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4549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4.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 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教育学 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教育学 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教育学 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教育学 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教育学 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教育学 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教育学 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教育学 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教育学 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教育学 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教育学 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学 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docx

《教育学 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 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学 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docx

教育学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

高校学生消费观探析

摘要

本文以郑州市在校大学生为例,解读了当前高校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以及消费心理。

文章在对郑州市五所高校进行深入调查和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将受访学生分为艺术类学生、毕业生和除上述之外的在校本、专科学生,得出了郑州市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消费差异以其影响其消费构成的主要因素。

然后,进一步从基本生活费,学习消费,休闲娱乐消费以及人际交往消费等四大方面做了详细分析。

在此基础上,得出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具有冲动、盲目的特征,并分析了其原因;进而得出了当代大学生在消费理念上存在的特点。

最后,根据所做的分析研究,指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必须从四个方面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消费行为更加规范、文明。

关键词:

消费,高校学生,调查分析

一、引言

消费,是生活方式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在当前的经济生活,尤其是在引领消费时尚、改善消费构成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同时,他们的消费现状、消费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当前大学生的生活状态和价值取向。

作为当代莘莘学子中的一员,作为深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的一群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本着对中国经济的深切关注,通过对郑州市五所高校的深入调查和收集数据,完成了这份《调查报告》,并力图从消费意向、消费意识和消费心理上解读目前郑州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现状和消费趋势。

之所以开展此项调查,主要基于以下两个目的:

一是通过对当前郑州市大学生的消费状况的调查,以期得出21世纪初的郑州市大学生的消费构成、消费差异以其影响其消费构成的主要因素。

二是通过对郑州市高校的抽样调查,力图解读当前全国高校大学生们的消费理念、消费意识以及消费心理等。

二、调查情况介绍

此次调查的界定总体为当前郑州市高校中的所有全日制在读本、专科学生。

为了更好地细分目标受众群体,将访问对象分为艺术类学生、毕业生、和除上述之外的在校本、专科学生的形式。

研究生、成教生等由于数量相对较少,不具有代表性,故不在此调查范围之列。

此次调查主要涉及郑州市五所学校、七个校区,并兼顾到郑州市的几个主要的高校集中区。

此外,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765份,有效回收率为76.5%。

问卷发放时间为2008年6月3日至22日,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本科类院校学生为511人,专科类院校学生为254人。

本科生为主的高校为此次调查的主体。

其中男生491人,女生274人,男女比例约为11:

7。

这与上述院校多为理工类院校有着密切的关系。

此次调查收回的有效问卷中,艺术类学生为88人,毕业生为104人。

特长生(艺术类)、毕业生也是大学生消费不可忽视的群体。

此外,在统计中我们发现:

目前郑州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中来自农村的比重较大,约为66.3%,来自城镇和城市的相对较少,分别为23.4%和10.3%(如图2-1),这与整个河南省的招生生源比例(主要面向河南本省)是基本吻合的。

图2-1郑州高校大学生来源比例

三、调查数据分析

总体状况,当前郑州市大学生的消费构成主要分为:

基本生活费(衣、食、住、行),学习消费(学费、书籍杂费、考证费、电脑等),休闲娱乐消费(休闲、健身、旅游、娱乐等)以及人际交往消费(人情往来、恋爱)等四大方面。

对于他们每个月所能得到的总生活费(不包括自己的课外收入),40.0%的学生集中在350—500之间,500—650元之间的约为21.3%,高消费群体(800元以上)为10.2%,低消费群体(200元以下)为9.1%,低消费群体的比重与高消费群体的比重相当。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的社会分配逐渐趋于两极化,同时也与他们对郑州市的消费水平的总体评价是基本相一致的。

图3-1大学生消费支出比例

由上图我们可以看出:

当前郑州高校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两大方面,其中食物支出占41.0%,衣物支出占13.1%。

休闲娱乐占6.1%,与学习相关的各方面支出占4.3%。

结合以前的调查可以看出:

一方面,当前的大学生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有所下降,而用于改善学习的消费比重在提高,用于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消费开始上升,另一方面,当前的大学生们日益重视健康消费,用于进行体育锻炼和保健的支出正在上升。

健康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消费内容,而传统的物质消费(吃穿住行)或生存型消费也日益朝着更加营养,更加注重品位的方向发展。

对许多大学生来说,就餐已经超越了填满肚子的范畴。

尽管食物支出仍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支出之一,约47.7%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四成。

