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交通运输.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6455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泸州交通运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泸州交通运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泸州交通运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泸州交通运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泸州交通运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泸州交通运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泸州交通运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泸州交通运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泸州交通运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泸州交通运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泸州交通运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泸州交通运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泸州交通运输.docx

《泸州交通运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泸州交通运输.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泸州交通运输.docx

泸州交通运输

泸州交通运输

【篇一:

泸州市交通运输局】

泸州市交通运输局

单位性质:

国家机关所属行业:

交通运输/物流快递

点击率:

500

单位简介

联系方式

联系人:

人事劳资科

邮编:

646000

电话/手机:

2285263、2282882、2282655,电话:

2285263、2282882、2282655网址:

地址:

招聘职位

1职位名称学历大专工作经验两年以上年龄30岁以下

职位要求:

一、招聘条件

(一)政治素质好,品貌端正,遵纪守法,为人诚信,无不良记录。

(二)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有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和团队协作精神。

面试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报名咨询电话:

市交通运输局人事劳资科2285263;市交通运输局办公室:

22828822282655

【篇二:

泸州市“十一五”及2020年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

泸州市“十一五”及2020年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规划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对保障我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改善城乡人民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规划根据《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明确了未来5年我市综合交通体系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建设重点和主要措施,是统筹协调“十一五”期间全市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城市交通发展,促进运输资源优化配置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以“十一五”综合交通建设为重点并展望到2020年。

一、发展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十五”期间的发展成就。

“十五”期间是我市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瓶颈制约得到缓解,综合交通体系初步形成,有效地支撑了全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1.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增长。

5年间全市交通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7.43亿元,其中公路建设投资19.03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48.5%,水运建设投资1.3亿元,铁路建设投资6亿元,民航建设投资1.1亿元。

2.综合交通运输条件不断完善。

“十五”期间我市加强了以干线公路网络为重点的交通建设,综合运输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形成了以市区为中心,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快速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

公路:

到2005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达7143公里,居全省第五位,比“九五”末新增2487公里。

五年间,新改建了9条二级公路,建设里程275公里;绕城公路和泰安长江大桥开工建设,建成三级路网1181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1309公里;全市已实现100%的乡镇通公路;77%的乡通水泥路(油路);水泥路通村率达21%。

铁路:

隆黄铁路继续向前延伸,在建成隆泸铁路的基础上,又建成了全长27.628公里的泸纳铁路,全长77.59公里的纳溪至叙永段铁路(纳叙铁路)于2004年11月开工建设,将于2008年上半年建成通车。

2005年,货运量达105万吨。

航空:

泸州机场经改扩建已达4c级标准,候机楼面积5460平方米,航管楼面积2730平方米,新建了4.3公里的机场专用进港公路,已开通泸州至北京、广州、贵阳和昆明等地直达航线,通航里程达4000公里。

2005年,旅客吞吐量达10万人次,航班起降1700架次,水运:

境内长江干流及沱江、赤水河等7条支流,通航里程达926公里。

其中长江黄金水道在泸州境内流程136公里,占长江四川段的53%,合江至纳溪赵坝段102公里航道整治已完成,现已达三级航道标准,泸州港1000吨级船舶和3000吨级船队可全年昼夜通航并直航长江口。

先后建成了龙溪口一期国际集装箱码头、中海沥青原油码头、泸州火电厂大件码头、川天华危化品码头,一些散货码头增添或改造了装卸机械设备,水上集装箱运输实现了零的突破,填补了大件、原油、危化品水运的空白,并新改建乡镇客渡码头172座。

2004年10月,泸州港被交通部确认为全国28个内河主要港口之一,与重庆港并列为长江上游主要港口。

2005年底,泸州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58个,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33个,占用岸线长度10700米,年综合通过能力1000万吨,其中集装箱年通过能力2.5万标箱。

全市总运力已达26万载重吨,占全省总运力的近40%。

2005年,泸州港货物吞吐量736万吨,其中:

集装箱为21475标箱。

3.交通运输规模快速扩大。

随着综合交通运输条件的完善,运输能力快速提高。

2005年,全市交通运输完成客运量10416万人次,比2000年增长27.7%;客运周转量488641万人公里,比2000年增长31.9%;货运量3004万吨,比2000年增长45.8%;货运周转量254826万吨公里,比2000年增长142.6%。

