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6148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95 大小:16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5页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5页
亲,该文档总共9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9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docx

发展背景与现状惠州西子论坛

 

惠州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3-2020年)

(征求意见稿)

 

广东省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研究院

二〇一四年六月十五日

目录

前言-4-

一、发展背景与现状-5-

(一)发展环境-5-

1、汽车智能化、轻量化及新能源汽车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5-

2、汽车制造和服务业成为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有效保障-6-

3、我省正加快推动整车和零部件产业协同发展-7-

4、惠州市培育和发展汽车工业是实现“尽快进入珠三角发展第二梯队”的战略举措-8-

(二)发展现状-8-

1、汽车产业初具规模,增速较快-8-

2、优势细分领域市场竞争能力较强-9-

3、产品对外贸易依存度有效降低-11-

4、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12-

5、产品前装配套程度较高-12-

6、职业教育体系较完善-13-

7、与电子信息和石化产业形成较好配套-13-

(三)存在问题-14-

1、产业链条薄弱,零部件配套体系尚未成形-14-

2、整车项目缺失,难以形成核心关键零部件企业集聚-15-

3、龙头零部件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增强-15-

4、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技能型人才外流现象严重-16-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17-

(一)指导思想-17-

(二)基本原则-17-

(三)发展目标-18-

1、总体目标-18-

2、产业发展目标-19-

3、县(区)发展目标-20-

三、主要任务-22-

(一)加快园区载体建设,优化产业集聚环境-22-

1、规划建设一批汽车产业区,促进大项目和产业集聚发展-22-

2、创新园区开发和管理模式,加快软硬件配套设施建设-23-

3、加强园区宣传推介,着力提升汽车品牌营销能力-24-

(二)推进自主创新,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24-

1、突破一批产业核心关键技术-24-

2、跟踪和参与关键技术标准制定-25-

(三)积极开展各类示范应用,探索创新商业模式-25-

1、开展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25-

2、开展信息消费和智慧城市示范应用-26-

3、积极融入整车配套体系-26-

(四)创新专业化招商模式,实施强链招商-27-

1、成立专业化产业招商机构-27-

2、大力开展多渠道招商引资-28-

3、制定和落实各项招商政策-28-

四、发展重点-29-

(一)突破发展整车制造业-29-

1、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29-

2、积极引进专用车、特种车、改装车及乘用车制造项目-29-

(二)加快发展汽车电子产业-29-

1、继续做大做强车载车身电子-29-

2、巩固发展汽车线束-30-

(三)提升发展核心关键零部件产业-30-

1、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30-

2、加快发展汽车发动机-31-

3、引进和培育其他关键零部件-31-

(四)培育发展配套类零部件产业-32-

1、“以商招商”,完善上游配件体系-32-

2、深化与石化行业融合发展,引进材料类配件项目-33-

3、深化与装备制造业融合发展,培育和引进精密制造项目-33-

(五)积极发展汽车服务业-33-

1、引进和培育新型汽车服务业-34-

2、培育汽车文化产业-34-

五、空间布局-35-

(一)总体布局-35-

(二)区域布局-35-

1、一核引领-36-

2、两带辐射-38-

3、三园突破-39-

4、四片联动-41-

六、重大工程-43-

(一)科研检测服务平台引进工程-43-

(二)精密制造服务集聚工程-43-

(三)金融创新服务工程-44-

(四)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应用工程-44-

(五)产品交易服务提升工程-44-

(六)汽车产业人才开发工程-45-

六、保障措施-46-

(一)加强组织领导-46-

(二)强化区域协同发展-46-

(三)加大政策保障-47-

(四)强化财政支持-47-

(五)强化用地保障-48-

(六)促进产业交流与合作-48-

附件1:

惠州市汽车产业发展重点项目表-49-

附件2:

全球汽车零部件前50强全国布局及招商目录-53-

附件3:

广东省部分整车企业主要配套零部件企业招商目录-63-

前言

汽车产业的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惠州市毗邻广州、深圳等两大汽车产业重镇,规划了多个汽车产业区,初步形成了以汽车电子、汽车线束、发动机及底盘零部件等为龙头的汽车产业集群,具备加快发展汽车汽车产业的比较优势。

