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5634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docx

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专题三提升训练

 

专题三提升训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抗生素类药物曾是人类对抗诸多疾病的一个“秘密武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于一系列抗生素的出现,人类寿命得以大大延长。

但还不到一百年,

由于细菌对抗生素耐药性的不断增强,抗生素也逐渐走下了“神坛”,甚至成为未来医疗卫生领域的一个重大挑战。

抗生素的效力正在普遍下降,其原因是对抗生素具有耐药性的细菌正在

迅速扩散。

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未被某种抗生素杀死,之后便不再受制约,甚至将其耐药性传给其他种类细菌。

欧盟一位官员表示,由于对抗生素产生了耐药性,一些常见的病原体正在变成所谓的“超级细菌”。

一旦抗生素失效,我们的生活就将充满危险——轻微的耳部感染可能就会引起耳聋,轻微的擦伤都有可能带来死亡。

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已越来越成为困扰世界各国的一个难题。

世界卫

生组织曾发布一份报告,称到2050年,由于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每年会

导致1000万人丧生,其危害将超过癌症。

同时最令人担心的是,这种危害性正

逐年攀升。

比如治疗大肠杆菌,一般使用普通抗生素即可见效,但近几年多个国

家报告部分患者即使使用最强效的抗生素也无济于事。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每年

约有70万人死于各种耐药菌感染,23万新生儿因此夭折。

但目前针对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而进行的新药研发很难跟上耐药性产生的速度。

世界卫生组织2017年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目前新抗生素的研发严重不足,难以应对日益增强的抗生素耐药性威胁。

报告警告说,全球抗生素正濒临枯竭。

这份报告认为,抗生素耐药性的问题已严重危害现代医学的进展,目前急需加大对抗生素耐药感染研究与开发的投资,否则世界将被迫回到因常见感染而致人死亡的年代。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制药公司和研究人员必须立即关注能治疗某些可在

几天内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感染的新抗生素。

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大多数药物对

现有抗生素类型进行的修复,只是短期的解决方案。

而对于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

会构成最大健康威胁的抗生素耐药感染,包括每年导致约25万人死亡的耐药性结核病,潜在的有效治疗方案则很少,70多年来,只有两种治疗耐药性结核病

 

1

 

的新抗生素进入市场。

如果要终结结核病,每年全球急需投入8亿多美元来研究

新的抗结核药物。

此外,对抗生素的滥用也是造成抗生素耐药性加速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的数据表明,2000至2015年全球范围抗生素消费量增长了

65%。

尽管抗生素是治疗某些疾病的特效药,但过度依赖抗生素治疗只能适得其

反。

相比新抗生素的研发和投资,公众应该尽快学会科学谨慎地使用各类抗生素

药物,否则未来我们将有可能死于一次普通的感染,而不是今天人们所恐惧的癌

症、艾滋病等恶性疾病。

(摘编自李曾骥《抗生素耐药性与“超级细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抗生素为人类征服疾病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类寿命得以延长,全得益于抗

生素的发现和广泛使用。

B.细菌对某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使这种原本治疗某一疾病的特效药失效,就

会导致治疗失败。

C.未被某种抗生素杀死的具有耐药能力的细菌,可能会将其耐药性传给其他种

类的细菌,最后变成“超级细菌”。

D.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称,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会导致每年上

千万人丧生,其危害超过了癌症。

答案C

解析A项,“全得益于抗生素的发现和广泛使用”夸大了抗生素的作用。

人类

寿命得以延长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B项,“就会导致治疗失败”说法绝对。

D

项,“其危害超过了癌症”变未然为已然。

原文说的是“到2050年”“其危害将

超过癌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引用论证的方法,如第二段中引用欧盟一位官员的观点,意在阐明

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原因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

B.文章多处引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报告,既证明了抗生素耐药性问题已成为

世界性难题,也说明了研发新抗生素迫在眉睫。

C.针对抗生素走下“神坛”问题,文章从两方面揭示其原因,一是对抗生素具

有耐药性的细菌迅速扩散,二是对抗生素的滥用。

 

2

 

D.文章重点分析了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指出其已成为世界性难题,并

通过列举大量数据资料指出问题的严重性。

答案A

解析“意在阐明抗生素耐药性产生的原因”错,欧盟官员的观点只是指出了抗

生素耐药性带来的后果,并没有阐明原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针对细菌具有耐药性而进行的新抗生素的研发周期较长,而耐药性的产生速

