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3745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635.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docx

中考生物专题训练生物圈中的人

第四单元生物圈中的人复习题

一.选择题

1.(2016济宁)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实例很多,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小肠内表面具有许多皱襞和绒毛,利于营养吸收

B.肺泡壁由一层扁平上皮细胞构成,利于气体交换

C.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内都有瓣膜,防止血液倒流

D.肾小球由许多毛细血管缠绕而成,利于过滤作用

答案:

C

解析:

【解答】A、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因此小肠壁上有无数的小肠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A正确;

B、肺的功能定位是肺泡,肺泡数量多,外面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这些特点有利于肺泡与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B正确;

C、静脉管内都有静脉瓣,动脉管内无瓣膜,C错误;

D、肾小球是个血管球,有入球小动脉分出的数十条毛细管弯曲盘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最后汇成出球小动脉,这有利于肾小球的滤过作用,D正确。

故选:

C

【分析】

(1)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瓣膜能防止血液在循环过程中倒流,动脉血管中没有瓣膜。

(3)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4)肾小球:

是由入球小动脉分支形成的毛细血管球,其终端汇合成一条出球小动脉。

2.(2016青岛)检测某人血浆、肾小囊腔内以及输尿管内的液体中甲、乙两种物质的浓度,结果如下表,据表中数据判断,甲、乙分别是()

A.甲是尿素,乙是蛋白质B.甲是葡萄糖,乙是尿素

C.甲是尿素,乙是葡萄糖D.甲是蛋白质,乙是葡萄糖

答案:

C

解析:

【解答】表格中,甲是尿素,原尿流经输尿管时之所以变大是因为大部分的水被肾小管重新吸收会了血液,而不重吸收尿素;乙是葡萄糖,原尿流经肾小管时葡萄糖被全部重吸收,因此尿液中的葡萄糖为0。

故选:

C

【分析】

(1)血管中的液体是血液,肾小囊中的液体是原尿,输尿管中的液体是尿液。

(2)血浆、原尿和尿液三者的成分如表:

(3)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血浆通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除了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腔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葡萄糖被重吸收会血液,而剩下的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3.(2016聊城)如图表示血液流经肾单位时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你认为曲线B代表的物质是()

A.尿素B.蛋白质C.葡萄糖D.无机盐

答案:

C

解析:

【解答】分析图示:

A物质在流经肾小管时浓度迅速增高,应该是尿素;B物质在流经肾小管时含量减少,直至为零,应该是葡萄糖。

故选:

C

【分析】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内,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包括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并且进入包绕在肾小管外面的毛细血管中,重新回到血液里;原尿中剩下的其他废物,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4.(2016青岛)下图为人体内某结构的血流情况模式图,B代表某器官或结构,A、C代表血管,箭头代表血流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B为肺,则A中流动脉血,C中流静脉血

B.若A、C都流动脉血,则B代表的一定是肾小球

C.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D.若B为小肠,则C中的氧气含量增加,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答案:

C

解析:

【解答】A、若B为肺,则A为肺动脉,其中流静脉血,C为肺静脉流动脉血,A错误;

B、若A、C都流动脉血,则可能是肾小球,有可能是心脏,B错误;

C、若A为上腔静脉,C为肺动脉,则B表示右心房和右心室,其中有防止血液倒流的房室瓣,C正确;

D、若B为小肠,则A为肠动脉,C为肠静脉,其中流静脉血,氧气含量减少,二氧化碳含量增加,D错误。

故选:

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血液流经某器官后,血液成分的变化,或根据与之相连的血管或血液成分的变化,判断器官名称。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明确器官的功能。

24.(2016德州)今年春节后,广州(当地气温为25℃左右)的业务员李某到我市(当时气温为5℃左右)出差,身体内发生了一系列生理变化,其中耗氧量、尿量变化依次为()

A.减少、增加B.增加、减少C.增加、不变D.增加、增加

答案:

D

解析:

【解答】今年春节后,广州(当地气温为25℃左右)的业务员李某到我市(当时气温为5℃左右)出差,人是恒温动物,当温度较低时,为了维持自身恒定的体温,机体要靠加快代谢产热,代谢加快,体内物质氧化分解较多,而分解有机物要消耗氧气,当温度降低时(温度适宜)耗氧量增多;而当温度降低,汗液减少,代谢水分转化为尿液多,所以尿量增多。

故选:

D

【分析】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基本特征,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其表达式为:

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在此过程中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一方面满足自身的需要,另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去,据此答题。

5.(2016临沂)下表表示某成年人血浆、原尿和尿液的部分组成含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单位:

克、100毫升)()

