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306485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PPT 页数:161 大小:1.0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6页
第6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7页
第7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8页
第8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9页
第9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161页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161页
亲,该文档总共1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1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基础会计课件ppt.ppt

基础会计课件,学会计论坛提供,第一章总论,更多会计考试资料请关注学会计论坛http:

/,教学内容,会计的概念,会计的对象,会计假设及会计原则,会计核算方法,第一节会计的概念,

(一)古代会计阶段远古“结绳”、“刻木”记事标志着会计的萌芽我国“会计”一词最早出现在西周,管钱粮的专职官员进行“月计月会”宋朝初期出现了“四柱清册”即“旧管”(上期结存)+“新收”(本期收入)“开除”(本期支出)=“实在”(本期结存)明朝开始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明末清初民间商业组织使用“龙门帐”,

(二)近代会计阶段一是1494年,意大利数学家、会计学家卢卡巴其阿勒所注算术、几何、及比例概要确立了复式记帐法的地位,复式记帐不断完善和推广。

二是成本会计的产生和迅速发展。

(三)现代会计阶段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目前1953年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开始运用,出现“会计电算化”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个分支,二、会计的基本职能会计的两个基本职能:

核算监督

(一)核算职能1、以货币为计量单位2、从数量上核算以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3、记录只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而不是全部4、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

(二)监督职能利用会计核算的信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和指导。

1、会计监督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监督2、会计主要利用货币计价进行监督,也要进行实物监督。

3、会计监督是单位的内部监督,是外部监督不可替代的。

第二节会计对象一、会计对象会计对象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一)会计的一般对象会计对象是企业、行政、事业等单位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

(即经济业务),

(二)企业单位的会计对象1、产品制造企业(工业企业)的会计对象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可分为:

供应过程、生产过程、销售过程。

工业企业的会计对象是工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

资金筹集资金运用资金回收资金分配自有资金供应生产销售货币原材料半成品产成品货币营业税支付工资、费用利润负债固定资产折旧期间费用所得税净利润,2、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对象商品流通企业的经营过程可分为:

商品购进过程、商品销售过程。

商品流通企业的资金是沿着“货币资金-商品资金-货币资金”的形式,周而复始地进行。

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对象是商品流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业务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对象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发生的预算内(外)财务收支活动。

第三节会计准则,一、会计准则概述二、会计假设

(一)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界定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1、意义:

(1)区分了主体与主体所有者(投资人)的经济活动

(2)区分了主体与其他与之有联系的单位的经济活动,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1、可靠性原则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2、相关性会计核算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满足有关方面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

3、可比性原则。

横向可比:

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纵向可比:

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4、及时性原则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

5、清晰性原则会计记录和会计报表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运用。

6、谨慎性原则会计核算中,对企业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应作出合理的预计,对可能取得的收入则不加以预计7、重要性原则重要的会计信息应单独反映,次要的会计事项可简单处理。

8、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会计核算应注重业务的实质而不是外在形式。

第四节会计核算方法与程序一、设置帐户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方法,二、复式记帐对每一笔经济业务的发生,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帐户中加以记录,借以完整地反映一项经济业务的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帐簿的依据。

四、登记帐簿帐簿是用来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到簿籍,是帐户的集合,是保存数据的重要工具。

五、成本计算是按照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各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

六、财产清查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对帐目,查明各项资产的实有数,以保证帐户记录真实可靠的一种方法。

七、编制会计报表以书面报告形式定期总括反映各单位一定时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一种专门方法。

以上会计核算的各种专门方法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

其中,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是记账过程,填制和审核凭证是会计核算的最初环节,登记账簿是会计核算的中心环节;成本计算是算账过程,是对初级会计信息资料的加工过程;会计报表是报账过程,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环节。

记账、算账、报账一般都是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

首先在账簿中按照一定的分类设置若干不同的账户,每一账户用以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然后运用复式记账法将经过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中的经济业务内容分别记录在账簿中的不同长上;再通过成本计算将记录在账簿中的初级信息资料加工之后再登记在账簿中,这是会计信息加工再储存的过程;期终经过财产清查后,确认账簿记录正确,符合各种方法有些是交叉重复进行的,但基本是按照以上顺序,相互配合地加以运用,以实现会计目标。

第二章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的内容所作的基本分类,会计对象基本要素分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一、资产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

(一)资产的特征资产要素是六大要素的核心要素,是企业存在的基础。

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作为资产,一般应同时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资产必须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

(2)资产是由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

“拥有”是指企业对某项资产具有所有权,“控制”是指企业对某项资产具有支配权。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这是资产最重要的特征。

所谓“经济利益”是指直接或间接流入企业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

(二)资产的分类企业的资产按其流动性和存在形态不同,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流动资产:

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包括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及预付款项。

长期投资:

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投资,包括股票、债券、其他投资。

固定资产:

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限额以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实物形态不变的资产。

无形资产:

是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商誉等。

其他资产:

是指除以上各项以外的资产,如长期待摊费用。

长期待摊费用,是指企业已经支出,但摊销期限在一年以上(不含一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

二、负债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理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一)负债的特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作为负债,一般应同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负债是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形成的结果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出。

(二)负债的分类企业的负债按其流动性或偿还期的长短,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流动负债:

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预提费用等。

长期负债:

偿还期限在在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三、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其数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一)所有者权益的特征相对负债而言,所有者权益具有以下特征:

(1)不具有偿还性。

所有者权益不像负债那样需要到期偿还,除非企业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偿还其所有者的投资。

(2)企业破产清算时,负债优先清偿。

(3)可分享企业利润。

所有者凭借所拥有的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债权人则不能参与利润的分配。

(二)所有者权益的分类所有者权益按其形成方式不同可分为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1)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

(2)资本公积是指投资者或其他人投入到企业,所有权归属于投资者并且金额超过法定资本部分的资本或者资产。

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法定财产重估增值、接受捐赠的资产价值等。

(3)盈余公积是指按国家有关规定从利润中提取的各种公积金。

(4)未分配利润是企业留于以后年度分配的利润或待分配的利润。

四、收入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经营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

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者客户代收的款项。

(一)收入的特征作为会计要素的收入具有如下的特征:

(1)收入是从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偶发交易或事项中产生的。

(2)收入可以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

(3)收入能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销售商品时收取的销项税额、代收利息等。

(二)收入的分类按照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分类,可以把收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1)主营业务收入,亦称基本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主要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

如在工业企业主要是销售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取得的收入;商业企业主要是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

(2)其他业务收入,亦称为附营业务收入,是指企业从事主营业务以外的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

如销售材料、出租固定资产和包装物、转让无形资产以及从事运输等非工业性劳务取得的收入。

五、费用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验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一)费用的特征费用是和收入相对应的,企业为取得营业收入必须付出代价,发生一定的耗费。

费用具有以下特点:

(1)费用是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费用可以表现为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3)费用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二)费用的分类直接材料记入产品成本的费用直接人工直接费用制造费用间接费用费用管理费用不记入产品成本的费用财务费用期间费用营业费用,六、利润企业在一定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成果。

它是收入与费用配比后的差额。

(一)利润的特征

(1)利润是收入和费用两个会计要素配比的结果。

当某一会计期间的收入大于费用时,表现为企业利润,反之则表现为企业亏损。

(2)利润的形成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亏损的发生则造成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二)利润的分类企业利润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种。

(1)营业利润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减去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后的金额。

(2)利润总额是指营业利润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金额。

(3)净利润是指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

七、会计等式

(一)会计基本等式资产和权益是同一事物(经济资源)的两个侧面,有一定量的资产,就必定有其相应的资金来源;反之,有一定的资金来源,也必然表现为等量的资产。

也就是说,资产和权益相互依存,金额相等。

这种客观存在的、必然相等的关系,称为会计等式。

用公式表示为:

资产=权益,权益包括债权人权益(即企业的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所以,上式具体表示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上会计等式是静态等式,它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日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存在的恒等关系。

2收入、费用、利润之间的恒等关系企业的资产投入营运后,随着企业经济活动的进行,企业一方面会取得收入,另一方面,企业会发生各种各样的费用。

收入大于费用的差额称为利润,反之,差额为亏损。

公式表示为:

收入费用=利润,

(二)会计基本等式的转化形式1定义:

由静态会计等式和动态会计等式综合而成的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等式。

2组合方式:

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3对扩展会计等式的理解第一,资金两个不同侧面的扩展:

资金存在形态与资金来源渠道。

第二,等式双方是在数量增加基础上的新的相等。

(三)、经济业务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1.经济业务的含义应办理会计手续、能运用会计方法反映的经济活动。

亦称作会计事项。

2.经济业务的基本类型

(1)经济业务影响基本会计等式的类型

(2)经济业务影响扩展会计等式的类型归纳(四类)使等式双方要素同时增加、增加金额相等,等式保持平衡。

使等式双方要素同时减少、减少金额相等,等式保持平衡。

使会计等式左方要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等式保持平衡。

使等式右方要素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等式保持平衡。

(三)经济业务类型影响会计等式的规律每项经济业务发生后,至少要影响会计等式中的两个会计要素(或一个要素中的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化。

(四)经济业务类型不会影响会计等式平衡关系的分析结论1经济业务的发生只影响会计等式一方要素发生有增有减变化,双方总额不变,等式保持平衡;2经济业务的发生影响会计等式双方要素发生同增或同减变化,双方总额或增减,但等式仍保持平衡。

课后思考题1会计要素的含义是什么?

