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6215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docx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1

教师教育教学理论学习

(1)

一、教育法规 、教育教学方法原理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2.下列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内容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4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上是如何规定的?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5、 义务教育法在语言文字方面对学校是如何规定的?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6、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共几个阶段?

都是什么?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7、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8、义务教育法对从事义务教育的教师有何要求?

 

(1)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和发展师范教育,加速培养、培训师资,有计划地实现小学教师具有中等师范学校毕业以上水平,初级中等学校的教师具有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毕业以上水平。

  

(2)国家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对合格教师颁发资格证书。

师范院校毕业生必须按照规定从事教育工作。

  (3)国家鼓励教师长期从事教育事业。

教师应当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水平,爱护学 生,忠于职责

9、、义务教育法对教师的权利是如何保护的?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采取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给予奖励。

10、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对学生人身权和人格权的是如何保护的?

 

(1)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应当适应全体学生身心发展 的需要;

(2)学校和教师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3)对 品行有缺陷、学习有困难的儿童、少年应当给予帮助,不得歧视

材料分析题

1、某校初中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

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

次日高某在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

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

李老师解释说:

“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

他是从家中出走的,与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请问:

(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

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

为什么?

  

(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

《教师法》规定,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2、于漪老师在上一节语文公开课时,当她讲到课文中“一千万万颗行星”时,一个同学发问:

“老师,‘万万’是什么意思?

”惹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于老师见状便问大家:

“大家都知道‘万万’等于‘亿’,那么,这里为什么不用‘亿’而用‘万万’呢?

”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过来,没有人再发笑了,大家都认真地思考起来,并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大家讨论完后,于老师进行了总结。

最后老师又问了一句:

“请大家想想,今天这一‘额外’的收获是怎么来的呢?

大家要感谢谁呢?

请让我们用掌声表达对他的谢意!

”大家把目光转向那位同学,对他鼓起掌来。

请分析上面教学片断中体现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答案解析】:

(1)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该教学案例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教师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使学生的兴趣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善于引导他们积极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中教师利用一学生的提问诱发同学们的思考,鼓励学生自己找答案。

这正是启发性原则在实际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应用。

  

(2)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使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获得身心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

本案例中教师使用了教学方法中的谈话法,即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

该案例中教师很好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们的思维兴奋,通过问题的启发诱导,让学生一步步地获取新知,并在最后进行了归纳,使知识系统化、科学化,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知识。

教师最为常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是教育科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被观察者心理活动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启发性原则:

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脑、动口、动手去掌握知识,并且能够把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实践中去。

写作题(本大题20分)   请以《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题,写一篇论述文。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不少于800字。

[写作提示]所谓自主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明确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并努力使自己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当学生乐于学习,对学习建立自信心时,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学,才能成为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培养兴趣,自主学习。

(2)转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3)激发学习内部动机,保持自主学习的持久动力。

(4)发展元认知,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5)教师多进行思维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6)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育写作题(16分)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可教吗。

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道德养成途径之我见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将美德与知识等同,由知识的可教而得到美德可教。

但是美德又不仅仅是知识,美德可以是知识以外的东西,是一种人们践行道德的见识。

这样,美德就不可能仅仅通过德育的说教与学习就可以获得。

在《普罗塔哥拉斯》中苏格拉底也曾提出过美德不可教的命题,前后矛盾。

道德究竟可教吗?

