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54020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docx

新教材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

四年级现有2个教学班,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但缺乏灵活性、实验能力不是很好,独立性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他们普遍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而不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

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

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声音”和“我们的身体”、“运动和力”三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5.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10.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周次

起止日期

教学内容

课时

备注

1

9.03-9.07

始业教育

1、听听声音

2

 

 

2

9.10-9.14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3、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

 

 

3

9.17-9.21

4、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复习

2

 

 

4

9.24-9.28

5、声音的强与弱

6、声音的高与低

2

 

 

5

10.01-10.06

 

 

 

6

10.08-10.12

7、让弦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

8、制作我的小乐器

2

 

 

7

10.15-10.19

1、感受我们的呼吸

2、呼吸与健康生活

2

 

 

8

10.22-10.26

3、测量肺活量

4、一天的食物

2

 

 

9

10.29-11.02

练习

课外延伸

2

 

 

10

11.05-11.09

5、食物中的营养

6、营养要均衡

2

 

 

11

11.12-11.16

7、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8、植物在身体里的旅行

2

 

 

12

11.19-11.23

复习第二单元

2

 

 

13

11.26-11.30

期中检测

2

 

 

14

12.03-12.07

1、让小车运动起来

2、用气球驱动小车

2

 

 

15

12.10-12.14

3、用橡皮筋驱动小车

4、弹簧测力计

2

 

 

16

12.17-12.21

练习

5、运动与摩擦力

2

 

 

17

12.24-12.28

6、运动的小车

练习

2

 

 

18

12.31-1.04

7、设计制作小车一

2、设计制作小车二

2

 

 

19

1.07-1.11

复习第一单元

2

 

 

20

1.14-1.18

复习第二单元

2

 

 

21

1.21-1.25

复习第三单元

2

 

 

22

1.28-2.01

测试

1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1.1听听声音课时练习(含答案解析)

一、填空题

1、在“do、re、mi”这三个音节中,()的声音是最低的,用数字()表示;()的声音是最高的,用数字()表示。

2、我们可以这样描述鸟叫声:

很动听,一会儿(),一会儿()。

3、一些歌唱家的歌声被称为“海豚音”,是因为他们能发出很()的声音。

二、判断题。

1、风声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

()

2、敲击空心的物体都能发出声音,敲击实心的物体都不能发出声音。

()

3、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不同。

()

4、描述声音可以用高、低、强、弱等词汇。

()

5、下雨声属于人类生活发出的声音。

()

三、选择题。

1、下列小动物不能发出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是()。

A.蝴蝶B.蜜蜂C.蟋蟀

2、下列声音中,()属于人为制造的声音。

A.海浪声B.歌声C.风声

3、下列对电锯的声音描述正确的是()。

A.很动听,一会儿高,一会儿低B.很响,比较刺耳C.声音清脆,节奏感很强

4、下面不能用于描述声音的是()。

A.高、低B.强、弱C.多、少

5、列成语与声音无关的是()。

A.声名狼藉B.鸦雀无声C.震耳欲聋

四、连线题

鸟叫声

人为的声音电锯声

雷声

自然界的声音雕刻石碑的声音

雨声

琴声

五、综合应用

下面是一首歌曲的曲谱的一部分,请将曲谱中的音节(数字)按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ddsslls

11|55|66|5-|

1、一闪一闪亮晶晶,

2、太阳慢慢向西沉,

ffmmrrd

44|33|22|1-|

满天都是小星星,

乌鸦回家一群群,

六、综合拓展

我国古诗词中有很多对声音的描述,请根据你掌握的知识回答下面各题。

1、唐代诗人李白在《夜宿山寺》中有这样的诗句: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这句诗中的“高”是指()。

A.声音的高低B.声音的强弱C.声音的刺耳

2、唐代诗人杜甫在《赠花卿》中有这样的诗句: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这句诗形容声音()。

A.很悦耳B.很刺耳C.很高

1.1听听声音

答案及解析

一.

1、do1mi32、高低3、高

二.

1、√2、×3、√4、√5、×

三.

