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产业.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2855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芜湖产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芜湖产业.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芜湖产业.docx

《芜湖产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芜湖产业.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芜湖产业.docx

芜湖产业

1、拷问芜湖第1大支柱产业:

汽车及汽车零部件

  关于奇瑞:

  

  目前,中国的汽车整车企业已达到110多家,并仍有大量国内外资本挤入该产业,预计在三年内,该数量将有可能突破150家。

目前,国际主流汽车厂商都已进入中国市场,并纷纷扩大产能,挤占中国的市场份额。

如:

通用、福特、戴-克、大众、雷诺-日产、丰田、本田、标志雪铁龙、宝马、现代等。

  国际主流汽车厂商在纷纷扩大汽车产能的同时(通用、福特、大众、丰田、本田都将在未来3-5年内投入数十亿美元,形成年产50-100万辆的整车规模),都纷纷将市场下移,推出售价约15-25万元的中档车,该类型的中档车将对“东方之子”产生一定的竞争压力。

除此之外,同胞老大哥“一汽、东风、上汽”旗下众多的10-20万元的家轿,也将与奇瑞产生正面竞争。

随着华晨、吉利、哈飞、悦达、天汽等一批后起之秀粉墨登场,奇瑞的全品类产品线都将腹背受敌,市场竞争形势逐年严峻。

  长春、上海、武汉是中国传统的汽车生产基地,现在的北京、广州、天津也开始逐步进入这个行列,芜湖要想加入这个行列,依然任重道远。

  

  

  2、拷问芜湖第2大支柱产业:

建材工业

  关于海螺:

  

  海螺水泥与海螺型材比起奇瑞汽车来,其市场竞争力要强大的多。

作为中国最强势的建材企业,海螺为芜湖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与沿海地区支柱产业“万马奔腾”形成产业高地有所不同,芜湖海螺却是名副其实的“一枝独秀、英雄寂寞”。

  是垄断型的国有大企业扼杀了其他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空间,还是地方政府的产业政策引导不力,导致建材产业未能在芜湖形成产业集群效应,只有天晓得了。

只是随着未来几年中国基建投资的逐渐回落,不知建材工业还能不能在芜湖的经济发展中扮演一个重要的角色。

(目前水泥价格已逐渐回落至260元/吨,预计还将继续下跌)

  

  

  3、拷问芜湖第3大支柱产业:

电子、电器

  

  美的、科龙、松下、实达,在芜湖均有投资,但其实最多也只是一个生气基地,他们青睐的是芜湖较低的生产成本(土地、政策、税收、员工工资等),仅此而已。

虽然我们很想利用这个机会,把芜湖发展成为中国的电器生产基地。

但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这个理想依然虚无渺茫、前程漫漫。

  中国的电器产业集中在珠三角、长三角(宁波)与胶东半岛三个区域。

珠三角集中了“TCL、格力、美的、科龙、格兰仕、康佳”等一大批的电器强势品牌,是中国最大也是最早的电器产业集散地。

胶东半岛以“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为主,也是中国最大的电器生产基地之一。

而宁波地区的电器产业以“澳克斯、方太、帅康”等为主,主要是小家电,出口较多。

另外,宁波地区的优势是电器产业的上游零部件生产与开发,珠三角与胶东半岛的电器产业配套,大部分也来自浙江的宁波地区。

  电器是一个专业化分工非常细的产业,其对产业配套的要求比较高(可以有效的降低生产成本),但以芜湖目前的电器产业配套能力来看,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芜湖的三大主导支柱产业都未能形成较好的产业集群效应,进而形成产业高地(集研发、生产、销售、配套、物流等为一体)。

所以,芜湖的三大主导支柱产业的市场综合竞争力还有待加强。

  

  

  4、芜湖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已迫在眉睫

  

  把芜湖未来的希望压在“汽车、建材、电器”三大产业上,是非常危险的。

芜湖永远不可能成为中国的“底特律”,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的电器制造中心。

所以芜湖必须发挥相对优势,尽快的寻找、发展新的主导产业,并以新的主导产业作为芜湖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推动芜湖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

(芜湖新的主导产业:

食品、制药、造船、服装)

 

近年来,凭借奇瑞公司的强劲带动,一大批国内外汽车零部件企业聚集芜湖,已初步形成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当之无愧地成为芜湖市四大支柱产业之首。

2008年,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了打造汽车及其零部件“千亿元产业”的奋斗目标,芜湖市“十二五”规划中,更是寄希望于将奇瑞公司打造成“千亿元企业”。

