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24苏武传I.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5187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4.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24苏武传I.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24苏武传I.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24苏武传I.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24苏武传I.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24苏武传I.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24苏武传I.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24苏武传I.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24苏武传I.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24苏武传I.docx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24苏武传I.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24苏武传I.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24苏武传I.docx

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练案24苏武传I

2021-2022年高中语文必修四练案:

练案24-苏武传(I)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萧何,沛人也。

高祖为布衣时,数以吏事护高祖。

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

秦御史监郡者,与从事辨之,何乃给泗水卒史事,第一。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尝为丞督事。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沛公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得秦图书也。

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而三分关中地,王秦降将以距汉王。

汉王怒,欲谋攻项羽。

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独何谏之曰:

“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

《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夫能诎于一人之下,而信于万乘之上者,汤、武是也。

臣愿大王王汉中,养其民以致贤人,收用巴、蜀,还定三秦,天下可图也。

”汉王曰:

“善。

”乃遂就国,以何为丞相。

汉五年,即皇帝位,论功行封。

上以何功最盛,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上曰:

“夫猎,追杀兽者狗也,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走得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纵指示,功人也。

且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萧何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群臣后皆莫敢言。

高祖崩,何事惠帝。

何病,上亲自临视何疾,因问曰:

“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

”对曰:

“知臣莫如主。

”帝曰:

“曹参何如?

”何顿首曰:

“帝得之矣,何死不恨矣!

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

曰:

“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孝惠二年,何薨,谥曰文终侯。

(选自《汉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B.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C.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D.功臣皆曰/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解析】 原文标点:

臣等身被坚执兵,多者百余战,少者数十合,攻城略地,大小各有差。

今萧何未有汗马之劳,徒持文墨议论,不战,顾居臣等上,何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高祖为布衣时

布衣:

指一般平民,后也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B.与从事辨之

从事:

指处置;也指将某类事情当作职业去做。

C.而发纵指示兽处者人也

指示:

即“指而示之”,就是指出来给人看。

D.何顿首曰

顿首:

指磕头。

古代礼仪跪拜礼之一,为正拜。

【解析】 从事,指一般的属官。

《伶官传序》“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3.根据文意,下列分析和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

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三百钱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B.项羽立沛公为汉王,暗中封秦的降将为王抗汉,刘邦很生气,想攻打项羽。

他手下的大将都反对,萧何更是以利害关系说服刘邦。

C.刘邦十分信任萧何。

刘邦即位后论功行赏,认为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他为酂侯。

功臣们不满,刘邦采用比喻说服了功臣们。

D.萧何先后辅助过汉朝两代皇帝。

在他病危之际,惠帝向他询问曹参可不可以替代他为相时,他认为曹参是个很不错的人选。

【解析】 从“独何谏之”可知“周勃、灌婴、樊哙皆劝之”中的“劝”为勉励、鼓励之意。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译文:

诸位将领都争着跑到存放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它们,只有萧何先进去收集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并把它收藏起来。

(2)何买田宅必居穷辟处,为家不治垣屋。

曰:

“今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译文:

萧何买田地住宅一定处于贫穷偏僻的地方,治家不修有围墙的房屋,他说:

“如果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贵掠夺。

【参考译文】

萧何,沛地人。

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在吏事上袒护高祖。

高祖以吏的身份到咸阳服役,小吏们都出钱三百为高祖送行,只有萧何出了五百钱。

监郡的秦御史,和属官一起考察他,萧何于是被授予泗水郡卒吏一职,考核成绩第一。

等到高祖起事做了沛公,萧何曾经任丞督事。

沛公到了咸阳,诸位将领都争着跑到存放金帛财物的府库,瓜分它们,只有萧何先进去收集起秦丞相御史的律令图书,并把它收藏起来。

沛公之所以详细地知道天下要塞,户口多少,强弱分布,人民痛恨忧苦的事情,就是因为萧何收得了秦的图书。

起初,项羽立沛公为汉王,把关中地分为三份,把秦的降将封王来抗拒汉王。

汉王很生气,要策划攻打项羽。

周勃、灌婴、樊啥都鼓励汉王,唯独萧何劝谏说:

“现在兵士不如人家多,百战百败,除了死还能怎样?