为贯彻落实《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广东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3-2020年)》、《中共惠州市委惠州市人民政府关于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决定》,抓住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快推动汽车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惠州市新的经济增长支柱,促进惠州市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背景与现状

(一)发展环境

1、汽车智能化、轻量化及新能源汽车成为国际汽车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

汽车智能化占据汽车技术创新的制高点。

近年来,汽车产业内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将大幅拓展汽车附加值,超过90%的创新都与汽车智能化电子系统相关。

目前,汽车智能化进程中,汽车电子占整车成本的比例普遍为20-30%,高档车甚至达到50-60%,其中车载信息系统、车载娱乐与安全系统、车载导航系统、车载通信系统和上网设备等逐渐成为汽车的主流配置产品。

汽车轻量化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

研究表明,整车重量降低10%,燃油效率可提高6%-8%;重量每减少100公斤,百公里油耗可降低0.3-0.6升;重量降低1%,油耗可降低0.7%。

当前,基于全球节能减排战略,整车企业纷纷加大零部件轻量化研发。

汽车的轻量化实际是零部件的轻量化,未来零部件将进一步采用节能环保技术、选材注重新型替代材料,轻量化已然成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潮流。

世界各国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

为应对日益突出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世界各国纷纷加快部署,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出台各种政策,加快推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2013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突破239.5万多辆,增速达到35%,呈爆发式增长势头,新一代的节能环保汽车正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汽车技术革命。

2、汽车制造和服务业成为国家“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有效保障

汽车制造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

其产业链长、关联度高、就业面广、消费拉动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与整车配套的汽车零部件种类涉及电子、冶金、钢铁、机械、橡胶、物流、金融等100多个行业,强力拉动这些行业的内需。

2013年,中国汽车市场产销量均突破2100万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连续四年保持汽车销量全球第一;重点车企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6033.21亿元,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86%,成为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伴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快推进,我国汽车市场将逐步走向成熟。

汽车服务业的消费潜力巨大。

我国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截止2013年底,我国汽车保有量达1.37亿辆,31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其中北京、天津、成都、深圳、上海、广州、苏州、杭州等8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

按照国际惯例,汽车后续服务消费远超过购车费用,有40%的利润来自于汽车服务业,是产业链中最稳定的利润来源。

未来,伴随着消费市场的日渐成熟,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租赁、汽车物流、零售及售后服务、二手车交易、汽车再制造等为代表的汽车服务领域也将蓬勃发展。

3、我省正加快推动整车和零部件产业协同发展

我省率先实现日系、欧系、中系整车并举发展的产业格局。

2013年,我省整车产能290万辆,产量约230万辆。

结合省内整车企业的产能规划,预计到2017年,我省整车企业规划产能约400-500万辆。

目前,我省云集了广州本田、广州丰田、东风日产、广汽乘用车、比亚迪、广汽日野等整车厂商;另外,一汽大众(佛山)基地、北汽集团(广州)公司、北汽福田(佛山)基地、长安标致-雪铁龙(深圳)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为汽车零部件厂商的配套布局带来了广阔的拓展空间。

我省汽车零部件的前装配套水平不高。

目前,广东省拥有主要零部件企业800多家,已具备发动机及零部件、动力传动装置、悬架制动装置、车身零部件、汽车电子、转向系统等零部件制造能力,但前装配套水平不高。

广汽-丰田的国内零部件配套体系的155家零部件供应商中,我省零部件企业仅71家,省外企业为84家。

广汽-丰田、广汽-本田、东风-日产等三大合资整车企业的主要零部件配套企业在华投资的195家企业中,仅有68家落户省内。

2013年,省政府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汽车零部件产业,要突出产业布局、贸转工、国产化和政策扶持。

4、惠州市培育和发展汽车工业是实现“尽快进入珠三角发展第二梯队”的战略举措

2013年底,市委市政府发布《关于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决定》,明确提出培育壮大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汽车和新能源、现代服务业四大产值超千亿元的支柱产业。

加快推进惠阳、博罗、大亚湾等汽车产业园规划建设,力争在新能源汽车项目上有所突破,着力打造省级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力争到2017年,汽车和新能源产业总产值达到1100亿元。

