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71232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docx

广西版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广西版2017-2018学年小学五年级下册

美术教案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1.中外雕塑作品欣赏(中国雕塑作品部分)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雕塑作品的形式、内容、表现手法,感受雕塑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中外雕塑作品的欣赏,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简短的美术术语对作品进行评述

教学过程

1.观看感受。

教师组织教学,以8至10人为一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交流、观看课前准备、搜集到的雕塑作品(也可以教材上的雕塑作品)。

2.观察颤别

教师对第一个学习环节作小结归纳,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欣赏课本提供的范图。

3.认识欣赏。

教师就课本提供的范图,引导学生如何从内容到形式认识、欣赏作品。

可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欣赏:

艺术形式、内容题材(主要是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

4.感悟评述。

(1)教师讲授本课的知识。

(2)学生之间共同就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一起欣赏、评述课本范图作品。

教师巡堂,适时参与学生的欣赏评津学习活动。

(3)教师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谈一谈自己对课本上某一幅作品的认识与感受,如作者在雕塑作品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问题,画面表现的形式,属于哪类画种,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东西,受到了什么启发等。

(4)教师课堂小结。

第2课时

教学内容

中外雕塑作品欣赏(外国雕塑作品部分)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雕塑作品的形式、内容、表现手法,感受雕塑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艺术魅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中外雕塑作品的欣赏,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用简短的美术术语对作品进行评述

教学过程

1.观看感受。

教师组织教学,以8至10人为一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学习,指导学生交流、观看课前准备、搜集到的雕塑作品(也可以教材上的雕塑作品)。

2.观察颤别

教师对第一个学习环节作小结归纳,导入新课。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课本,欣赏课本提供的范图。

3.认识欣赏。

教师就课本提供的范图,引导学生如何从内容到形式认识、欣赏作品。

可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欣赏:

艺术形式、内容题材(主要是偏重于对作品内容、意义、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创作意图等)方面的认识。

4.感悟评述。

(1)教师讲授本课的知识。

(2)学生之间共同就老师提出的几个问题一起欣赏、评述课本范图作品。

教师巡堂,适时参与学生的欣赏评津学习活动。

(3)教师请几位同学上讲台谈一谈自己对课本上某一幅作品的认识与感受,如作者在雕塑作品中告诉了我们什么问题,画面表现的形式,属于哪类画种,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东西,受到了什么启发等。

(4)教师课堂小结。

第3课时

教学内容

2、为书籍添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文插图及其运用。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作文插图练习。

3.作品设计能新颖、独特。

作文插图。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书籍封面与插图的作用、构思与构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感受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述书籍封面与插图的作用。

好的书籍封面和精美的插图不仅以其艺术魅力感染读者,同时准确传达书籍的主题内容,帮助读者了解书籍的内涵,增添阅读兴趣。

2.讲述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构思特点。

它以最简洁直白的视觉形象传递书籍深邃的主要内容,表达文学作家的思想情感,补充、延伸、拓展书籍文字的内涵。

3.了解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构图特点。

封面设计必不可少的三个元素:

文字(书名、作者、出版社、小标题等)、图形、色彩按一定的形式美法则组合、安排,构成一个完美谐调的画面。

4.了解书籍封面与插图的表现形式。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2、为书籍添彩

教学目标

1.了解作文插图及其运用.

2.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作文插图练习。

3.作品设计能新颖、独特。

作文插图。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书籍封面与插图的作用、构思与构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书籍封面与插图的感受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思考,交流。

(1)把你最喜欢的书籍封面或插图给同学们看一看,说一说你为什么喜欢它,它有什么艺术特色。

(2)说一说封面与插图对书有什么作用。

3.学生习作:

为你喜欢的书籍或作文构思一幅封面或插图。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3、身边的雷锋

教学目标

1.欣赏、分析教材中以“学雷锋”为主题的精彩范例。

2.了解、认识人物画创作的基本常识。

初步掌握人体基本比例与人物动态表现要点。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人体的比例规律,初步掌握人物动态的基本画法。

教学难点

学习、掌握人物画创作的基本技能和步骤

教学过程

一、赏析学雷锋主题画优秀范例,简介人物画创作。

赏析过程:

