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04977 上传时间:2023-07-2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4.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docx

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

2014年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件

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开展全省2014年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技能大赛的通知》(浙教办职成〔2014〕45号)文件精神,现制定工程测量项目技术文件。

一、竞赛命题范围和依据

理论知识命题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要求为基础,结合测量放线工国家职业标准高级技能的知识要求和生产岗位需要,适当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等相关内容。

设备操作依据《工程测量规范》、《城市测量规范》、《国家三角测量规范》技术标准执行。

二、竞赛内容和方式

比赛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两部分,其中理论知识成绩占30%,实践操作成绩占70%。

实践操作包括设备操作60%和教学设计40%两部分,其中教学设计分为文本制作40%(包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学习评价设计等内容)、展示与答辩60%两项内容。

(一)理论知识

理论知识考试采用书面闭卷方式进行,时间为90分钟。

比赛内容范围见附件1《工程测量理论考试大纲》,试题类型为单项选择题(60题,每题0.5分)、判断正误(40题,每题0.5分)、多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计算题(5题,每题4分)。

(二)设备操作

设备操作竞赛内容为全圆

方向法水平角观测,个人比赛

方式。

参赛选手必须在规定的

时间内独立完成规定任务,上

交合格成果。

操作规范、成果

质量和比赛用时作为竞赛的计

分内容。

1.竞赛场地和仪器

设备操作场地由赛项执委会指定,竞赛仪器为精度2〞的全站仪及附件。

所有参赛设备均为选手自带。

2.竞赛要求

(1)根据抽签确定的点位,按规范要求操作;

(2)4个方向两测回,测回间按规定配盘;

(3)根据观测数据填写附件2《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计算成果。

3.技术指标

(1)对中误差≤2毫米;

(2)水准管气泡偏离≤1格;

(3)与规定配盘值差≤15秒;

(4)半测回归零差≤8秒;

(5)一测回内2C较差≤13秒;

(6)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9秒;

(7)归零后各方向值与已知方向值较差≤5秒。

4.竞赛时间

设备操作竞赛限时30分钟。

比赛开始前,参赛选手位于指定位置,仪器设备关闭置于箱内,在裁判示意开始后方可开箱架设仪器、独立进行观测和记录,裁判同时开始计时,裁判员全程跟随比赛人员对其操作过程进行测评。

全部工作结束,上交成果并将仪器设备整理完毕后,示意裁判,裁判记时结束。

5.评分标准

见附件3《全圆方向观测水平角评分表》,在限定时间内不上交观测成果,此项成绩记0分。

(三)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文本制作和展示答辩两部分。

在附件1范围内选取2课时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要求基于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科学、合理、巧妙地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在教师角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互动方式、考核与评价等方面有所创新。

1.文本制作

教学设计文本制作内容包括含教学目标与定位、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学组织与实施、学习评价与考核等各教学环节,要求将教学设计的各要素描述完整,编排合理,表述清晰;文本写作规范,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阐述正确,材料可靠,术语、计量单位规范。

可以将图片、视频截图等穿插在文本中,提倡图文并茂,美观、实用而有特色。

本项任务由参赛教师在赛前完成,报到时提交教学设计方案打印文稿6份和电子文档光盘。

2.展示答辩

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参赛选手赛前制作完成展示与答辩演示文稿等材料,在比赛现场独立完成展示与答辩。