在十多年的时间里,芜湖市汽车产业走过了“从无到有”,正以稳健的步伐,朝着“由弱到强”转变。

一、芜湖汽车及零部件业的发展现状

芜湖市汽车及零部件业,主要依托奇瑞的发展而兴起。

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奇瑞公司已具备年产90万辆整车、90万台发动机、40万套手动变速箱及5万套自动变速箱的生产能力。

而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一批国内外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落户芜湖,为奇瑞公司做配套,包括美国的德尔福、德国的大陆电子、瑞典的SKF、美国的PPG等企业,在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落户的18家世界500强企业中,就有多家是为奇瑞做配套。

同时,奇瑞的快速发展,也为包括汽车设计、物流等诸多汽车服务产业得到强力拉动,促进了芜湖地区汽车工业的产业链与产业群逐步完善与壮大,形成了以奇瑞为主体的完整的汽车生产、服务、销售这样一个供应体系,产业集聚效应十分明显。

奇瑞汽车业的发展,带动着芜湖汽车零部件业的发展,而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又促进了芜湖整车业的发展。

目前除奇瑞乘用车生产已具规模外,坐落于高新产业开发区内的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也已形成年产30000辆搅拌车、罐车、自卸车、半挂车等专用车的生产能力。

而坐落于三山区境内的联合卡车项目,由中集集团、奇瑞汽车、玉柴集团、法士特集团、富华重工以高起点合作建设,产品将跨越牵引、载货、工程和专用等诸多领域。

目前,芜湖市范围内,已有各类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400多家,2010年产值超过600亿元。

而由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今年的汽车市场也和房地产市场一样,经历了年初火爆,年末萧条的剧烈变化。

奇瑞作为芜湖汽车业的龙头企业,其销售形势可被视为芜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晴雨表。

但从该企业的总体销售情况看,形势并不乐观。

1-11月份,奇瑞公司仅销售各类汽车(含KD)578400辆,较去年同期少销售2.8万辆,年初制定的销售68万辆,营业收入400亿元的预算目标显然难以实现。

从奇瑞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看,也是“冰火两重天”。

国外市场销量增长迅猛,但绝对数依然不够大。

今年1-11月份,奇瑞累计出口各类汽车(含KD)149462辆,同比增长近八成,多出口66286辆。

而国内市场1-11月份仅销售428938辆,仅为去年同期的86%,显示国内份额呈快速萎缩态势。

二、芜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整车档次不高,技术含量不足,附加值低

奇瑞公司在肩扛“振兴民族汽车工业大旗”的同时,却一直在走低端路线,目前虽然具备了概念和工程设计、试验、试制、性能调校等正向开发能力,形成了奇瑞、瑞麒、威麟和开瑞四大品牌系列四十余款车型,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领域,但奇瑞系列整车档次依然不高,技术含量不足,附加值低,企业盈利能力不强。

近年来,虽有几款车型意在走中高端路线,但市场的认可度却始终未能得到提升,高端车销量所占比例一直微乎其微,未能形成气候。

(二)新能源汽车,没有明显的发展优势

奇瑞公司早在2000年就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新能源和混合动力轿车的研发,包括混合动力轿车、纯电动车轿车、灵活燃料汽车以及关键零部件等,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在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推荐目录》中,4款奇瑞新能源汽车同时入选。

但奇瑞在纯电动车核心技术上,仍不具备优势。

比如奇瑞S18纯电动小型轿车,整车最高时速120公里,一次性续航里程150公里,利用220V民用电充电一般需6个小时,使用快速充电40分钟可充到电池电量的80%。

而比亚迪e6,综合工况续航里程高达300km,创造了世界纯电动车续航里程最长的记录,专业充电站快速充电15分钟即可可以充满80%,中速充电1个半小时充满,而慢速充电4个小时充满。

(三)相关政策调整,对奇瑞冲击极大

一是国家取消对1.6L及以下排量乘用车车辆购置税的优惠政策,对奇瑞销售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因为奇瑞销量最大的几个车型,均集中在1.6L及以下,和合资企业相比,失去了已有的政策优势。

二是汽车下乡及以旧换新政策的终止,对于在农村有着广阔市场的奇瑞又是一记重击;部分大城市限购令的出台,也对低价的奇瑞车销售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

三是国家于10月份提高了节能惠民补贴的门槛,继续享受补贴的平均油耗标准由6.9L调整至6.3L,奇瑞公司符合新标准的车型也由原先的29款下降到11款。

以本年度第三季度为例,在奇瑞汽车国内销量10万辆中,享受原节能惠民标准的车型超过90%,如果按新标准,将直接减少约75%。

而由于合资品牌技术较为成熟,节能惠民政策的调整对其影响不大。

奇瑞为应对标准的提高,增强竞争力,一方面就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持续研发,力求进一步降低油耗,不但投入较大,且周期长,远水解不了近渴;另一方面,对于原来享受而现在不符合标准,但市场反映较好的相关车型,为继续占领市场,只能被迫降价,估计2012年为调整商务政策,奇瑞公司将损失近10亿元。

