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精选.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09718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精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精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精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精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精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精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精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精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精选.docx

《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精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精选.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精选.docx

袋料黑木耳栽培技术精选

代料黑木耳栽培技术

黑木耳的代料栽培,就是利用含有木质素,纤维素较多的农副产品作为培养基,进行栽培的一种方法与椴木栽培相比代料栽培具有可充分利用资源,节省木材生产周期短,成本低经济效益显著等特点,即适合农户家庭栽培又可进行规模化生产是目前推广使用的新方法。

(一)代用料种类与配方

代用料的原材料:

代用料很多通常是锯木屑,米糠,麦麸,棉籽壳,玉米芯,(即为玉米谷子),玉米秆,甘蔗渣,稻草等。

现将主要农林副产品的培养料配方介绍如下:

1.木屑配方:

选用锯木屑78%,麸皮(或米糠)20%,蔗糖1%,石膏粉1%,加水混合即可。

2.玉米芯配方:

选用玉米芯73%,蔗糖1%,麸皮5%,石膏粉1%,棉籽壳20%,加水混合即可。

3.棉籽壳配方:

选用棉籽壳93%,蔗糖1%,麸皮5%,石膏粉1%,加水混合即可。

4.稻草配方:

选用稻草66%,米糠32%,过磷酸钙1%,石膏粉1%,加水混合即可。

培养料应选用新鲜无霉变的原料,木屑选用阔叶树种。

玉米芯应先在日光下暴晒一至两天用粉碎机打碎成黄豆粒至玉米粒大小的颗粒。

不要粉碎成糠状以免影响培养料的通气性。

代用料栽培黑木耳的方式比较多,主要有菌砖栽培、瓶子栽培、塑料袋栽培。

其中以塑料袋栽培的产量最高也是目前代料栽培木耳采用的主要方式。

塑料袋栽培生产流程只要有:

1.培养料的配置。

2.装袋与灭菌。

3.接种。

4.发菌期管理。

5.出耳管理。

1.培养料的配置:

在配置前分别将粉碎好的主副料用两到三木的铁筛过筛,清除木片树枝和其他硬杂物,再按配方比例秤取配料进行混合,撩水比一般为1比1.3到1.4含水量在60%左右,人工搅拌时可先在干净的地面将配料拌匀再喷洒定量的水反复的翻搅直到搅拌均匀,使用搅拌机时可直接上料搅拌,边搅拌边加水直到水料均匀然后再进行装袋,配料要把握四个关键的环节。

一是配料含水量要达到60%左右,测试的方法是抓取一把配料使劲握紧在指缝间有少量的水分渗出,伸开手掌要成团,料掉到地面能散开就说明水分合适。

二是操作要快,拌料时应根据拌料的数量配足人员加快速度以免因气温高而是配料发生酸变,一般拌料应在两小时之内完成。

三是酸碱度应达到7至7.5PH,偏高或偏低时可用石膏白灰水进行调节。

四是拌料力求均匀,拌料均匀就是主副料混合均匀,水料搅拌均匀酸碱度均匀。

混匀拌料可使菌丝生长整齐。

2.装袋与灭菌

袋栽黑木耳可用17厘米乘33厘米的专用菌袋,装袋时将塑料袋底的两角向内折三分之一使之成方底,便于平稳的放在地面上。

有条件的可用装袋机进行装袋,一般每袋装干料0.5公斤,装物的数量应为袋高的5分之4,装袋时中间打一个20厘米的透气孔套上特质的颈圈以保证氧气的供给,手工装袋时要变装边压料使料装紧压实,上下松紧度均匀一致然后压平表面扎一个透气孔再捏紧袋口,套上塑料紧扣。

料袋必须经过灭菌后才能介入菌种,灭菌的方法多采用常压蒸汽灭菌,灭菌前要将菌袋放入铁制的筐内,避免菌袋挤压,灭菌锅可使用严实无缝的立式锅,锅底要加入足量的水,水上10公分打见避层以免菌袋浸入水中浸水,装料时要按排摆放,装满挤实。

锅口要封严减少漏气,烧火时火力要旺蒸汽要足,使锅内的温度尽快达到100度,定为时八小时以上才能保证灭菌的效果。

3.接种

灭菌后待培养料冷却到30度以下时搬入接种室,在接种箱内进行接种。

接种前要彻底打扫接种室,并用甲醛熏0.5至1小时以使接种室保持无菌的状态,工作人员要熟练的掌握接种技术严格实施无菌操作。

具体的方法是先打开接种箱的紫外线灯消毒30分钟,原种瓶外壁用75%的酒精进行擦拭消毒,接种时点燃酒精灯,用灭菌的镊子将原种弄碎,使原种瓶口对着袋口将菌种均匀的撒在袋料表面形成一薄层,这样菌丝能发快可抢先占领料面以抑制杂菌侵染,每袋接种量为:

5-10克然后按原样套上塑料紧扣,操作的时候动作要快速,以减少操作过程中杂菌污染的机会。

2.发菌期管理

接好种的菌袋要及时放到培养室进行发菌,发菌前要做好培养室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使菌袋能及时的进入。

发菌期管理:

1.培养室准备2.菌袋上架3.发菌管理

1.培养室准备:

培养室种类比较多其结构和建造方法不尽相同,但无论采取什么样的耳房都要求通风保湿保温控光效果好床架结实牢固。

通风就是要满足木耳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新鲜空气萨法有害气体因此发菌室必须利用门、窗、和通风孔,进行定期的换气通风。

保温保湿就是要使发菌室温湿度适合菌丝生长需要,通常发菌室最好是坐北朝南这样即有利于通风换气又可以提高冬季的室温。

保温的方法通常有:

增设暖气、修建暖墙、铺盖草帘等。

保湿就是要防止室内的水分过多的散发保持室内应该有较好的湿度,保湿除了要定时的喷洒水外还要注意通风时间,一般早晚多通风中午少通风,要经常保湿地面的湿润。

控制光照就是要控制光线的强度以有利于菌丝的生长,木耳的菌丝在发菌期间光线不宜过强一般应在100以下,因此对于光照较强的房间窗口要进行遮光以满足菌丝生长的光照条件。

床架一般采用层叠式多用竹木钢筋水泥制作,床架的宽度以80厘米为宜,高度以5到6层为好,层与层之间相隔60厘米,上床离屋顶1到1.3米,底层离地面0.3米,四周不要靠墙。

房间大时中间要留过道以便管理和培养料的进出。

发菌室要远离污染的场地,清理周围的垃圾避免因刮风而污染发菌室,对于新建的发菌室要使墙面、墙角、顶棚和地面光滑平整不留死角,床架的材料应选择无污染无污垢的原料,在使用之前要对发菌室进行彻底的消毒以保证发菌期间的安全,发菌室消毒有熏蒸消毒和喷雾消毒两种方法。

熏蒸法主要用于封闭程度较好的菌室,如果密封程度较差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熏蒸消毒常用药剂:

甲醛、高锰酸钾、硫磺粉、专用烟雾剂等。

熏蒸前先用喷雾器喷水以提高消毒的效果然后关闭好门窗。

在房内选择几处放药位置,不同的药剂要分开放置,要即合理又安全,以利药味均匀的阔撒。

入药的时候要采取保护措施,自里向外边放边出最后将门关闭。

密封熏蒸24到48小时后就可以通风换气。

喷雾消毒常用的药剂有:

2%甲醛溶液、1%-5%漂白粉溶液、0.1-0.5%的多菌灵溶液等。

上述药物最好多种交叉使用,以增强杀菌消毒的效果,喷雾消毒时室内的地面、墙壁、房顶、床架正反面都要喷到以彻底杀灭有害的菌虫,在实施喷雾消毒时要采取防护措施注意人身安全。

2.菌袋上架

接种好的菌袋要及时的放到培养架进行发菌,上架前先在架上铺一层纸,以防刺破袋底,然后自上而下的逐层摆放,培养初期料袋应直立摆放,袋间应留有适当的距离,等菌丝深入培养料内之后可以将袋底相对上下叠放,料袋培养过程中要创造适宜的条件才能使黑木耳菌丝健壮的成长。

3.发菌管理

温度与湿度是发菌期间管理的要点,根据木耳菌丝生长对温度的要求要掌握两低一高的原则,分三个温度不同的阶段进行培养,在培养的前期也就是接种后15天内,培养室的温度应适当的低一些,保持在20到22度,使刚接种的菌丝慢慢的恢复生长,中期的时候也就是接种的15天之后木耳菌丝生长已占优势将温度升高到25度左右加快发菌速度,到了后期当菌丝快发到袋底部时也就是培养将要结束的前10天内在把温度将至到18到22度,菌丝在较低的温度下生长的比较健壮营养吸收充分,这样培养的菌袋出耳早、分化快、抗病力强,产量高。

培养室空气相对湿度一般要求保持在55%-65%之间,发菌后期菌丝大量增加消耗一部份水份加上蒸发培养料内失去了较多的水分,这时为了补充损失的水份室内应该适当的喷水,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70%左右,但是在喷水时不要讲水直接喷到袋上,这样以防弄湿棉塞而引起杂菌污染。