1、A

解析:

蜜蜂翅膀振动能发出声音;在蟋蟀雄虫的前翅上,有旋涡纹状的翅膜,一边翅膀长着锉刀状的翅膜——弦器,另一边翅膀长着硬翅膜——弹器,当这两种发音器相互摩擦时,就能发出声音。

2、B3、B4、C5、A

四、连线题

鸟叫声

人为的声音电锯声

雷声

自然界的声音雕刻石碑的声音

雨声

琴声

五、654321

六、1、B2、A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案

学习目标:

1、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

2、通过观察比较物体发声时的状态,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通过探究活动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各种自然现象都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从多种事实中概括出物体发声的规律。

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实验记录表、队鼓、盐、泡沫小球、水、烧杯(两只,其中一只装水)饮料瓶(两个,其中一个装入一些泡沫碎粒)

2、学生准备:

保鲜袋、尺子、橡皮筋、铅笔盒等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1、上课之前,让我们一起唱首歌,好不好?

(播放《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鼓励学生跟着做动作)。

导入课题

同学们,在我们周围,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声音伴随着我们,轰隆隆的雷声提醒我们下雨了,叮铃铃的铃声告诉我们上课了,吵闹声使人烦躁,音乐声让人舒畅,声音向我们传递了各种信息,对我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1、关于声音,你最想知道什么?

(我想知道:

为什么会有声音?

人为什么会听到声音?

声音为什么有好多种?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

问:

这些问题中,你们觉得应该最先解决哪一个问题呢?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声音王国,去探索有关声音产生的奥秘。

(板书课题:

2、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明确目标

1)能制造声音并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状态。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学会“做”中学。

3、预期效果

相信大家在自己观察和小组的讨论中能完成今天的目标。

自学指导

1、任务呈现:

利用材料制造声音,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请你们想一想,你觉得声音产生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学生交流……..)。

怎样判断刚才同学们的回答对不对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

实验。

其实无论什么问题,只要通过实验去听,去看,去摸,去思考,答案自然就出来了。

谈话:

我们拿保鲜袋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

(摩擦、弹拨、敲击、吹气等)(看谁的发现最多;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开始!

停!

谁能把你刚才使用的方法展示给大家看?

2)、刚才我们听了一些声音,也制造了一些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样产生的呢?

是不是对物体施加外力就能产生声音呢?

下面我们共同探究,请看实验记录表,第一部分是我的预测,把你们刚才预测的内容填上去。

第二部分是我的试验,请按照要求做试验并填写表格。

第三部分是我的结论,做完实验后,把你们组的结论写在上面。

 

“声音的产生”的实验记录表

第_____组

我们的猜测

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

我们的

验证过程

实验材料

实验现象

 

发声时

不发声时

 

方法

现象

方法

现象

尺子

 

 

 

 

橡皮筋

 

 

 

 

……

 

 

 

 

我们的结论

 

2、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1)全班分组做实验,老师巡视指导。

提出要求:

下面老师给你5分钟的时间制造声音,这儿老师有三点建议:

(1)看谁的发现最多;

(2)制造声音时注意声音的大小!

(3)注意观察:

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摸一摸等方法,感受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的时候,本身有什么变化?

2)教师引导:

观察物体在发声前后的变化,做好观察记录。

使用哪些方法实验,结果怎样?

观察交流尺子或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有什么不同?

归纳得出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点。

[意图:

研究物体为什么会发声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很难说清楚,这个活动由扶到放,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思考。

通过相同现象的观察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发声物体的共同点,即发生了振动。

]

3、总结交流

1)小组展示使尺子、橡皮筋发出声音,说明发声的原因。

(小组互相帮助)

课件填实验记录表(小组订正表)

师生小结:

你们都是细心的孩子。

发现尺子发声时在抖动,皮筋发声时会颤动……这些“颤动”“抖动”…在科学上,我们把它们统称为振动(物体小的来回运动的重复)。

尺子发声时会振动,皮筋发声时会振动……什么情况尺子和皮筋不会发出声音?

弯曲挤压尺子发声了吗?

弯曲拉长皮筋发声了吗?

看来,要让物体产生声音,物体必须振动,这就说明:

声音产生的原因其实就是-----物体的振动。

也就是说: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和学生一起小结)

2)验证猜想,归纳结论:

物体发出声音,一定是振动了吗?

我们怎么样才能看得更清楚一些呢?

演示鼓面上的豆子振动。

说明物体振动产生声音。

既然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那么停止物体的振动,声音就应该消失,是不是这样呢?

演示按压鼓面反证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

[意图:

这是一个加深理解的活动,这里围绕“发声的物体一定是振动了吗?

”设计反证法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而且通过实验的方法把这个过程观察得更仔细。

当然学生理解起来就更简单。

]

3)刚才我们验证固体振动产生声音,那液体和气体是不是也是这样呢?

(1)拿杯子倒水,这是什么在振动?

(2)拿出空饮料瓶,对着瓶口吹。

这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

我看不见有什么在振动啊?