(四)奇瑞公司发展资金极度紧张

为了保持自主品牌长久健康地发展,就需要靠持续的研发投入,增强产品竞争力。

由于奇瑞公司的研发总投入,自筹资金占比超过80%,为此承担了大量的利息费用;而享受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额度从整体上看比较有限,从申请审批到兑现的时间跨度也较长;另公司出口快速增长,因国际结算周期较长,也需要占用大量资金,加之国内宏观调控银根紧缩,已导致必须的研发项目和相关基建投资项目不时中断。

(五)配套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档次难以有效提升

目前芜湖市已有各类汽车配套企业400多家,约有6万人就业,虽然有大陆电子、博耐尔汽车电子、富卓汽车内饰、福臻技研、斯凯孚等具有一定实力的配套企业进驻芜湖,就近为奇瑞做配套,但更多的配套企业起点依然不高,规模依然偏小,绝大多数零部件企业目前还达不到为奇瑞配套的要求,零部件企业与整车企业的关联度还处于较低水平,轮胎、手动制动器总成、铝车轮、车架总成、分动器等领域仍具有较大的配套空间。

此外,规模以上汽车配套企业数量,和打造“千亿元产业”、“千亿元企业”的目标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

(六)配套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

按照汽车零部件生产成本中原材料和附加值比例,可分为高附加值型、准资源型和资源型三类。

而汽车传动部分、中控电子、安全气囊等为高附加值部分,车神、悬架、发动机为准资源型部分,起动机、散热器为资源型部分。

我市目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产品种类虽然也不少,但主要产品仍然集中在生产一些低附加值的部件上,如内饰件、底盘件、制动泵、密封件等。

一些企业来芜湖投资汽车电子等高技术产品,也只是在芜湖完成产品最后几道工序的加工部分,产品核心部件和研发,还是主要依靠外地采购,或母公司提供。

而中控电子、安全气囊等高附加值产品,芜湖还不能生产。

(七)汽车产业产业链没有做长,支柱产业作用未能有效发挥

芜湖市的整车生产能力较强,但与汽车配套的相关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

表现在汽车零部件产品研发、设计、组装、改装、销售乃至人才培训、汽车零部件会展、相关软件开发,以及物流、汽车文化推广等环节都处于起步阶段,汽车上下游发展,明显滞后于汽车整车产业,尤其是和汽车制造业紧密相关的装备制造业,在以打造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为目标的芜湖,更亟待形成一个优势产业。

(八)产业扶持政策,有待进一步完善

芜湖市汽车及零部件业虽然已经形成产业优势,但市一级却至今尚未出台鼓励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而零部件企业对政府扶持政策的需求却是相当强烈,希望在融资渠道拓宽、高级人才引进、用地指标等方面得到政府的扶持。

因此建议,有必要制定一套鼓励、引导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三、对芜湖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建议奇瑞、瑞麒、威麟、开瑞四大品牌合并

奇瑞公司在几年前将产品划分为奇瑞、瑞麒、威麟、开瑞四大品牌,主要作用可能是为了拉开产品档次,希望市场给该公司产品重新来一个价格定位。

但在其他品牌尚未启动或刚刚启动,“奇瑞”品牌效应还不够强大的情况之下,这么做一个明显的缺陷,就是分散了“奇瑞”的品牌效应,导致瑞麒、威麟、开瑞三大品牌一方面无法在短时间内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却又无法享受“奇瑞”已有的知名度,也就很难得到预想的发展前景。

此外,一种产品采取多个名称进行广告宣传,也肯定得不偿失。

(二)呼吁政策调整,继续支持民族品牌汽车发展

因为自主品牌发展资历较浅、经验缺乏,导致品牌力不强,加之合资品牌在产品与价格层面的下压渗透,与长久积累的科研能力不足等问题,自主品牌还与合资品牌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因此,国家在财政和税收政策方面,仍有继续向民族品牌倾斜的必要。

建议:

一是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支持自主名牌企业参加知名展会、在目标市场投放广告、设立营销机构、售后服务体系以及拓展营销渠道。

