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29012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37.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docx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字词整理

《氓》

蚩蚩chī愆期qiān将子无怒qiāng垝垣guǐyuán载笑载言zài咎言jiù桑葚shèn陨落yǔn汤汤shāng帷裳wéicháng夙兴夜寐sùmèi总角jiǎo

《采薇》

采薇wēi靡室靡家mǐ玁狁xiǎnyǔn归聘pìn无盬gǔ不遑huáng骙骙kuí

象弭鱼服mǐ霏霏fēi迟迟

离骚

太息鞿羁jījī蕙纕huìxiāng揽茝chǎi娥眉ē谣诼yáozhuó侘傺chàchì

鸷鸟zhì攘诟rǎnggòu延伫zhù兰皋gāo椒丘jiāo芰荷jì岌岌jí杂糅róu

昭质zhāo缤纷bīnfēn菲菲fēi

孔雀东南飞

自缢yì箜篌kōnghóu纷纭伶俜língpīng腰襦rú葳蕤wēiruí遗施wèi丝履lǚ纨素wán耳珰dāng公姥mǔ扶将jiāng甸甸tián磐石pán蒲苇púwěi拊掌fǔ窈窕yǎotiǎo便言pián宦官huàn主簿bù否泰pǐ便利biàn络绎luòyì鹄舫húfǎng旌幡fān婀娜ē’nuó踯躅zhízhú镂鞍lòu赍钱jī鲑珍xié衣裳cháng床榻tà晻晻yǎn

短歌行

朝露zhāo衿jīn沉吟yín呦呦yōu嘉宾bīn阡陌qiānmò契阔qiè三匝zā吐哺bǔ

归园田居(其一)

羁鸟jī守拙zhuō荫庇yìnbì暧暧ài樊笼fán

兰亭集序

癸丑guǐ会稽kuàijī修禊xì群贤毕至少长咸集xián崇山峻岭chóngjùn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tuān流觞曲水shāng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品类游目骋怀chěng放浪形骸

hái情随事迁感慨kǎi系之嗟悼jiē虚诞dàn

赤壁赋

属客zhǔ横江héng一苇wěi万顷qǐng冯虚píng遗世独立yí羽化扣舷xián桂棹zhào回溯sù洞箫xiāo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niǎo不绝如缕lǚ幽壑hè嫠妇lí愀然qiǎo正襟危坐jīn山川相缭liáo舳舻zhúlú酾酒shī横槊赋诗héngshuò渔樵qiáo江渚zhǔ麋鹿mí扁舟piān匏樽páozūn蜉蝣fúyóu沧海一粟cāngsù须臾yú遨游áo无尽藏zàng洗盏更酌zhǎnzhuó肴核yáo杯盘狼藉jí枕藉jiè

游褒禅山记

褒禅bāochán庐冢zhǒng仆道pū音谬miù窈然yǎo既往不咎jiù匪夷所思yí吉人天相xiàng胜道shēng

十一、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刮目相看肄业yì指摘zhāi干禄gān终南捷径具论弭谤mǐ孜孜不倦zī造诣yì容有底止冶游yě束之高阁敷衍塞责yǎnsè初衷zhōng背道而驰chí

当轴dāngzhoú贻误yí鲜为人知xiǎn屡见不鲜xiān流俗卓绝zhuó以身作则zé力矫颓俗jiǎotuí责无旁贷严惩不贷轻侮wǔ营营无动于衷以诚相待庶几shù

 

⑧其孰能讥之乎(表反诘,难道)——《游褒禅山记》

③吾今且报府(暂且)——《孔雀东南飞》

④年且九十(将近)——《愚公移山》

⑤王以天下为尊秦乎,且尊齐乎(连词,表选择关系,还是,或者)

⑥臣死且不避(连词,尚且)——《鸿门宴》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连词,尚且)

父母且不顾(尚且)

⑦不出,火且尽(副词,将要,将近)——《游褒禅山记》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将要,副词)——《鸿门宴》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是寡人之过也(……也)——《烛之武退秦师》

邻之厚,君之薄也(……也)——《烛之武退秦师》

②因人之力以敝之,不仁(否定判断)——《烛之武退秦师》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应“于晋无礼”;应“于楚贰”)

——《烛之武退秦师》

②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应“于郑伯言”)——《烛之武退秦师》

③若亡郑有益于君(应“于君有益”)——《烛之武退秦师》

(2)宾语前置

①夫晋,何厌之有(应“有何厌”。

之,宾语前置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

3.省略句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烛之武退秦师》

②(烛之武)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

③(烛之武)许之——《烛之武退秦师》

④夜缒而出,见秦伯,(烛之武)曰:

……——《烛之武退秦师》

⑤敢以(之)烦执事  ——《烛之武退秦师》

⑥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⑦(秦伯)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

(六)固定结构

(1)“所“字结构形式:

所+动词

①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知道的)——《烛之武退秦师》

②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没有害处的)——《烛之武退秦师》

③失其所与(结交的同盟者)——《烛之武退秦师》

(五)荆轲刺秦王

(一)通假字

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荆轲刺秦王》

2.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反”通“返”,回来)——《荆轲刺秦王》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害怕)——《荆轲刺秦王》

4.燕王拜送于庭(“庭”通“廷”,朝廷)——《荆轲刺秦王》

5.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荆轲刺秦王》

6.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荆轲刺秦王》

7.请辞决矣(“决”通“诀”,告别)——《荆轲刺秦王》

8.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荆轲刺秦王》

9.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奉”通“捧”双手捧着)

——《荆轲刺秦王》

10.愿大王少假借之(“少”通“稍”,稍微)——《荆轲刺秦王》

11.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显露)——《荆轲刺秦王》

(二)古今异义

1.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信:

古义:

信物;今义:

书信)

——《荆轲刺秦王》

2.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涕:

古义:

眼泪;今义:

鼻涕)——《荆轲刺秦王》

3.持千金之资币物(币:

古义:

礼品;今义:

货币)——《荆轲刺秦王》

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

古义:

走投无路,陷入困境;今义:

贫穷,生活贫穷,经济困难)——《荆轲刺秦王》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长者:

古义:

品德高尚之人,此处指樊於期;今义:

年长之人)——《荆轲刺秦王》

6.今闻购将军之首(购:

古义:

重金收买;今义:

购买)——《荆轲刺秦王》

7.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可以:

古义:

可以用(它);今义:

表可能、能够、许可)——《荆轲刺秦王》

8.将军岂有意乎(有意:

古义:

同意,愿意;今义:

故意)——《荆轲刺秦王》

9.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偏袒:

古义:

袒露一只臂膀;今义:

偏护双方中的一方)——《荆轲刺秦王》

10.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于是:

古义:

在这时;今义:

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荆轲刺秦王》

11.终已不顾(顾:

古义:

不回头;今义:

不照顾,不考虑,不顾及)

——《荆轲刺秦王》

12.北蛮夷之鄙人(鄙人:

古义:

粗鄙的人;今义:

卑鄙的人)

——《荆轲刺秦王》

13.图穷而匕首见(穷:

古义:

穷尽;今义:

缺少钱财)——《荆轲刺秦王》

14.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

古义:

宽容,原谅;今义:

不是自己的,偷别人的,如:

假借名义)——《荆轲刺秦王》

15.秦王还柱而走(走:

古义:

跑;今义:

行走)——《荆轲刺秦王》

16.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提:

古义:

读作dī,投掷,投打;今义:

用手“提”着篮子之类)——《荆轲刺秦王》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提:

古义:

投击;今义:

垂手拿着)——《荆轲刺秦王》

17.诸郎中执兵。

(郎中:

古义:

宫廷的侍卫;今义:

称中医医生)

——《荆轲刺秦王》

18.断其左股。

(股:

古义:

大腿;今义:

量词。

)——《荆轲刺秦王》

19.左右既前(左右:

古义:

身边侍臣;今义:

方位名词)——《荆轲刺秦王》

20.荆轲废(废:

古义:

倒下;今义:

残废)——《荆轲刺秦王》

21.秦王复击轲(复:

古义:

又,再;今义:

往复,重复,复习)——《荆轲刺秦王》

(三)词类活用

1.进兵北略地(北:

名词作状语,向北)——《荆轲刺秦王》

2.秦兵旦暮渡易水(旦暮:

名词作状语,早晚)——《荆轲刺秦王》

3.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邑:

名词作动词,封邑)——《荆轲刺秦王》

4.丹不忍以己之私(私:

形容词用作名词,私心)——《荆轲刺秦王》

5.樊龄期乃前曰(前: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

又前而为歌曰(前: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

6.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函:

名词用作状语,用匣子)

——《荆轲刺秦王》

7.其人居远未来(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荆轲刺秦王》

8.至易水上,既祖,取道(祖:

名词用作动词,出行前祭路神)

——《荆轲刺秦王》

9.皆白衣冠以送之(白:

形容词作动词,白衣冠,穿着白色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荆轲刺秦王》

10.士皆垂泪涕泣(涕:

名词用作动词,哭)——《荆轲刺秦王》

11.发尽上冠(上:

名词作状语,向上)——《荆轲刺秦王》

12.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迟: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迟)

——《荆轲刺秦王》

13.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名词用作状语,用厚礼)——《荆轲刺秦王》

14.(秦王)乃朝服(名词用作动词,穿上上朝的礼服)——《荆轲刺秦王》

15.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使:

动词用作名词,使者。

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禀告)——《荆轲刺秦王》

16.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前:

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荆轲刺秦王》

17.群臣怪之(怪: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怪,认为奇怪)

——《荆轲刺秦王》

18.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绝:

动词使动用法,使……断了)

——《荆轲刺秦王》

19.非有诏不得上(上:

方位名词用作动词,上前)——《荆轲刺秦王》

20.断其左股(断: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断)——《荆轲刺秦王》

21.箕踞以骂曰(箕:

名词作状语,像箕一样)——《荆轲刺秦王》

22.乃欲以生劫之(生:

动词作状语,活生生地)——《荆轲刺秦王》

(四)一词多义:

1、实词

①不得持尺兵(武器,名词)——《荆轲刺秦王》

②不及召下兵(士兵、武士,名词)——《荆轲刺秦王》

③秦兵旦暮渡易水(军队,名词)——《荆轲刺秦王》

④今彗星长竟天,天下兵当大起(名词,战争、战役)

⑤犹厌言兵(名词,战争)——《扬州慢》

①图穷而匕首见(穷尽,动词)——《荆轲刺秦王》

②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困厄,走投无路,动词)——《荆轲刺秦王》

①诸郎中持兵,皆陈殿下(陈列,动词)——《荆轲刺秦王》

②恐惧不敢自陈(陈述,动词)——《荆轲刺秦王》

①丹不忍以一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私事)——《荆轲刺秦王》

②乃遂私见樊矜期(私自,)——《荆轲刺秦王》

①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动词,回来)——《荆轲刺秦王》

②秦王还柱而走(动词,通“环”,绕)——《荆轲刺秦王》

③居十白,扁鹊望桓挨还走(动词,通“旋”,掉转身)——《扁鹊见蔡桓公》

④计日以还(动词,归还)——《黄生借书说》

⑤一尊还酹江月(副词,还是,hái)——《念奴娇•赤壁怀古》

⑥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副词,通“旋”,早脱,立即,xuán)

——《周亚夫军细柳营》

①诚振怖大王之威(动词,通“震”,惧怕)——《荆轲刺秦王》

②振长策而御宇内(动词,挥动)——《过秦论》

③大命将泛,莫之振救(通“赈”,赈济)

④迁我如振落叶(动词,振动)

⑤振奋作声(动词,振作)

⑥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动词,通“震”,震动)——《过秦论》

①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双手捧着)——《荆轲刺秦王》

②轲既取图奉之(献上)——《荆轲刺秦王》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动词,回头看)——《荆轲刺秦王》

②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副词,表转折,不过,只是)

——《荆轲刺秦王》

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动词,探望、拜访)——《出师表》

④顾恋慈母(动词,思念)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副词,反而,却)——《为学》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动词,亲近,接近)——《荆轲刺秦王》

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名词,父母)——《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每得降卒,必亲引问委曲(副词,亲自)

④爱臣太亲,必危其身(形容词,亲密,亲近)

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形容词,刻毒)——《荆轲刺秦王》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形容词,深刻)——《游褒禅山记》

③夜深忽梦少年事(形容词,(时间)久)

④桃花潭水深千尺(名词,深度。

一说,形容词)——《赠汪伦》

⑤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深失所望(副词,很,十分)

①乃今得闻教(名词,指教,jiào)

②曲罢曾教善才服(动词,使,让,jiāo)——《琵琶行》

③乃修教三年,执十戚舞(名词,教化,jiào)

④十三教汝织(动词,传授知识技能,jiāo)——《孔雀东南飞》

①可里解燕国之患(动词,解除,解救)——《荆轲刺秦王》

②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动词,此用本义,用刀剖开动物肢体)——《庖丁解牛》

③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动词,分开)

④土崩瓦解(动词,分裂,涣散)

⑤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解答)——《师说》

⑥解元(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jiè)

①持千金之资币物(名词,资财、钱物)——《荆轲刺秦王》

②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名词,资本,依据)