展示与答辩是教学文本设计内容的凝炼展示,要充分体现教学文本的各部分内容,突出介绍体现创新和特色的内容及方法等。

在制作展示与答辩演示文稿等材料时,请注意知识产权保护,避免侵权。

在教学设计、展示与答辩演示文稿材料以及展示与答辩过程中,均不能出现任何可能透漏选手个人及所在学校信息的文字、语言、图片等,否则视为作弊。

报到时提交展示与答辩演示电子文稿光盘。

展示限时10分钟,答辩时间为5钟。

3.评分标准

见附件4《教学设计方案评分表》、附件5《教学设计展示与答辩评分表》。

三、竞赛规则和要求

1.参赛者必须先报名,确认后方能参加比赛。

报名截止后,不得临时更改参赛选手,一经发现,取消比赛资格。

2.参赛选手持本人身份证原件、教师证原件,并佩戴统一制作的选手证参加比赛,三证不齐,将不得进入赛场参加比赛。

3.参赛选手必须提前30分钟进入赛场,到检录处检录,开赛前10分钟停止检录,未能检录者取消比赛资格。

4.开赛前仪器设备必须按要求放置,选手待命,在听到裁判“开始”口令时,方可开始操作。

5.开赛期间,除轮到上场的选手、现场裁判、赛场配备的工作人员以外,其他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赛场。

6.参赛选手不得携带其它与竞赛无关的物品进入赛场,如手机、对讲机等。

一经发现,以作弊处理,取消比赛资格及成绩。

7.参赛选手必须独立完成所有比赛内容,比赛过程中不能和外界交换信息(包括手机通讯)。

8.竞赛过程中,选手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及设备安全,并接受裁判员的监督和警示。

若因设备故障或损坏,无法继续竞赛,由选手自行负责。

参赛者必须尊重裁判,服从裁判指挥,对不服从裁判的选手取消其参赛资格。

 

附件1:

理论考试大纲

第一章建筑工程测量基础知识

【基本要求】

1.掌握地面点位确定的基本知识

2.掌握测量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考试内容】

1.水准面、大地水准面、绝对高程、相对高程、高差

2.1956年黄海高程系、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及其相互关系

3.平面直角坐标系、建筑坐标系

4.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

5.测量工作的三个基本要素(三项基本工作)

6.建筑工程施工各阶段的测量工作内容

第二章水准测量

【基本要求】

1.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2.掌握常用水准仪系列主要技术参数(型号及其精度指标的含义)

3.掌握常用水准仪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4.掌握水准测量的一般规定(等外、四等、三等、二等水准路线的精度要求、外业观测记录、成果检核与计算方法)

5.掌握水准仪检验的方法

【考试内容】

1.水准测量基本原理

2.常用高程测量的方法

3.水准仪系列主要技术参数(分类、型号及其含义)

4.水准仪的基本结构、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5.水准仪的使用、视差及消除方法

6.等外闭合、附合水准路线的观测方法、精度要求、记录计算规则、成果检核与计算

7.二、三、四等闭合、附合水准路线的观测方法、精度要求、记录计算规则、成果检核与计算

8.水准仪的轴线及其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9.水准仪i角的检验

第三章角度测量

【基本要求】

1.掌握角度(水平角、垂直角)测量的原理

2.掌握经纬仪系列主要技术参数(分类、型号及其含义)

3.掌握常用经纬仪的基本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4.掌握水平角测量方法

5.掌握经纬仪检验的方法

【考试内容】

1.水平角、垂直角的概念、角值范围及其作用

2.水平角、垂直角测量的原理

3.经纬仪系列主要技术参数(分类、型号及其含义)

4.经纬仪的基本结构、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

5.经纬仪的使用

6.测回法—水平角观测方法、精度要求、记录计算规则(多测回)