度远快于新抗生素的研发速度,全球抗生素正濒临枯竭。

B.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抗生素药物对现有抗生素类型进行的修复,只是短期解

决方案,必须关注能治疗严重感染的新抗生素。

C.抗生素耐药感染会成为人类最大的健康威胁,而多年来治疗耐药感染的新抗

生素极少,急需投入资金研发新的抗生素药物。

D.“超级细菌”的出现,与我们每个人都有关系,正是我们对抗生素的过度使用

和过度依赖加快了细菌进化至耐药的速度。

答案B

解析“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抗生素药物对现有抗生素类型进行的修复”概念混淆。

原文是“目前进入临床阶段的大多数药物对现有抗生素类型进行的修复”。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9分)

互联网的发展是无国界、无边界的,利用好、发展好、治理好互联网必须

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但有一些人对网络空间

主权存在模糊认识。

有人认为,主权具有天然排他性,强调网络空间主权与互联

互通的互联网精神相冲突,将导致全球互联网碎片化;有人认为,网络空间主权

与网络自由相对立,一些国家出于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需要设立防火墙,会阻碍

信息的自由流动。

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

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不利于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网络空间主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社会,网络信息技术已

渗透到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网络空间与现实空间、网络安全与国家安

全紧密联系、不可分割。

从这个角度说,网络空间主权无疑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

成部分;尊重和维护各国网络空间主权,就是尊重和维护各国的国家安全、国家

主权以及国家核心利益。

正因如此,以窃取他国公民甚至国家领导人通信信息为

 

3

 

主要目的的“棱镜计划”,不仅被视为对他国网络通信自由的侵犯,而且被视为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侵犯。

因此,认为网络空间不应该存在主权,并不利于全球互联网治理。

主权国家是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要力量。

传统的国家主权确实具有天然排

他性,它对内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对外具有不可侵犯的独立性。

与之相反,

网络空间具有全球性和开放性,强调信息共享、通信自由等。

这也是一些人排斥

网络空间主权的理由。

但是,在看到互联网发展无国界、无边界的同时,我们也

要认识到当今全球互联网治理的主体仍然是主权国家。

如果一味强调网络互联互

通与网络自由,忽视甚至不承认各国的网络空间主权,各主权国家在全球互联网

治理中就会丧失话语权、主导权,就无法承担起治理主体的职责和义务。

因此,

维护全球互联网秩序、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必须承认和尊重各国的网络空

间主权。

与此同时,各主权国家在网络空间治理中也应深刻认识深化网络空间国

际合作、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主动承担起维护全球网络空间

秩序的主体责任,携手应对网络安全问题。

网民承担着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

网民都生活在一定的主权国

家中,作为主权国家的国民,都承担着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核心利益的义务,因而也承担着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义务。

这就要求网民不能一味强调自身的网络通信自由。

实践中,网民要维护网络空间主权,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能任意发布涉密信息或通过网络渠道泄露国家机密。

从现实情况看,一些网民正是在这个问题上触犯了国家法律,教训十分深刻。

广大网民应切实增强保密意识、国家意识,

切实维护网络空间主权。

(摘编自洪谊雅、林怀艺《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

4.下列关于“网络空间主权”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具有排他性,这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不相容。

B.“棱镜计划”否定了国家网络空间主权的存在,是对他国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

C.网络空间主权属于国家主权,具有权威性、独立性、全球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D.网民有维护网络空间主权的责任和义务,但并不否定他们的网络通信自由权。

答案D

解析A项,“这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不相容”说法错误。

原文说的是“有一些人对网络空间主权存在模糊认识”“这些观点事实上并没有正确把

 

4

 

握尊重各国网络空间主权与发扬互联网精神、维护网络自由的关系”。

B项,“‘棱

镜计划’否定了国家网络空间主权的存在”于文无据。

C项,“权威性、独立性”

是“传统的国家主权”的特征,不是“网络空间主权”的特征。

5.下列对原文论述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本文核心观点的前提条件和最终指向。

B.第二段对“网络空间主权”概念加以阐释,有利于下文进一步展开论述。

C.文章基于一些人存在的模糊认识展开,使说理更具针对性,富有说服力。

D.文章从国家和个人两个层面论述尊重网络空间主权的必要性,主次分明。

答案A

解析A项,“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是本文核心观点的前提条件”中

“前提条件”说法错误,只是“最终指向”。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有各国之间彼此尊重网络空间主权,才能携手构建起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

