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7313204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3.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docx

三年级科学下册课标细化

三年级下册科学课标细化

三年级下册科学学期目标:

1、学生在种植风仙花的过程中,观察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发育历程,发现其生长变化的规律,知道绿色开花植物的生长都要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这样的生命周期。

2、指导学生研究植物主要器官一根、茎、叶的功能,初步认植物体都有维持其生存的结构、结构与功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将指导学生亲历养蚕的过程,了解蚕的一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的生命周期,并以蚕的生命周期为例,从常见动物的生命过程中,以及从人体特点的观察中,认识动物和人的生命周期。

4、以水为例,引导学生探究热量和物质状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5、通过水的固、液和气三态,研究水在融化、结冰、蒸发和凝结等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帮助他们初步认识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是与外界条件密切相关的。

6、帮助学生初步建立自然界物质“循环”的概念。

7、让学生认识磁铁具有磁性、磁铁两极磁力最强、磁铁能指南北、磁铁具有异极相吸和同极相斥等性质。

8、通过做一个指南针和学习用指南针确定方向等方向,了解磁铁的应用。

第一单元单元目标

科学概念:

1、绿色开花植物生长一般都要经历一定的生命周期:

种子萌发、幼苗生长、营养生长、开花结果。

一粒种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萌发、长成一棵植物,这颗植物又能结出许多种子,植物的物种就是这样不断繁殖的。

2、植物的器官有自己特殊的结构,这种结构与它们在植物的生长过程中所承担的功能相适应。

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还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3、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叶。

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花要经历花开花谢的过程。

花谢后结果,果实是由花发育而来的。

4、绿色开花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器官。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部特征各不相同。

5、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过程与方法:

1、种植和培育植物,使用放大镜,比较准确的测量植物植株的高度变化。

2、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以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为依据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对观察到现象进行记录。

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发现产生的变化。

3、通过记录和比较描述植物所发生的变化,用统计表、列表、画图等事宜的方法处理相关信息,运用查阅分析资料的方法解决问题,获得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

2、激发关注和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培养坚持性和合作能力。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第一课: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科学概念:

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

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第二课:

种植我们的植物

过程与方法:

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第三课:

我们先看到了根

科学概念:

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的;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能将植物固定在土壤中。

过程与方法:

用适宜的方法记录、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所观察到的现象,作出有依据的预测;用观察、实验的方法验证推测;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根吸收水分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观察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树立科学是讲求实证的意识。

第四课:

种子变成了幼苗

科学概念:

植物的绿叶可以制造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料;植物的叶在茎上分布有利于接受更多的阳光。

过程与方法: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的方法收集信息、寻找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科学研究是艰辛的过程;激发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从事研究科学的愿望。

第五课:

茎越长越高

科学概念:

植物茎在不同生长阶段外部形态不同,不同时期的茎生长速度不同;植物的茎具有支撑植物及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运用统计图表整理观察记录的结果;在教师指导下根据统计图分析植物茎生长的规律;有依据地对植物茎的作用进行猜测;设计实验,研究植物茎的作用;用适宜的方式描述实验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研究植物的兴趣。

第六课:

开花了,结果了

科学概念: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花要经过花开花谢的过程,花凋谢后结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几部分;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果实中有种子。

过程与方法: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进行预测;用适宜的方式整理收集到的信息;通过分析观察到的现象获得结论;使用工具按照从外到里的顺序解剖花。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生命现象探究的兴趣。

第七课:

我们的大丰收

科学概念:

一粒种子在适宜的环境下能发育成一株植物,并结出许多种子;绿色开花植物通过种子繁衍后代;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期、营养生长期和开花结果期;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阳光、土壤、适宜的水分和温度。

过程与方法:

用估算、制作统计图表等数学方法研究科学问题;通过整理观察记录,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用适宜的方法陈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生命的神奇,激发学生研究生命现象的兴趣;体会资源共享的快乐,提高合作意识;树立用证据表达观点的意识。

