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单位会计3.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7306593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17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3页
行政单位会计3.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行政单位会计3.ppt

《行政单位会计3.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行政单位会计3.ppt(9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行政单位会计3.ppt

第一章行政单位会计概述,第三部分行政单位会计,第一节行政单位会计的特点,一、行政单位的概念和特征,行政单位是指进行国家行政管理,组织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单位,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家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机构;各级审判机关和检查机关;军队等。

行政单位的人员列入国家行政编制,所需经费全部由国家供给。

有些单位就其本身性质而言不属于行政单位,如党派、人民团体、协会等,但因其经费来源主要为国家财政拨款,或因其财务收支业务与行政单位类似,因而也被视同行政单位,实行与行政单位相类似的会计核算办法。

与企业相比,行政单位具有明显的特点:

1、业务活动的目的是执行社会管理职能,并无直接经济目的。

2、资金供应渠道单一,不要求经济回报。

行政单位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基本上全部来源于国家的财政拨款。

3、不要求资金的补偿。

行政单位提供的服务是面向全国或地区的社会整体,无具体确定的受益对象,在提供服务时不收取,也无法收取任何足以弥补其为此付出的经济代价的收入。

行政单位的活动是纯耗用性的,各期耗用的资金直接来源于国家财政。

行政单位要维持下一期的业务活动,只能通过国家的连续拨款解决。

4、单位预算具有强制性。

行政单位不仅需要依靠预算管理其已经取得的资金,更重要的是通过编制预算取得国家的拨款。

行政单位预算的内容受到国家有关规定和法律的限制。

行政单位收支项目的划分、控制,乃至单位行政编制等组织结构上都必须受国家预算管理体制的控制,必须适应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

行政单位与事业单位相比,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1、业务职能不同。

行政单位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业务内容单一事业单位通过多种多样的业务内容,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劳务和产品。

2、资金供应渠道不完全相同。

行政单位完全国家拨款事业单位国家拨款和各种创收收入,3、资金补偿程度不同。

行政单位资金耗用不进行任何收费补偿事业单位情况较复杂,二、行政单位会计的特点,

(一)评价经管责任为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行政单位财务会计目标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评价经管责任目标和决策有用性目标。

其中评价经管责任目标为第一目标。

经管责任是指行政单位对所接受的资金、财产承担的管理使用责任。

行政单位财务信息对国家管理决策的影响力很小(与投资者利用企业财务会计信息作为投资与否的首要依据相比),决策有用性目标的地位次于评价经管责任目标。

(二)记帐基础是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包括银行存款)是否收到或付出作为确认该会计期间收入和费用的标准。

凡是本期实际收到的款项,不论是否体现本期的工作成果和劳动消耗都作为本期手支计算。

权责发生制以是否已经取得收款的权利为标准确认收入,以是否形成付款的责任为标准确认费用。

我国行政单位则以收付实现制为记帐基础,其原因在于:

1、行政单位资金的流入或流出时间与现金的收付时间基本一致,采用收付实现制更为简便,而由此产生的与实际权利和义务发生时间的偏差不大。

2、国家预算是以当年预计的现金流入量和流出量作为编制基础,相应地,作为国家预算组成部分的行政单位资金收付以现金收付为标志记帐,可提供与国家预算相一致的数据信息,便于反映预算的执行结果。

3、行政单位资金的流转过程中,各方面关心的焦点是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即其收到的资金能否正好满足其执行行政职能所需支出的资金,或资金的流入和流出是否达到平衡。

如果资金流入不能按时到位,则行政单位就无法按计划实现其职能目标。

不难看出,如果行政单位仍采用权责发生制,必将影响对其财务状况的正确判断。

(三)不强调偿债能力,更侧重于管理需要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对偿债能力的反映弱化,更强调按管理需要进行资产分类。

