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5351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5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docx

砼搅拌站项目安全验收评价报告书

 

120m3/h商品砼搅拌站项目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二0一二年二月

 

120m3/h商品砼搅拌站项目

 

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二0一二年二月

评价人员

姓名

资格证书号

从业登记编号

签字

项目负责人

项目组成员

报告编制人

报告审核人

过程控制负责人

技术负责人

技术专家

姓名签字

编写报告人员表

姓名

证号

职称

专业

分工及编写章节

签字

声明

为保证本报告的准确、公正、真实、有效,对该项目指派到现场进行实地勘测、检查工作。

根据实地检查回来的数据编制本报告,对本报告结论负法律责任。

 

特此声明

 

法定代表人(签字):

单位(盖章):

年月日

1概述1

1.1评价依据1

1.2安全验收评价目的5

1.3验收评价范围及内容5

1.4评价程序6

2项目概况8

2.1基本情况8

2.2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9

2.3自然地理及周边环境9

2.4外部条件10

2.5生产工艺10

2.6主要设备选型11

2.7供配电12

2.8消防13

2.9总平面布置13

3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15

3.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15

3.2危险、有害因素分析16

3.3重大危险源辨识22

4评价单元的划分和评价方法的选定23

4.1划分评价单元23

4.2评价方法的选择23

5安全验收评价25

5.1安全生产管理单元安全验收评价25

5.2工艺设备单元安全验收评价26

5.3供配电单元安全验收评价28

5.4职业卫生单元安全验收评价30

6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落实情况31

6.1《安全专篇》的安全对策措施的落实情况31

6.2安全技术对策措施的落实情况32

6.3安全管理对策措施的落实情况35

6.4今后生产中的安全措施及建议37

7安全评价结论39

7.1评价结果39

7.2安全“三同时”验收情况39

7.3安全总体评价结论39

前言

×××安全科技有限公司受×××建材有限公司的委托,对其120m3/h商品砼站进行安全验收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

概述、项目概况、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评价单元的划分与评价方法的选择、安全验收评价、安全对策措施、安全评价结论等。

本次安全验收评价,对项目的施工建设情况、设备选型购置情况、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安全专篇中提出的安全对策措施落实到位情况,进行了安全验收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本报告可作为政府安监部门进行项目安全验收的主要依据。

1概述

1.1评价依据

本次对建材有限公司120m3/h商品砼站安全验收评价,依据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以及其它相关资料主要有:

1.1.1法律、法规、规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2002]第70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1994]第2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国家主席令[2007]第6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11]第52号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2009]第6号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主席令[1989]22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国家主席令[2010]第35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国家主席令[1996]7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国家主席令[2004]31号)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2009]第549号修订)

●《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2010]第586号)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2007]第493号)

●《关于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国务院令[1982]第97号)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发[2010]23号)

●《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005]第1号令)

●《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原国家安监局[2004]第20号令)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监总局[2006]第3号令)

●《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2010]第30号文件)

●《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1346号)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安监总局[2010]第36号)

●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冶金、机械等行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审验备案暂行办法》的通知(内安监管二字[2011]第194号)

●《关于做好非煤矿山和工商贸企业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

(内蒙安监局内安监办[2005]第60号)

●《关于开展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家安监局安监管协调字[2004]56号)

●《关于限期禁止在城市城区现场搅拌混凝土的通知》(商务部、公安部、建设部、交通部[2003]341号)。

1.1.2标准、规范、规程

●《安全评价通则》(AQ8001-2007)

●《安全验收评价导则》(AQ8003-2007)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9002-2006)

●《预拌混凝土》(GB/T14092-200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200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XG1-2009)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2006)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9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GB18306-2001)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DB11/501-2007)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

●《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GB5817-2009)

●《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15577-2007)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2006)

●《低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54-1995)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2006)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1-1986)

●《噪声作业分级》(LD80-95)

●《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

●《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噪声》(GBZ/T189.8-2007)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

●《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T12801-2008)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50348-2004)

●《个体防护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

●《机械设备防护罩安全要求》(GB/T8196-2003)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钢直梯)》(GB4053.1-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钢斜梯)》(GB4053.2-2009)

●《固定式钢梯及平台安全要求(工业防护栏杆及钢平台)》(GB4053.3-2009)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6067-2010)

●《带式输送机安全规范》(GB14784-1993)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XG3-2008)

●《工业企业厂内铁路、道路运输安全规程》(GB/T4387—2008)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1993)

●《安全色》(GB2893-2008)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1.1.3企业提供资料

