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9192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41.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docx

最新各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2011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2011年我国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

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必须下决心加快水利发展,切实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尤其对于水资源分布不平衡、浪费现象严重、对水利灌溉依赖性强的我国来说更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因此,华图教研中心的老师认为,水利设施建设问题很可能成为今年公务员考试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些年,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与我国目前快速的经济发展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相比,水利设施建设仍成为瓶颈性制约因素,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严重,水利设施投入不足。

第二节水灌溉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

第三,山区水利发展滞后。

尤其像我国西北黄土高原等地区水资源贫乏、又不具备修建骨干水利工程的条件等。

  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

  目前,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滞后,原因主要有:

农田水利建设投入不足,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运行不佳,水费计收难,管护缺乏,等等。

  三、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措施

  第一,突出加强农田水利等薄弱环节建设。

大兴农田水利建设;加快中小河流治理和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抓紧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提高防汛抗旱应急能力;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建设。

  第二,全面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大江大河治理;加强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搞好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合理开发水能资源;强化水文气象和水利科技支撑。

  第三,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水利。

  第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

  第五,不断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完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水价改革。

  第六,切实加强对水利工作的领导。

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推进依法治水;加强水利队伍建设;动员全社会力量关心支持水利工作。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事关农业农村发展,而且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把水利工作摆上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2011辽宁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

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是社会的“安全网”,也是经济的调节器。

尤其是在经济危机条件下,社会保障不仅是消除民众恐惧、安定人心的重要保证,而且对于拉动消费、刺激经济复苏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加强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的衔接和协调,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是现代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责。

要加大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和慈善事业,不断在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取得新成效。

  一、我国现阶段社会保障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完善,主要问题有:

城乡社会保障发展不平衡,广大农村地区严重滞后;一些基本保障制度覆盖面比较窄,保障水平不高,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健全。

反映在社会群体上,则表现为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群体的社会保障问题比较突出。

  1、社会保障覆盖面小。

我国虽然相继建立了针对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一系列社会保障制度,但是不少保障制度刚刚起步,覆盖率不高。

在养老保障方面,还有农民、农民工和城乡无保障老人三个群体,无法纳入现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保障范围还未覆盖全民。

  2、社会保障水平低。

我国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只有6%左右,与发达国家20%以上的水平有一定差距。

财政社会保障支出比例只有12%左右,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

由此造成群众享受到的保障待遇偏低。

  3、社保制度不健全。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还不够健全,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

一方面,该建立的制度尚未完全建立另一方面,该统一的制度也未完全统一。

  二、促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措施

  

(一)关于做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作,温家宝总理在今年4月发表文章指出要重点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明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针。

世界各国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有大有小、保障水平有高有低,这与其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有关,也与政治体制和历史传统有关。

但就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和基本保障项目而言,却是大同小异的。

经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总结出12个字,即“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也可以说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方针。

  第二、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要继续完善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做实个人账户,加快覆盖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城镇各类劳动者。

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社会保障关系跨地区转移接续。

健全社会保障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个人终身社会保障号,并尽快实现全国联网。

  第三、加大社会保障投入。

要加快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稳步增加财政性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

财政性社会保障投入要重点向农民、农民工、被征地农民、城市无业人员和城乡残疾人等特殊困难人群倾斜。

社会保障投入是用人单位、职工和政府的共同责任,要合理划分三方责任,形成科学的分担机制。

要加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基金征缴,增加缴费收入,强化基金监管。

  

(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提出,要从四个方面着手,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一是对城镇就业群体,重点做好农民工、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

  二是继续解决体制转轨的历史遗留问题,全面落实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政策,将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等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三是对目前实行自愿参保原则的新农保、新农合以及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通过强化政策激励,引导符合条件的群众积极参保、长期参保;

四是完善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政策,实行先保后征。

2011年4.24公务员联考申论热点:

保障性住房

  每年3月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先后召开全体会议一次。

“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

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

不难看出,两会的热点往往是对人民生活产生较大影响,引起广泛关注的社会事件,因此,也备受申论考试青睐。

  两会召开前夕,在新华网举办的有关调查中,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让百姓居者有其屋,受到网友普遍关注。

这也成为正在召开的中国地方“两会”关注的重点。

  一、什么是保障性住房

  保障性住房,是与商品性住房(简称商品房)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保障性住房是指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由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政策性租赁住房构成。

与商品房相比,保障性住房制度还很不完善,为此,我国已经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条件,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

  温家宝总理2011年3月5日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内指出:

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

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

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265亿元。

各级政府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大幅度增加投入。

抓紧建立保障性住房使用、运营、退出等管理制度,提高透明度,加强社会监督,保证符合条件的家庭受益。

  二、加大保障性住房供给的措施

首先,强化各级政府责任,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保障性住房供应不足的问题。

其次,多渠道筹集廉租房房源,完善租赁补贴制度。

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逐步使其成为保障性住房的主体。

加快各类棚户区改造,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

第三,建立稳定投入机制,加大财政资金、住房公积金贷款、银行贷款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运营。