(如行政单位国债的投资一律作为有价证券不再按到期日划分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行政单位不允许有任何形式的借款,不存在偿债能力问题)(四)不核算利润,以资金收支核算为中心对行政单位,反映收支性质和数量的信息更重要。

三、行政单位会计要素及其特点,

(一)行政单位会计要素行政单位的会计要素指行政单位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分类,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五个要素。

1、资产。

资产是行政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

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

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暂付款和库存材料等。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

包括房屋及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

行政单位不得对外投资经商办企业,不得从事经营创收活动,因此行政单位不存在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等资产项目。

2、负债。

负债是行政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包括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和暂存款。

行政单位不得向银行或其他单位借款,不得发行债券。

3、净资产。

净资产是行政单位资产减负债的差额。

包括固定基金和结余。

行政单位不从收入或结余中提取各种专用基金,因此,行政单位净资产中不包括专用基金。

4、收入。

收入是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行政单位收入按来源分为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

其中拨入经费和预算外资金收入属于财政资金,其他收入属于非财政资金;根据资金管理要求分为经常性收入和专项收入。

5、支出。

支出是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

行政单位支出依据内容分为经费支出、拨出经费和自筹基建支出,根据资金管理要求分为经常性支出和专项支出。

(二)行政单位会计要素的特点,与企业相比,行政单位这些会计要素除资产的基本含义与企业会计一致外,其他会计要素均具有特殊性。

1、负债负债是行政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

从定义上看,它与企业的负债无实质的区别。

但从内容上看,差别是明显的。

根据规定,行政单位不得借款,因此它的负债不是由贷款业务引起。

除少量因结算引起的负债外,大部分负债是行政单位凭借其国家管理职能无偿收取,因而必须向国家财政上缴的资金,不具有返还性。

企业的负债则主要是借贷资金,需要向资金的来源方支付资金使用费-利息,并按期归还本金,具有返还性。

2、净资产净资产是行政单位资产减负债的余额。

在企业,这部分价值称为所有者权益。

这里的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除计算方法一致外,其性质和结构截然不同。

所有者权益代表投资者对剩余财产的求索权,以及对这些财产所产生利益的分配权。

企业为了突出所要保全的资本,在所有者权益部分明确划分了投入资本、资本公积和留存收益。

资本在投入时,要作为保全的内容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而不是计入收入,即不得因上缴税金或作为利润分配而流出企业。

企业经营所产生的亏损,通过留存收益和资本公积的缓冲,也不会直接对投入资本构成威胁,企业的所有者权益通常应大于投入资本,否则不论什么原因,企业都可以因此破产解散。

行政单位的净资产不能称为所有者权益。

行政单位资金的供应者供应资金的目的并不在于收益,也不准备收回资金,因而行政单位不存在现实的所有者,更不存在对单位资产索取本金和报酬的权利。

既然行政单位的资金供应者不存在类似企业投资者的经济权益,净资产便不能称为所有者权益。

行政单位不需要严格区分净资产(其名称已区别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的结构,行政单位取得的所有资金不论来自何方,都是它可动用的资金。

因此,净资产的结构较为简单,只包括可供以后耗用的滚存结余,以及因固定资产占用而形成的固定基金。

其数量也没有最低要求。

当行政单位的净资产出现负数时,如果是因为正常业务扩大,资金的供应者会予以弥补;如果是因为管理者的失职,也只会对责任人进行处罚,行政单位本身不会因此而消失。

3、收入行政单位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

行政单位收入的内容与企业不同。

企业收入一般指营业收入,即企业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经营业务中获得的资产流入或负债的减少,不包括所有者投资引起的资产流入。

