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7207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docx

三下语文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教学反思目录

1燕子2古诗两首

3荷花4珍珠泉

5翠鸟6燕子专列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8路旁的橡树

9寓言两则10惊弓之鸟

11画杨桃12想别人没想到的

13和时间赛跑14检阅

15争吵16绝招

17可贵的沉默18她是我的朋友

19七颗钻石20妈妈的账单

21太阳22月球之谜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24果园机器人

25太阳是大家的26一面五星红旗

27卖木雕的少年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29古诗两首30西门豹

31女蜗补天32夸父追日

 

1、《燕子》教学反思

《燕子》一课中,著名作家郑振铎将燕子写得十分传神。

这篇文章描绘了桃花盛开、绿柳轻扬、燕子飞来的情景。

这些从南方飞回的燕子,给早春的山光水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天点缀得更加美丽。

作者借赞美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表达了对光彩夺目的春天到来的欢欣热爱之情。

教学中,我从燕子入手,按由近及远的观察顺序来学习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第一段从近处看燕子:

乌黑的羽毛、轻快的翅膀、剪刀似的尾巴,合成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燕子。

第二三段由远处看到的燕子各种飞行姿势。

最后从远处看到像音符般的燕子。

学生对燕子并不陌生,可是像作者这样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燕子,描写燕子,学生是做不到的,所以在本课的学习中,我有意识地渗透习作的教学。

我带领学生按顺序学习完课文后,适时地引导学生根据本课的描写方法,来描述一下自己熟悉的小动物。

刚开始,大部分学生都用很简短的语言来描述动物的外形,最大的缺点是说的不全面,语言也不够准确。

我出示燕子图片,让学生观察,然后对照课文第一段的内容,看一看作者是怎样观察燕子,描绘燕子的。

再出示一只小狗让学生观察后用语言描述,这样一来,学生对小狗的描述就生动了许多。

教学中我还指导学生把燕子和春天的景色联系起来观察,想象燕子给春天带来了什么?

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喜爱燕子是因为燕子是春天的代表,为春色增添了勃勃生机。

同时我指出描写小动物也要结合平时的生活,不仅要形象地写出小动物的外形特征,还要描写关于它的具体事例,从生活中来感受小动物带来的乐趣。

课后我布置小练笔:

模仿《燕子》写一写熟悉的小动物。

有了课堂上口语练习的基础,学生仿写的非常成功。

2、《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咏柳》和《春日》两首诗学生非常熟悉,早已倒背如流,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每个环节都非常顺利,但是到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时就卡住了。

在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自主去探究,我安排了四人小组学习,让孩子们先在四人小组里进行合作。

孩子们有的拿出词语手册来解释某些词的意思,大多数能运用书上的注释解释。

当汇报时他们充其量只能把几个知道的意思,生硬地串联起来,整句诗的理解听上去非常别扭。

确实,古诗的写作手法有许多跟多们平常不太一样,许多句子是倒置的,要先解释的写在诗句的末尾。

因此孩子们解释出来的句子就是反的。

从中也可以看出孩子的诗句理解能力要加强培养和提高。

沉思过后,梳理出了以下几点:

一、课前预习要充分

在教学《古诗》之前,让学生先去搜集与该古诗相在的资料,了解古诗背景,理解主题思想。

也可让学业生去查阅一些古诗集,看看里面的注释,理解诗意。

也可让学生去请教大人,让大人说说意思。

这样到上课时就可以与同学们合作完成诗句的意思。

二、课后拓展来巩固

在教学教材中的研读后,要安排一两首与之相仿的、内容相关的古诗进行拓展阅读。

读一读,也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含义。

通过这样的练习,不断提高他们理解诗句的能力。

3、《荷花》教学反思

今天,和学生一起学习了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写景散文《荷花》。

课文描写了公园里盛开了一池美丽的荷花,荷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以及我看荷花时的感受。

