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6280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docx

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复习题集第1710篇

2019年国家教师资格《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称为()。

A、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1节>班级管理的模式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管理的概念。

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管理方式,故选B。

2.“心不在焉,则黑白在前而不见,擂鼓在侧而不闻”说明人的心理活动过程离不开(  )。

A、感知

B、记忆

C、注意

D、思维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认知过程

【答案】:

C

【解析】: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注意这种心理状态。

3.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对象的间接性与概括性、认识方式的简捷性与高效性、认识的交往性与实践性、认识的教育性与发展性和(  )。

A、复杂性

B、差异性

C、有领导的认识

D、直接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2节>教学过程的本质

【答案】:

C

【解析】: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之一表现在学生的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传授、指导下进行以达到认识目的的,因此这种认识是有领导的认识。

4.与课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课外活动是()。

A、科技活动

B、学科活动

C、体育活动

D、社会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5节>课外活动的基本内容

【答案】:

B

【解析】:

学科活动是课堂教学活动的有力补充,是课外活动的主体部分。

因此,与课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课外活动是学科活动。

故选B。

5.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的教育思想的著作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大教学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教育学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亚里士多德被称为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民主主义与教育》是杜威的代表作;《理想国》是柏拉图的代表作;《大教学论》是夸美纽斯的代表作。

6.一位老师把自己当作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催化剂”,而不是权威者。

这符合(  )学习理论的观点。

A、建构主义

B、人本主义

C、信息加工

D、联结主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课程的概念

【答案】:

B

【解析】:

人本主义的学生中心模式又称为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在这个模式中,教师最富有意义的角色不是权威。

而是“助产士”和“催化剂”。

7.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是()。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马卡连柯

D、杜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1节>班级的含义

【答案】:

A

【解析】:

此题属于识记的内容,如若不记得,可以采用排除法,把握“文艺复兴”的时间段,排除B、C、D。

8.下列选项中,没有体现思维的概括性的是(  )。

A、借助思维,人可以认识植物与动物、动植物与人类的生态平衡关系

B、借助思维,人可以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一类,称为“枣树”

C、人们通过有关秦朝的历史资料和兵马俑等文物,回顾秦始皇时期社会政治发展的状况

D、内科医生之所以能诊断出人们的内脏疾病,是因为医生掌握了系统的医学诊断理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认知过程

【答案】:

C

【解析】:

思维的概括性包含有两层意思:

第一,能找出一类事物所特有的共性并把它们归结在一起,从而认识该类事物的性质及其与它类事物的关系。

比如,借助思维,人可以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而能结出枣子的树木归一类,称之为“枣树”。

第二,能从部分事物相互联系的事实中找到普遍的或必然的联系,并将其推广到同类的现象中去。

比如,借助思维,人可以认识植物与动物、动植物与人类的生态平衡关系;认识体温、生物电及血液成分等变化与人体健康状况之间的联系等。

C项所述体现了思维的间接性,即思维并不是直接通过感觉器官而是通过其他媒介来认识客观事物。

9.下面句子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它们耸立在悬崖断壁上,耸立在祟山峻岭的峰巅,只有那盘结在石崖上的树根在无声地向你述说,它们的生长是一次多么艰苦的拼搏。

B、甲虫在上面时而并行,时而倏地一下分道扬镳,又忽然有高有低地跑在几层复杂的立交桥的盘道上,沿着令人眼花撩乱的螺旋曲线,跑成了一朵光与影发育而成的旋转的五采莲花。

C、有一次,我突然接到你寄给我的印有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画相的名信片。

D、西山在朦胧中涂摸了一层娇红,轮阔渐渐清楚起来。

那娇红中又透出一点蓝,显得十分凝重,正配得上空气中摸得着的寒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节>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答案】:

A

【解析】:

A.“祟山峻岭”应为“崇山峻岭”。

B.“眼花撩乱”应为“眼花缭乱”,“五采”应为“五彩”。

C.“画相”应为“画像”,“名信片”应为“明信片”。

D.“涂摸”应为“涂抹”,“轮阔”应为“轮廓”。

10.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不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施蛰存说:

“孔孟思想,是一种思想,还是两种思想?

天下没有两个思想相同的人,孔孟思想,毕竟还是两家。

”(施蛰存《闲话孔子》)

B、“春节过后,稻米价格涨得非常快,已经超过了去年的最高点。

”央企相关人士表示:

“目前,我们已经达到了收购极限,仓库已全部装满。

C、面对许多大学毕业生工资低于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接受采访的大多数大学生都表示能够坦然面对,“毕竟这是由市场决定的嘛!

D、故乡啊,你记得吗?