第二单元单元目标

科学概念:

1、蚕的一生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不同形态的变化阶段。

蚕的一生会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一过程称为蚕的生命周期。

2、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有生命周期,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3、人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人和动物一样也具有生命周期。

4、人和动物寿命的长短与生活环境有关。

5、人和动物通过繁殖使其物种不会随着个体的衰老死亡而灭亡,并得以不断延续。

过程与方法:

1、养蚕并对蚕的一生形态变化进行观察。

学习用科学的方法对蚕的身体变化进行比较和测量,并进行记录和描述。

对蚕的生长发育进行预测,并在观察中发现问题。

2、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蚕及其他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规律。

3、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动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归纳和比较它们生命周期的相同和不同。

4、从自己的生长经历和对周围不同年龄段的人的观察比较中,了解人的生命周期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愿意合作与交流。

2、珍爱生命。

3、了解更多的动物种类,感受动物世界的纷繁复杂。

感受并体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第一课: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科学概念:

1、了解蚕卵的颜色、形态、大小等。

2、蚕卵里孕育生命,新的小蚕将从蚕卵里孵出。

3、在气温、湿度适合的时候,小蚕才会孵出,小蚕孵出后就要吃食物。

过程与方法:

1、饲养小蚕的方法,经历小蚕孵出及小蚕不断长大的过程。

2、观察、描述和记录蚕卵孵化及小蚕生长过程中的变化。

3、用放大镜对蚕卵进行仔细的观察,用测量的方法记录蚕的生长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饲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2、培养对动物的爱心及责任心,细心地照管小蚕。

3、能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坚持观察和记录。

第二课:

蚕的生长变化

科学概念:

1、蚕在生长的过程中,身长、体重、食量等方面都会不断发生变化。

2、蜕皮是蚕生长过程中的显著特点,蚕每次蜕皮后身体都会发生变化。

3、蚕的生长情况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给桑、除沙等养蚕的技能。

2、用测量等科学的方法观测蚕身体的变化。

3、用文字和图画记录及描述蚕的生长变化。

4、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后,再进一步去观察。

5、对蚕的生长变化进行预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现生命的生长变化,领悟生命的可爱和可贵,懂得珍爱生命。

2、认识到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观察记录的重要性。

第三课:

蚕变了新模样

科学概念:

1、变蛹前的蚕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幼虫,蛹是蚕生长发育过程的另一个形态。

蛹的外形和幼虫区别很大。

2、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3、蚕茧是由一根丝组成的,蚕丝可以织成丝绸或被加工成各种丝织品。

过程与方法:

1、观察、猜测和描述蚕蛹和蚕茧。

2、估计蚕丝的长度和抽取蚕丝。

3、用画图、语言文字记录和交流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动物研究的兴趣。

2、理解人类的生存依赖于自然环境,并可以通过技术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3、对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创造发明及对世界作出的贡献表示敬佩和自豪。

第四课:

蛹变成了什么

科学概念:

1、蚕蛹经过2天一15天,会变成蚕蛾。

2、蚕蛾是蚕的成虫,分雌蛾和雄蛾。

雌蛾和雄蛾交配后,雌蛾产卵繁殖后代。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描述蚕茧发生的变化和蚕蛾的形态、行为。

2、在观察比较中认识昆虫的外部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领悟到生命的神奇。

2、进一步培养观察动物的兴趣。

第五课:

蚕的生命周期

科学概念:

1、蚕的一生要经历蚕卵蚕蛹蚕蛾四个阶段。

2、蚕是蚕的生命周期中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蚕蛾交配繁殖后死亡。

3、蚕的一生经历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这就是蚕的生命周期。

过程与方法:

整理资料,归纳概括蚕的一生。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对生命的珍爱之情。

2、认识资料积累和整理的重要意义。

第六课: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科学概念:

1、动物都有生命周期,都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2、不同动物在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繁殖方式各不相同,寿命的长短也不相同。

过程与方法:

1、查阅和交流资料,了解更多动物的生命过程。

2、从多种动物的生命过程中发现共同的规律,提高分析、比较、综合、概括的能力。

3、用流程图和循环图表示动物的生命周期。

4、按卵生还是胎生、变态还是不变态给动物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动物的生长发育都有自己的规律。

2、培养研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第七课:

我们的生命周期

科学概念:

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的身体发生了很多的变化,今后还将发生变化。

2、人在生命的不同年龄阶段,身体的特点各不相同。

3、人也有生命周期,人的一生也要经历出生生长发育繁殖死亡四个阶段。

4、人的寿命长短和是否健康生活有很大关系。

过程与方法:

1、收集并整理自己从出生到现在身体生长变化的资料。

2、预测今后的身体还将发生什么变化。

3、调查不同年龄段人身体的特点。

4、分析研究人一生中身体变化的规律,以及影响寿命的因素。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珍爱生命、健康生活是十分重要的。

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

第三单元单元目标

科学概念:

1、物体的冷热程度,我们称为温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进行测量。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3、水在自然界有液态、固态、气态三种存在状态,水的状态变化与热量有关。

4、水的三种状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这使水在自然界中产生了循环运动。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温度计的构造,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空气等物体的温度。

2、观察水在结冰和融化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3、观察水在蒸发、凝结过程中温度及状态的变化。

4、以“玻璃杯壁上的水珠”为探究内容,经历“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解释)—分析、检验假设—寻求新的证据—做出新的假设……”的过程,完成相对完整的科学探究活动。

5、对“水是否可以在气态和固态之间转化”进行验证。

6、对水的各种状态之间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进行分析整理和概括。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观测、记录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步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3、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观念。

4、初步建立物质不灭(循环)的认识。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第一课:

温度和温度计

科学概念:

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物体的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量。

2、常用液体温度计是利用玻璃管内的液注随温度变化而上升和下降来测量温度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和研究作为测量工具的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主要构造。

2、识读温度计(模型)刻度上的数字,并把刻度上的数字与更热或更冷的温度联系起来。

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测量工具使用规定的意义,并愿意遵守这些规定。

第二课:

测量水的温度

科学概念:

1、根据不同的测量范围和使用需要,人们设计制作了不同的温度计。

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

2、对一个物体来说,物体失去热量,温度下降,物体获得热量,温度上升。

通过测量一个物体的温度变化可以知道这个物体失去热量还是获得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不同温度计的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温度计(刻度范围在-20℃——110℃)用于测量水的温度。

2、间隔相同时间连续测量和记录4杯不同冷热的水的温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在观测、记录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第三课:

水结冰了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初次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第四课:

冰融化了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冰。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过程与方法:

1、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2、观测并记录冰块周围空气的温度变化。

3、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成冰块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第五课:

水珠从哪里来

科学概念:

水蒸气遇冷会凝结成水。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到盛有冰块的玻璃杯外壁有许多小水珠,思考小水珠是从哪里来的,并尝试做出自己的解释。

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分析、判断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来源。

3、通过实验和分析,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与杯内冰块的关系。

4、根据经验和获得的新证据,对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初步认识到证据对验证假设的意义和价值。

第六课:

水和水蒸气

科学概念:

1、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叫蒸发,水蒸气变成水的过程叫凝结。

2、加热能加快水的蒸发。

过程与方法:

1、观察浅盘子中的水在阳光照射下会发生什么变化,同时结合生活中“水会干掉”的经验,讨论水的蒸发。

2、观察比较自然状态下和人工加热情况下水的蒸发现象的异同。

3、观察把一个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个装满热水的小杯子上会出现什么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2、感受、体验物质变化的可逆性。

第七课:

水的三态变化

科学概念:

1、水在自然界有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即水在自然界同时以液态、固态和气态存在。