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朗读感悟,体会优美的语言

本文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

文章语句优美,充满想象,让人读后能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为了让学生能好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展示,那一池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荷花,深深地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有个人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等。

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声情并茂,似乎自己也变成了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

二、抓住留白,指导想象说话

这节课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利用课文的留白进行写话指导,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

1.对第二小节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这句话,我进行了这样的写话练习设计: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地冒出来,仿佛______________。

利用这句话中的两处空白,激发学生的想象,感受白荷花的生机勃勃,充满灵气。

学生的回答十分的精彩,例如:

“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

”“白荷花从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想向人们展示自己美丽的样子)”“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仿佛(要呼吸大自然新鲜的空气......学生能结合课文内容有这么丰富的想象,让我感到欣慰。

2.第四小节中还有一处留白:

“风过了,我停止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蜻蜓飞过来,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

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我抓住了最后的省略号,问学生,还有谁会告诉我些什么?

提醒学生抓住清晨荷塘的时间和地点的特点,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

学生的回答:

“蝴蝶飞过来,告诉我她要为我授粉。

”“小鸟飞过来,告诉我,今天早晨它看到的事情。

”“一只小青蛙跳到荷叶上,告诉我在池塘游玩的乐趣。

”等等。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育,如果没有美,没有艺术,那是不可思议的。

”这节课,我借助美丽的范文,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与文章产生共鸣。

在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受到熏陶,收到了教师与学生共同双赢的效果。

但自己的教学语言还不够精炼。

课堂教学中,点拨语、评价语等语言设计,还不够到位,必须好好斟酌,应该更有针对性。

今后要努力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4、《珍珠泉》教学反思

《珍珠泉》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了家乡山林中一眼美丽的清泉,用优美的语言描写了珍珠泉泉水又绿又深又清,水泡既美丽又有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观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家乡热爱的感情,内容浅显、语言优美。

课前,我让学生根据布置的前置性作业自读自悟,拓展一些关于泉水的知识,并且提前理解课文中的难以理解的词语,这样课堂上老师只作点拨指导,以达到教少学多的目的。

教学时,先是小组汇报自己课前所收集的关于泉水的资料,让学生增加自己的知识面。

然后进入课文的通读部分,因为课前已经让学生做好预习,所以直接找学生起来朗读课文,之后学生进行评价。

这样,学生对于珍珠泉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在这基础上,我让学生再读课文,并进行思考,读完之后都了解了珍珠泉的哪些地方,然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分享。

这一环节,我重点抓住《珍珠泉》一文中对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的描写做文章,通过启发、引导和朗读,让学生对珍珠泉的美丽和有趣产生更深的印象。

全班一起了解珍珠泉的位置,一起观看珍珠泉四周的环境,探讨珍珠泉泉水的特点。

泉水的特点是:

绿、深、清。

我让学生充分的想象泉水的青、绿,从而让学生感受泉水的美。

由于对课堂时间的把握上不够准确和对孩子们的知识储备不够了解,致使这节课没有完成预定的任务。

有趣得水泡和作者对珍珠泉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由衷热爱还没有进行。

通过这堂课,我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对于生本教育的理解不够透彻,对于课堂的把握上,对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的问题上,对于课本知识的了解上,对于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上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对于学生课下的培训不够完善,小组合作的模式孩子们显然还没有适应,小组长的领导能力有待提高。

这些问题都值得我进行深入的思考、努力的改正。

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生本教育值得我们付出。

5、《翠鸟》教学反思

《翠鸟》是九年义务教材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二组的一篇讲读课文。

观察细致,描写生动,主要介绍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描述了翠鸟的外形,二、三自然段描述了翠鸟活动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告诉我们翠鸟的家在陡峭的石壁上。

在教学中,我紧抓三步:

1、三年级是低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除了要继续进行词句训练以外,段的训练是阅读训练的重点。

