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275808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33 大小:3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docx

第11课《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苏教版七年级下1doc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课堂实录

一、检查预习

 

师:

首先我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投影生字词及其读音)

 

(一)掌握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

矗【chù】率【shuài】镏【liú】溯【sù】庑【wǔ】旌【jīng】

卅【sà】逾【yú】仰【yǎng】锨【xiān】幔【màn】貌【mào】

衅【xìn】髻【jì】堑【qiàn】

请同学们把屏幕上的这些字啊自由地朗读一下,后面有注音的。

我前天叫你们老师布置大家预习一下——那么大家看这些字啊,把它读一读,自由朗读好不好?

声音大一点。

(学生齐读。

老师用激光笔指示。

师:

(指示“衅”)啊,这个字不要读成pàn啊,不是“挑pàn”。

是“挑xìn”。

(指示“卅”)这个字,昨天,有的同学写纸条提问这个字的读音和意思。

有没有同学知道?

啊,这个字怎么读?

什么意思?

(学生举手)啊,请,你说。

生1:

卅sà,是三十的意思。

师:

三十的意思,好。

(教师点头,学生坐下。

)你们年纪小,有些字不认识,还有一个字啊(老师在白板右上角板书:

廿),这个字怎么念?

知道不……?

(生1举手)啊、啊,你说。

生1:

niàn。

师:

对,niàn,它什么意思?

生1:

二十。

师:

欸,不错不错!

很好啊!

好!

(教师示意学生坐下。

)好,这是生字。

下面我再请同学们读一下这些词语及其解释,然后我再来检查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

(放词语解释投影)

 

(二)朗读下列词语及其释义。

 

瞻仰:

恭敬地看。

巍峨:

形容山或建筑物的高大。

 

矗立:

直立,高耸。

   

丰功伟绩:

伟大的功绩。

   

上溯:

从当前往上推算。

      

顶天立地:

形容形象高大,气概豪迈。

   

奠基:

建筑物奠定地基。

        

挺拔:

直立而高耸。

          

逾越:

跨越,超越。

销毁:

熔化,毁掉。

镶嵌:

把一物体卡在另一物体的空隙内。

 

旌旗:

泛指旗子。

 

践踏:

踩。

挑衅:

借端生事,企图起因冲突或战争。

  

怒形于色:

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勇往直前:

勇敢地一直向前走。

      

峻俏:

形容山高而陡。

(俊俏)

永垂不朽:

(英雄或伟人的姓名、事迹、精神等)永远流传,不磨灭。

镏金:

把金子溶解在水银里后用刷子涂饰器物,可以经久不褪色。

天堑:

天然形成的隔断交通的大沟,这里指长江,形容它的险要。

(全班同学齐读以上词语及其解释)

师:

好,下面,我看看大家对这些词语的掌握情况。

(投影:

词语造句)

 

(三)造句:

用“瞻仰”和“挑衅”说一段话。

用“峻峭”和“俊俏”说一段话。

用“永垂不朽”和“天堑”说一段话。

 

上面这三组词语,它们之间啊看起来距离很遥远啊,同学们能不能造一下句,好不好?

男同学,造第一句,就是用“瞻仰”和“挑衅”啊,说一段话,这两个词都要用进去,而且意思要连贯,要表达一个中心。

女同学用两个“jùnqiào”说一段话,两个词读音是一样的,但是,第一个“峻峭”,山的“峻峭”,刚才我们看到,是指这个山很陡很险;这个人旁的“峻峭”是什么意思?

人长得很漂亮,是吧?

那么女同学造“jùnqiào”,好不好?

男同学造“瞻仰”和“挑衅”。

呃,想想,然后起来说。

好不好?

(学生思考、小声交流。

 

师:

哪个男同学说?

随便可以说的,说错了也没关系的,啊?

哪个男同学说说?

(停顿片刻)可能男同学的句子难度大一点,那女同学先说,女同学先说。

嗯,哪位同学说?

(目光交流。

请一名女同学)好,你说。

生2(女):

一个长得很俊俏的男孩站在峻峭的山上。

师:

哦——(笑声)其实应该是这样:

在峻峭的山崖上,站着一个俊俏的小妹妹。

嘿嘿。

(笑声)是这样的,应该这样说啊,因为“俊俏”好像形容女孩子更好一点,是吧?

好,男同学说。

哪位男同学,呃?

“瞻仰”和“挑衅”,怎样造句?