《周书》说‘天给予却不去接受,反会遭受其害’。

能够在一人之下受委屈,却在万乘诸侯之上伸张其志的,是商汤、武王。

为臣希望大王在汉中称王,休养百姓,招致贤才,收用巴蜀的财力,回军平定三秦,就可以谋取天下了。

”汉王说:

“好。

”于是去封国即位,任命萧何为丞相。

汉五年,刘邦登上帝位,按功劳封赐。

皇上因萧何功劳最大,先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

功臣们都说:

“我们亲自披着锁甲,拿着兵器,多的经历百余战,少的也有几十回合,攻城略地,多少不等。

现在萧何没有汗马功劳,只是舞文弄墨发表议论,不去打仗,地位却在我们之上,为什么?

”皇上说:

“打猎,追杀野兽的是狗,而发现踪迹,指出野兽处所的是人。

现在各位只能追逐获得野兽,功劳和猎狗类似;至于萧何,操纵指挥,功劳与猎人一样。

而且各位只是以己身跟随我,多的三两个人,萧何全族几十人都跟随我,功劳不可忘记!

”以后群臣都不敢说了。

高祖崩,萧何事奉惠帝。

萧何病重,皇上亲自去探望他,于是问道:

“百岁之后,谁可以代替您呢?

”回答说:

“没有比主上更了解臣下的了。

”帝说:

“曹参怎么样?

”萧何顿首说:

“皇上得到贤才了,我死而无憾了!

萧何买田地住宅一定处于贫穷偏僻的地方,治家不修有围墙的房屋,他说:

“如果后代贤能,将学习我的俭朴;不贤,也不会被权贵掠夺。

孝惠二年,萧何薨,谥号文终侯。

二、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

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

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

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

甚奇之,与交结。

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

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

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

还,奏事,徙为太常丞。

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

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

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

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

“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

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

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

”又诘偃:

“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

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

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

”偃穷诎,服罪当死。

上善其诘。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②。

军问:

“以此何为?

”吏曰:

“为复传③,还当以合符。

”军曰:

“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

”弃繻而去。

军行郡国,所见便宜④以闻,还奏事。

上甚悦。

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

“军无横草⑤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

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

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

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

”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

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

军自请:

“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

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

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选自《汉书》)

【注】 ①制,帝王的命令。

②繻,用作通行证的帛。

③传,凭证。

④便宜,利益、好处。

⑤横草,使草倒下。

⑥孤于外官,孤,远;外官,指使者之职。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B )

A.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属:

写作

B.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徙:

提拔

C.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辞:

托辞

D.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致:

送达

【解析】 徙:

调动(官职)。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C )

A.

B.

C.

D.

【解析】 C项均为介词,拿,用;A项,连词,表示承接/连词,表转折;B项,连词,表递进,况且/副词,将要;D项,于是,就/副词,竟然。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D )

A.终军年少时以好的口才闻名,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写得不同一般,他的能言善辩在驳斥徐偃的狡辩时得到了充分体现。

B.徐偃假托皇帝的命令,让胶东、鲁国一带煮盐铸铁,对张汤的弹劾巧言狡辩。

终军审理此案,接连几次诘问,使徐偃理屈词穷。

C.皇上要派使者出使匈奴,终军阐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出使匈奴的愿望。

皇上觉得他的话很不一般,就提拔他为谏议大夫。

D.南越和汉朝和亲,终军请缨前往,由于越相吕嘉弑君篡位,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年仅二十多岁的终军也未能幸免。

【解析】 “越王以及汉朝使者,均被杀害”不是“由于越相吕嘉弑君篡位”,而是由于“越相吕嘉不欲内属”。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

译文:

再说盐铁,各郡均有储蓄,国家不值得当做大事,你却用安定国家保存万民为托辞,为什么?

