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58940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163.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docx

小升初分班考试讲义

基础知识

——病句、标点、衔接

 

学习目标

1、病句的修改

2、标点符号的使用

3、语句衔接的应用

 

课前热身

从前是没有标点符号的,文章都是连在一起的,某人外出做生意,写了一封信并寄钱回家;寄钱三百吊买菜烧孩子小心带和尚田租等我回去收。

其妻不识字,请一识字者帮读,此人一读:

“寄钱三百吊,买柴烧孩子,小心带和尚,田租等我回去收。

”还没有读完,其妻已经急晕过去了,幸好一秀才路过,见状忙再看信,将正确的意思读出来:

“寄钱三百吊,买柴烧,孩子小心带,和尚田租等我回去收。

”这才避免了一场悲剧......

知识精讲

知识点一:

病句

语序不当

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病句的类型结构混乱

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

语序不当常见的情况有:

例1: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棉花的生产"应为"生产的棉花")

例2:

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应将"几千年前"调至"文物"前后的"的")

例3: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了。

(应将"任意"调至"欺侮"之前)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例:

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

("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

例:

纪念三领先节的到来。

("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不能是"到来")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

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

("严肃"不能修饰"研究",可以改为"认真"、"慎重"等)

4、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

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农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应将"国家"改为"行为)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例如:

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

("既然"和"也"不能搭配使用,应将"也"改为"就")

(三)成分残缺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

由于她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应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她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

(2)缺谓语

例:

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

(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

(3)缺宾语:

例:

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

(应在"敢搏"后加"精神")

(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

例:

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

(应在"获得"前加"夏季"以限制时间)

(5)关联词语残缺:

例:

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

(应在"时间"前加"尽管"一词)

2、赘余

(1)主语多余

例:

我们的革命前辈,为了人民的利益,他们流了多少血,献出了多少宝贵的生命。

(前边有了主语"革命前辈",因而"他们"不必要有。

(2)谓语多余:

例:

同学们正在努力复习,迎接高考到来。

("迎接"的是"高考",而不是"到来",故应删去。

(3)宾语多余:

例:

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钧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

("的地方"多余,应去掉)

(4)附加成份多余:

例:

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

("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以删掉一个)

(四)结合混乱

(1)句式杂糅

例:

你不认真学习,那怎么可能有好成绩是可想而知。

(把反问句和判断句式糅在一起,破坏了句子结构和语气的完整。

如果用反问句,应是"那怎么会有好的成绩呢?

"如果用判断句,应是"成绩不好是可想而知的"。

(2)语句杂糅

例:

上海文艺出版社会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蜇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

(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要去掉句末的"作者之手")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

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这种主张"到底是指"接受",还是"反对",交代不清。

2、句子歧义:

例:

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究竟况是"妹妹"心里着急呢?

还是"爸爸""妈妈"心里着急呢。

还是"妈妈"心里着急呢?

可在"爸爸"和"妈妈"中间加逗号,也可在"爸爸"前加逗号)

(六)不合逻辑:

1、自相矛盾:

例如: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

应改为:

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2、范围不清:

例:

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应说"各学科的专家和其他人才")

3、强加因果:

例:

我两次看见他从这个工厂走出来,我才知道这个热心帮助病人的老人原来是个工人。

(凭两次看见老人从工厂里走出来就断定他是工人,理由不充分。

4、否定失当:

例:

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无时无刻"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知识点二:

标点

在初中阶段要掌握逗号、句号、顿号、分号、感叹号、问号、冒号、省略号、书名号、引号、破折号等标点符号的写法和用途。

在考试中命题多集中在综合考察,不单独考察一种标点符号。

从命题形式上看,以选择题居多。

考点多为判断标点的不同用法,以及在短文修改中加进标点的修改方式。

标点符号歌

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

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

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

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

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

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

书文名称要表明,前后加上书名号。

有些意思要省掉,可以加个省略号。

转折解释破折号,表示注释加括号。

标点符号要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一、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

(一)、点号表示词句的停顿和语气。

1.句末点号

句号[。

]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

问号[?

]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

叹号[!