在段的教学中,我抓住一至三自然段为重点,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在学生读第一自然段前,引导学生回忆描写《燕子》的外形特点时,作者的写作顺序,而后放手学生自读,带着问题,往往比“空读”要有实效。

以读导悟,只有学生读准了,读会了,才会去思考,才能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理清写作的顺序,抓住各部分的特点,最后达到感悟升华。

2、抓住学生思维成长规律,促表象思维为理性思维,读写结合。

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阅读方法,但生活阅历比较浅,所学知识有限,思维特征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本课第一自然段对翠鸟外形的描写虽然栩栩如生,但因学生从未见过翠鸟,所以仅凭文字介绍依然无法使翠鸟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鲜活起来。

至于习作训练,学生虽有尝试的兴趣,但因刚开始接触,缺少方法与经验,写作前往往不会观察,写作时抓不住主要特点。

针对学生的认知状况,在教学中凭借多媒体课件形象直观的优势,逼真地展示翠鸟形象,突出作者的观察顺序和翠鸟各部分的特点,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理想的思维环境,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认知表象。

针对教材特点,教学这一段时,教师把着眼点不单放在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而是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不仅学到了语文知识,更学到了习作方法,促进了知识向能力转化。

3、积累很重要。

学生每学完一篇文章,我总会强调他们的词语积累,比书写,比正确率,比谁找的和老师找到的最多。

以此促进学生词量的积累。

6、《燕子专列》教学反思

上了《燕子专列》感受颇深,这是一篇发生在人和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内容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不是太难理解,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的重点语句中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美好的情意,对学生进行爱护鸟类的环保教育。

在课前我就向王老师请教了课文中的重点,王老师说既然文章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就以爱作为主线来贯穿课文打动学生。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就注重了这一个“爱”。

一开始我就让学生背诵第一课《燕子》中的第二段,感受燕子在春暖花开的季节是多么快乐,在让学生进入课文,本课中的燕子遇到了什么困难?

让他们的心一下子为燕子的遭遇而调动着,为燕子的遭遇困难而着急着,而我也注重了每个环节导入语的设计,希望学生在充满感情的导语的引领下,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又可以有舒服自然的感觉。

而大部分学生也非常的配合,一堂课下来基本理解的透彻了,在朗读方面都能体会到他们真的是进入了课文,被人们的爱感动了。

但还有些同学在槛上我也感觉他很活跃回答问题也很正确,可为什么一做作业就不行了,是不理解吗?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学反思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主要讲了早先有一个小村庄,那里的村民为了眼前的利益无节制地砍伐树木,用来盖房、造犁、做家具……然而,一年年,一代代,山坡上的树木越来越少。

一个雨水奇多的季节,村庄不知被洪水卷向了何方,从此无影无踪。

读完这篇课文,我的感触极深。

课文中写的不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事吗?

那个小村庄就是我们可爱的地球,村庄里的村民就是愚昧无知的人类,村庄的命运也许就是地球的命运。

现在,因为人们乱砍滥伐,大片大片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而沙漠却以疯狂的速度不断扩大。

树木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防止水土流失,还能抵挡风沙。

可是森林被砍,山洪暴发,各种灾难接锺而至。

再说,没有了森林,动物也就没有了家园,面临灭绝,人类的末日也就快到了。

现在,许多人已经意识到了环境问题,可缺乏的是行动!

那么这一切能改变吗?

我可以肯定地说,能!

首先,要想使森林资源不缺乏就要种树。

可光种也没用啊,人们砍的比种的还快呢,所以还要使人们意识到砍树的危害——课文中的洪灾不就为人们敲响了警钟吗?

再有一点就是要节约用纸,因为纸的用途很广,但因价格低廉,所以人们很不注意节约。

别看一张纸不起眼,如果每个人一天浪费一张纸,全世界60亿人,就是60亿张纸,差不多有几十棵树,一年就要浪费掉一片森林,多么巨大的数字。

所以我们要从现在开始,从每一个人做起,都来节约用纸。

为了可爱的地球不会有和小村庄一样的命运,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不会生活在荒漠中,请大家保护森林吧!