1.赏析画面表现的主题内容。

2.赏析画中人物动态、心情。

3.先关环境背景的衬托。

二、学习人体比例图和人物动态图及其画法。

三、总结。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3、身边的雷锋

教学目标

1.欣赏、分析教材中以“学雷锋”为主题的精彩范例。

2.了解、认识人物画创作的基本常识。

初步掌握人体基本比例与人物动态表现要点。

教学重点

认识、了解人体的比例规律,初步掌握人物动态的基本画法。

教学难点

学习、掌握人物画创作的基本技能和步骤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人体比例图和人物动态图及其画法。

二、学生习作:

你知道“学雷锋日”是几月几日吗?

以“助人为乐”为主题创作一幅画,注意人物的动态和画面安排。

三、学生尝试作画,教师巡视指导。

四、总结。

 

第7课时

教学内容

4、学一点儿透视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并适当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

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准备线造型素描作品数幅和明暗素描作品数幅,引导学生欣赏、鉴别、然后讲解。

二、讲授新课

1.透视的初步知识学习。

思考:

生活中我们看到过哪些透视现象?

2.线的造型功能有哪些?

(1)表现物象的外形轮廓;

(2)勾画形体的边界;

(3)表现物象的内外结构、空间位置、透视变化及物与物之间的组合关系;

(4)表现物象的虚实关系、明暗关系及体积感;

(5)表现物象的势、力、节奏、韵律感;

(6)抒写人的情趣;

(7)气质。

三、课堂小结

第8课时

教学内容

4、学一点儿透视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线造型素描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并适当运用结构线表现物体之间的比例、轮廓、体积、对比、远近、方法和透视等的作画方法,培养学生对形体结构的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讲解线造型的功能和线造型素描的步骤。

说明物象形态内部的构造特点决定了处部形态的面的性质。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结构线刻画物体内部和外观的组合关系,直至结构本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收集一些表现景物的图片,运用本课学到的透视知识,照着图片画一画,注意要画出透视效果。

三、学生习作,教师指导。

 

第9课时

教学内容

5.《扎染》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掌握扎染与蜡染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其表现的欲望。

教学重点

对扎染与蜡染艺术的美感体验及表现技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自主表现与创造力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1、欣赏丝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块丝巾,看它与其他丝巾有什么不同?

2、小结:

这种效果是进行了扎染的方法制作的。

你想了解我们民间扎染艺术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块来欣赏并制作。

板书课题——扎染剪贴。

三、新授

你们认为这种染色美吗?

它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

这是我国传统悠久的染色工艺——扎染,撮起或折叠的被印材料经过紧紧的、不同花色的绑扎或缝扎,在用色浸染时,紧皱处不能渗入色水,就可以在材料上留下有趣的花纹。

你们想学吗?

下边我们一块来欣赏老师是怎么制作的,教师示范:

(一)撮扎:

1.将纸撮起2.用毛线缠绕3.沾色4.干后打开

(二)折扎

1.将纸折起2.毛线缠绕3.沾色4.干后打开

让学生欣赏电脑里的扎染作品,学生边观察,教师边介绍。

并让学生谈一谈这些作品美之所在。

四、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提出注意事项:

等颜色干后再打开,以免色纸损坏,打开时一定要仔细。

第10课时

教学内容

5.《扎染》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的民间艺术,增强其民族自豪感。

2.掌握扎染与蜡染的表现技法。

3.培养学生的学习情趣,激发其表现的欲望。

教学重点

对扎染与蜡染艺术的美感体验及表现技法的掌握。

教学难点

自主表现与创造力的体验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评上节课的作业。

评析上节课的作品,给学生予表扬鼓励。

三、欣赏课本:

课本上这些美丽的画就是用我们上一节课的作品剪贴出来的,这节课我们就来尝试一下做法。

四、教师示范。

在示范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参与,培养他们表现的欲望。

1.思考。

2.选材。

3.剪贴。

五、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六、小结。

 

第11课时

教学内容

6.《绣球》

教学目标

认识绣球的民族风情,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认识绣球。

教学难点

认识绣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直入课题。

2、板书课题《绣球》。

二、新授

1.了解绣球的简单历史:

绣球是我国西南地区少数名族的吉祥物。

2.了解绣球的意义:

绣球原是男女定情的信物,而如已经成为传递友谊、富贵、吉祥和平安的象征。

3.简绍关于绣球的传说

三、想一想

绣球的结构都有哪些:

抛绳、图案或字(一帆风顺,一路平安、称心如意、幸福美满、万事顺意…..)、流苏。

四、课堂总结。

 

第12课时

教学内容

6.《绣球》

教学目标

认识绣球的民族风情,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用纸材设计制作一只等边十面、是四面体或二十面体绣球,并且给予装饰。

教学难点

纸造型激发的掌握以及球体造型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说对绣球的认识。

2.动动手。

要求:

1.小组分工合作。

2.准备卡纸、白纸、双面胶、剪刀、水彩笔、铅笔等。

3.选用对比、同类色进行制作。

4.尝试在绣球上设计一些具有传统意义的图案。

二、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从绣球图案,颜色搭配,玩抛绣球游戏。

三、说一说,课文拓展

1.还能用什么来制作绣球?

纸、布、泥塑、塑料等等

2.向远方的客人到来送个什么图案的绣球和话语最合适呢?

四、课堂总结。

 

第13课时

教学内容

7.纸塑造型

教学目标

1.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逐步养成独立操作的习惯,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能力和态度。

教学重点

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

养成独立操作的习惯,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能力和态度

教学过程

一、欣赏纸塑,激发兴趣。

展示纸塑,启发讨论:

这些纸塑是怎样做成的?

它是什么?

二、学习制作的方法。

1.引导学生想一想,互相议一议:

自己准备做什么?

想用什么方法来做?

2.请学生分别讲一讲自己的想法,教师及时鼓励和表扬创造性的回答。

3.教师边小结,边示范难点。

三、课堂总结。

 

第14课时

教学内容

7.纸塑造型

教学目标

1.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2.逐步养成独立操作的习惯,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能力和态度。

教学重点

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难点

养成独立操作的习惯,培养耐心细致的工作能力和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交代要求,学生分组制作,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学生顺着一个方向拧纸,并且要拧紧,提醒幼儿运用拧、撕、拼等各种方法。

2.提醒学生用订书机要注意安全,用绳子绑的时候要有松有紧,选择的绳子粗细可以不同。

3.评价活动,结束活动。

指导学生将纸塑挂起,引导学生互相欣赏作品,说出自己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三、活动延伸。

1.将剩余的报纸放入美工区内,让幼儿自己制作。

组织讨论:

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制作纸塑?

2.提议小朋友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用废旧报纸进行制作。

 

第15课时

教学内容

8.自己动手做浮雕

教学目标

1.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学难点

了解浮雕

教学过程

一、欣赏

1.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生答:

想)

2、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如:

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这不仅有中国的雕塑还有外国的,看还有我们家乡的雕塑呢!

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师拿同学以前做的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本地特有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

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3、揭示“浮雕”的概念

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

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

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

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学生回答:

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小结

 

第16课时

教学内容

8.自己动手做浮雕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2.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

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制作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学难点

制作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学过程

一、学习制作泥版浮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

(生答:

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那怎样做呢?

来看书上下方的步骤图,请同学说出制作泥版浮雕的步骤,师生共同演示制作一条鱼的泥浮雕

二、制作泥版浮雕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揉泥2.拍泥板3.割边4.画形象。

用铅笔或者自己的泥塑工具在底板上画上形象。

画形象时我们可以参考我们制作漏印版画时制作的形象。

5.堆出大的形体

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制作方法?

(生答:

用搓、捏、压、剪、刻、画等方法制作出泥版浮雕大的形体,并将他们按照刚才画出的形象,利用水作为粘合剂,将他们粘在底板上。

6、塑造形象局部注意看老师都用了那些装饰的方法?