光线是形成籽实体的重要因素,控制光的强度就可以控制籽实体的产生,黑木耳在菌丝培养阶段要求不形成籽实体,以防营养消耗,因此培养室的窗户要遮挡,这样使室内的光线接近黑暗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培养室的空气要新鲜,保证有足够的氧气维持菌丝的正常代谢。

在培养菌丝期间,每天打开门窗通风20到30分钟,后期要增加通风的时间和次数。

培养室的二氧化碳浓度不要超过1%,防止塑料袋破损,这时要检查料袋,要轻拿轻放。

尽量减少翻动的次数防止袋避破损,及时检查和处理污染的料袋。

料袋在培养过程中常见有青霉、木霉、根霉和连包霉等杂菌侵染,接种后20天内要检查一次污染情况,发现有轻度污染的杂菌斑时可以在污染处用注射器慢慢的注入少量的30%的氢氧化钠液或0.2%多菌灵溶液控制杂菌的蔓延,污染严重的应该及时将整袋拿出培养室在远离培养室的地方深埋和烧毁。

袋菌培养20天后发现有轻度杂菌污染时,可将其拿出培养室单独培养单独出耳仍然有一定的产量,经过45到50天的培养菌丝长满菌袋此时先不要急于催耳,仍然再继续培养10到15天使菌丝充分吃料集聚营养物质提高抗霉抗病能力,然后可移入栽培场进行出耳管理。

五.出耳管理

栽培黑木耳可在室内出耳也可在室外出耳,室外大地出耳的优点是光线充足、空气新鲜、昼夜温差大。

晴天的晚上有露水可湿润栽培袋阳光充足可减少杂菌的侵染,不利因素是受自然气候影响大,因此要选好场地进行科学的管理。

1.耳场选择

耳场要根据木耳品种的生长特性选择通气良好透光度为六阳四阴的树荫下或搭遮荫棚作为栽培黑木耳的场所,同事要求临近水源地面潮湿土质为沙壤土的地带。

在场地选好后做成宽度为1.5米,高为25到30厘米,长度不限的杨奇。

然后铺上薄膜、稻草或篷布以防喷水时袋底粘泥,那么有条件的农户可打井建池,铺设喷水管或喷水器,利用竹木搭成拱形或方形的支架备好草苫或遮阳网以便于遮阳降温管理。

2.菌袋处理

出耳前将套环或棉塞拿掉,袋口折回拧紧然后用灭过菌的刀片在袋的四周均匀的割六条宽0.2厘米长5厘米条形孔或V形孔这样以满足黑木耳对氧和水份的要求促进耳芽形成,实践证明出耳空宜窄不宜宽,开孔过宽容易散失料内的水份而且喷水后不宜保持住湿度,影响原基的形成,在湿度适宜的情况下过宽的出耳孔容易发生原基分化过多,造成出耳密度大、耳片分化慢而且大小不整齐影响木耳的产量和质量,开孔窄一些不仅能保住料面湿度而且可以在条形孔中间形成一行小耳,出耳密度适宜、耳片分化快。

当耳片逐步展开向外伸延时正好把条形孔两面的塑料边压住,喷水时袋料之间不会积水,这样可以防止出耳期间的污染和烂耳发生增加出耳的次数。

3.排袋与催耳

菌袋划好口后每袋间隔8到10厘米直立于杨奇内,袋摆放后在奇面上喷洒一次水,切记将水洒进出耳口内,再盖上草苫和遮荫网,使奇内温度保持在20到25度,空气相对湿度为75%到90%,这样经过5到7天的时间耳芽就可以从划口处长出来。

4.子实体形成期管理

在子实体形成期间每天要定期喷水,喷水时不能直接向栽培袋喷水,要喷雾状水要增加空气的湿度,使料袋和地面均匀受潮。

如阳光强烈可覆盖草苫和遮荫网增加小环境内的空气湿度,促使耳芽的快速形成。

此阶段避免开穴处积水使菌丝受损,不因空气不良供养不足导致菌丝死亡。

经过5到7天的管理在开穴口产生许多小黑点并逐渐连成一朵耳芽也就是幼小子实体.