(二)发展现状

1、汽车产业初具规模,增速较快

目前,惠州市尚无整车制造企业,但汽车零部件产业初具规模,实现平稳发展。

2013年,惠州市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50家,规模以上企业38家,规模以上汽车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11.3亿元,增长24.8%,实现增加值71.4亿元,增长28.0%,实现销售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18.5%。

其中年销售额超亿元汽车零部件企业26家,超10亿元企业9家。

图1惠州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工业总产值分布

资料来源:

惠州市统计局、惠州市汽车工业办公室提供,广东省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研究院整理

2、优势细分领域市场竞争能力较强

车载电子和汽车线束生产居全国前列。

2013年,惠州市车载电子和汽车线束领域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88.5亿元,约占全市的60.5%。

目前,惠州市车载电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集聚了德赛西威、华阳通用、华阳多媒体等知名企业,其中德赛汽车电子系列产品在前装高端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国内第一。

汽车线束领域聚集了住润电装、住成电装、古河汽配、金山电装、住电电装、津惠等龙头企业,为丰田、本田、日产、长风猎豹和三菱等多个汽车品牌配套。

车联网技术创新和应用初步形成。

惠州市汽车电子企业加快升级转型,形成了以德赛、华阳、凯越为代表的车联网创新产业联盟,建设车联网及应用创新产业基地。

目前,华阳集团、德赛集团分别投资1.2亿元、5000万元推动车联网应用支撑平台关键产品、平台研发及商业化运营,将为物联网产业、汽车电子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惠州市发动机及底盘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

逐步形成了以比亚迪、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普林司通为主的发动机及底盘零部件生产基地。

2013年,惠州市发动机及底盘零部件领域的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约70亿元,约占全市的22.5%。

其中,东风本田完成汽车发动机零部件和底盘部品603万台(套),成为该公司东南亚最大的发动机零部件生产基地。

比亚迪完成汽车发动机产量12万台,5T19变速器7.5万台,产业发展后劲强大。

普林司通形成年产子午线轮胎达182万条。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初具雏形。

惠州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涵盖了整车生产、电池、电机以及电池关键材料等领域。

在新能源整车方面,惠州市正在推动京兰动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亿纬赛恩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

在动力电池方面,惠州市拥有比亚迪电池、亿纬锂能、TCL电池、德赛电池等一批在国内有较强竞争力的动力电池和电池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生产企业,电动汽车电机研发与产业化方面国内前列。

图2惠州市汽车零部件工业总产值结构分布

资料来源:

惠州市统计局、惠州市汽车工业办公室提供,广东省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研究院整理

3、产品对外贸易依存度有效降低

2013年,惠州市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以内销市场为主,占比91.5%,对外贸易依存度进一步降低,抵御全球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

目前,德赛西威、华阳通用、比亚迪电池、东风本田零部件、金山电装、住成电装、东风易进等零部件龙头企业的零部件产品都是以内销市场为主。

其中,东风本田零部件的内销市场比重超90%,华阳通用的内销市场比重超70%,德赛西威的内销市场比重超70%。

图3惠州市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内外销市场结构

资料来源:

惠州市统计局、惠州市汽车工业办公室提供,广东省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研究院整理

4、产业集聚效应初步形成

经历多年的发展,惠州市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分布在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惠城区等三大集聚区域,并初步形成了以仲恺、惠城为主的汽车电子和汽车线束产业集群,以仲恺、大亚湾为主的发动机、底盘及汽车空调等关键零部件产业集群,以仲恺、大亚湾、惠东为主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图4惠州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分布

资料来源:

惠州市统计局、惠州市汽车工业办公室提供,广东省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研究院整理

5、产品前装配套程度较高

惠州市汽车前装主要企业包括华阳、德赛西威、金山电装、住成电装、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比亚迪汽车零部件等。

华阳的车载导航娱乐系统年销量在国内排名第一。

德赛西威能够为国内众多合资、自主品牌配套车载娱乐系统。

金山电装、住成电装主要为增城南沙的丰田本田广汽配套线束,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主要为本田内部配套发动机部件,比亚迪发动机主要为比亚迪内部配套发动机,长丰汽车零部件主要为长丰汽车配套线束、转向器。

