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人格主要研究方法评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4724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物人格主要研究方法评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人物人格主要研究方法评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人物人格主要研究方法评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人物人格主要研究方法评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人物人格主要研究方法评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历史人物人格主要研究方法评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历史人物人格主要研究方法评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人物人格主要研究方法评析.docx

《历史人物人格主要研究方法评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人物人格主要研究方法评析.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历史人物人格主要研究方法评析.docx

历史人物人格主要研究方法评析

历史人物人格主要研究方法评析

  【摘要】对历史人物人格进行研究主要有内容分析、历史测量、心理传记三种研究方法。

内容分析量化与质性研究并重,可对单个历史人物进行深入的量化研究。

历史测量法对大量非凡历史人物进行量化研究,旨在把握人物内在人格共性。

而心理传记则是以质性研究为主,意在对特定个体生命独特性的理解与把握。

  【关键词】内容分析;历史测量;心理传记

  AnalysisoftheMainMethodsforResearchingthePersonalitiesofHistoricalFigure

  WANGShi-ming

  (SchoolofEducationScience,ZunyiGuizhou563002,China)

  【Abstract】Contentanalysis,historiometryandpsychobiographyarethethreemethodsfortheresearchonthepersonalitiesofhistoricalfigure.Thecombinationofquantitativeresearchandqualitativeresearchforthecontentanalysiscanbeusedforthein-depthquantitativeresearchonsinglehistoricalfigure.Historiometrybeingusedforthequantitativeresearchonanumberofsignificanthistoricalfiguresaimstolearnthesimilaritiesofinnerpersonalitiesoffigures.However,thepsychobiographycentersonqualitativeresearchwiththeaimofunderstandingandmasteringtheuniquenessofparticularindividualfigure.

  【Keywords】ContentAnalysis;Historiometry;Psychobiography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会有一些人物凸显出来,形成巨大的影响,我们可能称之为天才,如爱因斯坦,也有可能是臭名昭著之徒,如希特勒。

于心理学研究而言,对此类历史人物的人格研究可以检验当下主流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所形成的种种理论,补充其不足,同时跨越历史时空的限制,扩大人格研究的领域,看到更为“纵向”的发展过程中,人类的人格发展情况。

  而历史人物人这种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一般的心理学实验、测量的方法无法在这一领域中一展所长,这就要求研究者必须要发展出适合于研究对象自身特点的研究方法来。

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内容分析、历史测量、心理传记这三种主要的研究方法逐渐显现,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历史人物人格的研究作出了独特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1内容分析

  作为一种在多学科领域应用广泛的研究方法,内容分析以其对质性资料的有效量化而著称,是研究历史人物人格的重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源于17世纪教会对那些会对其权威产生威胁的印刷术的调查,并对报纸中含有的教化内容进行处理。

从而形成了对文本进行系统分析,产生了内容分析的雏形。

之后因为战争原因,美国对战时国外的报纸等海量的传播内容进行分析,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促使内容分析蓬勃发展[1]。

  一开始时,内容分析被定义为一种对明确的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研究技术。

然而历史资料并不是绝对客观的记叙,而是有其必然有其面对对象。

资料本身的存在即是在力图向读者传达某种信息。

而由资料所唤起的意义也并不总是一致的,也不需要强行统一。

因而不能仅仅将资料当作一个完全独立于研究者之外的存在,试图达到完全客观的评定,这恰恰可能完全遮蔽了资料的内涵而只取其表面内容。

例如在中国的文化传统中,诗词文章往往是意在言外,需要读者去仔细揣摩,其言行也常是如此,不能仅从字面理解。

  这些因素决定了研究者要灵活地将自身与资料互动时显现出来的新概念考虑进来,同时不流于主观推测。

KlausKrippendorff综合两种思想提出:

内容分析是一种从资料及其使用语境中作出有效推论,并可重复验证的研究方法[2]。

其主要操作步骤包括:

  

(1)确定所要研究的问题,收集并筛选资料。

资料包括研究对象的言语、文字材料,像日记、演讲等内容,也包括其他非语言文字的内容,比如像音像材料等。

  

(2)建立系统的编码类目及详细的编码指标:

清晰明确且统一的量化规则,要求编码规则适用研究中所有的分析单元。

同时编码类目与所要研究的问题之间有理论关联,能够涵盖资料中与研究问题有关的内容;编码的指标界定明确且具有可操作性、相互之间没有重叠。

  (3)评估评定者信度和效度:

由至少两位或两位以上评定者按统一的编码规则对资料进行量化,并用相关的统计方法计算评定一致性程度。

同时,使用因素分析或其他相关专业的效度分析方法,进行效度分析。

当信度与效度没有问题时,进入到数据的深加工环节。

  (4)对资料进行系统量化,然后进行统计分析。

最后,根据量化研究的结果,结合研究者掌握的各类材料,回答所要研究的问题。

  使用内容分析来对历史人物进行研究的特点在于,该方法可对单个人物,依据某种人格人格,对历史人物的言语和文字材料进行系统的编码和分析,使单个人物的研究也具备实证研究的特性。

因此,内容分析既具有较强的实证研究特点,又具有强大的理论适应性,受到了广大研究者的喜爱。

  2历史测量

  历史测量是对回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量化研究,即通过收集历史著名人物及他们的言论、行为及相关的资料,以心理测量等相关理论对原始资料进行量化并统计分析,最后形成对研究对象人格及其发展的新认识,是研究历史人物人格的重要方法之一。

  该方法最早可追溯到AdolpheQuételet于1835年进行的一项关于时代和创造性产品的纵向研究。

在他的这项历史测量学研究中,Quételet测量了英法两国像莎士比亚这样的杰出剧作家们一生的创造力情况。

20世纪初,CatharineCox正式提出历史测量这一概念。

  在对历史人物人格的研究中,历史测量主要是对多位历史人物人格的共性进行研究,旨在探寻非凡人物人格中普遍的规律性内容[3]。

其研究历史人物人格的主要方法为:

  

(1)确定研究的问题及研究对象:

首先要求历史人物的数量要达到统计的基本要求。

其次,选择的历史人物符合研究问题的需要,并且这些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可以切实反映出要测查目标的详细情况。

  

(2)在选定研究对象或对象群体后,使用人格形容词检测表,有确定信度与效度后,由多位评定者进行评定。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先由多位评定者通过阅读研究对象的材料,再依据形容词检测表进行相应的评定,得到量化的人格测评数据。

  (3)对人格测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作出相关或因果关系推论。

  历史测量法适用于对大量历史人物人格共性的研究,有利于揭示非凡人物所具有的普遍人格特质。

像研究者CharlesMurray运用历史测量研究了牛顿、爱因斯坦等天才物理学家及米开朗琪罗这样的天才艺术家,DeanKeithSimonton对美国多位总统的人格进行了研究[4],都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对于这类杰出人物的理解。

  3心理传记

  1910年弗洛伊德对达芬奇的心理研究开创了运用精神分析理论分析历史人物人格的先河[5],随后埃里克森等人进一步推动了此种研究方法的应用与发展。

在此时期,心理传记学基本等同于是心理分析或概念在传记学上的运用。

  随着心理传记学的发展,心理学家不再满足于将精神分析作为唯一的理论根基。

有研究者提出心理传记学不只是将人格理论应用在传记,也应包括将心理学理论的其他心理概念或资料、方法应用于传记学[6]。

  精神分析的分析模式是过去的经历,尤其是未成年前的经历,对未来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要理解当下的行为就必要去挖掘行为背后的个人成长经历。

而叙事理论则不然,成长的经历对人有着重要的影响,但并非是决定性的,最重要提个体认同什么样的生命故事,将自己定义在什么样的故事中,因此研究的重点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个体所认同的生命故事是什么样的。

McAdams将心理传记学定义为系统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将个人生命转换成一个连贯具有启发性的故事[7],便是传记研究中叙事理论取向的代表。

  Crosby把心理传记分为因果式和连贯整体式。

因果式主要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基础,旨在贯通所要研究对象的行为与其个人的成长经历之间的关系。

而连贯整体式的解释,则致力于在繁杂的行为背后寻找到稳定、一致的故事脚本,使得研究对象原先不连贯的行为转化为整理的生命故事。

  与一般的心理学研究目标不同,心理传记研究并不以发现普遍适用的心理规律为目标,而是深切关注研究对象的独特生命历程,以对生命所展现的独特性的理解为己任。

独特的目标促使心理传记研究发展出了适合于研究需要的研究程序:

  

(1)确定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筛选,确保所用资料真实可靠。

  

(2)发现掘独特问题:

心理传记研究的目标在于把握和理解生命的独特性,因此首先要寻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发现悬念性问题。

要从海量的资料中寻找到有用的线索,并非易事,心理传记研究者们总结出了多种实用的线索提取方法,表1中是三种典型的代表,分别是Alexander的“心理凸显性的基本指标[8]、Schultz的“原型情景”[9]指标以及Tomkins的脚本类型[10]:

  表1心理线索提取方法

  (3)依据线索对资料进行提炼,得到相关行为及其可能的解释,再对复杂的行为及多种可能的原因进行提炼,寻找到最佳的解释。

整个过程会在资料提取、分析解释、切换角度、更多解释、回到资料中多次循环,直到寻找到最佳解释。

  (4)组织心理传记的故事结构。

心理传记研究者发展出了一套完善的组织方法及判定相关心理传记研究优劣的标准,如表2所示。

  心理传记在对个人人格的研究深度上达到了极致水平,将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通过进行深度提炼,并将个人生命转换成一个连贯具有启发性的故事,从而推动了人类对人自身的认识。

其核心是去探索人们是如何成为一个独特的人的,其意义在于确定人类心理的极限和结构[11]。

  4三种研究方法评析

  历史人物人格研究的根基在于资料,所以建立在此基础之上的三种研究方法都具有超越时空限制进行研究的便利。

许多曾经的机密资料,以及人为的掩盖,到今天已经显露其真实情况,使得研究者可以方便地去研究在当时很难得到的资料。

但同时研究对资料有着极大的依赖性,资料的质量从根本上制约着研究质量,这是研究方法本身所无法超越的。

  三种研究都十分强调资料的质量,收集和筛选资料是最关键的环节之一。

然而在三种研究方法中,研究者与资料的互动程度却不相同。

历史测量只需要对收集筛选后的资料进行客观的评定即可,研究者与资料并不发生互动。

而内容分析则认为研究者在研究资料过程中会产生互动,并将互动中产生的新概念纳入研究中,将研究者与资料的互动当作是研究的组成部分之一。

心理传记在这一方面完全超越前两者,研究者与资料的互动成为了研究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强调研究者通过与资料的互动达到对研究对象生命独特性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心理传记则主要依靠质性方法对历史人物进行研究,内容分析与历史测量通过定量分析的手段来达到自身研究的目的。

其中,内容分析对研究对象的数量没有特定的要求,对理论的依赖性也较弱,具有较高的自由度。

  历史测量旨在把握普遍的规律,对个别的具体信息不加以关注,而心理传记却是恰好相反,致力于对特定个体生命独特性的理解与把握。

与上述两种对立的研究方向不同,无论是普遍规律的发掘,还是特殊性的解析都是研究可以使用内容分析方法,具有较大的弹性。

  【参考文献】

  [1]余娟.论心理学研究中的内容分析法[J].河西学院学报,2006,22

(1).

  [2]KlausKrippendorff.ContentAnalysisAnintroductiontoitsmethodologyThirdSecond[J].SagePublicationsLtd,2003.

  [3]齐建芳.创造力研究的历史测量法述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4]郑剑虹.作为心理学学科的历史心理学[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27(4).

  [5]郑剑虹,黄希庭.国际心理传记学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13,36(6).

  [6]丁兴祥,赖诚斌.心理传记学的开展与应用:

典范与方法[J].应用心理学研究,2001.

  [7]郑剑虹.心理传记学的概念、研究内容与学科体系[J].心理科学,2014,37(4).

  [8]舒跃育,王栋.心理传记资料分析中的“凸显性指标”[J].心理科学,2012,35

(2).

  [9]舒跃育,杨玲.“典型情景”在心理传记资料分析中的应用[J].北京教育学院(自然科学版),2008,3(3).

  [10]钟华.人生故事:

理解人格的另一种途径[D].华中师范大学,2005,5.

  [11]WilliamToddSchlutz.Handbookofpsychobiography,OxfordUniversityPress[Z].2005,4.

  [责任编辑:

杨玉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