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17315520 上传时间:2023-07-24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0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 第一章 第三四节 同步练习.docx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四节同步练习

地球的历史及圈层结构同步练习

地球的历史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

40分钟)

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完成1~3题。

1.在①时期以前,地球表层的主要发展过程是(  )

A.物理演化B.化学演化

C.大气演化D.生物演化

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动物是(  )

A.原核生物B.爬行动物

C.真核细胞生物D.无脊椎动物

3.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  )

A.①B.②C.③D.④

2015年初,科学家宣布发现了3亿年前(古生代末期)的食肉动物祖先的化石,命名为Eocaseamartinis,科学家认为这一类肉食动物最终进化成

为现代的哺乳动物。

右图为科学家依据化石恢复的这一古老生物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对材料中的信息判断合理的是(  )

A.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无关

B.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

C.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了哺乳动物

D.生物不仅可以适应环境,也能主动改造环境

5.图示时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  )

A.恐龙B.爬行类C.被子植物D.三叶虫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动漫电影风靡一时,电影中作为绿色能源的青青草原不断遭到破坏,“虎威太岁”居然是只假老虎,壁虎军师重返“一统天下”时期的计划也最终落空,最后“秘密武器”也只是生物进化的图谱。

(1)青青草原提供的绿色能源是     ,植物在自然环境形成和转化过程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是     。

 

(2)壁虎军师想要重返“一统天下”的时期是指(  )

A.太古代B.古生代早期

C.中生代侏罗纪时期D.新生代第四纪时期

(3)“华南虎”事件曾轰动一时,导致华南虎消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亚洲象是生活在湿热地区的群居动物,其分布与一定的气候条件相适应。

读历史时期亚洲象分布北界的变化示意图,完成7~8题。

*7.自3000年前至清代,亚洲象分布的最北界(  )

A.不断北移B.不断南移

C.先北移后南移D.先南移后北移

*8.图示四个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3000年前全球海平面较低

B.宋代时期热带、亚热带向北扩大

C.明代时期全球冰盖面积较大

D.清代时期全球降水增多

读某地剖面示意图,完成9~10题。

*9.图中地层中动物化石经历的演化过程是(  )

A.海生无脊椎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爬行动物

C.爬行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

D.爬行动物→脊椎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

*10.石炭—二叠纪是地质史上最重要的成煤时期,由此可推知当时的环境特点为()

A.干燥,冷热多变B.全球气候分带明显

C.湿润,森林茂密D.寒冷,冰雪广布

*11.[综合拓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

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

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

”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

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

     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

                          。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   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     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     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     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                         。

 

(4)考察结论:

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①地理环境经历了     环境向     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    (填“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会地带的和政县是远古时代各种古脊椎动物繁衍生息的乐园,孕育了今天弥足珍贵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群。

不同化石群埋藏在不同的地层中。

据了解,1000万年前的古脊椎动物化石,是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历史及古环境、古气候的重要物质依据和信息源。

”看到这个消息,上海某中学地理小组的同学特别感兴趣,他们决定利用暑假前去实地考察研究一番。

在地理老师的指导下,他们给这次考察命了名,并做了大量物质上、知识上的准备工作。

(1)考察名称:

________与地质年代、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

(2)考察工具准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相关材料,他们绘制了一幅古生物化石地表分布示意图,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①按成因分类,该地区的地下岩层多属于________岩;按地质年代,该区域最老的岩层至少形成于________代。

②三叶虫生活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恐龙繁盛时期,该地应为________环境,气候、植被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考察结论:

根据实地考察及材料分析,他们认为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地区:

①地理环境经历了________环境向________环境的演变;②由不同化石的相对位置关系可知,地壳经历了________(抬升、下降、水平)运动。

 

地球的历史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B 2.D 3.C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历史等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第1题,在①时期以前,生命尚未出现,地球表层的发展主要是化学演化过程。

第2题,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揭开欣欣向荣的生物系统演化进程序幕的是无脊椎动物的大量出现。

第3题,动物由海洋向陆地发展的时期是古生代末期。

4.B 5.D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历史等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第4题,生物的进化与环境有关,A错。

生物进化是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B对。

图示时期地球上出现的是食肉动物的祖先,没有出现哺乳动物,C错。

生物进化论认为适者生存,生物可以适应环境,但不能主动改造环境,只有人类才能主动改造环境,D错。

第5题,图示时期是古生代末期,灭绝的代表性生物是海生无脊椎动物三叶虫,D对。

恐龙是在中生代末期灭绝,A错。

爬行类活跃在中生代,没有灭绝,B错。

被子植物出现在新生代,C错。

6.

