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297561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54.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docx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资料

八年级政治下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会主义国家里

◇考标解读:

1、知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知道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识记 国情教育:

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2、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理解 国情教育:

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第一节发展中的社会主义

1、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状况:

生产力水平及其低下,经济建设起点低、基础差。

(一穷二白)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取得的那些成就?

P2

答:

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中国人民开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制度不断完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事业正走向繁荣。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为世界所瞩目。

▲3、我国取得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P4

答:

(1)根本原因就在于我们逐步认识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即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即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2)其他原因:

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③党制定、并坚持了正确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④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这是我国事业取得胜利的最可靠的保证)

4、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什么?

P4

答:

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为什么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目前我国的现状是什么?

答:

现阶段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即我国仍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所谓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

▲6、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怎样的?

P4

答: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20世纪的50年代到21世纪的中叶)。

(表现或者原因:

我国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

▲【知识拓展】7、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

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什么?

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制定依据和出发点各是什么?

P5

答:

(1)基本路线:

党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核心内容是: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简而言之,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3)制定依据:

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这一基本国情。

(4)出发点:

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9、我国的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分别是什么?

答:

(1)立国之本是:

四项基本原则

(2)强国之路是:

改革开放。

【知识拓展】10、什么是四项基本原则?

答:

四项基本原则是: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

11、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P5

答:

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在当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第二节充满活力的经济制度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P8

答:

(1)基本经济制度: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制定依据:

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2、什么是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为什么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P8

答:

(1)国有经济就是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归全体人民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

(2)地位:

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3)作用:

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任务。

3、为什么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P8

答:

国有经济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技术设备,积聚着我国最先进的生产力,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品的生产和流通的任务。

▲4、什么是集体经济?

它的地位和作用怎样?

P9

答:

(1)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一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经济。

(2)地位:

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

集体经济体现着共同致富的原则,可以广泛吸收社会分散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财富和国家税收。

5、公有制经济包括哪些经济成分(公有制经济的构成)?

它的地位如何?

P9

答:

(1)构成:

国有经济、

集体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地位: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我国经济的主体,

▲6、我国有哪些非公有制经济形式?

它们有何地位、作用?

P10

答:

(1)形式:

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

(2)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作用:

在促进经济增长、繁荣市场、方便人民生活、解决就业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7、我国坚持现在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什么重要意义?

(作用)P10

答:

(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

(2)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融、平等竞争,才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造福于人民。

【知识拓展】7、如何正确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

(或如何坚持基本经济制度?

答: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共同发展”是一项充满活力的经济制度。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要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要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是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3节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1、什么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

(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P11

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辅相成、协凋发展的社会。

【知识拓展】2、如何理解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答: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物质基础;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和法律保障;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P11我的基本的政治制度有哪些?

P13

答: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在我国人民是怎样当家作主?

P11-12

答:

广大的人民群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选出代表,由他们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组成国家的权力机关,再由国家权力机关产生行政、审判、检察等机关,分别行使管理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的各项权力。

▲5、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6、我国的权力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它们是人民行使当家作主权力的机关。

P11

▲7、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它地位最高、权力最大,其主要职权有:

最高的立法权(最主要)、重大事项决定权、最高任免权、产生和监督其他国家机关权。

8、为什么我国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P13

答:

因为: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社会,我们不仅要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使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且要建设高度的政治文明,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还要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2)建设精神文明能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如:

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都是中华儿女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重要资源。

▲9、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P13-14

(1)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

(2)继承和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

(3)尊重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努力学习和吸收外国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4)加快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

▲10、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P14

答:

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自觉履行“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境界。

【知识拓展】11、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哪些具体有效的形式?

答:

(1)国家范围内的有:

创建文明城市的“创三优”活动创建优美环境、建立优良秩序、搞好优质服务)。

创建文明村镇活动,如:

“文明户”评选、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万村书库”活动及其他各种易风易俗活动。

“青年文明号活动”。

“扶残助残”活动。

“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等。

(2)学校范围内的有:

校园文化艺术节。

“知荣辱、除陋习、树新风”主题班会活动。

“文明班级”、“校园之星”评选活动。

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拓展延伸——▲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

答: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第二单元走进小康时代

◇考标解读:

1.了解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识记 国情教育:

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2.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理解国情教育:

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第一节感受小康

1、什么是小康?

它包括那些内容?

P19

(1)含义:

小康是在实现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2)内容:

既包括物质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充实;既包括居民个人消费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会福利和劳动环境的改善。

2、小康目标(小康生活)实现有什么意义?

P20-21

答:

(1)首先是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2)其次是也意味着我们的精神生活的日益充实。

3、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什么?

p21

答: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4、小康的实现过程是怎样的?

P20

答:

(1)我们要达到的小康,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它的是一个有步骤、分阶段实现的过程。

(2)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时期,我国小康生活的具体标准是不同的(基本小康,全面小康)。

(3)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已逐步由温饱型社会进入小康型社会,小康生活进入寻常百姓家,长久以来的小康梦想正逐步转化为现实。

5、20世纪80年代,邓小平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大体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是哪三步?

答:

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二步从1991年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第二节改革开放富起来

▲1、我国改革的实质和目标?

P23

答:

(1)实质: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目标:

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从根本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以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要求。

2、我国应该怎样进行对外开放?

