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123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docx

《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docx

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

江西师范大学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

浅析《家》中人物的悲剧

专业:

汉语言文学

学生姓名:

曹梅

准考证号:

246511200002

指导教师:

陈静副教授

 

2015年5月9日

 

版权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的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声明人(毕业设计(论文)作者)签名:

曹梅

 

签名日期:

2015年5月1日

 

摘要

悲剧是很多文学作品中不变的主题,鲁迅说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及崇敬,达到提高思想情操的目的。

巴金《家》中充满了悲剧色彩,本文就是从《家》中人物的悲剧这个角度去研究,分别从每个人物的不同命运及造成其悲剧的原因入手。

 

关键词:

双重性格、矛盾冲突、封建制度、悲剧、悲剧的原因

 

目录

中文摘要及关键词……………………………………………………………I

正文…………………………………………………………………………1

引言…………………………………………………………………………1

一、觉新的悲剧…………………………………………………………………………1

(一)生活准则一成不变,内心却十分矛盾……………………………………………………2

(二)清醒地认识,却痛苦的遗忘…………………………………………………………3

(三)信服新理论却顺应旧环境……………………………………………………4

(四)极度的悲哀与有限的欢乐………………………………………………………4

二、梅芬的悲剧……………………………………………………………5

三、瑞珏的悲剧……………………………………………………………6

四、鸣凤的悲剧…………………………………………………6

结语…………………………………………………………………………7

参考文献……………………………………………………………………8

谢辞……………………………………………………………………8

 

引言

柯灵将巴金先生的生平归结为两个字:

一个是真字—思风发于胸臆,言泉流于唇齿,笃实坦荡,表里如一;一个是爱字—爱祖国、爱人民、爱自由、爱正义、爱一切美好和崇高的事业。

巴金的代表作是由《家》、《春》、《秋》构成的激流三部曲,还有《雾》、《雨》、《电》组成的爱情三部曲。

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的状况,激流更是深刻地描写了在文化思潮下中国人民的思想改变。

同时他的作品唯美的以为:

人们都在努力的追求美好的生活。

巴金写《家》,目的是反映复杂矛盾的生活,表现他不可遏制的激流,虽然他自己说不过写了“生活中的一小部分”。

在那种社会环境下生活的人们千姿百态。

有默默忍受痛苦的,最终走向死亡,有勇敢反抗的,最终走向成功。

本文则是从《家》中反映的人物悲剧入手,从人物的悲剧到造成人物的悲剧的原因进行阐述分析。

 

喜欢看巴金的作品,是因为他的文字饱含深情,每字每句都能在脑子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他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性格特征鲜明,人物描写非常细腻,《家》中的语言直白易懂。

让人感受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各种各样的复杂的心情交织在一起,道出了人物的真情实感。

①曾经的家是可爱的,那里有慈爱的母亲从小给巴金爱的教育,因此,她把母亲所教的“爱一切人”作为一切人和事的主要准则。

可那也只是曾经。

巴金笔下的这个封建大家庭是黑暗的,是造成年轻一代悲剧的地方。

一、觉新的悲剧

觉新是《家》中贯穿始终的一个人物。

②巴金曾说:

“我应当在觉新身上花费更多的笔墨。

”作者对觉新的性格塑造得十分复杂。

③觉新一方面信服新的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下去,但是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折中道路。

他的性格软弱,一味的驯服,忍让,退缩,使他失去了宝贵的一切,只剩下一颗伤痕累累的,脆弱的心。

他和觉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觉慧大胆叛逆,敢于反抗封建专制。

④他大声呼喊“我要做一个叛徒。

高老太爷对觉慧,觉民压迫,与此同时他们一味的反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觉新处于封建家庭和叛逆青年这两种敌对力量之间的特殊地位上,各种矛盾的冲突和他有着密切的联系。

他要反抗需要更大的勇气。

作为“五四”时代的青年,他有过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渴望得到自由和个性的解放。

