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等级医院教学文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23714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6.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建等级医院教学文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建等级医院教学文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建等级医院教学文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建等级医院教学文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建等级医院教学文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创建等级医院教学文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创建等级医院教学文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创建等级医院教学文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建等级医院教学文案.docx

《创建等级医院教学文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建等级医院教学文案.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建等级医院教学文案.docx

创建等级医院教学文案

 

患者安全

 

一、确立查对制度,识别患者身份

1、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如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

2、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床号等两项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3、完善关键流程(急诊、病房、手术室之间流程)的患者识别措施,健全转科交接登记制度。

4、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患者身份的标识,主要针对手术室、急诊室等重点科室,以及意识不清、抢救、输血、不同语种语言交流障碍、传染病、药物过敏的患者等。

 

3.1.1.1

对就诊患者施行唯一标识(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身份证号码、病历号等)管理。

【C】

对门诊就诊和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有制度规定,且在全院范围内统一实施。

 

3.1.1.1-C

1、门诊就诊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2、住院患者的身份标识制度

 

门诊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为确保门诊患者,诊疗安全,避免诊疗差错的发生,保证门诊患者的就诊安全,特制定门诊患者身份标识制度。

一、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身份。

二、在进行各项治疗护理活动中,应同时使用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等几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三、在实施任何介入或有创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应亲自与患者(或家属)沟通,作为最后确定的手段,以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四、对昏迷,神志不清,无自主能力等患者,使用“腕带”作为患者身份识别标识在进行各项诊疗操作前认真核对腕带信息,准确确认患者的身份。

 

住院患者身份识别制度

患者身份识别制度的内容:

为了科学准确识别患者信息,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对住院患者实行双重身份识别,即实行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

具体如下:

1)住院患者床头或床尾均悬挂床头牌,对全院范围内的住院患者、急诊抢救患者、急诊留观患者均使用腕带标识识别。

床头牌及腕带标识作为各项诊疗、手术操作时辨识患者的身份识别手段。

2)管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更换床头牌、为患者佩戴腕带。

患者身份信息包括患者的病区、床号、姓名、住院号、性别、年龄、诊断、护理级别、饮食等。

3)在标本采集、给药、输液输血、手术等各类诊疗操作前及患者转科交接时,尤其是急诊、病房、手术室、ICU、产房、新生儿室之间的转接,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核对腕带标识,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患者身份识别方法且由患者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的姓名,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无法向医务人员陈述自己的姓名的患者,由患者陪同人员陈述患者姓名,确保医疗安全。

 

4)对于无法进行患者身份确认的急诊无名患者,亦使用“腕带”标识对患者实行身份识别,如需住院治疗,对其实行腕带标识和床头牌识别管理。

5)患者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佩戴部位皮肤完整,无擦伤,注意手部血运情况。

一条腕带只限一位患者住院期间佩戴且一律佩戴在左手,作为病人个人信息的主要标识,确保其处于可以随时辨识的状态,不得随意摘取、涂改、转借、遮盖。

出院时由护士为患者剪除腕带并销毁。

6)患者转床或转科时床头牌信息随时更换,保证信息的准确性。

 

【B】符合‘C’,并

对就诊患者住院病历施行唯一标识管理,如使用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或身份证号码等。

3.1.1.1-B

 

对就诊患者住院病历实行唯一标识管理制度

我院为贯彻落实《病人安全目标》,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准确识别患者的身份,对就诊病人住院病历施行唯一标识管理:

住院号是患者的唯一标识。

1、住院号,顾名思义就是住院时识别其身份的号码。

每个病人都必须有一个住院号,住院病历、体温单、医嘱单、病情记录、护理记录、住院药房发药、检查检验的申请单报告单等,所有与病人有关的资料都有住院号。

2、入院病人的住院号要正确:

住院号为住院病人的唯一标识,关系到后续的各项病历、医疗收费和医疗统计的正确性。

出入院处需要在办理入院时安排病人的住院号,新入院的为新号,重入院的安排上一次住院的住院号。

3、住院号也是患者住院时在医院的编码。

在出院病历和结账清单上都有显示。

通过住院号调阅费用清单及病历。

医院的病案资料室按住院号来排放病历。

输入住院号在医院的电脑上可以检索到病人的资料。

(医保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卡编号或身份证的使用详见病历)

 

【A】符合‘B’并

对提高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性有改进方法

 

患者身份识别持续改进记录表

检查内容:

存在问题:

整改措施:

责任人:

整改效果及评价:

检查人:

检查时间:

3.1.2.1

【C】

1.有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诊疗活动及操作前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核对时应让患者或其近亲属、授权委托人陈述患者姓名。