5.子实体生长期管理

幼小子实体长出后可将覆盖的薄膜去掉,在这段时间里子实体生长迅速需要从外界吸收大量的营养、水份和氧气。

菌丝体从培养料内吸取营养物质大量输送到子实体供子实体迅速的生长,每天可长0.5厘米左右。

子实体生长阶段需要及时满足生长所需要的条件,每天喷雾状水两到三次,在加大空气湿度的同时要加强通气和强光的照射,确保子实体有充足的氧气和光照,菌袋形成80%以上的耳芽后,每天早晚要对耳芽喷洒水,使空气湿度保持在90%到95%耳片成伸展状态。

在耳片生长期夜间或阴雨天揭开薄膜,奇内温度不超过32度,当耳片生长至4到5成时采用白天揭开薄膜让阳光直射使耳片卷边然后在增加湿度。

这样经过干湿交替的管理措施在18到32度的温度条件下耳芽7到10天后即可成熟,成熟后的耳芽直径可达15厘米,这时在让阳光直射至耳片卷边即可采收。

6.管理要点

在整个出耳期间管理工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湿度:

出耳期间应以增湿保湿为主,协调温、气、光,多种因素,尤其在菌袋开口后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以促进原基形成和分化,整个出耳阶段空气相对湿度都要保持在80%以上,如湿度不足则干燥部位的菌丝易老化衰退,尤其在出现耳芽之后,耳芽裸露在空气中易失水老化影响耳片分化,菌袋表面喷水时应喷雾状水以使耳片湿润不收边为准,应该劲量减少往耳片上直接喷水,以免造成烂耳。

控制温度:

出耳阶段温度以22到24度为宜,最低不低于15度,最高不超过30度。

温度过低或过高都影响耳片的生长降低产量和质量,尤其是在高温高湿和通气条件不好的时候,极容易引起霉菌的污染和发生烂耳。

遇到高温时可采取加强通风,早晚多喷水,和用井水喷地面等办法进行降温。

通风换气:

加强通风换气,黑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出耳场地应该经常通风换气以保持空气的新鲜,尤其是在气温高湿度大的情况下更应该注意通风换气,这样不仅有利于出耳和耳片的生长而且也是防止杂菌滋生的有效的措施。

增加光照:

木耳在出耳阶段需要有足够的散射光和一定的直射光,增加光照强度和延长光照相对时间能增加耳片的曾腾作用并促进其新陈代谢活动,耳片变的肥厚、色泽变黑、品质好。

在出耳期间要经常转动菌袋的位置,使各个菌袋都能均匀的得到光照,提高木耳的质量。

四.采收与加工

木耳成熟后就要及时采收进行相应的加工以免木耳腐烂减产。

(一)采收

1.成熟特征2.采收要求3.采收时间4.采收方法

(二)加工

采收木耳要掌握好采收的时机、方法、和时间。

以达到增产、增收。

1.成熟的特征

成熟木耳的耳片充分展开开始收边颜色由深变浅,覆面产生白色的孢子粉,肉质肥厚耳根收缩变细,触动耳带时可看出耳片颤动,只要具备这些特征无论耳片大小说明均已成熟就要及时采收。

2.采收要求

不同季节生长的黑木耳采收的要求有所不同,入伏以前生产的木耳称为春耳,其耳色深、朵大、肉厚、吸水量大,质量最好。

入伏到立秋期间生产的木耳称为伏耳,其耳色浅、肉薄、吸水量小、质量差。

立秋以后生产的木耳称为秋耳,其耳型稍小、肉中等、吸水量小,质量次于春耳。

采收春耳和秋耳要求采大留小,因为这时气温较低有利于黑木耳的正常生长,留下的小木耳等长大后再采收,而采收伏耳则要求大小一齐收,因为伏天气温高、害虫多、细菌繁殖快,如不及时采收会遭受虫害或细菌附生引起流耳。

3采收时间

采木耳的时间最好选在雨过天晴的早晨或者晴天早晨露水未干时,这时耳片潮软,不会因耳片干燥而弄碎。

如遇上连绵阴雨天也要及时采收以免造成损失。

4.采收方法

采收时抓住整朵子实体连耳根一起摘下来,如采摘不净容易发生耳根腐烂滋生杂菌,要求勤采收避免流耳发生,采收过程中注意保护耳芽以利于继续生长,每次采收后须将耳带翻面转向,使耳带均匀吸收潮气和阳光增加出耳面。

二.加工

采收下来的黑木耳必须及时攤放在晒席上或铺有塑料窗纱的木框内,把成朵的木耳撕成单片放在阳光下晒干。

阴雨天采收的黑木耳必须及时烘干,烘干时通风要好温度不能过高防止烤焦或自溶腐烂,在红晒过程中开始时不宜多翻动以免卷成全耳影响质量,待半干后要勤翻动,这样朵型美观耳片不会卷曲在一起。

一般干木耳的标准是干硬发脆,含水量在13%左右。

栽培木耳的方法很多,只要选好品种掌握木耳的生长特性,认真的进行管理,就一定能够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