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0830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1.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docx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

部编版中考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专题练习(附答案)100(3)

一、初中语文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2018年春节期间,央视综合频道全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收获如潮好评,九年级(5)班也开展了“教材经典咏流传”活动。

(1)【语言之妙我来赏】请从语言运用的角度,思考并写出节目组所取名称中“咏”字的内涵。

(2)【教材经典我推荐】老师让同学们推荐适合传唱的教材经典(诗、词、文皆可)向节目组推送,请从课本的经典作品中选出自己喜欢的一篇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并仿照示例写出推荐理由(至少用一种修辞,30字左右)。

示例:

《大道之行也》如一盏明灯,照亮了中华民族追求和谐大同社会的道路。

【答案】

(1)“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

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

(对偶)

【解析】【分析】

(1)“咏”,本义是唱,声调有抑扬地念。

这个字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另外,“咏”和“永”谐音,永远的意思,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2)能从教材中推荐一篇适合传唱的经典文章,诗、词、曲、短小的散文等皆可,推荐理由可从思想感情方面考虑,注意要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如:

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

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

(对偶)

故答案为:

⑴“咏”字一语双关,既点明了节目“和诗以歌”的形式(即将传统诗词经典与现代流行音乐相融合),又传达出节目组希望传统经典诗词永远流传的意思。

⑵推荐经典《江城子·密州出猎》,推荐理由:

豪情满怀奇男子,心系国家伟丈夫!

(对偶)

【点评】⑴本题考查赏析节目名称内涵的能力。

答题时要结合实际分析节目名称的表面意思和深层意思。

⑵本题既考查对经典文章的理解能力,也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属于综合考查题,学生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对课本中的每篇课文都要认真学习,积累字词、文学及文化常识,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等。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把经典篇目的内容或思想感情表达出来。

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当前很多年轻人通过手机进行阅读,对报纸、杂志、图书等传统阅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手机阅读对读者和对出版行业的改变其实刚刚开始,手机阅读所呈现的社交化、交互式阅读特性以及丰富的阅读体验注定会对年轻人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且手机阅读基本上免费,也使得传统的报纸杂志、图书阅读方式更加式微。

材料二:

手机阅读在年轻人中的风行,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的阅读行为、模式、内容,甚至对思维方式都会产生很大影响。

手机阅读的特征是功利阅读超越人文阅读、流行阅读超越经典阅读、信息获取超越知识习得、新闻关注超越文学感受、娱乐追求超越理论探讨,具有高度移动化、碎片化、社交化的特质,这导致了年轻人图书阅读量减少,缺少耐心,不容易实现深度阅读。

材料三:

(1)当前阅读现象存在哪些显著特征?

(2)上图是题为“手机族”的漫画,请介绍漫画内容,并为这一群体拟一条警示语。

【答案】

(1)手机阅读这种数字阅读方式严重冲击纸质阅读,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主要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伴随着浅显化、娱乐化等弊端。

(2)内容:

痴迷看手机的人,脖颈弯曲正“吱吱”发声,颈椎严重变形,却不顾旁人警告仍低头盯着手机看。

警示语:

放开手机,抬眼看世界。

(争做“抬头族”,健康我做主;世界那么美,抬起头看看;不做“低头族”,青春我做主)

【解析】【分析】

(1)从材料一“当前很多年轻人通过手机……巨大的冲击”“使得传统的报纸杂志、图书阅读方式更加式微”可以得出:

手机阅读这种数字阅读方式严重冲击纸质阅读,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主要阅读方式。

从材料二“手机阅读的特征是功利阅读超越人文阅读……缺少耐心”可以得出:

手机阅读伴随着“碎片化、社交化、娱乐化”等弊端。

(2)作答时抓住画面中低头看手机的人和文字“颈推变形”“吱破破”及“快抬头,说的就是你”这些要素来介绍画面。

警示语要语言简洁、具有宣传性。

故答案为:

⑴手机阅读这种数字阅读方式严重冲击纸质阅读,成为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主要阅读方式;数字化阅读伴随着浅显化、娱乐化等弊端。

⑵内容:

痴迷看手机的人,脖颈弯曲正“吱吱”发声,颈椎严重变形,却不顾旁人警告仍低头盯着手机看。

警示语:

放开手机,抬眼看世界。

(争做“抬头族”,健康我做主;世界那么美,抬起头看看;不做“低头族”,青春我做主)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⑵图文转化应注意:

①注重整体阅读。

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方向。

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

②注意图的细节。

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

如图画中的字、图下的“注”等。

③把握题目要求。

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才能有的放矢;同时题目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

这样,比较分析有关内容,就可准确回答问题

3.初中三年,我们的课堂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课堂形式变得越来越丰富,我们也在课堂中不断地成长。

现在,请你参加“多彩课堂·伴我成长”语文实践活动,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一·精彩课堂我分享】

学习中,一节节精彩的课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材里,同学们也发现了许多精彩的课堂。

下面是小阳同学找到的两则材料:

第一节课:

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

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于漪《往事依依》)

第二节课:

于是,整整三天,他把那条鱼放在我面前,不让我看别的东西,也不让我借助任何辅助工具。

“观察,观察,再观察”,只有这不断重复的指令。

第四天,另一条同类的鱼被放在那条鱼的旁边,教授要我指出两条鱼之间的相似点和不同点。

然后,一条又一条,直到我看完同科所有的鱼。

这是我所上过的最好的课。

(塞缪尔·斯卡德《在阿加西斯教授的实验室》)

请从上面的两节课中选择你喜欢的一节,在组内发言时分享给同学们,说明喜欢的原因。

(2)【活动二·名著课堂我设计】同学们走上讲台当小老师,这样的课能让学习更有趣。

小肖同学要给全班上一节名著阅读展示课,下面是他设计的一张幻灯片。

《西游记》

第二十四回 万寿山大仙留故友   五庄观行者窃人参

第二十五回 镇元仙赶捉取经僧   孙行者大闹五庄观

第二十六回 孙悟空三岛求方   观世音甘泉活树

①第二十四回中,撺掇孙悟空去偷人参果的是谁?

②请你从第二十五,二十六回中,选择一个具体情节加以简述,并结合该情节分析孙悟空的性格特点。

请你把下面幻灯片上问题的答案填写出来。

(3)【活动三·智慧课堂我报道】科技服务于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开放。

小薇同学就读的学校携手异地某校共建“智慧课堂”,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下面是校报记者为校刊写的一则消息。

   2019年6月3日,我校借助远程互动系统,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活动。

活动中,我校与异地某校实现了师生在线课堂互动,两校学生就像坐在同一间教室里,共同学习,共享教学资源,让“天涯若比邻”成为现实。

我校八(5)班的小薇同学在这节课上分享了写作经验。

课后,她说:

“这节课上,我们能与千里外的老师和同学们面对面地交流,像没有距离一样,让我体验了不一样的课堂。

”“智慧课堂”丰富了课堂形式,让我们的课堂变得更精彩。

请你为上面的消息拟一个标题。

(15字以内)

【答案】

(1)示例一:

同学们,我喜欢第一节课。

因为老师大声朗诵诗词,给学生做示范,教给学生学习诗词的方法:

老师诵读时极为投入,头与肩膀左右摇摆,极富感染力,深深打动了学生。

示例二:

同学们,我喜欢第二节课。

因为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启发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称呼,能结合材料内容说清楚原因即可)

(2)①猪八戒(悟能)。

②示例一:

悟空被误解多吃了一个人参果,不能忍受道童的斥骂,一怒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

可以看出孙悟空受不得委屈、性情急躁、冲动冒失的性格特点。

示例二:

镇元大仙回到五庄观,知道了悟空窃果毁树之事,便将逃走的师徒四人提回观中,要加以惩戒,悟空主动替师父受罚。

可以看出孙悟空重情重义、忠心耿耿、勇于担当的性格特点。

示例三:

悟空为了救活人参果树,寻遍三岛十洲求救树良方未果,最后向观音菩萨求助,可以看出孙悟空敢于承担责任、不畏困难、不轻易放弃的性格特点。

(3)示例一:

“智慧课堂”入校园

示例二:

我校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活动

【解析】【分析】⑴对两节课的评价,不设统一答案,结合老师的授课艺术、特点、自己的感受、课堂效果和收获等方面,说出理由即可。

⑵一方面需熟悉文学名著的主要故事情节,另一方面需要对人物心理和性格有充分的了解,能够概括作者的写作目的和名著的主要内容。

孙悟空性格特点:

性情急躁、冲动冒失、重情重义、忠心耿耿、勇于担当、不畏困难、不轻易放弃,结合具体情节内容归纳作答。

⑶题目要醒目、简洁、具体、准确、清晰、完整、概括性强,要能准确反映材料的内容。

简洁扼要归纳:

“智慧课堂”入校园,也可以从人物、事件的角度归纳:

我校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活动

故答案为:

⑴示例一:

同学们,我喜欢第一节课。

因为老师大声朗诵诗词,给学生做示范,教给学生学习诗词的方法:

老师诵读时极为投入,头与肩膀左右摇摆,极富感染力,深深打动了学生。

示例二:

同学们,我喜欢第二节课。

因为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去观察,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启发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有称呼,能结合材料内容说清楚原因即可)

⑵①猪八戒(悟能)。

②示例一:

悟空被误解多吃了一个人参果,不能忍受道童的斥骂,一怒之下,推倒了人参果树。

可以看出孙悟空受不得委屈、性情急躁、冲动冒失的性格特点。

示例二:

镇元大仙回到五庄观,知道了悟空窃果毁树之事,便将逃走的师徒四人提回观中,要加以惩戒,悟空主动替师父受罚。

可以看出孙悟空重情重义、忠心耿耿、勇于担当的性格特点。

示例三:

悟空为了救活人参果树,寻遍三岛十洲求救树良方未果,最后向观音菩萨求助,可以看出孙悟空敢于承担责任、不畏困难、不轻易放弃的性格特点。

⑶示例一:

“智慧课堂”入校园

示例二:

我校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活动

【点评】⑴本题考查表述自己的观点看法。

答题时要注意:

①开门见山,观点明确;②有理有据,说服力强;③有条有理,主次分明;④用词恰当,言简意赅。

⑵本题考查对名著经典情节的掌握。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题目要求,还原到原著的相关情节,提取情节的梗概,简要概括。

首先要迅速检索信息,根据题目要求,把名著中相关的代表人物进行分类,平时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要善于总结归纳。

⑶本题考查拟写标题。

答题时应注意,提取文章材料的主要内容信息,可抓住核心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去表述,或者提取材料的关键要素归纳作答。

4.对联、歇后语。

(1)读对联,用简洁的语言谈谈你对其内涵的理解。

应知滴水能穿石,莫待亡羊再补牢。

(2)把下面的歇后语补充完整。

强盗抓小偷——(     )

人做不了百人饭——(     )

【答案】

(1)做任何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把事情做好:

不要等到出了事情再去补救,应该事先考虑周到。

(2)贼喊捉贼|众口难调

【解析】【分析】

(1)“滴水穿石”是说滴水可把石头打穿。

比喻虽然力量比较小,但只要目标专一、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把艰难的事情办成。

“亡羊补牢”的意思是:

羊因为羊圈的空缺被狼叼走了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晚。

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据此,“应知滴水能穿石,莫待亡羊再补牢”这两句话告诉人们:

做任何事情只有目标专一、坚持不懈,才能把事情做好;千万不要等到出了问题再去补救,应该未雨绸缪。

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

(2)平时要注意积累。

“强盗抓小偷”中的“强盗”和“小偷”都属于贼人,所以是“贼喊捉贼”;“人做不了百人饭”是说一个人做饭很难让所有的人满意,所以是“众口难调”。

故答案为:

(1)做任何事情只有坚持不懈,才能把事情做好:

不要等到出了事情再去补救,应该事先考虑周到。

(2)贼喊捉贼;众口难调。

【点评】

(1)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内涵的能力,解答这道题,正确理解句中的两个成语是答题的关键。

成语能理解正确,句子的内涵自然就理解了。

(2)本题考查积累歇后语的能力,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

它一般将一句话分成两部分来表达某个含义,前一部分是隐喻或比喻,后一部分是意义的解释。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解答本题要根据平时积累答题,如果实在没积累的歇后语,要根据歇后语的特点及所给前半部分的内容理解分析,写出后半部分内容。

5.给下面新闻材料拟写标题,并简述理由。

新华网2016年11月13日讯 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备受关注,父母生而不养、祖辈代为抚养、父母过度加班很少陪伴孩子、为了挣钱过早送孩子寄宿等现象,对个体而言,容易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对社会而言,则是巨大的潜在危机。

2016年3月份以来,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

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11月,全国不满16岁的农村留守儿童共有902万人,其中90%以上留守儿童分布在中西部省份。

【答案】示例一:

(标题)留守儿童生存状态是潜在的社会危机

(理由)因为新闻主要内容突出了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存在着严重问题,成为潜在的社会危机。

示例二:

(标题)我国留守儿童突破900万

(理由)因为新闻用具体的数字表明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之多。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

考生可根据第一句话“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备受关注,父母生而不养、祖辈代为抚养、父母过度加班很少陪伴孩子、为了挣钱过早送孩子寄宿等现象,对个体而言容易影响孩子身心健康,对社会而言则是巨大的潜在危机”提炼关键词语即可解答。

阅读本则新闻,可知第一句话是导语部分,新闻的主要内容应从导语部分提炼总结。

据此填写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

(标题)留守儿童生存状态是潜在的社会危机

(理由)因为新闻主要内容突出了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存在着严重问题,成为潜在的社会危机。

示例二:

(标题)我国留守儿童突破900万

(理由)因为新闻用具体的数字表明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之多。

【点评】考生要在平时掌握新闻的知识,理解新闻标题的要求,掌握标题与导语间的关系,能够从导语中抓关键词来提炼标题。

6.数字化时代,阅读陷入了尴尬的境地。

在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班里组织了一场有关阅读的讨论会,主题是“重塑健康的阅读”。

你们组有同学发表了自己的一条建议,请你顺着他的思路进行补充,有理有据地对健康阅读分条提出自己的看法。

要求:

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

②表达得体,语句通顺。

③80字左右。

在碎片化浅阅读风行的当下,该如何重塑健康的阅读?

首先,我们可以提倡整本书阅读。

快餐式的碎片化阅读,会造成我们知识结构凌乱、松散,坚持整本书阅读能使我们的知识结构更系统、更完整、更优质,可以提升我们宏观层面的思维水平。

其次,________

最后,________

【答案】我们应该多阅读经典著作。

无论是数字化阅读,还是纸质图书阅读都可以从经典开始。

蜜蜂采蜜,要采花蕊中最精华的部位,读书也同理。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是一个时代人类思想的精华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学校和班级要积极开展读书交流会、图书展览、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搭建阅读的平台,营造阅读的氛围。

【解析】【分析】面对此类试题,首先在明确观点“健康的阅读”,论证时有理有据,条理清晰即可。

故答案为:

我们应该多阅读经典著作。

无论是数字化阅读,还是纸质图书阅读都可以从经典开始。

蜜蜂采蜜,要采花蕊中最精华的部位,读书也同理。

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是一个时代人类思想的精华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

