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87715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87 大小:11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7页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7页
亲,该文档总共8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8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商南县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余热发电技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1.1.1项目名称:

2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

1.1.2建设性质:

新建

1.1.3项目建设单位:

××××公司

法人代表:

××××

1.1.4建设地点及规模

建设地点:

××××县××××。

建设规模:

建设一条2500t/d熟料生产线,年产水泥熟料90万吨,60万吨熟料年生产水泥80万吨(PC32.5R20万吨、PO42.5R50万吨、PO52.5R10万吨),出售熟料30万吨。

窑尾配套建设3MW纯低温余热发电系统。

1.2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及研究范围

1.2.1可行性报告编制依据

a)××××公司的《2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设计委托书》;

b)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及相关技术资料;

c)××市委、市政府《关于××突破发展的决定》;

d)××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决定》;

e)依据国家产业政策以及拟建地区的工业建设政策、法令、法规和指导性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

《陕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

《陕西省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管理实施办法》。

1.2.2研究工作范围及报告编制原则

a)根据项目提出的产品方案及生产规模,落实生产所需的原料矿石、辅助材料供应条件;

b)拟建厂址的基础条件;

c)根据市场及技术情况,合理确定产品方案及装置规模,尤其重点考虑工艺技术可行性和项目的经济可行性;

d)在满足国家有关消防、安全规范的前提下,节约用地,合理满足业主要求,做到安全、经济、可靠、实用;

e)贯彻环境保护、安全和工业卫生工程同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的方针;

f)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公正、客观、科学地反映建设项目的实际情况,确保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质量。

尽可能采用国内成熟先进的节能设备,提高能源的循环利用率,以降低能耗、降低成本。

注意职工安全和卫生,要遵照国家的有关环保政策,加强环境保护,贯彻“三同时”的原则,搞好“三废”治理,做到项目建成后,其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要求;

g)产品销售的可靠性;

h)编制全厂劳动定员、工程投资、成本估算、工程实施进度计划和经济效益评价。

1.2.3设计原则

a)充分结合××××公司2500t/d熟料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工程的设计基础条件,优化技术方案,确保工程设计的可靠性、经济合理性;

b)设备选型以国内成熟可靠的先进设备为主,少量引进的关键设备采取分交和来图加工的方式引进;

c)在国内众多2500t/d工程超产20%以上的经验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设计,通过利用本工程的有利条件,节省建设投资,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d)强化节能设计,为业主实现最大的经济效益提供保障;

e)采用可靠、先进、适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费用在总成本中的比例,提高经济效益,提高公司的生产控制水平和管理水平;

f)本工程建设中将执行国家颁布的有关环境保护和职业安全卫生政策;

g)重视建筑和环保设计,把本工程建成一条生产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水泥生产线。

1.3可行性研究的重点问题

a)项目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b)原辅材料供应条件;

c)低温余热发电方案;

d)工程技术方案;

e)产品的市场;

f)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g)项目污染物与治理方案。

1.4研究工作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于××年2月份即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收集有关的基础资料,并派出项目负责人及主要专业人员对拟建项目的主要技术方案进行广泛的市场考察,调研落实建厂所需的原料矿石资源状况和辅助材料供应市场情况,预测产品市场需求。

项目可研单位自××年5月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拟建厂址的地质、水文、气象以及电力、水源、原辅材料的供应条件进行了全面的了解,落实了设计工作条件。

1.5推荐方案和结论

1.5.1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a)生产规模:

2500t/d熟料,年生产水泥熟料90万吨,60万吨熟料年生产水泥80万吨,出售熟料30万吨。

年余热纯低温发电2700万KWh。

b)产品方案:

熟料直接无包装销售,水泥产品包装物执行GB9774-2002《水泥包装袋》标准。

袋装占70%,散装占30%,散装水泥由罐车拉运出厂销售。

1.5.2建设方案、建设地点

a)建设方案:

由××××公司投资进行该项目的建设,并组织矿石开采、水泥生产及产品销售。

b)建设地点:

××××。

1.5.3厂址概述

本项目建设地点选择首先考虑距矿石资源近,综合水、电、路等综合因素。

××××即可满足项目建设要求,项目区距矿山10公里,水源充足,交通方便,项目选址远离居民区。

地势较为开阔,适宜建厂。

1.5.4项目总投资

本项目总投资2052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7709万元,占总投资的86.3%,流动资金2813万元,占总投资的13.7%。

