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3707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docx

《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docx

公务员资料分析技巧资料

资料分析专题

资料分析应试策略

上几期专题主要讲述的是资料分析题型在复习阶段的复习策略、速算技巧,本期《应试策略》为应考者在考场上如何做好资料分析给出的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资料分析在国考或者省考中的比重,还有其重要性,很多应考者都应该很了解了。

资料分析模块的题型分为文字型材料、表格型材料、图形型材料以及综合型材料四种,要在25分钟之内解答20道题,自然是要追求最快的速度来解题。

因此,口算、心算、还有计算的能力很重要。

想在资料分析这一模块拿高分的应考者,考前可以做以下几点的应试准备:

一、做题顺序安排

由于资料分析的材料内容多,且计算内容大,因此,建议应考者将这部分的内容与数量关系这一模块放在一起解答。

因为,这两个模块的内容都是计算,计算技巧也大同小异。

二、做题时间控制

资料分析这一模块的解题时间是25分钟,而试卷给定四则材料,即20道题。

时间要求是按题目的数量和难度定的,应试者必须学会按照时间要求答题,决不能把过多的时间浪费在某一类型的题上,不会的题先跳过去,做下面的题。

一定要掌握一个基本的原则:

先易后难,争取在规定的时间内把会做的题做完。

复习阶段讲解的技巧专题,应考者也需掌握一二。

三、细分题型找方法

资料分析的题型出现最多的就是文字型材料和综合型材料,在做题时,不要紧张的拿到材料胡乱做一通,按照之前的专题讲解,分析材料,掌握材料的内容。

文字型材料、表格型材料、图形型材料以及综合型材料,这四类材料的解题方法这里就不一一再讲解了,应考者只需掌握专题的做题方法,掌握解题的计算技巧。

除了以上几点可以在考试时运用,平常的学习和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建议应考者在复习时多总结自己关于做题的一些经验和心得,这些自己总结的东西,是每个应考者属于自己的财富和优势,更是和其他应考者拉开成绩差距的重要保障。

1.资料分析--首数法、尾数法

1、首数法

所谓首数法,是指通过确定计算结果的最前一位或几位数字来确定答案的方法。

【例题1】

2012及2013年1~4月某市电影院线票房情况

场次(万场次)

观众人次(百万人次)

票房收入(亿元)

2012年

2013年

2012年

2013年

2012年

2013年

1月

9.77

10.91

3.19

3.50

1.28

1.47

2月

9.02

9.79

2.89

3.36

1.19

1.54

3月

9.47

11.07

2.18

3.17

0.88

1.34

4月

8.87

11.13

3.08

3.72

1.41

1.56

2013年1~4,该市电影院线平均每场电影观众人数最少的月份是()。

A.1月B.2月C.3月D.4月

【解析】C。

根据表格中数据,2013年1-4月,平均每场电影观众人数依次为:

,采用首位法,直除只有3月的首位是2,其他三个月首位为3,故3月平均每场电影观众人数最少。

故答案选择C项。

【例题2】……根据经济普查资料初步测算,我国2004年GDP现价总量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0956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3904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6521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869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65018亿元,其中,运输邮电业增加值12148亿元,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5250亿元……

运输邮电业和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占2004年GDP现价总量的百分比为()。

A.17.14%B.7.60%C.9.54%D.40.67%

【解析】A。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运输邮电业增加值12148亿元,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5250亿元,GDP现价总量=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由此得:

(12148+15250)÷(20956+73904+65018)×100%=27398÷159878×100%=0.1XXX×100%。

故答案选择A项。

2、尾数法

尾数法是一种通过运算结果的末尾数字来确定选项的方法。

【例题】2010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为7.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比"十一五"规划目标增加9108公里。

其中,国家高速公路5.77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0.54万公里。

"五纵七横"12条国道主干线提前13年全部建成。

全国有11个省份的高速公路里程超过3000公里。

2005年底,全国高速公路里程为多少万公里?