B.对网民进行网络安全应对与保密教育,是互联网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C.若听任“棱镜计划”这类事件发生,就谈不上维护健康的国际互联网新秩序。

D.各国进行网络空间治理既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也需要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答案B

解析B项,“是互联网发展和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说法过于绝对。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

表演传统曲艺,演唱流行金曲,展示手工技艺⋯⋯如今在成都的街头走一

走,也许你就能邂逅这些热闹的街头艺术表演。

快意拨弦,随性而歌,律动翩舞,生动、热烈、洒脱的街头艺术,为蓉城街头增添了别样色彩。

除了剧院、荧屏,城市露天公共场所也是孕育文化、成就梦想的地方。

们所熟悉的西单女孩、旭日阳刚等,都是从街头走向了更大的舞台、更广阔的天地。

但要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秩序的关系,有不少现实矛盾需要妥善处理。

此次成都向社会招募街头艺人,推行持证上岗、定点表演,为街头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安适的土壤,也为心怀梦想者创造了一个人生出彩的舞台。

街头艺术的规范有序发展,是一个城市文化特质的生动表达。

放眼世界,有不少城市都是因为生机勃勃的街头艺术而为人所向往。

伦敦著名的考文特花

 

5

 

园,被誉为街头艺术表演的天堂,也因此成为伦敦独特的文化名片;巴塞罗那的兰布拉大道,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更是让游客惊叹连连。

充满艺术性的街头表演,可以让城市文化更加丰富多元,帮助城市形成独特的文化气质。

将蜀中风流蕴于音符,将多元艺术展现于街头,相信这也会助力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形成城市新的文化景观、文化资源。

其实,不只是成都,上海、深圳等城市也都在陆续采取措施,推进街头艺

人的规范化、专业化管理。

为什么几大城市纷纷有此行动?

一方面,街头表演确

是城市管理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虽然街头表演对于城市形成轻松、有活力的

文化氛围大有裨益,但一些不分时段、不分场合的表演,也影响着城市的正常秩

序,对表演的时间、地点、内容等进行相应的规范,才能让其更好发展。

另一方

面,如今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更加多元化,如何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也在考验城

市管理者的治理智慧。

给街头表演一席之地容易,但要保证街头表演的长期有序规范,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

街头艺人的表演内容理当健康向上、传播正能量。

除此之外,街头表演的管理还涉及多方面问题。

从表演本身来看,就包括街头艺人内涵的界定、艺人形象的管理、节目内容的审核等,而从外部来看,市容、交通、环保、安全

保障等,哪一个环节都不可忽视。

只有在实践中对相关管理细节不断优化,各方协调形成合力,才能让街头表演有序发展、精彩绽放。

城市管理是门科学。

文化发展有其规律。

“城,所以盛民也”,文化是城市的阳光雨露。

文化充盈,才能让城市生长出更多的可能性。

从禁止街头艺人卖艺,到如今越来越多城市给予街头艺人合法化身份,对待街头艺人态度的转变,体现了城市管理理念的更新,体现着城市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包容开放的城市正在给予文化多样发展更加广阔的空间,而多样的文化也在充盈着城市的气质内

涵。

城市不仅能长出高楼大厦,还能处处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

(摘编自张凡《健康丰富的文化为城市添彩》)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曲艺、流行金曲等多彩的街头艺术表演让蓉城大街小巷都变得热闹起来。

B.生机勃勃、缤纷多彩的街头表演让伦敦、巴塞罗那成为世界名城,为游客所

向往。

C.增加优质的文化供给,以满足人们对文化多元的需求,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

 

6

 

智慧。

D.街头艺人的形象、表演内容的积极健康向上,是街头表演的最重要的管理内

容。

答案C

解析A项,表述“都”扩大了范围。

B项,街头艺术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质,

而非使之成为世界名城的原因。

D项,原文并没有强调这些内容最重要。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街头艺术为城市添彩这一话题,文章重点论述了街头艺人表演的有序管

理和发展。

B.文章以西单女孩、旭日阳刚为例,说明城市露天公共场所能为街头艺人成就

梦想提供舞台。

C.通过对比中西街头艺术表演情形,文章具体阐释了街头表演对营造城市文化

氛围的作用。

D.文章从街头艺术切入,论及街头艺术管理的必要性,指出健康丰富的文化为

城市添彩。

答案C

解析“通过对比中西街头艺术表演的情形”错误,原文没有采用对比论证。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街头多元艺术能够形成成都城市文化特质,有助于成都文创产业发展,新文

