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中国而奋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6626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x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为新中国而奋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为新中国而奋斗.docx

为新中国而奋斗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方面:

(1)抗战胜利的三种政治力量,三种建国方案。

(2)两种命运,两个前途的较量。

(3)中国人民革命成功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2.思想教育方面:

(1)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明白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2)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3.能力培养方面:

通过解析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培养学生从事物共性中挖掘出个性,从普遍性中发现特殊性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中国人民革命成功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2)国民党政府陷入全民的包围并迅速走向崩溃的原因。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2.教学难点

(1)解析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

(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第三条道路幻灭及原因。

课时分配

约用5节课完成教学任务。

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

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战后国际国内政治形势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广大人民热切希望实现和平、民主,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总的来说,对建设新中国是有利的。

国际上,帝国主义势力被削弱;国内,人民的觉悟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人民军队力量发展。

但是,通向新中国的道路仍然是崎岖、曲折的。

国民党统治集团根本目标是回到战前的独裁统治,抗战胜利,中国就面临着内战的危险。

以武力消灭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是蒋介石集团的既定方针。

由于发动内战需要足够的准备,因而蒋介石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表示愿意进行和平谈判。

其目的,一是敷衍媒体,二是诱使中共交出人民军队和政权,三是转嫁责任于中共。

国民党的反共方针得到了美国的支持。

美国曾考虑“实行大规模的军事干涉,帮助国民党消灭共产党。

”因担心陷入中国这个泥潭不能自拔而放弃。

转而给予国民党经济、政治、军事上的援助。

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方针

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这是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

但是怎样去实现这个目标呢?

中国共产党曾经希望通过和平的途径对中国进行政治社会的改革,逐步向新中国这个目标迈进。

还在1945年5月中共召开七大时,毛泽东就提出,对蒋介石拟采取“洗脸”政策而不是“杀头”政策。

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

3、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

为了争取和平民主,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于1945年8月28日偕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与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

10月10日,双方签署《政府与中央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决定,确认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

1946年1月10日,国共双方下达停战令。

同一天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共达成五项协议。

4、维护和破坏政协协议的较量

中国共产党是决心严格履行政协协议的。

毛泽东:

“中国和平民主新阶段,即将从此开始”。

全党应为“巩固国内和平,实现民主改革”,建立新中国而奋斗。

政协闭幕第二天,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从此中国即走上了和平民主建设的新阶段”“练兵、减租、生产是目前解放区三件中心工作”。

国民党政权所代表的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其统治的社会基础极及狭隘,这决定了它既不能容忍、也经受不住任何的民主改革。

正因为如此,国民党统治集团从来没有准备去履行政协协议。

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方针是,先接收关内,控制华东、华北。

而后进兵关外,以便独占东北。

国民党扼杀了全国人民关于和平建国的热切愿望,就把自己放到了人民对立面上了。

1946年,中共中央的党内指示:

“蒋介石准备大打,恐难挽回;大打后,估计六个月内外时间如我军大胜,必可议和;如胜负相当,亦可能议和;如蒋军大胜,则不能议和。

因此,我军必须战胜蒋军的进攻,争取和平前途。

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尽管最终未能阻止全面内战的爆发,但是,它使得各界群众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了解,懂得了什么人应当对这场战争承担责任。

这在政治上是一个重大的胜利。

中共代表李维汉回延安时写到:

“国共谈判破裂了,但我党满载人心归去。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和解放区军民的自卫战争

1、全面内战爆发

1946年6月底,国民党军以进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挑起了全面性的内战。

同年10月11日,国民党军占领华北解放区重镇张家口,并于当天片面下令于11月12日召开由它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

次年3月,国民党当局期限令中共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代表及工作人员全部撤退。

至此,一切和平谈判之门都被国民党关闭,国共关系彻底破裂。

全面内战爆发时,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

当时,国民党总兵力为430万人控制着73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包括几乎所有的大城市和绝大多数的铁路交通线。

美国还为它训练和装备了50万人。

而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为127万人,装备等远远比不上国民党。

2、以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

中国共产党清醒地估计了国内形势,坚决认定,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而且能够打败他。

毛泽东指出:

我们必须打败蒋介石,是因为蒋介石发动的战争,是一个在美帝国主义指挥之下的反对中国民族独立和中国人民解放的反革命的战争。

在这种时候,如果我们表示软弱,表示退让,不敢坚决地起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中国就将变成黑暗世界,我们民族的前途就会被断送。

