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74713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docx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第8期福建省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简报2011年第8期

  编者按:

近一年来,一些省市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部署,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结合地方实际,提出了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以及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标准,对促进形成以点带面、梯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现将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意见》以及《现代农业示范区亮点示范区建设标准》予以刊发,供交流参考。

福建省农业厅关于创建省级现代

农业示范区的意见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积极探索我省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推进福建农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现就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重要意义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是顺应农业发展趋势,创新工作思路,强化工作指导,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持续增收的重大举措,对规范农业示范区发展,示范和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为推进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树立新样板。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一批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程度较高的新型现代农业样板区,实现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形成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大力量,为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高优势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发挥重要作用。

  

(二)为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开辟新途径。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实行产学研结合,提升和强化农业示范区引进、集成、运用、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装备的功能,建设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密集应用区和辐射源,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农业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优化和组织管理创新,大幅度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三)为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民增收致富能力打造新基地。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发挥其设施装备先进,人才资源丰富,组织管理高效的优势,构建起农业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有机联系、沟通直接的新型信息传播网络,为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打造一批实训基地。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提高周边农民文化素质、科技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为提升区域农业整体素质和发展后劲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四)为探索建立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农户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搭建新平台。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不动摇的前提下,正确引导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科研推广机构等各类生产经营单位的联合与合作,探索适合不同条件的农业生产投入、经营管理和利益分配的新型体制机制,解决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形成农户与市场更加有效的对接机制,推动建立符合区域实际和产业特点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

  (五)为拓展农业功能,促进农业增效开辟新渠道。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发挥农业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解决就业等传统功能基础上,拓展生态保护、休闲农业、文化传承等新型功能,培育农业的新兴产业,为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开辟新渠道。

同时,也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科普教育基地和农业文明传承载体,在全社会形成热爱农业、关心农业、重视农业的良好氛围。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在现有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创建一批规划布局合理、生产要素集聚、设施装备先进、科技水平领先、经营机制完善、辐射带动明显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通过运用工业化的理念、商业经营的模式,引领农业向农业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加速推进福建现代农业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以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建设为方向。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的发展,使之成为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建设的发展极和增长点,确保可看、可学、可推广。

  二是以保护耕地和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严格保护耕地,不得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严禁各种圈地和滥占耕地行为。

必须切实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严禁强迫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引导多种形式的规模化生产经营。

  三是以多种形式并举的产业发展为主线。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通过大力发展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加速推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四是以多元化生产经营单位为建设主体。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坚持机制创新,鼓励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科研推广机构等生产经营单位参与示范区建设,按照产业化的组织形式,引导创建主体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联合与合作,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努力形成多方参与、共同推进的良好格局。

  五是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必须立足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通过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专业化经营,进一步提高农业的产出效率。

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努力促进农民增收。

  三、建设目标和总体要求

  

(一)建设目标。

从2011年开始,在全省8个设区市,每个设区市各筛选、推荐1个县(市、区)创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年滚动一次。

通过三年的建设,使示范区成为产业明晰、设施完备、装备精良、功能齐全、机制灵活、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环境优美、效益显著的现代农业生产与新型农业产业培育的样板区、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农业装备应用的展示区、农业功能拓展的先行区和农民接受新知识新技术的培训基地。

  

(二)总体要求。

各示范区可根据本地资源和条件,因地制宜地从粮食、畜牧、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等产业选择2-3个作为主导产业,每个主导产业建设3-5个亮点核心区,辐射和引导整县、整乡、整村推进;非主导产业每年要建设2-3个亮点核心区(亮点核心区具体要求见附件),以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四、创建条件、方向与重点建设任务

  

(一)创建条件。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的根本目的在于示范引领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拟申报创建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应具备以下条件:

  1、代表区域内现代农业发展先进水平。

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应是我省现代农业建设的先行区,在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组织管理,特别是农业科技水平、科研创新能力和技术推广运用等方面处于本设区市领先地位,且区域代表性强,示范作用大,在带动区域乃至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方面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2、区域优势和产业特色突出。

