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2774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79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docx

汽车维护技能岗位能力培训教材

 

模块一:

发动机维护

项目一:

润滑系的拆装(机油和机油滤清器的更换)

一、实训目的及要求

1、了解更换发动机机油和机油滤清器的重要性;

2、熟悉发动机机油和机油滤清器的作用和类型;

3、掌握更换发动机机油和机油滤清器的操作技能。

二、实训仪器设备

1、设备:

整车、举升机一台

2、工具:

汽车常用维修工具一套、预紧力扳手、机油滤清器专用扳手、废油回收器一个、棉布

3、耗材:

机油

三、课时2节

四、相关知识

1、机油滤清器

(1)作用:

去除机油中的灰尘、金属颗粒、碳沉淀物和煤烟颗粒等杂质,保护发动机。

(2)组成:

上端盖、滤芯、外壳

(3)更换周期:

大概5000公里更换一次。

2、机油

(1)作用:

机油,即发动机润滑油,被誉为汽车的“血液”,能对发动机起到润滑、清洁、冷却、密封、减磨等作用。

(2)粘稠度等级:

润滑油的粘稠度多使用等级标识,是英文“美国汽车工程师协会”()的缩写。

例如:

一五40、540,“W”表示(冬季),其前面的数字越小说明机油的低温流动性越好,代表可供使用的环境温度越低,在冷启动时对发动机的保护能力越好;“W”后面(一横后面)的数字则是机油耐高温性的指标,数值越大说明机油在高温下的保护性能越好。

W前面的数字是代表倾点温度,简单来说就是结冰点温度。

10W的机油对应的结冰点温度是-25℃,其它常见的0W是-35℃,5W是-30℃,一五W是-20℃。

W后面的数字代表机油在100℃时的运动粘度,数值越高说明粘度越高。

40代表100摄氏度时运动粘度标准为12.52到16.32之间,绝对不是绝对不是某些坊间说法所称可以在40℃之下使用。

(3)品质等级:

润滑油的品质多使用等级别标识,是英文“美国石油协会”()的缩写。

“S”开头系列代表汽油发动机用油,规格有:

“C”开头系列代表柴油发动机用油,规格有:

,,,,,2,44,4,4。

[2]当“S”和“C”两个字母同时存在,则表示此机油为汽/柴通用型。

从“”一直到“”,每递增一个字母,机油的性能都会优于前一种,机油中会有更多用来保护发动机的添加剂。

字母越靠后,质量等级越高,国际品牌中机油级别多是级别以上的。

五、实训内容与操作步骤

1、预热发动机

打开点火开关(确认变速器处于空挡位置),起动发动机并保持怠速运转3~5。

期间观察水温表指示数值的变化,当水温达到60~70℃时,关闭点火开关,停止发动机运转。

【将发动机预热,提高发动机的温度,使机油黏度变小,有利于发动机内机油排放彻底。

2、检查泄漏

(1)察看气门室罩垫、加油口、曲轴前油封等处是否存在漏油现象。

(2)将车辆举升到目标高度,并可靠停驻。

【确认车辆可靠停驻后,方可进入车下作业。

3、排放机油

(1)打开机油加注口盖

(2)将机油回收桶置于发动机油底壳排油塞的正下方。

(3)用Φ19套筒、预紧力扳手拧松排油塞。

(4)用手缓缓旋出排油塞,当感觉到仅剩1~2丝扣时,继续旋出时要稍用力向上推排油塞,确定螺纹已全部旋出后,急速移开排油塞,让机油流入回收桶内。

(5)检查排油塞垫片是否损坏,如有断裂要更换新垫片。

使用棉纱擦净排油塞上吸附的金属屑。

(6)当油底壳的排油孔不再滴油时,用手旋入排油塞。

【用手旋入可以保证对正螺纹。

严禁使用工具旋入,因为螺纹一旦歪斜,便会造成损坏,最终导致油底壳的更换。

(7)用Φ19套筒、预紧力扳手将排油塞拧紧力矩至50N·m。

(8)最后,用棉纱擦净排油塞和油底壳上的油迹。

【便于检查漏油。

4、更换机油滤清器

(1)使用机油滤清器专用套筒、接杆、扭力扳手旋松机油滤清器。

(2)用手旋下滤清器并放入废件回收桶中。

【用手旋下滤清器后,要垂直下落,不要歪斜,防止滤清器内的机油散落到身上或地面。

因为滤清器内充满机油】

(3)在新的滤清器内加注新鲜机油约为其容量的3/4后,在密封圈上均匀涂抹一薄层机油。

【①加注一定量的机油,目的是减少发动机起动期间建立润滑系统正阿常油压的时间,防止出现机件干摩擦;②在密封圈上涂抹一薄层干净机油,可以起到辅助密封的作用。

(4)用手竖直举起滤清器,将滤清器旋入其座上并用力拧紧,当感到有阻力时,使用机油滤清器专用套筒、接杆、扭力扳手转动滤清器3/4圈将其紧固。

【滤清器的拧紧力矩不要过大,以免损坏密封圈,按其规定要求拧紧】

(5)最后,使用棉纱擦净滤清器及其座上的机油。

【便于检漏】

5、加注机油

(1)将车辆平稳降落到地面上,举升机的托垫和车辆的支撑点不要接触,车俩靠自重停驻在地面上。

(2)观察车辆是否存在歪斜和严重变形等现象。

如有,应修复再加机油。

重点检查轮胎气压和减振器总成。

【当车辆严重变形后,发动机在车上的位置发生偏移。

加注机油标尺显示的数值便会出现或大或小的偏差,给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带来隐患。

(3)用棉纱擦净加油塞周围的油渍、尘土等,并旋下加油塞。

(4)旋下机油桶盖,然后一手握住桶上的手柄,一手托住桶底,对正发动机的加油口,稍稍倾斜机油桶,缓缓将机油倒入发动机内。

(5)当加注量接近油桶容量(4L)的3/4时,停止加注。

过2~3后,拔出机油尺,擦净刻度尺处的油液,将其插入机油尺套管内,按压机油标尺油面的高度,应位于上下刻度线中间偏上的位置。

若油量不足,进行添加,不允许液面高于上刻度线。

6、添加和检漏

(1)机油加注完毕,旋紧加油口盖。

(2)进入驾驶室,打开点火开关,起动发动机并保持运转3~5之后,关闭点火开关。

【主要目的是填充润滑系统中的储油空间,便于确定油底壳中的实际存油量。

(3)待发动机停止运转3~5之后,拔出机油尺,擦净刻度尺的机油,然后将其插回套筒内,确定插入到位后,再次拔出机油尺,观察油底壳中的油面在刻度尺上显示位置。

如果油面显示于标尺的上下极限刻度线的中间偏上位置,为正常;偏下,则添加适量机油;高于上刻度线,应放出适量机油。

(4)将车辆举升到适当高度,检查排油塞、机油滤清器等处是否漏油。

如有泄漏,修复后车辆才可以投入使用。

(5)将车辆平稳下降落到地面上。

7、整理工位

关闭发动机舱盖;清洁工具和仪器;清洁地面卫生

六、主要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1.安全事项,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举升机

2.规范使用工具

3.注意观察各个部件的拆装顺序及技术要求

4.不同牌号的机油不可混合使用;

七、作业

1.机油滤清器的作用和更换步骤

2.机油的更换步骤

 

项目二:

检查、清洁火花塞

(l)实操步骤

l)拆卸火花塞拆卸火花塞前,要清除火花塞孔处的杂物和灰尘。

如果火花塞孔处有灰尘和杂物,可用嘴吹去灰尘和杂物。

如果不易吹掉,可用抹布和旋具进行清除。

用火花塞套筒逐一卸下各缸的火花塞。

拆卸时,火花塞套筒要确实套牢火花塞,否则,会损坏火花塞的绝缘磁体而引起漏电。

为了稳妥,可用一手扶住火花塞套筒并轻压套筒,另一只手转动套筒,卸下的火花塞应按顺序排好。

2)检查火花塞状态逐一检查火花塞,如果火花塞的电极呈现灰白色,而且没有积炭则表明该火花塞工作正常,燃烧良好;如果电极严重烧蚀或有积炭,甚至有污迹或其他异现象,则表明该火花塞有故障,应予更换。

检查火花塞的绝缘体,如有油污和积炭应清洗干净。

磁心如有损坏、破裂,应予更换。

清除积炭时,最好使用火花塞清洁器进行清洁,不要用火焰烧烤。

3)检查、调整火花塞电极间隙用火花塞量规测量火花塞电极间隙,火花塞间隙大时,可用旋具柄轻轻敲打外电极来调整;间隙过小时可用一字旋具插入电极之间搬动一字旋具把间隙调整到符合要求为止。

注意:

调整间隙时,只能弯动旁电极,不能弯动中央电极,以免损坏绝缘体。

火花塞间隙调整好后,外电极与中央电极应略成直角,如过度弯曲或电极烧蚀成圆形,则表示该火花塞不能再使用,应予更换

4)安装火花塞安装火花塞时,先用手抓住火花塞的尾部,对准火花塞孔,慢慢用手拧上几圈,然后再用火花塞套筒拧紧。

如果用手拧人有困难或费力,应把火花塞取下来,再试一次,千万不要勉强拧入,以免损坏螺纹孔。

为使安装顺利,可以在火花塞螺纹上涂抹一点机油。

(2)技术要求

1)火花塞性能良好,电极呈现灰白色,无积炭。

2)火花塞间隙应在O.7~0.9之间。

项目三:

正时皮带的更换和调整

1.掌握正时皮带的更换方法与要领;

2.掌握正时皮带和张紧轮的检查方法;

3.了解更换正时皮带的目的和意义;

【学习重点】

1.检查正时皮带;2.调整正时皮带;

3.更换正时皮带

为什么要更换正时皮带?

正时皮带

正时皮带拆装实训注意事项:

一、在老师的指导下,严格按拆装顺序及技术规范,文明安全地完成操作,防止造成人身的受伤和设备的损坏。

二、注意工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零件的摆放顺序

正时皮带拆装实训:

实训步骤:

1、拆装前工具、辅助件的检查(常用工具、专用工具,抹布、粉笔)

2、正时皮带拆装:

①拆下正时皮带上护罩;

②找到正时记号;

③用专用套筒旋转曲轴(顺时针旋转两圈),确认正时是否对正;

④给正时皮带做好方向记号

⑤拆下曲轴皮带轮、张紧轮、正时皮带下护罩;

⑥拆卸正时皮带;

(安装顺序与拆卸顺序相反)

 

正时皮带安装

注意:

正时皮带安装时必须对正正时记号,对正后方可安装及张

紧正时皮带并检测。

检测方法为:

正时皮带翻转不能超过90度,

用手指压皮带不能大于一五,并用专用工具旋转曲轴带轮两圈,

看正时记号是否对正。

3、整理工具、清洁工作台等,清扫场地。

 

项目四:

蓄电池的维护

(l)实操步骤

1)拆下蓄电池用扳手松开蓄电池接线卡子紧固螺母,取下搭铁线和火线接头,取下蓄电池。

蓄电池取下时应轻放,严禁剧烈振动和倾斜。

检查蓄电池有无裂纹、损坏,固定螺栓不得松动,否则应修复、紧固。

2)清洁与检查蓄电池

①清洗蓄电池外部用热水冲洗干净,冲洗时不得打开加液口螺塞和堵塞通气孔。

检查蓄电池外部,壳体不得有裂纹和渗漏。

极柱牢固不得忪动,格与格之间连板焊接牢固。

加液口螺塞和螺孔的螺纹应完好,密封垫不得老化破损,通气孔要畅通。

②外观检查主要检查外壳是否破裂,封口剂是否开裂,连条是否断裂,以及极柱是否损坏等。

③检查电解液液面高度方法同一级维护。

④检查电解液密度用电解液密度计吸出电解液,液面对应的浮子刻度即为电解液浓度。

室温下电解液相对密度低于1.20时,进行补充充电。

充电结束后,再次检查电解液,其相对密度应在1.24~1.28之间(夏季偏低值,冬季偏高值)。

⑤检查电蓄池电压用高率放电仪,检查其单格电压,每次测试不得超过3s,充足电后再次用高率放电仪检查单格电压。

3装复蓄电池将蓄电池装上蓄电池框架,装好框架拉杆,紧固好螺母ε用砂布打磨干净蓄电池接线卡子内孔后,装复接绂并紧固卡子固定螺栓(注意蓄电池搭铁极性,不得装错),在蓄电池接线柱与卡子夕卜表面涂抹少许润滑月旨。

(2)技术要求清洁,安装牢固,电解液面符合规定。

 

模块二:

底盘维护

项目一:

自动变速器油及其检查更换

  自动变速器油()简称是指专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油液。

对自动变速器的工作、使用性能以及使用寿命都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汽车自动变速器保养的主要内容就是对的检查和更换。

的功用在自动变速器中主要有下列功用:

通过液力变矩器将发动机动力传递给变速器;

1.通过电控、液控系统传递压力和运动,完成对各换挡元件的操纵;

  2.冷却:

将变速器中的热量带出传递给冷却介质;

  3.润滑:

对行星齿轮机构和摩擦副强制润滑;

  4.清洁运动零件并起密封作用。

的特性

  由于工作特点的不同,在性能上有别于其它油液,主要有以下特性:

较高的粘温性:

粘度过大过小都会使变速器传动效率下降,而粘度又随温度而变化。

因此,要求低温时粘度不要太大,高温时粘度不能太小。

  1.较高的氧化安定性:

自动变速器在工作中其离合器等零件温度高达300℃。

在高温下油液与空气作用生成一种胶质粘附在阀体及各运动零件上,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因此,要求具有较高的氧化安定性。

  2.防腐防锈性:

零件的腐蚀或锈蚀,会造成系统工作失灵,以至损坏。

  3.良好的抗泡沫性:

油液中的泡沫影响传动油的正常循环,并有可能使各挡离合器一直处于不能彻底分离或不能完全结合的状态,使自动变速器无法正常工作。

  4.抗磨性:

要求既能良好地润滑各运动副,但磨擦系数又不能太小,否则离合器将难以结合。

  5.剪切稳定性:

液力变矩器中,传动油受到强大的剪切力,如油的剪切稳定性差,变矩器则会出现打滑现象,降低了变矩器的传递效率,还会出现换挡不平稳、脱挡等故障。

  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油液应通过严格的台架实验和道路实验,具备上述的各种性能。

各个国家对均有严格的规定。

目前,应用广泛的是与Ⅱ和Ⅲ型。

主要应用于美国通用、克莱斯勒,日本和德国的大部分车型上。

福特汽车公司使用的是F型,国产轿车使用的主要是8号自动传动油。

的检查

  在进行自动变速器维护时,对的检查是极其重要的工作。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油质检查、油量检查和漏油检查。