毛泽东又指出:

我们能够打败国民党,是因为蒋介石军事力量的有事和美国的援助,只是临时的因素;而民心的相背,则是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3、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

为了打退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军事进攻,中共中央指出,在政治上,必须和人民群众亲密合作,必须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人,在党的领导下建立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在军事上,必须采取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

在1946年6月至10月,国民党军侵占解放区城市153座;解放军则收复城市48座、歼敌29.8万人。

从1946年11月至1947年2月,国民党侵占解放区城市87座;解放军则收复和解放城市87座、歼敌41万人。

国民党军被迫放弃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而改为对陕北、山东两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从1947年3月至6月,解放军经过4个月的内线作战,努力打退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并在东北、热河、冀东、豫南等地开始局部反攻。

战局的发展,从根本上粉碎了国民党统治集团的速战速决计划,并使他们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难以逃脱遭遇灭顶之灾的命运。

第二节国民党政府处在全民的包围中

一、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1、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

经过人民解放军一年的作战,战争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

1947年7月,国民党军的总兵力由430万人下降为373万人,其中正规军由200万人下降为150万人。

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则由127万人增加为195万人,其中正规军近100万人;

1947年6月底,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毅、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主力为东路,挺进苏鲁豫皖地区;陈赓、谢富治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挺进豫西。

三路大军相互策应,机动歼敌。

各个战场上的攻势作战,构成了人民解放军全国规模的战略进攻的总形势。

2、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部总发表宣言,提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

同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制定了夺取全国胜利的行动纲领。

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已经发展到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二、土地改革与农民的广泛发动

1、从《五四指示》到《中国土地法大纲》

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同时,解放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

毛泽东:

“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如果我们能普遍的彻底的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土地法大纲》。

实现“耕者有其田”。

2、土地改革运动的热潮

全国土地会议后,解放区广大农村迅速掀起土地制度改革(习惯称“土改”)运动的热潮。

中途虽然出现一些做的错误,但被中央采取坚决的措施加以纠正。

经过土地改革运动,到1948年秋,一亿人口的解放区消灭了封建生产关系。

土地制度改革,是从根本上摧毁中国封建制度根基的社会大变革,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1、国民党统治区的政治经济危机

在国民党统治区,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民主运动也迅速地发展起来,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国民党政府由于它的专职独裁和官吏们的贪污腐败、大发国难财,抗战后期在大后方便已严重丧失民心。

又由于它违背全国人民迫切要求休养生息、和平建国的意愿,执行反人民的内战政策,迅速失去民心。

1948年8月,法币发行额比1937年抗战爆发前增发470000倍,物价跃升7255862倍。

2、学生运动的高涨

针对国民党当局积极从事内战的准备,1945年底,昆明学生发动了以“反对内战,争取自由”为主要口号的一二一运动。

1946年12月30日,爆发抗议美军暴行的运动。

1947年5月20日,爆发反饥饿、反内战运动。

1947年以后,一次又一次地掀起反抗斗争的浪潮。

3、人民民主运动的发展

学生运动是整个人民运动的一部分。

学生运动的高涨,不可避免地要促进整个人民运动的高涨。

全面内战爆发前夜,1946年6月23日,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去南京请愿被镇压。

1947年间,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先后有120万工人举行罢工。

农村不断掀起反抗国民党的浪潮。

事实表明,不仅在军事上,而且在政治上,国民党政府都打了败仗,处于人民的包围中。

1947年5月30日,毛泽东:

中国事变的发展,比人们预料的要快些。

第三节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

一、各民主党派的历史发展

中国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民主党派,少数成立于大革命时期和十年内战时期,多数成立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主要是: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简称“民革”)(1948年1月1日)。

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1941年3月)。

中国民主建国会(简称“民建”)(1945年12月)。

中国民主促进会(简称“民促”)(1945年12月)。

中国农工民主党(亦称“第三党”)(1947年2月)。

中国政公党(1925年10月)。

九三学社(1946年5月4日)。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简称“台盟”)(1947年11月)。

在中国的政治生活中,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支重要的力量。

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

抗战胜利以后,民主党派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比较活跃。

中国各民主党派的政纲不尽相同,但都主张爱国、反对卖国,主张民主、反对独裁。

民主党派作为第三方面同共产党一起,为和平民主而奔走呼号。

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采取了积极的争取和团结的政策。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三、第三条道路的幻灭

