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对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85434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对策.docx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对策.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对策.docx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对策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推进对策

  摘要:

目前,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缺乏社会责任问题,社会上要求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越来越高。

许多民营企业家对履行社会责任的呼声怀有怨言和抵触情绪,对履行社会责任的认识存在误区。

因此,只有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增强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关键词:

政府;民营企业;企业社会责任;推进

  Abstract:

Atpresent,requirementsofprivateenterprisesfulfillingsocialresponsibilitybecomemoreandmorestrong,butmanyprivateentrepreneursholdmisunderstandingon,weshouldenhanceawarenessofsocialresponsibilityofprivateenterprisesbyaseriesofpolicymeasures.

  Keywords:

government;privateenterprises;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promote

  一、企业社会责任相关研究的回顾

  国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关于企业应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的争辩。

以弗里德曼(Friedman,1962)、哈耶克(Hayek,1969)、波斯纳(波斯纳,1997)等为代表认为企业不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以安德鲁斯、彼得.F.德鲁克(1987)及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者(Clarkson,1995;Freeman,1984;Mitchell和Wood,1997)为代表,认为企业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尤其是利益相关者理论的研究为企业社会责任奠定了理论根基。

第二阶段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的争论,在三种观点中最被管理学界推崇的是将企业责任划分为经济责任、法律责任、道德责任、社会责任(Carroll,1979)。

第三个阶段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此类研究由于涉及太多制约因素很难得出确切的结论。

第四个阶段是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化及国际化的研究。

最近几年企业社会责任研究朝着范围定性化、具体评价目标定量化及可操作性方向发展,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企业社会责任认证体系SA8000和ISO2600推进及实施的研究。

  我国学术界从理论上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但绝大多数研究者都对企业承担社会责任持肯定态度。

自2004年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使人们充分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意义,使之迅速成为国内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出现了很多研究成果。

国内学者的研究很多都从我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涉及到了企业社会责任推进问题。

由于介入较晚,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以介绍国外相关的理论研究和具体做法为主,而较深入的研究大部分是选取某个角度对此所做的分析,针对跨国公司推动和实践的社会责任的研究较多。

  二、对浙江省民营社会责任现状的调查分析

  温州大学课题组在2006年5月至6月之间,分别对563位中国民营企业经营者采用访谈加问卷调查形式进行了抽样调查。

此调查以中国境内民营企业经营者(董事长或总经理)为主要目标对象,对563份由民营企业经营者所填写的问卷做统计分析。

这些样本中涉及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交通运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和商业服务业等业。

  1.社会责任认知度低,价值认识不足,企业社会责任内涵理解片面。

调查数据显示,这些民营企业经营者多采用小作坊经营、事无巨细的管理模式,缺乏管理创新意识,对短期不能见效的管理、新名词、新理念多无暇顾及,社会责任认知度低,价值认识不足,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解存在误区很多误区:

如创造就业、按章纳税就是履行社会责任;慈善捐款就是履行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责任是有能力承担的大企业的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无关;履行社会责任会增加企业负担和成本等。

企业内部缺乏系统、科学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机制。

大多数企业未设立社会责任管理部门,在组织化、正规化方面严重落后于发达国家,使企业不能有效的把企业社会责任成本转化为企业绩效,严重削弱了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动力。

没有企业社会责任战略,没有社会责任实施推进机制。

随意性、随机性、盲目性普遍存在,不能科学有效地利用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提升影响力,转化为企业竞争力。

许多企业的公益捐助活动多是出于从众心理,缺乏战略规划。

  企业内部缺乏对企业社会活动绩效的评估和衡量。

感受不到社会责任承担带给企业的价值,不能将社会责任与企业经营目标有机结合,融入企业发展战略。

没有效益期待的事业必定不是企业发自内心乐意为之的事业,消极应付、懈怠、欺骗走过场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缺乏把企业社会责任转化为竞争力的意识和技巧。

大多数企业缺乏把企业社会责任转化为竞争力的意识和技巧。

与国外企业比,民营企业不善于公关策划,不善于以企业社会责任事件为契机大做文章,借助媒体,传播组织形象及产品或服务的信息,缺乏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专业特长,针对能源紧张、环境污染、社会贫困、弱势群体等社会热点问题提供支持的意识和技巧。