●120m3/h商品砼站安全验收评价委托书

●120m3/h商品砼站可行性研究报告

●120m3/h商品砼站安全专篇

●其它与安全验收评价相关的资料

1.2安全验收评价目的

本次安全验收评价的目的就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应用系统安全工程的原理方法,分析和预测项目生产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险、危害程度,提出消除、预防和降低危险、有害后果的对策措施。

(1)分析项目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可能导致的危险、危害后果和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指导危险源监控和事故预防,以达到最低事故率、最少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

(2)为建设项目安全验收提供科学依据,对未达到安全目标的系统或单元提出安全补偿及补救措施,明确项目今后生产中控制事故的工作重点,以利于提高建设项目本质安全程度,满足安全生产要求。

(3)通过对该建设工程安全设施和技术措施状况进行调查取证,评判建设工程初步设计或国家有关标准规范中规定的安全设施和技术措施落实情况,为进一步完善安全设施和技术措施提供指导。

(4)为该建设工程申请竣工验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实施监察、管理提供依据。

1.3验收评价范围及内容

1.3.1评价范围

本次验收评价的范围为:

建材有限公司120m3/h商品砼站生产设备、辅助生产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的运行情况及项目“三同时”、安全专篇落实情况等。

1.3.2评价内容

1)检查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全设施设计专篇中安全保障措施的落实情况、对策措施建议的落实情况。

2)检查建设项目中安全设施是否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生产和使用。

3)评价建设项目及与之配套的安全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生产的法规、规定和技术标准。

4)从整体上评价建设项目的运行状态和安全管理是否正常、安全、可靠。

1.4评价程序

本次安全验收评价程序包括:

(1)前期准备:

明确评价对象和范围,进行现场检查,收集各种所需资料和数据。

(2)编制安全验收评价计划:

在前期准备工作基础上,分析项目建成后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布与控制情况;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定安全验收评价单元及评价重点和要求;依据项目实际情况选择验收评价方法、测算安全验收评价进度。

(3)安全验收评价现场检查及评价:

安全验收评价现场检查是按照安全验收评价计划,对安全生产条件与状况独立进行的现场检查和评价。

评价机构对现场检查及评价中发现的隐患、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及建议。

(4)提出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对检查、检测、检验的不符合项进行分析,对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分别提出合理、可行、适用的安全技术对策措施和安全管理对策措施。

(5)作出安全评价结论:

在对评价结果分析归纳和整合的基础上,做出安全评价结论,包括安全状况综合评述、归纳综合各部分评价结果、安全总体评价结论。

(6)编制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根据前期准备、评价计划、现场检查及评价的工作成果,对照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编制评价报告。

(7)安全评价报告评审:

建设项目单位按规定将评价报告送专家评审组进行技术评审,并由专家评审组提出书面评审意见。

评价机构根据专家评审组的评审意见,修改、完善安全验收评价报告。

安全验收评价程序如1-1图示。

 

图1-1安全验收评价程序图

2项目概况

2.1基本情况

2.1.1项目名称

建材有限公司120m3/h商品砼站

2.1.2项目实施单位

2.1.3生产能力

该项目生产商品砼120m3/h。

2.1.4投资规模

项目总投资为300万元,其中基建投资200万元,流动资金100万元。

2.1.5工作制度

生产为每天一班。

每班工作10小时,连续周生产,年工作日210天。

2.1.6劳动定员

企业定员21人,其中管理人员4人,生产人员15人,辅助人员2人。

2.1.7主要原料

商品砼的主要原料有水泥、砂子和碎石,并掺有少量的粉煤灰和填料矿粉。

2.1.8主要经济指标

年销售收入:

1380万元,年总成本1297.16万元,税后利润82.84万元,投资利润率30%,投资回收期3.60年。

2.2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

2.2.1地理位置

2.3自然地理及周边环境

2.3.1自然地理及气候条件

2.3.2周边环境

2.3.3经济条件

2.4外部条件

2.4.1原料供应

该项目主要原料为水泥、砂子和碎石,并掺有少量的粉煤灰和填料矿粉,原料全部从当地或外地购买。

2.4.2供电条件

2.4.3供水条件

2.5生产工艺

2.5.1产品方案

该项目的主要产品是建筑用商品砼。

2.5.2工艺流程

混凝土搅拌站主要由搅拌主机、物料称量系统、物料输送系统、物料贮存系统和控制系统等5大系统和其他附属设施组成。

原材料储备→根据配合比配料→电脑控制自动计算→自动控制投料→强制搅拌机搅拌→出料、合格混凝土出厂→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泵泵送→用料点。

