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730071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7.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docx

小气候综合实习报告

气象学实习报告

学号:

090154113

 

班级:

草坪09

 

杨思羽

一、

前言

小气候是指在具有相同的大气候背景下,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地势、下垫面构造和特性的不同,造成热量和水分收支差异,形成了近地气层和土壤上层局部地区与大气候不同的特殊气候,称为小气候。

小气候特征可用“范围小、差别大、很稳定”来概括。

范围小是指小气候现象的垂直和水平尺度都很小(垂直尺度主要限于2m以下薄气层内;水平尺度可从几毫米到几十千米或更大一些);愈接近下垫面,小气候特征愈显著,愈远离下垫面,小气候效应就逐渐减弱,到某一以高度以上,小气候效应就完全消失。

差别大是指气象要素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差异都很大。

很稳定是指各种小气候现象的差异比较稳定,几乎天天如此。

不同的下垫面上形成不同小气候。

农田中有农田小气候,城市里有城市小气候,森林中有森林小气候等。

研究小气候的目的在于掌握日变化规律,对比分析不同小气候的数据并找出各自不同的特征。

二、材料和方法

2.1测点概况

本小组为草坪1组,紧靠马路,海拔高度为40m;附近地面为平原;

下垫面上种有月季花以及一些低矮的灌木型植株,无层次,在离测点几百米外有高层建筑物,下午三点过后,建筑物将太阳挡住,无法测得太阳辐射值。

下垫面土壤松软,带有一定的水分。

2.2内容与方法

在进行太阳直接辐射、天空散射和反射辐射观测时,正点观测前进行各项准备工作,目测天空云状、云量、太阳视面、大气现象、地面状况,正点观测时刻开始进行各项辐射观测,每个项目各读取3次读书。

每2次读书的间隔时间约为5~10s。

日落后停测。

采用通风干湿表观测前先给湿球加水,通风,湿球温度稳定后读书。

先读干球,后读湿球。

先读小数,后读整数。

先从上往下读,再从下往上读,取6次平均数作为最后结果。

观测的同时,记载当时的风向、风速、云状等。

观测地温时,从东到西,从浅到深,即0、5、10、15、20㎝逐个读取,精确到0.1℃。

最高、最低温度观测方法与观测场地温相同。

观测风时要从下风方向接近仪器进行读数,将三杯轻便风向风速表方位盘制动小套向右旋转一角度,0.5min后,按下风速按钮,指针自动停转后,读出风速示值,以2min风向指针摆动范围的中间位置记录风向。

观测完毕,将方位盘制动小套左转一小度,借弹簧弹力,小套管弹回上方,固定好方位盘。

2.3观测步骤

准备阶段:

选择合适观测地点后,将架子搬到该地点,将辐射表水平放置在架子上。

挖地并掩埋曲管地温表,在地表放置地温表和最高温度表;分别在20㎝和150㎝处悬挂通风干湿表;安装风速表,在平地上放置气压表。

观测阶段:

1.将通风干湿表悬挂在20㎝、150㎝处,上水,通风;观测地温(0、5、15、20㎝);观测云量、天气状况;读20㎝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读后通风;将风速表悬挂在1m高处,松开罗盘小套管,按下启动杆;读150㎝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读后通风;读风向及指示风速;读20㎝干、湿球温度,连续读三次;读气压(经3次订正得出实际气压值);观测地温;将直接辐射表进光筒对准太阳,用遮光板遮住天空辐射表的感应部分;接通直接表和万用表线路,打开开关,然后再次调整进光筒,使之对准太阳,打开帽盖读直接辐射读数,连续三次,读后盖上帽盖,关上万用表;接通天空辐射表和万用表,打开开关,然后再次调整遮光板,打开帽盖,读散射辐射读数,连续三次;去下遮光板,反转天空辐射表,读反射辐射三次,再将天空辐射表翻正,盖上帽盖,关上万用表。

三、结果分析

(一)单点分析

3.1太阳辐射日变化

3.1.1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Sb的日变化规律

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Sb日变化见图1

图一

实习当天早上多云,辐射能量不是很大,在10:

00—11:

00的时候微弱的太阳光消失,直接辐射降为0。

11:

00之后直接辐射能量上升,在13:

00时达到最大值,之后连续下降直至太阳辐射降为0。

真正太阳落山只在17:

00的时候,但在观测点不远处有高层建筑物挡住,于是看不到太阳,因而此后太阳辐射均为0。

3.1.2散射辐射(Sd)的日变化规律

散射辐射(Sd)的日变化规律见图2

图二

散射辐射与直接辐射相对应,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

3.1.3总辐射(St)的日变化规律

◆总辐射(St)的日变化规律见图3

图四

与直接辐射相对应,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

3.1.4反射辐射(Sr)的日变化

反射辐射的日变化见图4

图四

与直接辐射相对应,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规律。

3.2土壤温度的变化

3.2.1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

◆不同深度土壤温度的日变化规律见图5

图五

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在一天中的各个时段的走势基本相同,都是从早上到下午15:

00左右一直上升,随后逐渐下降。

当然,对于不同深度的土壤,在其温度升高的幅度不同,早上5cm温度最低,但随着太阳的升高,其温度升高的幅度也最大,同在最高点时,深度为5cm的土壤温度最高,从图中可以看出,温度的升高幅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

由于统计数据只到18:

00,图示不很完整,后几个小时的图形与前几个小时的近似对称。

3.2.2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

◆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规律见图6

 

图六

由于土壤中各层热量昼夜不断地进行交换,使得土壤温度的垂直分布具有一定的特点。

因为土壤深层温度变化小,位相也落后,当地表很热时,深层却很凉爽。

地表面很冷,深层却很暖和。

3.3不同高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不同高度气温的日变化规律见图7

图七

气温的大致走向为先生高到最高点,后逐渐慢慢降低,在个别时间段出现波动,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在该时间段云量增多,遮住了一部分太阳辐射,热量减少。

还有风也能影响气温,导致局部温度降低。

3.4不同高度湿度的日变化规律

3.4.1不同高度相对湿度(u)的日变化规律

不同高度相对湿度(u)的日变化规律见图8

图八

不同高度的湿度变化规律大致相同,但在某些时段20cm处波动明显,分析其原因可能为近地区域,受土壤蒸发水汽的影响,湿度可能会暂时升高,但由于下垫面上种有植被,可以吸收一定的水分,因而其湿度仍然会降下来。

3.4.2不同高度水汽压(e)的日变化规律

不同高度水汽压(e)的日变化规律见图9图九

水汽压的变化规律与太阳辐射有直接关系,太阳辐射能量大的时段蒸发量大,因而饱和水汽压也大,如图所示,在午间过后时段水汽压有增大的趋势。

在上午10:

00到11:

00之间天空云量较多,水汽压较大。

3.5气压日变化

◆气压日变化规律见图10

图十

一天中气压的走势为,随时间的增加,气压在逐渐减小,到晚间时固定为某一值不变。

3.6风的日变化

◆风的日变化规律见图

该日基本无风

(二)对比分析

1、不同测点到达地面的直接辐射的比较

图十一

如图所示,经纬度相同,太阳辐射走势大体相同,但数值不仅相同。

原因可能是不同测点与周围高层建筑物的角度不同,因而接受太阳辐射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所以辐射能量大小也就不尽相同

2、不同测点的散射辐射的比较

图十二

3、不同测点土壤温度(0cm、5cm)对比分析

图十三

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测点位置不同,但不同深度的土壤温度彼此之间纵向比较其数值差别不大,位置对于土壤温度的影响很小。

4、不同测点(20cm、150cm)气温对比分析

图十四

气温相差不大

5、相对湿度(u)对比分析(20、150cm)

图十五

四、结论

综合来看,本次实习很成功。

小组同学彼此之间相互配合安装仪器、读数据、查湿度查算表,刚开始时对于使用某些仪器还不太熟练,但经过一两次之后,大家都有了一定的经验,实验的速度大大增加,在使用仪器的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提高了动手能力。