还记得那个光着脚走在沙路上奔跑的小毛猴吗?

还记得从八月的枝头偷摘酸枣而划破衣服、扎破手指的小调皮吗?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节>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答案】:

B

【解析】:

句中冒号应改为逗号。

11.教完古诗《草》后,于老师扮演耳背的奶奶让学生背给她听,故意将“一岁一枯荣”听成“一岁一窟窿”,让学生纠正并解释。

这种课堂总结方法属于()。

A、自然式

B、归纳式

C、游戏式

D、悬念式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3节>教学方法

【答案】:

C

【解析】:

游戏式课堂总结指把游戏引入课堂,寓课堂小结于游戏中。

题目中于老师以扮演耳背奶奶的方式属于游戏式课堂总结。

12.根据现代基础教育的学校教学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的三个层面分别是(  )。

A、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B、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学期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C、学校教学系统设计、单元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设计

D、学校教学系统设计、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和单元教学设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5章>第1节>教学设计的概念

【答案】:

A

【解析】:

根据现代基础教育的学校教育活动领域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教学设计可以归纳为三个层面:

学科课程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

13.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参与性,通常以选修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的课程是()。

A、国家课程

B、学校课程

C、地方课程

D、拓展课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4节>课程类型

【答案】:

B

【解析】:

学校课程具有一定的适应性而且师生可以积极参与,又富有特色。

14.修车的工人把修车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和技术,应用到新的修车过程中。

这属于(  )。

A、顺应性迁移

B、高路迁移

C、低路迁移

D、重组性迁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学习理论

【答案】:

B

【解析】:

高路迁移是有意识地将某种情境中学到的抽象知识应用于另一种情境中的迁移。

15.一般来说,喜欢人云亦云,社会敏感性高,爱好社交的人属于(  )认知风格。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2节>认知方式及其差异

【答案】:

A

【解析】:

场依存型的人对事物作出判断时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容易受周围人们,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和干扰,善于察言观色,人云亦云意思是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属于场依存型。

16.张啸这次考试成绩非常差,老师找他谈话时,他分析近期由于喜欢上班内一名女同学,上课经常开小差,学习不够努力。

这种归因属于(  )。

A、不稳定,不可控制的外归因

B、不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

C、稳定,可控制的外归因

D、稳定,可控制的内归因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6节>学习动机理论

【答案】:

B

【解析】:

努力属于内部归因,是不稳定可控的。

17.建立学生档案的基本步骤是()。

A、整理—收集—鉴定—保管

B、保管—收集—鉴定—整理

C、收集—鉴定—整理—保管

D、收集—整理—鉴定—保管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2节>班主任的常规工作内容

【答案】:

D

【解析】:

建立学生档案一般分四个环节:

收集整理一鉴定一保管。

学生档案有两种:

集体档案和个体档案。

18.阶段性班级活动的内容随全校性的活动进程而变化,有利于班集体与全校的工作保持一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大局意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精神,也有利于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阶段性活动主要分为工作型活动和()。

A、班队会活动

B、竞赛型活动

C、值勤活动

D、晨会活动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3章>第3节>班级活动的基本类型

【答案】:

B

【解析】:

阶段性活动主要分为工作型活动和竞赛型活动。

故选B。

19.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

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4节>道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答案】:

B

【解析】:

权威阶段(5-8岁)也称作“他律期”。

该时期的儿童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把人们规定的准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而且根据行为的后果来判断对错。

有人称该时期为道德现实主义或他律的道德。

故本题选B。

20.教育的直接目的是()。

A、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B、培育“四有”新人

C、促进社会的发展

D、培养人的生存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教育目的

【答案】:

A

【解析】:

教育的直接目的是促进人的身心发展。

21.读书指导法是一种(  )的方法。

A、以引导探究为主

B、以直觉感知为主

C、以实际训练为主

D、以语言传递为主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3节>教学方法

【答案】:

D

【解析】:

在教学过程中,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和读书指导法等都属于以语言传递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方法。

22.研究者按照研究目的,合理控制或创设一定的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现象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研究方法是()。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个案研究

D、经验研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6节>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答案】:

B

【解析】:

实验法是按照研究目的,合理地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人为地变革研究对象,从而验证研究假设,探讨教育因果关系,揭示教育工作规律的一种研究。

2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

A、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B、归纳段落大意和中心思想

C、理解课文

D、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1节>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答案】:

D

【解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明确提到: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24.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

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5节>教师职业劳动特点

【答案】:

A

【解析】:

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点与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紧密联系。

示范性指教师言行举止都会成为学生仿效的对象,教师的人品、才能、治学态度都可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

故选A。

25.“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教学的()。

A、因材施教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3节>教学原则

【答案】:

A

【解析】: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句话反映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出自:

子曰:

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

人焉廋哉?