(指示一名举手的男同学)欸,好不好?

你说说看。

生3:

我们接受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挑衅,在甲午我们打了一场海战。

然后,邓世昌烈士成为我们永远瞻仰的对象。

(笑声)

师:

我觉得好像问题蛮多呀!

啊,你再说一遍!

生3:

我没想好。

师:

没想好?

(笑声)啊,没想好,那你等一下再说,好不好?

(走前,拿过话筒,示意该生坐下。

)没想好。

要能够边说边想,边想边说。

(笑视一男生,递予话筒)你试试看,啊?

好好。

(同学中有笑声)

生4:

我瞻仰着一块浮雕上当年中国挑衅英国的……(哄堂。

师:

(无声笑。

接过话筒)看来这还有点难度啦,是不是?

啊?

科代表?

科代表是个女同学是吧?

(科代表举手)来,你帮男同学解决掉这个问题。

(递过话筒)他们造句造不了。

生5(女):

我在瞻仰一块浮雕,上面记录着中国军民勇敢地对抗外来挑衅者的事迹。

这值得我们永远铭记,让我们引以为傲。

(学生回答过程中,教师不断点头。

师:

不错不错。

(学生鼓掌)就地取材,说得很好。

把课文的内容加以整合,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很好啊!

“永垂不朽”跟“天堑”可能关系更远一点点,那我们就……啊,大家回去再想,好不好?

(笑声)

二、问题展示

 

师:

(投影“问题展示”)昨天我来学校搜集了一下大家的预习提问。

哈!

这些问题啊——昨天晚上我看到很晚还睡不着觉!

就是有些问题很天真,有些问题呢非常深刻,啊,天真加深刻,所以我晚上睡不着觉。

我念几个,大家听一下。

 

李伦豪同学提的,他问:

“课文里面说纪念碑高达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比天安门还高4.24米。

请问,第一,在作者看来,每层楼大约有多高?

”(哄堂)李伦豪还要求“答案保留两位小数点。

”(哄堂)

文章说了啊,37.94米,有十层楼那么高。

这个,就是说,那就是每层楼大约3.794米高,是不是啊?

李伦豪他后面还有一问:

“请问,天安门相当于多少层楼高咧?

”(哄堂)

课文里面说了:

就是纪念碑有十层楼那么高,比天安门还高4.24米。

那么,啊,究竟天安门相当于多少层楼高?

大概十层左右吧,比十层楼高一点吧?

是不是啊?

 

张向璐同学问:

“老师你去过天安门吗?

当老师你去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时候,你的感受,是怎么样的?

我顺便说一下,我去看过。

感受是怎么样的呢?

当然有崇敬啊、敬仰啊,是吧?

呃——我还想,我们这一代人……或者……甚至,啊,包括你们这代人,以后,通过我们的努力,有没有做出进入那个后来人的纪念碑的那样的成绩来。

是有那么点想法啊!

那这个同学还问道:

“你怎么能把这么长的一篇文章教到让我们愿意去读咧?

”(哄堂)呵,这是个问题,对对这是个问题!

(笑声)我今天努力试试!

 

尹琦琳同学问道:

“第一幅浮雕上的销毁鸦片烟,描述了鸦片战争前夕,群众销毁鸦片的事迹。

请问,鸦片战争是我国与哪国之间的战争?

”(哄堂)我看到这个问题就……哎呀,孩子们小啊,你们小啊。

呃,你们知道是中国跟哪个国家打呢?

生(齐):

英国——

师:

嘿,对了。

我想,他这个问题是闹着好玩儿的吧?

我想他应该知道,啊,应该知道。

然后他还问:

“毛主席和周总理为什么要亲自在纪念碑上题字?

”啊,这个是国家英雄纪念碑嘛。

毛主席是最大的官儿嘛,周总理是第二大的嘛。

(笑声)所以,就是这样的,是不是啊?

比如说,深圳市教育局要搞个纪念碑,我们局长就要在上面写字啊!

(笑声)

 

有同学问:

“‘英雄’在程教授的心目中是什么概念?

”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后面再说。

 

邓娣,邓娣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她问:

“为什么要把鸦片放入石灰坑中销毁呢?

”(哄堂)“原理是什么?

”(哄堂)“请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

”(哄堂)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昨天半夜打电话给化学老师,哈哈,化学老师关机了。

然后今天早上我又问,他说了,我没记住!