1.油质检查

  检查油质、颜色、气味和杂质,确认是否过热变质。

油染成红色,油质清澈纯净,如颜色变黑、有烧焦味且含有杂质,则予更换。

2.油量检查

  自动变速器中油面的高低对变速器的性能影响很大。

若油面过高,旋转机件旋转时剧烈搅动油液并产生气泡,气泡混入内,会降低液压回路的油压,影响控制阀的正常工作。

同时,还会引起离合器、制动器打滑,加剧磨损。

若油面过低,油泵吸入空气或油液中渗入空气,同样导致产生前述类似的问题。

另外油面过低还会使润滑冷却条件变差,加速的氧化变质。

一般加入自动变速器中的油液数量,应保证在液力变矩器及各操纵油缸充满以后,变速器中油面高度低于行星齿轮等旋转件的最低点,高出阀体与变速器壳体的接合面。

  在自动变速器中,液面的高低与油液的温度和变速器的工作状况有关。

温度升高油面也升高,当自动变速器正常运转时,充注在变矩器和各油缸油道内,液面下降,熄火后,油面会升高。

因此油面高度的检查是在规定的条件下进行。

具体检查方法不同厂家的规定各不相同,应按维修手册进行。

  下面以丰田佳美为例进行说明:

运行车辆,使发动机和变速箱处于正常的工作温度(70-80℃),然后将车辆停在水平路面上,并拉紧驻车制动,同时,发动机怠速运转,将变速杆从“P”挡换入各挡位后回到“P”挡后,将变速器油尺拉出擦净,再全部插入管内;再次将油尺拉出,检查油位是否在(热)范围内。

  Ⅱ在范围内,合适。

3的更换

  自动变速器达到规定行驶里程或放置一年以上必须更换全部油液,同时还应更换滤清器。

换油时必须使用规定型号的。

具体换油里程、换油方法、用油规格依厂家维修手册规定进行,下面以丰田佳美为例说明。

  确定的型号为Ⅱ型。

首先取下放油孔塞,放出,更换新衬垫后装回拧紧;然后通过加油管加入新,对于A540型容量6.5L换油加注量2.5L,对于A140型容量5.6L换油加注量2.5L;最后按上面介绍的方法检查油面高度,并调到为规定值。

采用传统的方法更换旧油只能排放或填充总容量的1/2,(如捷达都市先锋01M自动变速器总容量5.3L,换油量3L;奥迪A6自动变速器总容量5.4L,换油量3L。

)这样,残留下来的旧油会污染新的变速器油,而新旧油混合后,必然会影响自动变速器各方面的性能。

若用专用的换油设备,就能彻底将旧的变速器油全部排尽,而且在排放的同时填装等量的相同规格的新变速器油。

 

项目二:

离合器的检查与调整

一.实训名称:

离合器检修

二.实训目的:

1.会进行离合器及其操纵机构的拆卸、解体、零件的检验和分类。

2.能够认识离合器主要零件的结构及相互装配关系。

3.了解离合器压盘、从动盘等主要零件的检修方法。

4.掌握离合器及其操纵机构的装配、安装与调整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三.实训设备及工具:

1.离合器维修常用工量具一套。

2.离合器维修专用工具及设备(离合器拆装工具、和弹簧弹力试验机等)一套(台)。

汽车底盘维修专用工具(特别是一些拆装工具)可参照实训内容中的图示自制。

3.092系列货车离合器总成一辆(套)

四.实训过程

操作步骤:

1.离合器主要零件的检修

(1)离合器压盘的检修

1)离合器压盘的检测

压盘裂纹的检验:

应在彻底清洗后进行,若有裂纹及缺陷,应予报废。

压盘平面度的检验:

检测压盘工作面的平面度误差应不大于0.2。

可放在平板上用厚薄规检测。

压盘表面沟槽的检验:

由于摩擦片铆钉外露擦伤压盘表面,而使其工作平面磨出沟槽时,沟槽深度不得超过0.5。

检验沟槽深度可用图所示的平面度检验法。

2)离合器压盘的修理

压盘一般应在平面磨床上进行光磨,但光磨后,其厚度应不小于原厂标准厚度1。

若压盘表面有严重的龟裂现象,且磨损沟槽深度大于0.5以上时,应换用新件。

 