他看到了封建家庭中的“仇恨和斗争”,也有自己的不满和愤怒,但是在

封建礼教的熏陶下,他自幼养成了驯服的性格。

他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官僚地主家庭,封建传统观念在他的心里根深蒂固。

父母双亡的悲剧,长房长孙的身份使他要承受的比别人多,家庭的重担早早的就落到他的身上。

自然而然的,他也就成了高家两种势力争夺的焦点,双方都在对他施加压力,他介于这两种不可调和的势力之间常常犹豫不决,内心无比的矛盾和痛苦。

另一方面,由于“五四”运动的兴起,弟弟妹妹们受到新思潮影响,争取生活自由,婚姻自主,进校读书需要他的支持和帮助。

他受到传统观念的限制,事事都要听从长辈,长辈不同意他绝不会去做。

但是,他是一个青年,他处在封建传统观念和新民主主义思想交替的这样一个年代,“个性解放”、“人格独立”、“婚姻自主”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必定会对他受伤的心灵产生刺激。

他在两种势力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矛盾的思想和错综复杂的精神就是源于他所处的环境,客观和主观的原因造成了觉新内心极度矛盾和精神剧烈的痛苦。

这个艺术典型是巴金先生看清楚了中国的现状和时代特征,才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展现了这个人物丰富的精神内涵。

觉新的悲剧表现在:

(一)生活准则一成不变,内心却十分矛盾。

从《家》中我们看到觉新是新旧时代交替的牺牲品,他被长房长孙的家族制度夺去了美好的前途,被不自由的婚姻制度夺去了心爱的女人,被封建传统观念夺去了可爱的妻子。

巴金在写觉新这一系列的悲剧时是“叹其不幸”,“怒其不抗”。

觉新说过这样一句话:

我们生长在这个年代就只有做牺牲品的资格,这是他的生活准则。

在他心里,我们无法与封建制度抗衡,我们更无法推翻封建统治。

只能无条件的顺从,不仅自己如此,还要求别人也如此。

“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是他认为最好的处世哲学。

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他对长辈的任何命令都是点头照办,不敢说一个不字,哪怕他自己也觉得这件事是害人的。

他在任何逆境里都毫无怨言。

虽然他在行动上习惯了服从,但是他内心也有强烈的不满。

这个艺术典型的性格是多样化的,因此,巴金先生还写了人物另一方面的性格—强烈的不满。

对于封建家庭他也有不满。

所以他很容易接受“五四”时期的新思想。

他和觉慧觉民一样对新书新报爱不释手。

但是他又不想正面反抗,彻底推翻这个封建家庭。

他只想在维护封建统治的基础上做一些改变。

当他在处理家庭矛盾时,他这样想:

这样不断的和长辈发生冲突有什么好处呢?

四神和五婶再加一个陈姨太,她们永远是那样的女人。

他不能够说服她们,他又何必自寻烦恼,浪费精力呢?

⑤于是他又发明新的处世方法,或者更可以说是处家的方法。

他极力避免跟他们冲突,他在可能的范围内极力敷衍她们,他对她们非常恭敬,他陪她们打牌,他替她们买东西。

……总之,他牺牲了一部分的时间去讨她们的欢心,只是为了想

过几天安静的生活。

可是在他管“家”的这段日子里,从未安宁过。

当觉慧觉民同高老太爷发生冲突时,觉新夹在中间,总想调和矛盾却遭到各方面的抱怨和攻击,使他始终处于巨大的矛盾和痛苦之中。

觉新在每一次屈从封建势力的同时,内心都非常痛苦。

封建家长用简单的手段断送了他编织的前程,和浪漫的爱情。

虽然他没有反抗的思想,可是他绝望痛苦至极。

陈姨太以避免高老太爷的灵柩会遭“血光之灾”为借口,逼迫瑞珏搬到条件艰苦住房简陋的乡下去生孩子。

在这关系妻子安危存亡的时刻,觉新仍然照办,竟然屈从鬼话,以至于断送了妻子的性命。

这是何等的痛苦!