8《路旁的橡树》教学反思

初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时,一个学生说主要讲工程师和工人们为了不砍橡树,就把公路修成了马蹄形。

这时另一个学生表示反对,他认为工程师想砍树,是在工人们的影响下才改变主意的。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契机,于是我向学生了解他们的看法。

有七八个孩子同意后者。

于是我让孩子们仔细读课文,找到自己的根据。

孩子们找的很认真,不一会,一双双小手就迫不及待地举起来了。

认为前者的孩子首先找到的根据是"工程师说: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说明他认为计划是最重要的,意思是要砍掉橡树。

马上就有孩子反驳:

“请读这一句:

他长久地看着计划,然后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如果他想砍掉橡树,还会长久地看橡树吗?

说得多好。

我马上对孩子们说:

“读读这一句,想想他在想什么?

”一个孩子说:

"他在想计划是不能修改的."另一个孩子说:

"他在犹豫."一个孩子说:

"他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

"他不想砍掉橡树,也不想修改计划,正在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工人们的话让他做了决定."于是我们又一起读了这两段.孩子们肯定了这种想法.于是我们看他们这样做得到了怎样的结果,一个孩子提出什么是高尚的心.很多孩子自动举手回答了他的问题.然后我们再回到课文中,让孩子们找出哪些句子能表现他们的高尚,孩子们很快找到了,并且谈到了自己的体会.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情朗读了句子.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我微笑地听着他们的见解。

一个个重要的句子就在他们的辩论下轻松地解决了,最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

工程师也有一颗善良的心。

 

这篇课文就在孩子们的朗读感悟中学完了,大家都感觉很轻松。

这才是真正的绿色课堂,虽然是春天的下午,虽然"春眠不觉晓',可是在今天的课堂上,孩子们没有打瞌睡,学得兴致勃勃,有滋有味。

9、《寓言二则》教学反思

今天,我给学生讲了《寓言二则》,分别是《亡羊补牢》和《南辕北辙》。

感觉很是失败,觉得很有必要反思一下,总结一下。

叶澜教授曾说:

“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课上完了,到底上的有效率吗?

静下心来细细回顾一遍,会发现自己在哪些环节是有效的,哪些是多余而累赘的。

其实不是每节课都能一帆风顺,尽如人意的,如果能敢于面对自己那些课堂教学效益低下的课并及时查找失败原因,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并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

首先,教学目标不太准确,没给学生以明确提示本节课的任务到底是一则寓言还是两则?

没让学生有充足的思想准备。

其次,也是最失败的一点,就是教师讲得过多,以至于学生没有充足的的时间来独立思考。

没有深入的结合学习.生活经验来体会寓意。

所以课堂气氛也不够活跃。

只有课堂活起来了,学生才有可能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课堂上,凡学生能够自己学会和理解的,老师就应该大胆放手,先自学再交流;凡部分学生能感悟的就请学生来讲授,让其他学生听得感兴趣;教师要讲解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方法,再启发学生举一反三。

以上是我对这节课的反思总结,以后还要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优秀经验,力争把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上出效率。

10、《惊弓之鸟》教学反思

在教学《惊弓之鸟》时,由于使用的不是本班学生,而且是跨年级,师生之间沟通很少,几乎是没有的教学,所以心里有些担心,恐怕同学们配合不好。

通过这节课的试验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只要老师能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他们很容易和老师配合好。

 

由于生活经历、认识水平、体验角度、欣赏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学生获得的信息、产生的疑问也不一样。

学生有所感悟和发现,就是自身学习的一种创新。

在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时,我采用说成语的方式导入新课,积极回答中激发学生学习成语故事的兴趣,情理中引入新课。

之后,同学们充满渴望的自由读课文。

教师问:

“同学们刚才认真读了这个有趣的成语故事,文中的两个人物你更喜欢谁呢?