通过开展治理超限超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创建平安畅通工程等综合整治活动,运输安全明显改善,运输市场秩序进一步规范。

4.交通运输企业活力增强。

“十五”期间是全市交通系统企业改制攻坚的五年,先后对5户国有企业和7户集体企业进行了改制,并对“九五”期间改制的泸州造船厂、泸州长江汽车运输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进行了彻底解决。

通过改制转换了企业的经营机制,激发了企业的活力。

(二)主要问题。

与全国尤其是川渝周边地区相比,我市交通仍存在着巨大差距,面临着不少的矛盾和问题,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一是交通基础设施质量不高,有待进一步提高。

2005年底高速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仅为1%,二级以上公路占公路总里程的比重仅为10.4%,远低于全国16%和15%的水平。

高档客车和高效低耗的重型货车、厢式货车、集装箱拖挂车和特种专用车辆比重低。

铁路体系不完善,支线建设滞后,配套设施不足,不能发挥整体运输优势。

民航机场硬件条件和装备水平总体较低,航线较少,航线密度不大,业务量偏小,受周边机场分流的影响较大。

航道等级低,常年通航能力差,岸线开发利用不尽合理,宜港岸线资源供求矛盾突出,港口码头较分散,功能单一,港口集疏运通道能力不够,辐射能力不强。

二是各种运输方式相互协作较差,综合效益不高。

目前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仍存在运输与设施不协调,管理水平及服务质量较差,运输市场体系不健全,规模化、集约化运输组织程度较低,运输工具及站场设施、安全救助装备、公共信息服务系统比较落后等问题,综合运输的整体优势还未充分发挥。

三是交通运输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

各区县之间仍缺乏便捷的综合交通通道,特别是叙永、古蔺两县路网密度和道路等级低,与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推进不相适应,还不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的需要,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任务还十分繁重。

四是农村公路建设滞后,建设管理任务十分艰巨。

2005年底,在全市14845公里农村公路中,等级公路仅占55%;8348公里村级道路中,绝大部分是机耕道,达不到公路技术标准;6488公里县乡公路中,有5608公里属中低级路面或无路面;还有636个建制村不通公路,有35个乡镇不通水泥路(油路),农村公路发展滞后,影响和制约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五是管理体制还不能适应交通持续、快速发展的要求。

现有铁路、高速公路管理体制、公路养护体制以及农村公路管理体制仍然制约着交通自身发展和综合交通整体效益的发挥。

部分收费公路收费还贷能力弱,负债率较高。

由于资金匮乏,地方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养护任务十分艰巨。

机场经营困难,还未形成良好的发展机制。

交通体制改革任务仍然艰巨。

二、面临的形势及运输需求预测

(一)“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1.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增长,运输需求不断增加。

“十一五”末,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500亿元以上,经济总规模不断扩大,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不断增加的物质文化需要不仅对运输需求与日俱增,而且对运输质量、时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合交通必须适应新的形势,在建设力度、运输结构和服务水平上下大力气,提供大能力、高质量的交通设施并与全市社会经济发展保持协调,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保障。

2.区域经济合作,要求交通运输给予有效支撑。

泸州是成渝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与川南经济区、成渝经济区、泛珠三角区域等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市场的扩大要求与相邻区域之间建立起高效、便捷、安全、经济的物流通道,这将给我市交通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突出农村交通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一五”交通运输的发展要统筹城乡,进一步解决农村公路通达问题,提高技术等级,改善通行条件,扩大农村公路客运班车的服务范围,促进城乡之间生产要素的流动,改善农村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4.构建和谐交通,对综合交通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

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在今后较长时期内,全市综合交通应当在运输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全面提高,为社会提供人性化交通基础设施,促进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更紧密、质量更高、速度更快、更

舒适、更方便,实现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协调发展,实现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与区域空间的协调发展,实现运输生产速度与运输质量的协调发展。

