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36889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docx

学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17-2018年山东省蒙阴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温馨提示:

请将单项选择题的答案按题号顺序涂在答题卡上。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3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走正门

王春迪

①老街有句俗语:

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

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

②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

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

一日,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骨瘦如柴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

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③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

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

贺府后院有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

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

如此花园,中间竟然高立着贺家的祠堂,迁又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④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

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

常有人跟海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⑤海爷却说,不可。

⑥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

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⑦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

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群中似水浪般起伏。

鸣锣十一响!

这排场,惟京官才有!

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腰杆挺直地跪在地上。

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甚至有的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⑧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

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鱼贯而入。

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⑨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

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也挺了起来。

⑩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

海爷觉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人之相。

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带蓝宝石花翎。

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惟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

本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

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

海爷气定神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

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11)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

倘若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12)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

(13)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14)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

海爷说,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15)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

娘儿俩大大方方地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

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

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

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16)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

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

(17)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

这有啥啊?

(18)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原文有删改)

1.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为下文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

B.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说明贺家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

C.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2.小说第三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25分)

铁圈

【俄】索罗杜布

一天清晨,一位妇人带着一个4岁的小男孩在郊区的街道上散步。

那孩子天真活泼,面色绯红。

那妇人年龄不大,穿着考究。

她一边幸福地微笑着,一边细心地照看着自己的儿子。

孩子正在滚着一个黄色的大铁圈,他穿着短裤,挥动着棍棒欢快地笑着,跟在铁圈后面跑。

真开心!

方才他还没有铁圈,可是现在有了,真叫人高兴!

一个双手粗糙、衣服褴褛的老头,身体紧靠栅栏,站在十字路口,好让那女人和小孩走过去。

①老头用那昏花的两眼凝视着孩子,脸上露出呆痴的笑容。

“一个富户人家的公子”,老头心里思忖道,“是个好孩子,你看他多么天真可爱,毕竟是阔人家的孩子!

当他——这个老头儿——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过的是苦难的日子。

即使现在,他虽然不再挨打受饿了,但生活还谈不上美好。

在他的孩提时代,他过的是挨打受骂、饥寒交迫的生活。

那时,他没有铁圈,也没有其他这类阔少爷的玩具。

他整个一生都是在艰辛困苦中度过的。

他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事,也没有一件让人高兴的事。

他咧开没有牙齿的嘴朝那小孩微笑着,心里不禁产生了嫉妒。

心想:

“这种玩艺没有意思。

”嫉妒又转而变成了烦恼。

于是他回到工作的地方——一家他从幼年起一直工作到现在的工厂。

那小孩边跑边笑追逐铁圈的情景萦绕在他的脑际,不管机器声多么嘈杂,他都忘不了那个孩子和铁圈,晚上也总梦见他们。

第二天早晨,他又做起白日梦来。

机器隆隆的响,工作机械单调,没有必要过多操心,再说他已干惯了这种活儿。

厂房里的空气充满了灰尘,传送带平稳地运转着,远处各个角落声音嘈杂,光线晦暗。

人们像鬼魂一样地走来走去,人的说话声淹没在机器声里。

这个老头仿佛觉得自己也变成了一个小男孩,他的母亲也是一位贵妇人,他也有一个铁圈和滚铁圈的棒子,他也穿着白裤衩滚着铁圈玩耍。

他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

一天晚上下班回家时,老头在街上看见一个从旧木桶上掉下来的又大又脏的铁箍。

老头高兴得发抖,昏花的老眼流下了泪水。

一种意外的,几乎没有想过的愿望进入了他的心灵。

他小心地四面张望了一下,然后弯下腰哆哆嗦嗦地捡起那个圆箍,虽然他面带笑容,但还是不大好意思地把它拿回家去。

没人看见他,也没有人问他。

这与别人有什么相干?

一个小穷老头捡了一个无论对谁都没有用处的旧箍,谁会管呢?