()

A.2.46B.3.89C.4.09D.4.53

【解析】C。

2005年底,总里程为7.41-0.91-0.48-0.64-0.86-0.43=4.09万公里。

计算时可用两位尾数法。

故答案选择C项。

2.资料分析——估算法

估算法是资料分析中最重要的速算技巧之一。

所谓的估算,就是在精度要求不太高的情况下,进行粗略估算的速算方式。

估算法使用的前提是题干选项差距较大,或者被比较的数据差距较大。

估算法常用的形式包括:

一是选项差距大时可以直接四舍五入进行计算;二是选项差距不大时考虑误差分析。

【例题】706.38÷24.75=()

A.20.5B.24.5C.28.5D.32.5

【解析】C。

首先看选项,选项差距较大,则将题干式子四舍五入为,并同时缩小100倍,则得到706÷25=7.06÷0.25=7.06×4=28.24,答案接近C项。

故答案选择C项。

【例题】(节选)2011年前十一个月,某省高科技术产业完成总产值3763.00亿元,实现增加值896.21亿元。

增加值同比增长30.74%,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高11.64个百分点,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32%。

2010年前十一个月,该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约为多少亿元?

()

A.2972B.3540C.3865D.4373

【解析】A。

2010年前十一个月,该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查看选项,可发现选项差距较大,则采用估算法,得到900÷(0.25×1.2)=3000,A接近。

故答案选择A项。

3.资料分析——化同法

在做资料分析题时,经常会出现两个复杂分数的大小比较,为了比较方便,常常运用“化同法”。

那何为“化同法”呢?

所谓“化同法”,是指“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将这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化为相同或相近,从而达到简化计算”的速算方式。

“化同法”一般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将分子(或分母)化为完全相同,从而只需要看分母(或分子)即可。

二是将分子(或分母)化为相近之后,出现“某一个分数的分母较大而分子较小”或“某一个分数的分母较小而分子较大”的情况,则可直接判断两个分数的大小。

三是将分子(或分母)化为非常接近之后,再利用其它速算技巧进行简单判定。

事实上在做资料分析的试题当中,将分子(或分母)化为完全相同一般是不可能达到的,所以化同法更多的是“化为相近”而非“化为相同”。

虽然“化同法”在资料分析的试题当中使用频率并不是太高,远远没有估算法、首数法那么普遍。

但是应考者可以将“化同法”作为补充的速算技巧来掌握,对于部分分数比较类题目使用化同法还是非常方便的。

4.资料分析——截位法

所谓“截位法”,是指“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将计算过程当中的数字截位(即只看或者只取前几位),从而得到精度足够的计算结果”的速算方式。

截位法常用的两种方式:

一种是加减截位法;另一种是乘除截位法。

加减截位法

(1)在加法或者减法中使用“截位法”时,直接从左边高位开始相加或者相减(注意下一位是否需要进位与借位),直到得到选项要求精度的答案为止。

(2)根据题目精度要求的精度,对数字进行四舍五入后再进行加减运算。

乘除截位法

在乘法或者除法中使用“截位法”时,为了使所得结果尽可能精确,则需要把握好相对误差,即:

(1)两个数相乘,那么这两个数的相对误差率之和,近似为总体的相对误差率。

(2)两个数相乘,那么这两个数的相对误差率之差,近似为总体的相对误差率。

【例题】6月份商品房销售价格分类指数为97.71,比5月份下降1.23点,比去年同期上升3.73点。

2002年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42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5.4%,而去年同期是下降0.1%。

2001年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是()。

A.2424元    B.2299.8元C.2302.1元   D.2503.2元

【解析】B。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2002年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424元/平方米,同比增长5.4%。

则2001年上半年,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为2424/(1+5.4%),由于四个选项的首位相同,第二位不同,则采用截位法,截取前两位,得24÷1.1=22,结合选项,B项最接近。

故答案选择B项。

【例题】某厂有职工147人,某月人均工资1020元,则这个月该厂工资总额为()。

A.1.5万元B.14万元C.15万元D.16万元

【解析】C。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职工人数为147人,某月人均工资1020元,则这个月该工厂工资总额为147×1020,采用乘除截位法可得150×1000=150000元=15万元,结合选项,C项符合。

故答案选择C项。

5.资料分析——差分法

差分法一般是比较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大的这样的分数。

比如243/15.3和331/17.5,这时采用“首数法”、“化同法”则很难比较出大小。

因此,像此类分数的比较,一般采用“差分法”。

在比较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大时,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

