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4254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4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 Word版.docx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一中学年高二份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文山州广南县一中2018-2019学年10月份考试

高二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

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性和发展的特征

D.其他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原因是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性和发展的特性,因此它能不断吸收各家思想充实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

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是它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但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思想很多,如果本身思想没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也不能保证它长盛不衰,排除A。

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所以每当儒学面临危机时总有人站出来维护儒学,故B项表述正确但非最佳选项。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佛道思想已经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但后来儒学吸收了佛道思想之后又巩固了它的地位,排除D。

2.复旦大学的校训取自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该思想家应该是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是《中庸》中的一句比较经典的语录,它不是孔子的语录,传说是子思的话。

《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它后来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因此对于这句话来说影响很大的人是朱熹,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其它选项都没有关系。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朱熹

3.世情小说是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刻画种种世态人情的小说。

《醒世姻缘传》全书100回,前23回描写前世姻缘,23回以后重点写今世姻缘。

小说以一个人生因果、冤仇相报的两世姻缘故事为线索。

这部小说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

A.婚姻自主日渐流行B.三纲五常日益强化

C.爱情至上观念流行D.佛教观念影响很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醒世姻缘传》这部小说中的“前世、今世、生死轮回、因果”等字眼均是佛教的典型的思想观念,所以这部小说反应当时的社会生活受佛教观念影响很大,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D。

A项错在自主;B中强化没有体现;C中观念流行错误。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古代文学·佛教观念影响文学

4.新文化运动被誉为“思想文化领域的辛亥革命”、“中国的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

这是因它

①沉重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②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③弘扬了民主和科学精神

④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⑤促进了科学、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解题的关键是找出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的相似点,辛亥革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都没有传播马克思主义,因此含④的选项可以排除。

故答案选D。

考点:

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意义

5.“民贵君轻”思想以及“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反映了中国古代传统的

A.民主思想B.儒家“仁政”思想

C.民本思想D.人民主权思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民贵君轻”思想以及“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都重视人民的作用,故选C,AD不适合“民贵君轻”思想,B不符合“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故排除ABD。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民贵君轻”思想与“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比较

6.1984年10月22日,邓小平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发言时指出“前些时候那个雇工问题,相当震动呀,大家担心得不得了。

我的意见是放两年再看。

那个能影响到我们的大局吗?

如果你一动,群众就说政策变了,人心就不安了。

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

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

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下列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

B.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

C.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进程

D.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的号角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据材料提到,1984年……你解决了一个‘傻子瓜子’,会牵动人心不安,没有益处。

让‘傻子瓜子’经营一段,怕什么?

伤害了社会主义吗?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改革开放开始不久,解放思想有利于推进改革开放进程,故C正确。

纠正左倾错误进行全面整顿,在文革后期,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排除。

破除困惑推动农村改革起步,属于农村地区,材料反映的是城市雇工问题,故B排除。

南方谈话吹响市场变革号角,在1992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D排除。

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

7.《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挤孔子,別立褒贬”。

下列属于该“某人”观点的是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仲尼虽圣,效之则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明末清初四大思想家的先进思想。

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李贽的思想,李贽的思想特点是反对神话孔孟之道,所以D项内容与之相近。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思想

8.在雅斯贝尔斯所谓的“轴心时代”,古代中西方思想有着极为相似之处,“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这句中国古话,在西方最为相似的观点是

A.“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认识你自己”

D.“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意思是尊敬自己的老师,但是更要尊重客观规律,尊重真理,故A项错误;“人是万物的尺度”观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与材料内容相符,故B项正确;“认识你自己”观点是人是可以被自己认知的,而且也应该认识自己,认识可以指导实践,与材料内容不符,故C项错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的是人的思想力,与材料内容不符,故D项错误。

所以答案选B。

考点:

古代希腊、罗马·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学派

9.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

A.对僧人爱恨交加的社会心态

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

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

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杭州一带商品经济繁荣,市民阶层队伍扩大,向往自由,追求正义正是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价值取向,材料所含的“自由”“正义”诉求,这正是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繁荣的前景下市民文化生活中反映的价值取向,D正确;A是对材料题意的曲解,不符合题意,排除;B未体现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涉及到宋代杭州这一个地方,谈不上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考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0.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

“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A.文艺复兴

B.牛顿创立近代力学体系

C.第一次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答案】D

【解析】

“科学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时科学开始和技术结合,所以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而非文艺复兴、牛顿创立近代力学体系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所以本题只有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1.2006年,美国《时代》杂志把年度人物的称号送给了所有潜伏在网络的“你们”(you),准确地说,应该指我们。

根据最新统计,中国的上网人数每年多达数亿人次,位居世界前列。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中国已经实行改革开放

B.网络信息丰富而且可靠

C.网络技术的发展

D.电脑的普及

【答案】B

【解析】

【详解】网络信息虽然丰富,但不一定可靠,B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项;2006年,中国已经实行改革开放,网络技术发展,电脑得到普及,使我国的上网人数大大增加,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12.德国歌德指出:

“伏尔泰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而卢梭开创了一个新时代。

”而俄国赫尔岑则坦率地指出:

“当伏尔泰还在为了文明与愚昧无知战斗时,卢梭却已经痛斥这种人的文明了。

”他的评价是针对

A.伏尔泰提倡开明专制,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B.伏尔泰提倡三权分立,卢梭提倡平等自由

C.伏尔泰提倡社会契约,卢梭提倡科学民主

D.伏尔泰提倡“公权”设想,卢梭提倡开明专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启蒙思想。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伏尔泰提倡开明专制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卢梭痛斥这种人的文明是由于卢梭在提倡人民主权,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提倡三权分立的是孟德斯鸠而非伏尔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提倡社会契约是卢梭而非伏尔泰,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卢梭不提倡开明专制,提倡人民主权,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思想

13.伏尔泰在一封信中说:

“启蒙运动已普遍展开,一有机会马上就会爆发,而那一爆发将非同小可。

”这里的“非同小可”主要表现为

A.启蒙思想推动法国大革命的爆发

B.启蒙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

C.启蒙运动提出了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

D.人文主义思潮迅速发展为理性主义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反对君主专制,并提出构建资产阶级理想王国,这些思想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故B项正确。

伏尔泰生活在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法国大革命爆发是一个世纪之后,故A项错误。

天赋人权和主权在民的思想属于启蒙思想家思想,不是影响,不符合材料内涵,故C项错误。

启蒙运动思想核心就是理性主义,故D项错误。

14.孟子提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从本质上看,二者的相同出发点是

A.实现社会和谐B.巩固统治者地位

C.强调民本思想D.促进儒学发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孟子和荀子都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战国时期地主阶级已经掌握政权,孟子和孟子的民本思想实质上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故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是其根本出发点,排除。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荀子

15.钱穆认为:

“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次由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

”材料所述的“转变”

A.源于汉初“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B.开启建立官僚政治体制之先河

C.促使察举征召等选官制度的产生

D.奠定儒学“独尊”的政治基础

【答案】D

【解析】

材料信息“由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之新局面,公卿朝士,名儒辈出”说明儒生的政治地位提升,这为“独尊儒术”奠定了政治基础,故D项正确;汉初的“无为而治”是道家思想,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的是秦始皇,故B项错误;察举制和征召制和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

16.意大利人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这反映了在当时的意大利

A.理性主义占据主导

B.人文主义流行

C.宗教改革正在进行

D.无神论已经兴起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说明此时的意大利人更多地关注现实生活,对人的关注超过了对神和宗教的关注,这体现了人文主义的精神,答案选B,AC两项发生在文艺复兴之后,D项与题意相反。

考点: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

点评:

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颇有特色,那就是歌颂现实生活的美好,质疑教会的腐朽与黑暗,反对教会的禁欲苦行和来世幸福。

17.下图所示的通讯器材,是现代人普遍使用的通讯工具。

从科技的角度而言,这一通讯工具的科学基础主要源于()

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D.世界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

【答案】B

【解析】

图示为手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手机的产生基于无线电通讯技术的发展,无线电通讯技术产生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B符合题意;ACD均与题干信息不符。

点睛:

本题近现代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要求学生对三次科技革命有清晰的掌握,第一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到了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了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将人类带入了信息时代,以此作答即可。

18.董仲舒再三提醒君主在利益之上还有正义,在力量之上还有良心,在权力之上还有“天”在临鉴。

宣传君主政令失误、不遵道德、不行仁义,“天”就会以灾异示警,其实就是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

这带来的直接政治效果是

A.巩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推动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

D.形成“天人感应”的政治观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在权力已经无限的君主之上再安放一个权力更加无限的“天”的直接目的是制约了君主的专制权力,而不是使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加强,故C正确。

A、B、C三项均不是直接政治效果,排除。

19.北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宋徽宗办画院,招画师采用唐人诗句命题考试。

其中有一题“蝴蝶梦中家万里”,夺魁者王道亨画苏武牧羊假寐,以见万里意。

此画的风格应为

A.宫廷画

B.文人画

C.民俗画

D.人物画

【答案】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画用苏武牧羊假寐这一现象来表现“见万里”的意思,这种“以情写意”体现的是文人画的特点,B项正确。

宫廷画描写的是宫廷文化,与材料不符,排除A。

民俗画主张写实,以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排除C。

人物画是以人物形象为主体的绘画,与材料不符,排除D。

20.有一天,王阳明要依照《大学》的指示,先从“格物”做起。

他决定要“格”院子里的竹子。

于是他搬了一条凳子坐在院子里,面对着竹子硬想了七天,结果因为头痛而宣告失败。

这表明王阳明

A.科学地说明了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B.认识到深刻探究万物不能得到其中之“理”

C.认为万物只有一个天理,先理后物

D.认为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主张知行合一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格”就是研究的意思,王阳明的行为是想通过探究得到“理”,显然没有实现,故B项正确。