可他还是提心吊胆地偷偷把它拿走了。

他为什么要拣,为什么要把它拿回家,他自己也说不清。

只是由于它像那个男孩的玩具,所以他才把它带回家来。

一个晴朗、温暖的早晨,当城里树上的鸟正叫得比往常更加欢快的时候,老头早早起了床,洗漱完毕,便拿着他捡来的铁箍出了城。

他一路咳嗽,穿过了枝叶茂密的森林。

他不明白这些阴暗的树木为何这样寂静,还散发着奇特的香气,那些昆虫也令他惊奇。

露水正像童话中描述的那样。

那里既没有嘈杂声,也没有灰尘,树林后面是一片柔和、奇妙而暗淡的景色。

老头折下一根干树枝穿上圆箍。

他眼前展现出一片明亮寂静的田野,青草叶上的露珠闪闪发光。

老头突然用那根树枝做成的木棒滚起铁箍来,铁箍轻松地在田野里滚动,老头跟在后面跑,他笑逐颜开,像那个跟着铁圈跑的小男孩一样,有时也将木棒高高地举过头去。

他仿佛觉得自己再一次变成了一个有教养的幸福的小孩,并且好像感到母亲慈祥地微笑着跟在后面。

灰白的胡须在憔悴的脸庞上颤抖着,不住的笑声和咳嗽声同时从他那没有牙齿的嘴里迸发出来。

老头喜欢早晨到树林里来滚铁箍,有时他也怕人看见笑话他,一想到这里,他便感到有一种难堪的羞愧。

可是没人看见他,也没人听见他。

②他尽情地玩够了之后,平安无事地走回城去,嘴角上流露出轻松愉快的笑容。

由于没出什么事,他太太平平的一连玩了好几天。

可是有一天清早他着了凉,好长时间竟卧病不起。

③在工厂的医院里,当他咽下最后一口气的时候,脸上还是堆着宁静的微笑。

他感到欣慰,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自己也曾一度做了小孩,由亲爱的妈妈照看着,在树阴下的青草地上嬉戏笑闹。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看到孩子快乐游戏的情景,老人有着复杂的心情。

既有被天真感染的快乐,也有联想自己身世而产生的辛酸和嫉妒,还有对当时社会制度的痛恨。

B.“天天干着同样的活,做着同样的梦”中的两个“同样”表达作用不同。

第一个突出生活的单调和机械,第二个突出滚铁圈对他内心造成的持久影响和愿望的强烈,为下文做铺垫。

C.写老人去滚铁圈,三次描写环境,有力地衬托了人物内心的欣喜之情,同时与上文的环境描写形成强烈反差,突出人物心理的变化。

D.小说中的老人是一个善良、勤劳而不安于现状,胆怯、谨慎而乐于遐想并付诸实践,衰老、孱弱而浑身充满朝气的具有矛盾意义的典型形象。

E.小说结尾一段富有深意。

首先是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对亲情温暖的渴望,其次是表现了下层劳动者对和谐温馨的社会生活的憧憬,最后是暗示了老人即将摆脱人生苦难的轻松。

5.小说中多次描写老人的笑容来表现他丰富的内心世界,请分别分析画线句。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在写老人做“白日梦”时,比较详细地描写了工厂里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用“铁圈”作为小说的标题,自有妙处。

请从主题思想、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三方面中任选一个方面,陈述你的观点并作分析。

(8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于成龙,汉军镶黄旗人。

康熙七年,授直隶乐亭知县。

八年,署滦州知州。

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

十八年,擢通州知州。

二十一年,擢江宁知府。

二十三年,上南巡至江宁,以成龙廉洁,传谕嘉之,擢安徽按察使。

二十五年,擢直隶巡抚。

谕询:

“畿辅重地利弊应兴革者,宜何先?

”成龙奏:

“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既抵任,疏言:

“弭盗之方,在力行保甲,民间已遵行。

惟旗下庄屯向不属州县,本旗统领远在京师,仅有拨什库①在屯,未能约束。

应令旗人与民户同编保甲,拨什库、乡长互相稽察,盗发,无问所劫为旗为民,协力救护。

得盗,赏;藏盗、纵盗,罚。

”下部议行。

先后捕治旗丁沈颠、太监张进升及大盗司九、张破楼子等,置于法。

三十三年,召诣京师。

疏言运河、黄河堤卑薄者,均宜加筑高厚。

河防各设专员,而无顾此失彼之虞。

又计河工所费繁多,请开捐例②,减成核收;并推广休革各员,上至布政使,皆得捐纳。

上召成龙入,问:

“开捐例得无累民?