③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动词,资助)

④唯是脯资饩牵竭矣(名词,通“粢”,谷类总称,粮食)

①乃骇而图之(动词,图谋,筹划)

②图穷匕首见(名词,地图)——《荆轲刺秦王》

③不图子自归(动词,想,反复考虑)

①拔剑,剑长,操其室(名词,剑鞘)——《荆轲刺秦王》

②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名词,居所)——《陋室铭》

③今其室十无一焉(名词,家)——《捕蛇者说》

①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动词,遭受)——《荆轲刺秦王》

②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介词,表被动)——《五人墓碑记》

③被明月兮佩宝璐(动词,通“披”,戴)——《离骚》

①乃请荆卿曰(动词,请求)——《荆轲刺秦王》

②请辞决矣(动词,请允许我)——《荆轲刺秦王》

③乃置酒请之(动词,邀请)

④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动词,谒见,拜见)

①以次进(名词,次序)——《荆轲刺秦王》

②之次所旁丛祠中(动词,驻扎)——《陈涉世家》

③凡用兵之法……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名词,在排列上次一等)

①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名词,凭据,信物)——《荆轲刺秦王》

②听其言而信其行(动词,相信)——《论语》

③言必信,行必果(动词,讲信用)——《论语》

④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形容词,(言语)真实)

今以蒋氏观之,犹信(确实,真实)——《捕蛇者说》

⑤信可乐也(副词,实在,的确)

⑥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语(名词,信使)

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信托之人)

⑦低眉信手续续弹(副词,随意、随便)——《琵琶行》

⑧欲信大义于天下(动词,通“伸”,伸张)

⑨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恳,不欺骗)——《曹刿论战》

⑩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诚信)——《屈原列传》

①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动词,对待)——《荆轲刺秦王》

②度道里会遇之礼毕(动词,相遇,相会)——《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子路从而后,遇丈人(动词,遇到)——《论语》

④斯固百世之遇也(名词,机遇)

⑤不如因善遇之(对待,)——《鸿门宴》

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动词,辞别,告辞)——《荆轲刺秦王》

今者出,未辞也(告辞,动词)——《鸿门宴》

②辞曰: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动词,推辞)——《烛之武退秦师》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动词,推辞)——《鸿门宴》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动词,推辞)——《鸿门宴》

③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动词,计较,讲究)——《鸿门宴》

④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动词,擅长)——《屈原列传》

⑤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名词,文辞,指文学)——《屈原列传》

①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动词,赠送)——《荆轲刺秦王》

②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放弃,动词)——《师说》

③至唐李勃始访其遗踪(动词,遗留)——《石钟山记》

④使人遗赵王书(动词,送给)——《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动词,举起)——《荆轲刺秦王》

②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动词,指身子向上起)——《荆轲刺秦王》

③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词,牵,拉)——《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延请)——《廉颇蔺相如列传》

⑤操引军从华容道步走(动词,引导,率领)——《赤壁之战》

⑥李凭箜篌引(名词,乐府诗体的一种)——《李凭箜篌引》

①缮甲兵,具卒乘(名词,士卒,士兵)

②鲁肃闻刘表卒(动词,死)——《赤壁之战》

③卒成帝业(动词,终于)——《出师表》

④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仓猝)——《荆轲刺秦王》

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登上,动词)——《荆轲刺秦王》

②轲自知事不就(动词,成功)——《荆轲刺秦王》

2、虚词

①将军岂有意乎(副词,是否,是不是)——《荆轲刺秦王》

②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副词,表示访问语气,难道)——《荆轲刺秦王》

③岂可得哉(疑问代词,怎么)——《荆轲刺秦王》

①何以言之(介词,凭借)——《荆轲刺秦王》

②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介词,用)——《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刀试人(介词,用)——《荆轲刺秦王》

③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连词,表目的,用来……的)——《荆轲刺秦王》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连词,表目的,来)——《荆轲刺秦王》

