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38310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75.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docx

朱永新理想的教育

第1章: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

优质的学校是人才的摇篮,劣质的学校则是智能的坟墓.优质的学校是孩子们的天堂,他们在这里常欢乐,常惊奇,主动地探索,健康地成长;劣质的学校则是孩子们的"地狱",他们在这里常悲哀,常恐惧,被动地接受,人格在萎缩.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是一所有特色的学校

美国《新闻周刊》曾经对全世界的学校做过大规模的调查,最后评出10所最好的学校(含一个教育行政部门)。

这10所学校分别是:

新西兰特卡波湖学校、意大利迪亚纳学校、荷兰格雷达莫斯学校、日本东京四谷第六小学、荷兰埃克纳顿学校、美国匹兹堡市威斯汀霍斯中学、德国安克库敦考勒中学、美国加福尼亚理工学院、瑞典斯德哥尔摩职业培训中心以及德国科隆地区教育部。

每一所学校都有各自不同的特色。

新西兰特卡波湖学校的教育特色就是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意大利迪亚纳学校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学前教育效果特别显著。

荷兰格雷达莫斯学校的特色就是数学教学出类拔萃。

日本东京四谷第六小学的特色在于科学教育强调创造性。

荷兰埃克纳顿学校的成功之处在于外语教学方面。

美国匹兹堡市威斯汀霍斯中学的成功之处则是在实施“艺术推动”计划中取得了巨大成功。

德国安克库敦考勒中学的特色之一就是崇尚工艺。

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成功之处在于造就科研精英方面颇有建树。

瑞典斯德哥尔摩职业培训中心在教育上的成功之处就是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德国科隆地区教育部在教育方面的特色就是十分重视对教师的严格挑选与培训,并大力提高教师的待遇,使一些最优秀和最聪明的浓重能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是一个有品位的学校

我认为,一个学校的品味首先是一个学校的校园品味,包括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建筑、每一处绿化都应该精雕细刻,细节有时更能反映品味。

其次,一个学校的品味反映在学生的品格上。

学校不断要传输知识,更重要的是塑造人品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当我们的学生在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个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校长

校长应该懂得教师的需要,创造一种好的氛围;同时让最优秀的教师得到最应有的回报。

校长要和每个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用真诚、宽阔的胸怀和无私的奉献赢得教师的尊重。

校长应该用自己的科研、教学成就去影响教师。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支创新型的、有活力的教师队伍

一个学校不在于它有多少漂亮的建筑,而在于它有多少名师。

教师最忌讳的就是重复别人已经做过的(当然这并不排斥认真借鉴和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也许永远不会有第二个窦桂梅、魏书生,因此只有超越。

要超越就需要有创新。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拥有一批善于探索、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

“今日我以学校为荣,明日学校以我为荣”。

任何学校在任何时候的荣辱都是与学生休戚相关的,只有学生才能把学校装点得生机勃勃。

我认为,对于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两个问题善于探索和具有良好习惯。

当一个学生对世界失去好奇心,不会主动提问、探求,那就是学校、老师和学生的悲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个面向所有学生的课程体系

学生有差异,课程就应该有选择。

让所有的学生学习规定的课程,这在相当程度上剥夺了学生的选择权,剥夺了学生各方面的兴趣与发展机会。

在课程体系中,我们特别赞赏研究性课程。

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有一个永远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计算机房

图书馆和计算机房是学校设施的灵魂。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学校可以什么也没有,但只要有图书馆,就可以称之为学校。

读书是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重要渠道。

我希望彻底改变传统学校的格局,把学校的图书馆办到教室里、走廊上,学生随时可以找到自己想读的书、想查的资料;把学校的计算机房办到教室里、走廊上,学生随时可以上网浏览,随时可以与专家联络。

这些地方应该没有节假日,只要有学生在学校,我们就要尽一切努力为他们服务,让孩子们得到最大的便利。

第二章: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

任何教师要想有高的成就、高的水准,首先必须有高的理想。

国外有实验专门研究过人的抱负层次和成就的关系,结论是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

有人说教育是一首诗,可以是田园诗,可以是古体诗,也可以是抒情诗,有各种各样的情调与内涵。

教育家读懂这首诗的前提是什么?