图5惠州市汽车零部件市场结构

资料来源:

惠州市统计局、惠州市汽车工业办公室提供,广东省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研究院整理

6、职业教育体系较完善

惠州市是广东省开展职业教育最好的地区之一,拥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职业技术学校39所,高技能人才、技术工人储备、培训体系健全,中职教育处于全省领先地位,通过校企合作,可为汽车相关企业配套大量的熟练技能人才,目前惠州市各类技能型人才数量达到45万。

7、与电子信息和石化产业形成较好配套

惠州是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自主创新能力强、人才集聚效应、产业配套能力强,为车载娱乐系统、车联网等产品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提供良好的配套支撑。

惠州形成了以中海壳牌和中海油项目为龙头的石化产业链,可提供涂装(汽车用油漆、表洁用品等)、内饰(隔板、地毯等)、功能部件(电动座椅、车用塑料燃油箱、汽车后视镜等)等汽车零部件生产所需的涂料、塑料原料。

(三)存在问题

1、产业链条薄弱,零部件配套体系尚未成形

惠州市汽车零部件企业虽然数量较多,但缺乏部分关键零部件环节龙头企业,存在产业集中度低,产业规模不大等现象。

除汽车电子、汽车线束外,在发动机、传动系统、车身及附件、车内装饰、电子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领域产业规模仍然较小,整体产业链条薄弱。

另一方面,惠州市汽车零部件产品种类较多,但关联度不大,企业异地外协件较多,零部件配套体系尚未建立。

比亚迪发动机、东风本田零部件等一级零部件供应商的下级配套仍主要依赖异地采购,缺乏本土系统的零部件二级、三级零部件供应企业。

图6惠州市汽车产业链全景图

资料来源:

惠州市汽车工业办公室提供,广东省现代汽车产业发展研究院整理

2、整车项目缺失,难以形成核心关键零部件企业集聚

目前,广州、深圳、佛山三地已经聚集了广州本田、广州丰田、东风日产、广汽乘用车、比亚迪、广汽日野、一汽大众、北汽福田、长安标致-雪铁龙等整车制造项目,促进了一大批核心关键零部件企业相继布局在整车基地周边。

而惠州市一直缺乏客、轿及载重车类整车制造项目,很难促进整车的一、二级核心关键零部件企业及其配套体系落户惠州。

3、龙头零部件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有待增强

惠州已经形成了国内领先的汽车电子产业集聚地,德赛集团、华阳集团等汽车电子类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较好;而东风本田汽车零部件、比亚迪汽车零部件、长丰汽车零部件等零部件厂商是为汽车整车厂商内部定向配套,体系比较封闭,对当地产业的带动作用有限。

整体而言,惠州市超10亿产值企业下游零部件采购规模还不够大、开放性不足,产业链间上下游企业联系松散,影响企业的运营成本和规模扩张,也阻碍区域内产业链各环节间的协作。

同时,尽管华阳、德赛等龙头企业近年持续加大在研发的投入,但惠州市汽车零部件产业整体研发力量仍然相对薄弱,大部分企业缺乏相应的研发机构,技术投入主要集中在试验与检测方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惠州市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能力的提高,导致辐射带动和集聚作用较弱。

4、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技能型人才外流现象严重

惠州市毗邻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发达城市,整体经济环境、生活配套设施、人才优惠政策等相比这些城市有较大差距,导致企业在经营管理、设计研发等高端人才引进和留住方面均面临很大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

同时,惠州市的人力成本较珠三角发达城市仍处于较低水平,技能型人才更愿意到这些城市发展,外流现象严重。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惠州汽车电子及核心零部件制造业的比较优势,以惠州市汽车产业园、惠州市车联网应用创新产业基地建设为主线,以重大项目引进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为突破口,加大惠州自主品牌新能源整车企业的培育和扶持,优化产业政策环境,加强新能源汽车示范应用带动,加快技术研发和商业模式创新,大力培育具有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的企业,完善上下游配套及服务体系,推动整车及零部件产业高端化,使汽车产业成为惠州市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二)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针对重大项目引进和培育等,发挥政府的引导和协调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环境。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龙头企业和项目带动产业集聚,提升自主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实现惠州市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统筹规划,错位发展。

