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6216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5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docx

锦华实验学校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附答案

锦华实验学校2015-2016学年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2(2015•辽宁大连)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O3B.Cu(OH)2C.CaOD.NH4NO3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小,空气质量越好

B.空气中的CO2含量过多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约含氮气78%,氧气21%,其他气体和杂质约占1%

D.空气中的稀有气体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反应,曾被称为“惰性气体”

4核电站中可用硼酸(H3BO3)吸收中子,阻断核辐射。

硼酸中硼元素的化合价是()

A.+1B.+2C.+3D.+4

5(2015·广东)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厨房煤气管道漏气,马上打开抽风机

B.冬天关闭门窗用煤炉取暖

C.实验桌上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6(2015·山东潍坊)“绿色化学”有助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下列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风力发电

B.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并填埋处理

C.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D.使用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7古代“银针验毒”的原理是4Ag+2H2S+O2

2X+2H2O,X的化学式为(  )

A.Ag2OB.AgSC.Ag2O2D.Ag2S

8在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可能是单质

B.在该反应中丁一定没有参加化学反应

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D.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丙的质量

9(2015·成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

B.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C.图书档案起火宜用水基型灭火器扑灭

D.不慎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10关于电解水的实验中,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该实验可以证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C.实验中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试管1中的气体是氢气

11已知某氮氧化合物中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则该化合物是()

A.NO2B.N2OC.NOD.N2O3

12(2015·湖北黄冈)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的常用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发生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分子、原子可以构成物质,所以物质一定是由分子、原子构成的

C.可燃物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所以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定能燃烧

D.化合物是含有不同元素的纯净物,所以含有不同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13下列有关元素符号“Cu”表示的意义中错误的是()

A.一个铜原子B.一个铜元素C.铜D.铜元素

14(2015·广州)用如下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结论

B.该实验使用了相同的可燃物

C.该实验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不燃烧,红磷燃烧

D.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15氢氧化钠溶液能和二氧化碳反应,右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气体从b端通入,收集氧气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D.在a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2个符合题意)

16节能减排对发展经济、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下列措施不符合“节能减排”理念的是()

17走进化学实验室,同学们能够学会最基本的操作。

以下操作不正确的是()

 

A.读取液体体积B.倾倒液体C.过滤D.制取二氧化碳

18以下事实对应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实

解释

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

CO2分子很小

C

物体的热胀冷缩

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

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

分子可以再分

19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Mg—镁B.2Na—2个钠元素

C.3Fe2+—3个铁离子D.4N2—4个氮分子

20人在剧烈运动后,血液中会产生较多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使肌肉酸痛。

放松一段时间后,由于乳酸与吸入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从而使肌肉的酸痛感消失。

下列关于乳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乳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B.乳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C.乳酸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D.乳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三、填空题(共20分)

21(6分)江西龙虎山因特有的丹霞地貌被誉为“中国红石公园”,其红色砂砾岩由石灰岩、氢氧化铁、石膏等成分组成。

请用恰当的化学用语表示下列带点部分:

(1)石灰岩中含有的钙元素。

(2)石膏主要成分硫酸钙中含有的阴离子。

(3)岩石呈红色是含氢氧化铁所致,氢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

22(6分)

(1)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的操作是。

(2)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的方法是。

(3)“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是化合物,是维持生命必不可少的物质

B.水是一种很好的溶剂,能维持人体的体液平衡

C.水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D.水中氧元素含量很高,能提供人体所需的氧气

23(8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1)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示意图。

①实验时,取下橡皮塞,点燃红磷迅速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橡皮塞,待反应结束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填序号)。

A.使用的红磷量不足  B.装置气密性不好C.实验中弹簧夹没有夹紧

(2)目前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是三大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

①燃烧化石燃料会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不仅如此,还会造成资源的浪费。

因此,我们既要节约使用化石燃料,又要开发利用新能源。

②我国已经开发和推广使用乙醇汽油,其中含乙醇10%,使用这种乙醇汽油的好处是

(写出一点)。

四、实验题(共26分)

24(14分)根据下列装置图,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图中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用的装置为(填序号),检验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3)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时,应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停止加热时,应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