2、水在自然界不断经历着三种状态的循环变化,促进水的三态变化的原因是温度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

1、回忆或观察水在自然界的各种形态——云、雾、雨、露、霜、雪、冰、水蒸气……讨论它们之间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2、寻求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证据,尝试自主设计水的气态和固态之间变化的观察实验活动。

3、分析水的各种状态之间变化的过程,整理概括水的三态变化规律。

4、思考有关自然界水的相关问题,并尝试用“水的三态循环”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观测数据(证据)对科学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2、初步认同物质是不断变化的。

3、初步建立物质不灭的观点。

第四单元单元目标

科学概念:

1、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和交流,建立“磁铁有磁性”的科学概念。

2、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来探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建立“磁铁两级磁性最强”“磁铁有两个磁极”的科学概念。

3、通过悬挂磁铁发现磁铁有指南北方向的特性,进而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磁铁与磁铁间的相互作用,建立“磁铁同级相斥、异极相吸”的科学概念。

4、“做一个小磁铁”,通过引导学生用“磁化”的方法自己做一个小磁铁,帮助学生认识“磁化”现象。

5、“指南针”,通过制作指南针,帮助学生理解指南针的制作原理并学会正确使用指南针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实验探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是否相同。

2、自行设计并用多种方法探究磁铁各部分的磁性强弱;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3、能通过实验观察磁铁的两极;判断磁铁的南北两极;探究磁铁两极相互作用的规律。

4、能用磁铁摩擦的方法磁化制作小磁铁,懂得增强小磁铁磁性的方法。

5、能制作简易的指南针,会使用指南针。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

2、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并进一步关注磁铁的广泛应用,感受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能细致的观察,并正确的进行记录。

4、对自己做小磁铁获得一种成就感,体验动手操作和探究的快乐。

5、了解指南针的发明史,意识到科学技术能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感受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

第四单元磁铁

第一课:

我们知道的磁铁

科学概念:

1、磁铁有各种各样的形状。

2、磁铁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质,被广泛地应用在许多方面。

过程与方法: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磁铁的知识。

2、观察磁铁形状,根据形状给磁铁取名。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磁铁的用途,体会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好处。

2、乐于表达和交流。

3、激发探究兴趣

第二课:

磁铁有磁性

科学概念: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

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3、根据材料设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水能不能吸铁。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第三课:

磁铁的两极

科学概念:

1、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2、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

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过程与方法:

1、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解释。

2、通过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2、体验重复实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四课:

磁极的相互作用

科学概念:

1、磁铁能指南北方向。

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N”表示。

2、磁铁的同极相互排斥,异极相互吸引。

过程与方法:

有计划地做实验,分类整理实验证据找出规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有计划、有步骤进行实验的严谨态度。

2、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的关系。

第五课: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12、淡水在自来水厂中除了沉淀和过滤之外,还要加入药物进行灭菌处理,这样才能符合我们使用的标准。

科学概念:

两个或多个磁铁吸在一起,磁力大小会发生改变。

过程与方法:

二、问答:

1、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做实验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学习改变磁铁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运动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细致、有序地进行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3、除了我们日常生活产生的家庭垃圾外,工厂、学校、医院、建筑工地等每天也在产生大量的垃圾。

第六课:

指南针

15、经过有效处理的废水,可以排放到湖泊、河流和海洋中,也可以渗入地下。

科学概念:

指南针是利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制成的指示方向的仪器。

2、你知道哪些昆虫?

过程与方法:

用指南针确定方向。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2、了解指南针发展的历史,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第七课:

做一个指南针

科学概念:

答:

硫酸铜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浅,取出铁钉后,发现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那部分变红了。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后可以变成磁针。

3、怎样做才是解决垃圾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呢?

(P73)过程与方法:

3、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

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做磁针。

2、判断自制磁针的南北极。

3、合作设计制作指南针。

一、填空: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造精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