深化省市联动机制,统筹部署全市汽车及零部件发展规划布局及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推进惠州市汽车产业园、惠州市车联网应用创新产业基地建设。

各产业园区实施差异化定位,以一体化、专业化等方式合作引资引智,共建与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的对话机制,加快引进国内外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和配套体系。

应用牵引,示范带动。

利用好国家新能源汽车试点推广、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实施一批带动作用大、具有本地特色的新能源汽车、车联网应用推广工程。

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创新商业模式,通过应用示范,积累经验,以点带面,促进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等优势产业领域加速发展。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重点扶持拥有汽车电子及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的本土龙头骨干企业,巩固和扩大现有汽车产业优势。

重点扶持拥有核心技术有实力的本土新能源汽车企业,实现惠州新能源汽车整车的突破。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汽车整车企业以及一批有实力的汽车零部件集团,建立较完善的汽车产业配套体系和服务体系。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打造建设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惠州市汽车产业园,打造产业链完整、产品技术先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汇聚的汽车产业高地。

2、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7年,惠州市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到2020年达到1000亿元。

——整车制造业:

引进培育1-2个大型汽车整车项目,到2020年形成产值超150亿元的整车制造基地。

——汽车零部件:

逐步掌握发动机、变速器等动力总成、驱动电机、车身电子及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

到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产值达到450亿元,引进培育1家年产值超50亿元的独立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一级供应商),整车同步开发能力和模块化供货能力显著增强。

到2020年,全市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产值达到700亿元。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研发实现重大突破,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和燃料电池汽车的技术显著提升,培育和引进一批具有国内竞争力的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

到2017年,新能源汽车产值达50亿元,初步建立适应电动汽车发展要求的配套设施网络、产业支撑体系和政策环境。

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值达150亿元。

——汽车服务业:

到2020年,汽车金融、物流、租赁、装潢和改装等领域的汽车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汽车零售和售后服务、二手车交易等领域的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培育和引进一批有较强影响力的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企业工程技术中心。

3、县(区)发展目标

——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到2017年,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210亿元,到2020年达到380亿元。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到2017年,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135亿元,到2020年达到180亿元。

——惠城区:

到2017年,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到2020年达到150亿元。

——惠阳区:

到2017年,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到2020年达到85亿元。

——惠东县:

到2017年,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32亿元,到2020年达到100亿元。

——博罗县:

到2017年,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8亿元,到2020年达到80亿元。

——龙门县:

到2017年,汽车产业总产值达到5亿元,到2020年达到25亿元。

表12013-2020年惠州市各区县汽车产业发展目标(亿元)

县、区

2013年

2017年

2020年

发展重点

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38.1

210

380

着力发展汽车产业总部经济,各类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汽车电子和车联网、LED汽车灯、汽车服务贸易、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等。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

79.2

135

180

培育和引进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动力总成、传动系统、新能源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逐步完善上游配套体系。

惠城区

74.3

100

150

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和汽车服务业,继续做大做强汽车线束、汽车电线、连接线、钢帘线、扬声器、车载语音导航等

惠阳区

1

10

85

全力引进有实力、著名品牌汽车制造企业。

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汽车零部件精密制造、新能源动力电池核心正负极材料制造、功能性玻璃等

惠东县

17.8

32

100

重点发展新能源整车企业,新能源电池及控制系统、电机及控制系统配套企业。

博罗县

0.9

8

80

重点引进乘用车、商用车、专用车、客车等领域的大型优质汽车整车及配套企业

龙门县

-

5

25

重点发展省内整车的零部件配套企业

合计

311.3

500

1000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园区载体建设,优化产业集聚环境

1、规划建设一批汽车产业区,促进大项目和产业集聚发展

加快建设惠州市汽车产业园,争取国家、省政策资源,支持全市汽车产业集聚发展。

结合省内汽车产业的整体走势和分布特点,按照“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推动各县(区)规划建设一批汽车产业专业园区,坚持不懈地发展汽车产业。

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华阳集团、德赛集团、亿纬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