(在水中和饮料瓶中加入黄豆大的泡沫塑料小球来验证)

[这里演示的两个实验,一个证明了液体的振动,一个证明了气体的振动。

]

当堂检测

1、目标检测(看题直接写出答案)

1)判断:

A、摩擦、弹拨、敲击、吹气可以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B、用手敲击桌面,可以听到声音,但看不见桌面在振动,说明桌面发声时,是不振动的。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消失后声音不会消失。

2)看图说出什么地方在振动?

吹长号、摇铃铛、敲架子鼓、弹钢琴、弹吉他、唱歌。

3)学生做喉咙发声实验。

知道我们平时说话的声音是什么振动产生的吗?

声带在哪里,有哪位知道?

请同学们把手放在喉咙上感觉一下。

(生跟着师做、说:

“你好”、“我们爱科学”)手有什么感觉?

(生尝试后写感觉)

讲述:

2、结果反馈

看答案同桌互相判,互相解决问题。

小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声音的产生离不开物体的振动,振动产生了声音,这个物体,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鼓声咚咚,那是鼓面在振动,流水哗哗,那是溪水在振动,北风呼啸,那是空气在振动,我们歌唱,那是声带在振动……声带振动人就能发出声音,如果声带损坏了,人的声音就会变得嘶哑、难听,甚至发不出声音。

同学们以后一定要注意保护声带,不要大声喊叫。

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了,声音也就停止了。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觉得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需要今后改进的?

4)拓展: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我们已经知道了,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如声音的高低、怎样传播等)

作业:

老师这里有一首关于声音的小诗。

只是还未完成的,请同学们补写完。

声音的世界

北风呼呼,是空气在振动;

小溪哗哗,是在振动;

蜜蜂嗡嗡,是在振动;

咚咚的鼓声,是在振动;

滴答的闹钟,是在振动;

砰砰的心跳,是在振动;

啊,声音!

正是有了你,

我们的世界才如此美妙。

板书设计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振动产生声音

物体

停止振动声音消失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3.6运动的小车教案

 

课题

3.6运动的小车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知道飞行的子弹、踢飞的足球、运动的小车等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

2、通过撞击实验,探究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之间的关系,懂得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3、知道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形式的能量。

教学重点

通过撞击实验,探究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探究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大小之间的关系,懂得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探究实验所需的材料、实验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聚焦

1、向学生展示一些图片:

飞行的子弹击穿物体

踢飞的足球把玻璃打碎

呼啸的狂风将大树连根拔起

奔腾的江水驱动水轮转动

落下的锤子砸碎了玻璃。

2、教师引导:

同学们,刚才这组图片中,运动的物体都产生了能量,这些能量影响了其他的物体。

那么运动的小车也有能量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3、板书课题:

6运动的小车

二、探索

活动一:

敲击实验,感受运动物体的能量

1、出示课本54页的两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了解两幅插图的内容,并读一读上面的相关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要求及方法。

2、实验材料:

橡皮锤、音叉

3、实验方法:

第1次用橡皮锤轻轻的敲击音叉。

第2次用橡皮锤重重地敲击音叉。

4、实验要求:

分别仔细听两次音叉发出的声音,并且用手触摸音叉,说一说两次实验的现象有什么不同。

5、实验要领:

两次敲击音叉是不一样的,第1次是轻轻地敲,第2次是重重地敲。

在实验的过程中,要仔细用耳朵听音叉发出的声音,并且用手触摸音叉,感受两次敲击给音叉带来的不同效果。

6、学生分小组活动,敲击音叉,并且分别感受音叉的不同之处。

7、全班交流实验现象,并说一说实验结果。

8、教师小结:

轻轻地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很小,这时用手触摸音叉,会感音叉受到很轻的震动。

重重地敲击音叉,音叉发出的声音比较响,用手触摸音叉,会感受到音叉明显的震动。

9、为什么轻轻敲击音叉和重重地敲击音叉,音叉会产生不同的反应呢?

因为轻轻的敲击音叉,产生的能量比较小,给音叉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小;而重重地敲击音叉,产生的能量比较大,给音叉带来的影响也比较大。

活动二:

撞击实验

1、教师引导:

既然运动的物体都具有能量,那么运动小车的速度和其能量有什么关系呢?