(2)军行郡国,所见便宜以闻,还奏事。

上甚悦。

译文:

终军巡视郡国,把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情(记下来),返回后上奏皇上。

皇上很高兴。

【参考译文】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

年轻时喜好学习,凭着博闻善辩、会写文章,在郡中闻名。

十八岁时,选为博士弟子。

到郡府接受遣送,太守听说他有奇才,召见了终军。

认为他确实奇异,与他结交。

终军告别太守离郡,到长安上书论事。

武帝认为他的文章很特别,拜终军为谒者,供职宫禁中。

元鼎年间,朝廷派博士徐偃到诸侯国巡视风俗。

徐偃假称受诏,让胶东、鲁国煮盐铸铁。

返京后,汇报情况,调为太常丞。

御史大夫张汤弹劾徐偃假称受诏的大危害,按法是死罪。

徐偃认为,《春秋》经义,大夫出国境,如果有可以安定国家保存万民的事情,可以自作主张。

张汤能施加法律,却无法驳倒他。

皇上有令让终军去审讯,终军反问徐偃说:

“古时候,各个诸侯国习俗不同,百里之外,消息不通,不时有朝见天子和参加盟会之类的事情,安危形势,瞬息万变,所以有未得到君主诏令允许就自作主张的道理;现在天下统一,万里风俗相同,你在汉朝的国境内巡视,却说是出疆,为什么?

再说盐铁,各郡均有储蓄,国家不值得当做大事,你却用安定国家保存万民为托辞,为什么?

”又反问徐偃说:

“胶东南近琅琊,北接北海,鲁国西靠泰山,东有东海,从四郡得到盐铁。

徐偃你估计四郡的人口田地数目,日常的用具器物食盐,不够用来同时供给二郡国吗?

竟然假称受诏,自作主张,作威作福,以顺从百姓心愿来沽名钓誉,这是圣明天子一定要惩罚你的原因。

”徐偃理屈词穷,承认有罪该死。

皇上认为终军的反驳很好。

当初,终军从济南出发,到长安为博士弟子时,进入函谷关,守关官吏给终军一个帛边做的符信。

终军问:

“要这干什么?

”官吏说:

“作为返回时的符信,回来要用这帛合符的。

”终军说:

“大丈夫西游进京,最终也不会返回合符的。

”丢下符信离开。

终军巡视郡国,把他见到的对国家有好处的事情(记下来),返回后上奏皇上。

皇上很高兴。

朝廷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终军主动请求出使说:

“我没有点滴之功,却能够供职宫禁,值宿警卫,领取了五年的俸禄。

边境不时有警报,臣子应当披上战甲,拿起武器,冲锋陷阵,在前面开路。

但因我能力低下,不会打仗,不能为国驰骋疆场。

现在听说要派遣使者出使匈奴,我希望竭尽智谋精力,辅助使者,在单于面前讲明是非利害。

我年纪轻,才能低,不熟悉侍从官员以外的事,不能担当一方重任,私下很怨恨自己。

”皇上认为终军的回答很出色,提拔他为谏议大夫。

南越与汉朝和亲,朝廷就派终军出使南越,说服南越王,想让他入朝,与境内诸侯同等看待。

终军主动请求说:

“希望领取长绳子,一定要把南越王捆绑起来,带到朝廷。

”终军于是前往说服南越王,南越王听从,请求将全国归属汉朝。

南越的丞相吕嘉不想归属汉朝,出动军队攻杀南越王以及出使南越的汉朝使者,南越王与汉朝使者都被害。

终军死时,才二十多岁,所以世人称他为“终童”。

21308533C匼-275596BA7殧404239DE7鷧F389999857顗:

y29791745F瑟239875DB3嶳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