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51018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9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渡槽结构计算书.docx

渡槽结构计算书

 

1.工程概况

重建渡槽带桥,原渡槽后溢洪道断面下挖,以满足校核标准泄洪要求。

目前,东方红干渠已整修改造完毕,东方红干渠设计成果显示,该渡槽上游侧渠底设计高程为165.50m,下游侧渠底设计高程为165.40m。

本次设计将现状渡槽拆除,按照上述干渠设计底高程,结合溢洪道现状布置及底宽,在原渡槽位重建渡槽带桥,上部桥梁按照四级道路标准,荷载标准为公路-Ⅱ级折减,建筑材料均采用钢筋砼,桥面总宽5m。

现状渡槽拆除后,为满足东方红干渠的过流要求及溢洪道交通要求,需重建跨溢洪道渡槽带桥。

新建渡槽带桥轴线布置于溢洪道桩号0+,同现状渡槽桩号,下底面高程为165.20m,满足校核水位+0.5m超高要求,桥面高程167.40m,设计为现浇结合预制混凝土结构,根据溢洪道设计断面,确定渡槽带桥总长51m,8.5m×6跨。

上部结构设计如下:

渡槽过水断面尺寸为×1.6m,同干渠尺寸,采用C25钢筋砼,底及侧壁厚20cm,顶壁厚30cm,筒型结构,顶部两侧壁水平挑出1.25m,并在顺行车方向每隔2m设置一加劲肋,维持悬挑板侧向稳定,桥面总宽5m,路面净宽4.4m,设计荷载标准为公路-Ⅱ级折减,两侧设预制C20钢筋砼栏杆,基础宽0.5m。

下部结构设计如下:

下部采用C30钢筋混凝土双柱排架结构,并设置横梁,

由于地基为砂岩,基础采用人工挖孔端承桩,尺寸为×1.2m,基础深入岩层弱风化层1.0m,盖梁尺寸为4××1.2m。

2.槽身纵向内力计算及配筋计算

根据支承形式,跨宽比及跨高比的大小以及槽身横断面形式等的不同,槽身应力状态与计算方法也不同,对于梁式渡槽的槽身,跨宽比、跨高比一般都比较大,故可以按梁理论计算。

槽身纵向一般按满槽水。

图2—1槽身横断面型式(单位:

mm)

(1)荷载计算

根据规划方案中拟定,渡槽的设计标准为4级,所以渡槽的安全级别Ⅲ级,则安全系数为γ0=,混凝土重度为γ=25kN/m3,正常运行期为持久状况,其设计状况系数为ψ=,荷载分项系数为: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γG=,可变荷载分项系数γQ=,结构系数为γd=。

纵向计算中的荷载一般按匀布荷载考虑,包括槽身重力(栏杆等小量集中荷载也换算为匀布的)、槽中水体的重力、车道荷载及人群荷载。

其中槽身自重、水重为永久荷载,而车道荷载、人群荷载为可变荷载。

槽身自重:

标准值:

g1k=γ0ψγV1=×25××5+×2×2+×+×+×+×+×2+×2)=(kN/m)

设计值:

g1=γG。

g1k=×=(kN/m)

水重:

标准值:

g2k=γ0ψγV2=××(×)=(kN/m)

设计值:

g2=γG。

g2k=×=(kN/m)

车辆荷载:

集中荷载标准值:

pk=140×2=280kN

设计值:

p=×280=336kN  

人群荷载:

标准值:

qk=(kN/m)

设计值:

q=×3=(kN/m)

(2)内力计算

可按梁理论计算,沿渡槽水流方向按简支或双悬臂梁计算应力及内力:

 

图2—2槽身纵向计算简图(单位:

cm)

计算长度l=ln+a=+=(m)

l==×=(m)

所以计算长度取为7.25m

跨中弯矩设计值为M=γ0ψ×(g1+g1+q)l2+

pl

=××

××+

×336×

=()

跨端剪力设计值Qmax=γψ×

(q+g1+g2)l+

=××

××+×336=(kN)

(3)正截面的配筋计算

对于简支梁式槽身的跨中部分底板处于受拉区,故在强度计算中不考虑底板的作用,但在抗裂验算中,只要底板与侧墙的接合能保证整体受力,就必须按翼缘宽度的规定计入部分或全部底板的作用。

不考虑底板与牛腿的抗弯作用,将渡槽简化为h=2.3m、b=0.4m的矩形梁进行配筋。

考虑双筋,a=,h0=(m),rd=。

(2—1)

fcbx=fyAS(2—2)

式中M——弯矩设计值,按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荷载效应组合计算,并考虑结构重要性系数γ0及设计状况系数ψ在内;