(2)离合器从动盘的检修

1)摩擦片的检修

摩擦片的检验一般采用量具与观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图2-3所示是用游标卡尺测量从动盘两面铆钉深度。

一般要求离合器摩擦片铆钉沉入深度应不小于

O.50,使用极限为0.20~0.30。

摩擦片的修理与更换,要根据摩擦片表面的磨损情况而定。

如果其表面仅仅轻微烧蚀、硬化,可用锉刀或粗纱布磨光后继续使用。

若摩擦片磨损过薄、破裂或摩擦片表面距铆钉头的距离小于0.50时,均必须更换摩擦片。

当摩擦片厚度适宜,只有部分铆钉露出时,可加深铆钉孔重铆。

 

2.离合器及操纵机构的调整

①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调整、

092汽车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应为30~40(如图2-7所示)。

检查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方法如图2-8所示。

可用普通直尺支在驾驶室地板上,先测出离合器踏板在完全放松时的高度,再用手轻轻推压踏板,当感觉到阻力增大(即分离轴承端面与分离杠杆两端面刚刚接触)时,停止推压,测出踏板高度,前后两次测出的高度差即为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数值。

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的调整方法如图2—9所示。

可通过调整分离拉杆2上的球形调整螺母1来进行。

该螺母旋入,则自由行程减小,旋出,则增加。

调整合适后,锁紧螺母锁紧。

②离合器分离杠杆高度的调整

调整分离杠杆的调整螺母,使分离杠杆端工作面距飞轮的高度为56±0.2(即用深度尺测量分离杠杆端至减振器上的减振盘表面之间的距离为35.4±0.2),调整好后,锁紧螺母应予锁紧。

③离合器主缸推杆与活塞的间隙调整

离合器主缸推杆与活塞的间隙应为O.2~O.7。

调整时,先松开推杆锁紧螺母,放长推杆,当推杆端头与活塞顶面接触时(凭手感),将推杆反旋1/7~1/2圈,用锁紧螺母锁紧推杆。

用相同的方法,将工作缸推杆与工作活塞间的间隙调整为0.4~0.6。

五.实训结论

092离合器踏板自由行程

30~40

完全放松时的高度

A:

用手轻轻推压踏板

B:

测量结果

 

项目三:

电脑四轮定位仪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脑四轮定位仪的原理及组成;

2.掌握电脑四轮定位仪的安装及使用方法;

3.掌握有关项目的检测;

4.了解有关车轮定位的调整方法及有关技术要求。

二、实验器材:

电脑四轮定位仪一套

汽车一辆

气泵一台

四柱举升机一台

三、实验要求:

实验前学习实验指导书内容,实验中严格遵守实验指导步骤进行仪器的操作。

四、实验内容:

(一)有关车辆四轮定位的的基本情况了解

1.车辆行驶方面的问题及出现故障的现象;

2.检查各零部件有无异常现象,必要时进行检修或更换,以确保检测质量;

(二)检测仪器的安装

1.将电子转盘按其标记“L”和“R”分别放置在四柱举升机器左右支撑板凹槽内;

2.将被测车辆停放在举升机上,并将前轮停放在转盘上(车轮与转盘对正):

3.将仪器的四个夹具分别安装在前后轮上,同时将测试头装在夹具上;

4.测试仪连线:

分别将每侧前后车轮上的测试头连线,接口的“O”口分别连到控制柜相应接口上,电子转盘分别与对应车轮测试头连接;

5.分别调整四个测试头水平。

6.连接控制柜电源线

(三)测试

1.接通电源,开启计算机;

2.被测车辆数据输入:

可得到被测车辆的标准数据(用以与检测数据对照,便于调整);

3.轮胎压力(按所没车辆的标准压力);

4.轮辋跳动补偿操作:

分别将前、后轮利用二次举升机举起,车轮每次转动90,按补偿输入键(测试头中间键),转动四次完成跳动补偿(此程序不做会导致测量数值有0.1~0.5°误差);

5.使用抵压板将制动压板压下,并固定;

6.拔下电子转盘固定销;

7.按显示屏幕上所提示的项目操作:

分别将方向盘转至“车轮正直方向”,“右侧至极限位置”,“右侧测量位置”,“左侧测量位置”,“左侧极限位置”;每次须出现“绿柱”并待消失后再进行下一程序。

8.测试完毕,显示出测试数据与标准数据。

(四)车辆调整

1.调整时按照先调后轮,再调前轮;

2.后轮先调外倾角,后调束角;

3.前轮先调主销后倾角,后调车轮外倾角,再调车轮束角;

4.可对照显示数据调整到数字变绿为合格。

(五)试车

四轮定位检测调后,应进行试车,以检查车辆异常行驶情况是否解除,如未达到标准应当进行检测和调整。

(六)打印结果

1.将A4打印低放入打印纸纸插入口,按打印键即可打印出测度报告;

2.下一车辆的测试应在前辆车完成后,进入“下一车辆”测试操作。

(七)四轮定位的故障分析

1、跑偏:

造成跑偏的原因归纳起来有:

(1)、前轮主销后倾角左、右不对称,偏差超过0.5度,车辆朝主销后倾角小的一测跑偏。

(2)、前轮外倾角左,右不对称,偏差超过0.5度辆朝外倾角正值最大的一测跑偏。

(3)、后轮外倾角左,右不对称,偏差超过0.5度,车辆朝后轮外倾角最小的一侧跑偏。

(4)、根据前后轴的退缩角可以观察到车辆轴距的变化,前后退缩角之和超过0.2度,就会出现跑偏,偏向朝轴距小的一侧。

另外,四轮定位仪无法测知的跑偏因素还有

(5)、侧滑多数由轮胎引起。

(6)、胎压不均匀。

(7)、刹车不对称,打滑。

(8)、转向动力不平衡。

(9)、悬挂零件磨损,失调(如弹簧弹力不一致)

2、吃胎

(1)、前轮同时吃外侧或同时吃内侧———前轮前束不对。

(2)、前轮单轮吃胎,外倾角不对。

(3)、后轮吃胎:

外倾角,束角原因。

另外四轮定位仪无法侧知吃胎因素还有:

(4)轮胎气压过高:

吃轮胎面中心线附近。

(5)轮胎气压过低吃轮胎两侧。

(6)底盘零件有问题。

3、车辆发飘:

主销后倾角接近于零或主销后倾角为负。

4、方向盘沉重

(1)、主销后倾角过大。

(2)、外倾角不正确。

(3)、前轮前束负值。

(4)、悬挂零件变形。

5、方向盘回正能力差

(1)、主销后倾角过小

(2)、转向机有问题

(3)、主销内倾角过小

(4)、轮胎有问题

遇到轻微颠簸后或加速时车辆甩尾

主要是由后轮束角不正确引起。

 

项目四:

更换制动液

(1)实操步骤

1)放出旧制动液起动发动机并保持其怠速运转。

拧下制动储液罐的加油口盖。

拧松放气阀,连续踩下制动踏板,直到制动液不再流出为止。

拧紧放气阀,然后向储液罐内加入足量的同种制动液。

2)排放液压管路内的空气时,应按由远及近的原则,按制动管路分布情况对各轮缸进行放气作业,由两人配合进行,一个人在驾驶室内连续踩动制动踏板,使踏板位置升高并保持踩下踏板不动。

此时车下另一人拧松放气阀,使管路中的空气和制动液一同排出。

踏板位置降低时,立即拧紧放气阀,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塑料管内没有气泡排出为止。

然后扭紧放气阀并装妤防尘套,按上述方法依次对其他轮缸进行放气。

3)在排气时应一边排除空气,一边检查和补充制动液,以免空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