为什么?

喜欢谁就多读一读他的话。

”在读文中给学生最大的自由空间,同时激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在学习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时,通过理清更羸为什么能使大雁掉下来的真正原因,就在于他能从慢飞的远方大雁的动态和鸣声中判断出它受过伤,并且伤口未愈,又能据此分析出它能听到弦响会受惊高飞,因而使未愈的伤口重新裂开,最终因无力飞行而掉下。

从这里可以看出更羸的本事在于他善于观察、分析和进行准确判断。

学习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的品质。

11、《画杨桃》教学反思 

在上《画杨桃》一课之前,我们总感觉这篇课文好难上,一直不知道从何下手,该怎样来讲?

面对杨桃我也只是见过,却没有买过,因为它实在是太贵了,对于我们乡下的孩子更是见都没见过,我们几个语文老师都觉得无法去讲解,讨论之余,韩老师第二天特地去海盐买回了几个,作为教具。

我们大家何尝不是高兴,终于我们能够为学生提供杨桃了(只能看)。

 

我觉得在实际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把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给学生最大的自主学习的空间。

在这节课上,我就是拿着杨桃请学生也来画画杨桃。

于是我把它放在了讲台上,生怕学生看不清楚,又在上放了个板凳,把杨桃放在了上面,一切准备妥当。

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

“如果把它画下来,应该怎么做?

”同学们议论纷纷,都表示要仔细观察,再根据不同的角度实事求是地画,很快学生就把自己的作品呈现在自己的面前,于是针对自己的作品,及时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课文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

读完之后,我就请学生自主地、自由地站起来说一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体会、心得。

特别是学生自己画得与我小作者不一样和一样的几位小朋友感触较深,从他们的发言和质疑看,他们提出了为什么“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

通过亲身实践,同学们很好地理解了“角度不同”和“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这两句话的含义。

 

12、《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反思 

 现在的学生思维越来越活跃,在课堂上敢想、敢说。

有时,课堂上出现一些不在教师教学设计之内的好的思维的火花,就可以考验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及应变机智。

而这堂课中,我却没有很好的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苗,让它遍地开花。

当一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小徒弟的画面之后,他加上了自己的观点:

“老师,我认为小徒弟的画画的骆驼还不够多,我还可以画得更多!

”我有些激动,又有些懊恼。

激动是因为他这么快就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懊恼则是这样一来,他就把我设计的下面的环节提前了。

我不得不让他说完,“如果他在画面中那只骆驼的前面再画上一只骆驼的屁股或尾巴,就证明已经有许多骆驼走过去了,不就有更多的骆驼了吗?

”“是啊,你想得真不错,想到了别人没想到的。

”话音刚落,班上的孩子情不自禁地为他鼓起掌来。

孩子们创新的火花这时都被激活了,此刻我却没有让他们把这种情绪延续下去,而是为了教学任务打断他们将我的教学继续下去。

那一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戛然而止。

待到我完成任务在让他们想想有什么好的画法时,却再也找不到当时他们激动的情绪。

本来一次很好的思维训练,却因为教师一方的意愿而被无情地扼杀。

新课程讲究学生的发展。

想到这,回想我当时的行为,当时孩子们失望的眼神,我是多么的残忍呀!

其实,给孩子们自由飞翔的天空,一堂课有没有上完真的就不那么重要了!