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作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

需要关注的一点是:

①“差分法”本身是一种“精算法”而非“估算法”,得出来的大小关系是精确的关系而非粗略的关系;

②“差分法”与“化同法”经常联系在一起使用,“化同法紧接差分法”与“差分法紧接化同法”是资料分析速算当中经常遇到的两种情形。

③“差分法”得到“差分数”与“小分数”做比较的时候,还经常需要用到“直除法”。

④如果两个分数相隔非常近,我们甚至需要反复运用两次“差分法”,这种情况相对比较复杂,但如果运用熟练,同样可以大幅度简化计算。

6.资料分析--插值法、凑整法和放缩法

今天我们讲解的专题是资料分析解题技巧中的最后3个解题技巧。

插值法

在资料分析题的计算技巧中,有一种方法经常被广大考生所忽略,这就是“插值法”。

插值法是技巧性较强、能节省大量速算时间的一种速算技巧。

在考试中,如果能够发现可以使用插值法,将会使我们运算大为简便。

插值法主要有两种运用方式:

一、“比较型”插值法

在比较两个数大小时,直接比较相对困难,但这两个数中间明显插了一个可以进行参照比较并且易于计算的数,由此中间数可以迅速得出这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比如:

A与B的比较,如果可以找到一个数C,并且容易得到A>C,而BB。

二、“计算型”插值法

在计算一个数值e的时候,选项给出两个较近的数A与B难以判断,但我们可以容易的找到A与B之间的一个数C,比如说AC,则我们知道e=B(另外一种情况类比可得)。

【例题】2009年,某企业产值为34821.1万元,2010年增产8500.2万元,2010年该厂产值增长率为()。

A.25.03%B.24.41%C.32.58%D.16.86%

凑整法

什么叫“凑整法”?

简单的理解是指在计算过程当中,将中间结果凑成一个“整数”(整百、整千特别是一些方便计算的数),从而简化计算的速算方式。

然而,在资料分析的计算当中,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凑成“整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由于资料分析不要求绝对的精度,所以凑成与“整数”相近的数是资料分析“凑整法”所真正包括的主要内容。

数学运算中的凑整法一般包括以下三种:

(1)加/减法凑整法

通过交换运算次序,把可以通过加/减法得到较整的数先进行运算。

(2)乘/除法凑整法

通过交换运算次序,把可以通过乘/除法得到较整的数先进行运算。

(3)参照凑整法

将一个数看成与之接近的另外一个较整的数来计算,然后进行修正的方法。

凑整法不仅仅是一种“运算方法”,更重要的是一种“运算思想”,需要应考者灵活应用并学会拓展。

说了这么多何为“凑整法”,很多应考者们还不是太明白,以下举例说明。

放缩法

“放缩法”在资料分析中也经常遇到,但“放缩法”一定不是盲目的放缩,下面我们将对此方法进行详细的讲解。

所谓的放缩法,假若证明不等式A

在数字的比较计算当中,如果精度要求并不高,我们可以将中间结果进行大胆的"放"(扩大)或者"缩"(缩小),从而迅速得到待比较数字大小关系

放缩法的常见技巧:

(1)舍掉(或加进)一些项。

(2)在分式中放大或缩小分子或分母。

(3)应用基本不等式放缩(例如均值不等式)。

(4)应用函数的单调性进行放缩。

(5)根据题目条件进行放缩。

(6)构造等比数列进行放缩。

常见形式:

若A>B>0,且C>D>0,则有:

(1)A+C>B+D;

(2)A-D>B-C;

(3)A×C>B×D;

(4)A/D>B/C。

放缩法能使得繁琐的计算过程简单化,但记住一个前提“在计算精度要求不高或者数字相差明显的时候使用”。

7.文字型材料——关键词定位法

历年来,资料分析的考查题型主要包括四大类:

文字型材料、表格型材料、图形型材料和综合型材料,今天我们将讲解的就是其中的一类—文字型材料。

文字型材料主要考查对一段文字的数据、统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相对而言是资料分析模块最难、最复杂的材料类型,要解决最难、最复杂的文字资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关键词定位法。

采用此种方法不仅能提高阅读速度,节省阅读时间,而且能保证资料分析试题较高的正确率。

何为“关键词定位法”呢?