”成龙奏:

“无累。

”上曰:

“捐纳之人,岂尽殷实?

大约称贷者多,不朘削百姓,则逋负何由而偿?

”成龙乃请罪。

上因问:

“尔尝短山东巡抚靳辅③,谓减水坝不宜开,今果何如?

”成龙曰:

“臣彼时妄言,今亦视辅而行。

”廷臣议成龙怀私妄奏,当夺官,上命留任,仍兴举简要各工。

三十七年,命以总督衔管直隶巡抚事。

三月,请修永清、固安旧堤,挑浚浑河淤沙。

十月竣工,诏赐名曰永定河,建庙以祀。

三十八年,上南巡,临阅高家堰、归仁堤诸处,以增筑疏浚事宜,谕令筹办。

寻以病乞假,命在任调治,遣医往视。

三十九年,卒,赐祭葬如例,谥曰襄勤。

(取材于《满汉名臣传》)

注释:

①拨什库:

清代官名。

②捐例:

清代朝廷纳资捐官的规例。

《清史稿•选举志七》:

“捐例不外拯荒、河工、军需三者,曰暂行事例,期满或事竣即停。

”③畿辅:

清代治河专家。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B.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C.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D.弭盗为先/奸恶之徒/仗旗下名色/窝藏匪类/有司明知而莫敢深究嗣后/有如此者臣当执法治之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表示官职变动有专门的词语,文中表示升迁的有擢、赐等;表示贬谪的有降、署等。

B.明清时期,知县、知府和知州都是地方行政长官的名称。

从文章内容看,知府官职高于知县。

C.保甲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户籍编制,以便统治者通过层层管理来达到统治人民的目的。

D.畿辅是清代直隶省的别称。

畿:

京畿:

辅,如汉代的三辅:

畿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成龙虽然在乐亭任职时间不长,但施政深得民心。

后来,又因为为官清廉,得到皇帝诏令嘉奖。

B.皇上向于成龙询问畿辅重地兴利除弊首要的事是什么,于成龙认为是消除盗贼,大力推行保甲制。

C.皇上认为可能会有借钱纳资捐官的人,这些人最终会削弱百姓来偿还债务。

于成龙认为皇上说得对,于是主动认错。

D.皇上亲临察看于成龙负责修缮的高家堰、归仁堤各处,命令于成龙继续筹办筑疏浚的事务。

不久他因病请假,回乡调养治疗了。

11.翻译(10分)

(1)以罪囚脱逃降调,乐亭民列其善政,两叩阍吁留,下巡抚金世德勘实,得复任

(2)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

(二)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13题

桃花

罗隐①

暖触衣襟漠漠香,间梅遮柳不胜芳。

数枝艳拂文君酒②,半里红欹宋玉墙③。

尽日无人疑怅望,有时经雨乍凄凉。

旧山山下还如此,回首东风一断肠。

[注]①罗隐:

唐末文学家,少时即负盛名。

因其诗文抨击时政,讥讽公卿,故十举人进士不第,耐改名隐。

②文君酒:

语出“文君当垆,相如漆器”的故事。

③宋玉墙: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登墙窥臣三年”之句。

12.下列诗句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暖触衣襟漠漠香”,中“漠漠”一词引人联想,写出了春天桃花灼灼其华,袅袅其香的特点。

B.“间梅遮柳不胜芳”,一句,通过桃花和梅柳的对比,映衬出桃花可以和梅柳相媲美。

C.颔联两句用典,用意在于写桃花给人的惊艳效果,其红艳的外表堪比美女。

D.颈联两句写出了桃花尽曰无人欣赏,经过春雨之后芳华飘零即逝的冷落凄凉。

E.桃花艳而易凋,常喻薄命佳丽,本诗大赞其味香、态美、色艳,实属独辟蹊径之作。

13.全诗借桃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试结合诗句做简要分析。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