13《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

生活的天地有多广阔,语文的内容就有多丰富,语文的色彩就有多绚丽。

三年级语文课本中《和时间赛跑》一课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由疼爱自己的外祖母去世引起的悲痛让人心怜,由此明白的生命的意义更是让人折服,进而得出要与时间赛跑也是顺理成章。

但对于一个三年级的学生大都没有如此经历,要理解起这些内容就有些远了。

课上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读课文,通过讨论解决了很多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最后学生也说出了很多珍惜时间的名言,谚语“一寸光阴一寸金,寸今难买寸光阴”“花有重开日,人无两度春”……课文知识目标突破的很好,可我看出对“珍惜时间”这一情感目标突破的不很彻底。

从学生不以为然的表情里我总觉得“时间”在他们的眼里还没意识到有多重要。

课文将要结束时,我兴致勃勃地与他们算起了“帐”:

每天有24小时,睡觉大概用去九小时,吃饭要用两小时,那大概还剩七小时,去哪里了?

同学们也纷纷惊异:

是啊,那七小时干什么了?

比上课还要长的七小时上哪去了?

我见同学们的兴趣来了,便又做了个实验:

我计时间,看同学们一分钟能读多少个字。

结果出来了,同学们大都能读三百字以上。

接着我们算了算:

一小时我可以读一万八千字,七小时呢?

十多万字!

大家瞪大了眼睛,相当于我们二三本语文书呢!

虽然我没再说什么,但在同学们的眼中,我看出了震惊,看《和时间赛跑》教学反思到了决心。

课下同学们在日记里,有的回忆了以往浪费的时间而后悔不已,有的谈了时间的宝贵,也有的定下了学习计划。

看着这些发自内心的语句,我知道,学生们懂得了要珍惜时间,因为他们从自己出发,在内心深处理解了时间的宝贵。

看来语文课适当算一算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啊。

14《检阅》教学反思

《检阅》一课讲述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节来临之际,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

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一致的喝彩。

本课学习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心理变化,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关键语句“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的深层含义,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领会儿童队员的高尚品质,我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紧紧围饶为什么观众说“这个小伙子真棒”,又说“这些小伙子真棒”来展开教学,让学生通过移情体验、大胆想象来体会儿童队员的心理,从而感受人物的高尚品质。

以下几点是自己对本堂课的点滴反思:

一、创设情境,引导质疑,激发学习的兴趣

一起来回忆一下波兰首都国庆节的盛况。

(出示图片,配乐)师:

你看,国庆节到了,多么——生:

多么盛大的节日!

多么隆重的检阅!

街道上人山人海,楼房上彩旗飘扬,主席台上站满了国家领导人和外国贵宾。

步兵过去了,炮兵过去了,青年组织的队伍也通过了主席台。

现在轮到儿童队员了。

当孩子们在音乐声与图片中有感情地朗读时,他们已经充分感受到检阅庄严的场面。

二、充分朗读,大胆想象,移情体验,感受人物的心理

在让学生体会“这个小伙子”和“这些小伙子”分别棒在哪里时,我主要让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大胆想象、移情体验来体会人物心理,从而感悟到人物的高尚品质。

三、读写结合,深化认识,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在理解了“这些小伙子”和“这个小伙子”分别棒在哪里后,让学生再读博莱克的表现,来感受他当时的心情,从而更深层次地体会到儿童队员对博莱克的尊重和信任以及关爱,让学生明白博莱克的表现离不开儿童队员对他的信任与鼓励。

也让学生感受到这次检阅不仅让观众看到了整齐的队伍,更让观众看到了儿童队员美好的心灵。

在最后设计了小练笔“此时,长时间的掌声淹没了观众的议论声,通过掌声,我们仿佛还听见有人在说:

“——————。

”当然在这堂课中还存在了一些问题:

比如朗读指导得不够,在学生感受得非常好,说得不错,却读不出感觉的时候,也就是学生在‘朗读’中‘理解’得很到位,但把‘理解’通过‘朗读’表现时,出现了偏差。

这时,我没有进行很好的指导。

还有对于这篇文章,在让学生感受到儿童队员对博莱克的尊重和爱护,以及博莱克自尊自强外,对于团队精神是否要渗透呢?

另外,学习了这样的课文,学生也许说得很好、写得也不错,但是在行动中又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15《争吵》教学反思

《争吵》一文围绕“我”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