为社会提供公平共享、法治有序、便捷高效、安全可靠、环境友善的交通,创造安全畅通的运输及出行环境和秩序,遏制并减少交通安全事故。

5.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整体效益,适应现代化交通要求。

充分考虑“十一五”期间现代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趋势,准确定位,做好自身发展,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交通运输资源优化配置协调发展、优势互补和综合利用,实现在运输通道中的有序竞争,在运输枢纽上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最大限度地发挥综合交通的整体效益。

发挥交通运输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切实做到先行建设、留有余地、适度超前发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的需要。

6.资源约束加剧,交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交通建设要严格遵守国家土地保护、环境保护政策,节约用能,提高土地等稀缺或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效率,实现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二)“十一五”及2020年运输需求预测。

根据泸州市经济社会、交通运输历年发展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分析,采用弹性系数法对未来国民经济发展和交通运输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到2010年,预计客运量达到13515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30%;客运周转量达到606866万人公里,比2005年增长24%;货运量达到4308万吨,比2005年增长43%;货运周转量达到430774万吨公里,比2005年增长69%。

到2020年,预计客运量达到1834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达到761908万人公里,货运量达到7294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600220万吨公里(见表)。

预测结果表明,“十一五”期间全市客货运量将保持较快增长,其中货运增长快于客运增长。

必须继续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不断增长的各种运输需求。

三、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坚持发展和改革与提高并重的方针,合理布局,完善交通网络,优化运输结构,建、管、养、运并重,提高服务质量,推进智能交通,努力扩展交通普遍服务。

(二)“十一五”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扩大综合交通网络规模,在“大动脉”构建上取得重大突破,初步确立泸州在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交通枢纽地位。

强化城市功能分区,建立大城市基本框架。

加强港口集疏运体系建设,逐步形成区域性航运中心。

突出农村公路建设,全市通乡油路达100%,村通公路率达100%,加强铁路、公路、航空、城市公共交通等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培育和完善市场机制,基本形成分工合理的综合交通体系。

具体目标:

1.综合交通运输网规模。

到2010年,各种运输线路总里程达到10170公里,比2005年新增2000公里。

其中:

铁路总里程达到170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900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75公里),航道通航里程达到1000公里,使进出通道更加顺畅,综合运输布局更加完善。

2.客货运输量。

到2010年,客运量达到13515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3100万人;旅客周转量达到606866万人公里,比2005年增加118225万人公里;货运量达到4308万吨,比2005年增加1304万吨,货运周转量达到430774万吨公里,比2005年增加175948万吨公里。

3.运输服务。

初步建立客货运输服务体系,满足不同货种、不同层次旅客的运输需求;建立综合交通公众信息平台,初步建立货运代理,客货营销等运输服务中介体系;扩展普遍服务,高速公路贯穿全市四县三区,通公路的乡、村客运班车率分别达到100%和70%。

4.安全保障。

加强交通安全保障设施的建设,创造良好的出行秩序,建立交通安全预防监控体系和交通应急反应体系。

5.交通节能。

加快发展铁路和水上运输,淘汰老旧的汽车船舶,鼓励使用节能环保的交通工具和替代燃料,努力降低交通运输能耗。

6.公共交通。

提高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利用率,作好城市交通与干线交通设施的衔接。

(三)2020年远景目标。

到2020年,全市综合交通体系更加完善,交通网络进一步扩大,实现与全国各大经济区和大城市的快速联通,建成与国际接轨的运输市场体系,交通实现可持续发展,满足旅客个性化出行和货运专业化、集约化运输,全面适应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

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10000公里,其中:

高速公路达到350公里,有条件的乡到行政村通油路或水泥路,基本实现“村村通客车”。

全市铁路网规模迅速扩大,完善主骨架,建成多条支线,铁路营运里程达到450公里。

全市水运形成以长江、沱江、赤水河为骨架,形成干支结合,水陆联运,功能完善的内河航运体系。

航空网络进一步完善,通航里程达1.2万公里。

四、“十一五”发展重点和建设任务

(一)发展重点。

“十一五”期间,以构建综合交通体系为主线,重点加强干线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通道、城市组团间快速交通和农村公路、运输服务、保障系统等方面的建设。