化景观形成。

B.如果相关部门在市容、交通、安全等方面提供保障,街头表演就能长期有序

规范发展。

C.处理好街头表演和城市管理的关系,让管理规范化、专业化,体现着城市管

理能力的提升。

D.一个文化充盈的城市,能为人们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这也体现出了城市的

包容和开放。

答案B

解析表述绝对,“市容、交通、安全等”只是提供保障的外部条件。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9分)

关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众说纷纭,巫起源说是其中之一。

中国文明以农耕

 

7

 

文明起家,巫就成了中国文化的母胎。

在一个无法迁徙的农耕部落中,如何消融自然的变化所引起的恐慌,就是这个群体顺利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

人类社会要通过一系列反复的宗教节日与自然发展取得协调一致,“在庆祝节日时,人类社会积极地参加进了季节变化所表现出来的宇宙危机中”。

在顺利度过这个宇宙危机的仪式中,巫无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他是宇宙危机以及协调危机仪式中的唯一解释者,他阐发着来自宇宙自然之神的意见以及宇宙危机协调的效果,他的阐释决定了部落是生活在希望还是恐惧中。

在氏族部落时期,巫是部落的领袖,因为通神而为大家信服崇拜,享有崇高的权威。

巫即是萨满,在满语中是智者,也就是拥有智慧的人。

但是此智者非希

腊之智者。

希腊智者运用理性和知识,找出对方的逻辑漏洞,在辩论中取胜。

满则相反,他的智慧不来自理性和经验,而是来自神灵的启示。

萨满通过一种类

似舞蹈的仪式,使神灵附在自己的身上,此时萨满和神灵即为一体,萨满说的话

就是神灵的启示。

巫如果想成功解读危机和灾难,在部落平民的眼中,就必须看到危机被解决的实际效果,如洪水退去、干旱结束、日食的太阳完全出现。

如果巫身上仅仅是无理性的疯狂,显然无法实现这么重大的功能。

所以巫除了在仪式中的动作和神灵附体式的颤抖之外,还要有关于天文、农业甚至医病的知识和技能。

那么巫就成了当时知识的掌管者,他们负责解释任何一个引起恐慌的非自然事件,并且使人们看到这种解释的效果,从而使他们从恐惧中走出,进入正常的生产中去。

中国诸子百家的起源,古代史书一直认为诸子出于王官,是周王室的王

官流落于民间而成。

其实王官之学也是巫,因为周王室“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所以巫在那个时代是一切事物的核心,百官皆由巫出。

巫的一切规范和知识也就成为后来一切知识的起源,中医起源于此,天文历法源于此,史源于此。

所以中

国文化简言之,上层出于巫的理性化,巫到底层就成了民间信仰。

著名哲学家李泽厚认为,在中国,巫的理性化完成的标志是周公旦的制礼作乐,它为中国文化传统奠定了根基。

中国文化是在巫的根基上发展起来的,我们的社会、政治、文学等等,

都与其有着密切的关联。

巫造就了中国文化的特征,也形成了它特有的结构。

在当下中国的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崇尚独立和透明规则的现代工商文化的建立,使

 

8

 

巫文化慢慢退出。

它被工商文明取代,不能不说其生命力仅限于特殊的时代背景,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裕,人的心态势必转变,那么巫文化也就逐渐让步于现代文明。

(摘编自李道南《巫:

中国文化的根基》)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农耕时期,人们对于自然变化的恐惧,为巫体现其决定性作用提供了基础。

B.农耕部落中,举办宗教节日是人们希望与自然发展取得协调一致的一种努力。

C.巫在宇宙危机的协调中起着独一无二的作用,他是宇宙自然之神意见的阐发

者。

D.巫解读危机取得成功的标志是洪水退去、干旱结束、日食的太阳完全出现。

答案D

解析过于绝对,“洪水退去、干旱结束、日食的太阳完全出现”只是对巫所解

读危机的部分举例,而非全部。

1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巫所具有的现实意义为前提,阐明了它对中国文化产生重要意义的原

