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10897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docx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

教师职业能力测验

教师职业能力测试(教育理论)

第一章新课程改革概述

第一节课程的基本概念与理论

、课程概述:

1、课程概念:

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

涉及教师教什么和学生学什么。

我国中小学课程分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2、课程要素:

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

3、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与选修课程、国家、地方与校本课程、基础型、拓展型与研究型课程。

、课程理论:

1、几种典型的课程理论:

、理性主义的课程理论:

以知识为核心、以学科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

、经验主义的课程理论:

经验为基础、以儿童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形式

、建构主义的课程理论:

以“知识建构”为基本理念、以创设“学习环境”为主要任务、以主动学习为核心

A、B为传统课程理论C属新课程理论。

2、传统课程理论的特点:

A、课程被窄化为学科专制

B、教学为单向授→受过程

C、师生外在于课程

3、新课程理论的特点

A、课程是民主、开放、科学的。

课程不是预设的而是生成的。

B、教学主要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

C、师生是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节我国课程改革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问题

1、课程目标:

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习态度与习惯、能力的培养忽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2、课程结构:

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种类繁多缺乏整合。

3、课程内容:

繁、难、偏、旧课程内容远离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

4、课程实施:

强调接受学习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研究的学习方式。

5、课程评价:

强调教育的选拔功能忽视评价的检查、诊断、导向、激励功能。

6、课程管理:

自上而下的单一集权管理不适合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我国课程改革的任务及发展趋势:

1、以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价值取向

2、课程结构的综合化、均衡化、选择性。

3、改变课程繁、难、偏、旧的状况。

4、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5、改变课程的管理方式实现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6、改善课程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与全面性。

第二章新课改的具体措施

第节新课程改革的目标:

一、课程目标

1、行为取向性目标

1)泰勒的课程目标理论:

泰勒原理:

学校应达成哪些教育目标?

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怎样才能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以实现?

2)、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

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技能领域

2、生成型课程目标:

随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目标。

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3、表现型课程目标

二影响课程目标指定的影响因素

1、学习者的需要

2、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

3、学科体系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目标的主要特征

1、注重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突出目标的发展性

2、注重适应性与超越性相结合突出超越性

3、注重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结合突出人文性

、新课改的指导思想:

邓小平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论述题:

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新课程改革目标的认识)

第节课程结构

一、课程结构:

1、课程的横向结构:

指在一定的课程结构内部各门各类课程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

如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学科的比例关系以及必修、选修、活动课以及社会实践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

2、纵向结构:

直线型课程与螺旋型课程

二、新课改对课程结构的调整:

1、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2、逐步走向课程综合化(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社会实践活动)

第三节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1、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

2、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

3、关于对待是世界和他人态度的知识经验

、课程内容的三种认识

1、课程内容即教材

2、即学习活动

3、即学习经验

、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

1、课程计划:

课程设置、开设顺序、教学时数、学年及学周安排

2、标准课程:

标准课程的含义、制定的依据、结构、主要特点(讲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中、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习方式)

3、教材:

新课程的教材观是教材是跳板而非圣经

、新课程的内容选择

1、走进学生生活尊重儿童文化强调直接经验的积累强调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

2、反映当代社会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注重关心当代文化的变革与发展努力吸收人类进步文化的营养。

第四节课程实施

、新课程的实施策略

1、教学过程

2、学习方式

3、个性发展

4、信息技术教育

、传统的学习方式

1、重理论轻实践

2、重理性轻感性

3、重结论轻过程

、学习方式的转变

1、自主学习

2、探究学习

3、合作学习

、教学方式的转变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与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向新的血虚方式转变

1)教师要改变对自身和对学生的认识

2)教师要确立新的教学观积极转变教学方式

3)传统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体验

2、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探索新的学习形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1)法国的“做中学”活动

2)美国的“动手做”方案

3)我国的研究性学习

、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主动性

2、独立性

3、独特性

4、体验性问题性

第五节课程评价

、现代教育评价

1、现代教育评价的理念:

发展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

2、现代教育评价的发展趋势

1)强调创设适合并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

2)由关注终结性目标向关注评价的形成性目标发展

3)评价主体有一元向多元发展评价对象由被动等待想主动参与发展

4)评价方法向综合、多层次、全方位发展

3、现代教育评价的改革重点:

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3)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

4)继续改革与完善考试制度

、课程评价的发展

1、类型

1)按照评价目的分类: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

2)按评价主题分类:

外部评价、内部评价

3)按评价方法分类:

相对评价、绝对评价、个体内差异评价

2、基本特点:

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3、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评价内容

2)评价标准

3)评价方法

4)评价主体

5)评价重心

4、发展性评价的基本内涵★★

1)评价目的:

促进发展

2)评价功能:

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发展性评价体现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利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

3)评价观念:

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的趋势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性和人性化的发展重视被评价者的主体性与评价对个体发展的建构作用。

4)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综合化;

评价标准分层化

5)评价方式:

多样化

6)评价主体:

多元化

7)评价过程:

、学生评价的发展

1、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

1)评价内容包括基础性发展目标和学科学习目标

2)教师要采用多样、有效地评价方法

3)为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反映学生学习的过程与结果

4)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评定应采取等级制不得将成绩排队、公布;评语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进步、潜能与不足。

5)学期、学年末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

2、当前学生评价观的转变:

1)从筛选、评比到诊断、帮助

2)从辅助知识学习到全面育人

3)从冷静客观到充满人性关怀

4)从整齐划一的评价标准到多元、个性化的评价标准

5)从单一评价主体到多元评价主体

6)从单一纸笔测验到多元评价

7)从游离于教学之外到整合于教学之中

3、传统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不合理性

1)将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体系不合理

2)过于注重总结性、鉴定性评价评价方式单一

3)评价主体单一评价的实效性较差

4)评价过程的随意性强评价措施与方法简单化

4、新课改下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的宗旨

1)发现与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树立自信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

2)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社会经验的联系重视考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考试方法应做到形式多样化给学生独立思考和实践操作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擅长的表现方式把自己的学习经验与认知呈现出来

4)成绩的评定与处理可实行等级制甚至不设总分而改为各项评定而且必须遵守“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成绩排列名次”的规定。

第节课程管理

、新课程管理政策: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模式

、地方课程开发:

1、地方课程的概念

2、功能

1)使各地更好达到国家标准

2)形成自身特色

3)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4)提高地方对课程的管理开发能力

3、地方课程的内容与设置

1)学科类与活动类课程以活动类为主

2)必修与选修课程以选修课程为主

3)分科与综合课程以综合类为主

4、校本课程的开发

第章素质教育与新课改

第节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的内涵

1、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2、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3、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

(简答题:

素质教育的三大任务是什么?

、意义

1、有利于提高全民素质提高综合国力

2、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深化教育改革

3、有助于受教育者全面发展的落实

第二节新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新课程提倡的师生关系是合作伙伴关系如何处理好这种伙伴关系?

1)、尊重

2)民主

3、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果

1)让学生经历过程

2)创设生活情境

3)要善于引导

4、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只是学科

1)关注学生的情感需要

2)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现代学生观

1、什么是学生观?

1)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多看优点会赞美

2)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悦纳错误多宽容

3)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相信学生多期望

4)学生是人—爱护尊重讲民主

、现代教师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1)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是社区性的开放型教师

(简答题:

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哪些角色转变?

2、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1)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尊重、赞美

2)教学关系强调帮助、引导

3)对待自我强调反思

4)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强调合作

、创新观

1、破除知识中心观念

2、破除教师权威观念

3、培养问题意识

1)鼓励提问

2)态度比答案更重要

3)欣赏学生有创意的答题

第章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

第节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概念:

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可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学校范围内)与校外课程资源

、校外课程资源:

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乡土资源等

、如何筛选课程资源?

优先性原则、适应性原则

、如何开发课程资源?

1、及时吸收社会文化科技发展的成果进入课程

2、善于从课堂上挖掘和利用学生的经验进入课程

第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性质:

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

、特点:

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

、主要内容: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

、与各学科的关系:

1、各科知识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延伸、综合、重组与提升

2、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发现的问题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可以在各学科的教学中拓展和加深

3、在有些情况下综合实践活动也可以和某些学科教学打通进行

、应遵循的原则:

、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需要注意的问题

1、研究性学习与科技类活动课程的区别

2、研究性课程不是优等生的专利

3、不一定在课堂

4、不一定有固定课时

5、未必有专人教

6、未必用考试来评价

第节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2、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培养教师的合作精神;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加强教师的课程理论素养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

3、凸显学校特色

4、重建学校文化

二、开发的程序

1、建立组织

2、现状分析

3、制定目标

4、课程编制

5、课程实施

6、课程评价

三、开发的途径

1、合作开发:

与专家学者合作、校际合作、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合作、与社区合作、校内合作。

2、课题研究与实验

3、规范原有的选修课、活动课和兴趣小组

第四节信息技术教育

一、对传统教育教学的影响

1、促进学校教育观念的转变

2、有利于教师角色的转变

3、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4、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上好多媒体课的要求

1、紧扣教材重点有的放矢

2、个性突出鲜明富有创意

3、适度的艺术性激发情趣

4、讲究画龙点睛适度运用

5、信息量要适度学生为主

6、交互设计合理智能性好

第章新课改与教师专业发展

第节新课改重教师面临的挑战

、教育观念上的挑战

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

2、树立活动教学观

3、观念的转变是学生观的转变

(活动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1)活动教学过程是以探究为中心塑造和建构学习主题的过程;2)注重活动性体验强调理性认识与非理性认识相统一的过程;3)是以活动为基础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统一的原则;4)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依托的教育过程。

、教学习惯的挑战

、新的教学情境的挑战

1、新的课程因素的出现

2、新的课程结构

3、新教材的不确定性

、对知识储备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挑战

、新的学习方式的挑战

第二节新课改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校本教师培训

、教师的行动研究

、教师反思性实践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