(二)建设任务。

1.公路。

专栏1公路

●加快建设西南出海大通道泸州绕城环线。

●开工建设泸渝高速公路,力争开工建设川黔高速公路。

●完成通乡公路608公里、通村油路(水泥路)2114公里、通村公路1763公里,建成农村客运站71个。

●开展泸遵高速公路泸州段、宜宾至古蔺高速公路前期研究。

加快川黔高速公路、宜泸渝高速公路、西南出海大通道泸州绕城环线快速通道建设,尽快形成“一横一纵一环”的高等级运输公路主骨架。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和古叙矿区公路改造,适应新农村建设和古叙矿区综合开发的需要,加快佛宝和黄荆等景区旅游公路建设,基本建成旅游公路骨架,完善公路主枢纽站建设。

2010年全市公路总里程预计达9000公里,高速公路达到175公里,二级以上公路1000公里,新改建公路4790公里,加快农村公路建设,适应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实现100%的乡,50%的村通油路(水泥路),实现100%的行政村通公路。

5年间新增高速公路约100公里,完成县通乡公路608公里,乡通村油路(水泥路)2114公里,建成通村公路1763公里。

“十一五”期间公路建设投资约98亿元。

2.铁路。

加快隆(昌)黄(桶)铁路纳(溪)叙(永)段、泸州电厂专用线的建设,尽快启动叙大铁路、隆黄铁路、叙黔段及泸州集装箱码头专用线、纳溪港区支线铁路的建设,并对线路进行技术改造,基本建成能满足“煤电路化港”综合开发需求的铁路网,积极开展宜宾至贵阳线泸州段和乐宜泸渝城际铁路泸州段前期工作研究。

专栏2铁路

●加快建设隆(昌)黄(桶)铁路纳(溪)叙(永)段、泸州电厂铁路专用线●开工建设叙(永)大(村)铁路

●力争新开工泸州集装箱码头铁路专用线、隆黄铁路叙永至川黔界段

●加快成都至贵阳线泸州段、乐宜泸渝城际铁路泸州段、叙永至川滇界段(叙威铁路)、纳溪港区铁路专用线等前期工作。

3.民航。

继续按照规范化的要求对机场进行改造,改善网络,增强航空运输能力。

随着城市的发展,积极开展新机场预选址前期工作。

专栏3民航

●加快建设蓝田机场飞行区改扩建工程及机场安全整治项目。

●完成停机位扩建,停机坪达到5个。

●开展泸州机场迁建前期工作。

到2010年,年旅客吞吐量达15万人次,进出港航班2500架次,货邮吞吐量出港3200吨,社会运输周转量2000万吨公里。

“十一五”民航建设投资0.5亿元。

4.水运。

珍惜长江航运资源和码头资源,科学保护和利用长江岸线资源,加大港口建设和功能开发力度,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以集装箱、石化产品、煤炭、农产品等为支柱货源的港口群;完成长江干线(泸州段)航道整治工程,建成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的现代

【篇三:

泸州市水路及公路交通建设规划情况】

泸州市水路及公路交通建设规划情况

泸州地处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位于长江和沱江的交汇处,是全省唯一一个与滇、黔、渝三省市接壤的城市,具有独特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一、泸州水运基本情况

泸州港是四川省唯一的全国内河主要港口和国家二类水运口岸,是四川省规划的泸州-宜宾-乐山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第一大港。

港口的集疏运基础设施较完善,商检、海关、海事等机构健全,通关条件便捷,是出川大通道的门户。

泸州有长江、沱江和赤水河等河流航道18条,库区航道11条,通航里程1000余公里,其中长江干线泸州段136公里,并达到三级技术标准,常年可以昼夜通航1000吨级船舶,有宜港岸线37.6公里。

全市有现代化集装箱码头1个,全市总运力达28万载重吨,超过全省的40%。

2009年泸州港吞吐量完成1164万吨(集中集装箱完成60681标箱)已连续4年保持增长、连续4年突破千万吨大关。

泸州港集装箱码头建设情况

目前,泸州港集装箱码头拥有1000吨级(兼3000吨级)多用途直立式泊位3个、120吨固定式门式起重机1台,年集装箱吞吐能力50万标箱、重件和件杂货吞吐能力100万吨。