王阳明的心学属于唯心主义,并不是科学的认知方式,故A项错误。

C项属于理学思想主张,不符合王阳明心学特点。

D是王阳明心学主张,不符合材料中“格”物研究方法,故D项错误。

21.法国巴黎先贤祠中一棺木上写着“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在它的对面一棺木中伸出一只手,握着一支火焰浓烈的火把,象征着它的主人所点燃的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

这两具棺木中所安息的很可能是

①伏尔泰

②孟德斯鸠

③狄德罗

④卢梭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他所倡导的自由、平等和法制主张成为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思想,而卢梭的人民主权说使法国大革命达到高潮,无论是伏尔泰的君主立宪制政体还是卢梭的人民主权说都是法国大革命进程中的主要政治理论,①④正确;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狄德罗是百科全书派的领袖,著有《百科全书》,不符合题意,排除②③;故选C。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他拓展了人类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象征着它的主人所点燃的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结合所学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思想和影响分析解答。

22.下图为达·芬奇在绘画、人体研究、人体解剖、机械、妇女生理研究等方面取得的成就。

这些成就的取得从本质上说明达·芬奇

A.实现了当时那个时代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

B.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范围广阔而又登峰造极的成就

C.把高度的科学观察、分析和巧妙的艺术构思结合在一起

D.在艺术与科学领域都是新时代的巨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杰出代表,文艺复兴时期肯定人、肯定人性,培养全知全能的人,培养人的全面发展,BCD三项均是有关达芬奇的表面现象,只有“实现了当时那个时代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才能从本质上说明这些成就的真正的内涵。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人的全面发展

【名师点睛】在做此类试题时首先审准题目的设问明确答题的方向,其次审清题目的时间和空间信息,因为其实好多选择题都是在设问、时间和空间等信息上设置陷阱,特别注意有些隐性的时空信息,必要时可以用笔画出来。

然后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注意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

23.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

①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②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③他们彼此对立攻击,没有融合

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百家是虚指,并不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

他们彼此既有对立攻击,但是又有一定的融合。

所以,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只能是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百家争鸣”的论述

24.英国伟大的戏剧作家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高潮时期的杰出代表人物。

下列各项,属于莎士比亚代表作品的是

A.《十日谈》

B.《歌集》

C.《神曲》

D.《哈姆雷特》

【答案】D

【解析】

【详解】《十日谈》是薄伽丘的作品,《神曲》是但丁的作品,《歌集》是彼特拉克的作品,故排除A、B、C三项;《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故D正确。

25.刘祚昌教授认为:

“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了天主教会,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下列不能印证材料主旨的是(  )

A.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的宗教理论B.宗教改革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开始

C.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D.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武器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宗教改革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新教的出现,促成了资产阶级宗教理论的形成,故A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

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已经萌芽发展,故B项错误,所以选B。

宗教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以新宗教的形式反天主教会的社会思想改革运动,故C项正确,但与设问不符,排除。

宗教改革“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成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武器,故D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

26.陈寅恪先生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下列成就不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A.《农政全书》

B.《四书章句集注》

C.《清明上河图》

D.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

依据材料中“华夏文化…造及于赵宋之世”,可以看出本题考查宋代的科技文化成就,依据所学知识,《农政全书》是明朝末期的徐光启著作的,故A项不符材料观点,故选A;B项是南宋朱熹的;C项是北宋张择端的风俗画;D项是北宋时期的。

考点: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27.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

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A.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是指两者推动了欧洲由传统的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由此可以得出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也推动欧洲的近代化,宗教改革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文艺复兴的人文精神,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

所以答案选B;宗教改革时候没有创新教派,故A错误;新的宗教观点在改革中没有提出,故C项错误;宗教改革使改变信仰方式,不是破除宗教,故D项错误。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

【名师点睛】宗教改革的实质和意义:

其实质是西欧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的一场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主要是改变传统依靠教主信教的模式,提倡与上帝直接对话,宗教改革打击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摧毁了天主教会的精神枷锁,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近代化进程,始终贯穿着人文主义思想。

28.南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明朝王阳明认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①都属于唯心主义②都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③都企图维护封建统治秩序④都冲击了当时儒学思想的正统地位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比较分析能力。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明理学都是唯心主义思想,企图通过强调道德来教导民众服从统治,忽视人的基本欲求,为封建统治者所提倡,所以朱熹的理学和阳明心学都曾成为当时代居统治地位的思想,故①③正确,④错误;两者都没有民主性色彩,故②错误。

应选C。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29.被马克思誉为“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的一项技术发明是

A.造纸术

B.火药

C.指南针

D.印刷术

【答案】D

【解析】

【详解】欧洲人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兴起,故D正确;造纸术推动欧洲文化的发展,不符合“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排除A;火药推动了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骑士,不符合“科学复兴”“制造精神的必要前提”,排除B;指南针推动了欧洲的地理大发现,不符合“科学复兴”“制造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