我认为,道德不是单纯由教得来的,但道德是在有教育的环境中养成的。

   我认为道德养成途径有三条:

基本知识的传授;专门的道德知识的教授;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

    这三条途径的地位是不同的,其中占首要地位的是榜样的树立与环境的习染。

由于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社会化进程和受到社会各个方面(如家长、教师、同伴、媒体等)的影响,社会氛围无疑在个体道德认识和情感体验及价值判断中占重要地位。

关怀理论注重人的情感的关注与培养,通过关怀与理解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人文精神的环境,经验会在个体的心理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使个体更有可能在看待和对待他人时充满温情。

 其次是基本知识的传授。

这里的基本知识是指除专门的道德知识以外的知识,并且是指在学校中进行的有组织地学习知识,既包括学科知识,又包括活动课程知识。

虽然各个学科有各自的主要教育目标,但道德教育必然会不可避免地隐含其中--普通课程的学习可以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给学生造成影响,从而影响其对道德的情感体验。

如对汉语的学习,使个体常常会沉醉于其优美的文字,产生对祖国独特文化的热爱,这种热爱极有可能在社会行为中转化为维护社会公德的言行,体现了一个人的道德。

对一般知识(非德育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一个人的眼界,转变其思维方式,使其自然而然处于一种高姿态。

因而,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更宏观的把握,而不是只看到表面的、暂时的利害和个人的得失,从而提高了个人的道德境界。

活动课程不仅可以获取知识,同时也把道德实践包含在内,使课程的道德教育功能更全面。

 再次为道德知识的教授。

道德知识偏重于教而非育,是对社会行为规范的总结与体系化,是独立的德育过程。

这种专门知识自成体系,是有意的研究结果,对于培养受教育者道德意识,规范受教育者行为有一定作用,但易流于教条主义和口号化,使人产生厌烦甚至抵触情绪。

 道德是每个人所应追求的品质,但其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生要做的功课。

学校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对于学生的道德养成,应提供良好的氛围。

6、《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第三条“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之规定。

7、所谓“异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方面均存在差异。

异质分组不同于随机分组,是人为地将不同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的学生分成一组,或根据某种特别的需要对“异质”进行分组,从而缩小各小组之间的差距,以利于开展游戏和竞赛活动。

 “同质分组”,是指分组后同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在体能和运动技能上大致相同。

二、《古今教育名言集锦》

我的教育名言是“身教重于言教“解析:

考查教育名言,实际上是考查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的,因为教师识记最牢的名言就是自己所践行的教育理念。

简要谈谈您对自己喜欢的这条教育名言警句的理解。

(4分)答案:

“身教重于言教”,意在强调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的影响。

一个严谨的教师,认真的教师,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教师,就会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学生,感化自己的学生;否则,一个性情暴躁,工作浮躁的教师是很难教育学生沉稳、扎实、严谨的,即使进行这样的说教,也是苍白无力的。

(一)关于教书育人“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陶行知)

(二)关于为人师表   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孔子)2.身教重于言传。

(王夫之)(三)关于爱岗敬业  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职工作上成为一种艺术家。

(爱因斯坦)   4.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

(马卡连柯)

(四)关于启发式教学 求知欲,好奇心.这是人的永恒的,不可改变的特性。

哪里没有求知欲,哪里便没有学校。

(苏霍姆林斯基)(五)关于因材施教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

(陶行知)(六)关于教学方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达尔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陶行知)(七)关于创新与实践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

(陶行知)(八)关于养成性教育

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

(狄德罗)(九)关于人道主义教育

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苏霍姆林斯基)  2、教育植根于爱。

(鲁迅)(十)关于情感教育 没有情感,道德就会变成枯燥无味的空话,只能培养出伪君子。

 (苏霍姆林斯基)

2、(十一)关于成功教育 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马卡连柯)

分析说明题   1、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鼓励他们亲自实践

(2) 放弃权威态度,在班上倡导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使集体创造力得以发挥(3) 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4) 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造性思维训练(5) 延迟判断,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创造(6) 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7) 鼓励学生独立评价,即用自己的标准评价别人的想法,不要受其他人的影响或暗示(8) 训练学生的感觉敏锐性(9) 重视提问,既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认真对待;也向学生提一些不拘泥与课本的问题,以刺激学生的思维。

10) 尽可能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概念、观点以及材料、工具等(11) 注重对学生挫折忍受力的培养。