泸州港集装箱码头从1997年开始建设,2003年试运行,吞吐量从1655标箱迅速增长到2009年的60681标箱,年均增速达到82%。

集装箱二期工程续建(配套)项目于2008年年底开工,规划新建直立式泊位3个。

待建成后,龙溪口集装箱码头第一作业区将形成6个3000t级泊位,占用岸线长800米,占地1500余亩,将形成100万标箱的吞吐能力。

泸州水运发展规划

为加快泸州港的发展,我市抓紧进行了《泸州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目前已通过省政府第53次常务会议审议,随后将由交通运输部和四川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准实施。

规划共有龙江、纳溪、泸县、合江和古蔺5个港区,共20个作业区,港口岸线长39485米。

力争到2030年,将泸州港建设成为港口布局合理、基础设施过硬、设备先进、通讯发达、口岸机构健全、功能完善、管理水平现代化、年货物通过能力达8675万吨(含集装箱400万标箱)、全市船舶运力达到60万载重吨,具有铁路、公路、水路集疏运能力的,以内外贸集装箱运输为主,综合实力雄厚的区域综合物流枢纽港,推动长江干线运输船舶标准化建设。

规划中的集装箱码头第二作业区,位于集装箱码头第一作业区下游1km处,岸线长1.5km,前沿水深5m至20m,后方陆域开阔平坦,将建设200万标箱吞吐能力的作业区。

我市拟建的4500亩泸州临港国际物流园区正在规划中,将建设进出口加工区、b型保税物流中心、集装箱货运信息中心等,将进一步完善港口功能,更好地助推腹地经济建设。

二、泸州公路建设及规划情况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立足四川、依托重庆、融入成渝、拓展滇黔”的发展定位,按照“四个四”发展战略,全力推进川黔高速公路、宜泸渝高速公路、隆黄铁路、长江黄金水道“四大通道”建设,由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构成的立体交通网络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框架。

2009年底,全市公路总里程达11229.8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4公里),100%的乡镇和99%的行政村已通公路。

2009年道路运输客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量、货运周转量分别为1.78亿人、70.41亿人公里、5195万吨、26.37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7.23%、1.88%、21.81%、33.18%。

高速公路建设情况

2008年12月31日,“加快四川高速公路和港口项目建设开工动员大会”在泸州隆重举行,蒋巨峰省长亲临会场宣布四川省“千亿交通工程”开工。

经过几年紧张的筹备,目前,纳黔高速135公里、宜泸渝高速泸州段92公里、成自泸赤高速泸州段78公里三条高速公路共305公里已正式动工建设,我市已进入高速公路大会战阶段。

截止2009年底,纳黔高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20.2亿元,占总投资的18.8%,2012年建成后将成为四川新的出海大通道;泸渝高速公路累计完成投资11.1亿元,占总投资的21.7%,2012年建成后将成为长江上游沿江快速走廊和成渝经济圈的重要通道;成自泸赤高速公路自2009年底开工以来,进展顺利,当年完成投资0.55亿元,2012年底建成后,将成为连接川南城市群、沟通毗邻贵州南向出川的便捷通道。

泸州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情况

3月27至29日,我市《国家公路运输枢纽总体规划》通过了交通部专家组审查,规划编制中综合了我市当前公路运输枢纽发展的最新理念,通过枢纽的规划建设,力求成为综合运输体系发展的切入点,促进公路运输枢纽与港口、铁路站场、机场、城市轨道交通及常规公交交通的高效衔接,实现运输过程的“零距离换乘”和“无缝衔接”。

公路建设规划情况

2009年7月29日中共泸州市六届十次全委会议通过《关于加快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的决定》,决定中规划:

到2012年,基本形成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形成较完善的城市交通网络。

全市直接汇集3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里程达到380公里;公路运输形成以川黔、宜泸渝、成自泸赤等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一级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为次骨架,农村公路为支线连接的交通网络。

到2020年,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区域枢纽功能,提高运输通行能力,建成功能更加完善、层次分明的四川重要次级综合交通枢纽。

全市直接汇集4条高速公路,高速公路达到550公里;实现100%乡镇和村通公路,其中100%乡镇和80%以上村通水泥路油路,90%具备通行客运条件的村通行农村客运车辆,形成较为完善的农村公路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