P24

(1)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

(2)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吸收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

3、改革开放有什么重要意义?

(作用)P24.27

(1)正是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的综合国力有了明显提高,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小康社会成为现实。

这充分证明: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义。

(2)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3)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

▲4、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P26

5、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特点是什么?

)P26

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充分发挥市场作用,调动并合理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知识拓宽】6、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国家、社会带来的巨大变化?

这说明了什么?

答:

(1)变化: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国力有了明显提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国防和军队建设迈出新步伐。

人民生活整体达到小康水平。

祖国统一大业取得新进展。

对外开放工作开创新局面。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2)这充分说明了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第一要义。

7、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P27

答:

事实证明: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8、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改革开放。

第三节走向全面小康

▲1、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状况是怎样?

(如何评价我们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

特点)P29

答:

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即生活水平的总体小康。

2、在改革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的两条原则是什么?

在改革中,我们要始终坚持的两条原则是:

一是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一是共同富裕。

3、拓展延伸---我国社会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城乡发展不平衡。

农村发展速度较慢。

(2)区域发展不平衡。

东南沿海地区发展较快,其它地区发展较慢。

(3)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经济发展较快,社会发展相对滞后。

(4)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平衡。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不够。

▲4、怎样理解共同富裕?

答:

(1)重要性——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也是我们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之一。

(2)实现过程——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要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要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5、怎样实现共同富裕?

(1)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不是同等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

(2)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6、共同富裕是不是同时富裕、同步富裕?

答:

(1)共同富裕即不是同时富裕,也不是同步富裕,而是一个逐步实现富裕的过程。

(2)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一个过程,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

【知识拓宽】7、为实现共同富裕,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具体的措施?

答:

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下岗职工再就业等。

▲7、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21世纪头20年的目标是: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小康的目标有哪些?

(P31)其中关键目标是什么?

(P31)它所指向的目标是什么?

(P32)

答:

(1)目标:

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关键目标:

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率、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3)全面小康指向的目标是:

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全国人民的共同富裕。

▲8、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P32

答:

(1)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需要我们每个人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懈地努力和追求。

(2)树立崇高的理想,加强法制观念,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3)加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先进的技术,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9、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我们新时期的理想,也是我们沉甸甸的历史使命。

P32

▲10、拓展延伸——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的目标是什么?

答:

一是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是指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三单元融入民族大家庭

◇考标解读:

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识记 国情教育:

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2、了解党和国家制定的坚持民族平等、维护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民族政策。

(理解 国情教育:

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3、理解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理解 国情教育:

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4、树立和巩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意识,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国家稳定和民族团结。

(运用 国情教育:

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5、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理解 国情教育:

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第一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目前的民族状况如何?

答: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

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如拥有自己民族的语言、独特的风俗习惯、历史传统等,共同构成了大家庭中绚丽多彩、丰富多样的生活图景。

(2)生活在多民族的大家庭里我们彼此之间血脉相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休戚与共。

2、我国民族地理分布特点?

答:

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3、怎样正确认识我国民族的历史发展?

P40

答:

(1)我国由56个民族组成,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特点;

(2)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族人民用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为民族大家庭的繁荣贡献了力量;(3)各民族之间血脉相通,命运相系,文化相连。

第二节和睦的大家庭

▲1、我国社会主义新型的民族族关系是怎样的?

(我国新型民族关系的特点)P42

答:

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基本民族政策是什么?

答:

(1)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2)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坚持民族平等有重大意义:

⑴有利于加强民族团结和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⑵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⑶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P42-43

▲4、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重要性)

答:

(1)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

(2)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3)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

(4)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6)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5、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p44

答:

(1)经济方面:

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

(2)政治方面: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制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

(3)文化方面:

发展先进文化,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民族文化(4)政策方面: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修建青藏铁路,建设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等。

▲6、我们中学生应该怎样自觉维护民族团结?

答:

(1)思想上:

认识到维护民族平等团结的重要性,认识维护民族平等团结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2)行动上:

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责任和义务,

做到“三个尊重”:

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

、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如:

a拥护、宣传党和国家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和政策b、向党和政府提出解决民族问题的合理化建议c、对伤害民族感情的言论和行为进行劝阻和批评,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

7、为什么要促进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即为什么要实现各少数民族共同繁荣)?

P44

答:

(1)从少数民族发展现状来看:

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还有待于进一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从共同发展的意义来讲:

只有各族人民共同发展,才会有共同发展的美好前景,中华民族也才会有更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精神。

▲8、怎样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共同的发展?

P44-45

答:

(1)从党和政府来讲:

①着力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如:

西部大开发、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一批重大项目工程)。

②要突出抓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③要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④要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少数民族当地人民:

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抓住发展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促进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3)各民族之间:

加强合作,相互支持。

(4)青少年个人:

①力所能及地支援少数民族的发展,例如参加手拉手、为希望工程捐款等;②做支援西部大开发和民族共同发展的宣传者。

【知识拓展】9、谈谈你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认识?

答:

(1)含义: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2)原因: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民族分布特点。

▲(3)重要性:

民族区域自制制度是我国的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我们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

▲(4)优越性: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妥善地解决了国家统一和民族自治的关系,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安全,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的自主权利,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人,有利于加快发展民族经济和文化,促进了各民族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知识拓展】10、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不断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答:

(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2)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3)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