很多应考者会联想到《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中讲到的关键词定位法,其主要的就是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

文字型材料信息量大,数据关系复杂,使用此方法,不要通读材料,提取各段落主旨,标出关键词。

通读材料并不意味着就是将材料的每个文字、每个数据都要读到,而是因为着要将材料进行快速阅览,将关键的句子的主语或者一些特殊的字符标识出来,具体的数据可省略。

以下将举例作说明。

【例题】(节选)我国财政支农的比重一直偏低,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呈下降趋势,1991~1997年分别为10.3%、10.0%、9.5%、9.2%、8.4%、8.8%、8.3%。

农业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仅为农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的1/3至1/2。

这一定程度地削弱了农业发展的后劲,导致农民增收乏力,贫富差距逐渐增大。

据统计,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703元。

在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同时,东西部农民收入差距也在扩大。

20多年来,在东部经济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广大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迟缓,与东部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

2002年,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共1742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61.8%。

从人均GDP看,1999年东部、中部和西部分别为10089元、5407元和4217元,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贵州省的11倍。

中西部地区与东部的差距,根源于中西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落后,因而实质上还是一个城乡差距和“三农”问题。

为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中央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启动。

在农业税方面,中央原来决定,从2004年开始,用5年时间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取消农业税,但实际上,到2005年底,全国已基本取消了农业税(个别省份降至不超过2%)。

农业年人均纯收入,在2004年打破长期徘徊并增长6.8%的基础上,2005年又在粮食价格较低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增长近6%,这是1997年以来仅有的两个高增长年份。

在医疗方面,继续推进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在合作医疗保费平均每个农民30元(中央财政、地方财政、个人分别承担10元)的基础上,中央又增加10元直接补助。

在教育方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制度,扩大对农村困难家庭子女教育费补贴。

问题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999年,中部、西部地区的人均GDP分别大约相当于东部的50%、40%

B.我国的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

C.多年来,我国农业年人均纯收入增长在6%左右徘徊

D.到2005年底,我国已基本取消了农业税

【解析】C。

首先将文字材料大体的浏览一遍,然后标识材料里的关键词(用方框的形式、波浪线或是圆圈的等的形式标识出来)。

根据标识出来的关键词看选项,A项,提到“1990年,中部、西部的人均GDP”,可返回材料中找到在第二段“从人均GDP看,1999年东部地区为10089元、中部和西部分别为5407元和4217元”,占东部地区比例分别在5407/10089≈50%和4217/10089≈40%,故A项正确。

B项,选项提到“我国的贫困人口、中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可在材料第二段找到关键词,“2002年,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共1742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61.8%”,故B项正确。

C项,选项提到“我国农业年人均出收入”,材料第三段找到关键词“在2004年打破长期徘徊并增长6.8%的基础上,2005年又在粮食价格较低而农用生产资料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增长近6%,这是1997年以来仅有的两个高增长年份”,故C项错误。

D项,选项提到“2005年底”,对应材料最后一段,找到关键句“到2005年底,全国已基本取消了农业税”,故D项正确。

综上,故答案选择C项。

问题2:

2002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约有多少万人?

()

A.2800B.3100C.3200D.3300

【解析】A。

根据问题提问“2002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找到材料中的关键词,则定位到第二段“2002年,西部地区农村贫困人口共1742万人,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61.8%”。

因此,2002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约有1742/61.8%,采用直除法,得到首位商为2,结合选项。

故答案选择A项。

8.表格型材料——四点阅读法

前一专题讲解的是文字型材料,文字型材料主要的都是用文字来表述材料的数据;而表格型材料则是通过统计表反映数量关系的类型材料,是统计表格与统计数字的结合体。

表格型材料是资料分析模块的必考试题,一般每年的试题均会包含这一个或两个表格的材料,与文字型材料相比,表格型材料的数据更加直观,而同图形型材料相比(这一专题,我们将在下期讲解),表格型材料所包含的数据量更大。

要解答表格型材料的试题时,最有效的方法则是“四点阅读法”。

何为“四点”?