因。

B.文章通过比较希腊智者和萨满的异同点,突出了萨满作为智者的非理性特点。

C.文章中引用“国之大事,惟祀与戎”,是为了论证中国诸子百家起源于巫的观

点。

D.文章在强调巫的重要性的同时,并不回避其局限性,体现了作者思考的严谨

性。

答案B

解析文章只比较了二者的不同,并没有分析相同之处。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巫如果要保持在部落中的地位,就必须具备满足平民某些功利性需求的能力。

B.作者认为,周王室的王官流落民间是中国诸子百家的起源,王官之学也是巫。

C.巫有理性化和成为民间信仰两个发展方向,前者为中国文化传统奠定了根基。

D.巫有其时代局限性,物质丰裕和人的心态变化是它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

答案A

解析B项,“周王室的王官流落民间是中国诸子百家的起源”不是作者的观点;

C项,从原文看,李泽厚认为“为中国文化传统奠定根基”的是周公旦的制礼作

 

9

 

乐;D项,巫退出历史舞台的根本原因是时代的发展。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9分)

最近,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了官司。

有人批评其质量堪忧,

有人质疑其在数字化过程中,将一些珍贵的原声母带交给日本公司,使这些母版文物有可能被盗录和损毁。

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

然而此次事件,使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工程得以进入公众视野。

保护音像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集体记忆,通过数字化方式保存我国珍贵的音像档案意义重大,但关键在于其获得永久性保存后,如何才能变成活的文化?

在全球化、信息化、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资源面临着双重悖论。

第一重悖论,在全球化时代,大众流行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掘墓人。

同时,全球化时代又呼唤传统文化的复兴。

以电影、电视、流行音乐为代表的大众流行文化,用“全球通用”的审美标准席卷全球,鲸吞蚕食各国各地区传统文化的生

存空间,迅速消弭多样性、异质化的地方性文化。

这种全球趋同化的大众流行文化浪潮,使得很多非西方社会的民族和人群,愈益面临失去独特文化身份的危险。

只有接续传统文化的根脉,复兴传统文化资源,我们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站稳脚跟,获得文化身份和价值情感认同。

第二重悖论,信息化、数字化既给传统文化的生存发展带来威胁,也为其重焕生机提供契机。

为什么从前人们喜欢看戏,现在不喜欢呢?

这变化的背后就是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

在信息、交通都不发达,文化娱乐活动匮乏时,建立在地域文化基础上的传统文化,得以较好地传承发展。

随着信息和交通的便捷,尤其是进入信息化、数字化时代后,地域色彩浓厚的传统文化面临巨大冲击。

当人们打开智能手机,就可以观看电影、电视、视频时,很多人就不愿意走进剧院看那些古老的地方剧种了。

传统戏剧如此,其他领域和门类的传统文化亦然。

但是,信息化、数字化是一种技术力量,它们打破了传统文化的传播限制,使其

有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获取知音。

如3D全景声京剧电影《霸王别姬》,从2014年登陆好莱坞杜比剧院后热度一直不减。

这种蕴藏着强烈独特的民族文化基因密

码、原汁原味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文化语境里被认同、被赞叹,真正走向了世界。

对于传统文化的抢救、保护和传承,一定要跳出“死文化”的陈旧观念,不能把传统文化变成活标本、木乃伊。

要充分借助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

 

10

 

借助大众流行文化巨大的承载力和传播力,使传统文化以鲜活的形态,渗透到人

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成为大众文化趣味、艺术审美的一部分。

唯有如此,传统文

化才能再度获得复兴和繁荣。

(摘编自封寿炎《数字时代,传统文化如何保护传承》)

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因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

而惹上官司。

B.不只是传统戏剧,其他领域门类的传统文化也面临着信息化、数字化所带来

的严重威胁。

C.信息化、数字化的技术力量改变了人们的文化娱乐方式,很多人不愿走进剧

院观赏戏剧。

D.文中用“木乃伊”形容通过数字化方式获得永存后却因脱离大众而失去生命

力的传统文化。

答案A

解析A项,因果不当。

将主观可能当作客观事实。

从文中第一段“可能被盗录

和损毁。

谁是谁非,当事人各执一词”及后面论述,不能得出“中华有声历史资

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是质量堪忧且存在盗录和损毁母版文物的可能”这两个原

因。

1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由中华有声历史资料数字化工程惹上官司引出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工程

这个话题。

B.文章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资源在当下所面临的双重悖论,挑战大于机遇,富

有辩证性。

C.文章以3D全景声京剧电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