约24.1%的被访者的食物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五成。

但另一方面,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聚餐的费用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以及一些价格不菲的特色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尤其是校园情侣们经常光顾的地方。

数据显示:

47.3%的被访者平均每月的衣物支出在50—100元之间,也就是说近五成的受访者每年约有近千元衣物消费,占总生活费的比例仅次于食物支出,尤其是面临择业的毕业生们,他们的衣物支出比其他的大学生群体要高出许多。

上述数据说明了作为大学生,作为即将步入社会的成年人,他们更加注重自己的外在形象。

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

在被调查的女生中,近三成拥有价格在300元以上的品牌服装。

除去衣食住行消费,目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休闲娱乐及学习消费

调查表明:

在休闲及娱乐消费方面,大学生群体有着比其他年龄群体更为旺盛的需求,这在90年代已经开始显现。

进入新世纪,大学生的这种需求显得愈加强烈。

外出观光旅行,90年代在我国大学生中才开始流行,但发展的势头强劲,大学生已经成为青年旅游者中的主体。

而在旅游内容上大学生们更注重自然风光和文化品位。

目前郑州市大学生的外出旅行支出约占总的休闲娱乐支出的四成,每年外出旅行消费在200元以下比例为29.1%,与从不外出旅行的比例26.9%相当.而从不外出旅行的比例主要集中在大一新生身上,这与他们进入大学较晚有很大的关系。

在外出旅行支出中25.9%的人每年要花费200—600元之间,此外,近一成的大学生每年外出旅行支出在1000元以上,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目前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更加宽裕了。

除此之外,当前郑州市大学生其他娱乐方式主要集中于上网,玩电脑游戏,看电影,以及跳舞.健身等,相应的娱乐支出也集中于此。

但是,迪厅,茶楼,练歌房等新兴的娱乐方式也正日渐受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此外,女生在这方面的支出要稍低于男生,这与女生们的休闲娱乐时间主要用于外出购物上了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而男生们的泡吧费用要远远高于女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相对单调的。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在紧张的学习之余,更希望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而不受外人的干扰。

为此,他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惜以外出租房为代价,这就使得他们原本就不充裕的生活费更加捉襟见肘了。

此外,尽管目前大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支出比重有所上升,但是用于学习方面(购买电脑除外)的消费还是低于娱乐方面的消费,同时,关于郑州市大学生现有耐用消费品的调查也能很好的说明上述观点(见“耐用消费品消费”一栏)。

由于近年来“考证热”在大学校园的悄然兴起,大学生们在对有助于求职就业的各类考试却是毫不吝惜的,这主要表现在高年级尤其是即将面临毕业的学生身上,这在毕业生消费一栏将有所体现,在此不再赘述。

(二)耐用消费品消费(价值200元以上)

调查数据表明:

文曲星、电子词典、随身听在当前大学生中的拥有比例是较高的。

在深入访问中发现,拥有价格上千元甚至数千元的超薄随身听,CD机以及MP3的学生也为数不少,另外,价格在千元左右的手机在大学生校园中是较为流行和常见的。

高年级的,尤其是毕业生们为了实习和找工作的便利,拥有手机的比例更高一些。

调查数据表明,在电脑消费上,在校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潜在群体,12.1%的拥有量,虽然算不上一个很高的比例,但经过深入研究发现,拥有个人电脑的多数为学习计算机及其相关专业的学生,且不少学生是以宿舍为单位,采取集体所有、分担成本的方式购买电脑。

同时,随着电脑由商务消费转向生活消费,校园网络的开通.个人电脑价格的下调也逐渐使得大学生们消费心理由实用至上转向感受为本。

当然,当前郑州市大学生们使用的电脑多为价格在3000—4500元间的组装机,拥有品牌机以及手提电脑的较为少见。

在上述的耐用消费品调查中,男女生的差异是比较大的,尽管女生在手机拥有量上与男生相当,男女生分别为32.7%和28.8%,但在电脑、随身听、MP3的拥有量上要远远低于男生。

(三)爱情、友情消费

爱情和友情是大学校园不得不说的故事。

爱情是神圣的,但爱情也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大学校园里的每一位学子都或多或少地渴望过爱情,更有人说,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不完整的大学生活,但爱情的巨大投入仍会令不少家境相对困难的学生望而却步。

当然,这并不能成为那些校园爱情的执着追求者的障碍。

“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

”已经成为不少校园爱情男主角的忠实信条。

调查显示,仅有不到两成(19.0%)的学生承认有男/女朋友(这与我们在私下统计的数字相差较大)。

从这不到两成的问卷上显示:

有了男/女朋友之后,食物支出和衣物支出相对减少,其他方面的物质和精神支出相对增加,男生在这方面尤其突出。

30.0%的“男主角”们每月在女友身上的投入约在100元左右。

而对于有了异性朋友却又不同校的同学来说,每个月生活费中的相当一部分都“贡献”给电讯业了。

对于恋爱费用的来源,在深入访谈中我们发现,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更多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

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有关。

调查数字表明: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社团以及和学校之间等错综复杂的社会交往不仅占据了当前大学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也在大学生的消费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人情消费因为其形式多样和不确定性而相对难以统计。

朋友、同学间的你来我往,请吃请喝是在所难免的;生日聚会等各种形式的庆祝聚餐是不可或缺的;与不在一起的亲人、朋友的感情联络也是绝对重要的。

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入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等都要请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

据统计,近六成大学生的各种形式的聚会聚餐花费每年要在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学生这类花费在800元左右每年。

更有极少的一部分同学每年要花费上千元甚至数千元。

此外,对于那些没有异性朋友而又有手机的同学来说,每月手机费中的大部分也用在此上了。

据统计59.1%的手机族每月的花费在50—100元之间。

没有手机的同学,电话卡则是不可或缺的。

校园内201程控电话的开通,给我们打电话提供了方便的同时,电话费的开支也水涨船高,67.1%的大学生的每月的电话消费约为10—40之间,还有近两成(19.1%)的大学生的电话卡消费在40—80元之间。

尽管现代电讯已经十分发达,仍有为数不少的(77.0%)的大学生们用书信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联系着。

当然,信件的消费相对于其他通讯方式来说是微不足道的。

(四)毕业生消费

调查数字表明:

毕业生的消费主要集中于外树形象、内塑品质上。

几乎全部的毕业生认为一身体面的外套、一部手机和一份漂亮的简历是在求职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东西。

为了增加职场竞争中的筹码,不少学生甘心对考证进行高额投资。

在深入访谈中得知:

考证费用已经成为是高年级大学生的主要投资。

据有的学生讲,有些性质的考试一次要花费上千元甚至数千元。

此外,参加各类人才招聘会也是一笔不低的开支,尤其是对于那些跨省就业的同学们来说。

对于有志于考研的学生,购买各类辅导用书,参加各种层次的培训是不可或缺的。

准备和参加各类考试如国家公务员考试,作为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其花费也为数不少。

而对于准备出国的同学的花费尽管难以统计,但其数目却是可想而知的。

(五)特长生消费

此处的特长生主要是指艺术类的学生,相对于普通统招生,他们的花费主要集中在购买与其专业相关的书籍、学习用具、以及外出写生、参观的花费。

八成的艺术类学生每年在购买与其专业相关的学习用品上的花费约为500—1000元之间,而在用于外出写生等的花费上,根据路途的远近,该地区的消费水平高低以及时间的长短不等等方面综合考察,每次的花费约为1000元左右,这也是特长类学生的花费高于其他学生的主要原因。

(六)其他消费

对于有抽烟嗜好的男生来说,其“烟费”也是一笔不大不小的开支。

通过问卷和深入访问所得数据表明,约占三成的男生有长期抽烟的习惯。

根据“烟瘾”的程度不同,花费也不尽相同,绝大多数的“烟民”的品位集中在中低档层次上,因此每月的花费约为40-80元之间。

此外,有6.1%的男生有购买彩票的习惯,其花费也主要集中在每月10元左右。

零食对于60.2%的女生来说是必不可少的,她们的每个月花费在50元左右。

此外化妆品的消费对女生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72.3%的女生每月的洗涤化妆用品消费在30元左右,另有少数(7.3%)女生的洗涤化妆用品消费在30-60元之间每个月,极个别的女生在此方面的消费达到100元以上每个月,其中包括定期去美容院做专业护理。

四、大学生消费特征总结

调查数据表明,35.2%的学生存在生活费超支的现象,甚至一学期的生活费被两三个月花光的情况也屡见不鲜。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在个人理财方面,当前的大学生是较为冲动和盲目的。

而当生活费透支时,只有不到一成(8.1%)的同学愿意张口向父母索取。

20.9%的同学愿意借同学或朋友的。

大部分(61.0%)的同学更愿意节约开支及自己打工赚取。

在对待属于自己的收入上,由于出发点不同,用途的分歧也较大,由于家庭经济原因而不得不挣点外快的学生中,近九成的被调查者选择把钱存起来以备它用,而对于那些纯粹是为了锻炼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水平的学生则把这部分收入主要用于娱乐,购物请客吃饭上了以及贴补透支的生活费上了。

