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8284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docx

六年级古诗词注释讲解

观沧海

两汉: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完善

译文及注释译文

东行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观赏苍茫的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罗列,高耸挺立。

周围树木葱茏,花草丰茂。

萧瑟的风声传来,草木动摇,海中翻涌着巨大的海浪。

太阳和月亮升起降落,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

银河里的灿烂群星,也好像是从大海的怀抱里涌现出来的。

啊,庆幸得很!

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注释

临:

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

山名。

碣石山,河北昌黎碣石山。

公元207年秋天,曹操征乌桓得胜回师时经过此地。

沧:

通“苍”,青绿色。

海:

渤海

何:

多么

澹澹(dàndàn):

水波摇动的样子。

竦峙(sǒngzhì):

耸立。

竦,通耸,高。

萧瑟:

树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

汹涌澎湃的波浪

日月:

太阳和月亮

若:

如同.好像是.

星汉:

银河,天河。

幸:

庆幸。

甚:

极点。

至:

非常。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太值得庆幸了!

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最后两句每章都有,与本诗正文的内容没有的直接关系。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代: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随君一作:

随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要经过五溪。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月,希望能随着风一直陪着你到夜郎以西。

注释

王昌龄:

唐代诗人,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年间被贬为龙标县尉。

左迁:

贬谪,降职。

古人尊右卑左,因此把降职称为左迁。

龙标:

古地名,唐朝置县,在今湖南省怀化市一带。

杨花:

柳絮。

子规:

即杜鹃鸟,相传其啼声哀婉凄切。

杨花落尽:

一作“扬州花落”。

龙标:

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

五溪:

是武溪、巫溪、酉溪、沅溪、辰溪的总称,在今湖南省西部。

关于五溪所指,尚有争议。

与:

给。

随风:

一作“随君”。

夜郎:

汉代中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曾在今贵州西部、北部和云南东北部及四川南部部分地区建立过政权,称为夜郎。

唐代在今贵州桐梓和湖南沅陵等地设过夜郎县。

这里指湖南的夜郎(在今新晃侗族自治县境,与黔阳邻近)。

李白当时在东南,所以说“随风直到夜郎西”。

次北固山下

唐代: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青山外一作:

青山下)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郁郁葱葱的山外是旅客的道路,船行在绿水之间。

潮水涨满,两岸之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

夜幕还没有褪尽,旭日已在江上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

我的家书应该送到什么地方呢?

北去的归雁啊,请给我捎回洛阳那边!

注释

次:

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

北固山:

在今江苏镇江北,三面临长江。

客路:

旅途。

潮平两岸阔: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宽阔。

风正:

顺风。

悬:

挂。

海日:

海上的旭日。

残夜:

夜将尽之时。

江春:

江南的春天。

归雁:

北归的大雁。

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飞往北方。

古代有用大雁传递书信的传说。

青山:

指北固山。

乡书:

家信。

天净沙·秋思

元代: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注释

枯藤:

枯萎的枝蔓。

昏鸦:

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

傍晚。

人家:

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

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

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

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

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

远离家乡的地方。

 

《济南的冬天》

作者:

老舍

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zhi得是奇迹;济南的dao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

可是,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请闭上眼睛想: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

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

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

"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

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

"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臂地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壤上一道银边。

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等到快回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技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铁生《秋天的怀念》原文

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

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

“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

”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不,我不去!

”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

“我活着有什么劲!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

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

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

“什么时候?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她说。

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

“好吧,就明天。

”我说。

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唉呀,烦不烦?

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

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

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

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

她比我还敏感。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

就再也没回来。

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

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

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

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

“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

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妹妹也懂。

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金色花

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bai为了好玩,

长在树的高枝du上,笑zhi嘻嘻地在空中摇摆,

又在新叶上跳舞dao,妈妈,你会认识我么?

你要是叫道:

"孩子,你在哪里呀?

"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儿不响。

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荫,

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

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当你吃过午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

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

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但是你会猜得出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吗?