当面是平和地接受,背后却掀起了偌大的感情波澜。

为了维护封建统治,为了维护这个摇摇欲坠的封建大家庭,他忍辱负重,委曲求全,献出了一片赤诚。

可是结果换回来的是什么?

结果失去了很多珍爱的东西;结果就是孤家寡人一个,不被任何人理解。

尤其是觉慧觉民,他们总是骂他懦弱。

是个温好人,觉新是多么痛苦!

面对这样的不理解,他解释道:

在我们这个年代,只有做牺牲品的资格,为什么呢?

我是长房长孙,必定要扛起高家的重担,他们不会放过我。

我也并非甘愿顺从,可是我又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你们应该了解我。

觉新原本是懦弱的,但是后来克安克定要变卖田产时,他却不能听之任之,他说:

如果我们再不管,高家就什么都光了。

巴金在描写封建势力压迫觉新时,总是从人物的两方面说明人物的态度,顺从和不满,和谐到统一。

在觉新身上我们看到了他的双重性格。

在高家的叛逆者同封建家长之间多种多样的矛盾冲突中,觉新的行为和心理,也同样充满了服从与不满的矛盾。

作为叛逆者的觉慧和觉民是觉新相依为命的亲兄弟,一方面,觉新从自身的痛苦遭遇中同情他们的叛逆行为,一方面他又要按照祖父,叔婶的意愿,履行自己的职责,对两个兄弟进行管教。

这种处境使他极度痛苦。

在长辈面前他是一个好帮手;在妻子面前是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好人”;在这个大家族中是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私底下他又是一个有思想的人。

这就是这个人物的双重性格。

(二)清醒地认识却痛苦的遗忘

鲁迅先生说: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觉新是一个被压迫的人物,面对压迫他选择了沉默。

他懦弱的性格让人觉得可悲。

为了使这个形象有更强的控诉力,巴金还用了大量的笔墨写了人物另一方面特点—清醒与遗忘。

对这个表面看似气派的家族,内部却充满了矛盾,这一点觉新很清楚,以及自己受到压迫,他也表示出强裂的不满。

他想要摆脱这种境遇,他曾努力过,可是结果却招来更多麻烦,因此他放弃了。

于是他的思想又走向另一个极端—遗忘。

他说:

现实让我太难受了,我只好让自己糊涂些,可以在遗忘中过日子。

白天

他会受到觉慧觉民以及新书新报的影响而触动内心的伤痛,晚上又在高家除夕的宴席上和弟弟妹妹把酒联欢;他在奉命成亲的过程中尽管痛不欲生,可是成亲以后马上又陶醉在另一个温柔女子的情怀中,忘记了梅,忘记了他编织的前程……这一切都是遗忘在起作用,然而遗忘只是让他顺从地接受并忍受着这一切不公正待遇。

巴金在刻画觉新的双重性格时,写了清醒与遗忘的矛盾,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人物的心理遭到扭曲。

在这样的境遇里,遗忘便成了性格像觉新这类人的良药。

(三)信服新理论却顺应旧环境

巴金再谈《家》中提到:

觉新是《家》里面唯一真实的人物,而这个“真实的人物”被“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活生生地断送了。

巴金通过觉新这个人物的描写,告诉读者在封建势力统治下妥协忍受只会终生遭到不幸。

觉新是高家的长房长孙,从小品学兼优,深得父母的喜爱,先生的赞美。

中学毕业后他本打算去北京或上海有名的大学继续研究化学,他还想去德国留学。

可是一切美丽的幻想终究被打破了。

毕业后,父亲让他在家帮忙处理家事,还用抓阄的方法决定了他的婚事。

原本他和表妹梅情投意合,却因为长辈之间闹矛盾使两个人的爱情破灭。

他只能绝望痛哭,却无力反抗,默默的忍受这一切。

“五四”运动发生了,报纸上各种新消息新思想也唤起了觉新被忘却的青春。

对于新思想他还是很容易接受。

可是刘平农的“作揖主义”和“托尔斯泰的“无抵抗主义”给了他安慰,使他一方面信服新理论,一方面又顺应着旧的环境生活着。

当觉民逃婚的时候,觉新按照高老太爷的命令要把他找回来,可是当觉慧说爷爷叫他去把二哥找回来冯家的亲事暂时不提时,觉新十分惊喜,觉得这个消息好像是奇迹,并想这个奇迹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幸福。