在个人消费品购买选择上:

67.1%的学生更注意性能价格比。

此类大学生对购物地点多不太在意,也乐于去旧货市场或路边的地摊小店淘金。

主要考虑是否喜欢的占到18.0%,也有9.0%的学生是非名牌不买的,在上述两类学生的心目中,广告的作用是非同一般的。

他们追求档次,崇尚名牌,展现个性。

专卖店,大型超市通常是这些学生的购物首选。

之所以出现上述的差别,与他们各自的家庭经济背景和消费心理是密切相关的。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大学生这一群体在经济消费水平、消费构成上存在着巨大差距和差别,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13500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1800元,这与全国平均水平相差不大,略低于2001年武汉市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最高18500元,最低2100元)。

年消费支出均值为4963.96元(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

这其中有93.7%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家庭收入越高,对其子女的经济供给就越多,构成了大学生群体这一特殊的消费格局。

通过数据我们还可以看出:

63.0%的大学生倾向于冲动型消费,女生在这方面的比例远远高于平均水平。

此外,1/3的学生愿意借钱购买自己非常喜欢的东西,同时亦有近1/4的学生有或经常有为买来的东西没有或很少用到而后悔。

在自评的消费类型一栏显示:

只有1/3多一点的大学生们认为自己属于精打细算型消费,9.9%认为自己属于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大部分(55.0%)的大学生说不清自己到底属于哪种类型的消费者,因此,我们可以认为:

当前大学生在个人消费方面更多的是冲动和盲目的,这在很大程度上与商家们有意无意的引导有着相当的关系。

尽管如此,当前大学生们总的消费理念正在追求现实、实现自我、突出自我的前提下,个人与社会并重的方向前进,并呈现出如下的特点:

(一)个性与模仿同在

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化的彰显。

大学生消费个性化的表现,是新型青年文化运动的显著特点。

这种个性化也可以理解为时尚化和风格化,而不仅仅是传统的青年对个性和自我的刻意追求和表现。

新知识的爆炸式增长、新技术的迅速推广应用和新的信息传播媒介对日常生活的深入影响,使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快捷,同时具有更鲜明的主题和更人性化的表现形式,并因而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具有象征性和大众化的色彩和基调,即成为一种风格化的东西。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消费市场物质极大丰富。

大学生恰好正处于追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

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趋于理性化转变,在消费行为中开始表现出较为成熟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在购买像电脑这样昂贵的商品时,往往表现出购前的冷静,大部分大学生是在购买前查阅有关资料,比如价格、性能、品牌后再决定是否购买,其中有不少大学生会找同学或相关人员咨询有关问题,还有一些大学生是在与家人商量后再购买的。

今天的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征,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

名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不离,信息把握在手,创造未来人生。

这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所羡慕、仿效的社会形象。

今天,发达快捷的消费信息、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使大学生对时尚的领略和把握更为及时准确,尽管他们还不一定拥有,但却能对许多时尚品牌如数家珍。

与此同时,他们更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注重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宁缺勿滥,宁高勿低。

他们追求的是一种既有物质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二)多样与实用并存

大众文化消费市场,是影响大学生消费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因素。

大众文化离不开青年大学生的参与、烘托和鼓噪。

青年人总是引领消费市场的最新潮流。

从中国近20年的发展来看,青年最先步入的不是人才或劳动力市场而是消费品市场,首先是青年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改变促进了青年生活方式的变化,然后才是青年其他各方面的改变。

大学生多样化消费的特点根源于大学生多元化价值目标的存在。

这种多元化的价值目标,一方面使大学生的思想活跃,有益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多重比较,理性消费,另一方面,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受不良倾向的影响,出现一些消极的消费类型来。

在消费状况分析中,不论是大学生基本生活消费中的衣食费用,还是其学习消费中的学费、书杂费、电脑等;不论是大学生的休闲及娱乐消费,还是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消费,都越来越趋向于带有浓厚的实用色彩。

这从调查统计的休闲娱乐方式和花费上可以明确的表现出来。

(三)消费差异日趋明显

一是来自农村的学生的消费构成相对简单、总体消费水平也较低。

二是来自东部沿海省市的学生的总体消费水平要相对高于河南本省的学生,同时,消费构成也相对多样化。

这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城市开放与否,经济发达与否,不仅影响着当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也影响着当前大学生们的消费构成和消费理念。