《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比喻表现自己出仕本属无心,对官场仕途十分厌倦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表示要随顺死生变化,一切听其自然,乐天知命的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经过激烈角逐,来自苏丹的选手赵之行脱颖而出,夺得本届“汉语桥”比赛的总冠军,并荣获“汉语之星”的称号。

②口口相传的语言早已在千年的翻云覆雨中变了味道,而汉字却肩负其贯通古今的使命。

可以说,汉字就是我们看历史的眼睛。

③在一些城市,行人和非机动车扎堆闯红灯仍蔚然成风,但由于取证困难,交警部门的管理和处罚往往无从下手。

④高考语文试题的选文标准,从主题立意的角度来看,所选文章应该具有比较丰富的阐释空间,而不能一览无余,过于清晰明确。

⑤分析《战狼2》的成功之处,最吸引观众的当属影片展现出的爱国主义情怀,其中影片中出现的国酒茅台he北京吉普轿车桥段,最为观众津津乐道。

⑥官方数据显示,整个2016年,中国海外并购交易增加137%,在全球并购排行榜上独占鳌头,仅次于美国。

A.②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⑤D.①④⑥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对于这个方案,我有充足的论证,也用了很多的案例,他说我调查不够,我不以为然,因为,具有前瞻性的方案是创意,还没有实施,去哪里调查?

②真是好事多磨,经历了许多挫折,他的公司终于正式成立了,他也可以安之若素了。

③王老师是为儒雅谦和的师长,前后共招了七名博士生,我忝列门墙,且为大弟子,接受教诲的机会更多一些。

④领导干部要带头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力清除思想和行为上的“灰尘”和“污垢”,努力实现自我净化,自我革新,才能形成上行下效的良好风气。

⑤今年上半年城区二手房网上备案量达到1604套,比去年同期小幅增长,由于数据中存在部分房改房的备案量,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情况依然不瘟不火。

⑥嫉妒心强的人看到身边的人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一词,反而会恶语相加乃至造谣中伤,使对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至产生更坏的结果。

A.①②⑥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③⑥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推行自主招生改革,扩大学校的招生自主权,便于高校根据自己的办学定位、育人要求,选拔适合本校培养目标的学生。

B.日前,上海随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宣布向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捐赠11亿元人民币,成为国内高校获赠的最大单笔捐款。

C.雄安新区三县重拳出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一批违法企业负责人受到查封整顿、行政拘留、刑事拘留等惩罚。

D.扶贫不是简单的给钱给项目,改良贫困地区的社会文化生态,不仅有助于打破贫困地区代际固化的僵局,更有助于物质脱贫。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出于装饰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B.针对近期各地早晨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低,易引发交通事故,交通部门提醒广大驾乘人员,雾天要谨慎慢行,保证安全。

C.目前,中日韩三国的贸易规模已市十分庞大,相互之间的投资极为活跃,如果三国能够最终缔结自贸协定,将有望形成一个全球第三大区域一体化市场。

D.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he人们价值观念的提高,语言王国里原本令人讨厌的“霸王”类词语逐渐兴盛起来,如浴霸、彩霸等。

19.下列各句中,表达不得体的一句是

A.昨日去朋友家做客,不巧朋友外出,听说我们去拜访,执意赶回家招待,今日又见,依然道歉:

“昨日匆忙,招待不周,还望海涵。

B.再见崔老师,他已是名闻天下的大画家,我激动地说:

“老师,您二十年前的作品,还惠存在我家,我时常拿出来欣赏一下。

C.王岩立志成为一名作家,时常请朋友阅读他的文章,还总是谦虚地说:

“由于本人水平较低,作品中肯定有不少缺点,请您斧正。

D.小店开业,没想多多年未见的老同学竟然从香港回来参加庆典,我赶忙迎出门,拉着他说:

“大驾光临,蓬荜生辉,真是不胜感激。

四、作文(6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自己去各地旅行的见闻。

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你没有翅膀,于是拒绝了。

大树请走兽帮忙,走兽说,你没有腿,也拒绝了。

于是,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

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里包含着种子。

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被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