后面他帮助觉慧出走,他说:

你们看着吧家里不全是像我这样服从的人。

巴金在刻画觉新性格的过程中透露出:

在几千年的封建势力面前,是屈服还是反抗应该由自己选择,不合理的制度造成了一系列的悲剧,而种种不幸的改变要靠自己勇敢的抗争。

(四)极度的悲哀与有限的欢乐

觉新的人生之路充满了悲剧,从他离开学校的那一刻开始,就走上了封建礼教安排的一条悲剧之路。

可是这样一个悲剧的人物为什么还能在这样的环境下生存下来了?

巴金在描写这个人物时还赋予了他主观的欢乐。

悲哀首先是他的爱情被摧毁,自由恋爱在封建社会是不被允许的。

他深深的爱着梅,梅也爱着他,可是冯乐山做媒,高老太爷做主让他娶了瑞珏。

他也只能忍痛答应。

失去了最爱的人以后又得到了温柔贤惠的妻子,上天似乎很眷顾他,真

是喜从悲来。

结婚以后他还是可以过得很开心,脸上常常挂着笑容,每天躲在房里陪伴妻子。

周围的人都很羡慕他,他也以为自己很幸福。

他喜欢梅花,他觉得可以凭借梅花来安慰自己受伤的心。

然而梅的几次出现都唤起了他伤心的往事。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他又遗忘了。

刚刚是理想的破灭,爱情被摧毁,但由于遗忘的本能,觉新又从另一些地方得到欢乐。

接着悲哀又来了,父亲的去世,紧接着大妹妹淑荣因肺病也死了,在这种种不幸打击中儿子海儿的诞生又给他带来了希望。

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儿子身上。

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希望了。

每晚他都要向不懂事的孩子倾吐自己未能实现的希望和理想。

其实他并不知道当他还是一个孩子时,他也从父母那里受到过这样的爱,他也曾听到过像这样充满感激、希望和爱的语言。

其实这是一种含蓄的描写,更能衬托出觉新的悲哀。

更能体现出封建礼教对觉新的的毒害,悲剧性十足。

还有梅芬、瑞珏、鸣凤的悲剧令人悲愤和惋惜。

⑥巴金在谈到创作《家》的体会时说:

“我写梅,我写瑞珏,我写鸣凤,我心里充满着同情和悲愤,我庆幸我把自己的感情放进了我的小说里面,我代表那许多作了不必要的牺牲品的人叫出了一声冤枉!

二、梅芬的悲剧

巴金在《家》中塑造梅芬这个悲剧人物时,采用的是沉郁式的内向艺术表现手段,也就是通过”无言“描叙来显示人物的悲剧命运和悲剧性格。

我们在《家》中一开始对梅芬的了解是通过琴、觉慧和觉民他们的谈话,作者并不是直接写的。

梅芬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牺牲品。

她是旧式才女,与觉新青梅竹马,但父母之命的婚姻制度,使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

由于长辈的任性,一时的矛盾就摧毁了她和觉新之间美好的爱情。

后来梅芬被母亲逼迫嫁给自己不爱的人,出嫁不到一年就守了寡,婆家待她又不好,最终回来和母亲生活在一起。

她的悲剧一方面是封建婚姻制度造成,另一方面是由于她自身性格的软弱。

同时她又是一个生活态度极其悲观的人。

对于一切的不幸,她认为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逆来顺受的性格让她失去了对生活的勇气。