是自己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

我要读懂它。

如果没有解读这首诗的愿望

尔奖获得者,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可能。

只要你精心地去照料他们,哺育他们,只要你帮助他们去找回自信,只要你帮助他们去挖掘潜力,他们的能量是不可限量的,是会远远超出你所能想象的。

一份耕耘会给你多少倍的回报!

未来的教育家应该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爱学生、爱教育。

只有爱才能赢得爱,你爱教育事业,教育事业也会爱你,你才能获得事业上的乐趣。

你爱学生,学生也才会爱你,也才会让你在和他们的交往中忘记了外面的世界,忘记了生活的烦恼。

教师爱学生,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每个孩子。

每个孩子都具有巨大的潜能,而且每个孩子的潜能是不一样的,只有独具慧眼,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潜能,鼓励孩子去不断地自主探索,才能使他们的才华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我们的不少教师,没有爱心,不是担任教书育人的角色,而是担任“教育警察”的任务;不是肯定成绩,而是发现缺点。

当孩子们非常正常、非常优秀的时候,教师不去肯定他们、激励他们,而是将他的问题“放大化”。

因此,我觉得我们很多教师扮演的就是一个“刽子手”的角色。

在我们教师的手上,不知道失去多少诺贝尔奖获得者,也不知道失去多少鲁迅、郭沫若,不知道失去多少非常优秀的人才。

我始终认为,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

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教育家和教书匠,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教育家有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创新的精神。

一个优秀的教育家,他应该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应该是一个教育上的有心人。

一个人为什么能够成功,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个有心人。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很多人,激动了一下,兴奋了一下,没有付诸笔端,这些“火花”不久就烟消云散了。

做一个有心人,什么都能做学问。

在有心的前提下,才能把各种碎片串成最美丽的服装。

本来那碎片的东西,单独看好像没有价值,那不是因为它们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它们的价值没有被发现,没有被利用。

如果你把它们加以组合,它们就会光彩夺目。

所以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有心人。

中小学教师搞教育科研,就是应该从记录教育现象、记录自己的感受、记录自己的思考开始,把这一串串的“珍珠”串起来,那就是一根非常美丽的项链。

这样的教育科研应该鼓励。

  

我们的教师,还应该创造与众不同的品牌,打出自己的旗帜。

只有真正建立自己的风格、自己的体系,才能成为一个教育家。

“风格即人”,只有形成风格、体系,才能成为大家。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的教师

勤于学习,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

一个理想的教师,一个要成为大家的教师,一个想成为教育家的教师,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做起,扎扎实实多读一些书。

你不读《论语》、不读陶行知、不读杜威、不读苏霍姆林斯基,恐怕很难成为教育家。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

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

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

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着“北”。

  

教师还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

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

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

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爱。

我们要鼓励教师成为一个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要培养这样一种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们。

我心中的理想教师,应该是一个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 

教育不光是给孩子们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状态,以积极的生存心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生活。

教育本身就是生活。

我们经常埋怨社会,但是我们很少想到,我们所诅咒的东西,某种程度上是我们自己所塑造的,所以教师不要逃避责任。

作为一个教育家,作为一个理想教师,他应该非常关注社会,非常关注人类命运,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也只有教师的社会责任感才能塑造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孩子在离开学校的时候,带去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带着他对未来社会的理想的追求。

校长的社会责任感、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影响着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校园的民主方式、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们的生活方式。

我希望我们的教师,应该认真关注窗外的世界。

第三章: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清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与使命,具有奉献精神和人文关怀的校长

前苏联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教育家加里宁,他说过:

教师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活的环节,是克服人类无知和恶习的重要的社会成员,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历史人物跟新一代人之间中介人。

在这里,加里宁说的是教师,但我认为,这样同样适用于对校长的评价。

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校长也是教师,是特殊的教师——其特殊性在于他是教师的教师。

一个个的教师聚集在学校,而校长便是这个学校的灵魂,校长是聚集教师精神的一种力量。

就像指挥战斗一样,校长就是学校最高的指挥官,教师们就像一式个个将士,他们能不能英勇无畏地纵横驰骋,能不能义无反顾地奋力杀敌,能不能打一场场漂亮战,就看你这个校长能不能把他们的能量发挥出来,看你这个校长能不能把全校师生的目标统一在自己的办学理念上。

所以说,我觉得校长的使命、校长的重任是非常非常之大的。

上海建平中学校长冯恩洪曾经讲过一句话:

“教育是一项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一门科学,科学的意义在于求真;教育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意义在于创新。

”我非常敬佩他,他把教育既看作是一门科学,又视为一种艺术,但首先是当作一项事业,而事业就意味着献身。

应该说,现在并不是每一位教育者都把教育作为一项事业,并愿意为它献身的。

民进中央主席许嘉璐先生曾对教育问题说过一段话,讲得非常好,让我很感动。

他说:

“人生歧途,尽管客观世界五光十色、变幻莫测,但是人生歧途无非有两岔,一是为己,一是为他,人追求的无非有两种,一种是物质,一种是精神。

希腊古代哲学家曾经说过对于精安度晚年追求,是追求神圣。

教师的可敬,在于他们选择了一条永远光辉的道路。

可能终其一生,教师也成不了百万富翁,但他们是富足的。

在这样一个五光十色、变幻莫测的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难道不值得所有人为他们三鞠躬吗?

”教师的献身精神是如此,作为教师的组织者与领导者的校长,更是如此。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珍惜学校的名誉胜过爱护自己的眼睛和自己生命的校长

学校的声誉又取决于校长的声誉和形象。

给校长一个提醒:

你将给学校的历史留下什么?

作为校长,他不仅要热爱学生,他还要热爱教师,热爱学校。

所以校长的爱更加博大,内涵更加丰富。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不断追求自己人生理想和办学理念,具有独特办学风格的校长

这里有三个关键的要点:

一个是人生理想,一个是办学理念,一个是办学学风。

这三点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理想是产生奇迹的源泉。

很多著名的科学家成长的经历,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我们生活中也可以举出很多很多这样的例子。

所有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杰出的人,无不是一开始就把自己奋斗的目标定得很高。

我想,校长也应该是这样。

拿破化说: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同样的道理,不想当杰出校长的校长也不是好校长,不想超越自己的校长更不是一个好校长。

为校长一任,就必须造主校园一方。

在你的任期内,你必须比前任做理更优秀,更卓越;你必须给后继者打下扎实的基础,你才能成为学校发展无尽长河中的优秀的一个环节。

宋代张载讲过这样一句话:

“志大则才大,事业大,志久则气久,德性久。

”只有志气远大,你的品德才能完美。

志向不仅要大,而且还要恒久。

这些都是从理想的角度讲问题。

……

西方有位心理学家做过一个非常有趣的实验,他让三组人做同样的事,一组是有目标型,一组是没有目标型,一组是有短期小目标型。

他比较了他们做事的效率,结果有没有目标大不一样。

所以说,人生有没有目标,校长有没有理想,意义也大不一样。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讲过:

“校长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要善于对事物进行分析和概括,并且灵活运用概括出来的结论。

这是对学校实施教育理想的实质所在。

我们总是力求做到使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的工作,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工作人员都全神贯注实行教育思想。

”这句话把校长的办学理念、办学理想概括得非常精辟。

衡量一个校长是简单的管理者,还是教育家,根本就是看他有没有自己的办学理念,有没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具有海纳百川的宽广胸怀,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凝聚力的校长

校长宽广的胸襟,首先体现在他能够接纳不同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办北京大学提了八个字:

“学术自由,兼容并蓄。

”他把很西方、很海派的教授引入北大,也把很传统、很保守的教授留在校园,让他们各尽所长,争相斗艳。

这使北大不但成了真正优秀的大学,而且成了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因而孕育了20世纪中国第一流的思想大师。

……

校长的宽广胸襟,还体现在能够宽容教师的教学个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素质教育就是个性教育。

但个性只能靠个性来培养,没有教师的个性,就绝对没有学生的个性。

在学校,教师的个性往往体现于教学的个性,而教师的教学个性又往往是他创造性能力的体现。

然而,应该看到,现在学校里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比比皆是。

有的校长习惯于什么都统一:

教学风格、教学程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乃至教案的写法等等,都要求所谓的“规范”。

在这样的学校,有个性的教师往往得不到校长的承认。

……

真正有宽广胸襟的校长,一定又是善于虚心向教师学习的人。

我们希望校长的知识结构尽可能全面一些,但一个校长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超过教师。

怎么办?