(12)注重整体结构,把知识系统地教给学生。

 2、简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心理品质,及这些心理品质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作用。

(1) 合作及民主的态度

(2) 仁慈、体谅(3) 有忍耐心(4) 兴趣广泛(5) 和蔼可亲( 6) 公正无私(7) 有幽默感(8)言行稳定一致(9) 有兴趣研究学生问题(10) 处事有伸缩性(11) 了解学生、给予鼓励(12) 精通教学技术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要形成道德品质,就必须使知情意行这些心理成分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品德形成是这些心理成分共同发生作用的综合过程。

但在培养道德品质的过程中,这几方面心理成分的培养并不是齐头并进的。

一般认为,在品德形成和发展中,应沿着知情意行的顺序进行。

但由于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年龄阶段特征,影响道德品质发展的因素又是多方面且相互影响的,因此在道德教育中要选择最需要、最迫切、最有效的方面入手。

例如,可以通过阐明道德概念从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开始,也可以从激发道德情感入手,还可以从行为技能和习惯的训练起步。

所以,道德品质的培养可以有多种开端,但最终还是要使各种心理成分都得到发

 4、小芳的家住在农村,在村里的小学上五年级。

一天,爸爸突然对她说:

"明天你不要去上学了,到小卖部给你妈帮忙吧,你妈一个人忙不过来。

"小芳听了后,伤心地哭了。

她想念书,她舍不得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

但是,她又不能不听爸爸的话,只好不去学校读书了。

老师了解到小芳的情况后,找到了小芳的爸爸,劝他让小芳继续上学。

小芳爸爸说:

"女孩子比不得男孩子,读书多了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让她在家里干点活呢。

再说了小芳是我的女儿,让不让她上学得由我说了算。

"请问:

小芳爸爸的说法对吗?

小芳的爸爸都违反了哪些规定?

  不对。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9条规定: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5条规定: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让孩子上学接受教育是法律规定的父母必须履行的义务,而且法律规定,女孩和男孩享有平等的权利,不能歧视女孩。

小芳的爸爸让小芳中途辍学的行为是违法的。

听了老师的话应当让小芳赶快回到学校继续读书。

如果不改正的话,当地政府应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并责令他送小芳返回学校上学。

另外,为保护儿童受教育权利,国家还禁止工厂、商店、个体户等雇用不满16周岁的儿童。

简答题  1.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教育目的是针对所有受教育者提出的,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教育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学生的特点。

    2.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如何?

教学目标是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工作时,希望受教育者达到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

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他们彼此相关,但不能相互取代。

目的与目标根本不同,目标可以测量,而目的是不能测量的。

简答、论述题  1、某老师经常因为学生不完成作业而请学生家长到学校予以批评。

请用新课程的理念,对老师的做法发表你的看法。

    第一,这位老师的做法是不恰当的,经常请家长到学校予以批评,实际上是借制裁家长来惩罚学生,更容易导致师生的对立,起不到预想的促进作用(4分)。

第二,新课程强调要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说明对待学习的态度上存在问题,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3分)。

第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学习态度的方法有许多,比如谈心沟通法,师生沟通,互相尊重,消除学生的对立情绪,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励发现法,努力发现学生某些方面的长处、优点,通过激励学生发扬长处,自觉认识到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制定改进学习的方法和策略

 2、针对教学中存在的过于注重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谈谈你的改进措施。

 首先,在教学中对知识产生的过程讲解清楚,采取科学的讲授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理解(4分)。

其次,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教学法中由具体然后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成为学生自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辅以必需的练习,以巩固知识,提高认识(4分)。

第三,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积极创设环境,让学生共同参与到对知识理解的讨论中,使学生发现问题,缩小差距,加深理解,掌握并巩固知识(4分)。

         

 3、有的老师参加新课程培训后感慨地说:

“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教材改革。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认识。

第一,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教材改变只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部分,不能完全等同于新课程改革(4分)。

第二,新课程改革除了改变旧的教材,还包括课程目标的改变(2分),教学方法和  学习方法的改变(2分),评价方法的改变(2分),课程管理制度的改变等(2分)  

 4、分析论述“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这一新课程理念。

  第一,“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 第二,要贯彻落实“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展开论述,

(2)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展开论述);(3)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展开论述(4)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展开论述)       

5、为什么说教育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手段?