学校和班级要积极开展读书交流会、图书展览、经典诵读等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学生搭建阅读的平台,营造阅读的氛围。

【点评】本题为开放题目,此类题目,一般不设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作答本题时,可围绕题目中的观点和材料中的表述进行作答。

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有序即可。

7.清明节放假,父母要去乡下扫墓,但已是初三学生的小梦有课外辅导班要参加,她很想跟父母一起去祭祖,但父母不同意,怕耽误她的学习。

如果你是小梦,你会如何说服父母同意你一起去乡下祭祖,100字左右。

【答案】略

【解析】【分析】劝说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称呼恰当,理由充分,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有理有据,以理服人。

以诚恳的态度、商量的口吻劝说,语气柔和委婉而不生硬,文明得体,表达清楚明白。

不能偏离劝说主题。

内容上要讲清楚“跟父母一起去祭祖”的益处。

如祭祖就是一种怀念,不忘先祖的恩德,遵从先祖的遗训,发扬先祖的优良传统等。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能力。

做题时要注意,说话要了解对方的意思,准确地领会他的意图,抓住重点和要点,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

我们在平时说话时,要努力做到听懂对方的意思,领会对方说话的真实用意和目的,真诚的交流。

说话要语句连贯,条理分明,能够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心情,努力使别人理解。

 

8.诸暨西施大剧院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外观华丽,充分体现了“城市之光”理念,不仅展现了“西施故里”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人文风情,更象征着诸暨人民对高雅艺术和美好生活的热情追求。

为提升西施大剧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好西施大剧院作为诸暨市地标性文化品牌的形象推广,特向全社会征集西施大剧院形象标识。

下面是经过专家评选、网民投票等环节产生的入围作品之一,请你向妈妈解说这个标识入围的理由。

(不少于100字)

【答案】妈妈,你看这个标识将汉字“西”(西施)经艺术化变形,演化为西施大剧院建筑外形,展现出“西施故里”诸暨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人文风情。

顶上点缀一颗闪耀的珍珠,璀璨如西施大剧院的建筑本身,象征着大剧院精彩纷呈的演出,给走进剧院的观众带来非凡的艺术享受,充分体现了“城市之光”的理念。

【解析】【分析】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中的提示,然后再认真观察图片,看图片都有哪些构图要素,结合思考每个构图要素的内涵,最后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述。

因为本题要求向妈妈介绍,还要注意语言得体。

故答案为:

妈妈,你看这个标识将汉字“西”(西施)经艺术化变形,演化为西施大剧院建筑外形,展现出“西施故里”诸暨的地理环境和独特的人文风情。

顶上点缀一颗闪耀的珍珠,璀璨如西施大剧院的建筑本身,象征着大剧院精彩纷呈的演出,给走进剧院的观众带来非凡的艺术享受,充分体现了“城市之光”的理念。

【点评】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

图文转换题解题思路与步骤:

整体的解题思路,即读一思一写,读:

画面组成要素。

思:

画面内容,抓住画面主体,弄懂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表面构成一深层含义)。

写:

选用恰当的表达方式,

9.承办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是我省的一件大事。

学校准备制作“弘扬体育精神喜迎‘二青会’”宣传片向同学们征集素材,你推荐了下面的宣传面,请说明你的推荐理由。

写作提示:

①可以把三幅画作为“传画系列”总体推荐,也可以只推荐其中一幅;②8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我推荐宣传画系列。

三幅画上方居中都有“二青会”全称,中间为运动者的人物剪影,两侧及下方有花卉树木,山川河流装饰图,左下角为山西著名景点图案。

此组画富有地方特色,契合宣传主题。

【示例二】我推荐图2,画面中间是自行车运动员剪影,上方居中是“二青会”全称,主题突出;两侧及下方为山川花树图案,设计精美;左下角为“平遥古城”图案,地方特色浓郁。