]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2.句内点号

逗号[,]表示句子内部的一般性停顿。

顿号[、]表示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分号[;]表示一句话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冒号[:

]表示提示性话语之后的停顿,用来提起下文。

(二)、标号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

引号“”标明行文中直接引用,着重强调,特殊称谓,讽刺否定等的话。

括号()标明行文中注释的话。

破折号——标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等。

省略号……标明行文中省略了的话等。

书名号《》标明书名、篇名、报刊名等。

知识点三:

语句衔接

连贯题,所谓“连贯”,是指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语言的连贯属中考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考查内容。

连贯题对思维条理性、语言连贯性、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能力的要求都很高,是语言运用方面的考查重点。

一、排除法。

排除法就是先选择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填,把最明显的答案选择了之后,剩下的答案就是剩下的空了。

二、对应法。

这种题所采用的语段一般都是在上句与下句或上半句与下半句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我们只要抓住它们的对应关系就可以解答这种题了。

三、方位法。

这种题一般是一段按一定顺序介绍物体特点或者按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语段,我们只要抓住语段写作的方位顺序,即可解答这类题。

四、语感法。

所谓“语感法”就是凭自己的语感判断,根据上下句的语气来判断选择与之搭配的句子。

五、逻辑顺序法。

这种方法就是按上下文的逻辑顺序来排列语句的顺序。

六、顺藤摸瓜法。

这种方法就是按照作者介绍的顺序,根据它介绍的内容一句一句地排列。

例题解析

一、病句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到那个时候,我们看到的和听到的将是新技术伴随下的阅读时代的复兴。

B.科学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只能通过实地实验而得到,不是由自我检讨或哲理的清谈就可求到的。

C.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日益提高,城市景观花卉装饰已逐渐成为评价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综合素质。

D.成语之所以受到人们长期的喜爱,与其特有的文化内涵是分不开的。

【解析】A句中“复兴”不能听到,病句范畴属于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可去掉“和听到的”;C句句子成分残缺,没有宾语,可在“综合素质”后添加“的标志”;D句语序不当,“长期”应修饰动词“受到”而不是“喜爱”。

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B.解答这道题,首先要明确本题题干“没有语病的一项”,然后可用排除法找出有语病的三项,最后确定正确选项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难道能否认我们的意见是不正确的吗?

B.关于这件事的具体详情,以后再告诉你。

C.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D.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穆、和平。

【解析】DA项多用了否定词,B项介词“具体”和“详”重复,c项“虚心接受”与“广泛征求”应调换位置。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个句子。

(3分)()

A.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

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

C.实验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

D.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

2、标点

1.判断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①他为什么犯错误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

②是今天去好?

还是明天去好。

()

③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

()

④《〈孟子〉二章》选自“孟子•公孙丑”。

()

⑤请您代问爷爷、奶奶好?

()

⑥今天下午写《作文》,题目是:

《我的一天》。

()

⑦只有一张电影票,是你去,还是我去呢?

()

⑧我在黑夜中摸索,分不清哪是路?

哪是桥?

()

⑨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

还是指责他?

()

⑩三年的初中生活,有人问我什么最难忘?

我一时真答不上来。

()

【答案】正确的是③、⑦。

①句中问号应改为句号;②句中问号应改为逗号,句号改问号;④句中引号应改为书名号;⑤句中句末问号应改句号;⑥句中冒号应去掉,书名号改为引号;⑧句中前一问号应改逗号,后一问号应改句号;⑨句中前一问号应改逗号;⑩句中问号应改逗号。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别太过分以为我们“地大物博吧!

B.我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C.“畏惧错误是毁灭进步。

”怀特黑德的这句名言蕴涵着丰富的哲理。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答案】正确的是C。

A句中的引号应加在“地大物博”上,B句中的句号应用在引号里面,D句中的引号里的句号应去掉,并在后引号后加逗号。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

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在《新华日报》的《新潮》专栏中读到了很多优美的时文。

D.“唉!

”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答案】正确的是D。

A句中“三四里”是表示的约数,这中间的顿号应去掉,B句中的分号应用逗号,C句中后一个书名号应用引号。

3、语句衔接

1、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

_____“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峰奇观。

” 

  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B、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两侧,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

 

  D、门外两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

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

 

  【解析】这道题是从陈述对象是否一致的角度来考查语言连贯这一考点的。

不难看出,整个文段要描述的是南天门景象,因此,陈述对象自然是南天门了。

既然上文谈的是“门”,那么,下文只有以“门”起首的句子才能与之衔接,因此,可先排除A、C两项。

剩下的B、D两项,究竟选哪项才恰当呢?