1.5.5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中,建设单位自筹7522万元,占总投资的36.65%。

申请银行贷款13000万元,占总投资的63.35%。

1.5.6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达产后,年实现收入25890万元,利税总额5022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25.31%,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4.16年,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1.5.7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本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表1-01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总投资

万元

20522

1

建设投资

万元

17709

2

流动资金

万元

2813

生产规模

1

建(构)筑占地面积

m2

20652

2

项目占地面积

公顷

13.5

不包括矿山

3

生产规模

t/d

2500

熟料

3.1

熟料

万t/a

90

其中出售30万吨

3.2

PC32.5R水泥

万t/a

20

3.3

PO42.5R水泥

万t/a

50

3.4

PO52.5R水泥

万t/a

10

4

项目总定员

295

4.1

其中:

管理、技术人员

39

4.2

长期全同制工人

256

不包括厂外运输工

主要原材料、动力

1

石灰石

万t/a

109

2

粘土

万t/a

26

3

铁粉

万t/a

2

4

石膏

万t/a

4.8

5

粉煤灰

万t/a

11.6

6

万m3/a

54

7

万度/a

9550

其中余热发电自给2700

8

万t/a

10.6

财务评价

1

年销售收入

万元

25890

2

年总成本

万元

20868

3

年销售税金与附加

万元

97

4

年所得税

万元

1150

5

年利润总额

万元

4598

6

财务内部收益率

%

33.80

税前

7

财务内部收益率

%

25.31

税后

8

财务净现值(ic=10%)

万元

15999

税前

9

财务净现值(ic=10%)

万元

10869

税后

10

投资回收期

3.64

税前

11

投资回收期

4.16

税后

12

投资利润率

%

22.41

13

投资利税率

%

24.47

14

盈亏平衡点

%

41.91

1.5.8研究结论

a)建设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发展方向。

b)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和极具潜力的广阔市场前景。

c)该项目实施基础条件成熟。

d)生产工艺技术成熟可靠,所选设备先进实用。

e)项目污染治理方案可行,须报请行业主管部门进一步论证评价,确保新建一个环保型工厂。

f)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1.5.9建议

a)本项目建设条件较好,为了加快建设进度,宜尽快开展项目前期有关事宜的申请报批工作,为早日进入工程建设创造有利条件。

b)本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较好,希望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给予更多的政策性支持,使该项目尽快建设,及早发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项目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区位优势

××××结合部,东、东北与××××毗邻,南与××××接壤,西、西北与××××相连。

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县成为××××门户,经济发展具有更多的边贸特点,特别是水泥工业,近年来特别是2007年以来,××××省关停立窑水泥厂的力度进一步加大,一刀切对机立窑实行关闭。

这些企业为寻求生存和发展,纷纷进行改造成为水泥粉磨站,这样一来,熟料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本项目立项建设,不但是项目区自身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突现项目区水泥熟料量的扩张,为邻省邻县水泥粉磨企业提供原材料熟料。

从发展战略意义上看,是××××水泥工业向××××延伸并占据一席之地的跨越。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符合国家水泥产业宏观调控政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影响下,水泥工业发展很快,水泥产量已连续多年居世界之首,水泥产品产销率也始终保持在98%左右的较高水平上。

尤其近年来受到水泥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的拉动,五年平均增速12%,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占全国水泥比重由2000年的不足12%提高到40%。

大型水泥集团迅速成长,产业集中度日益提高。

据测算,“十一五”期间,由于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减少粉尘排放500多万吨,水泥工业年消纳工业废渣已超过2亿吨,占工业废渣利用总量的一半以上。

我国水泥工业虽然发展很快,但仍然存在总量过剩,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大部分的产品还是生产工艺落后、能耗高、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超标、产品质量差的立窑或小型老式回转窑生产的水泥。

因此为了调整我国水泥工业不合理的现状,国务院“103号文”指出:

发展水泥工业继续遵循“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提高质量、保护环境”的原则。

“重点支持规模新型干法熟料基地项目,鼓励地方和企业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的方式发展新型干法水泥”。