行政单位的收入主要包括行政单位为完成公务活动,从国家财政或上级单位取得的拨款,即资金供应者无偿供给的资金。

行政单位不提供产品或劳务,故而没有营业收入。

为了使行政单位能按要求使用拨款,国家对行政单位的拨款收入做了种种用途的限定,因此行政单位收入分为经常性经费和拨入专款,这是行政单位收入分类上的一大特色。

行政单位收入从性质上也与企业收入存在差别。

企业取得的收入不仅是成本的补偿,更重要的是籍此获取利润。

行政单位取得收入与补偿行为无关,它只是国家维持行政单位履行职能能力的手段。

可以说,企业发生支出是为了取得收入,行政单位取得收入是为了维持支出。

4、支出,行政单位的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

企业与之对应的会计要素称为费用。

广义的费用是指会计期间内除对企业所有者分配以外的经济利益的减少;狭义的费用仅指营业费用,即为了获取营业收入而发生的耗费。

行政单位支出与企业费用的区别在于:

第一,目的不同。

企业发生费用的目的在于获取收入,最终取得利润;行政单位支出的目的在于完成它承担的一部分国家管理职能,这些支出根本不能带来任何收入和利润。

第二,确认原则不同。

企业费用的确认使用权责发生制,并强调与当期收入相配比,不是为当期取得收入服务的资产流出就不能确认为当期费用。

行政单位支出依据收付实现制确认,与行政单位收入无对应的配比关系。

第三,范围不同。

企业的费用因需与收入配比,故资本性支出不能列作费用,而行政单位的支出包括除偿债之外的所有的资产流出。

第四,限制不同。

企业费用开支只受到利润目标的潜在约束以及各种法律的约束,投资者一般无明确的使用限定;而国家向行政单位提供资金时往往限定资金支出方向,以控制行政单位正确使用资金。

5、结余,结余是行政单位各项收入与支出相抵后的余额。

行政单位收入、支出与企业收入、支出的性质、口径明显不同,导致行政单位的结余与企业利润间存在很大差异。

一方面,企业利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成果,是企业追求的目标;而行政单位结余仅说明行政单位资金流入与资金流出间的差异,其数值的大小并不直接体现行政单位业绩的好坏,更不是其追求的目标。

另一方面,企业利润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变动,使得所有者因此而获得经济利益上的好处,或是取得利润分红,或是使投资增值,企业利润需在资本保全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计算程序计算,并根据投资者的要求进行分配;行政单位的结余引起净资产变动,但资金供应者并不因此取得结余的分配,资金供应者的经济利益也不会因行政单位的资金结余而增加。

行政单位与同属预算会计领域的事业单位会计的差别,第一,记帐基础略有不同。

除事业活动以外,有的事业单位存在一部分经营活动,这部分业务与企业业务类似,从管理的角度,记帐基础可采取权责发生制。

第二,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事业单位,必要时需进行成本核算,以监督资金使用效率;行政单位无需进行成本核算。

第三,专用基金提取不同。

为保证行政单位正常行使国家管理职能,防止滥用权力增加单位收入等现象的出现,行政单位实行公务员制度,公务员的一切工资福利均由国家供应;行政单位的固定资产更新、大修一律由国家全额拨款进行,无需提取专用基金。

事业单位的开支不可能全部由国家负担,有一部分需单位自己筹集资金,因此,事业单位从单位发展考虑,需要从结余中提取一部分资金,用于职工福利、资产更新等。

第二节行政单位会计的任务,一、提供反映单位管理当局经管责任的财务信息,1、提供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和资金运行状况的信息。

2、有关行政单位收入的来源、数量,支出的去向、规模及收支差额等信息,以利信息使用者分析评价行政单位业务活动的规模和效果。

3、有关行政单位预算执行程度、限制性与非限制性资产的使用合规性等方面的信息,以便信息使用者监督行政单位经管责任的履行及业绩评价。

4、协助信息使用者理解财务信息所必要的说明、解释,包括所使用的会计确认、计量方面的会计政策,其他不能在报表上全面揭示的对策、评价、监督有重大影响的信息。

二、参与预算编制,合理安排收支,保证资金供应与有效使用三、实施会计监督,维护财经法纪,第三节行政单位会计的组织,一、行政单位会计组织系统,主管会计单位二级会计单位基层会计单位,二、行政单位会计工作机构,大、中型的主管会计单位可以设置总会计师。