1、第三条道路的主张

中国的民主党派并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正如周恩来所说,“其组织成分又常从统治阶级内部的反对派一直包含到进步分子”,“而其中政治倾向又从君立宪一直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都有”。

抗战胜利后,某些民主党派的领导人曾经鼓吹“中间路线”。

政治上仿效英美,经济上实行改良的资本主义。

但是在实际的斗争过程中,客观的形势决定了没有中间的路线可以选择。

青年党和民主社会党选择了国民党。

2、国民党当局对民主党派的迫害

国民党当局不仅极度仇视中国共产党,而且对民主党派、民主人士也充满敌意。

国民党首先迫害了民盟。

先后杀害闻一多、李公朴,接着杀害大批民盟成员,强迫民盟解散。

3、民主党派历史上的转折点

1948年1月,民盟领导人沈钧儒在香港召开民盟一届三中全会,宣布不接受解散民盟的任何决定,并恢复民盟总部。

与此同时,1948年1月,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宣布:

“本会当前之革命任务推翻蒋介石卖国独裁政权,实现中国之独立、自由、民主和和平。

其他民主党派也明确表示了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

表明,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得到了进一步的而巩固和加强,国民党的反动政权陷入了众叛亲离、彻底孤立的境地。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格局的形成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纪念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

“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这个号召得到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的热烈响应。

北平解放后,进入解放区的民主人士在北平汇合。

1949年1月22日,李济深、沈钧儒等民主党派的领导人和著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55人联合发表《对时局的意见》

同年春,毛泽东在同有关人士谈话时提出,民主党派应“积极参政,共同建设新中国”。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符合中国历史的发展规律和中国人民的利益,也符合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意愿。

第四节人民共和国:

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一、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1、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年秋,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夺取全国胜利的决定性的阶段。

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军委的领导和指挥下,在人民群众的热烈支援下,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泽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自1948年9月12日开始至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

淮海战役自1948年11月6日开始至1949年1月10日结束,历时66天。

平津战役自1948年11月29日开始至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64天。

三大战役前后历时4个月零19天,共歼灭国民党军队的有生力量154万余人。

三大战役,无论是战争的规模还是取得的成果,在中国战争史上是空前的,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罕见的。

这是人民战争的胜利,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胜利。

2、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

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意借和谈之机争取喘息机会。

中国共产党提出八项条件,被蒋介石拒绝。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朱德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第二、三野战军在东起江阴西至湖口长达1000多公里的战线上强渡长江。

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宣告延续了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蒋介石集团逃往台湾。

二、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1、为新中国绘制蓝图

随着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建立新中国的任务被提上了历史日程。

1949年3月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采取的基本政策。

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明确指出,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和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构成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基础。

2、人民政协会议的召开与《共同纲领》的制定

完成创建新中国的任务,是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来承担的。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62人。

毛泽东:

“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它将表明: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包括政治、民族、文化、经济、外交等一系列的政策。

《共同纲领》在当时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9月30日,中国人民政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

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筹备工作胜利完成。

三、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1、中国革命胜利的原因

随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基本的胜利。

中国革命的发生不是偶然的,它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和雄厚的群众基础。

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群众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各少数民族、爱国的知识分子和华侨等,都在这场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中国人民基于自己的切身体验所确认的客观真理。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够赢得胜利,同国际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中国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

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逐步取得的。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锻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

毛泽东指出:

“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

第一,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存在两个联盟:

一是劳动者联盟,另一个是劳动者和非劳动者的联盟。

并在统一战线中坚持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权。

第二,坚持革命的武装斗争。

实质上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必须建立一支在工人阶级绝对领导下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

第三,加强共产党自身的建设。

在工人阶级很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站人口大多数的中国,建设一个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

毛泽东的建党学说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难题。

强调从思想上入党。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创建,标志着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的基本完成,这就成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进行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们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学习思考

1、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为什么会陷入全民的包围中并迅速走向崩溃?

2、如何认识民主党派的历史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格局是怎样形成的?

3、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阅读文献

1、毛泽东: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1945年8月13日)

2、《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9月13日)

3、《中国民主同盟一届三中全会宣言》(1948年1月19日)

4、毛泽东:

《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30日)

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通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