最好的办法还是老老实实向教师学习。

这里又涉及到校长和教师的关系问题。

校长与教师是组织者与被组织者的关系,但这只是校长、教师关系的一个方面,二者关系中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即校长与教师还是共同从事教育实践、共同探求教育规律的志同道合者,也就是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既然如此,校长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向教师学习,甚至向学生学习,绝不会期降低校长的威信。

许多优秀校长的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校长不但要善于读书,还要善于读“脑”。

一个善于读周围教师的“脑”的校长,才是真正高明的校长。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善于协调上下左右关系,能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以促进学校发展的校长

第一要处理好与上级主管领导的关系,争取领导的支持。

第二要处理好与企业的关系。

让企业对教育的发展提建议,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沟通,拓宽学生社会实践的途径。

第三善于处理好与社区的关系。

第四是善于处理好与其他学校的关系。

在竞争的基础上合作,在合作的基础上竞争。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并能成为学校教育科研工作出色的组织者和身体力行者的校长。

苏霍姆林斯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指出: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

”我的理解是:

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科研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

一个学校教育科研的成败、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支持不支持,鼓励不鼓励,组织不组织,带头不带头。

对学校来说,教育科研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教育科研是学校的第一生产力,是学校上新台阶的重要条件。

越是教育科学研究搞得好的学校,越能体现出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

教育科研又是增强学校凝聚力的重要因素,它能让所有教师把时间和精力真正花在对自己工作的研究和思考上。

同时,教育科研是培养青年教师,尤其是名教师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育科研的投入是一个校长最有远见的投入。

……

校长什么时候最得意、最精神?

应该是教师一个个生龙活虎的时候。

校长的领导艺术就体现在让每个老师潜能得到发挥,让每个老师为你拼命工作。

实际上每位教师都有相当的潜能,这个潜能能不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取决于你这个校长对每一位老师的态度,看你给不给他们施展才华的机会。

陶行知在《创造宣言》中曾说过这样的话: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

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在他看来,教师最大的成功与最大的快乐,都在于学生超过自己,值得自己崇拜。

那么,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说,校长的成功在于教师的成功。

校长要想自己的事业取得成功,就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有成功感。

高明的校长并不怕教师抢自己的“风头”,相反,他总是鼓励每个教师去冲击优秀,追求卓越,鼓励教师进行教改探索,鼓励教师著书立说,成名成家。

而且,这样的校长总是甘于为教师的成长做铺垫性工作,总是尽一切努力让老师站在自己的肩膀上看得更远,跳得更高,做得更棒!

苏霍姆林斯基曾自豪地说,在他的巴甫雷什中学,有一批称得上“教育家”的教师。

而我认为,如果一所学校产生了一大批名师,乃至产生了教育家,这样的学校绝对是第一流的学校,而这样的校长当然也绝对是第一流的校长。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给教师创造一个辉煌的舞台,善于让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校长

校长的领导艺术就体现在让每一个老师潜能得到发挥,让每个老师为你拼命工作。

校长的成功在于教师的成功。

校长要想自己的事业取得成功,就应该努力创造条件让学校的每一位教师有成功感。

高明的校长并不怕教师抢自己的风头,相反,他总是鼓励每个教师去冲击优秀,追求卓越,鼓励教师进行教改探索,鼓励教师著书立说,成名成家。

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一个能够使学校具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的校长

优秀的校长,能够使环境成为无声的教育者,能够让学生走进校园,便受到一种真善美的潜移默化的感染。

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能说话。

真正优美的校园环境,应该是“目中有人”的环境:

崇尚自然,同时又以人为本。

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让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体现出对人的关怀。

校园文化氛围:

让学生了解自己学校的历史;设置校园里的“硬性”的文化标志;结合各种特殊的日子举办各种活动;多开展一些学生自我展示、自我创造的活动;多组织一些学生社团。

教育家不会在书斋里诞生,不会在象牙塔里诞生,只能在教育第一线诞生,只能从无数优秀的教育实践者中诞生,首先将从无数优秀的校长中诞生!