(4)实验室还可以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

常温下,在试管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不能使木条复燃的是。

A.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

B.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二氧化锰

C.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硫酸铜溶液

D.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少量红砖粉末

25(12分)下列装置用于实验室中CO2的制备、净化、检验,最后收集一瓶干燥的CO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药品选择的探究实验,记录如下:

组别

药品

实验现象

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很快

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

产生气泡速率缓慢并逐渐停止

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

产生气泡速率适中

从制取和收集的角度分析,一般选择第(填序号)组药品,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则C中所盛放的物质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反应过程中将弹簧夹关闭,在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4)E收集方法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

五、计算题(共14分)

26(6分)在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微量元素的摄取。

碘元素对人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碘盐

配料:

氯化钠、碘酸钾(KIO3)

含碘量:

(20~30)mg/kg

保质期:

18个月

食用方法:

勿长时间炖炒

贮藏指南:

避光、避热、密封防潮

上图是某地市场销售的一种“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

(1)“食用碘盐”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碘酸钾(KIO3)中钾元素、碘元素的质量比是。

(3)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7(8分)用100gKClO3和MnO2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反应前测得MnO2占混合物总质量的25%,反应一段时间后,又测得MnO2占30%。

求:

此时分解的KClO3的质量是多少?

制得的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解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涉及燃烧,燃烧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涉及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涉及雨打风吹、花落的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涉及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C解析:

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

O3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不属于氧化物;Cu(OH)2是由铜、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CaO是含有钙、氧两种元素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NH4NO3是由氮、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

3C解析:

C中所述空气中成分的含量是按体积分数计算的,而不是质量分数。

4C解析:

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由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的原则得硼元素的化合价为+3。

5C解析:

煤气泄漏,遇到电火花易发生爆炸,因此不能打开任何电器;煤燃烧不完全产生有毒气体一氧化碳,不能关闭门窗;油密度比水小,燃着的油会浮在水面上无法与空气隔绝,故A、B、D不正确;酒精着火,用湿布覆盖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C正确。

6B解析: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消除污染,大力发展风力发电,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污染,故选项A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废旧电池集中回收正确处理,会减少污染,但填埋处理,废旧电池中含有的重金属会造成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故选项B做法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提倡骑自行车或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可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减少环境污染,故选项C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使用可降解塑料可有效减少塑料废弃物的产生,减少环境污染,故选项D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

7D解析:

由化学方程式4Ag+2H2S+O2

2X+2H2O可知,反应前银原子的个数是4个,反应后应该是4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氢原子的个数是4个,反应后是4个;反应前硫原子的个数是2个,反应后应该是2个,包含在2X中;反应前氧原子的个数是2个,反应后是2个;故每个X中含有2个银原子和1个硫原子,X的化学式是Ag2S。

8C解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

在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的前提下,如果某物质的质量分数发生了改变,则该物质的质量实质也发生了相应改变,由此可以判断:

甲、乙物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减小,则甲、乙物质的质量减小,可推断甲、乙为反应物;丙物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后增大,则丙物质的质量增大,可推断丙为生成物;丁物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后不变,则丁物质的质量不变,可推断丁为催化剂或无关杂质,由此可以得出该反应的表达式为:

甲+乙

丙,则该反应为化合反应,C正确。

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不可能是单质,A错。

在该反应中如果丁是催化剂,可能参加了反应,但不是作为反应物,B错。

应该说“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丙的质量”,如果甲和乙没有全部参加反应,则不能这样推求,D错。

9A解析: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可追溯到远古时代,A正确;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才能燃烧,可燃物燃烧的这两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燃烧才能发生,B错误;二氧化碳灭火器在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品损坏,常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起火,C错误;不慎碰倒酒精灯导致酒精在桌面燃烧,不能用水灭火,因水的密度比酒精大,加水后水沉到酒精下,不能灭火,应该用湿抹布盖灭,D错误。

10C解析:

实验中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是2∶1,质量比是1∶8。

11A解析:

根据氮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可求得氮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

,可知该化合物是NO2。

12D解析:

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氧气参加,如氢气与氧化铜反应,A错误;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B错误;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并且温度达到着火点,两个条件同时具备才能发生燃烧,C错误;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D正确。