2资产要素的含义与特征是怎样的?

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3负债要素的含义与特征是怎样的?

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4所有者权益要素的含义与特征是怎样的?

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5收入要素的含义与特征是怎样的?

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6费用要素的含义与特征是怎样的?

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7利润要素的含义与特征是怎样的?

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8什么叫会计等式?

会计等式包括哪些种?

第三章会计科目与账户,第一节会计科目一、会计科目

(一)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1会计科目的概念会计科目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项目。

也就是对各项会计要素在科学分类的基础上所赋予的名称。

2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

(1)系统、分类反映会计要素内容的需要。

(2)满足信息使用者了解会计信息的需要。

(3)设置会计账户,核算经济业务的需要。

(二)会计科目设置原则1必须结合会计要素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要素内容。

2既要符合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满足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3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

4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应简明、适用。

(三)会计科目的内容和级次1总分类科目

(1)一级科目或总账科目。

(2)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形成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等)。

(3)是进行总分类核算的依据,提供总括指标。

(4)一般由会计制度统一制定。

2明细分类科目

(1)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再作详细分类形成的会计科目(如“应收账款沿海公司”等)。

(2)是进行明细分类核算的依据。

(3)可根据会计制度规定和企业核算需要设置。

第二节、账户

(一)设置会计账户的必要性会计科目只是对会计要素分类的项目,而为了序时、连续、系统地记录由于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还需要核算时使用的工具,这就是在账簿中开设账户。

1设置依据:

作为对会计要素进行分类核算的账户,应该按照会计要素来设置账户:

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账户、收入类账户、费用类账户和利润类账户。

再根据每一类的具体内容、特点和管理要求,分别设置若干个账户2基本特征:

具有一定格式;3主要作用:

分类、连续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

4重要地位:

会计核算的一种专门方法。

(二)账户的基本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分为左右两方,一方登记增加数,另一方登记减少数,至于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由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所记录的经济内容而决定。

一个完整的账户还包括以下内容:

账户的名称;会计事项发生的日期;摘要、经济业务的简要说明;凭证号数;增加额、减少额和余额。

每个账户一般有四个金额要素,即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

正常情况下,账户四个数额之间的关系为:

账户期末余额账户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三)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联系与区别1相互联系会计账户根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会计账户的名称。

二者反映的经济(会计要素)内容相同。

会计科目规定了核算的内容及核算方法;会计账户则用以具体反映特定的经济内容。

2相互区别

(1)外表形式不同:

会计账户必须具有一定的格式,会计科目则没有。

(2)发挥作用不同:

会计账户则是用来具体记录经济业务的工具(手段),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具体内容分类形成的项目(标志)。

课后思考题:

1什么叫会计科目?

什么叫会计账户?

2会计账户与会计科目的关系是怎样的?

3会计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第四章复式记账,第一节借贷记账法一、记账方法概念记账方法是指对客观发生的会计事项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时所采用的方法。

记账方法一般都是由记账符号、所记账户、记账规则、试算平衡等内容所构成。

二、记账方法种类单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

三、复式记账法及原理

(一)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二)复式记账法的理论依据资金运动的内在规律性。

即各种业务的发生,起码会引起两个会计要素(或同一要素中两个项目)发生增减变化。

运用会计方法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动记录下来,即复式记账。

(三)复式记账的基本内容1借贷记账法2收付记账法3增减记账法(四)复式记账的作用1能够全面、系统地在账户中记录经济业务,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2能够清晰地反映资金运动的来龙脉,便于对业务内容的了解和监督。

3能够运用平衡关系检验账户记录有无差错。

四、借贷记账法

(一)借贷记账法的产生与发展1产生大约在12-13世纪起源于意大利,总结于14世纪末,并逐渐流传于全世界。

2演进借、贷二字最初只表示借贷资本家与贷款人与借贷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及其增减变化,随着会计记录业务内容的丰富,逐渐演变为单纯表示各种财产物资增减变化的记账符号。

(二)借贷记账法的内容记账符号1记账符号借贷记账法为“借”、“贷”二字。

2主要作用表示“增加”或“减少”;反映账户的登记方向。

3符号含义:

表示增减,但对于六类性质不同的账户具有不同的含义。

(三)账户的设置和结构1资产类账户的结构资产类账户余额与发生额的关系:

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2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负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余额与发生额的关系:

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3收入类账户的结构4费用类账户的结构成本类账户中的“生产成本”可能有余额,应在借方,表示期末在产品成本。