“四点”则是指表格的标题、横标目、纵标目以及注释,它不仅使应考者快速地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重点,而且能够使应考者快速定位目标数据。

以下我们将举例来说明如何快速的了解“四点”。

【例题】(节选)

本材料是一个横标目带有二级标目的并表

【材料分析】首先给定的材料介绍的是2007年江苏省各类教育招生、在校生和毕业生情况,然后把握以下“四点”:

标题:

2007年江苏省各类教育招生、在校生和毕业生情况

横标目:

教育类型、招生数的绝对数和增长率、在校生数的绝对数和增长率、毕业生数的绝对数和增长率

纵标目:

研究生教育、普通高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普通高中教育、普通初中教育、小学教育

注释:

此表格中没有注释,可省略

2006年江苏省招生数最多的两个教育类型的招生数之差是()。

A.29.47万人B.34.75万人C.39.55万人D.40.25万人

【解析】B。

本题为直接查找数据,要注意所求的时间关键词为“2006年”,查找数据可知2007年招生最多的两个教育类型显然是普通初中教育和小学教育,则2006年普通高校招生为94.66/(1-4.40%)=99万人,小学教育招生为65.19/(1+1.44%)=64.3万人,两者差为34.7万人,与B最接近,故答案选择B项。

【例题】(节选)

【材料分析】首先根据给定材料,把握以下“四点”:

标题:

2008年部分国家国际旅游状况

横标目:

国家、国际旅游支出(亿美元)、国际旅游收入(亿美元)、国外游客到达人数(万人)、出过旅游人数(万人)

纵标目:

中国、印度、日本、韩国、加拿大、美国、巴西、法国、德国、意大利、俄罗斯联邦、英国

注释:

此表格中没有注释,可省略

2008年,以下哪国的国际旅游收入金额高于支出金额最多?

()

A.俄罗斯联邦B.巴西C.印度D.中国

【解析】D。

根据选项,然后找出表格对应的国家与数据,这里标记的红色部分为找到的对应数据,很明显,中国的国际旅游收入金额高于支出金额。

故答案选择D项。

9.图形型材料——要点抽取法

图形型资料包含的内容较多,可分为单一图形型材料(包括饼状图、柱状图、趋势图、网状图等)和混合图形型材料。

与前几项专题的材料相比,图形性材料具有直观形象、通俗易懂、便于比较等显著的特点且在资料分析的统计分析中占有重要位置。

因此,是资料分析中不可或缺的类型材料。

说到图形型材料,则有必要讲讲这类的解决方法,即要点抽取法。

要点抽取法就是将图形型材料中的要点提取出来,然后根据这些要点快速浏览图形材料,掌握材料,从而在解题时快速在材料中定位。

所谓的要点抽取则是指标题(包括单位)、横标目、纵标目和注释等代表的意义。

下面就以例题来分析,如何在材料中掌握好“要点抽取法”。

【例题】(节选)

【材料分析】本材料是由扇形图组成,其表示的是2002年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各国论文数。

对于以上图形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标题:

2002年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录各国论文数

图例:

各种图例表示“中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在2002年SCI(科学引文索引)收入的论文数。

【问题1】图中所列国家为SCI的前十名,我国排名()。

A.第4B.第5C.第6D.第7

【解析】C。

根据材料分析,掌握材料内容,可知我国排在美国、日本、英国、德国、法国之后,即第6位。

故答案选择C项。

【问题2】从上图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Ⅰ法国是和中国的论文数量相差最少的国家

Ⅱ前十之外的其他国家的论文数量多于德、法、意三国论文数量之和

Ⅲ在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后七名国家的论文数量之和仍然小于美国

A.只有ⅠB.只有ⅡC.只有ⅢD.只有Ⅱ和Ⅲ

【解析】D。

根据材料分析,说法I,法国与中国的论文数量之差大于意大利(或者加拿大)与中国的论文数量之差,故I说法是错误的。

说法Ⅱ:

德、法、意三国论文数量之和为(38064+52142+74552),而前十之外的其他国家的论文数量为201258,所以前十之外的其他国家的论文数是大于德、法、意三国论文数量之和,故II说法正确。

说法III,后七名的国家(74552+52142+40758+38269+38064+26539+20405),而美国313613,所以明显:

美国>排名前十的后七名,故Ⅲ说法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

Ⅰ错误,Ⅱ、Ⅲ正确,故答案选择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