二是在研发和自主创新方面,对自主名牌企业开发设计新产品以及在海外注册商标和专利给予支持。

三是为自主名牌企业在国外投资建立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四是在政府采购方面,优先考虑自主品牌,确保所占比例;降低一般公务用车的采购价格,让自主品牌成为首选,以支持自主品牌、民族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是对新能源汽车产品收入,按一定比例给予减计收入的所得税优惠;1.0升及以下排量的小汽车享受消费税免征优惠;对1.0升及以下的小排量汽车、符合环保要求的电动车等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船使用税及减免相关规费的优惠等。

六是对于目前的节能惠民政策,建议国家在制定油耗标准的时候,充分考虑实际情况,适当区分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循序渐进地提高标准。

七是加强对出口方面的支持,支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对于进出口完成情况给予奖励补贴的优惠幅度,帮助企业缓解资金的压力;扩大海外投资贴息的优惠。

八是鼓励技术转让。

新所得税法规定符合条件的技术转让所得给予免征、减征政策,而汽车行业的技术转让多数超过现行规定的500万元减免标准。

近年来,随着技术能力的整体提高,奇瑞公司已逐步掌握汽车关键技术,技术出口业务不断扩大,建议适当提高技术转让金优惠幅度。

九是支持引进、促进国际交流合作,建议有关人才奖励政策,政府能更好地给予支持和引导;对《中国鼓励引进技术目录》中的先进技术引进,建议恢复执行扣缴外国企业所得税的减免政策。

(三)引进更多的零部件企业,提升汽车业发展后劲

如果将芜湖和浙江省的汽车制造业发展情况进行一个对比,就不难发现,芜湖市汽车业的发展后劲,已明显弱于浙江。

就目前而言,虽然浙江的整车业还不是很强大,但汽车零部件企业却异常发达,总体实力在全国居首。

仅台州市,汽摩零部件生产企业就有3000多家,10万多名职工,2008年就有规模上企业635家,产值高达235亿元。

目前,世界上任何品牌汽车的零部件,在台州均能找到。

而正因为该市汽车零部件产业高度发达,才形成围绕该地区整车制造产业的“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吉利汽车、吉瑞汽车、青年集团等,都在不同车型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浙江2010年整车年产能已达到60万辆。

目前,正在推进长安福特落户杭州,计划建成年产25万辆高档乘用车的一期项目;上海大众年产30万辆乘用车的宁波项目也正在加紧推进中。

而和浙江“以零部件促进整车发展”的汽车产业相比,芜湖市则正好相反。

芜湖市虽然拥有超过浙江全省的整车生产能力,但汽车零部件企业却仅有400多家,不及台州市的两成,很多配件只能靠外地企业供应,失去成本优势。

因此,芜湖有必要引进更多的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以增强芜湖汽车制造业的整体实力。

(四)利用“亲情招商”,吸引比亚迪落户芜湖

随着世界范围内节能减排目标的不断推进,国家新能源政策对汽车业的支持力度也将会不断加大,作为“世界电池大王”的比亚迪公司,在汽车电池的研发上也同样具有明显的先发优势。

因此,比亚迪公司在未来世界纯电动汽车市场,将具有很大的竞争优势,发展前景不容小觑。

因此建议,想方设法吸引比亚迪落户芜湖。

其招商优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芜湖业已形成的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集群,将为新落户的整车制造企业带来便利,比亚迪新项目如果落户芜湖,可以明显减少成本;二是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就是土生土长的无为人,有“荣归故里”为家乡做贡献的冲动,我们通过“亲情招商”,或可增加吸引比亚迪的筹码。

(五)完善汽车产业规划布局。

一是要做好汽车产业布局规划,将大型零部件企业集中地放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鸠江开发区,一些新建的中小企业选择在四县落户;二是完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的功能规划,明确各园区的产品重点,打造模具工业园、标准件工业园,塑料内饰件产业园、装备工业园等特色产业模块,从而形成空间和产品双集聚的合理布局;三是在土地使用上,向汽车零部件企业倾斜。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芜湖市应坚定不移地将汽车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整车制造业,带动零部件制造业的发展;做大做强零部件制造业,促进整车制造业的发展。

只有形成整车制造业和零部件制造业的良性互动,芜湖市才能早日实现汽车业“千元产业”、“千元企业”的奋斗目标。

2008年芜湖市经济情况新闻发布会

发布人:

芜湖市统计局总统计师王松

2008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一年来,芜湖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环境,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动摇,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协力攻坚,齐心排难,保持了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良好成绩。

1.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2008年,在工业经济的主导下,我市经济表现出“低位开局、中期提高、后期缓落、整体快速增长”的运行态势。

全市生产总值(GDP)74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

年度总量首次超过安庆,居全省第2位,经济总量水平取得历史性突破;增速在合肥、池州之后,马鞍山之前,居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