(哄堂)呵呵,我没记住!

我想啊要是把这个鸦片点火来烧啊,那些吸鸦片的人可能都跑到那儿去了,是不是啊?

是不是啊?

那满天都是鸦片味儿,对不对啊?

这问题挺有意思的!

 

林家蔚问:

“人民英雄纪念碑用汉白玉,是否代表着什么特殊的意义?

”嘿,这个问题,蛮好的,蛮有价值的。

我们后面再说。

 

刘桢卓同学问:

“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十层楼高,那作者是如何观察如此仔细的咧?

”(哄堂)“其中是否有捏造的不实之处呢?

”(笑声)

这个——这个问题我不是很好回答啊。

我觉得,作者还可以带望远镜看看的,是不是?

(笑声)嘿嘿。

没有带望远镜,那个碑是很高,但是那个字也很大,是吧?

毛主席题的那个碑名啊,一个字有好几米大的!

所以啊,二十层楼高都看得见,是啊,是这样子的。

 

啊,吴梦柯同学问:

“老师你的年龄是多少?

”(笑声)这个,这你们说我多大?

生(七嘴八舌):

四十……六十、十八

师:

十八?

生:

已过花甲……

生:

比我爸大。

(笑声)

师:

对。

反正比你爸爸大,反正比你爸爸大。

就是这样子的啊。

这个,等一下,下课我再告诉你啊。

(看纸条,稍顿)今年是我的本命年,你们算多大?

(笑声)

 

龚皓莹的问题是:

“您是从事什么方面的工作的?

”(笑声)我是当老师的啊。

(笑声)龚皓莹还问:

“我以后有什么有关语文的问题能问你吗?

”欢迎啊。

(笑声)

 

这个同学没写名字,他问:

“为什么到1952年8月1号才动工兴建?

这个是这样子的:

奠基是在建国前一天,1949年9月30日,是吧?

先奠基、动土了,啊,奠基了,然后那个设计在经常改。

啊,我为了教这个课啊,看了不少关于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书,我都快成了半个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历史的专家了,我了解很多有关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素材、逸闻趣事啊,包括人民英雄纪念碑那个朝向啊,原来按照中国的历史,宫殿的大门都是朝南开的,天安门在北面,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的正面,那么原来设计的时候纪念碑正面也是朝南的,就是“人民英雄纪念碑”这几个字是朝南的,背面是毛主席起草周总理书写的碑文。

已经开工了,一个国庆节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检阅的时候啊,他就看着那个人民英雄纪念碑,他看着正在施工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他就说,为什么中国的庙门都一定要朝南开呢?

然后中央领导同志马上要求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朝北!

就是正面对着天安门。

据说,这样一转,就代表中国共产党扭转乾坤!

(哄堂)就这样子。

所以现在呢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是朝北的,跟中国的传统建筑情况不一样。

这个同学还提了个问题很有意思就是说:

“为什么碑上不含英雄的名字咧?

”这是个很好的问题。

等下再说。

 

陈誉尹同学提了个很有趣的问题,昨天晚上我就一直觉得这个问题给我带来很多快乐,她问:

“毛泽东是怎么样把字写在石碑上的咧?

”(哄堂)欸!

——我也——我昨天晚上反复在思考:

毛主席怎么样把字写在石碑上去的呢?

(哄堂)(师忍俊不禁)啊,毛主席是写在纸上的,啊,然后,刻在石碑上去的。

 

戴莹颖问:

“为什么毛主席要亲自执锨?

”这个刚才已经说了,刚才已经说了,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我国有史以来最高最大最雄伟的一个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碑,所以毛主席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者和国家领导人,当然是他动第一锹土,是吧?

第一锨,或者第一锹,啊。

这个同学还提到:

“为什么两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字?

”实际上是三次,三次。

这个我在备课的时候,原来把它作为一个问题设计的。

后来我又把它删掉,因为问题太多了。

这个同学提出来以后,我又把它加进教学计划中去了。

这个问题等一下再说。

 

谢婉莹问道:

“为什么碑文上的内容要分为三个时间段?

三年来、三十年以来、1840年以来,为什么不全部合为一句话?

”这个是深度思考啊,深度思考。

这个问题等下再说。

 

还有的同学提到:

“这个作者为什么要写让人感到这——么沉闷的文章呢?

”(笑声)你们年纪小,不喜欢这类文章啊!

 

还有,郭菁。

郭菁哪里啊?