2.5.3工艺流程简述

2.5.3.1原料进厂及储存

水泥进厂由散装水泥罐车运入厂内,由输送泵直接泵入水泥储存罐内备用,储存罐配备4座,其中辅料仓和水泥仓各2座,还有粉煤灰和矿粉,砂子、碎石由汽车调运,卸于料场堆放备用。

2.5.3.2原料按配合比设计、搅拌

用装载机把砂子(水洗砂)和各种碎石按照一定的比例要求装入搅拌站供料系统的料包,根据配合比由微机控制自动计量配料,再由配料仓自动打开由输送皮带送料到搅拌机,强制搅拌(水由水泵从水仓泵入拌机),卸入搅拌运输车出厂。

2.5.3.3砼的运送

厂内配备3台IJV52搅拌运输车,其输送半径为30km,到达现场后由砼泵送入工作点,该厂备汽车泵一台,可以垂直和水平输送。

2.5.3.4砼的质量控制

厂内设有质量检验室,通过对水泥、砂、石的内在质量的检验,确定最优的配合方案,进行生产指导,以确保产品质量。

并对每一组配合砼进行各项物理性能检验,以保证产品出厂合格率达到100%。

2.6主要设备选型

该项目生产所需设备主要有:

搅拌设备、装运设备、皮带输送机、简料仓、混凝土罐车等。

主要机电设备详见表2—1。

主要机电设备表表2—1

序号

名称

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搅拌设备

1

2

简料仓

4

3

装载机

ZL50C

2

租用

4

水泥输送泵

1

租用

5

自卸汽车

20T

2

租用

6

实验设备

1

7

混凝土罐车

中集6×4混凝土搅拌车

3

租用

8

变压器

400KVA

1

9

变压器

50KVA

1

10

空压机

ET15100

1

11

储气罐

L×100418AL

1

2.7供配电

2.7.1电源

供电由变电站10KV引入,厂内设两台变压器,容量分别为400KVA、50KVA各1台,可保证厂内生产、生活用电。

2.7.2电压

受电电压:

10KV,配电电压:

380/220V,照明电压AC220V。

2.7.3用电负荷

项目总装机容量为266kW,补偿后功率因数0.95以上,项目计算负荷300KW。

2.7.3.1高压柜选用固定式开关柜,低压柜选用GCS抽出式。

低压供电采用放射式与树干式结合的配电系统,

2.7.3.2办公室用电全部采用架空线接入。

2.7.3.3接地:

采用TN-C-S系统。

负荷设备为连续性生产负荷,预拌混凝土设备的配电,采用配电箱集中控制。

2.7.3.4防雷、防静电与接地保护

根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的规定,设置防雷保护,按二类防雷建筑物进行建设。

在高压架空线与高压电缆接头处及变压器安装避雷设施。

2.7.3.5防雨防尘

厂内电气设备设置防雨防尘设施。

2.8消防

2.8.1总体布置

1)按照专篇中总平面布置划分的区域进行分区布置,并按消防道路的要求布置了厂区道路。

2)各单体建筑物的生产类型、结构类型、主要承重构件的耐火等级均为二级。

3)厂房之间防火间距在18m以上。

4)站区内主、次干道及辅助车道均形成环状,道路通畅,以利消防车辆通过。

2.8.2消防器材配备

按要求在危险区域配备了灭火器,如车间、集控室等。

根据配置场所的危险等级确定的灭火器的数量和类型,放置在便于取用的地点,以便发生火情时迅速启用。

2.9总平面布置

该项目总平面专篇分为三个区域:

生产区、储料区、办公生活区。

力求符合作业方便、便于管理、布局合理、节约用地。

2.9.1预拌混凝土生产区

预拌混凝土生产区设在站区中部,布置搅拌主楼一座,环绕搅拌楼为4个粉仓。

2.9.2储料区

储料区设在站区的东部,依次排布为砂子储料区、石子储料区等。

2.9.3办公生活区

办公生活区设在生产区的西侧和北侧,西侧主要是为办公室、实验室、配电室等,北侧为宿舍及仓库。

 

3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

本次安全验收评价的危险因素是指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对两者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是本次安全验收评价的基础。

3.1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根据该项目的周边环境、生产工艺等特点,经过综合分析,并类比周边地区同类企业的事故发生原因等综合情况,采用对照经验法、类比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通过辨识,该项目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有:

机械伤害、触电、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坍塌、压力容器爆炸、火灾、噪声、粉尘等(详见表3-1)。

其中机械伤害、触电等是该项目的易发、多发事故,应特别引起高度重视。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表表3-1