人均GDP32500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4755美元。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4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454.4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255.9亿元,增长13.1%。

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5.8∶57.0∶37.2变为当年的5.3∶60.6∶34.1。

2.农业生产全面丰收。

粮食生产连续第五年丰收,总产83.0万吨,比上年增长10.1%(按可比口径计算,下同);油料7.9万吨,增产7.4%;肉类总产量7.7万吨,增产7.2%;水产品产量8.8万吨,增产5.2%。

3.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410.9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1.3亿元,增长21.3%。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三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35.05亿元,增长24.4%;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3.4%,所占比重已连续6年逾70%。

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33.76亿元,增长73.0%,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45.7个百分点,成为工业经济发展的又一大亮点。

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33.1%,比上年提高10.1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市政府召开第二十六次新闻发布会

整理:

本站   文章来源:

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

2009-8-1117:

16:

01

经济运行好于预期回升基础尚待夯实

——上半年全市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贯彻落实“保增长、促发展”的方针,采取了一系列积极应对措施,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虽然低于去年,但仍处于较快增长平台,经济运行情况好于预期,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380.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增速高出全省平均水平2.3个百分点,分产业看:

第一产业增加值12.95亿元,增长4.2%,低于全省0.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243.57亿元,增长16.6%,高于全省2.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24.29亿元,增长10.6%,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

总量及增速均排在合肥之后,列全省第2位。

一、从比较情况看:

纵向比较,经济运行总体上呈V字型轨迹,上半年运行速度有所加快,总体向好。

1.纵向比较,大部分主要经济指标运行增速回升或增势较为强劲。

与今年前期相比,工业、消费呈v字型运行轨迹,投资在较高平台上上下波动。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由1-2月份的26.2%,逐月下滑到1-3月份的22.1%、1-4月份17.9%,1-5月份的16.5%,再反弹到上半年的17.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幅由1月份24.3%,下滑到1-2月份的19.2%、1-3月份的16.5%、1-4月份的16.1%,再回升到1-5月份的16.4%、上半年的17.9%;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则一直维持在29%以上、在35%上下小幅波动,依次是:

1-2月份的34.1%、1-3月份的29.1%、1-4月份的44.3%、1-5月份的34.9%、和上半年的39.8%。

与去年同期、去年全年相比,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我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低去年同期及去年全年3.9和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低于6.5和1.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6.9和4.6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低27.0和1.3个百分点,但幅度差距后期明显收窄。

2.横向比较,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大多居于中游或偏下。

与省内城市比较,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居于全省第2-4位,基本未变。

增幅上,主要经济指标大多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在各市中除地区生产总值外,大多居于中游或偏下,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居第10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居第13位;固定资产投资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居第10位;财政收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9个百分点,居第14位;地方财政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居第10位。

与长三角城市比较,主要经济指标总量落后的状况基本没有改变,通常只高于舟山,但固定资产投资从去年开始超过了湖州和台州。

增幅上,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处于中上水平,相当于其第7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处于前列,分别相当于其第1位、2位和第1位。

 

二、从生产和需求情况看:

产业基础较为稳固,工农业生产一升一稳;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一旺一升一低。

1.就生产而言,农业生产再获丰收,工业生产增速企稳回升。

农业生产再获丰收。

受惠农政策的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

上半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1%(按可比价计算)。

夏粮总产5.81万吨,减产1.0%,但仍为近年第2个高产年份;油菜单产再创新高,总产达7.64万吨,增产8.7%,为近年新高。

肉类产量3.63万吨,增长5.1%。

水产品产量4.18万吨,增长2.6%。

工业生产增速企稳回升。

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720.3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4%;实现增加值212.7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7%。

当月产品销售率达97.6%,比上月提高0.6个百分点;累计产品销售率96.1%,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

上半年工业生产主要特点:

(1)总体规模继续扩大。

新增240户企业,规模以上工业总体达户,其中,产值超亿元79户,超10亿10户。

(2)三大支柱产业支撑作用明显。

上半年,三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142.74亿元,同比增长18.3%,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贡献率达71.9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12.7个百分点。

其中,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实现增加值47.98亿元,增长19.6%;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65.31亿元,增长18.7%;电子电器产业实现增加值29.45亿元,增长15.0%。

其中,奇瑞汽车、美的制冷、新兴铸管、海螺水泥等企业的增长对规模工业起到了支撑作用。

 

(3)小企业生产好于大中型企业。

上半年,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6.10亿元,同比增长14.0%,低于全市水平3.7个百分点;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66.68亿元,增长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