这一步实际上就是绘画过程中的精细描绘。

二、创作、评析

将小组的作品放在展示台上,请小组代表介绍本组的作品,其他小组可提宝贵的意见

三、课堂小结

第17课时

教学内容

9.为作文画插图

教学目标

1.学习作文插图知识,了解插图的运用。

2.通过创作,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要求在作文的关键段落画插图,可画出作文所描述的主要形象,也可画文中的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

怎样用形象来表现作文中的精彩片段或主要形象

教学过程

一、欣赏导人

师:

同学们平时喜欢看中外名著吗?

说说都有哪些名著是你喜欢看的。

师:

现代大文豪的作品你们喜欢看吗?

老师就比较喜欢看鲁迅的作品。

他塑造的许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如:

孔乙己、阿Q至今还留存在我的脑海中。

同学们在读一些文章时,脑子里是不是也会出现一些有关主人公的画面呢?

将文章中的主人公形象及相关情节画出来,添加到文章里,这就是插图。

2、小结

 

第18课时

教学内容

9.为作文画插图

教学目标

1.学习作文插图知识,了解插图的运用。

2.通过创作,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要求在作文的关键段落画插图,可画出作文所描述的主要形象,也可画文中的精彩片段。

教学难点

怎样用形象来表现作文中的精彩片段或主要形象

教学过程

一、出示鲁迅、歌德的插图作品。

师:

许多大文豪也喜欢为自己的作品画插图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作文插图。

二、欣赏作品。

1、师生欣赏,教师简介。

2、学生体会、感受。

3、讨论。

一、课堂小结。

 

第19课时

教学内容

10.写意头像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头部比例,了解正面、正侧面、半侧面时的不同变化。

学习用线描的形式进行人物头部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头部大体比例,掌握线描写生的要领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克服胆小、谨慎心理,较正确地把握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勾画。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欣赏了很多画,谁来告诉老师,那些画主要画的是什么?

都是用什么方法画出来的?

二、讲授。

我们要把人物头像画好,首先得了解人物头部的比例。

1.讲述正面头部比例的大体划分。

(出示图片)

儿童的眼睛在整个头部长度的1/2以下;从头顶到眼睛的1/2处,是头发的下缘线;鼻子的底线正好在眉毛到下颏的1/2处;嘴则在鼻子到下颏的1/2处。

两边的耳朵是眼睛到鼻底线之间的位置。

再看脸的宽度,以眼睛为单位来量是五个眼睛的宽度。

鼻子、嘴在脸宽度的1/2处,是脸的中心线,左右对称。

2.引导观察正侧面和半侧面的五官比例变化。

正侧面:

眼、鼻、嘴上下比例位置不变。

只看到脸部一半,耳朵在鼻子与后脑的大约1/2处。

半侧面:

眼、鼻、嘴上下比例位置仍不变,五官因头部转动产生缩形变化,鼻嘴不在脸的中间处了。

3、课堂总结。

第20课时

教学内容

10.写意头像

教学目标

让学生初步掌握人物头部比例,了解正面、正侧面、半侧面时的不同变化。

学习用线描的形式进行人物头部写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人物头部大体比例,掌握线描写生的要领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克服胆小、谨慎心理,较正确地把握比例,用流畅的线条勾画。

教学过程

1、演示、讲述写生步骤与方法。

1、整体观察:

(板书)

先认真观察所处角度头部比例与脸形的整体特征,在画纸上作整体安排,确定头部大小与位置。

2、落笔成形:

(板书)

(1)画脸形:

大胆果断地用长线勾画脸的轮廓线,不能用断断续续的线条画。

运笔要慢、稳、准。

保持线条流畅、肯定,不涂改。

(2)画头发:

根据所画人物的发型,用长线勾画头发。

(3)画五官:

确定五官比例位置,边看边画,依据看的五官形状用线刻画。

不能凭脑子里印象画五官,要多观察每个人的五官细部特征,画出不同处,人物就会逼真、生动。

3、概括取舍:

(板书)

主要抓住头部动势,细致刻画五官表现个性特征的部分。

如:

双眼皮、嘴唇形等。

次要部分可少画或不画。

如:

小雀斑、衣服花纹等。

二、学生写生练习。

三、展示,评价。

四、课堂总结。

第21课时

教学内容

11.图腾柱

教学目标

1.了解图腾和图腾柱柱的知识,感受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

2.关注、尊重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和启发学生感受图腾柱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胆想象,设计出形象新颖别致、色彩鲜艳的图腾柱纹样

教学过程

一、检查学生学习用具、课前准备材料的情况

二、激趣导入:

展示教师一组作品引出课题《图腾柱》

向学生简单简介图腾柱的来源及有关的人文知识和环境。

通过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关注图腾柱。

三、出示图腾柱图片,观察并讨论其特征

什么是图腾柱?