下面我们通过用实验探究。

2、实验材料:

小车、斜坡、木块。

3、实验要求:

从三个不同坡度的斜面上释放小车,让小车滑下后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测量并记录木块每次被撞击后滑行的距离。

4、实验注意点:

释放木块时,每次都要从斜坡的同一位置释放。

在木块的起始位置摆放小旗或者其他标记,释放小车去撞击木块。

用小旗或者其他标志去标记木块被撞击后的位置。

测量距离,记录数据,每次实验进行三次,取平均值。

5、出示活动手册上的撞击实验记录表。

6、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记录好数据,完成实验记录表,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得出实验结论。

7、全班交流,展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交流各小组的实验结论。

8、教师小结:

通过刚才的撞击实验,我们发现坡度越大,小车释放时的位置就越高,小车滑到水平面时的速度就越快,撞击后,木块滑行的距离就越远。

这说明小车速度越大,它的能量就越大。

三、研讨

1、刚刚我们进行了敲击实验和撞击实验,那么橡皮锤和小车在什么情况下具有能量?

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橡皮锤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产生震动,可以知道橡皮锤具有能量。

小车从高处释放,滑下来后撞击木块,使木块被撞后向前滑行了一段距离,可以看出小车具有能量。

2、物体运动具有的能量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有什么关系?

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产生的能量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小,产生的能量越小。

四、拓展

1、出示课本55页的拓展知识,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如果没有能量,自然界就不会有运动和变化,也不会有生命了。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各种形式的能量,运动的小车、发光的灯泡、燃烧的蜡烛、拉长的橡皮筋等等都具有能量。

能量还存储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

2、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信息?

预设:

任何物体工作都需要能量,没有能量,物体就不会工作。

能量存在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在燃料、食物和一些化学物质中也存在能量。

五、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很多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的存在有各种各样的形式。

我们还知道从不同坡度上释放的小车,滑下来之后会产生能量,坡度越大,小车滑下来的速度越快,产生的能量也越大。

教学

反思

(新教材)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

3.2用气球驱动小车教案

课题

3.2用气球驱动小车

课时

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推力和反冲力,知道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来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2、观察并画出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的方向,看一看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是否一致,并试着作出解释。

3、通过实验操作,利用气球让小车运动起来。

4、懂得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5、思考并改进小车,使小车行驶得更远。

6、了解生产生活中利用反冲力的例子,知道喷气式飞机、火箭等等都是靠喷气发动机产生的反冲力运动的。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利用气球反冲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2、了解反冲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用气球驱动小车,使小车运动起来。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气球小车、活动手册上的记录表等等。

教学过程

旁注

一、聚焦

上一课我们利用垫圈和绳子使小车运动了起来,今天这节课我们试一试用气球能否让小车运动起来。

板书课题:

2用气球驱动小车

二、探索

活动一:

感受气球喷出的气体

出示一个气球,引导学生打足气体之后,再放掉,感受一下放掉气体时的感觉。

指生说一说气球打足气体之后,再放掉时的感觉。

预设:

气球打足气体,然后再放掉,感觉会产生一股力量。

活动二:

观察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的方向

1、提出活动要求:

把气球吹足气,再松开口部,观察并画出气球喷气方向和运动方向。

2、出示活动手册上的“气球运动方向与气体喷出方向关系记录表”,学生看一看,进一步了解本次活动的要求。

3、实验指导

出示课本44页下面两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实验方法。

把气球口依次朝上、下、左、右,再把手放在气球口,感受喷出的气体,看一看气体向哪个方向喷?

气球向哪个方向运动?

4、学生分小组操作实验,并且完成实验记录。

全班交流,展示同学们的实验记录。

5、出示课本44页的资料,学生自由读一读,初步了解什么是推力?

什么是反冲力?

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和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这个力叫反冲力。

6、教师小结:

因为反推力的作用,所以气球运动方向与气体喷出的方向完全是相反的。

学生再次感受气球的反冲力,体会气球运动方向和气体喷出方向是完全相反的。

活动三:

用气球驱动小车

1、教师引导:

既然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股反冲力,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利用气球的反冲力使小车运动起来呢,下面我们来通过实验验证这个问题。

2、出示课本45页上面用气球驱动小车的实验图片,学生仔细看一看,并读一读上面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方法及要求。

实验材料:

气球、小车及固定装置等等

实验方法:

给气球充足气,然后把气球固定在小车上,再把气球的喷管打开,观察实验的现象。

实验要领:

注意按照实验步骤操作,本次实验可以多做几次,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根据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3、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完成本次实验,得出实验结论

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及实验结论。

4、出示课本45页的资料,学生仔细读一读,了解这段文字的内容,体会本次实验的原理。

充气后的气球具有能量,喷气时可以产生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