举一下手。

(环视)啊,郭菁提了很重要的两个问题,我放在最后讲,她问: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赞颂英雄,还是基于纪念中国的这段受屈辱的历史?

中国人会记住这些历史吗?

这些浮雕只是象征吧?

不能真正让中国人有民族意识。

”我昨天我把这两个问题揣到荷包里,今天上班坐在车上我还在看。

 

还有好多同学提了很多很好的问题。

因为时间关系,我把它归纳了一下。

(放投影)

 

(一)教学意图

1.老师为何选择这篇课文来讲呢?

(二)建碑意图和作者写作意图

2.作者为何要写这篇文章?

人民英雄为什么永垂不朽?

3.为什么要建这座纪念碑?

4.为什么毛主席要亲自执锨?

(三)文章顺序和线索

5.文章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乱与散)

(四)浮雕内容

6`.为什么纪念碑上只有中国近代史的事件,而没有中国古代的英雄或事件呢?

7.为什么碑上没有具体的英雄的名字?

为什么没有以个人来雕刻?

8.为什么选取8件事作为代表?

(五)碑文的理解

9.为什么碑文要分三个时间段,为什么不全部合为一句话呢?

10.为什么碑文是从现代走向历史来写的?

(六)对文本的深入思考

11.“英雄”在老师心目中是什么概念?

12.文章为什么两次(应为3次)提到“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几个字?

13.人民英雄纪念碑大量使用用汉白玉材料是否代表什么特殊意义?

14.人民英雄纪念碑是赞颂英雄,还是纪念中国这段屈辱的历史?

(郭菁)

15.中国人会记住这些历史吗?

这些浮雕只是象征吧?

不能真正让中国人有民族意识。

我解释一下屏幕上的归纳。

有的同学问为什么要选这篇文章来讲。

我刚才讲课之前已经说了一下其中的一个原因。

另外,这个教材是个经典教材,这个课文啊,人教社的教材最近把它删掉了;我对人教社的做法就不是很懂。

其他版本还有保留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片课文我认为是很好的啊。

(思考)我讲完这个课,我会给人民教育出版社写封信,建议他们……建议他们恢复这篇课文。

 

第二个呢,建碑的意图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大概就是同学们提的第二类问题。

 

第三类问题就是文章的顺序和线索。

本来是记叙文才讲线索,但有的同学提到这个问题。

顺序是管乱不乱的问题;线索是管散不散。

好像一个珠子有线索它就不散嘛。

顺序是管乱不乱的问题,线索是管散不散。

这篇文章呢,当然提线索也是可以的,啊,也是可以的。

 

第四类,关于浮雕的内容,啊,这个,很多同学都提到了,为什么只写近代史的这些事件,而不写古代的事件?

我多次听老师讲过这篇课文,但是这些问题我在听课的时候啊,老师们都没提出来,我们同学们提出来很有价值。

为什么毛主席的那个碑文,最远只是1840年以来的?

第7个问题,为什么没有具体英雄的名字?

甚至我们还具体地说,董存瑞也没有,黄继光也没有——啊黄继光是抗美援朝的咯,是吧?

那董存瑞是解放战争的,为何也没有呢?

刘胡兰也没有!

啊毛主席也没有,周总理也没有,一个领袖人物也没有!

是什么原因?

为什么选取八件事作为代表?

 

第五类,关于碑文的理解。

为什么要分为三个时间段?

为什么不合为一句话?

等等。

 

第六类是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我大致归纳了一下,同学们提的问题跟我在广州评课的思路大体一致,就是说我们今天啊,我想带领同学们啊,从这三个层次来细读这篇经典的说明文。

一个从文章学的角度——刚才同学们提的1——8个问题,大概是从文章学的角度,啊,大致上,啊。

第二个,9——10,大概是文学的角度。

当然文章和文学是不能完全分开的,文章写得好,就是文学了,是不是啊?

11——15,包括8,大体可以看成文化的角度。

 

关于为什么要讲这篇课文,还有一个原因是:

外边有人说我们是深圳语文味流派、文化语文流派,这个流派就是以我为主的。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我们今天也把这个课上成文化语文,看看里面——我们看看里面有没什么文化的内涵。

刚才同学们提的很多问题属于文化问题。

下面我们开始通过研讨这些问题来细读文本。

(放投影:

三、细读文本)

三、细读文本

 

师:

下面,我们按照文章、文学、文化的思路细读这篇课文。

(放投影:

(一)从文章角度细读)

同学们看屏幕。

 

(一)从文章角度细读

细读的第一个层次,啊,从文章的角度来细读。

我们把同学们提的几个主要问题作为我们的教学思路:

(放投影)

1.建碑的意图和作者的写作的意图。

 

师:

这个呢,同学们啊,讨论一下,然后你们自己回答,好不好?