5双重性账户的结构,(四)记账规律(规则)1有借必有贷账户登记方向。

2借贷必相等账户登记金额。

其具体应用:

(1)资产类账户:

增加记“借”,减少记“贷”,余额在借方;

(2)权益类账户:

增加记“贷”,减少记“借”,余额在贷方;(3)收入相当于权益,成本、费用相当于资产,但一般没有余额;(4)双重性账户:

如“待处理财产损益”,借方登记发生的损失及冲转的溢余,贷方登记发生的溢余及冲转的损失。

期末余额如在借方,表示净损失;在贷方则表示净收益。

(五)会计分录的编制与账户对应关系1会计分录的含义经济业务在登记账户前预先确定的应记账户名称、方向和金额的一种记录形式。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填写在记账凭证上的。

2编制会计分录的基本方法3教学中会计分录的内容、格式及书写要求4会计分录的种类简单会计分录由两个账户组成的会计分录。

复合(复杂)会计分录由两个以上账户所组成的会计分录。

5复合会计分录的分解,6两个重要名词账户对应关系:

复式记账时一笔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几个账户之间存在的相互依存系。

例如,收到投资者投资存入银行,“银行存款”与“实收资本”账户就建立起了对应关系。

一项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固定的,不可随意“拉郎配”。

对应账户:

分录中存在着对应关系的账户。

在上例中,“银行存款”与“实收资本”账户就互为对应账户。

(六)试算平衡1试算平衡的含义根据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按照记账规则的要求,通过汇总计算和比较,检查账户记录的正确性、完整性的技术方法。

2试算平衡的基本方法发生额平衡法发生额即在一定会计期间内账户所登记的增加额和减少额。

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借方发生额=全部账户贷方发生额平衡原理: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平衡依据:

一定时期内全部账户发生额合计。

余额平衡法平衡公式:

全部账户借方余额合计=全部账户贷方余额合计平衡原理:

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

平衡依据:

一定时期末全部账户余额。

平衡方法:

编制“总分类账户余额试算平衡表”(七)借贷记账法的具体运用实例(略),第二节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一、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的设置各会计主体日常使用的账户,按其提供资料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两种。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总分类账户是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统驭账户,对所属明细分类账户起着控制作用;而明细分类账户则是某一总分类账户的从属账户,对其所隶属的总分类账户起着辅助作用。

某一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核算对象是相同的,它们所提供的核算资料互相补充,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既总括又详细地反映同一核算内容。

因此,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必须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1.同内容。

凡在总分类账户下设有明细分类账户的,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要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另一方面要记入各总分类账户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

2.同方向。

在某一总分类账户及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登记经济业务时,方向必须相同。

即在总分类账户中记入借方,在它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也应记入借方;在总分类账户中记入贷方,在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中也应记入贷方。

3.同金额。

记入某一总分类账户的金额必须与记入其所属的一个或几个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合计数相等。

课后作业:

1什么叫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2采用复式记账法时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3什么叫借贷记账法?

4借贷记账法记账符号的含义是怎样的?

5借贷记账法下各类账户的结构是怎样的?

6.为什么要平行登记,平行登记的要点是什么,第五章会计凭证,第一节会计凭证的意义与种类一、会计凭证的概念1所谓会计凭证就是用来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登记账簿依据的书面证明文件,是重要的会计资料。

2会计凭证的作用会计凭证在会计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它是提供原始资料,传导经济信息的工具;是登记账簿的依据;是加强经济责任制的手段;是实行会计监督的条件。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的不同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一)原始凭证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由经济业务的当事者取得或填制的,载明经济业务具体情况和发生及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一种具有法律效率的证明文件。

(二)记账凭证记账凭证,俗称传票,是对经济业务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凭证。

第二节原始凭证的填制与审核一、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原始凭证是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载明业务内容和完成情况的证明文件,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和主要依据。

原始凭证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要素:

凭证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及编号;填制凭证单位的名称或者填制人的姓名;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经济业务的内容;经济业务的数量、单价和金额,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一)原始凭证按其来源不同分类1外来原始凭证:

由其他单位经办人员按要求填制。

2自制原始凭证:

(二)原始凭证按其填制方法不同分类1一次凭证只记载一项业务或同时记载若干项同类性质经济业务,并且一次性填制完成。

2累计凭证经济业务是不断重复发生的,并且需在规定时间内多次记载;,3汇总原始凭证根据若干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定期加以汇总重新编制的凭证。

4记账编制凭证根据账簿记录的结果对某些特定事项进行归类、整理编制的原始凭证。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

(一)基本填制方法1经济业务完成时由经办人员填制。

如“领料单”。

2由会计人员定期汇总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