第四,加强保障性住房管理,制定公平合理、公开透明的保障性住房配租政策和监管程序,严格规范准入、退出管理和租费标准。

2011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生态文明

【背景链接】

  生态文明是价值观的革命,是党对执政规律认识的升华。

与长期以来所提倡的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等概念相比,生态文明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内涵,不能将生态文明建设简单化。

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体现着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以人为本的现代思维,是人类对自己行为的深刻反思的重大成果。

【标准表述】

  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既着眼当前,又考虑未来,实现经济社会和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建设生态文明,前提和关键是如何发展。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只有发展,才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生态文明要求人类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使经济社会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对后代人的需求不构成危害,最终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第二,建设生态文明,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文明是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和谐统一、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成果的总和,其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明形态。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和根本目标,也是建设生态文明的评价标准。

  第三,建设生态文明,目标是不断提高人的生活质量。

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落实到改善人民生活上,坚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人民群众充分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四,建设生态文明,基本途径是加强生态文化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全社会履行维护生态安全的责任和义务。

现实社会中资源和环境危机的实质很大程度上是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出现偏差造成的。

“生态效益高于一切”是生态文明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所遵循的最高价值。

生态文明倡导的社会消费模式应当是:

低消费、生态化、俭朴、健康而有益。

  第五,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

必须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必须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必须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转变。

2011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建设”背景

2007年9月20日,是党中央印发《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六周年,也是我国第五个“公民道德宣传日”。

纪念日前夕,首次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活动评选出来的“助人为乐模范”、“见义勇为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云集首都接受表彰,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会见。

公民的道德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

随着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加强,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体现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模范人物涌现出来。

但依然有一些地方放松道德建设,是非、善恶、美丑界限混淆,封建迷信活动、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欺骗欺诈等现象屡禁不止;一部分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淡薄,有损国格人格的现象时有发生;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贪污受贿、违法乱纪,严重损害党的形象。

这次在全国评选表彰来自基层的道德模范,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召群众,对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一、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需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与之相适应的道德支撑,这就迫切要求引导人们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增强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需要健康的市场机制和正常的市场秩序,这就迫切要求加强诚信建设,引导人们在市场活动中遵守契约,重信守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必将带来社会利益格局的进一步调整,这就迫切要求引导人们树立社会主义义利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不可避免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等,这就迫切要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克服和抵制不良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

二、公民道德建设是对外开放日益扩大的需要。

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国正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

这有助于人们开阔眼界、扩大视野、增长见识、活跃思想,更好地吸收借鉴国外道德建设的有益成果。

与此同时,又必须看到,当今世界国际力量对比失衡和西强我弱的总体状况短期内难以根本改变,西方敌对势力把我国作为西化、分化的主要目标,加紧与我争夺群众、争夺青少年。

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西方国家腐朽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不可避免地会对一部分群众产生负面影响。

这就迫切要求采取有效措施抵御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和应对外来腐朽文化的冲击,用先进的思想道德把全体人民团结和凝聚起来。

三、公民道德建设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需要。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重大突破不断涌现,对人们生产生活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为人际交往、思想交流提供了新渠道和新手段,开辟了社会精神生活的新领域和新空间,同时,也对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严峻挑战。

特别是互联网、手机短信等新兴媒体迅速崛起,对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审美情趣等影响越来越大。

加强网上正面宣传和引导,增强公民道德建设的主动性和针对性,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四、公民道德建设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需要。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在温饱问题解决之后,人民群众求知、求乐、求美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科学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愿望更加强烈,追求良好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更加强烈。

而且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不断推进和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还会对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五、公民道德建设是社会环境深刻变化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公民道德建设的环境、渠道、对象、内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仅就公民道德建设对象而言,随着经济的发展,进城务工和外出经商人员日益增多,流动人口的教育和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和我国步入老龄社会,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涌现,加强这些组织从业人员道德建设的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独生子女增多和客观环境的改变,加强未成年人道德建设问题日益突出;还有随着宗教的迅速传播,信教群众的道德建设问题也日益突出,等等。

面对这些情况,公民道德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还相对滞后,工作覆盖不到位、针对性不强、方法手段滞后、基层工作薄弱等问题还比较突出。

这就要求准确把握公民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在内容、方法、手段和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创新,努力使公民道德建设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以切实增强工作的实际效果。

如何加强“公民道德建设”

一、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积极推动公民道德建设。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也是中华民族赖以振兴和腾飞的强大精神动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

要广泛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主题教育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大力倡导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精神,大力倡导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力倡导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精神,把伟大的民族精神转化为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再接再厉、奋发进取、扎实工作,夺取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从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

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是引导人们参与道德建设、身体力行社会主义道德的成功经验。

要广泛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树新风活动,对广大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环境、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通过治理城乡环境,革除社会陋习,搞好卫生防疫,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构筑群防群治的坚强防线,使环境更加整洁优美、生活更加健康文明。