你们自己回答。

还有碑名是否可以改为“民族英雄纪念碑”?

这涉及到你们提的问题。

(学生讨论;师与一生交流)

你说一下。

你把你刚才的意思说一下。

好,听他说一下。

生6:

我觉得不可以改为“民族英雄纪念碑”,为什么呢?

因为民族英雄纪念碑——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嘛,民族英雄纪念碑意思好像就单一的一个民族。

那么如果是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话,就是我们全国所有人民的英雄。

所以用“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个名字比较好一点。

师:

(轻拍其背示意坐下)有点思想,有点思想。

我们中国是五十六个民族。

这一个民族的英雄,在那一个民族啊不一定认为是英雄。

你比如说——诸葛亮。

诸葛亮有些少数民族就不喜欢他,是吧?

不喜欢他,因为他当年曾经带兵征服过那些少数民族,是吧?

呃——历史上有些问题不是很好解决,像这个岳飞啊、文天祥啊,都是属于民族英雄,但是这些人毕竟比较少。

但是实际上,中国历史,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呢,既有民族英雄的功劳,也有,或者更重要的是,千百万,千千万万,人民英雄,人民大众的功劳,是吧?

所以用人民英雄纪念碑比较好。

另外就是毛主席他还反对啊……(有同学举手想发言)啊,你想说?

啊,好,你说。

 

生7:

我觉得,因为我觉得,这个浮雕,就是这个纪念碑,记录的了很多事情,比如说像虎门销烟啊,然后像五四运动等等的这些事件。

而这些事件呢,就是正好在整个中国冲破思想牢笼的这个阶段发生的。

就可以象征着中国人民不但是摆脱了自己落后的局面,而且还为全世界做出了一个——呃——那个——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成功这样的一个楷模。

所以说她领导全世界人民走出了那种被奴役的那种生活。

所以我觉得它其实是有一个全球意义的,应该是全球人民来纪念的东西。

师:

啊,好。

(掌声)不错不错。

这个同学讲得有一点深度,啊,有点深度。

尽管有个别的用词不一定很准确,但是你这个意思啊,很有点深度,啊,很有点深度。

还有点全球眼光,啊哈,你把中国历史放在整个全球文明当中来看的,是吧?

所以——在你这个年龄当然是相当不容易的。

(稍顿)还有没有同学要说一下?

想说的?

有没有?

机会难得啊。

 

(打开链接)这里有一位诗人啊,叫周振中的诗人啊,写了一首诗,诗的题目叫《人民英雄纪念碑》。

 

(放投影:

周振中《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

      

周振中

           一

           尊

           巨

           大

           的

           磨

           刀

           石

          砥砺着

       民族的意志

你看这首诗它是模仿纪念碑的那个外在形象写的。

“一/尊/巨/大/的/磨/刀/石/砥砺着/民族的意志”。

这首诗应该说比较形象的揭示了这个纪念碑的意义。

很多同学说,为什么要建这个碑啊?

为什么?

这首诗,它把这个纪念碑的形象——纪念碑是石头做的啦,又像一把刀,是不是?

它这石头是磨民族之刀的!

这个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磨民族之刀的,是吧?

让我们民族之刀永不生锈!

永远发亮!

是吧?

就是这个意思。

是吧?

这就是建纪念碑它的意义了、它的意图。

 

(放投影)

2.关于顺序的问题呢,是说明文教学里面很重要的问题。

但是这个问题并不难,是不是啊?

呃——哪位同学能说说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哪位同学说说看?

 

生8:

呃——我觉得它是按照作者的位置的移动,就是他走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按照一个逻辑顺序来写的……

师:

他是走到哪就写到哪?

再准确地说,啊,他是不是走到哪就写到哪?

他走是根据什么走的?

生8:

根据呃——先后——叙述的那些——观察的事物的那些……

师:

他根据那个浮雕的内容,那个历史的进程啊……

生8:

就从现代往古代……往……从那个呃——中国近代史慢慢地一直往后……

师:

往古代还是往现代?