整幅图匠心独运,值得推荐。

【解析】【分析】图片中的共同元素是“二青会”全称、山西本地特色景点、山川花树、运动者剪影。

在推荐时注意抓住画面的特点,结合二青会的主题,注意描述顺序,理由充分即可。

故答案为:

【示例一】我推荐宣传画系列。

三幅画上方居中都有“二青会”全称,中间为运动者的人物剪影,两侧及下方有花卉树木,山川河流装饰图,左下角为山西著名景点图案。

此组画富有地方特色,契合宣传主题。

【示例二】我推荐图2,画面中间是自行车运动员剪影,上方居中是“二青会”全称,主题突出;两侧及下方为山川花树图案,设计精美;左下角为“平遥古城”图案,地方特色浓郁。

整幅图匠心独运,值得推荐。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语言的表达能力。

考生要仔细观察图例,注意图例中的画面,结合材料的提示进行归纳概括。

表达时要注意主题鲜明,层次清楚,语言简洁。

10.你认为这幅图适用于下面哪个情境?

请简述理由。

(摘自《光明日报》2019年5月19日第6版)

A.某眼镜店的促销广告

B.某校主题班会“爱护眼睛,拥抱光明”的海报

C.某学生《关于我校学生用眼卫生调查报告》的封面

D.某教育专家《解决“短视”问题,请为孩子减负》的讲座

【答案】示例1:

这幅图三次出现“眼镜”的图案,具有很强的商品提示作用。

该图传递近视高发的信息,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能体现眼镜店的人文关怀,有助于眼镜促销,所以这幅图可以用于眼镜店的促销广告。

示例2:

这幅图中字号最大的内容表明了国家卫健委对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视,班队课的主题正是保护视力,用这幅图做海报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有很好的教育宣传作用。

示例3:

这幅图反映了全国青少年近视眼防治的迫切性,与学生的调查报告主题一致。

以这幅图为封面,将这个调查报告放在了更大的背景中,使这个报告更有深度和意义。

示例4:

这幅图介绍了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学业负担过重,这一信息来源权威可信,与讲座的主题切合,是非常有力的佐证材料。

【解析】【分析】图文转换综合考查考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和语言的概括能力,图中主要信息有:

全国儿童青少年一半以上近视,情况严重不容忽视,列举导致近视的几大原因,高中学生高度近视严重。

A.某眼镜店的促销广告:

图中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有助于眼镜促销;B.某校主题班会“爱护眼睛,拥抱光明”的海报:

用这幅图做海报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有很好的教育宣传作用;C.某学生《关于我校学生用眼卫生调查报告》的封面:

与学生的调查报告主题一致,更有深度和意义;D.某教育专家《解决“短视”问题,请为孩子减负》的讲座;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学业负担过重,这幅图是非常有力的佐证材料。

故答案为:

示例1:

这幅图三次出现“眼镜”的图案,具有很强的商品提示作用。

该图传递近视高发的信息,强调保护眼睛的重要性,能体现眼镜店的人文关怀,有助于眼镜促销,所以这幅图可以用于眼镜店的促销广告。

示例2:

这幅图中字号最大的内容表明了国家卫健委对防治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的重视,班队课的主题正是保护视力,用这幅图做海报能引起学生的重视,有很好的教育宣传作用。

示例3:

这幅图反映了全国青少年近视眼防治的迫切性,与学生的调查报告主题一致。

以这幅图为封面,将这个调查报告放在了更大的背景中,使这个报告更有深度和意义。

示例4:

这幅图介绍了青少年近视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是学业负担过重,这一信息来源权威可信,与讲座的主题切合,是非常有力的佐证材料。

【点评】本题考查提取图表信息。

答题时应注意,图表题一般是给出一幅图表,要求考生能根据图表中的有关信息,对题中的信息进行筛选、分析、综合,并运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出观点。

对应四种宣传的需要,提取信息作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