2.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式,如姓名、年龄、出生年月、年龄、病历号、床号等(禁止仅以房间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在诊疗活动中,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姓名、年龄两项等项目核对患者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

3.相关人员熟悉上述制度和流程并履行相应职责。

 

1、诊疗活动操作前患者身份确认的制度、方法和核对程序。

2、患者身份识别方式

3、诊疗活动操作流程图

 

诊疗活动前患者身份确认制度

为了杜绝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造成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确保医疗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一、凡门诊、急诊、住院患者进行各种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等各种诊疗活动前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使用姓名、年龄、床号等两项身份识别方式核对患者身份,准确无误后方可从事诊疗活动。

二、禁止以房间号或床号作为识别的唯一依据。

三、门诊患者使用姓名、年龄(性别)两项核对患者的身份。

四、住院患者身份确认。

1、所有住院患者均必须使用住院号作为患者身份识别的标识。

2、实行双向核对,病区医护人员除核对床头卡与住院号外还必须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作为对患者身份的最后确认。

询问患者姓名时,须由患者说出自己的姓名(你叫什么名字?

)不能直呼患者的姓名如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不能回答时,腕带作为唯一标识并由家属代为回答姓名确认。

3、作各种辅助检查及治疗时,除与住院号核对外,还必须让患者说出自己的名字。

如新生儿、意识不清、语言交流障碍等原因不能回答时,腕带作为身份确认唯一标识并由家属代为回答姓名确认。

4、严格执行腕带使用制度。

 

诊疗活动前患者身份确认方法

为了杜绝因患者身份识别错误造成医疗、护理不良事件,确保医疗安全,结合我院实际,特实施以下确认方法:

1、医护人员在各类诊疗活动前中,必须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应至少同时使用姓名、性别、床号3种方法确认患者身份。

2、检查病情危重、意识障碍、新生儿、围手术期、输血、不同语种或语言交流障碍等患者必须按规定使用“腕带”标识的方法来确认患者。

3、护士在为患者使用“腕带”标识时,实行双核对方法。

“腕带”记载信息包括: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床号、科别、诊断、过敏史等。

由病房责任护士负责填写。

4、护士在给使用“腕带”作为识别标示时,必须双人核对后方可使用,若损坏需更新时同样使用两种核对方法。

佩戴“腕带”标识应准确无误,注意观察佩戴部位皮肤无擦伤、血运良好。

5、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血制品、发放特殊饮食前,医护人员应让患者或家属陈述患者姓名,并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核对床头卡和腕带,确认患者身份。

6、在诊疗活动前,实施者必须亲自与患者或其家属进行沟通,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保证对患者实施正确的操作。

7、手术患者在转运交接过程中,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方法:

(1)手术患者进入手术室前,由病房护士给患者使用“腕带”标识,写清患者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科别、血型后,与手术

室护士交接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对接单,无误后方可进入手术室。

(2)围手术期患者“腕带”使用时间必须依据护理部规定,即手术前一日开始使用,手术后病情危重期间使用(直至改为二级护理)手术后病情稳定使用三日,结束后由病房负责护士核对后取下。

8、急诊、病房、产房、手术室之间患者识别,必须有患者身份识别的如下具体方法:

(1)急诊科危重患者转科:

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资料、病情、置管情况、特殊情况等,并填写急诊科危重患者转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2)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转接患者:

由医务人员护送,确保搬运安全;出示患者在急诊就诊的复写病例、入院病例;认真与科室护士交接,内容包括患者自然情况、生命体征、意识状况、皮肤完整情况、出血情况、引流情况等,填写门诊急诊患者与ICU、手术室、病房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3)病房与手术室转接患者:

病房护士认真查对,做好手术前准备;认真与手术室护士进行交接,内容包括:

床号、姓名、手术名称、生命体征、手术前准备、药物情况等,并填写病房与手术室患者对接记录单。

(4)手术室与病房转接患者:

手术后,手术室护士仍应按识别卡与病区做好病情、填写手术室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5)病房与产房转接患者:

病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

患者一般资料、子宫收缩情况、会阴准备情况、胎心音、药品、并发症等,填写病房与产房患者对接记录单,无误后方可离开。

(6)产房与病房转接患者:

产房护士认真交接,内容包括:

分娩情况、会阴情况、子宫收缩情况、药品应用情况、新生儿情况等,填写产房与病房患者对接记录单。

患者身份核对程序

患者身份核对程序

 

 

 

【B】符合“C”,并

在各项诊疗、护理活动中认真执行查对制度,正确识别“患者身份。

 

1、查对制度

2、患者身份确认的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