最后,针对目前高校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消费、媚俗性消费、“面子”消费等高消费甚至浪费的不良现象,我们呼吁在全国的大学生中加强道德修养,积极改造人生观、价值观,健全人格。

强调“合理与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超前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地消费;强调节约、勤劳俭朴等节俭消费观;强调理性消费、理性行为,反对非理性的盲目消费,包括盲目攀比、盲目从众的病态消费等浪费现象。

同时,充分利用校内大众传媒工具,引导高校消费舆论,培养合情合理的消费习惯、消费理念和科学的消费观,促进大学生的合理、适度消费,提高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

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消费舆论,把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向正确的方向。

五、大学生消费观的正确引导

大学生消费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为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大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培养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的思想意识。

构建合理的消费结构和高雅的消费方式,使消费行为规范化、文明化。

(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层次呈现着由低到高的变化。

这种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逐步上升,是消费结构发展变化的一种趋势。

因此,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似乎是符合消费的时代趋向的节拍的。

但一些大学生不顾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学习重任,盲目消费,超前消费,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

还有学生受不切实际的消费观念和心理上的虚荣心的影响,缺乏正确的人生观,视浮华为高贵,奢侈为大方,尽管囊中羞涩,却在吃喝穿戴上比阔攀高。

为了保住面子,借钱也要花。

青年学生的这种追求高消费的奢望互相刺激着、感染着,一步步把自己引向了消费的误区,甚至产生了用偷窃、抢劫、诈骗财物直至出卖自身来满足自己膨胀的消费欲望的行为,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因此,加强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加强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二)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消费理念

建立以学习为中心的消费理念,不仅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性质决定的,更是国家、社会、家庭所期望的。

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协调发展的消费观念,在精神消费中又应特别重视用于知识、非智力的文化消费,防止片面追求消遣性、娱乐性、享受性的消费。

在文化消费中,还要防止对文化消费品优劣不分,良莠不辨,缺少分析的现象,多食“文化精品”,拒吃“文化糟粕”。

同时大学生还应注重在能力培养方面的学习消费,比如:

大二、大三面临外语、计算机等重要考试,购买参考书、参加学习班的钱也会多起来,在学习上的花费应适当“大方”。

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读完专科升本科、读完本科读硕士,成堆地买回参考书。

还有一些学生则在念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智力资本。

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而且家长对此项消费的投入是最支持的。

因此,对于大学生,我们十分鼓励学习型消费。

(三)构建合理的消费结构和合理的消费方式

合理的消费要遵循三原则:

一是建立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只有生产发展了,才能逐渐满足人的消费需求;二是量力而行的原则,只有把个人的消费水平控制在国力、家力和个人经济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消费的需求才是正当合理的;三是确定合理的消费结构,即用于生存、发展、享受方面的消费比例要协调。

大学生在学校主要任务是学习,在“知识就是力量”、“信息就是财富”的时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中,文化型消费、发展能力方面的消费应逐步提高,并占有主要份额,而且要追求以发展性消费为主的消费方式。

必须构建合理的消费结构,确立以生存消费为基础,发展消费为主体,其他消费为补充的消费模式。

正确处理好购书、恋爱、娱乐、社交等适当支出比例,引导大学生处理好学习与生活、劳动与享受、奉献与索取,改善生活与勤俭节约、消费的数量与消费的质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抵制低级趣味的生活方式,培养文明、健康、高尚的生活情趣。

(四)规范消费行为倡导勤工助学

大学生“准社会角色”的社会特质和可塑的心理特性,决定了他们容易接受新的消费观念,同时也不难放弃旧有的消费观念。

因此,作为教育者和管理者应在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构建上施加影响,矫正大学生不正确的消费观念。

要注意社会上的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对人们的消费观念所施加的舆论导向功能和所产生的示范效应。

大学生应对自己的消费行为进行反思并加以自我约束。

教育者也有责任引导大学生采取适度的消费行为。

在抑制学生的不合理消费行为的过程中,要从培养目标着眼,制定必要的具有约束机制的行为准则和规章制度,使学生逐渐矫正不正确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占领学生宿舍文化这块阵地。

因为宿舍文化对学生适度消费行为的确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学校应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宿舍活动,号召学生自觉做到“三戒三节”,即戒酒、戒烟、戒办生日宴会;节约水电、节约开支、节约粮食。

为配合这些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校报等阵地,进行思想发动,形成声势,达成共识。

另外,还可以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学生可以用自己劳动所得的报酬,补充自己生活和学习的费用,这既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经济负担,又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