紧紧围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广泛开展“共铸诚信”活动,加强诚信教育,强化信用意识,下决心遏制工程建设、商贸餐饮、医药卫生、电信通旅游服务、环境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坚决打击制假售假、欺诈经营、虚假广告、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引导人们坚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紧紧围绕关心和帮助困难群众,广泛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千方百计帮助特困家庭、下岗职工、孤寡老人、残疾人、失学儿童等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紧紧围绕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在全国城乡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家庭、百城万店无假货和做人民满意公务员等各类创建活动,从具体事情抓起,从一言一行做起,从一点一滴改起,不断增强道德建设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引导人们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建设者、在家庭做个好成员。

三、运用各种方式和途径,使道德宣传教育经常化、大众化。

广泛传播道德知识、普及基本道德规范,是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一切宣传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坚持正确导向,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倡导科学精神、弘扬社会正气。

要把道德建设贯穿到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整个国民教育体系,渗透到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等各个环节,科学规划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把道德宣传教育作为重要任务,开设专题、专栏,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专家点评、群众讨论和公益广告等多种形式,营造道德建设的浓厚舆论氛围。

广大文艺工要以讴歌人民群众积极向上、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崇高思想品德为己任,努力创作反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革命传统道德和新时期良好道德风貌的文艺作品,给人以鼓舞和启迪。

文化、广电部门要做好优秀文艺作品的展映、展演、展播、展示工作。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体育场所等基层文化阵地,要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重大事件,通过组织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图片展览、文体表演以及健康民俗活动,进行生动活泼的道德和法制宣传教育。

城市街道社区、乡村集市、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客运码头、机场等公共场所,要在显着位置设立宣传基本道德规范的公益广告,让人们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四、完善各行各业的职业行为准则,使道德建设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

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行为准则,是把基本道德规范转化为人们自觉行动的有效途径。

各地各部门要从实际出发,对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标准和已有的市民公约、社区公约、乡规民约,干部、职工、学生守则等具体行为准则进行必要的修订完善。

要重视修订完善各种新经济组织、社会中介机构和娱乐服务场所的行为准则。

既要体现道德建设的要求,又要同有关法律法规相统一。

要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使各项行为准则易记、易懂、易行,易于监督。

要把修订完善行为准则的过程,作为道德宣传教育的过程,作为干部群众参与道德建设的过程。

各类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示范单位,都要带头做好具体行为准则的修订和完善工作,并引导干部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自觉遵守,努力践行。

五、建立和完善激励监督机制,引导人们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把自律与他律有机结合起来。

要形成激励机制,鼓励人们积极向上,追求真善美。

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各类创建活动,都要把公民道德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和评选标准;新闻、出版、文艺、体育、教育、科技等各类评奖,都要把是否合乎社会主义道德作为重要标准。

要形成监督机制,帮助人们辨别是非,抵制假恶丑。

报刊、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传媒要加强舆论监督,揭露、批评有悖社会主义道德的言行和丑恶现象。

中央电视台和地方电视台都要在黄金时段开设道德栏目,对道德热点问题进行评议。

社区、农村、企事业等基层单位要依靠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道德评议活动。

公安、卫生、税务、工商、质检、城管、环保等行政部门要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依法对各种不良行为给予批评教育和相应处罚。

通过发挥激励和监督机制的作用,在全社会形成扶正祛邪、扬善惩恶,讲道德光荣、不讲道德耻辱,讲道德受人尊敬、不讲道德受到批评的良好社会风气。

六、加强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领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各地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加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把公民道德建设列入党委和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

要增加必要的投入,为道德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要认真做好指导、协调和组织工作,及时总结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

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社会各界,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尽其责、相互配合,形成公民道德建设的合力。

2011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提高自主创新

我国“技术创新”问题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综合国力明显增强。

但我国的经济增长依然还存在着高投入、高消耗的问题,产业技术水准低,自主创新严重不足,很多企业都以来料加工为主。

从这个意义来说,目前的中国还只能说是“世界加工厂”,具体体现在:

一、中国在产业分工中处于价值链的低端,“中国制造”自身并不具有高效益性质。

目前,我国单位资源产出平均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1/10至1/20;从业人员生产率只相当于1/30至1/40;制造业的关键技术、关键装备、关键零部件大部分依赖进口;中国电子工业规模排在世界前列,但芯片制造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了二至三代。

二、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品牌优势、规模优势成为所在产业链的集成者和操控者,分享了更多的利益。

发达国家的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在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方面都占有明显的优势。

从我国情况看,在汽车、飞机、仪器仪表、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技术领域中,授予的专利也多为跨国公司所拥有,其份额约占到80%90%。

如果不在技术创新上有所作为,不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我国企业的发展将难以摆脱跨国公司专利壁垒的制约。

三、我国企业尚未成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

据统计,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研究开发经费占销售额的比重只有0.76%,远低于发达国家2.5%—4%的水平;有科技研发活动的企业仅为38.7%,设立研发机构的仅为23.7%。

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8.6%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

我国“技术创新”问题的原因:

一、国内企业缺乏自主创新的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