只要看看文末的内容就不难选择了。

既然文末写的是对联内容,那么,上文只有以“对联一副”作结才能与之衔接。

这样,B项就当然成为正确答案了。

可见,要做好连贯题就必须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性。

 

2、 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的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

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

”从下面的四句中选出能与它衔接的句子。

 

  A、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D、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解析】从给定的文句中不难看出有两个不同的问题,前一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否定的,后一个问题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注意到这两点,选择衔接的答案就是应能够同时回答这两个问题的一项。

再看给定的选择,A、D两项是完全否定的,C项则完全肯定,它们都不能照应前面的内容,当然应当排除掉。

因此,只有B项才是正确的答案。

可见,要做到句子的连贯,就不能不重视前后照应。

 

 3、为画线处选择适当的句子,使上下文衔接。

 

  _______崖壁上有几处坟地,坟前立着的石碑许多已经破碎,字迹模糊;枯水季节,伏在江里的石头有的已经露出水面,周围一片寂静。

 

  A、一列青黛崭削的石壁夹江高矗,被夕阳烘炙成一道五彩的屏障。

 

  B、没有太阳,天气相当冷,藤萝叶子多已萎落,显得这一带崖壁十分瘦削。

 

  C、在夕阳的照射下,枯草和落叶闪着不定的光,崖壁像一道巨大的屏,矗立在江对岸。

 

  D、一行白帆闪着透明的羽翼,从下游上来,一道阳光射在对岸的峭壁上。

 

  【解析】给定语句中的荒坟残碑、瘦水枯石,构成了一种萧条、冷落、沉寂的情景氛围。

如果把握了这种基调,就不难解答这道题目了。

A项中的五彩屏障是暖色,C项中的夕阳落照也是暖色,D项中的“透明的羽翼”是亮色。

这三项都与给定语句中的冷清的氛围格格不入,只有B项的情景氛围才与给定语句中的氛围相同。

因此,答案当然是B项。

 

4、给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一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

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②把芬芳献给他人③以苦心孕育未来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②①④③B.④②③①C.③②④①D.①④③②

【解析】这里的叶、花、子、藕都有与之对应的精神品质:

叶——宽阔,花——芬芳,子——孕育未来,藕——寂寞地呆在泥土里。

所以这题应选B项。

5、2007年3月27日,北京奥组委发布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奖牌式样。

下面介绍奖牌的句子,排序合理的一项是()。

  ①奖牌背面镶嵌玉璧

  ②即站立的胜利女神和希腊潘纳辛纳科竞技场全景

  ③奖牌正面使用国际奥委会统一规定的图案

  ④奖牌的挂钩由中国传统玉双龙蒲纹璜演变而成

  ⑤玉璧正中的金属图形上镌刻着北京奥运会的会徽

  A.①②④③⑤B.③⑤①④②C.①⑤④③②D.③②①⑤④

【解析】这段话主要是介绍奥运会奖牌的式样。

其实做这道题只要抓住它介绍的方式就能理清它的顺序,这道题的介绍方式是先介绍奖牌的主体部分(中心),再介绍奖牌的局部(周围)。

在介绍奖牌的主体部分时,先介绍奖牌的正面,再介绍奖牌的背面。

所以这里应是:

奖牌正面的图案→奖牌背面的玉璧→玉璧正中的图案→奖牌的挂钩。

因此这题选择D项即可。

课堂练习

一、病句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热情表扬了刘明见义勇为行径。

B.有没有健全的体魄,是能够成为接班人的前提。

C.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在南联盟制造的血腥暴行,是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

D.他虽然超越了别人,那么,今后的任务就是超越自我。

解析:

CA项“热情”与“表扬”搭配不当,B项两面对一面,D项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2、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4分)()

A.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高考失败,小镜伤心极了,他多么希望知心朋友和他分享这无限的苦恼啊!

C.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上,人类就一直面临着两种挑战,一是来自人类本身,一是来自大自然。

D.考生在考场上专心答卷,而场外的老师和家长无时无刻都在焦急地等待。

解析:

13.C(A项“防止”和“不”形成矛盾,B项“分享”和“苦恼”搭配不当,D项“无时无刻”后的“都”应改为“不”)

3、修改下面病句。

(4分)

①老师为了培养我们,可真是废寝忘食、处心积虑。

②杨林同学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解析:

①去掉“处心积虑”或改为“操碎了心”、“呕心沥血”之类的词语②不仅在我班名列前茅,而且在全校也很突出(或:

把“全校”和“我班”调换位置)

2、标点

1.判断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①他为什么犯错误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

②是今天去好?

还是明天去好。

()

③好个国民党政府的“友邦人士”!

()

④《〈孟子〉二章》选自“孟子•公孙丑”。

()

⑤请您代问爷爷、奶奶好?

()

⑥今天下午写《作文》,题目是:

《我的一天》。

()

⑦只有一张电影票,是你去,还是我去呢?