(论语为政篇一十章)

视其所以:

视其所以,就是看此人平常所作之事。

这是从近处看,只看眼前之事,尚不足以了解此人。

观其所由:

所由,是前日所行之事。

即是观非常之事。

这也可以说,从远处看此人如何办事,亦即由过去的特别事迹,进一步认识此人。

察其所安:

就前述所视所观之事而言,详察其办完事情之后,他的表情如何,以明其本意。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

26.下列哪个选项是迁移(  )。

A、学生刚学习一篇文章,教师带领学生用真实情景演示出来

B、学生学习解决一元二次方程,老师测验一元二次方程

C、学生学习古诗文后,老师让学生默写

D、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作业是两位数加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学习迁移

【答案】:

D

【解析】:

把计算一位数加法的方法迁移到两位数加法的计算方法上,属于学习迁移。

27.智力是由多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构成的心理结构系统,以()为核心。

A、注意力

B、观察力

C、记忆力

D、思维力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个性心理

【答案】:

D

【解析】:

智力是人们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其中思维力是核心。

28.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说明学生的认识具有特殊性,表现在()。

A、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

D、认识的领导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2节>教学过程的本质

【答案】:

D

【解析】: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认识的间接性:

学生认识的客体是教材,教材是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反映,即学生学习的内容是已知的间接经验;

认识的交往性: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是发生在师生之间的一种特殊的交往活动;

认识的教育性:

教学中学生的认识既是目的,也是手段,认识是发展的,认识中追求与实现着学生的知、情、行、意的协调发展与完全人格的养成;

认识的领导性:

学生的个体认识始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主要体现了认识的领导性,故选D。

29.小学德育的最基本方法是()。

A、榜样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C、品德评价法

D、陶冶教育法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4节>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德育的方法。

其中小学德育的最基本方法是说服教育法。

30.心理学具有()。

A、只有社会属性,没有自然属性

B、只具有社会属性

C、只具有自然属性

D、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心理学概述

【答案】:

D

【解析】:

心理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性质,是一门中间(或边缘)科学。

3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体现了个性的()特征。

A、整体性

B、独特性

C、可塑性

D、社会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1节>个性心理

【答案】:

B

【解析】: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是指世界上两个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是不存在的。

这里指的是个性的独特性的特征,故选B。

32.下列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

A、合理复习

B、位置记忆

C、亲自参与

D、学业求助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学习策略

【答案】:

B

【解析】:

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

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记忆术、缩减与编歌诀、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等。

33.20世纪50年代末,以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代表提出来的课程理论是()。

A、学科课程论

B、结构主义课程论

C、实用主义课程论

D、综合课程论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学习理论

【答案】:

B

【解析】:

布鲁纳提出的是结构主义课程论,强调学科的结构,故选B。

34.在学习过程中设置学习目标属于学习策略中的()。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组织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2章>第3节>学习策略

【答案】:

B

【解析】:

元认知策略包括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

元认知计划策略是元认知策略的一种,故本题选B。

35.王老师担任四年级班主任后,用了—个月的时间了解班级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兴趣爱好,并且建立档案,以此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王老师的成长阶段属于()。

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生存阶段

D、关注自我感受阶段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5节>教师专业发展

【答案】:

B

【解析】:

生涯关注理论的阶段不包括关注自我感受阶段,因此,可排除D。

关注生存阶段的老师非常关注自己的适应性,这是新教师应有的状态;在关注学生阶段,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

36.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关键期或最佳期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有一个最佳的时间段,这是由于人的身心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启示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适时而教。

即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及时地进行教育。

故选C。

37.三角形的重心是(  )。

A、三条高线的交点

B、三条边的中点

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

D、三条中线的交点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4章>第2节>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

【答案】:

D

【解析】:

由三角形的重心的定义可知,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即为三角形的重心。

而三条高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垂心,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是三角形的内心。

38.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教学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4节>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

【答案】:

B

【解析】:

将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和知识程序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课程计划和规定的时间,安排教师有计划地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其特点是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而个别教学和分组教学则相对费时、效率低。

39.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其中最高级的需要是()。

A、生理的需要

B、归属和爱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安全的需要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6章>第6节>学习动机理论

【答案】:

C

【解析】:

马斯洛需求理论中最高级的需要为自我实现的需要。

40.儿童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儿童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决定了教育工作要()。

A、循序渐进

B、有针对性

C、因材施教

D、抓关键期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

第1章>第1节>教育与人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所以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上,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进行教育。

故选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