(图腾柱就是把图腾弄在柱子上)

1.引导学生观察图腾柱局部图,总结柱上人物特征——夸张变形。

2.欣赏组图,观察并表述五官的不同表现形式。

3.学生分小组讨论。

4.鼓励学生大胆畅想,汇报讨论结果。

四、课堂总结。

 

第22课时

教学内容

11.图腾柱

教学目标

1.了解图腾和图腾柱柱的知识,感受民间工艺美术的艺术魅力。

2.关注、尊重民族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和启发学生感受图腾柱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胆想象,设计出形象新颖别致、色彩鲜艳的图腾柱纹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教师和学生一起赏析卡纸和彩色纸的拼贴效果及制作方法。

1.用图片指引学生自己发现制作方法﹑制作的步骤。

2.重点分析引导运用色卡纸、彩色纸的各种技巧等。

3.分析图腾柱颜色搭配特点。

4.分析图腾柱的造型特点。

三、图腾柱设计:

要求:

1.单独或小组合作学习形式进行创作。

制作方法不论,制作一个图腾柱。

2.制作过程中要分工合作。

3.用刀时注意安全。

四、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提示注意时间的把握。

五、评价与展示。

把各小组作品展示成在讲台上,引导学生自评互评,学生可以谈谈自己在创作中的感受、收获、发现的新窍门,新方法。

六﹑拓展与延伸。

展示用卡纸做的手工作品,让学生感受艺术的多种表达方式,鼓励学生课后自己也可以动手试着做一个。

 

第23课时

教学内容

12.美丽的铜鼓

教学目标

1.了解铜鼓基本知识及美的内涵,掌握基本的铜鼓图案规律。

2.掌握剪纸、漏印技法剪刻、印制铜鼓图案的方法。

合理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制作铜鼓并体验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了解铜鼓的基本知识,学习剪刻铜鼓图案的通花样板和漏印铜鼓纹样,并制作有新意的小铜鼓。

教学难点

掌握鼓面、鼓身、鼓腰、鼓足和立体雕像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

三、讲授。

1.请解铜鼓的基本知识。

2.请同学们欣赏铜鼓图片,并观察铜鼓身上的花纹都有什么特点?

3.师归纳铜鼓花纹:

(1)几何纹:

包括熟悉的云纹、雷纹、还包括由点、线、面等等元素组成的图案。

(2)动物纹样

(3)人物劳动及娱乐场景。

四、讲授铜鼓纹样规律。

鼓面中间的叫“太阳纹”;在太阳纹周围向外扩散的是“弦线”;弦线之间的圈带叫做“晕圈”;在晕圈中雕刻美丽的花纹图案直至鼓身。

五、请授漏印技法。

1.确定所印的鼓面及纹饰大小。

2.利用折、画、剪的方法做出通花样板

3.用颜料进行漏印。

六、学生作业。

用漏印法,尝试印出铜鼓面或鼓身纹样。

第24课时

教学内容

12.美丽的铜鼓

教学目标

1.了解铜鼓基本知识及美的内涵,掌握基本的铜鼓图案规律。

2.掌握剪纸、漏印技法剪刻、印制铜鼓图案的方法。

合理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制作铜鼓并体验乐趣。

教学重点

通过欣赏了解铜鼓的基本知识,学习剪刻铜鼓图案的通花样板和漏印铜鼓纹样,并制作有新意的小铜鼓。

教学难点

掌握鼓面、鼓身、鼓腰、鼓足和立体雕像的制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组织教学

1.出示铜鼓模型,引情激趣

在我们国家的广西呢,不仅有优美的风景,动听的山歌,诱人的美食,还有老师手上拿的这个很有民族特色的铜鼓。

大家觉得它漂不漂亮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