13B解析:

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能论个数。

14D解析:

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白磷和红磷是两种不同的物质,白磷的着火点低,红磷的着火点高,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达不到红磷的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达到了着火点且与空气接触,能够燃烧,而铜片上的红磷因没有达到其着火点而不能燃烧,该实验只能得出可燃物燃烧需要温度必须达到其着火点这一结论,不能得出需要氧气的结论。

15A解析:

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收集氧气时,气体应从a端通入,选项A不能完成;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选项B能完成;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气体从a端通入,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选项C能完成;气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a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能测量气体的体积,选项D能完成。

16D解析:

私家车耗用石油资源,不符合“节能减排”的理念。

17A解析:

读取液体体积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18CD解析:

由于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所以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故A解释正确;由于CO2分子很小,所以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故B解释正确;物体的热胀冷缩,说明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分子大小并未变化,故C解释错误;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整个变化中分子本身并没有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不能说明分子可以再分,故D解释错误。

19AD解析:

Mg可以表示一个镁原子、镁元素、镁,故A正确;元素不讲个数,2Na表示2个钠原子,故B错误;3Fe2+表示3个亚铁离子,3个铁离子为3Fe3+,故C错误;4N2表示4个氮分子,故D正确。

20C解析:

乳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

3)∶(1

6)=6∶1。

21

(1)Ca

(2)

(3)

解析:

(1)注意书写元素符号要规范,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2)硫酸钙中的阴离子是硫酸根离子。

(3)注意化合价要标在元素符号正上方,并且符号在前数字在后。

22

(1)过滤

(2)煮沸(3)AB

23

(1)①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内,约到刻度1处②AB

(2)①温室效应

②节省石油资源

解析:

(1)①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是:

红磷燃烧消耗了集气瓶内的氧气,生成的是固体,使瓶内压强减小,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进集气瓶,集气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原来氧气的体积,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所以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烧杯中的水倒流入集气瓶内约到刻度1处。

②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偏低,可能的原因是红磷的量不足或者装置气密性不好,使氧气不能全部消耗或者外界空气进入,造成结果偏低,故选A、B。

(2)①燃烧化石燃料会使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造成温室效应。

②乙醇汽油是可再生能源,使用乙醇汽油的好处:

可以节约石油资源。

24

(1)集气瓶

(2)BC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已集满

(3)AC2KClO3

2KCl+3O2↑熄灭酒精灯(4)A

解析:

(1)仪器a是集气瓶。

(2)实验室制取CO2不需加热,发生装置选B;CO2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CO2能溶于水,收集装置选C;验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证明已集满。

(3)反应需要加热,发生装置选A;根据收集干燥的氧气,收集装置选C,而不用排水法收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停止加热,以防水回流,炸裂试管。

(4)二氧化锰、CuSO4溶液和红砖粉末对过氧化氢的分解都有催化作用,能快速产生大量的氧气,故选A。

25

(1)③CaCO3+2HCl

CaCl2+H2O+CO2↑  

(2)澄清石灰水    CO2+Ca(OH)2

CaCO3↓+H2O(3)A中锥形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4)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解析:

(1)实验室中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主要是因为二者反应速率适中,容易控制,并且药品价格合理等。

(2)实验室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和水,从而写出化学方程式。

(3)关闭弹簧夹之后,二氧化碳留在锥形瓶内,使得锥形瓶内气压增大,锥形瓶内液面下降,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

26

(1)混合物

(2)39∶127(3)59.3%

解析:

(1)碘盐中含有氯化钠和碘酸钾等不同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2)碘酸钾中钾元素和碘元素的质量比为39∶127。

(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27/(39+127+16×3)×100%≈59.3%。

27解:

反应前:

MnO2的质量为100g×25%=25g;KClO3的质量为100g-25g=75g。

反应后:

混合物的质量为25g÷30%≈83.3g;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00g-83.3g=16.7g。

设已分解的KClO3的质量为x。

2KClO3

2KCl+3O2↑

24596

x16.7g

x≈42.6g

答:

分解的KClO3的质量为42.6g,制得的氧气的质量为16.7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