水泥工业是陕西省具有资源优势的传统产业之一。

从1999年起,按照国家产业政策,陕西省逐步取缔、关闭了一批小水泥厂,但目前仍有多家企业没有按照关闭时间进行关闭。

虽然陕西省的水泥工业经过前些年淘汰、压缩落后生产能力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陕西省立窑水泥仍然占据着大部分的产量,依然没有从总体上摆脱“大而不强”的局面。

2002年12月,陕西省经贸委、省计委在《陕西省水泥工业“十五”结构调整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水泥工业的发展态势和陕西省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关于规范我省水泥工业投资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了水泥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控制总量,调整结构,淘汰落后,合理布局。

本项目的实施,可以提高水泥工业的技术水平,对于陕西省水泥工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意义。

2.2.2项目建设符合市场需要和规划发展要求

“九五”以来,伴随着陕西省经济的健康持续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加,陕西省水泥工业也获得了一定发展。

2005年陕西生产总值3674.75亿元,比上年增12.6%。

全省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80.52亿元,增长30.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41.32亿元,增长8.3%。

2005年水泥产量达到1972.13万t,比上年增长11.0%。

由于陕西省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3675亿元,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81亿元,社会投资尚未有效启动,城乡居民收入总体水平偏低,根据国内经济发达省份以往发展的经验,可以预见陕西省水泥消费的高峰尚未到来,未来若干年将仍是水泥需求的快速增长阶段。

根据陕西省水泥市场的产需现状及发展趋势,结合水泥市场的未来供需变化以及陕西省经济发展规划,预测陕西省水泥市场需求到2010年消费总量约3000万t左右。

从××××市看,作为水泥建材行业目前仍处于发育成长阶段,且发展极不平衡,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无论是生产规模,还是市场占有,均相对滞后。

目前,××××等周边县市,水泥产品年使用总量为500万吨,而采用干法回转窑水泥生产线的仅有××××家企业,年生产能力仅200万吨,其余企业均属淘汰立窑生产水泥企业,因而导致区域水泥年缺口多达300万吨。

因此,大力发展区域水泥建材工业,迅速扭转落后局面,填补市场空间,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2.2.3项目建设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环境保护和水泥质量的认识不断增强。

环保问题、质量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先发展经济,再解决环保和质量问题的诸多弊端已经日益显现,而且日趋严重,结果必然会导致经济发展不上去,环境问题也解决不好,更保证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水泥工业是一个高能耗、高污染的资源性工业,为了实现水泥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水泥工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必须在水泥工业的发展中加大采用新技术、新装备的力度,重点对产品质量低劣、环境污染严重、能源浪费严重的立窑、小型回转窑水泥生产企业实行坚决的关停,以大中型现代新型干法回转窑生产工艺水泥工业替代周边地区小水泥生产企业。

为此,国家有关部门修订颁布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水泥产品新标准,以高标号回转窑水泥逐步取代低质量的立窑水泥,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限制立窑水泥的使用范围和生存空间,重点扶持和帮助大中型水泥骨干企业的技术更新和技术改造力度,从而为国民经济总体可持续发展作出努力。

另外,立窑企业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由于生产工艺本身的限制而无法克服的缺陷日加明显,集中表现在粉尘、S02、NOx的排放量均远远大于预分解窑。

本项目实施后全厂各粉尘排放点的粉尘排放浓度降至国家排放标准以下,NOx、S02等有害物排放量均大大低于国家排放标准,节能降耗、减少污染的优势十分显著。

本项目通过关停当地及周边地区小水泥厂,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代替,不仅可以合理利用资源、节约能源、提高产品质量,还可以减轻环境污染,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实现水泥产业的持续发展。

本项目建设方案中,将项目单位原有的30万吨立窑生产线改造成水泥粉磨车间,符合小立窑水泥厂关停政策。

2.3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

××××二十多年的企业经营管理实践特别是水泥生产经营实践,使×××同志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有较强的市场经济驾驭能力,能够胜任本项目建设工作。

 

第三章市场分析

3.1发展规划分析

根据国家发改委[2006]2222号文件《水泥工业发展专项规划》精神,我国水泥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原则,控制总量,以优化地区布局和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依靠技术进步,推动企业联合重组,实现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满足国民经济发展需要。