A.血浆中的蛋白质是8,而原尿中只有0.03,这是通过重吸收作用实现的

B.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球滤过

C.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由于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

答案:

D

解析:

【解答】A、血浆中的蛋白质是8,而原尿中只有0.03,这是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实现的,而不是通过重吸收作用实现的,错误;

B、原尿中的葡萄糖是0.1,尿液中不含葡萄糖,是因为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的葡萄糖,而不是葡萄糖不能被肾小球滤过,错误;

C、尿液中尿素含量明显升高是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而不重吸收尿素所导致的,而不是肾小管发生病变引起的,错误;

D、血浆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正确。

故选:

D

【分析】

(1)肾单位是肾脏的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

肾小体包括呈球状的肾小球和呈囊状包绕在肾小球外面的肾小囊,囊腔与肾小管相通。

(2)尿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两个连续的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肾小囊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其中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和全部的葡萄糖被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形成了尿液。

6.(2016济宁)(5分)2015年8月12日晚11时许,天宁滨海新区某集团集装箱码头发生爆炸,消防人员不怕牺牲,奋力灭火救人,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无论自救还是他救,都必须首先保证过程_________(填字母)的顺利进行。

(2)a比b中增多的二氧化碳产生的部位是_________

(3)某人在废墟中掩埋了一百多小时后,靠喝自己的尿液最终获救,这是因为尿液中含有人体必须的_________。

(4)获救者打点滴时,药物最后到达心脏四腔中_________(填数字)。

(5)若该获救者血型为A,但当无A型血,紧急情况下可少量输入的血型是_________。

答案:

(1)A

(2)组织细胞(3)水分和无机盐(4)1(5)O型血

解析:

【解答】

(1)呼吸道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只有保证呼吸道的畅通,才能更好地实现肺的通气。

(2)细胞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细胞周围毛血管的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再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进入肺泡,通过肺的通气,经呼吸道将气体呼出体外,故人体产生二氧化碳的部位是细胞。

(3)人的生活需要水、无机盐、糖类、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尿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和尿素.地震中被困170多小时后被救出的人,是靠喝自己的尿液来维持生命的。

此举被视为生命的奇迹!

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补充体内所需的水分和无机盐。

(4)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

 

对照血液循环图可知,给伤员注射药物,药物进入血液经上腔静脉→右心房。

(5)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但在紧急情况下,AB血型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O型血可以输给任何血型的人。

如果异血型者之间输血输得太快太多,输进来的凝集素来不及稀释,也可能引起凝集反应.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因此首先考虑的是输同型血,实在没有同型血,可以少量输O型血。

故答案为:

(1)A

(2)组织细胞(3)水分和无机盐(4)1(5)O型血

【分析】图示中,A系统为呼吸系统,1是心脏的右心房、3是右心室、2是左心房、4是左心室。

人体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量来源于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这需要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为人体获取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还需要循环系统将这些物质运到身体各处。

二.非选择题

7.(2016威海)(5分)下表中的样本为某健康人入球小动脉中的血浆、肾小囊中的原尿和肾小管末端的尿液,表中的数据为各样本中主要成分的含量(单位:

克/100毫升),请通过比较表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与样本B相比,样本A中的含量大幅度降低,这是由于。

(2)样本C中尿素的含量是样本A的倍,这是由于所导致。

(3)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

样本A中的无机盐有大部分被重吸收。

请从上表中找出可以支持这一判断的信息,填写在下面表格中的横线上。

答案:

(1)蛋白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或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2)60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或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

解析:

【解答】

(1)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其他的如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会滤过到【2)肾小囊形成原尿。

因此“与样本B相比”样本A中蛋白质的含量大幅度降低,这是由于肾小球的过滤作用不能过滤大分子蛋白质。

(2)样本C中尿素的含量是样本A的60倍,这是由于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而不能重吸收尿素所导致。

(3)“分析上表中的数据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样品A中的无机盐有大部分被重吸收”,同时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量的水导致尿液中无机盐和尿素的浓度升高。

因此上表中支持这一判断的信息如下表:

故答案为:

(1)蛋白质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或肾小球的过滤作用)

(2)60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或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3)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尿液形成的连续过程,如果能够正确理解尿液的形成,那么就能够对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的差别有一个很好的理解。

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形成原尿,原尿与血浆相比,缺少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重吸收后,剩下的液体形成尿液。

据此解答。

8.(2016保定)(4分)人从生物圈中摄取的营养物质,需要经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产生的废物也需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

如图是人体呼吸、消化、循环和泌尿等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

(1)图中A过程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则b气体与a气体相比较,气体成分中   明显减少。

(2)图中B所表示的生理过程称为      。

(3)构成C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4)图中①至⑥所示的血管中,流有动脉血,但属于静脉血管的是     。