(1)生物能 光合作用

(2)C

(3)人类生产、生活活动空间不断扩展,华南虎生存栖息地不断遭到破坏,导致华南虎因难以生存和繁衍而消失。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历史等相关知识,难度中等。

(1)题,青青草原为生物能,植物在自然环境形成和转化过程中所起的关键作用是进行光合作用。

(2)题,爬行类“一统天下”的时期为中生代侏罗纪时期。

第(3)题,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华南虎消失。

7.D 8.C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历史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

第1题,读图可知,3000年前至清代,亚洲象分布北界按照甲、乙、丙、丁的顺序排列。

在此过程中,亚洲象分布北界先南移(3000年前至明代),后北移(清代),故选D。

第2题,由题中信息可知,亚洲象生活于湿热地区,其分布范围北界可表征湿热气候范围北界。

读图可知,明朝时湿热气候范围北界南移,即气候变冷明显,全球冰盖面积较大,故C正确。

9.B 10.C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历史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

第9题,动物是不断从低级向高级演化的。

第10题,煤炭是地质时期的森林等植被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由此可推知石炭—二叠纪时期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11.

(1)生物化石

(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

(3)沉积 古生 海洋 陆地 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4)海洋 陆地 抬升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历史等相关知识,难度较大。

(1)题,命名时应突出生物化石这一关键主题。

(2)题,野外考察应有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回答合理即可。

第(3)题,应熟知地质年代表,知道一些典型化石出现的年代等。

第(4)题,结合现在的青藏高原的环境以及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12.

(1)生物化石;

(2)该区岩层等资料、指南针、地质锤、笔、纸(只要合理即可);

(3)①沉积;古生;②海洋;陆地;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密;

(4)①海洋;陆地;②抬升。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历史等相关知识,难度一般。

(1)命名时应突出生物化石这一关键主题。

(2)野外考察应有地质锤、指南针、记录工具等,回答合理即可。

(3)应熟知地质年代表,知道一些典型化石出现的年代等。

(4)结合现在的青藏高原的环境以及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即可。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

40分钟)

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的时候,在航天领域的飞速突破让苏联人觉得自己应该也能揭示出地球的秘密。

然后,他们就满腔热血的开始了!

该工程在进行到第24年的时候,大约挖到了地下13000米,但是,苏联却突然停止了这项计划!

目前关于地球内部的知识,主要来自对地震波的研究。

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界面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地下5000米附近

2.如果当年苏联能够一直进入到地心,则下列有关入地过程中所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部各圈层密度是均匀的

B.内部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

C.地球的外核为岩浆发源地

D.自地表至地心都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

3.电影《地心历险记》中,在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4.关于地球的圈层结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高海拔地区地壳较厚

B.水圈是不连续的

C.岩石圈不包括软流层

D.在古登堡界面,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2019年6月11日下午2点31分,日本樱岛火山爆发,火山灰喷射到火山口正上方2200米(海拔约3300米)的高空。

日本媒体称,此次喷烟量较大,可能会向东边的垂水市、鹿屋市方向流动。

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回答下列各题。

5.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层B.②层C.③层D.④层

6.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厚B.②层横波不能通过

C.③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7.火山灰漫天飞扬,对地球的外部圈层产生了很多大影响,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B.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C.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底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与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

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图,完成下题。

8.有关①~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属于内部圈层B.②③属于内部圈层

C.②圈层密度最大D.①圈层由岩石构成

9.②圈层的主体是()

A.生物B.各种岩石C.海洋D.冰川

10.科学家预测,2012年太阳可能打一个前所未有大的“喷嚏”,这个“喷嚏”可能影响地面无线电通讯,原因是()

A.图中①层岩浆喷发强烈B.图中③层受到太阳带电离子影响

C.图中②因气候异常而异常D.图中①圈层地震异常强烈

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科学家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来探知地球内部结构的。

据此完成11~12题。

11.下列有关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波速突然变化处,上下层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

B.地震波向下传播的过程中,波速一直在增加

C.地震波中的横波不能通过软流层,软流层之下只有纵波

D.在任一深度都是横波的传播速度大于纵波

12.有关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和地核的分界是古登堡界面

B.地核部分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

C.在莫霍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D.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北京时间2019年4月24日,在西藏林芝市墨脱县发生里氏6.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据此完成13~14题。

*13.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14.这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球内部圈层中的(  )

A.地幔B.地壳C.内核D.软流层

若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有一集想设计喜羊羊“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

喜羊羊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

据此完成15~16题。

*15.在喜羊羊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

A.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16.如果喜羊羊希望利用地震波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下列四幅地震波示意图中表示海底储有石油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温度在150℃以上通过注入凉水,吸收岩体热量转化成蒸汽,再抽取到地表加以利用,可用于发电、供暖等。

在综合分析地质条件后,2017年9月我国在青海省钻获236℃的高温干热岩体。

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7~8题。

17.岩石圈(  )

A.就是指地壳B.全球厚度均一

C.包括软流层D.由岩石组成

18.干热岩位于(  )

A.地壳B.地幔C.地核D.软流层

*19.[综合拓展题]南京大学附中的同学们对地球物理学非常感兴趣,他们从网上下载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开展研究性学习。

读下面他们从网上下载的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图(单位:

千米),完成下列各题。

(1)根据所学知识,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   千米。

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

 

(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约为         ,B处地壳的厚度约为        。

 

(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20.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距离地表深度的关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地震波E是________,F是________;图中分界面A是________;B是________。

(2)在界面A~B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在界面B以下地震波波速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圈层:

C是________,D是________,H是________。

(4)物质状态:

D层________,H层________。

地球的圈层结构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和地震波特点,难度中等。

读图可知,地震波传播速度在2900千米处突然下降,该处为古登堡界面,在其上部分传播速度最快,故选C。

2.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圈层结构,难度中等。

地球内部各圈层密度不同,内部存在物质性质有较大差异的不连续面,地球的软流层为岩浆发源地,岩石圈部分为坚硬的岩石组成,故选B。

3.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难度较小。

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在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D对。

A、B、C错。

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壳的厚度分布不均,陆地厚度大于海洋,高海拔地区较厚;水圈是连续分布的不规则的圈层,故B项符合题意;岩石圈包括地壳的全部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部分,但不包括软流层;纵波在经过古登堡界面时候,由于介质发生变化,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5.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特点,难度中等。

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软流层,软流层存在于地幔中,根据图示信息,选B。

6.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特点,难度中等。

根据图示信息,①层、②层、③层、④层分别为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①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小;②层横波能通过;③层最可能为液态;④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大,故选C。

7.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结构特点,难度中等。

水圈是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复杂的系统;生物圈占据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地球的内、外部圈层之间都有密切关系。

8.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及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难度中等。

图中的①是岩石圈,②是水圈,③是大气圈。

①是地球的内部圈层,由各类岩石组成;②③是地球的外部圈层。

由①到②到③组成物质的密度越来越小。

选D正确。

9.C

解析:

②圈层是水圈,主体是海洋水。

选C正确。

10.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外部圈层结构特点,难度中等。

太阳打这个大“喷嚏”,是太阳活动产生的高速带电粒子流。

当它闯入地球圈层时,不会直接引起岩石的剧烈活动,A、D错;也不会直接引发水圈的异常,而使气候异常,C错;③层高空有一电离层,太阳活动产生的高速带电粒子,使电离层发生扰动,影响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

选B正确。

11.A 12.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地震波的特点,难度中等。

第11题,由于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根据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可以推测该处上下层的物质组成存在很大差异;横波能在软流层中穿过;在任一深度,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小于纵波。

第12题,在莫霍界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在古登堡界面下,纵波的传播速度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

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

古登堡界面是地幔和地核的分界。

13.A 14.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地震波的特点及地球的圈层结构,难度较大。

第13题,地球内能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纵波;海洋中的强烈地震可能引发海啸,对人类产生危害。

第14题,根据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可知,地壳在大陆部分比较厚,平均约33千米,该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地壳中。

15.D 16.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地震波的特点,难度较大。

第15题,由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可知,从地表到地心依次是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和地核。

第16题,若海底储有石油,因横波不能穿过液体,故横波到达一定深度后会消失,故选A。

17.D 18.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难度中等。

第17题,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刚性盖层,包含地壳及上地幔中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由岩石组成,据此分析选D。

第18题,根据材料“干热岩是一种高温岩体,埋藏于地下3~10千米”,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大陆部分平均厚度33千米,据此干热岩应位于地壳中,选A。

19.

(1)33 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2)45~50千米 30~35千米

(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大洋的过渡地区较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的特点,难度较大。

(1)题,主要为基础知识,记住相关知识即可回答。

(2)(3)题,根据相邻等值线之间闭合等值线区域的特征“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以判断出A处的地壳厚度为45~50千米,B处的地壳厚度为30~35千米,进一步可推断出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

20.

(1)横波;纵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2)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突然增加;纵波传播速度突然减小,横波则完全消失;

(3)地壳;外核;内核;

(4)液态;固态。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划分及特点。

试题难度较难。

(1)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横波速度慢,E是横波,纵波速度快,F是纵波;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媒介,地球内部是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来划分的,A是莫霍界面;B是古登堡界面。

(2)在界面A~B地震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突然增加;在界面B以下地震波纵波突然变慢,横波则完全消失。

(3)C在莫霍面以上是地壳层,D在古登堡面以下是外地核,H是内地核。

(4)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地震波在传递到古登面时,纵波突然变慢,横波则完全消失,说明D层是液态;在H层纵波又加速了,可能是固态。

拓展归纳:

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为三个同心球层:

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震波在地球深处传播时,如果传播速度突然发生变化,这突然发生变化所在的面,称为不连续面。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可分为纵波(P波)、横波(S波),横波只能在固态中传播,纵波可在固、液、气三态中传播;在莫霍面以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突然增加,莫霍面以上称为地壳;在古登堡面地震波纵波突然变慢,横波则完全消失,古登堡以上是地幔,以下是地核。

根据其传播的媒介可判断是液态还是固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党团建设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