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手段。

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技术的手段。

6、在教学中如何才能保持学生稳定的注意力?

①要利用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②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要富有艺术性。

③教师讲课要富有激情,以此感染学生。

④要排除影响、分散学生注意力的因素。

7、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那些专业知识素养?

1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人文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和生活知识):

这是因为:

第一,各门学科的知识都不是孤立的,科学技术呈现出综合化的趋势;第二,当代中学生兴趣广泛,求知欲强;第三,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增多,问题意识增强;第四,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

2精深的专业知识:

教师的学科知识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

教师必须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学科的基本结构和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学科的发展动身和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及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3宽厚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

教师不仅要掌握教育科学、心理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知识,而且要自学地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结合起来,与自己的风格融为一体,形成教育和管理的技巧与艺术。

8、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素养:

1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2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3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4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5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6较高的教育机智7教育科研能力

9、教师应具有哪些个性素养:

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个性品质,以便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诸如热情、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有幽默感、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合群合作、公平客观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案例分析    1、王安石在《伤仲永》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农民的孩子叫方仲永,五岁能写一手好诗,后来由于没有受到恰当的教育,他的良好的素质逐渐泯灭了,到了二十岁时,他写的文章就很一般了。

      请用心理学的有关原理说明儿童心理发展与先天因素及后天教育之间的关系。

这说明先天素质只提供了儿童知识才能发展的自然前提,但不是决定条件。

①儿童心理的发展,主要是受社会生活条件、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社会生活条件、生活环境,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就不一样的。

②社会生活条件、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常常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来实现的。

③但是教育的主导作用,又不能离开儿童自身的积极活动9主观努力)和心理发展的内部因素(先天素质)。

“外因通过内因取作用”。

2、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常有这种情形:

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不论学生回答得对与否,教师一概肯定,“你真行”,“你真棒”,“你真了不起”,或一律送上小礼物以示奖励,或给以热烈的掌声。

   请你评判一下这种作法的得与失。

  

(1)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提倡激励性评价。

(2)对学生好的言行给予肯定和表扬,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各种能力的培养,能让学生在快乐中认识周围的人和事。

(3)对学生的回答要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对学生创造性的回答一定要肯定和鼓励,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要有具体的意见,鲜明的观点。

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一定要认真指出来。

恰当的、客观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

(4)但上述教师这样做的结果很容易使学生形成模糊的概念,对学生的错误结论不加以纠正,模糊的概念不加以澄清,这不能不说实在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欠缺。

其实,过多外在的奖励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

总之,赏识教育不能“赏过了头”。

  3、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1)培养学生主动地学习,鼓励他们亲自实践  

(2)放弃权威态度,在班上倡导学生相互合作、相互支持,使集体创造力得以发挥   3)鼓励学生广泛涉猎,开阔视野,使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灵活运用4)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创造性思维训练  5)延迟判断,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去创造  6)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7) 鼓励学生独立评价,即用自己的标准评价别人的想法,不要受其他人的影响或暗示  8)训练学生的感觉敏锐性  9)重视提问,既对学生的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认真对待;也向学生提一些不拘泥与课本的问题,以刺激学生的思维。

  10)尽可能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概念、观点以及材料、工具等。

11)注重对学生挫折忍受力的培养。

十八大提出的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于素质教育(选择、填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 党的教育方针 ,以提高   国民素质 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   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 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  建设者接班人  。

1、什么是素质教育?

 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3、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什么?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什么是素质教育?

及其内涵:

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