危险有害因素

存在场所及部位

机械伤害

输送机以及机修车间等场所及机器运转部位。

触电

变电所、配电室及变压器、电气设备、裸露线路等。

高处坠落

爬梯、平台、登高作业及地面的坑、沟等场所。

物体打击

上料、装卸及修理车间等场所。

车辆伤害

厂区、道路等场所。

坍塌

建(构)筑物、料场。

压力容器爆炸

生产车间、机修车间、气焊作业场所。

火灾

仓库、变电所及电气设备、供电线路及焊接作业场所。

噪音

输送机、搅拌、装载机等设备产生噪声。

粉尘

装载、输送等作业。

3.2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为便于企业在生产中能够有效地预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对各类事故的发生场所、原因等做一简要分析

3.2.1机械伤害

3.2.1.1存在部位

该项目机械伤害事故主要发生在输送机、搅拌机、空气压缩机,以及机修车间等场所及机器运转部位。

3.2.1.2原因分析

该项目机械伤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各种设备的传动部位无防护装置,或不符合安全规程要求。

(2)设备在运转中处理故障、检修设备或清理杂物。

(3)人员跨越运行的设备、输送带。

(4)操作人员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或疏忽大意。

(5)操作人员在输送带上行走、跨越或坐卧。

(6)输送机的机头、机尾未设安全防护罩或栏杆,机下过人的地方,未设安全保护设施。

(7)在检修时,机器突然被他人随意启动。

(8)检验、维修不及时,致使设备带病运行。

(9)机械设备的防护装置缺乏或损坏、被拆除等。

(10)砂轮机或砂轮切割机无防护罩。

(11)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

3.2.2触电

3.2.2.1存在的地点或部位

触电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存在于供电设备、电器设备、供电线路以及接触漏电的金属、湿地等导体处。

3.2.2.2原因分析

发生触电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高层建筑重要设施,未安装避雷装置。

(2)电气工作人员未经考核合格,无证上岗。

(3)在高压工作场所作业时,工作人员未戴绝缘手套和未穿电工绝缘鞋,未临时接地。

(4)电焊设备及工具绝缘不良,焊机外壳未接地。

(5)用水冲洗电气设备、电缆、照明线路。

(6)供电系统未安装漏电保护装置,固定设备外壳未直接重复接地。

(7)操作人员带电检修、搬迁、移动电缆和电气设备。

(8)检修线路、开关、刀闸、跌落保险时,未将联接设备两侧线路全部停电。

(9)在低压、带电线路上工作时,使用金属尺、刀子、锉刀等金属工具。

(10)检修车间高低压电气设备和线路时,未将断开的开关和刀闸操作柄锁住,误送电。

(11)操作人员身体与电气设备裸露带电部分的距离太近。

(12)电气设备裸露带电部分无安全隔栏、护架等设施。

(13)手持式电气设备的操作柄和工作中必须接触的部分,绝缘不良。

(14)停电检修时,开关把手未加锁或无专人管护,未悬挂“有人作业,严禁送电”标志牌。

3.2.3物体打击

3.2.3.1存在部位

该厂物体打击事故存在的地点和部位,主要存在于运转机器零部件断裂飞出、人员抛掷、卸料石块飞溅及其它高处落物、汽车上石块飞出等。

3.2.3.2原因分析

发生物体打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原料装卸时防护措施不当。

(2)处理物料违反规程或不合理,对危险坠落物件认识不足,判断失误。

(3)劳动防护用品不按要求佩戴。

(4)照明不足,对周围观察不清。

(5)损坏的机械设备等飞溅物击伤人体。

(6)检查不细、没有及时处理危险部位。

(7)物料堆放不合理,物料堆放小于自然安息角,致使物料滚落等等。

(8)登高作业人员物件跌落或扔东西砸伤下面人员。

3.2.4高处坠落

3.2.4.1存在部位

高处坠落事故易发生于厂区高差2m以上的各个场所,存在的地点主要有爬梯、平台、登高作业及地面的坑、沟等场所。

3.2.4.2原因分析

该厂发生高处坠落事故的主要原因有:

(1)没有按要求使用安全带、安全网等劳动防护用品用具。

(2)梯子强度不够或断裂。

(3)梯子无护栏及扶手或护栏、扶手断裂。

(4)高处作业时安全设施损坏。

(5)高处作业安全管理不到位。

(6)作业人员疏忽大意、违章操作,或疲劳过度。

(7)工作责任心不强,主观判断失误。

(8)高处作业人员站立位置不当或作业人员身体有疾患,不适应高处作业。

(9)作业过程中受外界干扰或在外力的作用下跌落

3.2.5车辆伤害

3.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