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是不同区域优势产业发展的典型样板,必须突出粮食、畜牧、蔬菜、食用菌、水果、茶叶等特色农产品生产,既可以是种植业、畜牧业中某一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也可以是种养加协调发展的地区,且生产布局合理,产业体系完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能够代表本设区市农业发展的方向。

  3、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走在前列。

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要在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体制机制创新上走在全省的前列。

要在农业组织经营方式、科技进步、新型农民培养、服务体系建设、多元化投入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先行探索并取得较好成效,具备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有利条件,当地政府支持,农民群众欢迎,创新环境良好。

  4、规模范围的确定科学合理。

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应具有适度的规模,要在综合考虑农业功能区划、流域生态类型、环境承载能力、生产技术条件、优势农产品集中度、产业链内在联系等因素的基础上,按照有利于做大做强区域优势农业产业带(区)的要求科学确定规模范围。

  

(二)创建方向

  对示范区建设的主要要求是:

  1、促进主导产业上层次、上规模、上水平。

  一是在粮食生产上,重点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强化关键技术推广,突出推广超级稻、再生稻高产栽培、马铃薯脱毒种薯和稻草包芯技术,甘薯脱毒苗和增施有机肥、平衡施肥、病虫草害综合防控等关键技术,推进良种良法和设施育秧、机械化插秧。

  二是在畜禽养殖上,重点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和生态养殖模式,加快产业化发展。

肉类,重点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优化肉类结构;蛋类,重点支持大中型集约化蛋鸡场建设;奶类,重点推进奶牛品种改良与规模化生产。

  三是在园艺产业上,重点推进品种结构优化和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栽培。

水果重在品种结构、保鲜加工、商品化处理;茶叶重在名优茶生产和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蔬菜重在规模化、设施化;食用菌重在珍稀品种、代用料与工厂化栽培;中药材重在名优地道中药材生产基地建设。

  2、突出示范区的亮点建设。

在科学种养、高产创建、“五新”推广、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合作社示范建设、农业旅游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建设、植保和农机专业服务队、农村乡镇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种苗生产与供应、沼气利用(集中供气)、可追溯、设施农业建设等方面要达到部、省级水平。

  (三)重点建设任务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农田水利等基础建设,加强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发展节水农业。

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绿肥种植和稻田秸秆腐熟还田技术,提升土壤肥力。

用好用足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水稻和特色优势农产品种、养、收、储、加的机械化水平。

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业信息化服务等设施建设。

  2、强化科技创新与应用能力建设。

健全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加快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方法,提升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公共服务能力。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深入推进农业“五新”入户和集成示范推广,提高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

充分发挥示范区的优势,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农民培训。

扶持发展各类专业化服务组织,推进农业专业化统防统治、农机跨区作业服务,大力提升农业科技的专业化、社会化服务水平。

  3、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突出优势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农业食物保障、原料供给、解决就业等传统功能,积极拓展农业的生态保护、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新型功能,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围绕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推进精深加工,提高农业附加值。

  4、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

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和示范社建设。

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大户、合作社、龙头企业等多种市场主体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构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示范区建设运营管理机制。

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厅领导任正副组长,有关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组织管理、评审认定、技术指导、督查考核、协调推进等各项日常工作。

省、市农业部门均要指定专门处(科)室和专人负责每一个示范区建设的指导和协调工作。

县(市、区)农业部门是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的责任主体,具体负责制定工作方案以及项目的组织实施。

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立综合评价与考核体系,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

支持有条件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

  

(二)强化政策扶持。

省农业厅按照渠道不变、用途不变、管理不变的“三不变”原则,从中央和省级专项中集中安排一部分资金,支持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发展现代农业。

各级农业部门要以示范区建设为项目平台,积极争取财政、税收、信贷、保险等相关扶持政策与项目预算安排。

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示范区建设,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断提升示范区发展水平。

  (三)加大宣传示范。

各级农业部门要不断探索和总结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好的经验、做法,树立典型,扩大宣传,提升整体水平。

要充分发挥示范区的辐射带动功能,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观摩考察等活动,扩大五新推广力度,以点带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附件:

现代农业示范区亮点示范建设标准

  附件:

现代农业示范区亮点示范建设标准

  一、生猪标准化示范亮点

  

(一)选址与布局

  1、选址:

场址符合当地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

水、电、路“三通”具备,距生活饮用水源地、居民区和主要交通干线以及其它畜禽养殖场、畜禽屠宰加工、交易场所等500m以上。

  2、布局:

生活区、生产区、污水处理区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区分开,相距50m以上。

设净道与污道,不交叉。

生产区内种猪区、保育与生长区分开。

猪舍按全进全出设计,出猪台与生产区保持隔离状态。

场区设防疫隔离带。

  

(二)设施与设备

  1、设施:

栏舍按全漏缝式或半漏缝式建设,种猪区每头能繁母猪配套建设标准栏舍,应有独立后备种猪舍。

以母猪数量配备相应的产床,分娩舍、保育舍采用高床式栏舍设计。

用地面积符合生猪健康养殖需要,每头能繁母猪平均占地40㎡以上。

场区与猪舍入口分设兽医室、消毒池、更衣消毒室,场区门口明示“防疫重地”。

饲料、药物、疫苗等不同类型的投入品分类储藏,标识清晰。

  2、设备:

种猪舍、保育舍安装通风换气温控系统、自动饮水系统、喂料系统、全程监控系统等先进设备。

  (三)管理与防疫

  1、员工管理:

在职员工应经过畜牧兽医专业知识培训,掌握熟练的业务,持证上岗,遵纪守法,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档案管理:

具备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登记证明;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完善养殖档案,相关原始记录档案保存3年以上。

产品质量具有可追溯性。

  3、防疫管理:

具备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无重大疫病和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根据抗体监测结果制定免疫计划和免疫程序。

  (四)环保要求

  1、环保设施:

实行机械式人工检粪,猪粪储存场所设施齐全,小、中、大猪舍具备漏缝或半漏缝地面。

  2、废弃物处理:

配置固液分离机,配套沼气池、沉淀池、曝气池等,做好定期排放监测记录;可配套有机肥加工厂,力争达到零排放。

  3、无害化处理:

配备焚尸炉或化尸池等病死猪无害化处理设施,采取焚烧、深埋或化制等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4、环境卫生:

垃圾应集中存放在隔离区内,四周植树,优化环境。

  5、环评验收:

具备县级以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环评验收意见》。

  (五)生产水平

  1、养殖规模:

能繁母猪存栏300头以上,且年出栏商品猪5000头以上。

  2、优良品种:

种猪应来源于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猪场,引种应具有种畜系谱证、种畜禽合格证、检疫合格证等完整的相关引种证件。

  3、繁殖性能:

每头母猪年提供上市猪数18头以上,母猪配种受胎率80%以上。

  4、生长水平:

全场出售的商品猪平均体重达100kg,平均日龄在170天以内。

  5、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

  二、奶牛标准化示范亮点

  1、场地符合当地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

场址距村镇居民点1000m以上,距公路主干线500m以上,远离屠宰、加工和工矿企业。

水、电、路“三通”具备,水源充足卫生。

  2、布局合理。

在饲养区入口处设有消毒池和防疫设施,场区与外环境隔离。

场区内分生活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病畜隔离区、粪污处理区划分清楚。

净道与污道分开,雨污分离。

  1、牛舍:

牛舍建筑面积5~6㎡/头以上,运动场面积15~25㎡/头,有防暑降温设施,配备全程监控系统设施。

  2、挤奶设施:

有与奶牛存栏规模相适应的挤奶设施,并在挤奶区设有待挤区、机房、储乳室、热水供应系统、更衣室、卫生间及办公室等。

储乳室配储乳罐和冷却设备,挤乳后2h内冷却到4℃以下。

  3、饲料加工及贮藏设施:

有青贮铡草机、草料库、青贮窖、饲料加工车间等。

  4、环保设施:

有与生产规模相匹配的固液分离设施、沼气池、贮粪池、贮液池及病死牛无害化处理池等。

  持有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和备案登记证明,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完整养殖档案。