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来,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讲故事给我听。

"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

"

"我不告诉你,妈妈。

"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荷叶母亲

父亲的朋友送给我们两缸莲花,一缸是红的,一缸是白的,都摆在院子里。

  8年之久,我没有在院子里看莲花了——但故乡的园院里,却有许多;不但有并蒂的,还有三蒂的,四蒂的,都是红莲。

  9年前的一个月夜,祖父和我在院里乘凉。

祖父笑着和我说:

“我们院里最初开三蒂莲的时候,正好我们大家庭里添了你们三个姊妹。

大家都欢喜,说适应了花瑞。

  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我觉得有些烦闷。

从窗内往外看时,那一朵白莲已经谢了,白瓣小船般散漂在水里。

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和几根淡黄色的花须。

那一朵红莲,昨夜还是菡萏的,今晨却开满了,亭亭地在绿叶中间立着。

  仍是不适意——徘徊了一会子,窗外雷声作了,大雨接着就来,愈下愈大。

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欹斜。

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

雨点不住地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地受了感动——

  母亲啊!

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选自《冰心文集》)

 

世说新语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

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

“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

”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

“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

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行

南北朝:

刘义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

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

“你的父亲在吗?

”元方回答道:

“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

”友人便生气地说道:

“真不是君子啊!

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

”元方说:

“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

元方:

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

陈太丘:

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

太丘:

古地名。

期行:

相约同行。

期,约定。

期日中:

约定的时间是正午。

日中,正午时分。

过中:

过了正午。

舍去:

不再等候就走了。

去,离开。

舍:

舍弃,抛弃。

乃至:

(友人)才到。

乃,才。

戏:

嬉戏。

尊君在不(fǒu):

你父亲在吗?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不,通“否”

家君:

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引:

拉,要和元方握手

信:

诚信,讲信用。

时年:

当时的年龄。

非:

不是。

相委而去:

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

君:

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

已去:

已经离开。

曰:

说。

则:

就是。

顾:

回头看。

惭:

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

1.去古意:

离开;今意:

往、到。

2.委古意:

丢下、舍弃;今意:

委屈、委托。

3.顾古意:

回头看;今意:

照顾▲

 

诫子书

【作者】诸葛亮【朝代】三国时期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注释

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

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

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

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

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狼三则

清代:

蒲松龄

其一

  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无计,思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逡巡近视之,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

其二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止增笑耳。

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

道旁有夜耕所遗行室,奔入伏焉。

狼自苫中探爪入。

屠急捉之,令不可去。

但思无计可以死之。

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狼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

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

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

遂负之以归。

  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三事皆出于屠;则屠人之残爆,杀狼亦可用也。

其三注释及译文

译文

  有一个屠夫,傍晚走在路上,被狼紧紧地追赶着。

路旁有个农民留下的田间休息处,他就跑进去躲藏在里面。

狼从苫房的草帘中伸进两只爪子。

于是屠夫急忙捉住狼爪,不让它离开,但是没有办法可以杀死它。

只有一把不满一寸长的小刀,就用它割破爪子下面的狼皮,用吹猪的方法往里吹气。

(屠夫)用力吹了一阵儿,觉得狼不怎么动了,才用绳子把狼腿捆起来。

出去一看,只见狼浑身膨胀,就像一头牛。

四条腿直挺挺地不能弯曲,张着嘴也无法闭上。

屠夫就把它背回去了。

  (如果)不是屠夫,谁有这个办法呢?