水泥工业发展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资源保护和综合利用,走循环经济道路。

要重视资源综合利用,鼓励企业利用低品位原、燃材料以及砂岩、固体废弃物等替代粘土配料,支持采用工业废渣做原料和混合材。

推广节能粉磨、余热发电、利用水泥窑处理工业废弃物及分类好的生活垃圾等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二是坚持技术进步和保护环境,树立科学发展观。

对文化、旅游、高新技术和第三产业为发展重点的大城市市区及风景名胜区,今后一律不再建设水泥项目。

现有水泥厂也要逐渐向远郊或周边地区转移。

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转变增长方式,努力降低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和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是坚持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培育优势集团。

国家鼓励建设日产4000吨以上规模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西部地区建设规模也应达到日产2000吨及以上,除一些受市场容量和运输条件限制的特殊地区外,原则上不再建设日产2000吨以下规模的水泥项目。

禁止建设任何落后工艺的水泥生产能力,对环境污染大、资源破坏严重的小水泥厂,要依法淘汰。

四是坚持合理布局和发展西部,统筹地区发展。

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水泥消费水平相差较大的实际情况出发,西部地区新型干法水泥发展薄弱,应重点支持,要以减少运输压力和满足本地区需求为原则,发展建设日产2000吨以上的新型干法水泥,加快淘汰落后,促进西部地区水泥工业结构升级。

3.2国内市场概况及发展趋势

水泥产品用途相对单一,属于投资拉动型产品。

水泥的需求量与宏观经济指标紧密相关,尤其与固定资产投资、GDP指标的正相关性较为突出。

按照业内的观点,只要GDP的增速不低于7%,宏观经济波动对水泥的需求影响就不会很大。

水泥行业经过多年的结构调整和并购重组,行业基本情况已与2004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虽然经济减速、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可能放缓对行业产生负面影响,但水泥行业再次陷入大面积亏损的可能性非常小。

水泥产品属于区域性产品,区域市场水泥行业的集中度对水泥价格的稳定性和盈利水平有重要影响。

与国外成熟水泥产业的高集中度相比,我国水泥行业的集中度明显偏低。

2001年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建设加速,行业集中度开始迅速提升。

2004年,我国前十大水泥企业集团的水泥产量达到1.2亿吨,占全国产量比重为12.45%。

2006年开始,国家重点支持水泥企业名单出台,小水泥企业的扩产受到抑制,落后水泥产能淘汰加速、大型水泥企业的并购扩张和新生产线的建设投产使得行业集中度进一步大幅提升。

2007年末,我国拥有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共213条,熟料总生产能力23954万吨,生产线条数和熟料设计生产能力分别占全国的26.7%和39.5%。

年产能在300万吨以上的水泥企业(集团)达到64家,其水泥熟料产量占全国总量38%,新型干法水泥熟料产量占69%,水泥产量占40%。

而根据发改委统计的数据,排列前十位的大水泥企业集团产量已占全国水泥产量比重的23%,大型水泥企业对区域市场的控制力明显提升。

此外,由于熟料产能的集中度更高,落后产能淘汰后,大企业通过对熟料的控制可以一定程度上控制水泥产能的投放,这也明显好于行业的无序竞争。

从水泥产业发展方向来看,由于中小型水泥企业数目和产能都还比较大,区域水泥龙头企业尚不能获得定价权的情况下,区域内大型水泥企业的战略合作谋求共赢成为当前水泥企业合作的重要方式,这也为将来区域寡头垄断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2007年,华东、华南区域的大型水泥企业都出现了结盟战略合作伙伴的情形(浙江省水泥企业的限产保价、海螺水泥与台湾水泥在广东市场的价格同盟、中国建材与浙江、湖南企业的战略合作等),对于区域市场水泥价格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未来大型水泥企业之间的相互参股、控股也会成为战略合作的重要方式,行业的竞争环境趋好。

水泥企业产能扩张的步伐决定了水泥产品供给的投放速度。

从水泥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来看,2003年和2004年水泥行业分别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21亿元、43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1%和35%。