  1、饲养与繁殖技术:

建有养殖档案,记录齐全规范。

参加生产性能测定,实行牛群分群管理。

制订有年度繁殖计划、饲料原料采购和饲料供应计划。

根据不同生长阶段和泌乳阶段,制定科学合理的饲养规范和饲料加工工艺。

  2、疫病控制:

有奶牛结核病、布氏杆菌的检疫和处理记录,有口蹄疫免疫接种记录。

制订有修蹄和肢蹄保健计划、常见疾病诊治操作规程、传染病发生应急预案。

有兽药使用及休药期记录,实行抗生素和有毒有害化学品采购使用管理和记录制度。

奶牛场的卫生、免疫与消毒符合《奶牛场卫生规范》要求。

  3、挤奶管理:

制订有挤奶卫生操作制度,并上墙。

从业人员持身体健康证明,每年一次体检。

定期检修挤奶机,及时更换挤奶器内衬等橡胶件。

乳腺炎的牛及生产其它非正常鲜奶(包括初乳、含抗生素乳等)的奶牛安排最后挤奶,设单独储奶容器,并有处置记录。

  (四)环保要求

  1、粪污处理:

配套齐全的奶牛场粪污处理设施,达到《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力求粪污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的要求。

  2、无害化处理:

病死牛应采取深埋等方式无害化处理。

做好病死牛无害化处理记录。

  3、环境卫生:

场区内卫生状况要常态化,垃圾集中存放,四周植树,遮荫避暑,优化环境。

  4、环评验收:

应持县级以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环评验收意见》。

  (五)生产水平和质量安全

  1、养殖规模:

奶牛存栏500头以上(含500头)。

  2、生产水平:

成母牛年均单产大于6500kg。

  3、生鲜乳质量安全:

要求乳蛋白率大于3%、乳脂率大于3.4%,体细胞数小于50万/mL,菌落总数小于10万/mL。

  4、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

  三、蛋鸡标准化示范亮点

  1、选址:

场地符合当地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

距主要交通干线、居民区500m以上,距化工厂、屠宰场及家禽养殖场1000米以上。

水、电、路“三通”具备,交通便利,具有专用车道直通到场。

  2、布局:

场内的生活区、生产区、办公区、粪污处理区及净道、污道等功能分开,场区设防疫隔离带。

蛋鸡场必须留有绿化地,楼栋间距10m以上。

全部采用按栋全进全出饲养模式。

  1、设施:

鸡舍为全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笼养产蛋鸡饲养密度≥500cm2/只。

配备高压清洗机、消毒火焰消毒器、喷雾消毒器等专用消毒设备;场区、观察室门口设有消毒池等设施。

  2、设备:

鸡舍内安装成套专用笼具、通风设备、水降温设备、自动饮水系统、自动传粪带(自动刮粪板)、自动光照控制系统、全程监控系统等。

自备发电机,防范停电。

  (三)管理及防疫

  1、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生产、投入品使用、防疫消毒等管理制度及饲养操作规程、防疫消毒规程、免疫规程等;专业技术人员应具有职业资格证书,并定期培训。

  2、档案管理:

具有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登记证明;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完整齐全的养殖档案:

饲养品种、来源、日龄记录;饲料、饲料添加剂来源与使用记录;兽药来源与使用记录;定期免疫、监测和消毒记录;病案、诊疗、死亡以及无害化处理、死淘记录;做到经营生产质量可追溯性。

  3、防疫管理:

具备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严禁重大疫病和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生产区应有更衣消毒室;引鸡时应具有动物检疫合格证明;免疫、用药、抗体监测及病死鸡剖检记录档案保存两年。

  1、废弃物处理:

建立固定鸡粪储存、堆放设施和场所,配套防雨、防粪液渗漏溢流设施。

鸡粪发酵或其他处理应资源化利用。

  2、无害化处理:

所有病死鸡均采取深埋、煮沸或焚烧的方式进行无害化处理。

  3、环评验收:

具有县级以上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环评验收意见》。

  1、养殖规模:

产蛋鸡养殖规模(笼位)在5万只以上(含5万只)。

  2、品种优良:

引种来源于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种鸡场,引种附具种畜系谱证、种畜禽合格证、检疫合格证。

  3、产蛋率:

饲养日产蛋率≥90%维持16周以上。

  4、饲料转化率:

产蛋期料蛋比≤2.4∶1。

  5、死淘率:

育雏育成期死淘率≤6%。

产蛋期月死淘率≤1.2%。

  6、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

  四、肉鸡标准化示范亮点

  

(一)选址和布局

  1、选址:

场址符合当地畜牧业发展规划和环保要求。

距主要交通干线、居民区500米以上,距屠宰场、化工厂和其他养殖场1000米以上,距垃圾场等污染源2000米以上。

水、电、路“三通”具备,交通便利。

  2、布局:

场内生产区、生活管理区、辅助生产区、粪污处理区及净道、污道等功能分开,进场人行通道与车辆通道分设。

场区设隔离围墙、防疫隔离带。

肉鸡场必须留有绿化地,楼栋间距50m以上。

全部采用按栋全进全出饲养模式。

  1、设施:

鸡舍建筑牢固,利于防暑保温,并配备防鼠、防鸟等设施,场内四周植树绿化;场区门口设消毒池、喷雾消毒设施,鸡舍门口设消毒盆;场区内应有消毒泵、更衣消毒室;专用解剖室、药品储备室等。

  2、设备:

鸡舍安装通风设备、水帘降温设备、光照系统、自动饮水系统、供料系统及全程监控系统。

自备发动机,防范停电。

  1、制度管理:

场内建立健全生产管理制度、防疫消毒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及饲养管理操作技术规程、防疫消毒规程、免疫规程等。

  2、档案管理:

持有县级以上畜牧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登记证明;按照农业部《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要求建立完整养殖档案。

饲养品种、来源、数量、日龄记录;饲料、饲料添加剂来源与使用记录;兽药来源与使用记录;定期免疫、监测和消毒记录;发病、诊疗、死亡以及病死禽无害化处理、死淘等记录;日饲料消耗量、进出栏数量记录。

建立可追溯性资料档案。

  3、防疫管理:

具备县级以上畜牧兽医部门颁发的《动物防疫条件合格证》,严禁重大疫病和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人员进入生产区应严格执行更衣、换鞋、冲洗、消毒等相关规定。

跟踪抗体监测结果,制定免疫计划。

  1、废弃物处理:

储粪场所具备防雨、防渗等条件;粪污无害化处理设施应与养殖规模相配套;场内粪污应集中处理,处理后达到排放标准,并与资源化利用相结合。

  2、无害化处理:

采用焚烧炉或深埋方式处理病死鸡。

  3、环境卫生:

场内垃圾应集中堆放处理,无等污染物,并定期消毒。

  1、养殖规模:

年出栏量不低于10万只,单栋饲养量不低于5000只。

  2、品种优良:

应从具备《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的合格种鸡场引种;并具有种畜系谱证、种禽合格证、检疫合格证等完整的相关引种证件。

  3、饲养工艺:

采取全进全出饲养工艺,严禁不同类型禽种混养。

  4、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

  五、水稻生产示范亮点

  300亩以上基地,建设地点气候适宜,用地、供电、供水、交通及田间沟渠疏通和硬化、机耕道等设施等基础设施齐备。

有成熟的种植技术,融合现代水稻生产设施体系、现代水稻技术体系和现代经营管理体系于一体,以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和示范为核心,以良种良法研究应用为重点,尽量做到“统一品种、统一育插秧、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测土配方施肥”。

突出机械化耕、种、收,引进、试验和示范推广高产、优质的水稻良种,加快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和栽培技术的推广,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推动绿色水稻产业发展。

  六、其他粮食作物生产示范亮点

  100亩以上示范基地,推广应用脱毒甘薯和马铃薯种苗,建立甘薯良种繁育基地,加快优质高产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强化实用栽培技术的应用,提高甘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优质率和商品性,优化作物的结构,提升种粮经济效益。

  七、水果栽培示范亮点

  园区交通便利,连片规模达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