逃避社会责任现象严重。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民营企业雇用廉价劳动力,超时加班、拖欠工资、工作生活条件差、工伤事故频发的情况仍相当严重。

很多企业对内不遵守劳动法,不签订劳动合同。

对外缺乏诚信,偷税漏税、拖欠货款、虚假宣传,污染环境,浪费资源。

  企业的行为体现了企业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发展诉求。

中国民营企业还没有把关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劳动权益和商业伦理融入自己的经营理念中,履行社会责任完全靠企业自觉和自律是很难在短时间内见效的,发挥特定时期强势地位的强势政府的起始推动和引导作用成为明智之选。

  三、增加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推进对策

  单纯靠行政命令解决民营企业社会责任问题是不现实和不经济的,应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引导民营企业进行自主决策、自主选择,是企业社会责任控制机制化、市场化、长效化的先验尝试。

  1.给予参与ISO26000制定的机会,保护民营企业利益。

ISO26000国际企业社会责任标准是一个跨行业、跨区域的标准,至今已有50多个国家参加,把自己国家的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标准纳入这个体系成为各参与制订方的利益争夺点。

我国应在政府所带领的参与制订代表中增加民营企业的代表力量,提出保护发展中国家弱小企业团体的阶段性发展要求,为中国民营企业争取更多发展空间和利益。

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力度,修订地方政府政绩评定标准。

在现行政绩评定指标体系下,地方政府的利益主要表现为地方经济总量或GDP的增加。

如果地方政府对企业不履行社会责任的行为加强监管,必然导致高的监管成本和经济总量或GDP降低的双重损失,因此在自主选择状态下地方政府多倾向于从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对企业有损于社会的行为实施弱监管或放任。

而中央政府对为数众多的民营企业则鞭长莫及。

中央政府企业社会责任治理策略的首选最佳策略应是加大对地方政府的监管和修订地方政府政绩评定标准。

  3.加强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化建设。

制定和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法》作为推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法制建设的物质基础,是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机制建设的当务之急。

其中,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所包含的法律义务与道德义务如何界定是立法的难点问题,可采取发达国家的通用做法,法律意义上的企业社会责任采取强制性规范的形式予以规定,而道德上的企业社会责任则采取授权性规范的形式予以规定。

此外,还应修正现行法律条款中不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容。

严格执法力度,规范执法程序,加大对不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惩处力度。

设立企业社会责任五级管理部门,协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实施。

设立国家、省、市、县、乡各级政府管理部门专门负责各级企业社会责任协调和沟通机制,协同推进企业社会责任战略实施,对所辖范围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建设实施领导和管理,协调政府各部门间的政策和措施,保证政府政策的一致性。

管理政府社会责任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首先是对本辖区的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状况进行调查和跟踪监控,根据世界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趋势和衡量标准和本区域现状向所属政府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其次是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制订本国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再次是对辖区内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调研,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制度并推动其发展;再次,建立五级分管部门纵向及横向网格状信息交流和沟通机制,向全社会传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加强各方面对这个问题的深入了解,实现企业社会责任的价值最大化;最后积极向社会进行有关企业社会责任的宣传、教育、培训、咨询等各种有效措施和形式,为企业提供社会责任支持和服务。

建立企业社会责任激励机制、监督机制和社会责任披露制度。

激励机制包括正激励和负激励,对好企业的奖励就等于是对差企业的惩罚。

对承担社会责任成绩优秀的企业政府应给予必要的奖励,如慈善捐款冲抵或减免税费、企业信誉状况与融资以及担保系统挂钩、评选社会责任先进企业给予表彰、建立企业社会责任分级评定及升降级制度等。

同时要发挥社会舆论、新闻媒体、企事业单位及公民个人的监督作用,建立对违背社会责任行为的举报奖励制度。

  企业社会责任披露在国外是一项成熟的制度,应该要求企业定期公布社会责任报告,政府有关机构也应定期对辖区内的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状况进行公布。

  6.积极引导社会力量为民营企业社会责任建设服务。

在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政府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这是不够的。

政府应该积极引导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到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过程当中来。