7.方向法、全园方向法—水平角观测方法、精度要求、记录计算规则

8.经纬仪的主要轴线及其应满足的几何条件

9.经纬仪水准管轴垂直于竖轴的检验

第四章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

【基本要求】

1.掌握钢尺量距的一般方法

2.掌握直线方向的表示方法

【考试内容】

1.水平距离的概念

2.斜距、平距、高差的换算

3.坐标方位角、象限角的概念

4.坐标方位角的推算

5.坐标方位角与象限角的换算

6.坐标正算、坐标反算

第五章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

【基本要求】

1.掌握测量误差的来源

2.掌握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的概念及其特性

3.掌握中误差、限差、相对误差的概念

【考试内容】

1.测量误差的来源

2.系统误差的概念及特性

3.偶然误差的概念及特性

4.算术平均值、中误差、限差、相对误差的概念及计算

第六章平面控制测量

【基本要求】

1.掌握平面控制测量的一般规定

2.掌握单一导线布设形式

3.掌握导线测量的外业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

【考试内容】

1.建立平面控制网常用的方法

2.单一导线布设形式

3.图根闭合导线的外业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

4.图根附合导线的外业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

5.图根支导线的外业观测和数据处理方法

第七章地形图的基本知识

【基本要求】

1.掌握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2.掌握地形图比例尺及其精度的概念

3.掌握地形图上常用地物、地貌表示方法

【考试内容】

1.地形和地形图的概念

2.地形图比例尺的概念、地形图比例尺精度

3.常用地物符号的分类

4.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平距、坡度

第八章施工测量

【基本要求】

1.掌握施工测量的一般规定

2.掌握施工测量的基本工作

3.掌握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形式

4.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知识

【考试内容】

1.施工测量的一般规定

2.施工测量的三个基本工作

3.平面位置测设常用的四种方法

4.建筑基线、建筑方格网

5.建筑物定位、基础放线

6.高层建筑施工测量

第九章线型工程测量

【基本要求】

1.掌握线型工程测量的一般规定

2.掌握线型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

3.掌握圆曲线测设

4.掌握综合曲线测设

【考试内容】

1.线型工程测量的一般规定

2.线型工程测量的基本工作

3.圆(综)曲线元素计算和主点里程及坐标计算

4.圆(综)曲线主点测设

第十章工程建筑物变形监测

【基本要求】

1.掌握工程变形监测的基础知识

2.掌握变形监测的精度与周期

3.掌握垂直位移观测

4.掌握水平位移观测

【考试内容】

1.掌握工程变形监测的基础知识

2.掌握变形监测的精度与周期

3.掌握垂直位移观测

4.掌握水平位移观测

第十一章全站仪测量

【基本要求】

1.掌握全站仪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与发展简史

2.握全站仪标称精度的含义

3.掌握全站仪的作用和常用功能

4.掌握全站仪坐标测量、坐标放样的方法

【考试内容】

1.全站仪的定义

2.全站仪标称精度的含义

3.全站仪的作用和常用功能

4.全站仪坐标测量

5.全站仪坐标放样

第十二章GPS测量

【基本要求】

1.掌握GPS的基本概念、基本结构与发展简史

2.握GPS标称精度的含义

3.掌握全站仪的作用和常用功能

4.掌握全站仪坐标测量、坐标放样的方法

【考试内容】

1.GPS的定义

2.GPS标称精度的含义

3.GPS的作用和常用功能

4.GPS坐标测量

5.GPS坐标放样

附件2:

水平角观测记录手簿

第测回仪器:

NO.点名:

日期月日

天气:

观测者:

觇标类型:

开始:

时分

成像:

记簿者:

结束:

时分

方向

目标

读数

左-右

2C

(左+右)/2

归零

方向值

测回平均

方向值

盘左

盘右

°′″

°′″″

°′″

°′″

归零差△左=△右

附件3:

全圆方向观测水平角评分表

观测者:

考评者:

开始时间:

完成时间:

用时:

评分项目

评分内容及标准

实际得分

扣分

仪器安

置配盘

(10分)

1)开箱未监视箱内状况

2)单手拿仪器

3)中心螺旋旋紧之前双手离开仪器

4)仪器高度影响观测*

5)仪器安装好后未盖上箱盖

6)仪器装箱不正确

7)一测回中,对中误差>2毫米*

8)一测回中,水准管气泡偏离>1格且不重新置平*

9)一测回中,与规定配盘值差>15秒*

1

1

1

1

1

1

2

2

2

观测操

作规范

(20分)