梅的社会地位比鸣凤要好,她和琴一样是大小姐,可她不像琴那样勇敢。

她觉得她的一身都是让命运摆布,自己不能做一点主。

她的思想就是命运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因此她对自己身处的环境感到心灰意冷,生活态度极其悲观。

她说:

哀莫大于心死,她的心死了,所以身体一天比一天差。

心灵的折磨以及病痛折磨让她觉得活着就是在受折磨。

她也读过《新青年》,她觉得里面讲的一切离她太遥远,根本就是另一个世界,自己是做不到的。

可见她对生活已经失去了勇气。

每次和觉新的相遇,都会唤起两人过去的回忆。

这对昔日如此相知相爱的恋人,如今只

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这得承受多么巨大的痛苦!

而且这种痛苦无时无刻不再折磨着她。

封建婚姻给她带来的是不幸、痛苦,最终抑郁而死。

巴金在《家》中写到梅的结局是这样的:

病魔夺去了她的生命,并且死后家里没有人给她料理丧事。

因为家里没有管事的人,只有一个年迈的母亲和一个年幼的弟弟,最后是觉新来处理的。

她的棺材被放在一个年久失修而十分荒凉庙里。

十分荒凉突出了梅的一生是孤独的,生前孤独,死后寂寞。

出嫁不到一年守寡,死后也是在一个荒凉的地方。

这就是梅的一生。

源于封建社会的毒害和她本身性格的消极和逆来顺受。

三、瑞珏的悲剧

另外一位围绕觉新来写的女子就是他的妻子瑞珏。

她是这个家里最善良的女主人,她的结局令人惋惜,令人愤怒。

瑞珏是高家的长孙媳妇,她来到高家,本身就是悲剧。

她同觉新的婚事是觉新的父亲用“拈阄”的办法定下来的。

她的善良真是让人喜欢。

他知道觉新喜欢梅花,就经常画梅花,去摘梅花给觉新看。

他非常理解和体贴觉新。

在长辈眼里她是一个好儿媳,觉新眼里是个好妻子,弟弟妹妹面前是一个好嫂子。

高家上上下下都很喜欢她。

她有着亲切而丰满的面庞,灵活而充满善意的大眼睛。

她了解觉新和梅的爱情悲剧。

她对梅也是极好,经常去安慰梅,陪梅聊天,梅的死令她痛彻心扉。

巴金把瑞珏的性格、品质、才能写得极好,可是她的结局却是如此悲惨。

是整个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害了她,还有觉新的懦弱和她自身性格的懦弱。

反映了在那个吃人的社会不反抗剩下的只是悲剧。

四、鸣凤的悲剧

鸣凤出生一个在贫苦的家庭,九岁被带到高公馆当丫头。

她的身份地位注定了她被压迫被使唤的命运。

在这里她流了不少的眼泪,吃了不少的打骂。

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她始终有着一颗善良纯洁的心,因此得到高家三少爷觉慧的欣赏。

觉慧爱她,她也爱觉慧。

她对觉慧的爱不图回报,只要能够看到自己爱的人她愿意给她当一辈子的丫头。

少爷与丫头相爱,在当时是不被允许的。

他们的爱情注定是悲剧。

悲剧终究降临到鸣凤身上:

当她得知要被送给冯乐山做小妾时,她没有别的办法,只能苦苦哀求周氏帮忙。

⑦她哭着说:

“太太,我不愿意去,我宁愿挨饿受冻,我不情愿给人家做小……太太可怜可怜我,我年纪轻,你打我骂我都可以,只是不要把我送到冯家去……可是这又有什么用呢,这是高老太爷的意思,周氏只能照办。

