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1.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13371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90.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1.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1.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1.docx

二年级数学下册公式1

 

数学公式本

北师大二年级下册

 

学校:

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

 

一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

18÷6=3

 

2、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余数

13÷4=3······1

读作:

13除以4等于3余1

有余数除法:

(1)把一个数平均分时,如果分到最后有剩余且不够再分一次,剩余的部分就是余数。

(2)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方法:

①写竖式;

②试商;

③写商;

④计算商与除数的积;

⑤相减。

(3)有余数的除法的试商方法:

利用乘法口诀求出除数与哪个数相乘的积最接近被除数,并且比除数小,可以确定这个数就是商。

(4)根据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导出这样几种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5)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里,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除数一定要比余数大)

 

(6)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活动(如至少需要几辆车,至少要几个箱子)需要采用“进一法”;有些活动(如最多做几件衣服,最多买几张票)需要采用“去尾法”。

 

二方向与位置

1、太阳每天都从东方升起,西方落下。

2、早上起床,面向太阳,前面是东,

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其中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3、地图或平面图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4、辨认方向时,先确定一个基本方向,

如北,再确定东、南、西,最后确定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三生活中的大数

1、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10个一百是一千,10个一千是一万。

2、

数位顺序表

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

万位

千位

百位

十位

个位

3、万以内数的写法:

写数时要从最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写几,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4、万以内数的读法:

读数时要从最高位读起,万位上是几就读几万,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如12345读作:

一万二千三百四十五)。

中间有0的只读一个“零”(如10002读作:

一万零二),末尾有几个0都不读(12000读作一万二千)。

5、万以内数的组成:

一个数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几,这个数就由相应的几个万,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如12345由1个万,2个千。

3个百,4个十,5个一组成)。

6、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1)位数不同:

数位多的数比数位少的数大;

(2)位数相同:

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当最高位上的数相同时,就依次比下一位,直至比出大小。

7、在数线上标出数的位置的方法:

先找出数线上已标出的数的规律,再根据所给数的大小标出数的位置。

8、估计事物的数量时,可以先估计出一部分,再根据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估计出整体的数量。

 

四测量

1、长度单位有:

   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2、

(1)1米=10分米(1m=10dm)1分米=10厘米(1dm=10cm)

1厘米=10毫米(1cm=10mm) 

(2)1米=100厘米(1m=100cm)1分米=100毫米(1dm=100mm)

1米=1000毫米(1m=1000mm)

(3)1千米=1000米(1km=1000m)

3、1分硬币厚约1毫米,食指宽约1厘米,一拃长约1分米,张开手臂长约1米。

五加与减

1、口算加减法:

(1)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时,先把百位上的数相加减,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2个0。

(2)口算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数时,先把整百整十数分成整百数和整十数的和,再相加减。

2、三位数加法:

(1)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进位的1在前一位计算时要记得加上。

(2)加法的验算方法:

①   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计算一遍;②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结果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3、三位数减法:

(1)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1当十,在本位上加10后再减,计算前一位时要记得减退位的1。

(2)计算被减数末尾连续有几个“0”的减法时,个位不够减,十位又是“0”,要从前面不是“0”的数位上退“1”当“10”,中间的“0”退“1”后看作“9”再减,这种情况叫连续退位减法。

(3)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否等于减数;②用差加上减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减数。

 

六认识图形

1、认识角:

(1)角的定义:

由一个顶点和从这个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直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角。

(2)

角的各部分名称:

(3)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张口越大,角越大,张口越小,角越小。

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4)角的分类:

直角、锐角、钝角。

比直角小叫锐角,比直角大叫钝角。

 

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的方法:

重叠法。

①先把要比较的两个角的顶点对齐。

②然后再把两个角的其中一条边也对齐,这时要注意在对齐边时,顶点是不可以改变的。

③最后观察两个角的另一条边,谁的在外面,就说明那个角的张口大,那个角自然也就大。

3、四边形:

(1)长方形较长的边叫“长”。

较短的边叫“宽”。

长方形的特点: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边叫“边”。

正方形的特点: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平行四边形的特点:

对边相等,容易变形。

(4)

正方形

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4、直角三角形都1个直角,2个锐角;锐角三角形有3个锐角;钝角三角形有1个钝角,2个锐角。

 

七时、分、秒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时、分、秒。

2、认识钟面及其表示的时间: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2)钟面上有时针、分针和秒针,时针每走1大格是1时,分针每走1小格是1分、走1大格是5分、走1圈是60分(1时)。

(3)钟面上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

(4)1时=60分

(5)认识时间:

确定钟面上的时间,首先看时针,如果时针正好指向几,而分针指向12,此时几位几时;如果时针走过几时,就是几时多,再看分针,分针以12为起点,走过几个小格就是几分。

(6)时间的表示方法:

①文字计时法,如:

5时30分;②电子表式计时法,如:

5:

30。

2、分与秒的关系:

(1)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针每走一小格是1秒。

(钟面上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

(2)1分=60秒

(3)把秒化成几分或几分几秒,看数里面有几个60,有几个60就是几分,余下的数就是秒;把分化成几时几分也是同样的方法。

3、经过的时间(求某一段经过的时间的方法):

(1)数一数

(2)画线段图法

(3)用结束的时间减去开始的时间。

(如果经过整时,可将经过的时间分成两段计算)

①经过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②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经过时间③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时间

 

八调查与记录

1、调查数据:

可以采用举手计数法、分类计数法、分组站立法等。

2、记录数据:

(1)用名称记录;

(2)用符号记录;(3)用画“/”法记录;(4)用画“正”字法记录(一笔代表1个数据,1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