生8:

往现代。

师:

对了。

对了对了。

欸,这个作者我们要推想他可能开始看的时候,如果第一次去看,可能是按你说的这个,可能是乱看的,先随便看有个大致印象,然后按一定顺序看。

但是写文章的时候,就不能按第一次看的乱看乱写,它一定要有一个顺序的安排,是不是啊?

写文章既要言之有物,又要言之有序,欸,有个顺序是吧?

那么他是从鸦片战争开始,是吧?

虎门销烟,一直到解放战争胜利,是不是啊?

他按这个顺序来写的。

开始如果是第一次都没有看到、没有看过纪念碑,他可能就是随意看。

但是他要写文章,他一定要根据内容的需要,安排好顺序来写,是不是啊?

所以不能够只是说他是走到哪就写到哪。

那个不可以的,啊?

好。

线索的问题……(有同学示意要发言)啊,这个同学你请,你想说什么?

(伸出手臂示意)

生(女)9:

我觉得这篇文章一共有三……按三种顺序来写。

它既有时间顺序,也有空间顺序还逻辑顺序。

从文章可以看出,逻辑顺序就是,作者先写人民英雄纪念碑最重要的碑名和碑文,然后呢,在描写碑身的时候是按照……从碑身的东面到南面再到西面再到北面这个空间顺序来写的。

但是文章有些有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那就是碑文所记录的历史事件是按照他的时间顺序来写的,浮雕内容也是根据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来写的。

师:

(不时点头)很好很好啊!

(掌声)她把……(掌声不断)这位同学她把说明文的三大顺序都很准确地说出来了,而且结合这个课文。

她说它有时间顺序,还有空间顺序,还有逻辑顺序。

是吧?

说得非常好,啊,像这样综合运用的说明文,呃——还是不少见,还是不少见。

当然我们初中同学写说明文,会运用一两种就可以了,比如说时间顺序啊、空间顺序,是吧?

逻辑顺序稍微难把握一点点。

那个我们慢慢来啊慢慢来啊。

下面我们看浮雕的内容。

 

(放投影)

3.关于浮雕的内容,这样三个问题,也是同学们提出来的:

 

(1)为什么纪念碑,上面只有中国近代史的事件,而没有古代的英雄或者事件呢?

(2)为什么碑上没有具体的英雄的名字呢?

为什么没有以个人来雕刻呢?

都是英雄群像,一共有172个人物。

(3)为什么选取八件事情作为代表呢?

不选九件十件?

选二十件不更好?

是不是啊?

思考一下,讨论一下好不好?

唉,讨论一下。

 

(讨论;师与一生交谈)

师:

好的好的啊。

(拍掌示意)这个班,这个班同学很活跃,啊。

那么,刚才我听了那位同学说得有些道理……(伸长手臂示意)来,请你发表一下。

生10:

呃——第一个问题就是说,为什么只有中国的近代史哦?

因为就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人民慢慢慢慢地摆脱了封建制度的钳制,慢慢慢慢地走向了现代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走向了光明。

所以就是从现……就是从近代史开始说起哦。

师:

就是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革命的起点,对吧?

生10:

对。

就是人民群众对一些——欸——就是那些贵族阶级的一种反抗。

师:

你们好像还没有学中国近代史吧?

但是好像也知道一些这些情况,啊。

刚才有位同学回答中涉及到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问题。

从1840年以来,到五四运动,就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对吧?

1919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共产党领导的,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吧?

那么最后取得胜利的,就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取得了民族独立。

这个在以前旧民主主义革命是没做到的。

是没做到的。

啊。

好。

那么所以它这个碑文,毛主席起草的这个碑文,就是从1840年开始的。

是这样子的。

这并不是抹煞古代千千万万劳动人民和那些人民英雄的功劳。

啊,第二个问题——(伸出手臂示意)好,好,你说。

生11:

第二个问题就是,第一个根本的原因就是那个碑面太小刻不下。

(哄堂。

师大笑。

)因为当时英雄有很多。

比如说百万雄师过大江,你不可能把百万雄师都刻上。

而且,第二个原因呢,可能就是因为毛泽东所领导的共产党她来自于人民,她所取得的每个胜利都是在人民的帮助下取得的。

所以它……呃,没有刻具体的名字,而是刻一大群人更好些。

师:

太棒了!

(掌声)第二点太棒了!

就是她讲的这个!

(掌声持续)

当然,要刻,有些英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