2004年和2005年新增投资转变为新增产能,两年的新增熟料产能都达到了1.3亿吨左右。

实际上,本轮产能扩张是由华东地区主导的,起因于价格暴涨导致水泥企业无节制的扩张冲动。

2006年,水泥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68亿元,同比增长41%左右。

2006年投产的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达88条,熟料设计年产能8940万吨,全国新型干法生产线总条数达到798条,熟料设计年生产能力60764万吨。

对比上一轮产能扩张,2007年新增水泥产能投放速度放缓。

实际上,主导产能扩张的主要是中西部地区。

如果再考虑新增产能的等量淘汰原则、节能降耗投资比例的大幅增加以及通货膨胀等因素,水泥产能的净增长是远低于需求的增长速度的。

 

与产能扩张相对应的是落后产能的淘汰。

实际上,2006年之前虽然国家鼓励水泥行业的结构调整,但是对于落后产能淘汰的政策执行力度明显偏弱,落后产能淘汰的进度基本停滞不前。

2004年水泥新增熟料产能直接转变为水泥产能,没有落后产能的淘汰,行业的供需压力自然很大。

2006年和2007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密集出台了多个针对水泥行业结构调整和落后产能淘汰的政策意见,下发省市淘汰指标并要求上报淘汰企业名单,落后水泥产能的淘汰才真正意义上严格执行。

据国家发改委统计,2007年全年通过拆除生产线淘汰落后水泥产能5200万吨,自2006年以来全国累计淘汰落后水泥产能达到8700多万吨。

无疑,落后产能淘汰的进展将影响到水泥的供给量。

对十一五期间落后水泥产能淘汰的速度持乐观态度,落后产能淘汰成为改善行业供需状况的重要因素。

 实际上,市场对水泥行业的担心主要是来自需求层面,投资增速回落影响到水泥的需求进而传导到水泥价格。

从拉动需求增长的因素来看,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以及城市化进程拉动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趋势并没有改变。

按照交通部十一五规划,2010年末,我国公路网总里程比2005年末增长19.17%,高速公路里程数增长58.5%,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20万公里。

十一五期间铁路完成投资1.25万亿元,此外,高速铁路、城市和城际轨道交通的建设进程在加速,水泥需求依然旺盛。

经济增速回落,工业投资的增长速度可能会放缓,尤其是出口相关工业的投资回落的可能性较大,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增速并不会回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则保持30%左右的高增长。

城市基建水平相对落后的二三线城市基建投资增长潜力更大,拉动水泥需求保持旺盛增长。

图1:

2001-2007年中国水泥累计产量及增速

3.3陕西水泥工业发展规划

根据陕西省发改委、环保局2006年联合颁布的《关于加快水泥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意见》,我省水泥工业规划布局是:

在煤炭、石灰石资源丰富的地区建设大中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鼓励和支持在大、中城市附近,结合利用废渣建设水泥粉磨站,支持综合利用当地工业废弃物发展环保水泥项目。

3.4陕西省水泥产业政策

为了落实国家产业政策,促进陕西水泥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陕西省发改委、环保局在2006年联合发布《关于加快水泥工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意见》中,就全省水泥工业发展规划、市场准入、资源配置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全省水泥工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

到2010年,全省水泥总产量达到2000万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0%,水泥散装率达到50%。

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技术经济指标应达到吨水泥综合电耗小于95千瓦时,熟料热耗小于750干卡/千克。

要淘汰各种规格的干法中空窑、湿法窑等落后工艺技术装备,要力争全部淘汰机立窑。

3.5陕西省水泥市场

陕西省是中国大西北的门户,是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改革开放特别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实施,使全省的经济发展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契机,陕西经济总量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发展和提高,但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陕西省具有承东启西、连结南北的区位之便,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市场最近,既可以成为生产要素由东向西转移的首选承接地,又可以成为生产要素向西北乃至整个西部地区转移的起点。

近年来,随着国家建设重点向中西部转移,陕西水泥工业又有了新的发展。

尽管陕西水泥工业有较快发展,但水泥工业的规模、产品及技术装备仍然不合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表现为代表先进水泥生产技术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能力比重偏低,并且随着陕西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方案的实施,高标号优质旋窑水泥的市场需求缺口将进一步增大。

图2:

1990-2001年陕西省水泥产量及年增长率

图3:

陕西省水泥生产变化情况

2000年2007年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