(注:

填写图中序号)

答案:

(1)氧气

(2)吸收(3)肾单位(4)⑥

解析:

【解答】

(1)图中A过程表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a表示吸入的气体、b表示呼出的气体,则b气体与a气体相比较,气体成分中氧气明显减少,二氧化碳增多。

(2)图中B所表示的生理过程称为吸收。

(3)构成C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

(4)图中①至⑥所示的血管中,流有动脉血,但属于静脉血管的是⑥肺静脉。

故答案为:

(1)氧气

(2)吸收(3)肾单位(4)⑥

【分析】

(1)分析图示可知:

这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一个图解,人体通过消化系统从外界摄取食物,并且将食物进行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又经消化道壁吸收,再由循环系统运输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与此同时,外界空气中的氧,通过呼吸系统进入身体,也由循环系统运输到身体的每一个细胞;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能量,用于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和维持体温;细胞内产生的废物,再由循环系统运输到肾脏等处,以不同形式排出体外。

(2)图示中:

①是主动脉、②是肾动脉、③是肾静脉、④是上、下腔静脉;⑤是肺动脉,⑥是肺静脉,a表示吸入的气体、b表示呼出的气体。

9.(2016泸州)(2分)图一表示人体部分生理过程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不同的物质,d、e表示不同的液体;图二表示肾单位中尿素的含量变化曲线图。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当人体吸气时,气体进入肺泡,物质b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

与红细胞上的血红蛋白结合。

此时血液类型发生的变化是。

(2)图一中,液体e形成过程中尿素含量的变化如图二所示,其中纵轴代表尿素含量。

横轴代表肾单位的结构。

那么AB段表示肾单位结构中的。

答案:

(1)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肾小管

解析:

【解答】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流经肺泡周围毛细血管内的血液是静脉血,含氧量低于肺泡内的含氧量,二氧化碳是血液内高于肺泡内,氧气经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由肺泡进入血液,二氧化碳由血液经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经过这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两部分,肾小体又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尿的形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所以当肾动脉血浆中的尿素随血液由入球小动脉流经肾小球时,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滤过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大部分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

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又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血液。

而剩下的物质,如尿素、一部分水和无机盐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

因原尿流经肾小管时,重吸收了大部分水,而尿素没有被吸收,所以剩下的物质——尿液中尿素浓度会明显增高。

此过程是在肾小管内完成的。

图中纵轴代表尿素的含量的变化。

AB段尿素的含量在不断增加,所以AB段表示肾小管。

故答案为:

(1)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肾小管

【分析】图1中a物质代表经过消化道消化的营养物质,b代表氧气由外界进入肺泡,再由

肺泡进入血液,c代表二氧化碳由体内排出体外,d代表原尿,e代表尿液,图2表示液体e

形成过程中尿素含量的变化曲线,其中纵轴代表尿素含量,横轴代表肾单位的组成结构,那

么AB段表示的结构是肾小管。

据此解答。

10.(2016鄂州)(10分)下图为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生理活动示意图。

其中

的A、B、C、D表示人体的几大系统,①、②、③、④、⑤、⑥、⑦表示人体的某些生理

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经过生理过程①进入C系统,主要为人体提供能量的物质是。

在A系统内能消化脂肪的消化液有。

(2)进行生理过程②时,B系统内膈顶部是(填“上升”或“下降”)。

(3)在C系统中,心脏里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结构是。

(4)图示中生理过程⑤是人体重要的排泄途径,除此之外,图中表示排泄途径的还有

(填序号)。

答案:

(1)葡萄糖胆汁、肠液、胰液

(2)下降(3)房室瓣、动脉瓣

(4)③、⑥

解析:

【解答】

(1)食物所含的六类营养物质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同时这三类物质也是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水、无机盐和维生素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其中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人体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于糖类的氧化分解,约占人体能量供应量的70%。

脂肪的消化到小肠后才开始消化,先是胆汁(不包含任何消化酶)将脂肪颗粒乳化为脂肪微粒,小肠内还含有肠液和胰液,肠液和胰液内有消化脂肪的酶,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脂肪被彻底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②表示吸气,肋间肌和膈肌(顶部下降)收缩,引起胸腔容积增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

(3)心房与心室之间、心室与动脉之间,都有能开闭的瓣膜:

这些瓣膜只能向一个方向开:

房室瓣只能朝向心室开,动脉瓣只能朝向动脉开.这样就保证了血液只能按一定的方向流动:

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从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4)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图示中③⑤⑥分别表示了人体的三条排泄途径。

故答案为:

(1)葡萄糖胆汁、肠液、胰液

(2)下降(3)房室瓣、动脉瓣

(4)③、⑥

【分析】图示中,A、B、C、D分别表示人体的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表示吸收、吸气、呼气、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排遗、排泄等人体的生理过程。

11.(2016达州)(10分)如图是人体生理活动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完成b过程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

(2)在进行生理过程d时,肺内气压_________。

(选填:

增大/缩小)

(3)e、f表示的生理过程是_________;

(4)在经过A、B两个生理过程后,②内血液成分明显减少的除氧气外还有_________;

(5)图中属于排泄途径的有_________。

(填写标号,多写少写错写均不得分)

答案:

(1)小肠

(2)增大(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4)尿素(5)d、g、h

解析:

【解答】

(1)b是吸收,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

(2)呼吸运动的进行是与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分不开的,当膈肌与肋间肌收缩时,膈顶部下降,引起胸腔上下、前后、左右径均增大,胸廓扩大,肺随之扩大,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时,肋骨与胸骨因本身重力及弹性而回位,膈顶部上升,结果胸廓缩小,肺也随之回缩,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

可见,d呼气时膈肌舒张、肋骨间的肌肉舒张,肺缩小、胸廓缩小,肺内气压增大。

(3)e、f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从而实现了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

(4)血液流经肾脏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虑过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尿素、多余的水和无机盐进入肾单位形成尿液排出体外,所以,②肾静脉中的血液内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有氧气、无机盐和尿素。

(5)人体内物质分解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尿素和多余的水等废物排出体外的过程叫做排泄;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图示中d表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h表示绝大部分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

g表示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

故答案为:

(1)小肠

(2)增大(3)肺泡内的气体交换(4)尿素(5)d、g、h

【分析】图示表示了人体新陈代谢的部分生理过程,包括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血液循环、尿的形成等生理过程;图示中,a是消化,b是吸收,c是吸气,d是呼气,e、f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g是排汗,h是排尿、A是肾小球的滤过作用,B是肾小管的重新吸作用。

12.(2016泉州)(9分)下图是人体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食物中的淀粉在【A】系统中最终分解为葡萄糖。

葡萄糖被吸收进入【B】系统后,首先到达心脏的。

(2)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重要场所是。

空气中的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中的结合,血液变成含氧丰富的。

(3)【D】系统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尿液中的尿素浓度比原尿高,这是因为重新吸收了大部分的。

(4)葡萄糖和氧在组织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释放,供生命活动需要。

答案:

(1)消化右心房

(2)肺血红蛋白动脉血

(3)肾脏肾小管水(4)能量

解析:

【解答】

(1)淀粉在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成麦芽糖,最终被彻底消化分解成葡萄糖,被小肠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随血液循环首先到达右心房。

(2)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这样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3)体的泌尿系统主要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是泌尿系统的主要部分。

与原尿相比,尿液中的尿素含量大大增加,这是由于肾小管重新吸收大部分的水的结果。

(4)线粒体是生物进行呼吸作用的场所,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故答案为:

(1)消化右心房

(2)肺血红蛋白动脉血

(3)肾脏肾小管水(4)能量

【分析】图示中,A系统为消化系统,B系统为呼吸系统,C是循环系统、D是泌尿系统,识图分析作答。

13.(2016临沂)(7分)如图是人体消化、呼吸、循环和排泄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示意图,其中A、B表示人体的系统,a、b、c表示部分器官,数字①~⑦表示部分生理活动。

请结合图示,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其中消化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c】处也可以吸收部分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是_________。

(2)经过⑦处的气体交换,血液性质的变化是_________。

经过A系统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血液中_________的含量会升高。

(3)在A系统内,瓣膜起到阻止血液倒流的作用,如心室与动脉之间有_________。

(4)能将人体进行生命活动产生的尿素排出的途径有_________(用数字表示),此外,图中属于人体废物排泄途径的还包括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答案:

(1)b小肠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2)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二氧化碳(3)动脉瓣(4)②③④

解析:

【解答】

(1)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叫做吸收。

人体各段消化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不同, b小肠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c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

(2)人体呼吸的全过程是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又称肺的通气)、⑦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⑥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四个连续的过程。

血液流经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

这样,静脉血就变成了动脉血.血液流经组织的毛细血管时,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将运来的养料和氧供细胞利用,同时,把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

这样,血液就由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

(3)在A血液循环系统内,心脏内有瓣膜,即连接左心室和主动脉的动脉瓣、连接右心室和肺动脉的动脉瓣、连接左心房和左心室的房室瓣和连接右心房和右心室的房室瓣。

它们均起单向阀门作用,使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

(4)排泄的途径主要有三条:

一部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尿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