在国外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过程中,各种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力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我国目前市场经济制度还不是十分完善,在经济活动中非政府组织的作用还极其有限,我们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促进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使其在企业社会责任建设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如行业协会、民间商会、民间环保组织、慈善组织机构、各种志愿者组织等等。

另外我们还应积极推动员工与企业的工资集体议价机制,保护劳工权益。

  7.鼓励责任消费和责任投资。

责任消费指消费者越来越关心他们所购买的商品的制作是否符合基本的人权标准和环保标准,是国际企业社会责任运动的重要推动力量。

责任投资,即社会责任投资(sociallyresponsibleinvestment,简称SRI)是指在传统的财务指标之外,以预期稳定利润分配的持续性、遵守法律、雇佣习惯、尊重人权、消费者问题、社会贡献程度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等社会伦理性标准为基础,评价并选择企业所进行的投资。

此外,SRI还包含以社会正义、地区贡献、行使股东权利等为目的的资金投入行为。

国家及各级政府应积极倡导、鼓励消费者和投资者(或机构)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消费和投资的关键决策因素。

  8.媒体引导。

媒体有巨大的信息放大效应,是政府开展宣传的工具,也是企业公关活动的武器。

政府通过组织各种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活动制造新闻事件。

如通过举办国际研讨会、在互联网发布相关信息、组织专家对企业社会责任有关问题进行研究分析、介绍企业的典型经验等方式,引导媒体传播企业社会责任信息。

  9.加强社会责任问题高等教育普及和科研工作。

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很多高校成熟的学科和专业,各种相关内容的课程设置也相当完善,如英国的诺订汉大学商学院就有齐全的学士、硕士和博士专业。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把企业社会责任明确列入学位专业。

我国政府可考虑先把企业社会责任作为管理学二级学科进行设置,首先开展教学工作。

同时,加强企业社会责任的科研工作,在项目立项、成果奖励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参考文献:

  [1]MiltonFriedman.CapitalismandFreedom.ChicagoUniversityPress,1962.

   Hayek.TheCorporationinaDemocraticSociety:

InWhoseInterest0ughtItandWillItBeRun?

A.H.I.Ansoff,BusinessStrategyC.Harmondworth,1969:

266.

  C.Stone.WheretheLawEndsA.SaleemSheikh.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

LawandPracticeC.CavendishPublishingLimited,1996:

8

  D.Votaw,GeniusBecomesRareintheCorporateDilemma:

TraditionalValuesandContemporaryProblems,1975:

11.

  ArchieB.Carroll.StakeholderThinkinginThreeModelsofManagementMorality:

APerspectivewithStrategicImplications.TheCorporationandItsStakeholders:

ClassicandContemporaryReadings.UniversityofTorontoPress,1998:

139-170.

  SocialResponsibilityofBusinessCorporations,AStatementonNationalPolicybytheResearchandPolicyCommitteeoftheCommitteeforEconomicDevelopment,(June)1971(6):

36-40.

  LeeE.PrestonandDouglasP.O.Bannon.TheCorporateSocial-FinancialPerformanceRelationship:

ATypologyandAnalysisJ.BusinessandSociety,1997(4):

419-429.

  ThomasKrick,SimonZadek.责任:

增长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J].财富(中文版),2007(3).

  王亦丁.绿色年报[J].财富(中文版),2007(3).

  [10]杜兰英,杨春方,吴水兰.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博弈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7

(1).

  [11]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瑞典政府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主要做法[EB/OL].[2007-01].http:

//

  [12]Kernaghan社会责任标准的最新发展[J].管略,2006(9).

  [13]张峻峰,张锋.全面实施企业社会责任的原则与机制[J].WTO经济导刊,2007(1-2).

  [14]刘鹰,殷格非.欧洲工会在企业社会责任推进中的作用[J].WTO经济导刊,2006(11).

  [15]田虹.企业社会责任及其推进机制[M].北京:

经济出版社,2006(8).

  [16]单忠东.中国企业社会责任调查报告[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3).

  [17]崔江水.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核心竞争力稳步推进企业社会责任建设[J].WTO经济导刊,2006(5).

  [18]正在制定中的ISO26000社会责任标准[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6(8).

  [19](美)菲利普•科特勒(PhilipKotler).企业的社会责任:

通过公益事业拓展更多的商业机会[M].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