第四章: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品行端正、善解人意、热爱生活、富有理想、朝气蓬勃的学生。

爱和同情心是品行端正的两个最重要的表现。

学生是否具有远大理想也是学生成功的重要前提因素之一。

自孔子以来的历代学者都把“立志”作为学习的必要条件。

理想是学生腾飞的翅膀。

一名满怀理想的学生,他的生活一定是很充实的。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积极进取、敢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富有个性、富有自己独特见解和思想的学生。

哈弗大学校长陆登庭在北京大学讲坛上讲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

“在迈向新世纪的过程中,一种最好的教育就是有利于人们具有创新性,使人们变得更善于思考,更有追求的理想和洞察力,成为更完善、更成功的人。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曾把他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教育的任务是毫不例外的使所有人的创造才能和创造潜力都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这一目标比其他所有的目标都重要。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自信自强,永不放弃,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永不低头,充满旺盛斗志和乐观精神的学生。

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来自于平时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的锻炼培养。

每一次克服困难的过程,就是意志不断强化的过程。

用座右铭激励自己是培养意志力的有效方法。

生活中乐观的人视困难为常情。

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就宛如大海里的朵朵浪花,只有以正常的心态看待学习生活中的挫折与困难,才会使我们年轻的学生培养起坚韧的意志,创造出未来美好的生活。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广泛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特长的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一个孩子如果有了非常健康的生活情趣和一技之长,那么这样的孩子根本不需要担心。

因为他没有时间和精力更没有兴趣去从事不健康的活动,他的活动都已经被健康的情趣所充实和包围了。

教育上真正切实可行、能做到的就应该是张扬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特长。

“基本素质+特长”的培养模式应是学生素质发展的方向。

一个没有特色的人,可能很快就会被历史所遗忘。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一个善于和人相处、善于和人合作,有着和谐的人际关系、受人欢迎的“人缘儿”。

据美国学者统计,在诺贝尔奖设立的第一个25年里,合作研究获奖的人为总数的41%;第二个25年中,这个比例为65%;第三个25年中,这个比例上升到79%。

学会理解别人、谅解别人。

善于发现他人的闪光点。

在人际交往中,应保持适当的距离。

我心中的理想学生,应该是有着扎实的基础知识,善于学习、勤于思考,有丰富的想象能力,并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善于赢得最高学习效率的学生。

爱因斯坦说: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想象力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是发明、创造的源泉。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创造最高的学习效率,这是众多“聪明”的学生成功的诀窍之一。

 

第五章:

我心中的理想父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把孩子的人格健全、道德完善放在首位,努力培养孩子追求卓越、独立自主、持之以恒、勤俭节约等个性品德和良好习惯的父母。

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都认为,对孩子发展来说,人格和道德是第一位的,人格发展和道德完善的意义远远胜过智力的开发。

家庭教育要担负起重要的职责,父母在教育要充分重视树立家庭健康科学教育的目标。

良好的个性品德是现代的基本要求,家庭教育中对子女良好个性的培养应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追求卓越。

理想是一个人能走多远的标志。

独立自主。

培养孩子独立人格对孩子的成长非常重要。

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虽不能说是一首绝妙的好诗,但却可以称得上是一篇庄严的独立宣言。

从人发展历程来看,一般有两次断奶期;一是儿童期的断奶期,孩子从生理上摆脱父母的依附;二是青少年时期的“断奶期”。

孩子不仅从生理上,更主要是从心理上开始摆脱父母的控制,这种趋势在人成长过程中自始自终从没停止过。

持之以恒。

意识是决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

父母应教育孩子认识到把握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坚持不懈。

勤俭节约。

“不要从经济上放纵孩子”“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良好习惯。

叶圣陶曾说,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习惯。

好习惯来自于平时的点滴培养。

对父母来说,从小养成孩子良好的习惯,那么习惯就会成自然,习惯成定势,孩子以后自然而然地就会从事某种格式化的行为了。

我心中的理想父母,应该是永远保持年轻心境,懂得把童年、童心还给孩子,让孩子轻松、自由、愉快成长的父母。

明朝哲学家李贽的“童心说”认为,儿童的天真是最宝贵的。

童心没有伪善,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勾心斗角,孩子的笑最天真、最自然、最灿烂。

孩子的天真是人生不可能再得的财富,是至真至美的人性的花朵,也是人类未来的最纯、最净的温床。

充分享受天真乐趣的儿童才能有健全的心性、完善的人格和发达的思维。

做父母的要象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孩子的天真。

童心是童年生活最真实的镜子,天真无邪,纯洁无暇,未受污染。

只有童心,才能敞开胸怀接受;只有童心,才能满怀兴趣探索;只有童心,才能袒露内心世界;只有童心,才能毫无掩饰的外露育人的关键是育心。

父母不要把世俗的、庸俗的东西教给孩子,父母教孩子善于伪装、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