()

⑧我在黑夜中摸索,分不清哪是路?

哪是桥?

()

⑨对这样的青年,我们是应该支持他?

还是指责他?

()

⑩三年的初中生活,有人问我什么最难忘?

我一时真答不上来。

()

【答案】正确的是③、⑦。

①句中问号应改为句号;②句中问号应改为逗号,句号改问号;④句中引号应改为书名号;⑤句中句末问号应改句号;⑥句中冒号应去掉,书名号改为引号;⑧句中前一问号应改逗号,后一问号应改句号;⑨句中前一问号应改逗号;⑩句中问号应改逗号。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别太过分以为我们“地大物博吧!

B.我心里默念道: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C.“畏惧错误是毁灭进步。

”怀特黑德的这句名言蕴涵着丰富的哲理。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功夫,有的是希望。

【答案】正确的是C。

A句中的引号应加在“地大物博”上,B句中的句号应用在引号里面,D句中的引号里的句号应去掉,并在后引号后加逗号。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在《新华日报》的《新潮》专栏中读到了很多优美的时文。

D.“唉!

”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答案】正确的是D。

A句中“三四里”是表示的约数,这中间的顿号应去掉,B句中的分号应用逗号,C句中后一个书名号应用引号。

三、语句衔接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密西西比河岸风光旖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

①西岸一望无垠的是草原  ②西岸,草源一望无际③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  

④像波浪一样逶迤着的是绿色⑤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的还是绿色 ⑥在天际同蓝天连成一片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2、填到横线上与上文衔接最好的一项是( )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宽约30米,从90米的层崖之巅猛扑下来,喷出如雹急雨,发出轰然巨响,__________________。

A.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把它称为天下第一瀑

B.因而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之为天下第一瀑

C.被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为天下第一瀑

D.把它称为天下第一瀑的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

 伏尔泰是各派思想的元首,一个新的纪元从伏尔泰开始,以前文明曾服从于武力,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文明将服从于思想,王权和宝剑折断了,光明取而代之

B.王权和宝剑折断了,光明取而代之,文明将服从于思想

C.光明取而代之,王权和宝剑折断了,文明将服从于思想

D.王权和宝剑折断了,文明将服从于思想,光明取而代之

【答案】

1、根据前后文意,应重点描写“草原”,突出草原的绿色,所以答案为A。

2、上文的陈述对象为“黄果树瀑布”,而A、B、D项的陈述对象均为“徐霞客”。

答案为C。

3、根据上文的“以前文明曾服从于武力”的句式特点和内容特点,A项的“(以后)文明将服从于思想”与之衔接最合适。

另外“光明取而代之”中的“之”该指代的是什么?

只能是“王权和宝剑”,因此,“光明取而代之”只能接在“王权和宝剑折断了”之后。

答案为A。

课后作业

1、病句

1、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①尽管我们很渺小,但应该必须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

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事晚年的保障;②对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

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③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

让我们昂起头,④对着我们这颗无数的美丽星球上的生灵,响亮地宣布——我很重要!

(1)第①处(),应删去的词语是

(2)第②处(),应在句末添加

(3)第③处(),应将

(4)第④处(),应调整为

【解析】

(1)词语赘余删去“应该”或“必须”;

(2)成分残缺在句末加上“的对象”(或“的人”);(3)搭配不当将“走进”改为“翻开”,或将“一页”改为“天地”(意合即可);(4)语序不当应将“无数的”放到“生灵”前。

2、修改下面一段话。

1 生物学家达尔文在英国乡村经常观察到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

凡是猫养的多的地方,那里的红三叶草就长得特别的茂盛。

2 猫和红三叶草,可以说是风牛马不相及。

3 这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4 悉心钻研的达尔文终于发明了这个秘密。

5 这样,田鼠多了,土蜂就少了,红三叶草传粉的机会就少了。

6 原来,红三叶草是专门靠土蜂来传粉的;而土蜂酿的蜜,常常被田鼠偷吃,还破坏了蜂巢。

7 鼠的天敌是猫,猫多了,鼠少了,土蜂就多了;红三叶草传粉多了,自然就长的繁茂。

【解析】句3中改“。

”为“?

”。

句4中改“发明”为“发现”。

句5和句6调换位置。

3、选出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国家队的一位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优秀的篮球教练来了。

B、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C、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列宁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D、这种种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的引起了讨论。

4、选出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B、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个问题的调查处理,都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

C、解放前,爸爸和哥哥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D、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这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5、选出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十月十一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出版了。

B、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二者缺一即不能入场。

C、可见对工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