1)观测过程照准部有倒转现象*

2)观测过程有碰动仪器*

3)观测过程有手扶脚架、仪器等现象*

4)观测过程中操作员离开仪器2米以上*

5)用力过猛过大、不熟练(如制动情况下转动照准部)*

6)只进行盘左或盘右半测回观测或观测程序不正确*

7)脚架架设不稳或骑马观测*

1

1

1

1

1

10

2

记录计

算规范

(20分)

1)数字改且未注原因扣1分*

2)擦、刮、连环改动或转抄扣5分*

3)计算错误一处*

4)秒读数划改*

5)数字修约不符合要求*

1

5

1

5

1

观测成

果精度

(40分)

1)半测回归零差>8秒*,

2)一测回内2C较差>13秒*

3)同一方向值各测回较差>9秒*,

4)归零后各方向值与已知方向值较差>5秒*,

5)归零后各方向值与已知方向值较差>10秒*,

10

10

10

5

10

时间分

(10分)

在观测成果精度合格的前提下,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每提前1分钟得1分,最多得10分

*表示该款可重复扣分,每项均不得负分

附件4:

教学设计方案评分表

评分项目

评分内容及标准

得分

教学目标与定位

(10分)

明确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围绕学生为主体设置目标,紧密结合职业岗位需求,目标设计清楚、明确、具体,便于师生操作,对中职(含技工类院校)学生的能力基础估计正确,有效支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要求。

教学内容与过程

(30分)

教学思想清晰,有主线和内容系统,逻辑性强;能以旧引新,寻找新旧知识的关联点和生长点;情境创设紧贴教学内容实际,注重知识的发生过程;能根据教材特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找准本课的疑点,并能恰当或巧妙处理。

教学环节设计合理,层次清楚,过渡自然;能根据教学重、难点合理分配时间;教学过程设计巧妙,形式新颖,环环紧扣,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方法选择运用和学法指导上。

教学组织与实施

(30分)

教法选择得当,能结合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教学手段实用、适用、有创新性和针对性,能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支撑教学。

充分发挥教师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较好地处理做中教、做中学的关系,教学资源的准备和应用充分,能很好地整合和开发所需的优质教学资源。

精心设计师生活动。

精讲巧练设计,主要体现在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以知识和能力训练为重点;教学为学生服务设计,主要体现教师在课堂上设疑问难、有效引导点拨,学生口、手、脑并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知识形成过程设计,主要体现在学生通过暴露思维过程,能自悟、发现、总结出学习规律和体会;教师学法指导设计得当,学生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充分,教师指导到位,且具艺术性;现代教育思想设计,主要体现在目标、主体、训练、情感、创新和效率等意识方面。

学习评价与考核

(10分)

学习评价考核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相呼应,与教学过程相衔接,考核标准有效对接职业资格鉴定标准,考核方式灵活多样,评价的导向性明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教学设计方案制作

(10分)

内容要素完整;写作规范,编排合理,主次明晰;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阐述正确,材料可靠,术语、计量单位规范;图表运用得当,美观、实用而有特色。

创新性与综合效果

(10分)

教学设计各个环节体现创新性、实用性、适用性和完整性,教学综合效果预期良好。

 

附件5:

教学设计展示与答辩评分表

评分项目

评分内容及标准

得分

内容

(50分)

充分反映教学设计文本内容和相关要求,能体现教学设计特点、重点,具有可操作性。

能充分反映参赛选手对展示内容的理解及应用能力。

充分体现教学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

仪态和

技巧

(30分)

仪表大方、自然,手势恰当不做作;语言表达规范、简洁、准确;语速适中,语调起伏有变化,富有感染力,关注听众反应。

准确理解评委的提问,回答评委问题所陈述的内容正确全面,层次分明,逻辑思路清晰,语言组织精炼、准确。

材料

(20分)

所展示演示文稿及相关材料的文字、图片、视频清晰,界面交互性好,具有视觉美感。

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相关教学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