④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介词,因为)——《荆轲刺秦王》

⑤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荆轲刺秦王》

⑥皆白衣冠以送之(连词,而)——《荆轲刺秦王》

⑦以次进(介词,按照)——《荆轲刺秦王》

⑧以故荆轲逐秦王(连词,因此)——《荆轲刺秦王》

①家祭无忘告乃翁(代词,你,你的)——《示儿》

②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判断动词,是)——《游褒禅山记》

乃欲以生劫之(判断动词,是)——《荆轲刺秦王》

③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副词,于是,就)——《荆轲刺秦王》

④乃今得闻教(副词,却,竟然)——《荆轲刺秦王》

⑤而今乃以手共搏之(副词,只,仅仅)——《荆轲刺秦王》

①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代词,您)——《荆轲刺秦王》

②秦王购之金千斤(代词,指樊将军的首级)——《荆轲刺秦王》

③为之奈何(代词,这件事)——《荆轲刺秦王》

④愿得将军之手记以献秦(结构助词,的)——《荆轲刺秦王》

⑤顷之未发(用在时间副词后面,凑足音节,不译)——《荆轲刺秦王》

⑥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荆轲刺秦王》

特殊句式

1、判断句

(1)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者,……也)——《荆轲刺秦王》

(2)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也”表判断)——《荆轲刺秦王》

(3)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者”表判断)——《荆轲刺秦王》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所以……者”,“乃……也”表判断,意思是“之所以……,是因为……)

——《荆轲刺秦王》

2、倒装句

(1)状语后置

①见燕使者(于)咸阳宫(应“(于)咸阳宫”见燕使者)——《荆轲刺秦王》

②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应“(以)金千斤,邑万家购之”)

——《荆轲刺秦王》

③给贡职如郡县(即“如郡县给贡职”)——《荆轲刺秦王》

④常痛于骨髓(应“于骨髓常痛”)——《荆轲刺秦王》

④嘉为(之)先言于秦王(应“于秦王先言”)——《荆轲刺秦王》

⑤燕王拜送于庭(应“于庭拜送”)——《荆轲刺秦王》

(2)定语后置

①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应“千斤金”和“万家邑”)——《荆轲刺秦王》

②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应“知其事”宾客)——《荆轲刺秦王》

③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应“侍(于)殿上群臣”)——《荆轲刺秦王》

(3)宾语前置

①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应“如何”)——《荆轲刺秦王》

(4)主谓倒装

①为之奈何(应“奈何为之”)——《荆轲刺秦王》

3、被动句

①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荆轲刺秦王》

②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荆轲刺秦王》

4、省略句

(1)方急时,(秦王)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左右)惶急无以击轲,而(左右)乃以手共搏之(省略主语)——《荆轲刺秦王》

(2)皆(穿)白衣冠以送之(省略谓语)——《荆轲刺秦王》

(3)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荆轲刺秦王》

(4)人不敢与(之)忤视(省略宾语)——《荆轲刺秦王》

(5)今闻(秦)购将军之首(省略宾语)——《荆轲刺秦王》

(6)每念(之)常痛于骨髓(省略宾语“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一事)

——《荆轲刺秦王》

(7)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荆轲刺秦王》

(8)荆轲有所待,欲与(之)俱(往)(介词宾语和谓语)——《荆轲刺秦王》

(9)待吾客与(之)俱(往)(省略介词宾语和谓语)

(10)又前而为(之)歌曰(省略宾语)——《荆轲刺秦王》

(11)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省略宾语)——《荆轲刺秦王》

(12)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荆轲刺秦王》

(13)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荆轲刺秦王》

(14)比(于)诸侯之列——《荆轲刺秦王》

(15)皆陈(于)殿下——《荆轲刺秦王》

(16)而(按)秦法……——《荆轲刺秦王》

5、固定句式

(1)将奈何(“奈何”,可译为“怎么办”)——《荆轲刺秦王》

(2)岂可得哉(“岂……哉”,表反问,“怎么……呢”)——《荆轲刺秦王》

(3)臣乃得有以报太子(有以:

有……用来)——《荆轲刺秦王》

(4)而卒惶急无以击轲(无以:

没有……用来)——《荆轲刺秦王》

(六)鸿门宴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把守。

“内”通“纳”,接纳)

——《鸿门宴》

2.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具”通“俱”,全部)——《鸿门宴》

良乃入,具告沛公(“具”通“俱”,全部)——《鸿门宴》

3.要项伯(“要”通“邀”,邀请)——《鸿门宴》

4.不敢倍德(“倍”通“背”,背叛)——《鸿门宴》

5.不可不蚤来(“蚤”通“早”)——《鸿门宴》

6.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鸿门宴》

7.因击沛公于坐(“坐”通“座”,座位)——《鸿门宴》

8.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不”通“否”,否则)——《鸿门宴》

(二)古今异义:

1.范增说项王曰(说:

古义:

劝说,劝告;今义:

说话)——《鸿门宴》

2.沛公居山东时(山东:

古义:

崤山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