、恒星、行星等。

如果可以_________,站在总星系以外的某个地方观察这个总星系——当然这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么就可以清楚地看到,总星系的进入极就是一个巨大的黑洞,释放极就是一个巨大的白洞,()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首先,天文学上所说的黑洞,并不是我们能够仅仅依靠目前的观测工具直接观察到的真实的黑洞。

B.首先天文学上所说的黑洞的真实面目,并不是我们仅仅依靠目前的观测工具能够直接观察到的黑洞。

C.天文学上所说的黑洞,并不是我们仅仅依靠目前的观测工具能够直接观察到的那个真实面目。

D.天文学上所说的黑洞的真实面目,并不是我们仅仅依靠目前的观测工具就能够直接观察到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天方夜谭乌漆墨黑一片狼藉登高望远

B.白日说梦乌漆墨黑一片狼藉游目骋怀

C.白日说梦黑咕隆咚凌乱不堪游目骋怀

D.天方夜谭黑咕隆咚凌乱不堪登高望远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巨大的台风体就是连接黑洞和白洞的虫洞。

B.作为虫洞的巨大的台风体连接黑洞和白洞。

C.虫洞就是连接黑洞和白洞的巨大的台风体。

D.连接黑洞和白洞的虫洞就是巨大的台风体。

20.阅读下面几位高三学生的对话,完成小题。

(6分)

甲:

我特别想读些经典著作,但现实是时间太紧,只能利用学习间隙翻翻杂志,一次还只能看几篇,一点都不过瘾。

[

乙:

看看杂志也挺好的,不占用大块的时间,读一篇可以,读两篇也可以,想停就停,多方便啊!

还可以积累作文素材呢!

丙:

我呢,更想读一些作文指导类的书籍,尤其是优秀作文选那种。

花费时间不多,效果比看杂志要好。

(1)根据材料,概括高三学生课外阅读的两个特点。

(每点不超过4字)(2分)

(2)针对材料所反映的现象,写一段评论性文字。

不超过80字。

(4分)[]

21.下面是漫画家丁聪为老舍的小说《四世同堂》设计的一幅插图。

插图意在表现祁老人对自家房子的自豪与喜爱,可是画家却不多画房子,你觉得画家为什么这样设计?

请结合画面加以分析。

(不超过120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一年,美国为了应对足球联赛,计划将原本容纳8万人的球场扩建至容纳12万人。

方案确定后,出现了新的问题,通往体育场的道路根本无法容纳12万人的流量。

道路管理部门准备给道路扩容,但是需要花费1000万美元。

其他各方献言献策,可都需要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

后来一位球迷,同时也是一位歌迷的人向足协官员建议在球赛结束时增加演出节目。

最终,一些人留下来继续观赏,主办方仅花费1000美元请来乐队,就使道路拥挤的问题迎刃而解。

要求:

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届高三入学调研考试卷

语文答案

1.

【答案】B

2.

【答案】D

3.

【答案】D

4.

【答案】C

5.

【答案】C

6.

【参考答案】①创新技术,要拥有自主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发展短报文等独有的功能;②降低成本,要能拥有价格竞争优势;③政府扶持,作为国家重大专项工程,政府要大力支持和推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

[

7.

【答案】B

8.

【参考答案】①这是景物描写,营造了一种宁静恬美的氛围,②与小说末尾补叙中所描绘的月光下的呼伦贝尔大草原相为呼应,表现张过和董芊曾经的恩爱与幸福。

③同时,与张过因患老年痴呆而不认识爱妻和董芊对丈夫不离不弃又倍感心累的晚年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引发读者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