在最后写报告阶段,将大量的初级数据经过一系列简单计算输入电脑中,运用软件加以统计整理并进行最后的分析。

提高了整合的能力。

尽管如此,在实习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在刚开始时,由于对仪器使用的不熟练,导致有些数据的错误记录,但在大家相互纠正的前提下,我们最大化地减少了错误数据的出现。

与此同时,在后几个小时的实习中,每个人自己也在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咱整合数据中加以矫正。

在这次实习中,小组每一个成员都各尽其能干好了自己的分工,使得我们高效的完成了实习任务,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实践技能,为将来在社会上打拼做了准备工作。

 

项目

 

8:

00

9:

00

10:

00

11:

00

12:

00

13:

00

14:

00

15:

00

16:

00

17:

00

18:

00

地温

0cm

0

1.8

4.8

6.4

10.5

16.5

15

12.8

9.3

5.6

4.5

(℃)

最低温度

-5

-5

-5

-5

-5

-5

-5

-5

-5

-5

-5

 

最高温度

2.5

2.5

4.9

6.4

10.5

16.4

16.9

16.7

16.9

16.9

16.9

 

5cm

0.5

2

3.5

4.6

5.9

6.9

8.4

8.9

8.4

7.5

6.7

 

10cm

2.6

2.1

4

4.8

5.7

6.5

7.5

8.2

8.5

7.9

7.7

 

15cm

5

5

5

5.5

5.9

6.4

6.9

7.7

7.9

8

7.9

 

20cm

5.9

6.6

7.1

7.2

7

7.1

7.6

8.1

8.1

8.4

8.6

温、湿度

20cm

t干(℃)

2.6

7.5

6

6

11

10.3

12.3

10.7

8.9

6.6

4.7

t湿(℃)

0.6

5.4

4.4

3.3

8

5.5

9.6

4.8

3.7

2.3

0.9

e(mb)

5

7.6

7.3

5.9

8.7

5.8

10.1

4.7

4.5

4.3

4

u(%)

69

73

78

64

66

47

71

36

39

45

47

td(℃)

-2.6

3

2.5

-0.4

5

-0.6

7.2

-3.7

-4.2

-4.6

-5.7

d

2.4

2.8

2.1

3.5

2

6.72

4.1

8.2

6.9

5.4

8.5

150cm

t干(℃)

3.1

5.1

6

4

5.6

9.7

9.7

10.2

9.7

7.2

6.3

t湿(℃)

2.3

2.3

3.1

3.3

5.4

5.1

5.2

5.8

4.8

4

4.5

e(mb)

6.7

5.1

5.6

7.3

8.8

5.7

5.8

6.3

5.3

6

7.2

u(%)

87

57

60

89

97

47

49

51

44

59

76

td(℃)

1.2

-2.4

-1.3

2.4

5.2

-0.9

-0.6

0.4

-1.9

-0.3

2.3

d

0.93

3.9

4.4

0.8

1.3

6.3

6.2

6.1

6.7

3

2.3

辐射通量

Sb

0

64.8

0

91.18

74.93

127.09

69.23

58.4

0

0

0

(W•m-2)

Sd

0

127.4

0

159.6

198.6

151.5

194

116.7

0

0

0

 

Sr

0

26.4

0

20.7

70

64.7

51.7

47.1

0

0

0

 

St

0

192.2

0

250.78

273.53

278.59

263.23

175.1

0

0

0

 

Sg

 

 

 

 

 

 

 

 

 

 

 

r(%)

 

 

 

 

 

 

 

 

 

 

 

P(大气透明系数)

 

 

 

 

 

 

 

 

 

 

 

气压(mb)

1030

1025

1023

1020

1016

1016

1011

1012

1010

1010

1010

风速(m/s)

0.75

0

0

0

0.4

0.5

0.4

0.5

0

0

0

风向

西北

 

 

 

西

西

西

西北

 

 

 

云量

 

 

 

 

 

 

 

 

 

 

 

日光情况

 

 

 

 

 

 

 

 

 

 

 

附:

数据汇总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