注释

暮:

傍晚。

夜耕:

夜晚替人耕田,打短工的

为(wèi):

被。

遗(yí):

留下。

伏(fú):

躲藏(也有人说是埋伏,躲藏更符合当时情景。

去:

离开。

盈:

超过。

不盈:

不满,不足。

负:

背。

行室(xíngshì):

指农民在田中所搭的草棚。

苫(shàn):

用草编的席子。

去:

离开。

豕(shǐ):

猪。

方:

才。

则:

就。

股:

大腿。

乌:

哪里,怎么。

顾:

但是

死之:

杀死它

 

穿井得一人

原文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

“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

“丁氏穿井得一人。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

丁氏对曰: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1]  [4] 

译文

宋国的一户丁姓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一个人居住在外面。

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

“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人。

”听了的人就去传播:

“丁氏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国都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被宋国的国君听说了这件事。

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

“只是得到了一个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寻找到的传闻,还不如没有听到。

注释

穿:

挖掘,开凿。

宋:

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而:

于是,就。

溉汲:

打水浇田。

溉,浇灌;灌溉。

汲,从井里取水。

居:

停留。

于:

给。

及:

待,等到。

国人:

指居住在国都中的人。

道:

谈论,讲述。

 [6] 

闻之于宋君:

向宋国国君报告这件事。

闻,听到;听说,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对:

应答,回答。

得一人之使:

得到一个人使唤,指得到一个人的劳力。

杞人忧天⑴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⑵,身亡所寄⑶,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⑷,因往晓之⑸,曰:

“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⑹,终日在天中行止⑺,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

“天果积气⑻,日月星宿⑼,不当坠邪?

晓之者曰:

“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⑽,亦不能有所中伤⑾。

其人曰:

“奈地坏何⑿?

晓者曰:

“地积块耳⒀,充塞四虚⒁,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⒂,终日在地上行止⒃,奈何忧其坏⒄?

其人舍然大喜⒅,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1]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杞:

春秋时期国名,在今河南杞县。

⑵崩坠:

崩塌,坠落。

⑶身亡(wú)所寄:

没有地方存身。

亡,同“无”。

寄,依附,依托。

⑷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又有一个为他的忧愁而担心的人。

之,的。

忧,忧愁、担心。

⑸晓:

开导。

⑹若:

你。

屈伸:

身体四肢的活动。

⑺终日在天中行止:

整天在天空气体里活动。

行止,行动和停留。

⑻果:

如果。

⑼日月星宿(xiù)不当坠邪:

日月星辰不就会坠落下来了吗?

星宿,泛指星辰。

邪,同耶,吗,疑问语气词。

 [2] 

⑽只使:

即使。

⑾中(zhòng)伤:

打中击伤。

⑿奈地坏何:

那地坏了(又)怎么办呢?

⒀地积块耳:

大地是土块堆积成的罢了。

⒁四虚:

四方。

⒂躇(chú)步跐(cǐ)蹈:

泛指人的站立行走。

躇,立;步,行;跐,踩;蹈,跳。

⒃行止:

行动和停止。

⒄奈何:

为什么。

⒅舍然:

释然,舍弃心事的样子。

 [1]  [3] 

白话译文

杞国有个人担忧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整天睡不好觉,吃不下饭。

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

“天不过是积聚的气体罢了,没有哪个地方没有空气的。

你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天空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那个人说:

“天如果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

开导他的人说:

“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那个人又说:

“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

开导他的人说:

“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

你行走跳跃,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会陷下去呢?

经过这个人一解释,那个杞国人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很高兴。

 [1]

 

《论语》十二章

【作者】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 【朝代】先秦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文 注释

孔子说:

“学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是有才德的人吗?

”《学而》里曾子说:

“我每日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替人谋划事情是否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

同朋友交往是否诚实可信了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

”孔子说:

“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物所迷惑,五十岁能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做事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孔子说: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当(别人的)老师了。

”孔子说:

“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使精神受到损害。

”孔子说:

“多么贤德啊,颜回!

”一碗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不改变他(爱好学习)的乐趣。

“多么贤德啊,颜回!

”孔子说:

“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人。

”孔子说:

“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枕着它睡,乐趣也在这当中。

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像天上的浮云一样。

”孔子说:

“几个人同行,在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孔子在河岸上说:

“时光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

“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平民百姓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子夏说“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