未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需指定一名单位领导主管会计工作。

行政单位的会计机构应与其他部门或机构相互独立,受单位领导人和总会计师直接领导以加强对财务工作的控制,发挥会计部门的监督作用。

不具备独立核算条件或规模较小的单位可以不单独设立会计机构,但仍应配备专职或兼职的会计人员。

对于同时负有财政总预算会计职能的行政单位,本单位会计与财政会计必须由分别独立的会计机构执行,人员、职责严格区分,以保证各自业务的独立性和准确性。

三、行政单位会计科目,

(一)总帐科目。

分为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收入类和支出类五类。

(二)明细科目,1、实物财产等资产类科目2、往来性质的资产类、负债类科目3、收入类科目可根据不同需要,按收入来源或项目名称设置明细科目4、支出类科目可按经费项目设置明细科目,而对于拨出经费,可按接受款项的单位和项目设置明细科目,思考题:

1、与企业相比,行政单位有什么特点?

2、与事业单位相比,行政单位与之有何区别?

3、行政单位会计有什么特点?

4、行政单位会计要素有哪些?

各有什么特点?

5、行政单位会计的任务是什么?

6、简述行政单位支出与企业费用的区别?

7、简述行政单位净资产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联系与区别?

8、简述行政单位收入与企业收入的区别?

9、简述行政单位结余与企业利润的区别?

10、为什么行政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记账基础?

第二章行政单位资产的核算第一节流动资产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包括:

现金、银行存款、暂存款、库存材料。

一、现金管理原则账务处理日常业务处理:

对现金长款的处理:

未查明原因前:

借:

现金贷:

暂存款查明原因后按规定处理无法查明原因:

作为预算收入交库借:

暂存款贷:

应缴预算款,对现金短款的处理:

未查明原因前:

借:

暂付款贷:

现金查明原因后按规定处理,二、银行存款账务处理日常业务处理:

外币存款的核算核算方法:

期末余额调整法P245,例:

某行政单位发生如下外币业务:

(1)1月10日购入办公用品200$,当日汇率8.23。

借:

经费支出200$8.231646¥贷:

银行存款-美元户200$8.231646¥

(2)1月15日预付房屋修缮费2000$,当日汇率8.23。

借:

暂付款2000$8.2316460¥贷:

银行存款-美元户2000$8.2316460¥,(3)1月20日收到应交预算收入6000$,当日汇率8.22。

借:

银行存款-美元户6000$8.2249320¥贷:

应缴预算款6000$8.2249320¥(4)月末结算汇率8.26,月初余额1.5美元,当日汇率8.23。

借:

银行存款-美元户174.045¥贷:

经费支出-汇兑损溢174.045¥,银行存款美元户初余:

1.5$12.345¥200$1646¥2000$16460¥6000$49320¥末余:

3801.5$31226.345¥174.045¥3801.58.26=31400.39¥31400.39-31226.345=174.045¥,三、暂付款内容及管理原则P246暂付款是行政单位在公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或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项,包括:

预付设备款、职工预借差旅费、报销单位领用的备用金等。

账务处理P247注意,调遣费不作暂付款处理。

四、库存材料核算内容库存材料指大宗购入进入仓库,并陆续耗用的行政用材料.注意:

购买数量不大,或随买随用的办公用品,按购入数直接列支,不作库存材料核算。

材料采购与计价材料通过采购和调拨方式取得;材料按实际采购价和调拨价入帐;发出、报损和盘盈、盘亏的材料按库存平均价入帐。

购入材料的运杂费不计入材料价格,直接列为经费支出。

账务处理1、购入材料2、发出材料3、材料清查4、材料变价处理,第二节有价证券一、行政单位购买有价证券的规定P253二、账务处理购入时:

借:

有价证券贷:

银行存款到期兑付时:

借:

银行存款贷:

有价证券(本金)其他收入(利息),第三节固定资产一、概念二、分类三、计价1、计价标准2、入账价值

(1)购入、调入的固定资产

(2)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3)在原有的固定资产基础上改、扩建的(4)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5)无偿调入和旧存的固定资产(6)盘盈的固定资产,(7)已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注意:

购置固定资产发生的差旅费不计入固定资产价值。

四、账务处理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帐户1、固定资产增加

(1)购建例P257-258

(2)有偿调入例P258(3)接受捐赠例P258,2、固定资产减少

(1)固定资产调出和变价出售例P260

(2)固定资产报废、毁损例P2613、固定资产修理4、固定资产租赁5、固定资产盘盈、盘亏例P262,第二章行政单位负债的核算负债是行政单位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需要以资产偿付的债务。

包括:

应缴预算款、暂存款、应缴财政专户款。

第一节应缴预算款一、概念P267二、具体内容P267三、管理要求P267四、账务处理1、发生应缴预算款时借:

银行存款贷:

应缴预算款,2、上缴财政部门时:

借:

银行存款贷:

应缴预算款第二节暂存款一、概念及具体内容P268暂存款是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待结算债务,如临时暂存资金、其他应付款项、不明性质的资金以及收到外单位委托办事的资金。

临时性暂存资金是指其他单位和个人存放于单位的一些款项,如存入的押金、保证金等。

其他应付款项是指行政单位购买材料或其他物品,应付给供应单位而未付的款项。

二、管理要求P269应及时清理结帐,应转作收入的,要及时转入收入帐户,应上缴的要及时上缴,应支付的要及时支付,应报销的要及时报销,年终原则上要全部结清。

三、账务处理P269,第三节应缴财政专户款一、概念及具体内容应缴财政专户款是指行政单位代收的应上缴财政专户的预算外资金。

此项资金在未缴之前是一种负债,不能作为行政单位收入处理。

财政专户是预算外资金专户的简称。

二、管理要求P270预算外资金上缴财政专户的办法有三种:

1、全额上缴2、按比例上缴3、结余上缴,三、账务处理例:

1、某政府机关实行预算外资金全额上缴财政专户的办法,

(1)通过转帐方式收到预算外资金40600元

(2)按规定上缴财政专户(3)收到财政部门拨回的财政专户款10000用于日常业务。

(1)借:

银行存款40600贷:

应缴财政专户款40600

(2)借:

应缴财政专户款40600贷:

银行存款40600(3)借:

银行存款10000贷:

预算外资金收入10000,例:

2、某政府机关实行预算外资金60%上缴财政专户的办法,

(1)通过转帐方式收到预算外资金70000元

(2)按规定上缴财政专户(3)收到财政部门拨回的用于大型会议的专项资金35000元。

(1)借:

银行存款70000贷:

预算外资金收入28000应缴财政专户款42000,

(2)借:

应缴财政专户款42000贷:

银行存款42000(3)借:

银行存款35000贷:

预算外资金收入-专项收入35000例:

3、某政府机关实行预算外资金结余上缴财政专户的办法,

(1)通过转帐方式收到预算外资金62000元

(2)根据统计,使用预算外资金支付的经费支出54000元,计算出应缴预算外资金结余(3)上缴预算外资金结余。

(1)借:

银行存款62000贷:

预算外资金收入62000

(2)借:

预算外资金收入8000贷:

应缴财政专户款8000(3)借:

应缴财政专户款8000贷:

银行存款8000,练习:

行政单位代管资金业务的帐务处理某行政单位发生如下代管资金的经济业务:

、收到甲单位汇来的代购图书款,100000元,已存入银行存款户.借:

银行存款100000贷:

暂存款-代管资金-甲单位1000002、用98000元为甲单位购买图书,余款2000元已退回。

借:

暂存款-代管资金-甲单位100000贷:

银行存款100000,3、收到本单位职工集资建房款300万元,存入银行存款户。

借:

银行存款3000000贷:

暂存款-代管资金-集资建房款30000004、收到本单位工会交来的委托代管会费8500元,存入银行存款户。

借:

银行存款8500贷:

暂存款-代管资金-工会会费85005、用单位集资建房款为职工购买房屋,花费200万元。

借:

暂存款-代管资金-集资建房款2000000贷:

银行存款2000000,第三章行政单位净资产的核算行政单位净资产是行政单位资产减负债的余额。

反映国家和行政单位对资产的所有权。

第一节固定基金一、概念二、账务处理例思考题:

为什么行政单位对固定资产的核算除设置“固定资产”帐户,还设置“固定基金”帐户?

这两个帐户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二节结余一、概念分别核算经常性结余专项结余结余经常性结余拨出经费-经常性经费拨入经费-经常性经费经费支出-经常性支出预算外资金收入-经常性结转自筹基建收入其他收入滚存结余,结余专项结余拨出经费-专项经费拨入经费-专项经费经费支出-专项支出预算外资金收入-专项收入滚存结余二、账务处理例年终分别结转支出和收入余额,第四章行政单位收入的核算行政单位收入是指行政单位为完成业务活动从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收入,包括:

拨入经费、预算外资金收入和其他收入。

第一节拨入经费一、拨入经费的管理p280-283领拨经费的层次领拨经费的依据领拨经费的原则领拨经费的方式二、拨入经费的账务处理P284设拨入经常性经费拨入专项经费两个二级帐户,第二节预算外资金收入一、概念预算外资金是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为履行或代行政府职能,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或具有法律效力的规章而收取、提取和安排使用的未纳入国家预算管理的各种财政资金。

预算外资金收入是指财政部门按规定从财政专户核拨给行政单位的预算外资金以及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不上缴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而直接由行政单位按计划使用的预算外资金。

二、账务处理例286预算外资金管理办法有三种:

1、全额上缴2、按比例上缴3、结余上缴,第三节其他收入一、其他收入核算内容其他收入是行政单位按规定收取的各种收入以及其他来源形成的收入。

包括:

按规定不必上缴的零星杂项收入有偿服务收入有价证券及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固定资产的残值变价收入,二、账务处理例289思考题:

我国行政单位为什么存在其他收入?

行政单位应怎样加强对其他收入的管理?

第五章行政单位支出的核算行政单位的支出是指行政单位为了开展业务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及损失.包括:

经费支出、拨出经费、结转自筹基建。

第一节经费支出一、概念及管理要求P294二、经费支出分类

(一)按开支对象分类1、人员支出2、日常公用支出3、对家庭和个人的补助支出,

(二)按支出的性质分类经常性支出专项支出三、经费支出列报口径行政单位的各项支出按实际支出数额列报。

四、账务处理例300发放各类人员工资经费支出的收回,第二节拨出经费和结转自筹基建一、拨出经费1、概念拨出经费是指行政单位按核定预算将财政或上级单位拨入的经费按预算级次拨给下属预算单位的资金。

包括:

拨出经常性经费拨出专项经费2、账务处理P305,二、结转自筹基建1、概念是行政单位经批准用经费拨款以外的自筹资金安排基本建设并转存建设银行的资金。

2、帐户结构转存建设银行数剩余资金收回数年终将借余转入“结余”,第六章行政单位会计报表第一节会计报表概述一、会计报表的意义和作用1、各单位分析和检查单位预算执行情况2、主管部门考核下级单位执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情况,督促各单位遵守财经纪律和法规。

3、财政机关便于掌握各单位的预算执行进度,正确核算预算支出,指导和帮助各单位做好预算会计工作,提高预算管理质量。

二、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1、真实性原则2、完整性原则3、及时性原则三、会计报表的种类按编报时间不同分:

月报:

资产负债表支出明细表季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