她把最后一点希望寄托在觉慧身上,可觉慧并没有帮助她。

在《家》中觉慧对鸣凤的爱还没有那么深,他根本没有一种愿意为了鸣凤付出一切的精神。

他时常想如果鸣凤处在琴的位置就好了,说明门当户对的思想在他心中无法消除。

在得知鸣凤要嫁冯乐山时,他选择了放弃。

其实鸣凤的思想和觉慧的思想相差太大,两人相处久了难免会有很多问题。

鸣凤在觉慧面前总是把自己放在低人一等位置,觉慧叫她往东她不敢向西,而且毫无主见—这与觉慧理想中贤惠妻子的形象差得太远。

两人文化背景的差异会让他们产生距离,就像鲁迅小说《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一样。

鸣凤自身是一种默默忍受一切,,她总是拿这样的话来安慰自己:

命啊,一切都是命里定的。

她总是幻想着美好的一切,甚至有时候都不允许自己想,因为她说自己没有那么好的命。

她没有琴那般的勇敢,她把觉慧当做救星,可是最后一刻却没有勇敢的说出来。

巴金所塑造的鸣凤的性格又有着刚烈的一面。

最后她绝望了,为了守住对觉慧的爱情,保住自己的清白,无奈之下,独自一人投河自尽,她用生命在与这个不合理的制度抗争。

她为自己的爱情付出了很多,可是觉慧为她做了什么?

他不够勇敢。

在鸣凤需要帮助时,他没有伸出援助之手,鸣凤的死让他明白了很多。

鸣凤死后婉儿替她嫁到冯乐山家另一个悲剧就这样开始了。

是整个制度,整个礼教造成了这种种的悲剧。

觉慧的不勇敢造成了他们的爱情悲剧。

巴金生活了快一个世纪,目睹了他所能见到的一切情形。

当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后,他通过文字告诉人们逆来顺受的性格等着你的只能是悲剧,《家》的觉新应该活下来,应该反抗。

因为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

最终觉慧的出走告诉我们反抗是有希望的。

结语

巴金是一个有热情的,有进步思想的作家,他不仅留下了许多优秀的作品,还对其他作家有着深远的影响。

读他的文章,就像是作者与读者在进行心与心的交流。

巴金对恋爱和婚姻的态度很严肃很专一。

他在《家》中写了一些青年男女的悲剧爱情,同时也写了一对情侣为了自己的爱情勇敢同封建统治阶级作斗争。

最后取得胜利。

在《家》中描写了很多人物,这些人物不同的命运反映了他们不同的性格特点。

透过人物的悲剧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境况,通过对人物命运悲剧的分析告诉人们时代要改变,只有反抗才能取得自由,走向胜利。

【注释】

①陈思和整理,《巴金自传》,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3,第5页。

②巴金,《关于(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第27页。

④巴金,《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第4页特色人物。

⑥巴金,《关于(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第311页。

⑦巴金,《家》,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第151页。

参考文献

[1]巴金.《家》.北京: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2

[2]巴金.《家》.辽宁:

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

[3]巴金.《家》.四川:

合肥晚报《文学丛刊》,2003年

[4]巴金.《家》[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

[5]鲁迅.《纪念刘和珍君》.发表于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二日《故事会》周刊第七十四期 

[6]巴金.《把心交给读者》光明日报.2003年11月26日

[7]鲁迅.《(伤逝)收集在彷徨》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6月

[8]巴金.《和读者谈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9]关于《(家)的十版代序》.1937年2月

[10]《巴金选集》第一卷,426--427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第一版

 

谢辞

为期两个月的毕业论文写作终于结束了,在这期间,我听从指导老师陈老师的建议,认真阅读巴金的著作,查找与《家》这部作品有关的书籍。

在确定论题的时候,多次请教老师,第一次写论文也不知道怎么入手。

在写作过程中也遇到很多困难,从选题到构思到最后定稿,可以说是非常艰辛的。

通过这次论文写作,我感受到要想写出一篇优秀的论文,要下很深的功夫,不仅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你还得有自己的独特的观点。

特别感谢陈老师在整个过程中的耐心指导和悉心帮助。

曹梅

2015年5月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