Mu——截面极限弯矩值;

γd————结构系数,γd=;

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混凝土选用C25,则fc=mm;

b——矩形截面宽度;

x——混凝土受压区计算高度;

h0——截面有效高度;

fy——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As——受拉区纵向钢筋截面面积;

将ξ=x/h0代入式(2—4)、(2—5),并令αs=ξ(ξ),则有

(2—3)

fcξbh0=fyAs(2—4)

ξ≤ξb(2—5)

根据以上各式,计算侧墙的钢筋面积如下:

=

=

%>ρmin=%

选4φ20+6φ25AS=1257+2945=4202(mm2)

(4)斜截面强度计算

已知v=,

=

=4,

=6

=(KN)>v=

按受力计算不需要配置腹筋,考虑到侧墙的竖向受力筋可以起到腹筋作用,但为固定纵向受力筋位置,仍在两侧配置φ8@150的封闭箍筋。

同时沿墙高布置φ10@150的纵向钢筋。

(5)槽身纵向抗裂验算

受弯构件正截面在即将开裂的瞬间,受拉区边缘的应变达到混凝土的极限拉伸值εmax,最大拉应力达到混凝土抗拉强度ft。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裂验算公式如下:

Ms≤γmαctftkW0(2—7)

ML≤γMαctftkW0(2—8)

式中αct——混凝土拉应力极限系数,对荷载效应的短期组合αct取为;对荷载效应的长期组合,αct取为;

W0——换算截面A0对受拉边缘的弹性抵抗距;

y0——换算截面重心轴至受压边缘的距离;

I0——换算截面对其重心轴的惯性距;

ftk——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

混凝土的标号为C25,钢筋为Ⅱ级钢,则Ec=×104N/mm2,

Es=×105N/mm2。

根据《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选取γm值。

由bf/b>2,hf/h<,查得γm=,在γm值附表中指出,根据h值的不同应对γm值进行修正。

短期组合的跨中弯矩值

+

pl

=××

××+

×336×

=()

>Ms

长期组合的跨中弯矩值(人群荷载的准永久系数ρ=0)

=×

××

=()

>Ml

综合上述计算可知,槽身纵向符合抗裂要求。

3.槽身横向内力计算及配筋计算

由于在设计中选用了加肋的矩形槽,所以横向计算时沿槽长取肋间距长度上的槽身进行分析。

作用于单位长脱离体上的荷载除q(自重力加水的重力)外,,两侧还有剪力Q1及Q2,其差值ΔQ与荷载q维持平衡。

ΔQ在截面上的分布沿高度呈抛物线形,方向向上,它绝大部分分布在两边的侧墙截面上。

工程设计中一般不考虑底板截面上的剪力。

 

图3—1槽身横向计算计算简图

侧墙与底板均按四边固定支承板设计,计算条件为满槽水。

图3—1中l1为肋间距,q1为作用于侧墙底部的水压力,q2为底板的重力与按满槽水计算的槽内水压力之和,根据条件可得

(3—1)

(3—2)

以上各式中γ——水的重度;

γh——钢筋混凝土的重度;

δ——底板厚度。

图:

结构弯距图

 

图:

结构剪力图

结构计算成果表

 

AB

跨中

BA

BC

跨中

CB

CD

跨中

DC

DA

跨中

AD

弯距()

剪力KN

0

⑴底板的结构计算

按照底板中部弯矩配筋,采用c25砼,fcm=mm根据《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厚200mm,受力钢筋间距取为100mm,具体配筋计算如下:

a=a’=30mm,h0=200-30=170mm,取单宽计算b=1000mm

选用Ⅰ级钢筋,则fC=210N/mm2,计算弯矩最大位置的配筋量:

Mx=,N=时,

fcξbh0=fyAs

ξ≤ξb

根据以上各式,计算底板的钢筋面积如下:

=

=

%>ρmin=%

选Φ10@125AS=628(mm2)

⑵渡槽上顶边及悬挑部分的结构计算

渡槽顶部两侧壁水平挑出1.25m,并在顺行车方向每个两米设置一加劲肋,维持悬挑板侧向稳定,顶壁厚30cm。

按照悬臂根部最大弯矩计算配筋,采用c25砼,fcm=mm根据《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板厚300mm,受力钢筋间距取为100mm,具体配筋计算如下:

a=a’=30mm,h0=300-40=260mm,取单宽计算b=1000mm

选用Ⅱ级钢筋,则fC=310N/mm2,计算弯矩最大位置的配筋量:

Mx=,N=时,

fcξbh0=fyAs

ξ≤ξb

根据以上各式,计算钢筋面积如下:

=

=

%>ρmin=%

选φ20@140AS=2244(mm2)

(3)侧墙的结构计算

由于侧墙的受力为不均匀荷载,故按最大值的匀布荷载进行配筋,其结果更安全。

1侧墙与肋所构成的T形梁的配筋计算

由于侧墙与肋所构成的T形截面梁,翼缘受拉不考虑其抗弯作用,故可简化成矩形进行配筋计算。

不考虑纵向弯矩的影响。

内力组合:

Mmax=,N=

计算η值:

故取偏心距为实际值e0=58.3mm。

,取ζ1=

判断大小偏心,因为ηe0=×=60mm<=×810=243mm

所以,按小偏心受压构件计算。

按最小配筋率计算AS,ρmin=%,所以

AS=ρminbh0=%×200×810=324(mm2)

选用2φ16,AS=402mm2

选用2φ10,AS'=157mm2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故截面尺寸满足抗剪要求。

故可不进行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而按构造要求配置箍筋选φ6@200钢筋

抗裂验算:

一般情况需按荷载效应的短期组合及长期组合分别验算,本设计因为是粗略计算,且可变荷载非常小,故只按荷载效应的长期组合进行抗裂验算。

抗裂演算的对象为T形截面梁。

基本数据:

ES=×105N/mm2,Ec=×104N/mm2,ftk=mm2,γd=,αst=。

具体计算如下:

换算截面面积

A0=bh+(bf-b)bf+αEAs+αEAs'

=200×850+(2000-200)×200+

×(226+402)

=(mm2)

换算截面的重心至受拉边缘的距离

+

=087(mm4)

换算截面对其重心的惯性矩

经过以上的验算可知,侧墙肋的配筋满足抗裂要求。

2底板与肋所构成的T形截面梁的结构计算

根据底板的内力图,选取两组内力按偏心受拉构件进行结构计算。

第一组内力组合:

M=,N=

由于底板与肋所构成的T形截面梁,翼缘受拉不起抵抗弯矩的作用,故可简化成矩形截面进行配筋计算。

l0/h=2300÷400=<8,故不需考虑纵向弯曲的影响。

,故取偏心距e0=704mm

取ζ1=。

判断大小偏心,因为ηe0=×1304=(mm),所以按大偏心受拉构件计算配筋。

计算As'及As:

对于Ⅱ级钢筋,αsb=

选用2φ10,As=157mm2。

(偏心受拉构件根据《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不需考虑ρmin的限制。

 

%>ρmin=%

选用2φ8,AS=101(mm2)

第二组内力组合:

M=,N=

在此组内力组合作用下,肋的外侧受拉,所以必须通过配筋计算来保证肋外侧的受拉强度。

计算截面为T形,受拉翼缘宽度bf'=2000mm,高度hf'=200mm,肋宽b=200mm,肋高h=400mm。

,故按大偏心计算。

重心轴到受拉边缘的距离为

对于Ⅱ级钢筋,αst=

故按第一组内力组合求得的As=101mm2满足第二组内力组合的配筋要求,所以As'=157mm2。

同理可得,第一组内力组合的As'=157mm2亦满足第二组内力组合As的要求。

抗裂验算:

已知:

Es=×105N/mm2,Es=×104N/mm2,ftk=mm2,γm=,αct=,则

换算截面面积A0=bh+(bf-b)hf+αEAs+αEAs'

=200×400+(2000-200)×200+

×(157+101)

=(mm2)

换算截面的重心到受压边缘的距离

换算截面对其重心的惯性矩

经过上述计算可验证所配钢筋混凝土截面满足抗裂要求。

⑷基地正应力验算

按材料力学偏心受压公式,上下边缘正应力σyu、σyd为

(4—3)

 

式中

ΣW——单位宽度上全部荷载的铅直力总和;

ΣM——单位宽度上计算截面上全部荷载对于计算截面形心的力矩总和,以使上游面产生正压应力为正;

L——计算截面沿渡槽方向的长度。

取边墩与土基相接触的截面为计算对象:

L=3.2m

ΣW=G1+G2+G3=×+×+25×(4××+×××2+×1×=2216(kN)

ΣM=××25×()+×××25×(+1/3)+×+××18×(+3)+×××()×11+××18×()+×(+3)××()×(+3)

××()××××(×2/)

=920(kNm)

为了保证渡槽工程的安全和正常运用,基地压应力及其分布必须满足:

σmax≤[σ],σmin≥0。

由于地基土的允许压应力为[σ]=350kN/m2>σ,综合以上计算,基础满足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